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征求意见稿。镇江市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监管实施办法
镇江市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监管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化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市本级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实施办法。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事故隐患,并及时通过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系统(以下称自查自报系统)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第四条 辖市区安委办、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指导督促相关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要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应履行
以下职责:
(一)按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建立并落实逐级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明确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填报工作人员,并配备电脑等必要的办公设施。
(二)每月通过自查自报系统向相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三)对上报出的事故隐患做到“计划、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防止事故发生。
(四)积极配合监管部门依法履行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职责,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六条 市直行业主管部门是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管主体,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督促检查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
(二)按规定落实年度检查计划,每月通过自查自报系统向市安委办上报检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三)及时分析、汇总对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有重点的开展检查、督查。
(四)对本行业(领域)内隐患排查治理不报或经常零申报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有针对性地专项检查。
(五)对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开展不力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约谈。
(六)采取座谈、现场观摩等方式,定期组织本行业(领域)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系统运行管理方面的交流学习活动。
第七条 辖市区安委办负责本级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的组织协调,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协调、指导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
(二)每季度汇总、分析行业主管部门抽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及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情况,并通过自查自报系统上报市安委办。
(三)对辖区内隐患排查治理集中或危险性较大的领域、或隐患排查治理不报或连续三次“零”申报的生产经营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
(四)对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开展不力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实施约谈。
(五)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对一般隐患进行整改。对三级重大隐患进行确认、挂牌;对一、二级重大隐患进行上报。
(六)指导、监督、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相关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的组织工作。
第八条 市安委办负责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研发自查自报系统,做好日常维护、运行管理工
作。
(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查自报系统的操作培训。
(三)定期对各地、各部门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汇总、分析、通报。
(四)督促各地、各部门对排查出的三级重大隐患进行整改。
(五)挂牌督办二级重大隐患,并建立排查治理“一患一档”;及时向省安委办上报一级重大隐患。
第三章 工作要求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每月28日前通过自查自报系统对当月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网上填报;重大事故隐患随时填报;无隐患进行“零”申报。
第十条 辖市区安委办、市直行业主管部门每月30日前通过自查自报系统对当月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上报;督办三级重大隐患;上报一、二级重大隐患。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排查出的一般隐患已经通过自查自报系统上报的,不需要另建隐患排查治理“一患一档”。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在自查自报系统填报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十三条 辖市区安委办、市直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安全检查(包括专家检查)发现的问题,由检查人员或生产经营单位在自查自报系统中填报,并按照规定切实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完成整改后即时办理网上办结手续。
第十四条 辖市区安委办、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所辖区域或行业内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的核查,加大对连续两个月“零”申报或不填报企业的核查频次。第十五条 辖市区安委办、市直行业主管部门核查内容应包括:
(一)生产经营单位是否按照本实施办法要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
(二)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隐患虚报、漏报、重报、瞒报现象;
(三)生产经营单位填报的隐患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第四章 奖惩规定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给予处罚。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隐患治理成效显著,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作为年度安全生产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八条 市安委办设立自查自报工作专项基金,对自查自报工作开展扎实、效果显著的单位给予一定奖励。
第十九条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列入辖市区、市直行业主管部门季度、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内容,实行季通报、年考核,考核结果记入综合考核成绩。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连续3个月“零”申报或不填报的,列为重点督查对象,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辖市区安委办、市直行业主管部门未履行本实施办法规定职责,或组织开展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不力,取消年终安全生产评先评优资格,并通报批评。
第二十一条 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及一般隐患、重大隐患的分级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篇:广州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
广州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广州市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16号令)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纳入《广州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办法》监管范围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以下简称隐患自查自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组织相关人员排查和登记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并每月按规定通过生产经营单位隐患自查自报信息平台(以下简称自查自报信息平台),将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登记和治理情况向相关部门上报。
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指承担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雷安全等专项管理职责的部门)、综合监管部门应当指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要求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并明确隐患自查自报管理机构和责任人、联络人;
(二)根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或者本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开展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台帐,记录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四)按照“有隐患则报隐患,无隐患则报平安”的原则,在每月10日前通过自查自报信息平台上报上一月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防控情况;
(五)在安全生产隐患治理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六)对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七条
市行业监管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依据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研究提出本单位监管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的建议或者修订意见;
(二)根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组织、指导和监督本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做好相关隐患自查自报业务培训;
(三)定期或者按计划组织抽查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信息及隐患情况,及时修正和补充生产经营单位上报信息中的错漏;在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前将生产经营单位上一季度排查上报的安全生产隐患的核实情况和执法情况,通过登录安全隐患治理信息平台进行记录,并上传相关执法文书;
(四)建立生产经营单位约谈制度。约见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受到黄牌警告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并谈话。约谈要形成记录,并进行存档和上传安全隐患治理信息平台;
(五)建立工作交流机制。通过采取座谈会、现场观摩等方式,定期组织本辖区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交流学习活动;
(六)为生产经营单位上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防控情况提供场地、设备等便利条件,确保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第九条 市级和区、县级市专项监管部门应当按照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雷安全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组织、指导和监督本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处理和核查行业监管部门或者综合监管部门移送的安全生产隐患;在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前将生产经营单位上一季度排查上报的安全生产隐患的核实情况和执法情况,通过登录安全隐患治理信息平台进行记录,并上传相关执法文书。
第十条
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主要承担如下职责:
(一)研发信息平台,并做好日常维护、运行管理等工作。及时将牵头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录入信息平台;
(二)组织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下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管人员进行本办法及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的操作培训;
(三)每季度第一个月结束前对本级行业监管部门、专 的安全生产隐患,组织本级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
(五)建立例会制度。将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作为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月例会或者区、县级市安委会季度例会的重要内容,进行交流总结;
(六)建立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奖惩机制和函告制度。组织开展对隐患自查自报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向隐患自查自报工作不力或者存在问题的本级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工作建议,发送建议函。
第十二条
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绩效考核的结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具体的绩效考核办法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三章
工作内容及程序
第十三条
对排查出的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登记造册,立即组织整改,并留存登记档案;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时限通过自查自报信息平台进行填报。
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或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当立即通过自查自报信息平台进行填报,并提交专项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一)隐患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危害程度和隐患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及治理时限;
(四)整改前拟采取的保障安全的临时措施。
第十七条
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的监督抽查内容包括:
(一)生产经营单位是否按照本办法要求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二)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经相关部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但在信息平台中未进行填报的现象;
(三)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安全生产隐患漏报、瞒报、谎报的现象;
(四)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填报的安全生产隐患及其治理情况与实际检查不符的现象;
(五)本行业、本领域或者本辖区上报的隐患信息是否有上传相关的执法文书。
第十八条
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开展监督抽查工作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进行监督抽查时应有二名以上持有效执法证件的监督检查人员;
(二)进行监督抽查时应当制定现场检查笔录,对发现的未上报、未整改安全生产隐患应当制作整改指令书予以整改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三)应当在监督抽查结束或者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安全隐患治理信息平台上传现场检查笔录、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其他有效行政执法文书;
(四)进行监督抽查时不得干扰生产经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避免隐患信息内容相同的重复检查。
第十九条
进行监督抽查结束后上传的现场检查笔录、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月报安全生产隐患符合下列情形的,通过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予以黄牌警告,并与其安全生产分级评定进行挂钩管理:
(一)有2次被自查自报信息平台亮红灯警示的;
(二)有1次上报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经核实有虚假行为的;
(三)有2次上报安全生产隐患与本单位隐患治理留存登记档案不相一致的;
(四)有2次因未能按照规定时限上报隐患被给予行政处罚的;
(五)有2次未能通过自查自报信息平台报送本单位的安全管理信息(必填项)的变更事项的。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成效显著的,按下规定通过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予以通报表扬:
(一)根据相同的安全生产分级、行业类别和经营规模划定企业范围进行表扬,具体表扬比例由安全生产信息平台按照同一范围企业总数量的2%至10%公告确定;
(二)由安全生产信息平台自动排序,通报表扬隐患信息上报条数及隐患整改完成率居前的;
(三)被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予以黄牌警告或者因未能按照规定时限上报隐患被给予行政处罚的,取消通报表扬资格;
(四)通报表扬每半年进行1次。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成效显著的,优先列为本市安全生
1关实施细则,并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相关法律依据变化或者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第三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自查
宁波港新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8月4日工程项目管理部下发的文件精神,我公司分别召开了部门、员工会议,会上总结了前期的安全工作,部署安排了后期的安全工作,并成立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副总任副组长、各部门员工为组员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小组,对公司设施设备、生产安全、防暑降温、防台抗台防汛等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排查,现将此次排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安全制度健全,安全学习正常
我公司制定有《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并在近期修订了上述的制度。同时,公司还印发了《安全常识》等学习材料100多份,并于月例会、周例会时间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在广大的员工中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公司领导深入分析我公司生产安全形势,要求全体员工时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二、安全防护设施齐全,符合国家标准
在这期间,我公司认真组织员工检查安全防护设施,应急照明、警示标志等环节,使之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对公司各领域损坏的应急照明灯及时做了更换,重点对磨机、烘干、油品仓库等危险性较大的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对现场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防暑降温,改善作业环境
做好施工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要保持公司食堂清洁卫生,保证职工不食不洁食品;加强医疗保健,备足风油精、仁丹、十滴水、绿豆汤等防暑降温常用
药品和饮品;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四、防台抗台
按照港新防台预案,做到尽早准备、全力抗御、以人为本、协调操作,重点做好防风、防汛工作。对于重点的区域和部位采取加强稳固的措施,并严密监视建筑物或者设备的安全。领导带头值班,同时安排各岗位的员工值班,对于出现的各类异常状况及时的反应上报,确保防台抗台工作的正常开展。
宁波港新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八月七日
第四篇: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安全生产(含职业卫生,下同)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16号令)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以下简称隐患自查自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组织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并及时通过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以下简称自查自报系统)向相关部门上报。
第四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综合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指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要求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指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建材、有色、机械、轻工、纺织、烟草、电力、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燃气、教育、医疗、水利、农业、林业、旅游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直接监管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各级安全监管、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教育、卫生、水利、农业、林业和旅游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指承担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雷安全、民爆物品储存和使用安全等专项安全管理职责的公安、质监和气象部门。综合安全监管部门指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第五条
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坚持广泛参与、及时准确、职责清晰、统筹协调的原则。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以及其他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营性组织(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隐患按照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机制,逐级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二)建立安全隐患排查、登记、报告、整改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予以落实;
(三)明确隐患自查自报管理机构、责任人和信息员;
(四)参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制定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清单,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场所、各设备设施的排查内容和要求,并开展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其熟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隐患排查清单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具备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六)每周登录自查自报系统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情况录入上报;
(七)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八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省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依据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研究制定监管职责范围内的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
(二)组织本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隐患排查标准、自查自报系统应用的培训工作;
(三)组织、指导和监督职责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制定企业隐患排查清单;
(四)组织、指导和监督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五)对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录入系统;
(六)对本行业(领域)内事故隐患集中或危险性较大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
(七)根据信息系统亮灯警示情况,及时对到期不登陆、到期不上报、隐患到期不整改企业进行督导检查和执法检查,检查情况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第九条
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按照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雷安全、民爆物品储存和使用安全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履行专项安全监管职责;
(二)省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依据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参与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监管职责范围内的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
(三)组织、指导和监督本领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四)对本领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录入系统;
(五)对本领域内事故隐患集中或危险性较大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
(六)根据信息系统亮灯警示情况,及时对到期不登陆、到期不上报、隐患到期不整改企业进行督导检查和执法检查,检查情况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第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作为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承担安委会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主要承担如下职责:
(一)组织研发自查自报系统,做好日常维护、运行管理等工作。及时将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制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导入自查自报系统;
(二)组织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下级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管人员进行本办法及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操作培训;
(三)定期对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下级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汇总分析,并定期通报;
(五)对信息系统显示的集中性或危险性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组织本级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下级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
(六)通过信息系统,对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和下级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第三章
工作内容及程序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中要及时登录自查自报系统,查看通知通告,落实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实时更新本单位的基本情况信息。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照本单位隐患排查清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隐患排查。排查出的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立即组织整改,并留存登记档案。每周通过自查自报系统将上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在网上进行填报。
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立即通过自查自报信息系统进行填报。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对隐患排除前或者隐患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监控、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四条
实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亮灯警示制度,按下列情形分别由自查自报信息系统给予红灯警示:
(一)每周未按规定登录、上报隐患的,给予红灯警示;
(二)事故隐患到达整改期限前3天,给予红灯闪烁提醒;
(三)事故隐患到达整改期限未整改的,给予红灯警示。第十五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应根据信息系统亮灯警示情况,7日内对到期不登陆、到期不上报、隐患到期不整改亮红灯企业进行督导检查或执法检查,检查情况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第十六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每月对生产经营单位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于检查后5个工作日内将抽查情况在自查自报系统中进行填报。
第十七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的抽查内容包括:
(一)生产经营单位是否按照本办法要求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二)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经相关部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但在信息系统中未进行填报的现象;
(三)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漏报、瞒报、谎报的现象;
(四)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填报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及其治理情况与实际检查不符的现象。第十八条
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不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和下级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抽查。
第四章
奖惩规定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红灯警示情况以及漏报、瞒报、谎报情况,列入生产经营单位不诚信记录。
第二十条
鼓励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企业自查上报的隐患,在规定整改期限内的,监管部门不予处罚;企业主动上报,并积极采取措施整改,到期未完成整改的,从轻处罚;企业未上报,但监管部门发现或群众举报属实的从重处罚。
第二十一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的绩效作为安全生产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并直接计入年终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结果。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有关责任人未履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由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15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16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相关法律依据变化或者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五篇: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办法
**煤矿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强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实行“458”排查法。即:分4个层级、5项举措、8条防线共同排查隐患。
(一)“4个”层级
1、决策层(副总以上矿领导)、管理层(职能部门管技人员)、执行层(基层科区管技人员)、操作层(基层单位班队长)要分级进行隐患排查。
2、各层级管技人员到达施工地点后,要对检查范围内的安全设施、斜巷运输、机电设备、顶板管理、“一通三防”、持证上岗等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安全确认,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如实在“层级安全确认本”中记录和签字,并安排当班落实整改。层级安全隐患排查实行一级对一级问责,操作层当班没有排查和安排整改的隐患,执行层排查出来了要对操作层进行处罚,以此类推,实行层级处罚。
3、各层级管理人员要如实、认真填写“层级安全确认本”,凡是不填写的,一次给予罚款100元。
(二)“5项”举措
1、矿、专业、科区、班组、岗位个人5项举措进行隐
患排查。
2、矿长或安监处长每周一牵头组织开展集体上岗检查,对排查出安全隐患和问题安监处负责下“五定表”,督促落实整改。各专业每周开展一次安全隐患大检查,具体由系统领导组织,将排查出的隐患形成“五定表”,下发到各隐患单位,限期整改,由本专业职能部门人员督促落实。科区每天开展一次安全自查,具体由单位正职组织,排查问题和隐患及时安排整改,并要认真填写隐患排查登记表(见附件)。班组每班开展动态安全巡查,具体由跟班干部负责,发现隐患及时填写在“层级安全确认本”上,并落实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及时汇报。每个岗位职工操作前必须进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和隐患排查,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
3、每月矿长要组织开展一次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形成纪要,落实整改,并将排查情况由安监处及时上报集团公司安监局。
(三)“8条”防线
专职安监员、兼职安监员、职工代表视察、党员监督岗、群安网员、青岗员、“零点行动”、民兵岗等“八条防线”,要积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构筑牢固的安全防线。检查发现的问题,现场及时通知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升井后及时将问题书面报到井口信息站或下发“五定表”限期整改、落实。
二、隐患报告
1、隐患排查实行分级报告处理。
D级隐患:职工发现D级隐患要立即向班队长报告,班队长根据隐患情况确定处理方案,现场整改。
C级隐患:班队发现C级隐患要立即向科(区)报告,科(区)长根据隐患情况确定处理方案,实施处理。
B级隐患:科(区)发现B级事故隐患,无力解决的,要及时向矿汇报,由矿根据隐患情况,安排有关人员处理解决。
A级隐患:矿发现A级隐患又无力解决的,矿要及时安排汇报到集团公司,请集团公司帮助解决。
重大隐患:重大安全隐患具体是指《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446号令)第八条第二款所列的15种重大隐患(具体细化内容见安监总煤矿字„2005‟133号《煤矿重大安全隐患认定办法(试行)》)。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重违反规程、措施要求的,隐患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迫使矿井全部或者局部停产的安全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矿井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必须上报上级部门,在经过上级部门认定后,拿出整改治理方案和一定时间的整改方能排除的隐患为重大隐患。
2、每月排查的重大、A、B级安全隐患及治理情况,安监处每月28日前上报集团公司安监局。
3、各专业、系统,将每月组织的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在每月10日前报矿体系办进行备案存档。“八条线”排查的隐患资料,在每月10日前报矿体系办备案存档。
三、隐患录入与处理
1、各单位管技人员下井发现的安全隐患,升井后应及时通过系统录入隐患。隐患录入受时间限制,要求必须在当班后4小时内录入。具体为早班录入时间为当日6点至18点,中班录入时间为14点至凌晨2点,晚班录入时间为22点至次日10点。其它时间不能录入。
2、副总及以上领导、安监员、“八条线”所查隐患由安监处信息管理员负责录入,隐患录入后,安监处信息管理员及时进行处理,明确整改期限、责任人和处罚,并在网上及时发布。A级、B级发给矿领导,由矿研究解决,C级、D级由安监处通过系统下发到隐患责任单位整改。上级部门来矿检查出的隐患,由安监处信息管理员负责录入处理。
四、隐患整改与复查验收
1、各单位明确一名信息管理员每天随时打开系统查阅本单位被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责任单位严格按期落实整改,并在网上闭合,整改情况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反馈安监处,安监处安排人员进行复查验收,凡验收通过的,进行销号,实现闭合管理。对于首次验收没有按期整改的,将信息反馈给系统分管领导,由分管领导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整改,安监处按该条隐患处罚标准的2倍对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再次验收仍没有按期整改的,将信息反馈给矿主要领导,并按该条隐患处罚标准的4倍对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进行处罚;造成事故的,将严格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安监处对于没有整改的隐患,要及时预警,提醒责任单位进
行整改到位。
2、重大隐患由集团公司安监局或上级部门验收。A级隐患由集团公司安监局验收。B级隐患由矿安监处组织职能科室验收。C级隐患由本单位组织验收,D级隐患由班组长或验收员验收。整改验收达不到标准的,不得生产。
3、安监处没有对当天信息系统录入的安全隐患进行处理的,按该隐患的处罚标准1倍对安监处进行处罚。
五、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
1、各系统、专业、“八条线”未按规定报送隐患排查材料的,罚责任副总和单位负责人各200元。
2、采掘、辅助单位未建立隐患排查台帐记录的,罚单位正职各200元。
3、对各系统、专业、“八条线”排查出的隐患,安监处要对照处罚规定罚款到位。
4、凡因隐患排查、整治执行不力,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的,按照集团公司、矿安全问责和考核制度从重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六、隐患举报
1、充分发挥职工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实行安全举报奖励制度。举报人所举报的隐患内容,应当是有关部门没有发现或发现没有按规定落实处理的。
2、举报人可以采取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举报,要求所举报的隐患内容客观真实,并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得虚报或诬陷他人。举报电话:井下电话,矿行政电
话,电子邮箱:
3、举报情况属实的,对举报有功人员矿将给予100元—1000元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