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间文化艺术进高校”(定稿)
第一届陕西文化遗产校园展演大型活动
——之“民间文化艺术进高校”策划案
一、主办方
陕西省文化厅
二、承办方
陕西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城
三、支持媒体
陕西电视台、陕西日报、西安电视台、华商报、西安晚报、西安日报等
四、活动背景
2011年2月25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产生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使陕西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存在着生存危机。各地区、各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存在这不小的差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需聚社会之众力,实现非遗的完好保护与传承发扬。
五、活动主题、口号及目的主题:继承古都先贤之遗风,宣扬华夏民俗之精粹。
口号:关注陕西非遗城,感受雨田活文化!
目的:通过图片展示、视频介绍、专题教育、参观体验等立体化模式,让陕
西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未来接班人的心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全世界了解陕西、关注陕西、进而投入到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
1、通过系列巡演活动,进一步在高校中宣传、弘扬陕西本土民俗文化精粹,展示陕西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
2、通过系列巡演活动,使西安150万在校大学生关注民间文化,关注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积极投入到非遗保护的大军中来。
五、活动形式
高校巡演路线:(具体顺序暂定)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旅游商贸学院
西安美院西北工业大学西北政法学院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主体活动(校内):
1、文化遗产图片展示
通过喷绘海报、X展架、易拉宝等固定形式(可选其一),对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剧种进行形象展示。使得同学们更加直观的了解、认知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2、民俗知识讲座
特邀省文化厅、陕西杂技家协会、陕西民俗学会、陕西皮影协会、陕西皮影博物馆、陕西非遗城等政府官员、资深学者与民间艺人,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传承、保护和发展开展专题讲座。
3、民风民俗晚会
将非遗特色剧种搬入高校礼堂进行演出。
雨田文化旗下四大演出团社,将为同学们呈上华州传统皮影戏、雨田社现代皮影动漫剧、华州老腔、华县眉户、华县碗碗腔等非遗剧目,为同学们打造充满温馨、亲切、民俗的非遗大型展示晚会。
其他活动:如陕西非遗城的非遗剧种演出和陕西美食品鉴等。
4、非遗文化体验
为使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陕西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等的独特魅力,拟邀请各高校学生会、社团等,定期组织同学参观位于丝绸之路起点——大唐西市的陕西非遗城。
在体验期间,同学们将在专业非遗讲解员的陪同下,参观陕西107个县市的非遗展馆,近距离欣赏非遗城内组织的非遗表演、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从而了解陕西、加深并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中国的民风民俗等。
5、陶艺DIY创意吧
雨田陶吧是陶艺传授、现场制作、现场烧制、陶艺交流、陶品销售等场所,是互动性极强的民俗体验地,同学们可以在此进行制陶交流与学习,在此感受古朴的氛围、泥土的芬芳,体验那童年的追忆时刻……
此外,学生陶艺作品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活动,获奖作品可在雨田工坊进行成本价烧制,或作为纪念品,或落款寄卖,或作为学校外事交流的最佳馈赠礼品。
6、勤工俭学与人才储备
陕西非遗城始终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始终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周末和节假日的兼职锻炼。此外,在活动组织、勤工俭学的体验生活过程中,优秀的同学将会被录入雨田文化人才库,毕业后可在雨田文化全国分支机构优先提供实习、就业机会或推荐给其他相关单位录用。
六、合作意向
雨田文化作为此次公益活动的主要承办方,在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负责及时与西安各高校进行沟通、协调,并保证活动的正常举办。
各高校团委应积极配合此项公益活动,为此项活动提供所需基本设施,如:大礼堂的使用、活动中使用的音响和话筒等,为陕西非遗城颁发“民俗非遗体验活动基地”的牌匾和证书,以及印制相应的门票、节目单等。
其他宣传资料:包括非遗资料、陕西非遗城介绍、演出节目筹备、演出道具和物质文化精品展示等,则由雨田文化承担。具体以相关合作协议为准。
希望贵我双方能够达成合作意向,为推动陕西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爱国热情而共同努力!
陕西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城
陕西雨田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篇: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材料
艺术之花遍地开 欢天喜地奔小康
——方城县古庄店乡民间文化艺术发展纪实
一、古庄店乡概况
方城县古庄店乡位于方城县城东南13公里处,辖44个行政村,279个自然村,1.86万户,7.5万人,耕地15万亩,乡域总面积216平方公里。
古庄店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驿站,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国史前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岩书岩刻闻名海内,金汤寨新石器文化遗址、一里坡仰韶文化遗址熠熠生辉,春秋时期楚国北通中原的要道‚夏路‛途径此地,黄巢坟、刘秀行军歇马店、晾甲岗等历史文化遗迹点缀其间。厚重的历史文化,便利的交通条件,繁荣发展的商贸经济成就了如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文明统筹协调发展的古庄店。
近年来,古庄店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群,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重干,取得了一个有一个骄人成绩,先后荣获‚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省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全市‘五个好’乡镇党委‛、‚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乡镇‛、‚全市文化工作先进乡镇‛、‚全市烟叶工作先进乡镇‛、‚全市粮食生产先进乡镇‛、‚全市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全市沼气建设先进乡镇‛、‚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全市 清洁家园行动先进单位‛、‚全市林业生态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古庄店乡综合实力竞争力显著提升,2010年综合目标位居全县第一,人民安居乐业,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居民幸福指数连年提高,全乡人民正阔步走在凝心聚力谋发展,欢天喜地奔小康的和谐发展大道上。
二、古庄店乡的民间文化艺术
上千年文化的浸润,深厚的艺术底蕴,使这片土地民间文化盛行,被誉为‚民间文化之乡‛。农闲时节,人们舞文弄墨、吹拉弹唱,舞狮、旱船、秧歌、腰鼓、高跷、杂技、武术、戏曲等民间文化繁荣发展、遍地开花,尽情地释放劳作的辛苦,崇尚文化之风薪火长传、经久不衰。最为突出的、最为闻名的还是风靡一地的传统民间艺术——民间舞蹈。民间舞蹈使古庄店成为远近皆知的文化名乡,也为这里带来了淳朴的风土人情,这里成了古时驿站、现代名乡,成了人们倾慕的一方‚世外桃源‛。
乡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工作,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农民业余精神生活的事摆上议事日程,一届接着一届干,不断加大投入,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乡现有大型演出文化团体5个,中小型文化团体20余个,参与人员近万人,良好的文化氛围、优越的艺术环境,为全乡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肥沃的土壤。金汤寨村2006 年被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余林村‚振亚狮子社‛今年5月份荣获南阳市农运会舞狮选拔大赛第二名,古庄店乡也连年被评为市、县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三、舞狮等民间舞蹈的历史沿革及艺术特点
1、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多为载歌载舞的集体舞,舞蹈动作千姿百态,各具民族及地方特色。这些舞蹈表现的内容有古代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战争经历、图腾信仰及生殖崇拜,也有现代生活中各种传统节日里人们表达欢喜之情的娱乐活动,有的则渗透了各种民俗、祭祀、礼仪活动的遗风。
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它没有国家地域的界限,能够沟通世界各国,因此是最社会化、最国际化的舞蹈,本地的舞狮等民间舞蹈可能就是张骞通西域时传入。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就其历史发展及现状而言,可分为传统民间舞蹈和现代民间舞蹈,本地以传统民间舞蹈为主,即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具有固定舞蹈程式、动作术语,以广场自娱性为主的民间舞蹈。这种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不发达阶段所产生的一种古老原始的舞蹈形式,在历代相传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尊重它、爱护它,使之发展至今。在豫西南地区,舞狮等通常是在节日、庆典活动等场合表演,到了农闲,老百姓不分男女老 少都在学习、交流、创作,锣鼓伴奏,载歌载舞、如痴如醉,尽情享受生活的喜悦。
2、民间舞蹈的特点:
①自娱性。动作步法比较单纯精炼,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在家族,村寨中以言传身授的独特方式继承流传,其表演性质常常和群众性的自娱活动紧密相连。许多种类的民间舞蹈都可以形成成千上万人的大型舞会。
②即兴性。民间舞蹈动作姿态的规范性较弱,可变性较强,在大体一致的步伐、动作、节奏、韵律下,不同舞蹈者可做各种即兴的发挥。
③稳定性。由于其常在特定范围内流传,受外界影响甚少,虽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但其风格特色相对比较稳定,改变缓慢。
民间舞蹈是专业舞蹈创作主要素材来源。各国封建社会的宫廷舞蹈、各国各民族的古典舞蹈、剧场歌舞和舞会舞蹈,都和民间舞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经过专业工作者加工,运用在芭蕾中的穿插性民间舞,被称为‚性格舞‛。中国的戏曲舞蹈和新的创作舞蹈中,也大量地吸收了各种民间舞蹈。同时,民间舞蹈仍然独立存在于自己原有的范围内,沿着自己的途径世代相传。中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有各自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其共同的特点是:载歌载舞,多用道具,自由生动的表演形式和借助故事传说,形象鲜明生动,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
四、发展规划
第三篇: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办法
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办法
第一条
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我省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规范“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命名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指广泛开展某种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开展活动须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深厚,并对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第三条
“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已被市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命名为各类文化艺术之乡。
(二)当地政府重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工作,并将其纳入当地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三)广泛开展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被当地群众普遍熟知和认同,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对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四)拥有开展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代表人物和骨干队伍,经常性开展有关民间文化艺术的创作、演出、展示、培训、交流等活动,建有规范和完备的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档案。
(五)具备经常开展民间文化艺术活动的场地、设施等条件,并有开展活动的基本经费保障。
第四条
凡符合第三条规定条件的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及社区均可提出申报“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凡申报“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单位须经当地政府同意,方可向上一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第五条
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及社区提出“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请时,应当提供以下申报材料:
(一)申报表:主要内容包括所在县(县级市、区)、乡镇(街道)或社区基本情况(地理位置、行政区域概况、人口情况)以及开展特色文化艺术活动的历史沿革、特点、发展情况、代表人物、骨干队伍、所取得的成绩、地域影响力、发展规划、措施和经费来源等情况。
(二)申报片:拍摄一部全面反映“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情况的DVD申报片,时间不超过15分钟。
(三)申报图片:包括造型艺术作品图片、表演艺术演出照片及有关活动的现场照片。
(四)其他有助于说明“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情况的相关材料。
第六条
各市文化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申请进行审核后,提出“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申请名单,名单按推荐顺序排列,名额不限,并将全部申报材料上报省文化厅。
第七条
评审期间,省文化厅成立“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委员会,设评审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第八条
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对各市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的申报名单进行综合评审。必要时,委派考察小组,对各市进行实地抽查审核。
第九条
评审工作坚持科学、民主、公正的原则。第十条
省文化厅通过媒体对评审专家委员会所提出的“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推荐名单进行社会公示,公示期30天。
第十一条 省文化厅根据评审推荐和公示结果,确定命名“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颁发证书和标牌。
第十二条
“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每两年命名一次。第十三条
“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实行动态管理。省文化厅和市级文化行政部门在督查、检查中,发现已命名“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存在不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须及时提出限时整改意见。经过整改,仍不能达到标准的,由市级文化行政部门提出取消命名申请,经省文化厅审核后,取消“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并予以公布。
市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单位进行督查和审核。
省文化厅将不定期对全省“安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单位进行抽查。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文化厅负责解释。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关于加快民间文化艺术建设的议案
关于加快民间文化艺术建设,促进民间文化
大繁荣大发展的议案
扎兰屯市是全国风景名胜区,素有“塞外苏杭”之称,而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著称的卧牛河镇更为扎兰小城文化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卧牛河镇位于扎兰屯市北部10公里处,辖区面积1580平方公里、人口33187人,其中文化艺人2780名,专业文化艺人183人。这里书法、剪纸、根雕、石刻、秧歌、高跷等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其中剪纸、书法最具代表性。
多年来,卧牛河镇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支持乡镇文化、村草原书屋、农民文化艺术节以及个人参赛参演,2008年以来,投资50多万元建设300平米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投资126万元为14个村居全部建设草原书屋,全镇每年文化艺术经费都在20-30万元,仅支持个人或团体参加比赛就达到10万元。为培养后备人才,被誉为农民书法家的原卧牛河镇长石连泉,他的书法班每年培养数百人。目前,全镇共有书法带头人126人、剪纸36人、根雕5人、石刻3人、版画13人。其中,长期以文化艺术为主的经营者5人、注册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6人、内蒙古硬笔书法协会会员16人。他们当中有8人29次在国际、国家举办的书画比赛和展览当中获奖和入选,部分作品在收藏界被视为佳品,王家斌、曹永杰的书法作品在国际书画摄影大奖赛中获金奖,农民剪纸艺术家都叶梅的《捻线女、浣纱女、我的梦》在新加坡展出获特别奖、《福寿》获国际书画大赛金奖、长166米《龙铸奥运》被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收藏、《中华民族大团圆》被世博会永久收藏,个人被授予“共和国剪纸艺术家最高荣誉成就奖”。人才培养推动了文艺工作的繁荣,卧牛河镇被呼伦贝尔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2009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打造出以农民为活动主体的文化艺术节;2010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内蒙古扎兰屯卧牛河镇农民书画展”在北京市宣武区隆重开幕,143幅农民书画作品进京展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卧牛河镇的民间文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都是民间自发组织的较多,特别是在后备人才培养上,多数是个人爱好,政府对民间文化的重视和投入还不够,还没有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我镇已将“文化园区”建设列为十二五规划,建设集展厅、根艺园、剪纸工作室、书法工作室、奇石工作室、小剧场于一体的“文化园区”。
为了使民间文化做大做强,把民间文化做为一个产业、一个项目得到上级的重视,使民间文化后继有人,培养更多的书法、剪纸、根雕、石刻等文化人才,充分发挥民间文化艺人、能人带动公益文化作用,希望政府加大文化事业方面的资金投入,将民间文化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建立起公益文化事业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
第五篇:中国浙江民间文化艺术周展厅设计方案
中国浙江民间文化艺术周展厅设计方案
中国浙江民间文化艺术周(美国·洛杉矶)
一、活动主题
展示中国浙江文化艺术,弘扬中国浙江文化精髓
二、活动目的向美国主流社会宣传中国,让世界认识浙江
三、宣传口号
从远古走来,向世界开放
四、创意思想
“中国浙江民间文化艺术周”活动以展览的形式举行,整个展览分为浙江历史文化、旅游文化、茶文化、戏曲艺术文化、丝绸文化、图书、民间工艺七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既各具特色,又互为联系,使其融合在整体展览中,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示浙江数千年来的历史文化及民间艺术。
各部分在展品选择、展台布置设计中始终以“浙江文化”作为贯穿整个展览的主线,同时强调了浙江风土人情、传统民俗。
整个展览的节奏设计为:亮点(标志物玉琮)——追溯(历史文化)——向往(旅游风光)——兴趣(茶艺表演)——高潮(戏剧、时装表演)——品味(丝绸文化)——涉猎(图书)——喜悦(精美工艺品展、民间艺人表演)。
五、展厅设计
为充分利用展厅面积,切合展区正方形的实际情况,我们运用中国传统设计中的审美原则,将展区整体造型设计成对称形式,用现代手法表现,使整个展览显得庄重、井然有序,又富有现代气息,符合“中国浙江民间文化艺术周”国际型展览的定位(向美国主流社会宣传浙江,提高浙江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展览以绿色为主色调,突出浙江绿水青山、山川灵秀的地域特色。绿色象征着青春、活力、朝气,寓意浙江富有活力,发展前景美好。同时,绿色还象征着祥和、宁静、安康,这与浙江世代人民的生活气息相吻合。以蓝色为主辅助色,用富有浙江民间特色的蓝布花边作为展区四周背板风格统一形式的图案。以黑色、白色、红色作为次辅助色,以体现浙江地域色彩的历史文化特色及浓郁的民间气息(黑瓦白墙是浙江地方建筑的特征)。
展厅造型、布局设计利用河姆渡文化新石器时代的图案造型、良渚文化五千年前的玉琮、三叉玉、浙江建筑和石桥等的造型,取其精华艺术形式,使展览内容巧妙地融入到整体布局中,以达到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
玉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神圣器物,展厅中以一对玉琮作为作为欢迎观众参观“浙江民间文化艺术周”的前序,玉琮的精美设计、典雅造型寓示艺术周的精美绝伦,品位高雅。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几乎成了良渚文化的象征,本次展览即用以神人兽面纹装饰的三叉玉为标志。
“T”型舞台是展览的中心视觉点及高潮引发点,将舞台正面设计成浙江典型石桥形,有栏杆及弧形桥洞,并带有可供上下舞台的台阶,桥下有湖水的造型,舞台背景由飞檐及两串红灯笼组成。这既能满足浙江戏曲表演中横向走动多的要求,又能满足时装表演模特前后走台的需要。同时,桥边的台阶便于演员与观众之间进行交流,能使观众产生如临江南水乡的无尽联想与向往。
展区四周有六块背板,各板之间用马头墙来区隔。这些背板均采用富有浙江民间特色的蓝色花布来统一风格。同时,背板还起到了遮盖展厅原墙面的作用。展区中央为四大组“之”字形灯箱,形状如屏风,其设计思想源于浙江(又名“之江”)的“之”字形自然造型及浙江民间围廊的形式,每组灯箱以浙江建筑的门廊形式进行衔接,突出江南水乡秀气、雅致的风格。
六、各大板块的展示内容及展示手法
(一)历史文化
浙江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以前,这里就有原始人类活动。全省境内已经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百处以上,分别属于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7000年)和良渚文化(距今4000~5000年);春秋时期,浙江分属吴、越两国;三国时期,浙江富阳人孙权建立了吴国;南宋王朝建都临安(今杭州),历150余年。
在历史文化展中,以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主,通过河姆渡遗址沙盘模型、出土文物、实物图片、灯箱来展示浙江历史文化。
(二)旅游文化
浙江是我国的旅游资源大省,是我国风景旅游景点最富集的省份之一,有国家级风景区11个,省级风景区35个。杭州西湖、钱江涌潮、普陀山、天台山、雁荡山、千岛湖等风景名胜闻名天下。特别是国际旅游城市杭州,以西湖为中心,建有丝绸、茶叶、中药和南宋官窑四个国家级博物馆,将旅游与文化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目前,浙江已形成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中心,向东、南、西、北辐射的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如:浙东水乡风情之旅、浙西名山名水之旅、浙南奇山奇水之旅、浙北丝绸古镇之旅、浙中民俗风情之旅、东海佛国朝圣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在旅游文化展览中,将以浙江省的电子地图为中心,充分展现浙江风景名胜、旅游资源及特色旅游线路。并配以旅游胜地的图片、滚动灯箱展示,滚动灯箱的运用将会大大增加图片信息的容量,同时制作著名旅游景点的组合模型来配合表现。
(三)茶文化
茶是当今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浙江是中国著名的茶乡,以“色泽翠绿、香郁若兰、味醇甘鲜、形似雀舌”四绝而著称的龙井就产于浙江。且浙江建有中国唯一的茶叶博物馆,茶文化非常丰富。
浙江有数千年古老而悠远的文明发展史,这为浙江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厚的底蕴。浙江茶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与鲜明的个性风采,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展览中,我们将茶文化集中在一座宋代风格造型古朴典雅的茶坊里来展现。整个茶文化展以茶艺表演为核心,将茶史、冲茶知识、茶具的用法、茶道、茶俗融合在一起。茶艺表演过程中可邀请观众闻香、品茗,以调动观众参与性,增进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活跃展览气氛,使展览更富吸引力。在茶坊中放置茶桌、长凳、茶杯等物品,展示浙江名茶,供参观品饮,使参观者产生一种身在中国的感觉,并引发无限向往。在茶坊外,陈列古朴的大茶壶,及部分茶具,以突出茶叶在中国的重要意义。
(四)戏曲艺术
浙江的戏曲艺术底蕴丰厚,源远流长,既是中国完整的戏剧形式——南戏的诞生地,又是全国性的大剧种——越剧的故乡。浙江的地方戏曲艺术也非常繁荣。目前,浙江全省拥有越剧、昆剧、婺剧、绍剧、京剧、甬剧、姚剧、瓯剧、调腔、话剧等剧种的专业表演团体81个,有一大批剧(节)目和优秀演员在全国多项评选中获奖。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饮誉海内外。戏曲文化主要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展览中将邀请浙江著名剧团及优秀演员现场表演越剧、昆曲名篇名段及折子戏。在舞台两侧的挡板上还设计有大型京、昆剧脸谱,体现了浓郁的浙江戏曲传统风格。在演出现场有化妆表演供观众欣赏,还可为观众中的中国戏剧爱好者着彩化妆,以带现场气氛。
(五)丝绸文化
浙江是我国的丝绸大省,是世界著名的丝绸之乡,素有“丝绸之府”的美称。浙江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闻名于世。浙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对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丝绸文化展区将以一座古代染坊及一架具有代表性的古代丝织机,加上丝绸面料、丝绸艺术品陈列,配合舞台上的丝绸服装表演,来表现丝绸文化的发展过程;并设有 “海上丝绸之路”示意 图,表现出古代浙江在丝绸贸易史上的重要地位;并配有灯箱、图片、软雕塑展示历代优秀的丝绸工艺品。
(六)图书
浙江曾以藏书之盛而闻名全国,历史上的藏书家与藏书楼居全国之首。至今尚存的有宁波天一阁、西湖文澜阁、嘉兴南浔嘉业堂、瑞安玉海楼、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