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波罗18号》:他们见证了什么
《阿波罗18号》:他们见证了什么
《阿波罗18号》在当下出现,无论是题材上,还是手法上,都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一部算是“怀旧主义”的影片,其意义在于,能从它去联想许许多多的“前辈”。在风格与故事全面致敬的基础上,它见证了影史上,那些让人过目不忘、久久回味的佳作。用伪纪录片形式包装的作品,时至今日远比其他类型影片要稀有的多得多。但由于风格过于特异,剑走偏锋之下,一方面能吸引观众眼球而爆冷;另一方面,经过几次洗礼之后,观众们大多数也就见怪不怪了。《阿波罗18号》在并没有一个构思超凡的故事体系下,毅然还是选择了伪纪录这种方式,足见勇气可嘉。
从《阿波罗18号》投射下的影子里,我们看到了林林种种熟悉的身影。美苏冷战的时代背景,早已被谍战题材榨得一干二净;与此同时进行的太空军备竞赛,也已被不胜枚举的科幻题材挖掘殆尽;至于不明生物的肆虐横行,更是俗套到无人问津。煞费苦心的集大成者,也不见得会很惹人嫌。扫完全片,种种或多或少相似的回忆便蜂涌而至:《死亡录像》、《红色星球》、《太空运输》、《异形》、《蒙哥湖》、《最后一次驱魔》、《鬼影灵动》„„更多电影资讯信息可登陆铃铛影院http://
戏谑的说,《阿波罗18号》是一部月球版的《疯狂的石头》——片中所出现的不明生物体,静态之下,似普普通通的陨石,一旦触发,便变身为无孔不入、无坚不摧的怪物(形似螃蟹)。2012最新电影一般情况下,大凡探讨未知物种类型影片的技巧,就是不会将真相公之于众,至少不会出现在第一部里。一来留下悬念,造就真实感的假像;二来便于随性发挥,反正是天知地知,你不知我也不知。类似于《科洛佛档案》,不曾介绍怪物的来历;《怪兽》,简单说是外星生物,说了等于白说;《解冻》,虫子的功效像极了本片,一句属于史前生物封住了众人的嘴巴;《突变第三形》,经典之作也是随便扯上几句就完事。再罗列上《废墟》、《追击巨怪》、《天际》等等。《阿波罗18号》毫不掩饰地见证了它同胞兄弟们的优质秉性。
影片的伪纪录拍摄,较一般的伪纪录片,在技术上要难上许多。尽管《女巫布莱尔》执群雄之牛耳,但它用镜的成功是在艺术上去揣度观众的心理。不像《阿波罗18号》,把故事搬上月球,完全就是考验摄像机摆放的位置。因此,尽管修饰得已经相当“月球化”了,但些许的瑕疵还是随处可见。倘若觉得美国宇航员个个都是自拍狂,那是必须得原谅他们的。此外还有声效,其难度跟用镜不相上下,影片处理的较让人满意。
美国人擅于搞阴谋论,电影往往都将这项传统无限放大。现今广为流传的相关太空的机密,繁星点点。第三
(四)类接触、罗斯韦尔事件、第51区、火星背面的脸、登月是假像等等,电影均不厌其烦地一再拿出来阐述,不由地让观众已然感觉到,这些似乎都不再像是科幻,而是真正的现实。其中,美苏冷战时期大大小小的事件,人们更是津津乐道。在《阿波罗18号》里,我们又一次见证了熟悉的“阴谋论”。对于影片所缺失的悬疑、惊悚、血腥,这些本可以为其加分的特质之下,真正的高潮是在男主角Ben自知被国家所摒弃之后,用录音机连续播放的几次儿子说的“我爱你”。这一刻,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全方位地碰撞在一起。理智地去思考,似乎Ben应该为国家做出应有的牺牲,但考虑到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搞阴谋论主义,我们就会无限地同情Ben了。最后那段队员们出发前的剪影,又一次点到“美国精神”,讽刺之中也引发思考。荧幕之上,有太多熟悉的身影在为某国家或者某组织奔波劳碌,他们惟命令而马首是瞻,总是说得少干得多,基本不问为什么。然而他们最终得到的又是什么?有了牵挂却难以全身而退,反目成仇后而粉身碎骨,干的是惊诧天地的壮举,收获的是无名无姓的墓碑。记得《恐怖大师 第一季》中有这么一集,题目叫《回家》。说的是总统为了竞选成功,喊出了一个“让战争中死去的士兵回家”口号。结果,那些逝去的亡魂在这场作秀中真的“回家”了。借助大热的“丧尸”元素,达到了效果绝佳的暗讽目的。可见,真正可怕的怪物,并非是远在月球上的“疯狂的石头”,而是那些近在咫尺的政客们的阴谋。
第二篇:见证了岁月的沉淀
观抗美援朝有感
永庆乡中心学校八年一班郭志鹏
见证了岁月的沉淀,那点点忧伤都似春雨般,虽说柔细无声,但却能将你引入无尽的哀愁中。
孤独充斥于我心,把眼中的画面带入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战场上,中国丝毫不退缩,不论对手多么强大,我们总是迎难而上,彰显中国的英雄气概。
看吧!战场上,永远都是中国人冲在最前面,奋勇杀敌,毫不退缩。为了胜利我们总是抛头颅洒热血。中国人是绝不轻易倒下的,脚下的血泊只是我们向前的动力,成功的标志。我们像一座座铁塔,伫立在战场上,令对手无法前进,最终走向失败。即使有时倒在血泊中,我们也从不放弃,从不服输,总是捉住一线希望,从血泊中站起来,打败对手,战胜对手,超越自我。
听吧!战场上,永远都回旋着中国人的战歌。哦!那是胜利的歌,即使走在沙漠中,即使有着熊熊烈日,即使放射着刺目之光,我们仍能放声高歌,这是属于我们的胜利之歌,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一次又一次的期盼铸成了我们最终的胜利,我们唱着胜利的凯歌走回祖国的怀抱中。
用年轻的身躯为冲锋部开辟道路的黄继光,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战斗小组长吕松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我们的敌人也不得不对他们无比的畏惧和佩服:
美第八军军长范佛里特对志愿军的评论是:“以个人而论,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敌人。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只穿上军服,戴上军帽,踏着一双帆布鞋。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奋不顾身的,令我们束手无策。”可有人说,死了这么多人,太不值了。不!任何民族在走向复兴的道路上,没有精神的复兴是不可能的,朝鲜战争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大提供了这样的最有力的精神支持。那些在朝鲜殊死而战的中国人,他们改变了中国的位置,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面孔,他们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有恩,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他们所获得的,超越了一切其他得失的评判。那些死在寒冷和烈火中的志愿军将士,是中国在世界史上死得最有价值的中国人。我们谁有资格去“怜悯”这些英雄的生命的丧失?真正珍视他们生命的价值的,是坚持他们为之献身的那种精神财富。借口志愿军死伤重大而言他的人,其实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灵魂。当你听到有人恣意嘲笑志愿军的时候,你只能感到对这些不具有基本的羞耻感的懦夫们的厌恶和怜悯。这种人只有三种可能:或者是极端的愚昧,或者是极端的奴性,或者两种兼而有之。曾经有一位以“忠贞报国”和“民主自由”的口号来为林彪翻案的人,在同一篇文章里嘲弄志愿军不怕死是“愚昧”。你我只能为他也是黄种人也能讲中文而感到极大遗憾。除了与之割席而坐,你别无选择。在中华民族国家和人的历史长河中,朝鲜战争是凤凰迎风更生的火焰。
如今60多年已经过去,对于那场战争,也许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读解。
但那些用热血和生命为年轻的共和国赢得了尊严与和平。一场朝鲜战争让我们失去了36万勇敢的战士,却让全世界见识到了中国的脊梁,100年的屈辱历史就此划上了句号。虽然我不是基督教徒,但现在我宁愿相信有天堂的存在,可以让36万纯朴勇敢的英灵永不再受冻饿之苦,保佑历尽艰难的中国人民永远幸福。太阳出来了,阳光打在我身上,我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
第三篇:我见证了祖国的变化
一个80后见证的那些事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今天站在这里演讲,坦白的说我很恐慌。很害怕自己不能确切的表达我们这些80后,对祖国那份复杂的情感。我们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时过境迁80后已不再是个新鲜的词汇,我们也不再会因为自己是80后而欢呼雀跃,无限憧憬。我们和祖国一起经历了经济体制、教学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压力。但应该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发展、壮大,见证了这30多年的巨大变迁。下面,我们就和大家说一说一个80后见证的那些事。
我出生在本市一个边远的小镇,镇子里没有幼儿园,所以我在一个用砖头、木板拼凑成课桌的简易学前班教室里开始了学生生涯。记得那时候一袋酸梅粉、一块大大泡泡糖,就可以让我们找到过年的欣喜;炎炎夏日里,最奢华的避暑方式就是一根2分钱的冰棒;一本几毛钱的连环画,就可以在小伙伴面前臭显摆半天,那绝对是一件炫富的利器。而每天到爸妈单位里的会议室看会儿电视,那感觉用喜大普奔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后来上小学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肉票、布票、粮票、国库券一夜之间退出了历史舞台,镇子里的市场开始丰富起来。妈妈再也不用拿着粮食局发放的购粮本,排着长龙买米、买油。家里那个帮我们打发了无数闲暇时光的录音机,也被一台18寸的山茶电视机取代。从此,我们一家人饭桌上的谈资就多了《血凝》、《黑猫警长》、《渴望》等等那个时代脍炙人口的电视节目。
生活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变化着,我也在一天天的成长。初一下学期的一天,爸爸拿着一个红色本子对我说:“从今天开始,这就真正属于我们了”,那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晚饭时,从不喝酒的爸爸破天荒的喝了二两。虽然当时的我还不太清楚这意味什么,但是多年以后,我发自内心的感谢新时期、新生活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的实惠。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以及城市交通运输网建设的不断推进,彩电、VCD、冰箱、程控电话陆续进入了我们这些边远地区的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变,93年我第一次走出家乡,见识了省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丰硕成果。
90年代末,国家为推进边疆地区经济建设,出台了农、林、医、师人才定向培养政策。我成了第一批受益者,每个月拿着45块国家补助上学。三年后,国家又扩大了大中专院校的招生指标,生活在边境小城的我成了我们县第一个考入昆明医学院临床本科的毕业生。五年的大学生涯,我亲历了母校一座座现代化教学、实验楼的落成,我们的学习环境日新月异。
大学毕业,我走上讲台成了你们中的一员。我很清楚的记得,老卫校不论是教学环境还是办公条件,都很难满足临卫人不断进取的需要。2010年,我们成功入住新校区,老师们用上了现代化的教学和办公设施,再也不用为上一次电教课辛苦排队,也不用继续在夏天不凉、冬天不暖的简易教室教书。如今,生命科技馆、临床、护理等一批设施齐全的实训教室投入使用,就如同给我们的教学加装了涡轮增压,为学校的发展全面提速。而这些,都无不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落实在边疆。
现在的我们有了住房、开上了汽车,在国家的支持下可谓火力全开,正全速向着小康社会迈进。虽然祖国不再需要我们去冲锋陷阵、浴血疆场。但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应该自觉地把满腔爱国热情转化为维护国家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际行动。立足本职岗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工作,回报祖国、回报党!
最后,我用舒婷的一首诗来结束我的演讲: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第四篇:《小学生自杀:他们缺了生命教育课》
家长应学做孩子“神父” 家长应学做孩子“神父”
随着孩子逐渐教地发育、长大,家长要愈来愈多地将目光移至孩子内心世界的风云变幻。家长不可信奉“任其自然”,而将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现在的应试教育,使许多学校丧失了本身的内涵,而蜕变成令人担忧的场所。孩子的内心是一块田地,主要依靠父母的阳光雨露和耕耘施肥,而目前的学校和社会都无法承担这一重任。父母无论多忙,多辛苦,也不能忽略从心灵上教育、关爱孩子。世界上的事永远遵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回报规律。孩子的成长,不会一帆风顺。因此,当孩子有忧愁、烦恼、痛苦时,往往需要平时养成细心观察习惯的家长去体察发现,及时与之沟通。家长用无私的爱,带领孩子走出低潮,驱散孩子心头的阴霾,这就是当今孩子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最迫切的内在需要,也是当今家长所义不容辞的“神父”职责。
我在我女儿的成长进程中,一直充当“神父”角色,也就是说,我做她的心理医生和精神导师,在关键时刻给她精神力量、慰藉和帮助!
我女儿初进中学时,接受了一次新生入学数学能力测试,因为我女儿所在中学的数学课分甲、乙、丙三个层次教学,学校每学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升降调整。学校在对新入学的学生分班时,根据我女儿的成绩将她分在乙班。进入第二个学期后,又根据我女儿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将她同另外两个乙班的前三名转入甲班。
在甲班就读了两三个星期后,我女儿便同以前判若两人:脸上消失了往日无忧无虑的笑容,沉默寡言、闷闷不乐。我看在眼里,便思考如何帮助她。我找了一个周末的夜晚带女儿出去散步,边走边询问她学校的事。她告诉我:“原先在乙班,我优越感很强,上课总是第一个举手,考试成绩也名列前茅,现在进了甲班,感觉怪怪的,好象低人一等了;甲班的数学老师,特别凶狠霸道,我写错一个字,就要被她罚一百遍,题目做错了她要训人,考了98分她也不满意,说另外两分不应该错。数学作业也特多,难度大,我感到很累;另外,甲班数学老师总是板着脸,自己不笑,也不允许别人笑,看见她我心里就不舒服!”
我从她话里得知她的郁闷缘由之后,便试探地问她愿不愿意回到乙班去。女儿回绝了,她说甲班的学生水平高,老师讲的东西多,以后考试肯定占优势。我又问她是否需要找一个数学的家教辅导她,她摇摇头说暂时不考虑。于是我告诉她一个故事:
“以前有这样一篇报道,说一个非常美丽可爱的女孩子,在少年宫学跳舞,有一次她的指导老师没来,另外一个老师临时代替给孩子们上舞蹈课。这个新来的老师对这个小女孩不了解,指导跳舞时,当众纠正了小女孩几个动作,并说了几句她不爱听的话,结果小女孩觉得丢了面子,回家之后就自杀了。”
我对女儿说,这个自杀的小女孩,从小在甜水里长大,从未经历过挫折和逆境,所以稍受刺激就想不开。你现在处于一个磨练心理承受力的好时期,你哪怕数学考试不及格也没关系,心理要锻炼坚强。我女儿明白我的意思,便说她不是林黛玉,她能挺过“风刀霜剑”。接着我同她分析数学老师为何凶狠。我说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大量的回家作业使孩子们变成了作业的机器,孩子们本能会产生抗拒。为了消灭这种抗拒心理,老师就会对自己的学生采用精神暴力,表现出来就是凶狠霸道。另外,老师的凶狠能在孩子心里产生一种压力,一种惧怕,这样,孩子就会俯首听命。一般来说,大量的回家作业能训练孩子熟能生巧,少犯错误,能在表面上考出好成绩,但这种成绩的背后是牺牲孩子的灵性、德性与心理健康。但是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分数决定论”,老师若拿不出学生考试时的好成绩,学校要责怪她,不明真相的家长会埋怨她,老师就可能失去工作下岗,她也有家庭和孩子要抚养,所以你要理解老师、宽容老师,她们也是没办法。我女儿听我这样一分析,便舒了一口气说:“我现在心里好受多了,不那么压抑了。”
我以后又多次疏导我女儿,还想出一些辅助性的心理疗法,如特意为她买了一只小狗,让她在与动物的玩耍中获得一些慰藉;同她一起做游戏;周末带她外出旅游、钓鱼等等。大概经过四、五个月,我女儿脸上重新露出往日的自信和欢笑,我的心也象有块巨石落地,随着她走出坎坷和阴影而变得轻松。
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孩子的脸色和神情变化。脸色异常,往往是孩子生病的症兆;神情异常,往往是孩子心理上有问题。有一次我发现女儿从外面回来显得有点心神不宁,我想与她沟通一下,于是为她倒了一杯白开水。乘她喝水之机,我找了一个关于水的话茬。我说:“日本有位科学家发现水也有喜怒哀乐之情,他用放大200-500倍的相机拍下许多水结晶时的照片,有的水结晶美丽动人,有的水结晶丑陋难看。你知道什么时候拍出的水结晶照片是美丽的?什么情况下拍出的水结晶是丑陋的?”我女儿摇摇头,但兴趣十足地想听我往下说。
“当水接受到良好的信息,比如人对水说“我爱你”“感谢你” “你真好”等善良语言,水就会显现各式各样美丽的六角形结晶;当人们对水说“混蛋”“我要杀了你”等咒骂语言,水就会显现丑陋破碎的结晶。因为一个人身体中70-80%都是水,所以当身体里的水从外界接受到不同的信息,人就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所以当老师责骂你之后,你回家听听优美的音乐、唱唱欢快的歌、看看健康的书,就能起到改变身体里水结晶形态的作用。另外,当一个人心地善良,内心发出的都是美善的信息,她身上的水结晶就会是美丽的。时间一长,她就会有气质。但如果一个人老做坏事,伤害他人,他身上的水结晶就会难看,他也会越变越丑陋!”
听到这儿,我女儿突然严肃地对我说:“爸爸,我做了一件很严重地事!”
我问:“什么事?是手机丢了,还是MP3丢了?”
她说:“我从同学家回来路上捡到五十元钱。没人看见,我把它藏进了口袋里。”
我说:“你现在已无法找到失主。钱人人都喜欢,但不应得就不能拿,路上捡到的也不能要!”
她说:“那怎么办?”
我说:“你可以买50元零食送到养老院给孤老们,或者将它换成50个钢币,看见路上要饭乞讨的,每次给他们几个给完它。”
我女儿说:“我把钱拾了放进口袋后浑身就觉得不自在,一定是身体里的水结晶发生变化了。我明天就照你说的去做!”
现在青少年犯罪率、自杀率、抑郁症的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居高不下。孩子是无责任的,责任在家庭、学校、社会。家长无力改变教育制度,家长只能改变自己,因为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
现在的孩子其实很辛苦,他们从小要背负语文、英文、数学这三座大山,周末要学这学那,加班补课,平时玩的时间少,睡眠也不足,他们的内在精神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因此,每个家长要多多关爱自己的孩子,不要迷信分数、迷信考试成绩。家长要帮助面对激烈竞争的孩子度过成长过程中的许多急流险滩,并为他们营造一个放松和休憩的心灵港湾,而不要再在自己孩子本已很脆弱的心灵上施加额外的压力。
家长千万记住:不要无知地去做应试育的帮凶,以至于让自己的孩子沦为精神的孤儿!
[這篇文章最後由天涯在小樓在 2008/03/20 04:25pm 第 1 次編輯] 她2岁上学,14岁上高二,因看课外书被老师批评,留下遗书校内池塘自杀
她14岁时就成为一名高二学生,并有望在15岁时成为一名大学生。
她最大的梦想是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名志愿者。
然而,就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召开还有短短的5 个月的时候,她的梦想在这个春天戛然而止。
她死在校内一个约3 米深的池塘里,留下一封遗书,留下她的老师、同学,留下以泪洗面的双亲。
在枝江市,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神童。
◇事发
看杂志被抓,老师要见家长
覃瑶,女,1994 年8 月28 日出生于枝江市百里洲镇,毕业于刘巷中学。2006 年9 月,她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被保送进入枝江一中,任数学科代表。
今年3月6日上午第二节课,约9时30分,覃瑶所在的高二(1)班班主任李开松随机到教室外查看纪律,发现覃瑶在英语课堂阅读课外书籍——《格言》杂志。
“我清楚地记得,我就覃瑶的问题只讲了三句话”,李开松回忆,英语课上完后,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李开松走上讲台强调纪律。这是李开松第三次看到覃瑶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了,“覃瑶这个星期不能‘创星’(一种激励措施,表现好的可以获得一颗星)”;要“找覃瑶的家长交流交流。”
覃瑶的父亲覃世雄是枝江五中的数学教师,与李开松彼此认识。覃世雄曾经叮嘱李开松:覃瑶年纪小,爱玩,“对她要管得严一点儿”。
◇“花逝”
留遗书,校内池塘自杀
上午接下来是体育等课程,覃瑶与平时一样上完了课,并无任何异样。唯一的异常就是中午吃饭时,她没有去食堂吃饭,而是叫一名要好的女同学帮她“带一包方便面上来”。
下午五六点时,李开松上完课后,发现覃瑶不在教室,从其座位上找到了写在笔记本上的绝笔信,他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年级组报告,同时通知家长。
由于该校学生出校门必须由班主任老师开具假条,因此,保安非常肯定地说:“孩子肯定没出校门!”当天,高二(1)班全体同学未上晚自习及第二天上午半天课,全力在校园内寻找。师生找遍了所有想得到的地方,但大家都一无所获。把学校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唯独学校的两个池塘没有找。3 月7 日,靠近校门的池塘安装好抽水机开始抽水,抽水到半夜12 点左右,抽水机吃不到水了,大家决定次日再继续抽水。
3月8日上午10时30分许,在靠近校门的池塘内发现了覃瑶的遗体。“孩子的尸体已经在池塘里找到了,身体陷在淤泥里,头发在水里漂”。
◇成名
连跳数级,12岁保送重点高中
“覃瑶从小就十分聪明,称神童并不为过”,说起覃瑶,母亲谢凤娥一脸的骄傲。
2006 年11 月8 日,宜昌三峡商报曾以《12 岁枝江女孩的高中生活》为题报道了覃瑶,文中称覃瑶为“小神童”。该报道称:在今年(2006 年)秋季枝江市一中(当地最好的中学,编者注)保送录取的128 名学生中,有位名叫覃瑶的女孩年仅12 岁,身高1.45 米。初来乍到,一些师生和送饭菜的学生家长见到她后都以为她是一名小学生。
覃瑶出生后一直跟着当教师的妈妈谢凤娥在当时的凤良小学。覃瑶两岁那年,谢凤娥把她送进了本校的学前班。在两年的学前班里,覃瑶表现出了聪慧的天赋,她对拼音、识字、唱歌、数字等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识别生字能过目不忘,对数学百位内的加减能轻而易举地得出结果。于是,覃瑶的父母决定让她提前入学读书。“由于年龄偏小,当时她没有学籍,直到初中才补办学籍”。覃瑶上小学一年级时,年仅4岁。从上一年级开始,覃瑶一直保持超前的学习态势,她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就预习了四年级的全部课程。参加四年级考试时,“考了个四年级第一名”,顺理成章地跳入了五年级。在五年级上半学期时,她又预习完五年级全部课程,在五年级下学期时进入了六年级。小学阶段的6 年学习时间,覃瑶只用了4 年。
2003 年,因妈妈工作调动,刚满9 岁的覃瑶到百里洲刘巷中学读书。刘巷中学校长吴朝元回忆:覃瑶是一名既注重发展、又极富个性的孩子,她除学习成绩优异外,还能歌善舞、弹琴,爱好体育和电脑。因此,该校对她综合素质评定为5A,完全符合保送重点高中的条件。
“之所以连连跳级,是缘于覃瑶的一个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去北京当志愿者。”,谢凤娥不无惋惜地说,现在,覃瑶走了,还谈什么梦想?!
◇班主任
“她是十分开朗的小孩”
“意外!”、“震惊!”、“真是没想到!”覃瑶自杀后,认识覃瑶的老师、同学都觉得十分意外。“覃瑶是个性格外向,十分开朗的小孩!”李开松昨日说,覃瑶既是他的学生,同时又是他所任数学课的课代表,由此可见对这个孩子的偏爱程度。他声音嘶哑地说:覃瑶平时十分活泼,蹦蹦跳跳十分讨人喜欢!
坐在覃瑶后一排的刘雯和姚国胜说:覃瑶年纪虽小,但学习成绩还可以,在班上有三四名很要好的同学。覃瑶所在的高二(1)班班长陶明轩也认为:以覃瑶的脾气,竟然会自杀,非常让人意外。
“我曾与覃瑶交流过三次,她很开朗活泼,但也许她的内心是孤独的。教育孩子循序渐进,尊重教育规律很重要”,昨日,枝江一中的校长董云意味深长地说。
◇父母
“我们没有拔苗助长”
“我认为孩子愿意跟我交流,主要是她觉得我懂她。我的女儿曾说:只要有妈在,天都不会塌!”昨日,覃世雄、谢凤娥说:孩子出事后,他们面对了来自各界的太多指责,但这并不是事实。
覃瑶死后,社会上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有的人说:“这个神童是被逼出来的,学习成绩下滑,她妈妈也打,而且比一般人打得凶”。
谢凤娥昨日对这些说法十分愤怒和无奈。她说,自己作为老师,在教育孩子上,注重言传身教,以及尊重孩子,他们很少打孩子。初中以前可能打过,但上高中之后就没有打骂过孩子,这些说法纯属误传。
“女儿都悄悄问我,将来她生小孩,希望是个男孩还是个女孩呢?”谢凤娥昨日愤怒地说,覃瑶连这么隐私的问题都和母亲交流,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母女感情之深吗?
据谢凤娥介绍,覃瑶也有好玩的天性,每年假期的作业,她都是先玩后做。覃瑶还有另一种“玩”法,就是坚持读课外书籍,至今她除通读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外,还阅读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在整个枝江毕竟12 岁能保送上一中的只有覃瑶一个!”昨日,谢凤娥掩饰不住对女儿的思念。记者了解到,覃瑶的遗体于3月9 日上午7 点火化,随后就运往百里洲下葬。
接下来,覃瑶家属经过与校方的协商,达成了补偿协议,目前,校方已先行支付了8 万元补偿金。枝江一中也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本报特派记者 刘渐飞 发自枝江
◇覃瑶的绝笔信
爸妈:
请原谅我做出这不孝的决定。
我知道你们会很伤心。但是,请不要为我而损害你们的健康。否则,我会心(此处有一个心形图案)疼的。
我记得在高一上学期的时候,有一个跳楼自杀的(同学)。当时,您还问我会不会自杀,我还笑着说不会。但我现在真的觉得很累、很累,我要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我知道,我一直是我们(笔误,应为你们)这一辈子唯一的女孩子。哥哥(指覃瑶的姨爹黄小华的儿子),弟弟,这也许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这么叫点儿(覃瑶的舅舅的儿子唐点)了,还有王宜都是男孩子。你们对我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
我在学校里其实一直受着巨大的压力,老师特别是李开松一直都对我看得很紧。他说不能看课外书籍,但你们都知道,我不看书是不可能的。于是,在第三次被他看到之后,我做出了这个决定。因为,我不知道要怎么面对你们。
爸、妈,我不知道我还能说什么,但请暂时不要告诉唐点,好吗?
女儿
2008.3.6绝笔
附:请代我把那本《欧也妮·葛朗台》》交给王念(覃瑶的好朋友),多谢了!
《小学生自杀:他们缺了生命教育课》
作者: 日期:2008.04.23 版次:B-1
采访:朱砂
专家支持:许见声
上海林紫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心理咨询师、林紫心理学院院长。曾经担任台湾婚姻与家庭辅导学会秘书长。创办台湾得胜者教育协会并担任秘书长。
两个月,两起小学生自杀的新闻,发生的地点虽然不同,事件的主角却都是孩子与老师。是什么让她们童年的天空升起如此沉重的阴霾,在她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是怎样滋长出无助与绝望的情绪,以至于尚未了解生命意义之前,便早早地选择结束自己刚刚开启的人生?她们的课程表里,少了一堂生命教育课,令她们有能力对待考试卷上的难题,却无力面对在内心不断放大的负面情绪。
A 面对挫折,无力感令孩子走向极端
有多年青少年危机干预工作经验的许见声指出,表面看,这两起案例都是由于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不公平对待,所以自杀。但若站在更广的角度看待问题,就会发现,原因其实更复杂。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遇到被老师误会或者不公平对待的事情。年幼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通常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这也令孩子在面对挫折和一些合理或者不合理的批评时,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对于来自父母、老师的批评,在孩子内心,会被放大,一两句批评到了孩子那里便成为天大的事,他们会觉得自己被老师看不起、会失去朋友的关爱„„在无力感的驱动下,一时冲动便容易做出自杀的极端行为。在以上两件案例中,刘静小朋友就是因为被老师误会,而内心无助,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在许见声经手的案例中,很多小学生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父母期望过高,而造成了心理困扰。有个孩子,在学校表现还不错,可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每门功课都希望他名列前茅。有一次,他的一门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孩子因此觉得特别焦虑,甚至不敢回家。他自己在小纸条上写下了受挫败的心情,他认为自己给父母丢脸了,所以不想活了。还认为,他不在了,父母会过得更好。许见声指出,父母对孩子有正面的要求,其实没错。但是他们的要求很高,于是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如果他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即使他考试不够理想,爸爸妈妈也会愉快地接纳他,孩子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想要自杀。
B 面对孩子,老师要给的不只是课本知识
相对于父母,我们的孩子每天与老师接触的时间可能更长。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某种程度上也更大。因此,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小学老师的要求,甚至比对大学教师的要求更高。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的影响力更大。许见声说,在许多国家里,学校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会定期接受心理知识的培训和辅导。“家长们把孩子交给老师,是期待孩子有一个温暖积极的成长环境,而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孩子与老师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一个好的老师会令孩子快乐成长。而一个不够称职的老师,则会对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许见声认为,应该在青年教师进入岗位前,让他们更多地学习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不只是教给他们课本知识,还要为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提供帮助。
而在我们此次的两件案例中,刘静的班主任,显得过于苛刻和挑剔。小雪的老师对她的教育方式也存在不当之处。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内心还无法承受老师的做法,情绪被放大后,他们便会选择放弃,而放弃的不只是学习,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许见声建议,对待年幼的孩子,老师们应该更多一些宽容和鼓励的态度。“大人们有时很容易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不乖’、‘不用功’,我们的老师需要学习怎么做一个称职的老师,我们的家长也需要学习怎么样做个称职的家长。”
C 生命教育,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
许见声说,在台湾地区,自杀问题很严重,平均每年有十几个小学生自杀。
台湾某大学的卫生福利研究所曾针对小学4年级学生的自杀意图做过一份调查。调查显示,有20%的小学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而目前的现状是,在台湾地区,自杀,在青少年死亡原因排名中位列第二。许见声特别指出,一般人都认为孩子的压力比成年人小,但事实上,孩子们承受着来自学业、来自生活、来自父母的压力,这些压力综合起来可能要大于成年人。而与此同时,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却又远不及成年人。“有9岁的孩子因为学电视剧里的情节而上吊自杀。有6年级的孩子因为买不到美术课用的彩色笔而自杀„„”许见声说,许多大众媒体上的东西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不可能完全杜绝孩子与它们接触。但我们可以通过生命教育,让孩子们了解生命的价值;学习在遇到挫折时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学会如何放松自己;怎样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等等。“今天他们遇到老师对自己的误会,明天也许就是遇到老板对自己的误解。这些学习对于他们的成长很重要。”在许多国家,这类课程已经成为学生课程表上的必修课。“这是关于生活的学习。某种意义上说,它比学业更重要。”许见声表示。
【事件回放一】
3月18日下午放学后,11岁的女孩刘静(化名)从本市某小学教学楼坠下,头部着地,生命垂危。
18日上午,班主任给刘静的父母都打了电话,说孩子犯了“蛮严重”的错误,要求家长当天要去学校一趟。这件被班主任认为“蛮严重”的错误,和一盆文竹有关。刘静的母亲回忆说,前几日,班主任要求全班学生按4人一组,凑钱为班级买文竹,用于装饰教室。刘静和一名同学一起,代表他们小组去花市买了文竹回来。但前日,班主任发现,刘静报出的文竹价格,比其他小组的报价贵,使同小组的同学出了更多钱。这让班主任怀疑刘静有不诚实行为。
18日下午放学后,班主任将刘静留在办公室做作业,等家长来学校。据班主任称,在坠楼发生前,刘静提出要上厕所,于是就走出了办公室,班主任后来就发现刘静坠落在楼下。教学楼的栏杆超过1米高,宽度也在20厘米以上,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安全,刘静不小心坠楼的可能性较小。在家长眼中,刘静是个聪明的孩子,成绩一直在年级中名列前茅。
【事件回放二】
4月8日,大荔县沙底乡霸城小学14岁的六年级女生小雪(化名)放学后,在家中服农药身亡。事后,家属从其生前留下的“小纸条”发现,她是在学校受到老师“打骂、侮辱”而自寻短见的,目的是让老师“背一辈子黑锅”。关于我女儿两年后数学情况的跟踪贴》 《关于我女儿两年后数学情况的跟踪贴》
“我女儿初进中学时,接受了一次新生入学数学能力测试。因为她就读的中学的数学课分甲、乙、丙三个层次教学,学校每学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升降调整。我女儿的入学测试成绩不怎样突出,因为她有几年是我她让在家自学的,然后直接进中学。学校在新生分班时,将我女儿分在乙班。进入第二个学期后,我女儿同另外两个乙班的前三名转入甲班。”
我女儿在乙班的数学成绩属于优秀,但在甲班,我女儿告诉我,每次数学测验或考试后老师报成绩,获得100分或99分的人有一大堆,而她要轮到二、三十个学生之后才可能听见自己的名字。另外,我女儿的性格属于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所以在做数学练习时,缺乏过程、丢三落四,经常遭到甲班的数学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不留情面的训责。可以说进了甲班后,她的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自信心也受到严峻的考验。
进入甲班后的整整一个学期,是我女儿进中学后遭遇到的最严寒、冷酷的时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她成了差生,并第一次感受到其他同学的优越,和个别同学对外班转进来的她的奚落和嘲笑。
我从小偏重培养女儿的是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不是细节方面的技巧,所以我相信她具有的内在能力最终会起作用,某一阶段的分数不能说明什么。因此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陪伴她,安慰她,鼓励她,让她坚信自己会赶上去。
平心而论,甲班的数学老师虽然很严厉,不善于把握后进但自尊心强的学生的心理,(我女儿当时非常沮丧,似乎一时间也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却是一个极其认真负责、教学上非常优秀的老师,她把我女儿数学上存在的问题逐渐的一一打磨掉,并将她的数学潜能一点点的挖掘出来。在甲班的将近两年半的时间里,我女儿艰难的一点一点朝前赶,并且随着数学难度的加深和综合题的增多,她的优势渐渐发挥了出来,逐步走到了前列。
我对女儿的数学并无很高的期望,我觉得任何学科只要学的开心快乐就可以,其他都无所谓,但初二的下半学期也就是这个学期,我发现女儿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她居然经常喜滋滋的把写着第一或第二或第三名的数学测验或考试的试卷让我签名,并对我说:“我现在开窍了!”。她还瞒着我去参加什么“希望”杯的数学竞赛(我怕她会累着),复赛考了全年级第一名96分,在家长会上得到校长的表扬。
我女儿现在最喜欢上的课就是数学课,数学老师也很器重她。她现在不象刚进甲班时那样惧怕数学老师了,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其他的课,她都会在下面看小说书或做回家作业,数学课上她却一点也不敢随便和放松。
(注:说句笑话,我的女儿上课时经常在下面看小说书、期刊或做回家作业,却一次也没有被老师当场抓到过,居然还两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评为什么团员。现在真的是当面一套背后又一套的小家伙吃得开)
如土委地,似花飘零。9月2日上午7点40分,一声闷响,结实的土地也难免微微震动。这样的一种震动,我想,全上海人一定都感知到了——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家住仙霞路的12岁男孩小凡(化名)从6楼窗口一跃而下,十几分钟后不治身亡。开学仅两天,本市就接连发生了4起学生坠楼事件,这种充满破碎、尖利却又不无沉闷、压抑的响声接二连三地传来,俨然纠结成为一个城市内心深处的悲伤风暴,令所有人难以自持。
当有人、尤其是青少年开始不惜以结束生命来寻求解脱之时,它也成为这个世界无法释怀的忧伤,成为人类文明的重大损失与巨大困境。卫生部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青少年人群和女性人群是自杀的主要群体。相关部门举办的“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则提示,近年来,网瘾、吸毒、自杀、性犯罪、早恋、自残、厌学、虐待动物等行为成为青少年成长中出现的几大问题,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大学生普遍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青少年摧残异类生命等现象日趋严重。然而,当死亡变得这样不可回避之时,我们并没有准备好为他们提供必要而完善的生命意识教育。
真正吊诡的是,对于12岁的沪上少年小凡来说,他刚于9月1日晚,和全国2.2亿学生一起上完了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却于次日早上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开学第一课》因此也成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课。在网上,这堂由教育部与央视联合举办的生命教育课,正被称为“史上最牛一堂课”。然而,这却是令人黯然的:从受教人数之众,它或许可称为“史上最牛”,但从一种基础教育来说,刚刚开始的“开学第一课”无疑代表生命教育的迟缓与残缺。不论是对于小凡,对于另几个坠楼的学生,还是对于此前所有死于不当死、死于不必死的如花生命来说,这一堂课都显得太晚了。
同样令人深思的是,从2005年秋季,上海就开始在160万中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因此也成为全国首个开展生命教育的城市。根据当年出台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生命教育应涵盖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内容。然而,尽管小凡们“躬逢其盛”,却仍然不可避免地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某种程度表明,我们的生命教育仍是片面的,苍白无力的。或者换而言之,我们显然仍未使生命教育成为一切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更没有将它视为教育的至高追求。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要培养每一个人成为一个积极、乐观、主动、自信、友善的个体,就是要让人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的质量和生命尊严的意识,使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瑞典已经有长达百年的生命教育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等西方国家规定在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生命教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则从小学就开始有这方面的教育。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生命教育,都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进行科学而细化的设计。然而,相对于“生命教育”这类无法为升学加分的基础教育,我们的教育体制总是不惮于展示它厚此薄彼、急功近利的真实与丑陋。而由此产生的应试教育、高分低能等等一切弊端,其源头莫不在于此。
不是为教育而生命,必须是为生命而教育。当这几个少年的血再次积淀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底色,无疑也再次成为一个大国的教育不能承受之负疚与欠债。从生命教育来说,《开学第一课》或许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怎样使教育真正成为有人性的教育,使生命教育是贯穿生命发展全程的终身教育,所拷问的仍是国家与社会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作者:杨耕身)
第五篇:成长见证了_____的可贵(中考一模)
2009年5月海淀区一模优秀作文
成长见证坚持的可贵
人大附中 阎蕴运
雏鹰坚持挥动双翼,搏击长空,才最终成长,迎接风浪;花苞坚持屹立于风霜欺凌之中,才最终盛开,满院飘香。我因坚持而成长,而成长同时见证了坚持的可贵,它助我培养钢铁意志,助我学会奉献他人,创造辉煌。
“课代表,”老师叫我,“从明天起每周二、周四的数学早读就让你布置了,每次写几道题,好好干啊!”我看着老师洋溢着期待的笑容,点了点头,心中暗暗决定,一定要让我布置的早读令人刮目相看!然而毕竟是初一的小孩子。初时的新鲜感与热血沸腾一消失,便只余下内心的苍白与酸涩,还有些怨念——凭什么我要每天来得那么早,凭什么我要每天在厚重的书中翻题。同学有些不满的声音传入我耳中:“今天的题怎么这么简单?”“那个圆谁画得那么难看?”我压抑住拍书走人或冲他们怒吼的念头,手指间白色的粉笔灰落得一片狼藉。于是我便似乎忘掉了当初的重誓,不再坚持,再在黑板上勾画时便失去了以往的认真,愈加漫不经心起来。
连着几期糟糕至极的早读过后,老师对我忍无可忍,“怎么回事?”她黑着脸,开始告诉我上任数学课代表安排如何井井有条,答题如何热情高涨。我看着班中的冷清和众人纷纭的目光,低下头,竭力不让泪水滚落。然而心中呼啸着穿过的念头却愈加强烈——这一切都是你的错,你应该坚持,履行你的诺言。我红着眼圈羞愧地坐了下去,那个誓言又扎根于我的脑海中,再也不会离开。
时光一点点流逝,而晚上的我总会在台灯下认真翻动着纸页,寻找合适的题。那些灵巧的精灵却总在书页间捉着迷藏,捕捉到的瞬间使我有柳暗花明的感觉;清晨的我不论风雨总会早早来到学校,在空旷教室中用粉笔一笔一画书写昨夜的辛劳成果,简洁的几何图形稚嫩而有失“分寸”,却是我竭力描绘的结晶。不知多少次在听到同学批评或看他们无精打采样子时隐藏住夺眶的泪水,不知多少次在家长训斥着太过认真时低下头却依旧让誓言雄壮的旋律在心中回荡。我清晰地窥见自己的成长——从漫不经心,连声抱怨到全心投入编织自己的梦想、奉献,坚持使我成长,而成长见证坚持的可贵。
班中的气氛悄然发生着变化。议论的声音降低至无,早来的同学使我由独干变为群干,而老师的脸上也逐渐恢复了以往的笑容。身边孤单冷寂的感觉已消失不见,阳光再次洒在我飞扬的嘴角上,见证着我的坚持、成长与辉煌。
坚持是冲过终点的几步,坚持是迈向光明的希望。两年风雨路,我曾坚韧地走过。成长见证了坚持的可贵,而我,带着从坚持中磨练的钢铁意志与奉献精神,再度扬帆起航。在成长中学会的坚持,是我得到的最宝贵的礼物,我将携它攻克一个个难关,走向辉煌„„
成长见证梦想的可贵
人大附中
韩婧瑶
飞越海洋的候鸟明白,是飞行的梦想引领自己起飞,鼓舞自己坚持,帮助自己飞向成长的彼岸。
那是个阳光温柔地洒进落地窗的午后,我听到邻居家钢琴演奏我心爱的旋律,那一刻我闻到空气中丝丝带着隽永味道的馨香,一个或许幼稚或许冲动的梦想在心中发芽——渴望着能坐在黑色的琴凳上,用指尖在黑白分明的琴键上敲出梦想的声音。那时我看见窗外有鸟扑棱着还未丰盈的翅膀试图飞向远方,树木在盛夏的阳光里微笑。
渐渐日复一日,我与那架厚重的钢琴为伴。琴谱上的线条日益稠密,每道弧线都诉说着音乐间的连接,悠长而令人陶醉。音符在五线区间内跳动成为无限丰富的组合。面对复杂的琴谱,从未忘记那最可贵的梦想,无论多艰难,梦想让我用快乐的心去面对。我身体微微前倾,试图读懂这琴谱上富有深意的表达,手指试探性地在琴键上敲击着尚不连贯的音调。右手伸开手指够到某个遥远的高音,左手和着舒缓低沉的叮咛。音乐终于像溪水一样缓缓流淌,或有石块阻碍激起水花,却仍永不停息向前奔去。
那个小小的梦想在身体里像竹笋轻快拔节,发出让人振奋的微笑声响。是属于成长的叮咛么?呵,我听得到呢,追逐梦想的欢欣与美好,我已铭记于心。飞鸟的影子掠过地面,在屋后的山野里洒下属于梦想的痕迹。
时而五线谱上的语言那么艰涩,我皱紧眉头却难以辨认音符间的联系;时而左右手难以协调,右手好不容易唱起轻快的主旋律,而左手却太笨拙难以合上节拍;时而枯燥的音阶在耳鼓上振动,难以平复内心的烦躁。然而我知道,那个最初的小小的梦想,即使在寒风刺骨阴霾黑暗的时刻,都从未离开我。那个经历了时间磨砺而愈发可贵的梦想,深深扎根在我内心的泥土,干旱时寒冷时都坚强地努力成长。
我重新鼓起勇气,揉揉疲劳的双眼,认真抬起每根手指,敲下或轻或重的音。琴箱里发出的声音那么生涩,节拍器的摆动早已领先于我,但为了梦想我不说放弃。寒冷的秋风里鸟的羽毛飘落,经历了多少挫折铭记在心,仍努力着,相信飞越的时刻即将到来。
不知练习了多少次,手臂由酸疼变得觉不出酸疼,美妙的乐曲终于由我指间流淌而出。右手高音的歌唱,吟诵着成长的欣慰快乐;左手低音的诉说,讲述着梦想的温暖鼓舞。已长大到不再满足于弹首简单儿歌的我,望向窗外,微笑凝视着飞鸟矫健的身影消失于天空最远处。
我的梦想陪我渐渐成长,我的成长见证了我最可贵的梦想。它会鼓励我向着人生的彼岸飞翔。
成长见证亲情的可贵
北大附中
初三一 马腾洲 那夜,我又看见了你„„ 十五年前,我呱呱坠地,大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你却欢天喜地,逢人便说:“我终于有孙子了,白白胖胖的,真有福气!”从此,我和你走进了彼此的生活。
听说你在我出生前就早已为我缝好衣服鞋袜,碰巧刚好合适我,你说这是心有灵犀,我却只知道在你的怀里“咯咯”直笑;你带着一岁多的我在操场上蹒跚学步,你弓下腰,牵着我,缓缓走着。我不小心跌倒了,哭了起来,你就使劲跺地,直到哄得我破涕为笑为止„„
还记得,夏夜你去院中乘凉,我也拖着个小板凳跟着你。夜空繁星闪烁,你指着点点繁星,一句句教我唱“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似水的月光泻下,你又给我讲广寒宫中嫦娥的故事、吴刚的故事,我听着听着入了神,竟也想飞去月宫,不,是和你一起飞去月宫;冬晨,你陪着我去堆雪人,雪还没有停,依稀飘着雪花。一会儿,你和我的头上、脸上、鼻尖上都落上了雪。我说你就像个老雪人,你哈哈大笑,说我是个小雪人。一老一小就在这银白世界中尽情欢乐„„
到了上学年龄,我白天都见不到你,于是一放学就奔回家。门铃声还未停,你就已打开门,接过我的书包,拿过毛巾擦拭我脸上的灰尘,嘴里抱怨我一天在学校里玩得太多,把衣服都弄脏了,脸上却还是一脸慈祥,一下子从厨房变出许多好吃的。你为我做了这么多事,却顾不上擦去额头上沁出的汗水。
转眼又是几年,当年的稚童渐渐成熟。六年级时,你对妈妈说回老家看看,妈妈就要陪你回去,你不让,要她留下照顾我考学。你这一去却再也没回来。当我拿着初中录取通知书回到家,却得知你因长途劳顿加之年纪大,回到老家就累出病,那医院治疗,却又查出重病——胃癌晚期。我脑子一片空白,不知是如何赶到你的病床前。你已骨瘦如柴,可我偏要你答应我永远和我在一起„„
你还是微笑着走了,我大哭着说不出话„„
可是,那一夜,在梦里,我又看到了你,一脸慈祥,怀抱着我,哄我入睡„„
成长见证母爱的可贵
北大附中 初三1 蒋雪婧
在很小的时候,妈妈在我心中就像一间房子,永远帮我遮风避雨;稍大一点了呢,我又觉得妈妈像一个书库,能给我解答很多我不知道的问题;现在呢,妈妈就像一片无垠的海,包容着我的无理取闹。我一步一步向前走着,妈妈在我心中的样子也不断地变化着,而正是我这一步步地成长,更让我体会到了母爱的可贵。
那是记忆中很清晰的一场大雨。妈妈接了我以后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阵响雷,雨点就无情地落了下来,打在身上冰冷刺骨。妈妈匆匆把我拉到路边小铺的屋檐下,可是窄窄的檐根本阻挡不住暴雨侵袭的势头。妈妈迅速回着身抱住我,将我裹进那并不算温暖的怀中,关切地问着:“还淋着没?”我一直没有忘记那天雨点打在妈妈胳膊上时发出的轻微的“嗒嗒”声,妈妈紧搂着我的双臂就好似一间温暖的房子,将我保护的严严实实。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过,我也慢慢长大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很多曾经没有接触过的问题。当我每次看着作业本皱着眉头的时候,妈妈都会端来一杯水,和蔼地问我:“又有不会的题了么?我来看看。”然后坐在我身边,细心地帮我解答着每一道问题。可惜妈妈的英语不是很好,每当问到她英语上的问题时,她的眉也会微微的皱起,然后迅速的走出屋,不过几分钟便又回来,给我解答如流。我一直都很想知道妈妈有什么秘诀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答出问题,可妈妈总是神秘地笑道:“佛曰:‘不可说’。”呵,既然是妈妈的秘密,那就让她一直埋藏在心里吧。总之那时,妈妈这个“移动书库”的称号已经深深印在我心里了。
轻松快乐的时光匆匆一晃就到了初三,身处叛逆期的我也没少让妈妈操心。不管是学习上的压力,还是在学校有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在家里找点理由就乱发脾气。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就会对老爸做的菜大肆点评,这个不好吃那个不爱吃的。刚开始,老爸还会耐心的给我变着花样做其它的菜,慢慢的,他也不再忍受我这些毛病,也就导致了每天的晚饭基本在唇枪舌剑中度过。妈妈看着我俩这种斗气的行为,哭笑不得的承接了“厨师”的头衔,也边劝慰老爸,边开始给我讲道理。尽管现在我还是会有非常任性的举动,但妈妈悉心地教导的确使我某些无理取闹的小毛病改正了许多。正因如此,便也想借用多数人赞扬母亲的名词来形容一下自己的妈妈,妈妈是一片能包容万物的海。
十五载光阴的流年,妈妈与我最亲密,更像是如朋友一般相处。虽然叙述的都是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但我正是从这些微乎其微的小事中深深地体会到妈妈对我浓浓的爱。成长至今,大大小小的事情也经历不少,很多时候,妈妈都是我最坚实的后盾。很难想象,若这十五年没有她的谆谆教导和无微不至,我将会怎样。很谢谢妈妈,妈妈见证了我的成长,而我的成长见证了母爱的可贵。
成长见证开花的可贵
北大附中 初三二班 汪起予
疲惫时,翻开内心的日记本,这次记忆渐变着色彩回到了去年。去年七八月,学期结束,我拖着失望、疲惫的心情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江南正值百花争艳的浓艳季节,但我心中始终放不下失败的考试成绩,即使身处鸟语花香的天堂也无心欣赏
一日烟雨,我默默走过湖边,不远处有一个老婆婆正在收拾摊子。上前一看,卖的竟是久违的无花果。我用十元钱买下一大摊果子,婆婆耐心地帮我用一张硕大的荷叶包上,轻轻地给我。不知怎地,我有些伤感地轻声说了一句:“可惜这东西永远开不出花„„”谁知婆婆听了去,有些怒气地带乡音地回了我一句:“她也是开花的!”然后婆婆收摊走了,留下心中万分不解的我独自伶仃在无声烟雨中。
回到家我立刻查阅了百科全书,结果令我目瞪口呆:无花果属桑科榕属多年生落叶乔木,外表虽似一生不开花,内部却大有文章;如果在无花果成熟到三分之一时剖开它,你会讶异于你所看到的,因为里面将开满了密密麻麻2000多朵极小的白花!这般隐秘的怒放在生物学上被称为“隐头花序。”而它是如何授粉的呢?原来这里有一种同它共同成长的小虫——榕小蜂;这种体长0.15-3mm的小蜜蜂早期受无花果的恩惠,出生居留在其花房中,待无花果悄悄地开花了,榕小蜂就会为这“满世界”的花朵传递花粉;这也可算是典型的“共生”了。
查阅完资料后,我久久无语,凝视着这荷叶上微黄的小果子,竟由衷地臣服于它的开花历程之下了。我拿起一颗无花果,轻轻咬开,里面果真是那无数小花用一生结成的无数花籽!我细细感触着无花果黏软、甜蜜的口感,仿佛穿梭于自己成长的每一个角落„„刹那,我明白了什么,我释然了!
记忆迅速升华着颜色,合上内心的日记本,我满怀信念地落回现在,但当时的彻悟使我毕生难忘。
成长是自我积淀的一个过程,重在内心的蜕变,而不是外表;我不必苛求每一次成绩上“好看”的数字,而应当认真对待自己求知的过程;就像开花是为了结果,而不是为了过路人的一句夸赞。
面临即将来到的中考,我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溺死在已经过去的成绩中;我知道要做的是实实在在地做好每天的功课,也知道“临渊羡鱼不如归家结网”的现实意义,更理解内心的成长是最重要。
如此,我愿当一棵无花果,在内心默默开花结果,由我自己的成长见证内心开花的可贵。
成长见证锻炼自己的可贵
北大附中
初三二班 朱子棋
小时的我,有些过于内向了,不敢大声说话。甚至当我与陌生人面对面时,腿都下的有点发软,更别提吭一声了。
我何尝不想锻炼自己?刚上小学时,我决心要帮父母买面条。但是才刚下楼,心里刚鼓起的勇气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我一步一挨地挪到了商店,面对着那里卖面条的阿姨,心中紧张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在那里站了半天,阿姨低下头才发现了我:“小朋友,你要买什么啊?”我使劲地从嘴里挤出了几个字,却发现这声音如蚊子一样。
虽说那次我把面条成功的买回了家,算是一大突破,但之后的两三年我没敢再去买过任何东西。
某一天,爸爸往家里带回了几盘磁带。“这里面有很多小故事,”爸爸指着磁带对我说。“以后啊,你每天都去认真地听一个,然后在晚上大声地将给我们听。”我虽然有些害怕,但是为了锻炼自己,我还是决心照做。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天听的故事是《三只熊》。要是放在现在去叙述,那些“熊爸爸”,“熊妈妈”,“宝宝熊”等等早就混为一锅粥了,但当时我实在是觉得这故事有趣,听完了波不急待的去与人分享,因此晚上能把它大致地讲出来,也就不足为奇。从那天开始,我感觉自信在我的心中潜滋暗长。我开始逐渐适应了大声讲话,甚至去与别人说话。这结果让我更加想去锻炼自己。
令我最记忆深刻的,是讲《匹诺曹的故事》的那天。就连现在我都惊讶于那天晚上的表现:长达一个小时的故事,我竟然只听了一遍就铭记在心,讲故事的时候竟还有些入情入景,声情并茂。用妈妈的话说,我甚至有点一个人表演一部话剧的感觉。
如今,自卑、胆怯早已离我远去,初中三年的生活中,我凭借自己锻炼出来的自信,成为班中的纪律委员和团支部书记。这一切都是因为我锻炼自己的决心。我知道,自己身上依然有不足之处,但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锻炼自己,决心改正它们。
这决心会伴我走完一生。
人生因精神而富有
科迪初三年级七班
颜家桢
人生在世,应当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幸福。现在社会上一些人常常把物质富有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以富为乐,以富为荣,甚至为了致富而不择手段。人生的富有是由于物质富有造成的吗?我认为,决定人生是否富有的,更重要的是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能够满足个人或社会某种需要的东西,它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中,既包括物质价值,又包括精神价值;既带有个人特征,又带有社会特征。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并不仅仅体现在满足自身需要程度或者拥有财富的多少,而更主要的体现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一个人要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努力地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由此可见,人生的幸福既在于物质的富有,更在于精神的富有。昔者屈子行吟泽畔,不降其志;五柳先生醉里赋诗,悠然采菊。他们虽然身处困境,然而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安贫乐道,那是高洁的富有,那是高雅的富有。
有了精神的富有,于是有了屈原的《离骚》与《天问》,久久震颤着千古读者的心。有了田园诗派和流芳千载的陶诗。于是,有了富有而伟大的中国精神的一部分。
然而如今,一些人忘记了生活的意义,不断追求物质财富:住别墅、开宝马。于是,物欲横流流光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坑苦了百姓。如此这般景象,恐怕只有让有识之士扼腕叹息了。中国是有思想的国度,然而如今思想的大旗应当指向何方?中国是有历史的国度,但而今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五千年文化是否还能渊远流传?民族精神的大气磅礴又如何延续?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应该怎么面对呢?我想,首先,物质财富至上的想法必须改变为追求精神的富有。应该如何去做呢?我们现在宣扬精神富有,并不是让我们都学屈原去投江,学陶潜去隐居,而是学习他们的豁达、大气、责任和气节。当冰雪来临时,我们的共和国总理不顾高龄,冒险爬上湿滑的山路,为民着想,不顾个人安慰。汶川地震来临时,一位教师护住四位学生,孩子生还了,教师献出了生命。这些便是使人富有的精神,一种不需投江不需隐居的另一种使人富有的精神。
人生因精神而富有。物质的富有终将有散去的一天,宝马雕车也终将化为灰烬。然而精神的财富,可以一直让一个人虽死犹生。SARS中死去的医务人员,人们将永远铭记他们。地震中死去的赈灾战士,将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永垂不朽。他们虽然没有什么金钱,没有什么地位,但他们的精神却将永远向世人散发着那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光芒。
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更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个人,只有坚持追求物质富有和精神富有的统一,人生才有价值和意义,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实现全面发展。所以人生因精神而伟大,人生因精神而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