第一篇:5阿房宫赋导学案三
阿房宫赋导学案
(三)【自研课导学】
预习课(晚自习20分钟)阅读本文资料并结合注释疏通全文。晨读课:(45分钟)熟读并
背诵全文。
自读自悟《阿房宫赋》完成如下任务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关注课
下注释,识记重点词语,初步分析句式。
资料准备:查找杜牧的有关生平和本文的背景资料;充分利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自主积累:疏通文意,把不理解的字词画出。关注一词多义、通假字、文言句式、词类活
用现象。班级_____ 姓名编号:5课型:新授课编制人:杨俊芳审核人签名: 杨军
【展示课导学】课题:《阿房宫赋》课时: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赋的语言特点;
2掌握整理本文的实虚词;
【学习重点】
掌握整理本文的实虚词
【学习难点】
理解赋体常用手法
【学习方法】
归纳法探究法 讨论法
【合作探究环节】
组内合作探究:
小组长主持,深入探究以下问题(预时:10分钟)
探究1:理解赋体常用手法
探究2: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总结归纳环节】(预时25分钟)
一、探究学习
《阿房宫赋》作为赋文体有哪些具体的特点。(三个方面,参照学案一知识链
接)
1: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
2: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
前文的描写为文后的()作(),这就是赋()的特点,指赋的内容,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叙述、描写、议
论、抒情的巧妙结合,是这篇赋在表达方面的一大特点。
3:本文在句式上有何特点?
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采用了()的手法。
作用:气势夺人,句式流畅,感情强烈,琅琅上口。
请你在文中再找一个例子说明,例如:
句式上还具有骈文的哪些特点。
二、知识整理
(一)、实词
一词多义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⑦一鼓作气()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④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5)使
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
③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④人皆得以隶使之()
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二)、虚词
(1)焉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②或师焉,或不焉()
③且焉置土石()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⑥犹且从师而问焉()
(2)而:
①骊山北构而西折()
②不敢言而敢怒()
③谁得而族灭也()
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⑤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3)夫
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三)、句式类型
(1)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
(2)戍卒叫,函谷举.()
【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达标训练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过 骊 山 作
杜 牧
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1)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2)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是什么。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崔郾,大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①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搢笏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②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③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从兄悰更历将相,而己困踬不振,怏怏难平。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选自辛文房《詹才子传》)
①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官赋》。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第二篇:阿房宫赋导学案(学生)
《阿房宫赋》导学案(学生)
杜牧
一、教材分析
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
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3、德育目标
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
2、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点: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1、掌握文章重难点字的读音。
2、重难点字词的掌握:(1)词类活用;(2)古今异义。
3、找出特殊文言句式并作解释。
4、疏通文意,把阅读本文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1、提示文中重要词语,请学生到黑板上注音。
词语:
骊山
缦回
囷囷
初霁
媵 嫱
剽掠
鼎铛
俪迤
锱铢
栏槛
2、请三位学生分别朗读全文。
3、作者及背景:
杜牧(803~852),字牧之,后人称之为 “杜樊川”.擅长诗、赋、辞,其中诗歌创作成就最大,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已是晚唐,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喜欢游猎,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写这篇文章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来总结秦王朝骄奢遥逸终政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能够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文言知识点。解释句中知识点,并翻译。
A 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4、蜂房水涡
5、辇来于秦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古今异义词:
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 今:
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古: 今:
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 今:
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 今:、C 一词多义
(见课后练习)
D 特殊句式:
1、戍卒叫,函谷举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探究二:学生反复读,尝试背诵。
三、反思总结、课堂检测
1、小结“赋”的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的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作者围绕一个事物,就某一客观对象反复描写,多方渲染,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达曲传其义,情尽意足之效果。本文的第三段就体现了上述特点。
2、检测背诵。
第二课时
(一)预习展示、提出疑惑
1、集体背诵。
2、这篇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在了解课文整体内容的基础上,下面我们先来看到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请同学们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
2、第二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3、杜牧对于这样雄伟壮观的阿房宫被烧,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4、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呢?
5、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结合文章谈谈本文的写作特点。
1、想象、比喻与夸张
阿房宫毁于战火,其形制如何,早已无人能够说清,《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见“有关资料”霍松林的《〈阿房宫赋〉鉴赏》引文)也不很详。这给写“阿房宫”造成了困难,也给作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说,杜牧在这篇赋中艺术地再造了阿房宫。无论是对楼阁廊檐的工笔细刻,还是对长桥复道的泼墨挥洒,都是出自想象。这些奇特的想象不但不给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带动人沿着他开辟的路径走下去,在头脑中活现当年这座宫殿的盛况。这种效果的取得,和本文运用生动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有直接关系。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出于想象,既是比喻,也是夸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描写、铺排与议论
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编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写得不繁缛冗杂,而是恰到好处。
3、骈句散行,错落有致
本文发挥了骈文的某些长处,如铺排、对偶、押韵等,但也大量使用单句散行,增强表现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六个四字句后,接以“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个散行的长句。这样,句子整散结合,长短不拘,节奏鲜明,更富于表现力。
附:板书设计
第一段
兴建的背景和耗费 宫殿的规模
宫中的楼阁廊檐
宫中的长桥复道
第三篇:阿房宫赋学案
阿房宫赋
一、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骊山缦回矗立雨霁妃嫔媵嫱辇车油腻 ..........椒兰杳无音信摽掠逦迤椽子呕哑鼎铛玉石 .........
三、一词多义
1、使:
使负栋之柱
使六国各爱其人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2、一:
六王毕,四海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黄鹤一去不复返
而或长烟一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3、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晋陶渊明独爱菊
4、取: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青,取之于蓝而轻于蓝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留取丹心照汗青
5、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6、走:
老翁逾墙走
可烧而走也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7、而:
骊山北构而西折
不敢言而敢怒
谁得而族灭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四、注意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4、可怜焦土 ..
五、指出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六、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六王毕,四海一
2、蜀山兀,阿房出
3、各抱地势
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5、人亦念其家
6、多于在庾之粟粒
7、独夫之心,....
日益骄固
8、戍卒叫,函谷举
9、谁得而族灭也
10、后人..
哀之而不鉴之 .
七、翻译下列句子,含特殊句式的句子注意其特殊句式。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3、未云何龙?
4、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5、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分组:
1、美读
2、根据第一第二段概括阿房宫的特点,如占地广。
3、结合课文,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4、写读后感,角度不限,形式不限,可写成小文章,也可写成诗歌、对联等。
阿房宫赋 答案
一、略
二、略
三、1、让,动词;假使,连词;派遣,动词;使者,名词。
2、统一,动词;一把,数词;一旦,副词;全、都,副词;专一,形容词;一体,名词。
3、喜爱,动词;爱护,动词;吝惜,动词;喜欢,动词。
4、夺取,动词;提取,动词;拿,动词;着,助词。
5、灭族,动词;类,名词;家族,名词。
6、跑,逃跑;使逃跑,赶走;奔向,趋向;古时自称的谦词,犹“仆”,“牛马走”,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仆人。
7、表示承接关系;表示转折关系,却;表示修饰关系,能够;表示并列关系;表示递进关系,并且。
四、1、古义: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义: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古义:天气(雨雪晴阴)
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天气、气候)。
3、古义:指金玉珠宝
今义:略。
4、古义:可惜。
今义:值得怜悯。
五、1、辇:名词作动词,作辇车。
2、骊山: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构”的处所,在骊山;
“北”、“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分别表示动作行为“构”“折”的方向,“向北”“向西”。
3、名词“蜂房”“水涡”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矗”的状态,“像蜂房”“像水涡”。
4、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六、1、完了,灭亡;统一
2、山高而上平
3、随着
4、辞别;到
5、顾念
6、露天的谷仓
7、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
8、拔、攻占
9、能够
10、为„„哀
七、1、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使秦国灭族的是秦国,不是天下的人民。判断句
2、嘈杂的笛声琴声,比闹市里的人声还多。介词结构后置句
3、没有云彩,怎(会有)蚊龙(腾空)?
4、腰带般的长廊像绸带似迂回曲折,屋檐高高翘起像鸟嘴向空中飞啄。
5、墨绿的云彩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
6、把宝鼎看作铁锅,把宝玉看作石头,把黄金当成土块,把珍珠当作砂砾。品读杜牧
7、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课外阅读:
品读杜牧
杜牧,世称杜樊川,中唐名相杜佑之孙,为人性格豪爽,文武兼备,爱谈兵论政。23岁是就写出了著名的《阿房宫赋》,进士及第后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混水中,仕途蹭蹬。杜牧秉性刚直,有济世之志。他在《长安秋望》中写道:“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此诗正表现了他刚劲爽朗的性格。
他的咏史诗十分著名,往往不苟历史陈见,翻历史旧案,有振聋发聩之感。如《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又如《题乌江亭》中的“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再如《题商山四皓庙一绝》中的“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他重审英雄的功过是非,议论精到,见解独特,理趣隽永,情韵深长,开创了咏史诗的新风格。他的政治抱负和对现实的关怀,也体现于咏史诗中。《过华清宫》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和“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就把杨贵妃和唐明皇骄奢淫逸的生活再现出来,揭示了安史之乱的根源。又如《汴河怀古》中叹:“游人闲起前朝念,折柳孤吟断杀肠”,在对隋炀帝和西汉梁王的恣意横行进行辛辣讽刺的同时,也对百姓表现出无限伤感。再如《题桃花夫人庙》中,杜牧借春秋时期的息国夫人,对历史变故进行了深度追问,思考红颜到底是不是祸水,女人与国家兴亡有没有关系。
读杜牧的诗,须带着政治的眼睛,就连那些抒情咏物的绝句,看似个人多愁善感的心灵独白,实则也情系国家,心系天下。淡雅的水边月色,传来秦淮歌女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在对江南美景“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赞美中,笔锋一转,借摇摇欲坠的南朝寄寓对当时皇帝佞佛的讽谏之意。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一度放浪形骸、沉湎酒色的生活是招人非议的。但谁能阅尽他内心的烦闷和空虚,离世隐居的愤懑?“赢得”二字,饱含了他对自己的辛酸调侃与否定。“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他仍清醒地洞察世事,不放弃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尽管人们对他的放浪颓废不无微词,但对他的诗却无不交口称誉,尤其是写景怀古的七绝。他的诗与其他晚唐诗人的作品一样,带有清丽明朗、深情现实的特点,与他们共同组成了晚唐文坛的一抹绚丽的晚照。
读杜牧诗
谁人空垂报国泪,几家弹冠庆封侯?
书生意气无用处,千金一掷上青楼。
第四篇:《阿房宫赋》(教)学案
郓城一中高一二部语文(教)学案★★★★★郓城一中高一二部语文(教)学案
《阿房宫赋》(教)学案
设计:李召峰审核:孙文运老师
编辑:宋艳华、吴春红、姜团团、严海防、侯翠莲、杜艳丽
【考考你——脑筋急转弯】
在一次考试中,一对同桌交了一模一样的考卷,但老师认为他们肯定没有做弊,这是为什么?
☆『他们都交白卷』
【资料链接】
●解题: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形成于汉代,盛行于六朝。多用铺陈夸张手法,极尽渲染之能事,语言讲究对偶,注重声律,辞藻华丽,富有文采,称为骈赋。唐宋时,它已经趋向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背景介绍: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参考译文: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蜀郡的山林伐光了,阿房宫矗立起来了。(它)占地三百余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两条河流,滔滔地流入宫墙。五步一座高楼,+步一座亭阁;走廊曲折如腰带回环,屋檐翘起似禽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向中心聚集,屋角相互对峙,好象兵戈相斗。盘旋曲曲的,屈曲勾折的,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怎么会出现了龙?复道横空而跨,没有雨过天晴,怎(会有)
虹霓(凌空)?(楼阁)高低错落,令人迷蒙,不辨南北西东。台上歌声温润,洋溢着春天般的欢乐;殿中舞袖飘拂,充满着风雨交加般的凄冷。一天之内,同一座宫殿之中,而天气不同。
六国王侯的宫妃,诸侯们的女儿、孙女,辞别了(自己国家的)搂阁宫殿,乘辇车来到西秦。(她们)日夜弹唱,成了秦皇的后宫之人。明星闪亮,原来是(宫人们)打开了梳妆镜;乌云纷扰,原来是(宫人们)一早梳理发鬓;渭水涨起了一层油腻,原来是(宫人们)泼掉的漂满粉脂的洗脸水;烟雾弥漫,原来是(宫人们)点燃椒兰香料在香鼎。雷霆震耳,原来是(皇上的)宫车驰过;车声越听越远,不知它驶向什么地方。(宫人们)任何一处肌肤,任何一种姿态,都极尽娇艳美丽,(她们)久久地伫立等待,盼望着(皇上)幸临,(可是)有的宫人三十六年从未见到过(皇上)的身影。
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再占有,统统运进了阿房宫中,于是,把宝鼎视为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视同土块,把珍珠看成石子,随地丢弃,秦人看着这些宝物并不怎么爱惜。唉!一个人的心思,也是千万人的心思(人同此心)呀!奏统治者嗜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挥霍起来却像泥沙一样随便呢?(甚至)让支撑屋梁的柱子,比农田里的农夫还多;让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布机上的织女还多;让(建筑物上)颗颗突出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让参差不齐的瓦缝,比全身丝绸衣服的纱线还多;直的横的栏杆,比全国城郭的围墙还多;嘈杂的笛声琴声,比闹市里的人声还多。(终于)致使天下人心里憋满了愤怒,却不敢说话。暴君秦始皇的心,一天比一天骄横顽固。(待到)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的天险就被攻破,楚人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消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消灭秦国的是秦统治者本身,而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诸侯各自爱护自己的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抵抗强秦;如果秦同样能爱护六国的百姓,那么就可以从二世、三世以至传到万世一直作君王,谁还能灭掉(它)呢?奏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蜀山兀(wù)辘辘(lù)远听鼎铛(dāng)玉石 B.囷囷(qūn)焉尽态极妍(yán)架梁之椽(yuán)C.阿(ē)房宫剽(piāo)掠其人金块珠砾(lì)D.尽锱铢(zhīzhū)妃嫔媵嫱(yìngqiáng)逦迤(lǐyǐ)2.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六王毕,四海一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B.骊山北构而西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D.多于九土之城郭 ..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下列加点词语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组是()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⑥用之如泥沙 ....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③⑤⑥⑧D.②③⑥⑦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著名诗人,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列,称为“小李杜”。
B.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C.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赋”,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是骈赋。
D.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6.翻译下面的句子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写作拓展】
不要被自己打败
——《阿房宫赋》读后感
读了《阿房宫赋》这篇文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为阿房宫绵延几百里,气势雄伟而感叹,为六国粉黛齐聚一宫而惊奇,为那么美丽壮观的宫殿最终化为焦土而哀惋。但对我触动最大的还是文章末尾的一句话:“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是啊,六国经过春秋争霸,自身均很有实力,不用说六国合纵,只要各自稳住阵脚,秦国就难以东向。秦国荡平群雄,诸侯莫敢与之争锋。但是,秦也被打败了。他们都是被自己打败的啊!
被自己打败的又何止是六国?何止是秦?
项羽,楚汉相争时著名英雄,气盖世,力拔山。当年垓下被围时,他仗一匹乌骓马,一杆乌龙枪,面对汉王刘邦的十里埋伏,百万雄师,而毫无惧色!但是,他失败了!对于失败,他自己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自然是非战之罪,只不过我以为,句中的“天”要换成“项羽自己”,他沽名钓誉,刘邦的几句恭维话就叫他打消了消灭异己的动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他自称霸王,将刘邦赶入汉中就万事大吉,没有忧患意识,急于表现自己,容易满足,是他灭亡的重要原因。
三国时的周瑜,赤壁之战时,谈笑间使曹操“樯橹灰飞烟灭”,可是,他竟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他战胜不了来自内心的敌人——过分的自尊。他临死时说什么“既生亮,何生瑜?”他容不下比自己强的人啊!
中兴之主唐玄宗,开元天宝让人津津乐道。但他战胜不了自己,要美人不要江山,最后落得弃宫逃跑,连自己心爱的女人也保不住的下场。
现代社会那些贪官,又有谁是能战胜自己的呢?他们不知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吗?成克杰、陈希同、胡长清、陈良宇……他们一个个落马,不同样是被自己打败的吗?
我们青年学生,明知道不能贪玩,要认真学习,但就是不能战胜自己,最后导致学习成绩飞速下滑。
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刘邦原来是一个“贪于财货,好美姬”的地痞无赖,但当他发现要成就大事,必须战胜自己,克服自己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他攻下关中后,“籍吏民,封府库,还军霸上”,“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他成功了。唐太宗经常想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倚重直言敢谏的魏征,战胜了自己,获得了贞观之治的美誉。朱元章听从谋士的建议,“广积粮,缓称王”克服自己急于求成的心理他也成功了。这样的例子在当今就更多了:孔繁生、郑培民、陈景润、袁农平,以及奥运健儿,他们无不是先战胜自己,才战胜别人,才战胜困难的。
杜牧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不是吗?项羽如果多想想养虎贻患的后果,周瑜如果能容得下别人比自己强,那些贪官如果能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结果怎么样呢?
因此,我们有必要时时检讨自己,在前进的路途中,除了要战胜外在的敌人,还要注重自身修养,打铁还要本身健啊。只有注意自身修养,在成功的时候不得意忘形,在失败的时候不垂头丧气,总结经验,记取教训,改正错误,才能不被自己打败,才能取得最后成功!
参考答案:
1.C(“铛”“椽”“锱”读音错.);
2、C(A项“一”:统一;数词。B项“爱”:喜欢;吝啬,吝惜。C项“取”:动词,拿。D项“族”:名词,家族;动词,灭族。)
3、D(A 项“焉”:形容词词尾;代词,代宫女。B项“而”:前一个“而”连接两个动作行为;后一个“而”表修饰。C项“夫”:前一个“夫”名词,„„的人;后一个发语词。D项的“于”都为“比”)
4、C;
5、C。(《阿房宫赋》是文赋。)
第五篇:阿房宫赋学案2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2.积累掌握“一”“爱”“取”“毕 ”“辞”“独”“族”“焉”“而”“之”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 3.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4.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以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课前预习】
结合注释弄懂文意,解释划线字词:
(1)一人之心,万人之心()
(2)秦爱纷奢()
(3)人亦念其家()
(4)奈何取之尽锱铢()
(5)多于南亩之农夫()
(6)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7)戍卒叫,函谷举()
(8)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10)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1)谁得而族灭()
(12)秦人不暇自哀()
(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研习文本】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问:用连贯的()句式,用()手法;
展现了秦王朝()同时也指明秦灭亡的原因。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问:作者设计了两个()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灭亡的共同原因:()
3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
㈠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唐朝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唐以前的人;③是指唐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㈡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
《阿房宫赋》作为赋文体有哪些具体的特点。一: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
二:从整体结构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文的描写为文后的()作(),这就是赋(指赋的内容,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巧妙结合,是这篇赋在表达方面的一大特点。
【知识整理】
一、基础训练一词多义
二、基础训练文言虚词
三、句式
(1)()句: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
(2)()句:戍卒叫,函谷举.)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