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鳌园导游词

时间:2019-05-14 00:2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集美鳌园导游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集美鳌园导游词》。

第一篇:集美鳌园导游词

各位来宾,你们好!一路辛苦了!欢迎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们开车的师傅姓陈,我是厦屿旅行社的导游,姓吴,名X X!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导游,为你们服务,希望在我们相处的时间能够让你们感到一份快乐!预祝大家能够玩得开心、吃得称心、住得舒心、走得顺心,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各位的支持!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集美鳌园景区,鳌园是我们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兴建的,于1951年动工,直至1961年才竣工,历时十年之长,占地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耗资65万元,主要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墓和四周围墙石雕群组成,鳌园原是一小岛,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形状似大鳌,鳌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称此园为鳌园。那现在我们就去游览一下陈嘉庚先生耗尽十年时间完成的鳌园是什么样子!我们所游览的时间将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请看,鳌园门口设置了一个大圆盘,这儿每逢农历九月天文大潮时,海水便会从洞中灌入,迅速涨满圆盘四周,此时观鳌园犹如大鳌戏珠,而整个鳌园就像一朵洁白的睡莲静卧在海面上,富有情趣,这一含蓄的设计足见陈嘉庚先生的用心良苦。

在进入大门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大门上有一幅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世与相忘”上下联首两字相结合便正是“鳌园”,步入园门便是50米的长廊,左右两边镶着青石镂雕,分别刻有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这是整个鳌园石雕群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可谓是上乘之作。各位来宾请看,左边的这24幅诸葛亮马前课,据陈嘉庚先生解释,这是诸葛亮早就对清代政府、民国成立、抗日战争以及毛泽东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预卜,他相信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达了他对共产党、毛主席的信赖和热爱。这些石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集美人民和陈嘉庚先生的族亲用泥巴将其封闭,这样这些石雕才得以保存下来!这围墙上共有二百多幅浮雕,初建时是用水泥塑制的,几十年风雨侵蚀后损坏严重,后于1991年集美校委员会筹款百余万元,以原来水泥雕内容为参考,由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艺术系的老师绘图,请惠安艺人精心雕琢,全部换成青石雕。

好了,各位来宾随我前行,走到长廊的尽头,可以看到颇具特色的石雕――影雕,这影雕是福建省惠安县近年来新开发的石雕新工艺,由于造型细腻、逼真,有如摄影图片,故名影雕。请各位来宾往上看,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集美解放纪念碑,这是鳌园的主体建筑,陈嘉庚先生独具匠心,将碑高设计为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所走过的28年历程,展现了陈嘉庚先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赤子情怀,各位来宾,要登上纪念碑座的最高平台须经34级台阶,你们有没有发现这34级台阶都有一些不同?陈嘉庚先生把自己事业的兴衰与祖国荣辱深深地记载入每一级石阶之间,我们看这下面较宽的13级台阶,这象征着陈嘉庚1913年至1926年,13年间实业和办学顺利发展的最佳时间,第二部分比较窄的10级台阶,表示从1927年至1937年10年间陈嘉庚先生的实业由于遭受多种因素的冲击跌入低谷,第三部分是8级台阶,象征着八年的抗日战争,而最后的三级台阶则象征着三年解放战争。

各位来宾请看这“集美解放纪念碑”这几个苍劲有力、飘逸豪放的文字,谁能猜出这是哪位领袖所题吗?它是1952年五月十六日毛泽东主席所书的,再看这碑文,由284个文字组成,它是陈嘉庚先生于1952年九月十二日所书。

在碑的下方,有三幅石雕,分别记载了陈嘉庚先生参加国事活动的珍贵画面,中间这幅浮雕,是陈嘉庚先生与人民政协筹委会全体常委在北京的合影,左右两幅是1949年十月一日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式和升国旗仪式,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新中国从此诞生,这一天陈嘉庚先生应毛泽东的热情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荣幸地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这一天,使陈嘉庚先生第一次感受到作一个真正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各位来宾,大家请看,这纪念碑正对面的屏壁上,正中刻着“博物观”左右各12块浮雕,内容大多为公共卫生、体育运动,中间有五幅地图,其中有一幅是《台湾省全图》这种雕塑形式称平雕或线雕,它倾注了陈嘉庚先生为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美好愿望,我们坚信,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在台湾的实施不会遥远,炎黄子孙大团聚的一天终会到来,这是陈嘉庚先生的愿望,也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愿望!

转过屏壁右侧向前走,前面就是陈嘉庚墓,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终年88岁,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其主持追悼会,1961年8月20日陈嘉庚先生的灵柩从北京抵达集美,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在其身体上覆盖着鲜红的国旗!整个墓呈龟形,龟在中国民间是吉祥、长寿的象征。当年在陈嘉庚设计鳌园时并没有设计自己的墓,到1955年时,一位参加建设鳌园的雕刻家认真地向陈嘉庚建议,这块大石头伸向大海,如果地此建墓是最佳位置,后来陈嘉庚先生经过多次勘察,认为北面靠山,面向大海,视野开阔,是一块风水宝地,他觉得,在他百年之后,能够安息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的身旁,他走得安心,他还认为,他逝世后骨肉融入故乡的大地,与父老乡亲朝夕相伴,实现了他“叶落归根,终老故乡”的夙愿。墓周围的石雕,描绘了陈嘉庚先生一生中平凡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陈嘉庚生前曾说过,等鳌园完工后,要在其西北侧造一个公园,为了完成他的遗愿,集美学校委员会于1992年9月动工建“嘉庚公园”,于1994年在陈嘉庚诞辰120年之际向游客开放,其公园中还有与鳌园同时期完工的鳌亭与命世亭。

各位来宾,我们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了,鳌园就像一部百科全书,集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教育、艺术为一体,也是我们陈嘉庚先生用最后十年建造的一座溶入他强烈爱国情怀的丰碑,这一切不知给你们留下些什么印象呢?那么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与信任!谢谢!再见。

第二篇:福建集美鳌园导游词

各位来宾,你们好!一路辛苦了!欢迎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厦门,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们开车的师傅姓陈,我是厦屿旅行社的导游,姓吴,名X X!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导游,为你们服务,希望在我们相处的时间能够让你们感到一份快乐!预祝大家能够玩得开心、吃得称心、住得舒心、走得顺心,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各位的支持!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集美鳌园景区,鳌园是我们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亲自主持兴建的,于1951年动工,直至1961年才竣工,历时十年之长,占地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耗资65万元,主要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墓和四周围墙石雕群组成,鳌园原是一小岛,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形状似大鳌,鳌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所以称此园为鳌园。那现在我们就去游览一下陈嘉庚先生耗尽十年时间完成的鳌园是什么样子!我们所游览的时间将为一个半小时。各位来宾请看,鳌园门口设置了一个大圆盘,这儿每逢农历九月天文大潮时,海水便会从洞中灌入,迅速涨满圆盘四周,此时观鳌园犹如大鳌戏珠,而整个鳌园就像一朵洁白的睡莲静卧在海面上,富有情趣,这一含蓄的设计足见陈嘉庚先生的用心良苦。在进入大门之前我们可以看到,大门上有一幅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世与相忘”上下联首两字相结合便正是“鳌园”,步入园门便是50米的长廊,左右两边镶着青石镂雕,分别刻有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这是整个鳌园石雕群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可谓是上乘之作。各位来宾请看,左边的这24幅诸葛亮马前课,据陈嘉庚先生解释,这是诸葛亮早就对清代政府、民国成立、抗日战争以及毛泽东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预卜,他相信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达了他对共产党、毛主席的信赖和热爱。这些石雕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集美人民和陈嘉庚先生的族亲用泥巴将其封闭,这样这些石雕才得以保存下来!这围墙上共有二百多幅浮雕,初建时是用水泥塑制的,几十年风雨侵蚀后损坏严重,后于1991年集美校委员会筹款百余万元,以原来水泥雕内容为参考,由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艺术系的老师绘图,请惠安艺人精心雕琢,全部换成青石雕。各位来宾请看这“集美解放纪念碑”这几个苍劲有力、飘逸豪放的文字,谁能猜出这是哪位领袖所题吗?它是1952年五月十六日毛泽东主席所书的,再看这碑文,由284个文字组成,它是陈嘉庚先生于1952年九月十二日所书。在碑的下方,有三幅石雕,分别记载了陈嘉庚先生参加国事活动的珍贵画面,中间这幅浮雕,是陈嘉庚先生与人民政协筹委会全体常委在北京的合影,左右两幅是1949年十月一日开国大典上的阅兵式和升国旗仪式,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新中国从此诞生,这一天陈嘉庚先生应毛泽东的热情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荣幸地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这一天,使陈嘉庚先生第一次感受到作一个真正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各位来宾,大家请看,这纪念碑正对面的屏壁上,正中刻着“博物观”左右各12块浮雕,内容大多为公共卫生、体育运动,中间有五幅地图,其中有一幅是《台湾省全图》这种雕塑形式称平雕或线雕,它倾注了陈嘉庚先生为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的美好愿望,我们坚信,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在台湾的实施不会遥远,炎黄子孙大团聚的一天终会到来,这是陈嘉庚先生的愿望,也是所有炎黄子孙的愿望!陈嘉庚生前曾说过,等鳌园完工后,要在其西北侧造一个公园,为了完成他的遗愿,集美学校委员会于1992年9月动工建“嘉庚公园”,于1994年在陈嘉庚诞辰120年之际向游客开放,其公园中还有与鳌园同时期完工的鳌亭与命世亭。各位来宾,我们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了,鳌园就像一部百科全书,集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教育、艺术为一体,也是我们陈嘉庚先生用最后十年建造的一座溶入他强烈爱国情怀的丰碑,这一切不知给你们留下些什么印象呢?那么我们即将分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各位有机会下次再带上你们的亲朋好友让我们再次相聚厦门、相聚明天美好的未来!谢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与信任!谢谢!再见。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三篇:鳌园导游词

政法学院学生义务导游团

导游词【嘉庚公园(含鳌园)】

Chapter1:序言

嘉庚公园位于集美鳌园北侧,与鳌园相连,是后人为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教育、培育人才、造福社会而兴建的。按照传统园林布局,把纪念性、文化性和游乐性有机地融为一体。陈嘉庚先生的晚年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集美家乡的建设中了,但他不幸于1961年病逝,有许多计划中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做。他曾说过鳌园完工后,前面的海边空地要建一个公园。夙愿未了,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为完成陈嘉庚先生遗愿,将鳌园的北侧开辟为公园,该园于1992年动工,1994年10月竣工,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500平方米。

进入园中,满眼是高低错落的亭台楼阁,是中西合璧风格的体现。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鳌亭”和“命世亭”,均于五、六十年代与鳌园同时建成,是鳌园建筑景观的延伸。命世亭内原先树立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十大元帅的雕像,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雕像在1971年9月间被悄然移走,成为一件憾事。

园中树立的大型石雕《桃李芳菲》和《尊师重教荣誉碑》,均从不同视角高度赞颂了“教育为本,科教兴国”的永恒主题。《尊师重教荣誉碑》的主体建筑蜡烛石雕,其高9.9米,表达永久吉祥之意,又象征一把永远燃烧的火炬,是陈嘉庚先生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和点燃自己、燃烧别人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缩影。

Chapter2:鳌园

鳌园是陈嘉庚先生于1950年回国定居后为建设故乡集美完成的首项宏伟工程,至1961年完工,历时10年,占地近9000平方米由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陵墓等组成。园中公有666幅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的青石雕,是闽南石文化的代表作。而鳌园也被评为厦门二十名景之一,2000年时被政府正式确认。

命名原因:为什么取名鳌园呢?鳌泛指大龟、大鳖,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鳌园原为一座小半岛,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因形如大鳖,所以称之鳌园。大门有幅楹联“鳌载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与世相忘”。上下联首字结合正是“鳌园”。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要在鳌园大门口设置个大圆盘呢?其实这里面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圆盘的难南侧有个小涵洞,没逢农历9月天文大潮时,汹涌的海水便从洞中灌入,并迅速涨满圆盘四周,此时观鳌园犹如大鳌戏珠,富有情趣。

1962年,著名诗人郭沫若参观鳌园时,触景生情手书一联:“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春秋”。高度评价了鳌园博物大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珍贵的艺术价值。1,建园的原因:

A,陈嘉庚先生有由济南广济园联想到自己家乡,决心在家乡建一座规模更大,内容更广博,艺术水平更高的建筑,寓教于游,寓教于乐。

B,立一纪念碑决定终老此地,身后事自己安排,为自己建一处墓穴。做

出这一决定有两方面考虑:

一、不占耕地;

二、长眠在毛主席亲自题名的纪念碑下,感到安心。

2,鳌园的三部分:游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陵墓。Part1——游廊

游廊长50米。分别刻有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这是整个鳌园石雕群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可谓上乘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集美人民和陈嘉庚先生的亲族奋起保护,用泥巴将其封闭,直到文革结束后,才使这些石雕重见天日。

游廊两边厅墙上的石刻是陈嘉庚先生当年亲自拟定的管理规则和参观规则。两边的石壁下面是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摄影图片展,上面是精美的青石浮雕,刻有中国古今历史故事58幅画面。左边“至诚道前知”下面的石刻分三部分,中间部分是“诸葛孔明马前课”24幅画面。前面是中国革命历史画面7幅。后面是七出传统戏曲画面。“诸葛亮马前课”是左边雕廊的核心,也是陈嘉庚思想观念的生动体现,充分体现了他对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尊崇和信赖,充分表现了关注祖国命运的赤子情怀。

游廊右边“功成唯三杰”下面有20幅浮雕,全部是历史故事。A:【诸葛亮马前课】

这部书是诸葛亮在他一生鲜少的戎马生涯期间所著的术,“马前”就是在打仗中,“课”是占卜的意思,组合起来就是诸葛亮在军帐中的占卜.这部书之前一直存放在圆明园中,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此书也因此流到海外,陈嘉庚在爪哇时,其朋友将此书赠送给他,他经过多年的苦心钻研将书翻译过来,并将其中清朝以后的段落刻在了鳌园里,以警示后人

a.水月有主,古月为君,十传绝统,相敬如宾:讲述的是清朝满汉两族的友好关系和历代皇帝的传承始末.“水月有主”可以组合成一个字刚好是“清”表示清朝,“古月”即胡,表示清朝满族,“为君”表示满族和汉族两族人民之间和睦相处.“十传绝统”指的是清朝经历的十位皇帝,即:顺治,康熙,乾隆,雍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到了宣统刚好是十代,成了末代皇帝此谓“绝统”。“相敬如宾”指的是末代皇帝退位时没有遭遇到杀害,而是给与了皇帝的礼遇.b.豸后牛前,千人一口,五二倒置,朋来无咎:阐述了辛亥革命和“七七事变”的爆发因果.“豸后牛前”指猪年(1911年)之后和牛年(1913年)之前,两者之间刚好是鼠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千人一口”按顺序书写,正好是“和”指1912年军阀袁世凯派伍廷芳到南京与孙中山南北议和.“五二倒置”意为五加二等于七,二加五也等于七,即1937年7月7日的“七七泸沟桥事变”.“朋来无咎”指结交更多的朋友,即联合中,英,美,苏等国家组成的反法西斯联盟,不管之前那些国家对中国犯过什么过错,联合起来对付法西斯。

c.四门罔辟,突如其来,晨鸡一声,其道大衰.揭示了日本进攻南京和偷袭珍珠港的侵略行为以及终告失败的历史必然.“四门罔辟”指1937年日本法西斯四面进攻南京,造成我国30万同胞被日本杀戮,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事件.“突如其来”从字面上理解是在没有充分做好准备的情况下遭受到地方的突然袭击,这里指的是1941年12月8日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承认这是一次不宣而战的战争.这一天,日本的战舰载战机对美国太平洋舰队进行偷袭,造成2400人丧生,并摧毁了120架美国战机和19艘舰只.“晨鸡一声”让我们联想到毛泽东的“晨鸡一声天下白”的诗句,在这里指的是1945年8月15日,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年正好是鸡年.寓意晨鸡高唱,中国人民欢呼自己的胜利.“其道大衰”:指1945年随着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后,其所谓的称霸世界的“武士道精神”也宣告灭亡.d.拯患救难,是唯圣人,阳复而治,晦极生明,表达了陈嘉庚先生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和新中国的礼赞.“拯患救难,是唯圣人”指的是救苦救难的圣人毛泽东,这是陈嘉庚先生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表达他对其的敬仰之情.“阳复而治,晦极生明”指的是经过多次战争的洗礼.我们人民终于从黑暗的苦斗中走向光明,中华大地出现了曙光,祖国从此获得了新生.e.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开国元勋为国为民谋利益的崇高情怀.“贤不遗野”指政协活动,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曾多次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邀请了社会贤达,名人及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多党合作,共商国家大事,陈嘉庚先生认为这一做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天下一家”指的是世界和平大会曾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说明世界上正义的人民都是朝着和平的防汛前进,希望实现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指1955年9月27日,在北京中南海,毛泽东代表国家为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沉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授衔,表明这些开国元勋不为名利,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华民族.“无德”中的“无”字在陈嘉庚看来,是人的一种最高境界,即无私.f.占得此课,易数乃终,千古后今,其道无穷:表达了陈嘉庚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占得此课,易数乃终”意即诸葛亮用八卦图的方法进行多次的占卜预测,用八卦,三十二卦算到六十四卦终于结束,表明新中国已经成立,希望战争不再发生,永保世界和平.“千古后今,其道无穷”意即陈嘉庚回国定居后,目睹了祖国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共建家园的感人景象.他认为这景象是前所未有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新中国才可能出现,而且所展现的光明前途必定是无穷无尽的.这四句充分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对中国的美好祝愿.B:其他部分——门廊另一侧雕刻的是优秀的民间故事组成的中国古代史,门廊左右橱窗近200幅图展示了陈嘉庚先生的伟大生平和创办教育,公益事业的概况.鳌园的围墙与游廊出口处两边相衔接。初建时,围墙上全部都是水泥浮雕,历经三十年风雨剥蚀,损坏严重。1991年春节前夕,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艺术系的教师绘制草图,请惠安石雕艺人精心雕刻,将原来的292块水泥雕刻全部更换,取而代之是292块精美的青石雕像,计有影雕20块,沉雕42块,浮雕230块。

Part2——集美解放纪念碑

集美解放纪念碑矗立于鳌园的中心,也是鳌园的主体建筑,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28年的奋斗史,是陈嘉庚先生为我们后人建造的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有一首歌唱道:“精美的石头会唱歌”,陈嘉庚先生正是把自己事业的兴衰与祖国的荣辱深深地记载入每块石头之中。纪念碑台基的第一部分是13级台阶,阶面较为宽阔,象征从1913年至1926年陈嘉庚先生的实业和办学步入了人生的顶峰;第二部分共10级台阶,阶面较窄,象征1927年至1936年10年间陈嘉庚因受帝国主义财团的倾轧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收盘,办学规模缩小。第三部分共8级台阶,象征8年抗日战争;最上面共3级台阶,象征三年解放战争。

碑的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雄浑刚劲,鎏金溢彩,毛主席为一个镇题写纪念碑是仅有的一次。碑的背面是 陈嘉庚先生撰写并手写的碑文,人们常说,书如其人,果真如此。陈嘉庚先生做人正直,爱憎分明,因此,他的字体端庄大方,刚劲厚重。

李济深题词上面的三块浮雕记录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右边一块为“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政府成立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上升旗”;中间一块为“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九日人民政协筹委会全体常务委员在北京勤政殿前合影”,第一排从右往左数第三个就是嘉庚先生,他平时经常拄着手杖,那天大家都是空着手的,所以他也就没拄着手杖了,但是他却很不习惯,所以就把手放在了身前;左边一块为“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政府成立朱德总司令在北京天安门前阅兵。”

1949年10月1日,陈嘉庚先生应毛泽东主席的热情邀请,登上雄伟的天安门城楼,荣幸地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陈嘉庚先生看到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是在这一天,陈嘉庚先生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陈嘉庚先生17岁奉父命到新加坡经商,他在海外寻求救国救民道理的同时,倍感到中华民族蒙受着列强的欺凌,蒙受着“东亚病夫”的耻辱。为此,陈嘉庚先生决意以实业创办教育,用教育振救自己的祖国。

Part3——陈嘉庚陵墓

博物观——位于纪念碑南侧,有一道屏风式的石壁和陈嘉庚先生的陵墓分界。屏壁高7米,宽30米,正中刻着“博物观”三字,左右各12块浮雕,内容大多为公共卫生、体育运动;中间是地图,浮雕中间嵌着中国、福建省、台湾省三幅地图,特别突出了台湾省,这幅雕刻又称平雕或线雕,反映了闽台的密切关系和陈先生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下面还有托儿所到大学的类型和行为的规范图,显现了陈先生的对教育的重视。

陈嘉庚陵墓——陈嘉庚先生于1961年8月12日零时15分在北京病逝,终年88岁。当伟人的生命画上句号,人们叹之为巨星陨落。周恩来总理为陈嘉庚先生主持追悼会,廖承志致悼词。遵照陈嘉庚先生的遗愿,中央特派专列火车将其遗体运回故乡集美安葬。1961年8月20日下午3时,陈嘉庚先生的灵柩从北京抵运集美火车站,下午6时,我们国家在鳌园为陈嘉庚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国葬。陈嘉庚先生的遗体上覆盖着国旗。从此陈嘉庚先生就一直安歇在这里,同集美师生、父老乡亲时刻相伴朝夕相随。在20年代,厦门大学一名教授命名一种水母为嘉庚水母,现在在水院水族观中有陈列。国际小行星协会命名天上一颗小行星为陈嘉庚星,这标志着陈嘉庚先生的精神与天地共存,与宇宙共在。

陈嘉庚先生的陵墓坐北朝南,龟寿形墓长由13块水磨石镶成,光可鉴人,墓碑为白色水磨石花岗石,墓形似马蹄,周边用15快青石浮雕介绍先生前半生的重要经历。

陈嘉庚陵墓修成龟形的原因:1.龟象征长寿与健康、吉祥

2.陈办实业就正像龟走路,脚踏实地。

龟形陵墓无头无脚的原因:

1,无头的原因:陈办实业一向上默默无闻,不图名利,不虚张声势。2,无脚的原因:说明四只脚扎根于祖国大地。

青石浮雕简介

“海地探物” “扯取花生” “剥取海蚝” “掘取地瓜”四幅是少年陈嘉庚勤劳生活的写照。他生于国难,长于国难,耳闻目睹国运衰微和民间疾苦,萌发了报国救乡之心。

“搭船出洋” “米商服务” “回梓完婚” 刻的是陈嘉庚第一次出洋学习经商及回乡完婚之事。17岁的陈嘉庚去新加坡到父亲开办的米店服务,20岁陈回乡与张宝果结婚,陈共有两个妻子,八个女儿,九个儿子,现在他的子孙主要散居在南洋及美国、加拿大。

“黄梨罐厂” “栽树梨园” “栽树胶园” “熟米机厂”四幅表现陈在新加坡的奋斗业绩。1904年陈兴办第一个工厂——新利菠萝罐头厂,陈把商标定为“苏丹”(阿拉伯语意为“君主”)志在夺取罐头之王的宝座,果真,由于陈经营有方,使企业利润丰厚,以后又兴办“恒美”熟米厂,当时橡胶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西亚,陈高瞻远瞩,认为橡胶业大有作为,买了橡胶种子套种在菠萝园中,种植橡胶成为他实业振兴的转折点,到1925年,他生产品种多样的橡胶制品,陈的公司的标志是个大铜钟,“铜钟”响遍海内外,代理商遍及五大洲。

Chapter3:结语

陈嘉庚先生9岁入私塾学习,接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国弱民穷,内忧外患,社会现状培育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为此,他立下了“振兴祖国,匹夫有责”的壮志,决心找到一种方法和途径拯救祖国,这就是兴办教育,为国育才。

他一生奔走呼号,几乎耗尽所有的精力和财力,在国内外创办了各类学校100多所。1913年,他回乡先后创办了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国学专门学校等,统称集美学校;1912年又创办了厦门大学。1923年10月,经孙中山同意,把集美学校作为中国和平永久学村,集美学校从此得名。目前已成为学前、初等、中等到高等教育,体系齐全、师资雄厚的著名学村。陈嘉庚先生还资助了福建省70多所中小学,创办新加坡道南学校,南洋华侨中学等,据不完全统计,陈嘉庚先生一生用于创办教育经费达1亿美元以上,可谓倾资兴学,万古流芳。

陈嘉庚先生作为一位华侨领袖,曾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被江泽民主席赞颂他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第四篇:金鳌山导游词

位于侯家镇鳌山村,与寿安寺比邻而居。既有古刹之神韵,又有园林之秀丽,堪为崇明休闲之胜地。走近山门,就见明清特色的门楼上周谷城题“金鳌山”几个苍劲的大字,下面则是明清人物风情图,颇有古意。沿着寿安寺西墙根往里走,就来到了金鳌山最著名的景点镇海塔,据介绍,镇海塔始建于光绪19年(1893年)。由本县大户捐建,位于康熙七年(1668年)所筑的金鳌山之高峰,这里原有观音阁,后改为沧海阁,清乾隆时为“鳌山八景”之一的“鳌峰远眺”,此塔于1986年重建。塔内有九层,顺木梯拾级而上,发现每层供奉着六尊小菩萨。越往上空间越小,最后仅够一人容身。登至塔顶,极目远眺,远近万象尽收眼底。天气极晴好时,你甚至可以遥望见海滩,这大约就是“鳌峰远眺”的由来吧。金鳌山也颇具江南园林之韵,清远堂,观音阁、翰墨林、醉花轩、驾山亭、紫竹林、得月桥、水香榭、月圃诸景,虽已无原“鳌山八景”之胜。但水木清灵、曲径婉延。却是同样的精致。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福建集美旅游景点英文导游词

福建集美旅游景点英文导游词

Jimei is a suburb of Xiamen City connected to xiamen Island by a 2,212-metre long granite causeway.Jimei is also the residence of Mr.Tan Kah-kee, a famous overseas Chinese philanthropist.Encircled by the sea on three sides, the town is known for its magnificent buildings combining western and oriental styles and picture-postcard sceneries.As a tourist site, Jimei has the following attractions to offer: Jimei School Village, Aoyuan(Turtle Garden), Returnees' Hall, Xiamen Bridge and Wanbao Hill Sightseeing Farms.Jimei School Village

Jimei School Village is a general name for all schools and cultural institutions here.It was built by Mr.Tan Kah-kee in 1913.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the village now covers a floor space area of over 100,000 square kilometers and there are more than 10,000 students in it.Th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are Xiamen Aquatic Products College, Jimei Navigation College, and Jimei Finance and Economy Institute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llege, etc.There are also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s, middle schools, primary schools, kindergartens and nurseries schools in the village.In addition to the schools metioned above, one may find here auditoriums, swimming pools, stadiums, cinemas, hospitals and navigation clubs.They are rare through out the country for their large scales and good facilitation.Jimei School Village, blending the Chinese architectural style with western one, has become a symbol of Jimei.Among the buildings of unique style are Daonan Lou in Jimen Middle School, Nanxun Lou in Overseas Chinese School and the Teaching Building of Navigation College.In front of the Daonan Lou is the Drangon Boat Pond, 800 meters long and 300 meters wide.Around it are seven pavilions of different styles, with curved eaves and carved pillars.They are called “Seven Stars Falling onto the Ground”.In the middle of the pond stand two pavilions designed by Mr.Tan Kah-kee, which are named “Lonely Star Accompanying the moon”.Every year,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racing is held in the pond with shining ripples and melodious Nanqu(south Fujian Opera)accompanied by drumbeats.Several international dragon boat racings have been held here and attracted groups of tourists at home and abroad.各位团友,早上好。今天我们去福建风景“十佳”之一的集美游览,集美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

首先,让我向各位介绍集美区。

集美区,位于厦门岛的西北,面积227平方千米,人口12万,是著名的侨乡和旅游风景区。现在我们进入集美学村,集美,俗名“尽尾”,即大陆尽处;又名“浔尾”,即浔江之尾。明末集美进士陈文瑞嫌“浔尾”不雅,改称“集美”,寓集天下之美,但未通行。至陈嘉庚先生1894年创办惕斋学塾,1913年办集美小学,1917年办女子小学,1918年办师范和中学,1919年办幼稚园,1920年办水产科和商科,1921年办女师以后,于1921年2月将这些学校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学校”总校名。因军阀混战,给学校带来严重滋扰,经陈嘉庚先生和校长向南北军政府呼吁保证学校的安全和宁静,要求规定为“永久和平学村”。得到南北双方承诺。1923年10月由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学校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并电令闽粤省长及统兵长官“特别保护”,“集美学村”才由此得名。陈嘉庚倾资兴学举世无双,他为保证学校费用,把国外所有不动产7000亩橡胶园和店屋货栈以及50万平方英尺的地皮,均出售作为集美学校的基金,他在厦门大学发起人会议上慷慨陈词:“民心不死,国脉尚存,四万万人民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之目的之一日。”1993年10月,农业部、交通部、福建省、厦门市共同筹办集美大学,以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政专科学校、集美师专为基础,同时成立工商管理学院。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鳌园参观。鳌园是陈嘉庚先生年回乡定居后花10年时间亲自督建而成的,耗资65万元,占地近9000平方米。鳌园原为海边的一个小岛,形如蛰伏的大鳌,护卫着集美。1951年,陈嘉庚“不侵民田,辟置公园”,“于中立碑,纪念解放,名曰鳌园”。国中建筑和雕刻均体现陈先生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思想,包容中外古今、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工农业生产、科技文化等,无所不有,博大精深,是个博物大观。也是新评的厦门二十名景之一,取名“鳌园春晖”。鳌园分为三部分,即门廊、解放纪念碑、陵墓。走进园门,就是50米的长廊,长廊两侧厢壁上镶嵌着58幅历史故事人物内容的青石镂雕,这是鳌园653幅石雕的精华部分。左边主要是24幅诸葛亮马前课,据陈嘉庚先生的解释,这是诸葛亮早就对清代政府、民国成立、抗日战争以及毛泽东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预卜,他相信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达了他对共产党、毛泽东的信赖和热爱。这些围墙上的浮雕共有291幅,初建时是用水泥塑制的,几十年风雨侵蚀,损坏严重,1991年春,集美学校委员会筹款百余万元,以原水泥雕内容为参考,由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艺术系的教师绘图,惠安艺人精心雕琢,全部更换为青石雕,其中有浮雕229块、沉雕42块、影雕20块。影雕是石雕艺术的新发明,使世界叹服。法国等国家专门请惠安影雕师前去表演,倾倒了欧洲许多艺术家。

集美解放纪念碑是鳌园的主体建筑,是陈嘉庚先生亲自精心设计的。纪念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取得胜利;正面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毛主席为一个镇题写解放纪念碑是仅有的一次;碑的背面是陈嘉庚先生撰写并手书的碑文。纪念碑台基的底层为13级,象征陈嘉庚事业顺利发展的鼎盛年月;第二层为10级,寓他的事业遇到困难,企业收盘的年月;再上面是8级和3级,象征8年抗战、3年解放战争。碑座还刻满了反映新中国建立的石雕。

纪念碑前有一高7米,宽30米的屏壁,正中刻着“博物观”三字,左右各12块浮雕,内容大多为公共卫生、体育运动;中间是地图,特别突出了台湾省地图,反映了闽台密切关系和陈先生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其下为托儿所到大学的类型和行为规范图。

转过屏壁就是陈嘉庚先生的陵墓了。墓坐子向午,呈寿龟形,墓盖为13块六角形青斗石镶成,墓碑上刻有陈先生生卒年月和担任过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等职务。墓圹为“凤”字壳,周边用15块青斗石浮雕介绍陈先生前半生的主要经历。墓圹四周的石雕,记录着他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光辉一生,可以说是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陈嘉庚先生于1961年8月12日病逝北京,享年88岁。他身后备极哀荣,北京举行了公祭,并由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领头执绋,覆盖国旗的灵柩,沿途各省市迎送,在集美举行了国葬,最后安葬在鳌园。1988年,国务院将陈嘉庚陵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有一拜亭,每逢清明节、集美学校校庆日,厦门各界和集美学校师生均要到此祭奠,表示深切怀念。

参观鳌园,看了陈嘉庚先生的不平凡业绩,我们应该能够感到陈嘉庚先生人格的崇高,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是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

下载集美鳌园导游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集美鳌园导游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侯家金鳌山导游词

    侯家金鳌山导游词 侯家金鳌山导游词1 亲爱的游客和朋友们:位于上海侯家镇鳌山村,与寿安寺比邻而居。既有古刹之神韵,又有园林之秀丽,堪为崇明休闲之胜地。走近山门,就见明清特色......

    金鳌山导游词(小编整理)

    位于侯家镇鳌山村,与寿安寺比邻而居。既有古刹之神韵,又有园林之秀丽,堪为崇明休闲之胜地。走近山门,就见明清特色的门楼上周谷城题“金鳌山”几个苍劲的大字,下面则是明清人物风......

    网师园导游词

    网师园 网师园是中国江苏园林的一个典型代表。 陈从周教授说“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建于宋朝时期,当时这座小小的园林竟然花了150万贯(1贯为1000枚铜币)。 南宋淳......

    个园导游词

    个园导游词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全园占地2.4公顷,南部住宅占4000平方......

    中华民族园导游词范文

    中华民族园坐落在北京中轴线北端亚运村西南。1994年6月18日正式向游人开放。北京中华民族园是京城第一座大型民族文化基地。该园建设旨在展示民族文化传统,增强国民爱我中华......

    留园导游词

    【门厅】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部......

    留园导游词

    【门厅】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古典园林留园。留园属于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的东园。徐泰时曾任工......

    留园导游词

    【站在门后留园全景图前】有道是:“苏州好,城里半园亭。”现在,我们就来游览苏州著名 的园林—留园。留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代表了清代江南园林的建筑风格,结构紧凑,富 丽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