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江西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 …

时间:2019-05-14 21:4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江西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江西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 …》。

第一篇:关于印发江西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 …

江西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江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及其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坚持广泛参与、及时准确、职责清晰、统筹协调的原则。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包括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和职业病危害隐患。

所称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所称职业病危害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可能造成员工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危害因素。

第五条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不需要停产停业即可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六条 建立全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电子信息系统。根据不同行业领域特点,分类、分阶段实施。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生产经营单位承担以下职责:

(一)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隐患治理登记及隐患治理专项资金使用等制度度,落实自查、自改、自报工作机制,并明确自查自报管理机构和责任人、联络人。

(二)依据有关法规、标准和专项监管部门制定的自查标准,制定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细则,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场所、各设备设施的排查范围和要求,并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组织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

(三)通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信息系统及时向专项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信息系统尚未建立的地区,可以采取电信、网络或书面的形式进行报送。

(四)对事故隐患及时治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五)安监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加强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组织、督促、支持各有关部门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建立并督促落实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制度,加大对事故隐患治理投入;组织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第九条 专项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

专项监管部门对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负有专项监管责任,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按照职责分工,依据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制定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标准。

(二)制订年度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计划,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监督检查的企业数量、检查频次等作出统筹安排。

(三)组织所监管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自查自报工作的培训,指导生产经营单位正确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

(四)定时登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信息系统,对所监管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情况及时进行查看、核实检查并上报,并将核实检查情况录入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尚未建立的,专项监管部门应当收集有关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定期向安监部门报告。

(五)负责所监管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督查企业确保事故隐患整改到位。

(六)对所监管行业(领域)内事故隐患集中或危险性较大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

(七)建立生产经营单位约谈制度。约见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开展不力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并谈话。约谈要形成记录,并进行存档。

(八)建立交流工作机制。通过座谈会、现场观摩等方式,定期组织本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之间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交流学习活动。

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负有直接监管责任,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定时登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信息系统,对所监管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情况及时进行查看、核实检查并上报,并将核实情况通报专项监管部门。信息系统尚未建立的,专项监管部门应当收集有关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信息,并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抄告专项监管部门。

(二)对本行业内事故隐患集中或危险性较大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并将发现的情况报告专项监管部门。

(三)督促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事故隐患整改。

(四)建立生产经营单位约谈制度。约见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开展不力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并谈话。约谈要形成记录,并进行存档。

(五)建立交流工作机制。配合专项监管部门定期组织本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之间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交分析研究工作。

第十条

安监部门是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承担本级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负责组织研发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电子信息系统,并做好日常维护运行管理工作。

(二)定期对专项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专项报告定期通报。

(三)不定期对辖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专项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自查自报工作进行抽查。

(四)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督促有关地方政府和专项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

(五)定期向上级安监部门报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

(六)负责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考核奖励机制。第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职责,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有关安全生产许可证取得情况、安全生产制度制订情况、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情况,并协助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第三章 工作内容及程序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标准应包含以下要素:检查主体、检查频次、检查对象(场所及设备设施)、检查内容、检查对照标准、隐患等级等。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公司(厂、矿)、车间(分厂、区、队)、班组等不同层次,定期组织内部和外部专家、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车间负责人、班组长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登记建档,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并保障安全。

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应当有取得同类行业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从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取得同类行业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人员或者本行业专家从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每月向所在地县级专项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报送一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县有关部门每月向设区市对口部门和县级安监部门报送一次,设区市有关部门每月向省对口部门和设区市安监部门报送一次,省有关部门每月向省安监部门报送一次。

中央企业每月向所在地设区市专项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报送一次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设区市部门每月向省对口部门和设区市安监部门报送一次。

建立自查自报信息系统的,按要求定期登录信息系统。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专项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县级部门3日内向设区市对口部门和县级安监部门报告,设区市部门3日内向省对口部门和设区市安监部门报告。中央企业24小时内向所在地设区市专项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设区市有关部门3日内向省对口部门和设区市安监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构成或导致事故险情的,应立即上报并迅速按规定启动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程序,最大限度保障安全。

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包括:排查发现的隐患数量、隐患具体内容、隐患治理情况和对尚未完成治理隐患采取的措施等。

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提交专项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报告应当自重大隐患发现之日起7日内报送。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对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监控、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

专项监管部门将每月向同级安监部门报送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专项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每季度对上一季度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情况依法检查核实,并将检查核实情况分别书面报送同级安监部门。第十七条 专项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制度,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重点对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未按要求自查自改自报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责令整改;不在处理范围的,移送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处理。

第十八条 专项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检查内容包括:

(一)生产经营单位是否按照本办法要求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

(二)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经相关部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但在自查自报系统中未进行填报的现象;

(三)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事故隐患漏报、瞒报的现象;

(四)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填报的事故隐患及其治理情况与实际检查不符的现象。

第四章 重大隐患督办及销号

第十九条 专项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对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核查。对核查属实的重大事故隐患和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下达整改指令书,建立信息管理台账。整改过程中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挂牌督办。

第二十条 对生产经营单位上报或者有关部门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由县级政府或者其安委会进行挂牌督办;预计整改期限较长、整改难度较大的,由设区市政府或者其安委会进行挂牌督办。

逾期仍未整改到位的重大事故隐患,由上一级政府或者其安委会进行挂牌督办。由于客观原因无法按期完成治理目标的,督办单位应当向上级政府安委会报告,确实属实的可以不提级挂牌督办,仍由原督办单位进行挂牌督办。

督办单位应当向专项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下发《重大事故隐患督办单》,注明重大事故隐患的名称、编号、基本情况、完成期限、督办人员、督办方法等。

第二十一条 专项监管部门向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下发行政执法文书,限期整改。并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制订重大隐患治理方案,指导、协调解决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形成文字记录,并督促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到位。

第二十二条 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订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落实治理的目标和任务,落实采取的方法和措施,落实经费和物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落实治理的时限和要求,落实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三条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基本完成的,治理单位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专家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治理评估。经评估达到治理目标的,由专项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专家进行现场审查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书。验收合格的,由专项监管部门报挂牌督办单位销号。

第五章 奖惩规定

第二十四条

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奖惩考核机制。将有关人民政府和专项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并作为安全生产综合评先的重要条件。

挂牌督办的重大隐患发生死亡事故的,按照《江西省安委会关于印发江西省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赣安〔2014〕12号)规定实施“安全生产重大风险一票否决”。

第二十五条 各级政府应当设立事故隐患专项治理资金。公共设施事故隐患整改经费由政府事故隐患专项治理资金解决;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经费依靠本单位难以解决的,可以从政府事故隐患专项治理资金中部分或者全部列支。

未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其整改所需经费一律不得列入政府事故隐患专项治理资金解决范围。

第二十六条 建立全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通报制度。将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的开展向社会公开,并向投资管理、国土资源、证券监督以及有关金融机构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七条 安监部门直接监管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按《安全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第二十六条规定,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的;

(二)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月报表的;

(三)未按规定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

(四)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的;

(五)未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或事故隐患整改不合格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有以上违法行为的,由主管的专项监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处罚。

对于生产经营单位按规定自查自改自报的事故隐患,不得进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

各级安监部门和专项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未履行本规定所规定的职责的,或组织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不力的,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正式执行。

附:总局“草案”中罚则的规定。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六条

[制度缺失处罚]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记录上报处罚]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的;

(二)未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通报的;

(三)未按规定如实报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

(四)未报或者未及时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的。

第二十八条

[治理过程处罚] 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阻碍执法处罚]生产经营单位拒绝、阻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法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监督检查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监管失职处罚]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第二篇:长春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

长春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动态分类排查、动态评审挂账、动态整改销账的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安委办〔2012〕1号)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以下简称自查自报)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组织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定期通过自查自报系统网上填报的工作制度。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按照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依据省政府相关部门发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标准》开展事故隐患自查工作,尚未发布标准的,由生产经营单位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自行制定事故隐患自查标准,并上报县(市)区(含开发区,下同)行业管理部门,经确认后作为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标准。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作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事故隐患治理登记及事故隐患治理专项资金使用等制度,并明确自查自报管理机构或专、兼职工作人员。

(二)根据事故隐患自查标准,开展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定期通过自查自报系统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情况。

(四)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五)积极配合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对自查自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七条 各级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自查自报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具体职责如下:

(一)做好自查自报系统日常维护、运行管理等工作。

(二)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专项监管部门以及综合监管部门(以下统称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本办法及自查自报系统操作培训。

(三)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对自查自报系统中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专项报告上报属地政府和上级安委会办公室。

(四)对排查出的集中性或危险性较大的事故隐患,组织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开展有针对性地专项整治。

(五)建立例会制度。将自查自报工作情况作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月例会以及安委会季度例会的重要内容,听 取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工作汇报。

(六)建立函告制度。向自查自报工作存在问题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提出工作建议,发送建议函。

(七)对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组织开展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工作进行考核,并将其纳入安全生产工作考核指标。

(八)制定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工作奖惩办法。第八条 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按照不同行业类别,组织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自查自报系统的操作培训,指导生产经营单位正确开展自查自报工作。

(二)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自查自报工作,并每季度进行核查。

(三)每月对辖区或本行业内生产经营单位上报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报本级安委会办公室和上级行业管理部门。

(四)对事故隐患集中或危险性较大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

(五)建立约谈制度。约见自查自报工作开展不力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并谈话。约谈要形成记录,并进行存 档。

(六)建立交流工作机制。通过座谈会、现场观摩等方式,定期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自查自报交流学习活动。

第九条 专项监管部门应当按照消防、特种设备安全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自查自报生产经营单位履行专项监管职责,及时处理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移送的事故隐患,每月将工作情况报本级安委会办公室。

第三章 工作内容及程序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开展自查自报工作中应及时登录自查自报系统,查看通知通告,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实时更新本单位的基本情况信息。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自行检查前,从自查自报系统下载检查表格,对照表格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制度,留存登记档案,定期通过自查自报系统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在网上进行填报。

个体工商户(7人以下,下同)和微型企业(按工信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下同)实行季报,本季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在下一季度15日前通过自查自报系统在网上进行填报。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月报,本月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 况在下月5日前通过自查自报系统在网上进行填报。

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立即通过自查自报系统进行网上填报,并提交专项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对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监控、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隐患情况通过自查自报系统网上上报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不具备网上填报条件的,可以书面形式上报当地乡镇、街道安监站,由当地安监站代其网上填报。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没有条件网上上报的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统一协调、管理,代其网上填报。

第十四条 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应对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工作依法核查,核查内容包括:

(一)生产经营单位是否按照本办法要求开展自查自报工作;

(二)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事故隐患漏报、瞒报的现象;

(三)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填报的事故隐患及其治理情况与实际检查不符的现象。

第十五条 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确认、督促整改。

第十六条 各级安委会办公室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自查自报工作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在此项工作的履职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形成专项报告上报本级政府。

第四章 奖惩规定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未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的;

(二)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

(三)未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

(四)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

(五)未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擅自生产经营的;

(六)整改不合格或者未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可以对生产经营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其他有关人员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隐瞒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其他安全问题的;

(二)对事故预兆或者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安全监管监察指令的。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自查自报工作,隐患治理成效显著,可作为市和县(市)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的评选资格之一;同时,各级政府应在本级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奖金中列支专项奖金,对自查自报工作开展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生产经营单位给予奖励。第二十三条 自查自报工作是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列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及对其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的绩效考核中。

第二十四条 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未履行本办法所规定职责的,或组织开展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工作不力的,由相应的市和县(市)区政府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五条 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部门组织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工作积极、成效显著的,可作为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评选资格之一。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生产经营单位,是指合法从事生产或者经营活动的基本单元,包括企业法人、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的合伙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工商户等生产经营主体。

第二十七条 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广州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

广州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广州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纳入《广州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办法》管理范围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以下简称隐患自查自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隐患排查制度组织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每月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通过生产单位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以下简称自查自报系统)向相关部门上报。属地管理部门、行业监管部门、综合监管部门应当指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要求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第四条自查自报工作坚持广泛参与、及时准确、职责清晰、统筹协调原则。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按照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作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隐患治理登记及隐患治理专项资金使用等制度,并明确自查自报管理机构或专、兼职人员。

(二)根据我市制定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标准,开展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每月通过自查自报系统向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防控情况,并上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人员在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过程中下达的文书。未能按时上报、上传相关信息的生产经营单位将在自查自报系统中以红灯显示。

(四)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五)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七条属地管理部门的职责:

(一)督促辖区内不同行业类别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自查自报工作,并每季度进行核查,及时对生产经营单位上报信息中的错漏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每季度核实本辖区生产经营单位排查上报的事故隐患信息后,汇总、分析,并形成报告,上报我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

(三)对本辖区内事故隐患集中或危险性较大的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

(四)建立生产经营单位约谈制度。约见每季度自查自报工作亮红灯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并谈话。约谈要形成记录,并进行存档。

(五)建立交流工作机制。通过采取座谈会、现场观摩等方式,定期组织本辖区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交流学习活动。

(六)协助行业监管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的组织工作。

第八条行业监管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按照不同行业类别,组织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自查自报系统的操作培训,指导生产经营单位正确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二)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自查自报工作,并每季度进行核查,及时对生产经营单位上报信息中的错漏进行修正和补充。

(三)监督、检查属地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情况。

(四)每季度核实系统内生产经营单位排查上报的事故隐患信息后,汇总、分析,并形成报告,上报我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

(五)对本系统内事故隐患集中或危险性较大的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

(六)建立生产经营单位约谈制度。约见每季度自查自报工作亮红灯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并谈话。约谈要形成记录,并进行存档。

(七)建立交流工作机制。通过采取座谈会、现场观摩等方式,定期属地管理部门之间和生产经营单位之间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交流学习活动。

第九条专项监管部门应当按照消防、特种设备安全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事故隐患自查自报生产经营单位履行监管职责,及时处理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移送的事故隐患、每季度将工作情况报我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

第十条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作为我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承担市安委办日常工作,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职责如下:

(一)研发自查自报系统,做好日常维护、运行管理等工作。及时更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并录入自查自报系统。

(二)组织属地管理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本办法及自查自报系统操作培训。

(三)每季度对属地管理部门、行业监管部门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排查核后的事故隐患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专项报告上报市政府。

(四)对排查出的全市集中性或危险性较大的事故隐患,组织行业监管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

(五)建立例会制度。将自查自报工作情况作为行业监管部门和属地管理部门月例会及市安委会季度例会的重要内容,听取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工作汇报。

(六)建立函告制度。向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存在问题的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提出工作建议,发送建议函。

(七)对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进行考核,并将其纳入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考核指标。

第三章 工作内容及程序

第十一条对排查出的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建立隐患治理登记制度,留存登记档案;并于下月30日前,通过自查自报系统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网上填报。如该事故隐患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行业监管部门监管监察人员发现,应上传相应文书。

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立即进行网上填报,并提交专项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一)隐患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危害程度和隐患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四)如该事故隐患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行业监管部门监管监察人员发现,应上传相应文书。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对隐患排除前或者隐患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监控、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三条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在每季度内对上一季度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进行核查,及时对生产经营单位上报信息中的错漏进行修正和补充;同时行业监管部门还应对属地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于季度最后一日前向综合监管部门提交核查报告。

第十四条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内容包括:

(一)生产经营单位是否按照本办法要求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二)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经相关部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但在自查自报系统中未进行填报的现象;

(三)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事故隐患漏报、瞒报、谎报的现象;

(四)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填报的事故隐患及其治理情况与实际检查不符的现象。

第十五条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核查比例按如下规定:

(一)自查自报检查文书数计算公式如下:

自查自报检查文书数=生产经营单位每年检查频次*全年检查文书指标数

(二)每季度核查的自查自报生产经营单位尽量避免重复;

(三)每季度至少完成自查自报检查文书数的20%。

第十六条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对核查过程发现事故隐患,应当立即责令整改;属地管理部门

不能自行处理的,要及时移送相关行业监管部门处理;行业监管部门对不能自行处理的,移送是安委会,实行市政府挂牌治理。

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发现事故隐患涉及专项监管的,移送专项监管部门处理。

第十七条综合监管部门每季度对生产经营单位、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的自查自报工作进行抽查,并形成专项督查报告市政府。

第四章奖惩规定

第十八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未履行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

第十九条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条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的;

(二)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

(三)未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

(四)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

(五)未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擅自生产经营的;

(六)整改不合格或者未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第二十一条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二条依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监总局15号令)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可以对生产经营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其他有关人员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或者隐瞒存在事故隐患以及其他安全问题的;

(二)对事故预兆或者已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安全监管监察指令的。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积极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隐患治理成效显著,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可作为本市进行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评选资格之一。

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作为全市安全生产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市政府对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行政正职的绩效考核。

第二十五条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未履行本办法所规定的职责的,或组织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不力的,由市政府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六条属地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组织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积极、成效显著的,可作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评选资格之一。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施行,由市安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广州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

广州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

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广州市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16号令)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纳入《广州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办法》监管范围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以下简称隐患自查自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组织相关人员排查和登记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并每月按规定通过生产经营单位隐患自查自报信息平台(以下简称自查自报信息平台),将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登记和治理情况向相关部门上报。

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指承担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雷安全等专项管理职责的部门)、综合监管部门应当指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要求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并明确隐患自查自报管理机构和责任人、联络人;

(二)根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或者本单位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开展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台帐,记录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四)按照“有隐患则报隐患,无隐患则报平安”的原则,在每月10日前通过自查自报信息平台上报上一月本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防控情况;

(五)在安全生产隐患治理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六)对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七条

市行业监管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依据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研究提出本单位监管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的建议或者修订意见;

(二)根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组织、指导和监督本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做好相关隐患自查自报业务培训;

(三)定期或者按计划组织抽查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信息及隐患情况,及时修正和补充生产经营单位上报信息中的错漏;在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前将生产经营单位上一季度排查上报的安全生产隐患的核实情况和执法情况,通过登录安全隐患治理信息平台进行记录,并上传相关执法文书;

(四)建立生产经营单位约谈制度。约见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受到黄牌警告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并谈话。约谈要形成记录,并进行存档和上传安全隐患治理信息平台;

(五)建立工作交流机制。通过采取座谈会、现场观摩等方式,定期组织本辖区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交流学习活动;

(六)为生产经营单位上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防控情况提供场地、设备等便利条件,确保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第九条 市级和区、县级市专项监管部门应当按照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雷安全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组织、指导和监督本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处理和核查行业监管部门或者综合监管部门移送的安全生产隐患;在每季度第一个月20日前将生产经营单位上一季度排查上报的安全生产隐患的核实情况和执法情况,通过登录安全隐患治理信息平台进行记录,并上传相关执法文书。

第十条

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主要承担如下职责:

(一)研发信息平台,并做好日常维护、运行管理等工作。及时将牵头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录入信息平台;

(二)组织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下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管人员进行本办法及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的操作培训;

(三)每季度第一个月结束前对本级行业监管部门、专 的安全生产隐患,组织本级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

(五)建立例会制度。将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作为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月例会或者区、县级市安委会季度例会的重要内容,进行交流总结;

(六)建立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奖惩机制和函告制度。组织开展对隐患自查自报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向隐患自查自报工作不力或者存在问题的本级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工作建议,发送建议函。

第十二条

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绩效考核的结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具体的绩效考核办法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三章

工作内容及程序

第十三条

对排查出的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登记造册,立即组织整改,并留存登记档案;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时限通过自查自报信息平台进行填报。

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或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当立即通过自查自报信息平台进行填报,并提交专项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一)隐患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危害程度和隐患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及治理时限;

(四)整改前拟采取的保障安全的临时措施。

第十七条

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的监督抽查内容包括:

(一)生产经营单位是否按照本办法要求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二)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经相关部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但在信息平台中未进行填报的现象;

(三)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安全生产隐患漏报、瞒报、谎报的现象;

(四)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填报的安全生产隐患及其治理情况与实际检查不符的现象;

(五)本行业、本领域或者本辖区上报的隐患信息是否有上传相关的执法文书。

第十八条

行业监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开展监督抽查工作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进行监督抽查时应有二名以上持有效执法证件的监督检查人员;

(二)进行监督抽查时应当制定现场检查笔录,对发现的未上报、未整改安全生产隐患应当制作整改指令书予以整改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三)应当在监督抽查结束或者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安全隐患治理信息平台上传现场检查笔录、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其他有效行政执法文书;

(四)进行监督抽查时不得干扰生产经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避免隐患信息内容相同的重复检查。

第十九条

进行监督抽查结束后上传的现场检查笔录、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月报安全生产隐患符合下列情形的,通过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予以黄牌警告,并与其安全生产分级评定进行挂钩管理:

(一)有2次被自查自报信息平台亮红灯警示的;

(二)有1次上报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经核实有虚假行为的;

(三)有2次上报安全生产隐患与本单位隐患治理留存登记档案不相一致的;

(四)有2次因未能按照规定时限上报隐患被给予行政处罚的;

(五)有2次未能通过自查自报信息平台报送本单位的安全管理信息(必填项)的变更事项的。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成效显著的,按下规定通过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予以通报表扬:

(一)根据相同的安全生产分级、行业类别和经营规模划定企业范围进行表扬,具体表扬比例由安全生产信息平台按照同一范围企业总数量的2%至10%公告确定;

(二)由安全生产信息平台自动排序,通报表扬隐患信息上报条数及隐患整改完成率居前的;

(三)被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予以黄牌警告或者因未能按照规定时限上报隐患被给予行政处罚的,取消通报表扬资格;

(四)通报表扬每半年进行1次。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成效显著的,优先列为本市安全生

1关实施细则,并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相关法律依据变化或者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第五篇: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工段为分管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工段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负主要责任。各班组长对所辖范围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责,每个职工对本岗位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负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和公司领导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事故隐患部门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按督办应进行监控。隐患信息档案的建立按督办应对各类人员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分类,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排查与报告隐患的排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应当各自管辖区域内按照公司《安全检查制度》中规定时间、内容和频次对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收集、查找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积极采取措施对隐患进行整改。

发现隐患,一般采用逐级报告的方法,即员工报各部门、车间领导或安技员,各部门、车间报按督办,按督办对各类隐患进行登记分类。因未及时整改,报告人也没继续上报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将对发生事故的班组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罚款金额的两倍进行处罚,对责任人将从重处理,报告人不承担责任。

下载关于印发江西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 …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江西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 ….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长春经济圈高速公路是交通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中东北区域骨架公路网中“五纵、八横、两环、十联”中的......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有效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根据......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德兴电镀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有效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饭店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分级......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

    贵阳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 督办工作制度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化安全生产工作成效,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监......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第1条 为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构建科学有效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依据......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工作目标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和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深入排查治理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认真落实各种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了贯彻落国家的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做好公司下发的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巩固和提高我店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实现我店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