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随机微分方程的数值解读后感
随机微分方程的数值模拟算法的读后感
本文主要分为九个部分,对随机微分方程的数值模拟进行了介绍。这篇文章建立在MATLAB程序的基础上,主要包过随机积分、欧拉—丸山法、米尔斯坦法,强弱收敛性、线性稳定性,随机链法则。
第一部介绍了随机微分方程的应用领域,研究需要的背景知识,以及下面几部分的研究你内容和参考文献介绍。
第二部分介绍了布朗运动和计算布朗路径。首先规定了满足布朗运动的三个条件;然后用随机号码发生器通过for循环或randn(1.N)创建一维数组来模拟布朗路径;最后找出通过1000点布朗路径的函数,并与五个独立路径对比。同时也为下面的研究作铺垫。
第三部分我们验证了关于布朗运动的积分并说明了与Ito积分与斯特拉托诺维奇积分的不同点。我们通过两种黎曼和来类比的得到ito积分和斯特拉托诺维奇积分。同时也给出了他们两个的区别,最后给出精确估计随机积分的办法。
第四部分叙述了欧拉—丸山法怎样模拟随机微分方程的。首先引入自治标量的随机微分方程的积分式,通过变形,变量的重新定义得到EM法的表达式。后来通过一个在金融数学中资产价值的模型——毕苏期机定价模式的偏微分方程来进一步说明。
第五部分介绍了强弱收敛性概念,在数值上证明了欧拉—丸山的收敛区间[0.5,1].第六部分通过研究米尔斯坦方法来校正欧拉—丸山的收敛性,使强收敛性为1。从第一部分我们知道欧拉—丸山的收敛性为1时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前面满足条件的值是0.5。这一部分就通过米尔斯坦高阶法用在随机增量增加修正值的办法使收敛性为1。
第七部分介绍两种不同的线性稳定性,进而强调随机分析不同与基本定积分。稳定性部分理论是依据变量趋于无穷条件子啊拟合的数值结果,这种数值方法应用于一些定性描述的问题上的,这种方法重现部分性质的能力也是可以分析的。关于稳定性的度量这里只考虑两种,均方数和渐进性。我们通过matlab编程改变参数值和步长来观察均方稳定性和渐进稳定性,最后得到参数和步长变化所对应的不同稳定性的区域。
第八部分引出并证明随机链法则。在第三部分我们发现不只是一种办法可以对随机函数的积分的扩展,这种办法有点像黎曼积分的链式法则,然后对以前的式子进行改进,然后通过matlab编程实现。
第九部分对重要结论简要的叙述。同时指出了一些不足,如没有讨论许多额外的条件,仅仅为了能产生我一定结果,没有提及到随机微分方程和有时间决定的偏微分方程之间的联系,没有注意到标量问题等。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使我对随机过程有了一定了解,对matlab软件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通过查阅专业数学字典和相关文献使我对专业英文论文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我相信一个暑假的努力对我以后研究生的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朱园珠2011年9月1日
第二篇:随机漫步的傻瓜读后感
随机漫步的傻瓜读后感
(一)我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智造美丽人生
这是我2017年读的第二本书。在年初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我希望能在今年的学习中加强自己的理财知识。理财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修的技能,但是如何理,什么样的投资方式才是最适合目前我的情况,我没有答案。所以,我选择了精读这本《随机漫步的傻瓜》,希望能找到答案。
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反应是,被骗了!翻遍每一个章节,我找不到任何可以立即使用的稳赚不赔的操作方法。但细细品味书中的内容我又感觉获益匪浅,很受启发。书中表达的观点改变了我对于投资的看法,不仅是投资,甚至对于生命的了解都大为增进。作者的思维方式很有意思,沿着这个思路,再去思考投资的实际策略,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过程和收获。接下来,我将试着将我的收获分享出来。
随机漫步的傻瓜指什么?
随机性,简单理解就是指运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我们的思维习惯喜欢归纳,总结出规律用来预测结果。这本书告诉我们在面对随机性事件的时候,试图通过总结规律来预测未来是不可能的,这么做,就会让我们成为“随机漫步的傻瓜”.作者举了一个火鸡的例子来说明,中国的版本是这样的。一只老母鸡,好吃好喝的被主人养了三年。它总结出了1000天的经验:主人对我很好,每天固定的时间都会伸过手来喂我好吃的。但第三年过年那一天,即第1001天,一直伸过来喂它的手,却抓住了它的脖子,将它摔死了。这只老母鸡成为了春节餐桌上的一道菜。
我们中国的股市是否就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呢?从1989年中国的股票市场开始试点,到现在运营了20多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样本里,我们试图通过总结历史去预测未来的走势,可能会一次次的让预测者成为那只可怜的“母鸡”.股票市场本就是一个巨大的随机环境,在历史数据只有20多年的情况下,预测未来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读到这里,我的收获是,在选择投资中国股市的过程中,听所谓专家的预测,或者通过学习技术图谱去预测股价走势,至少对于我来说,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在随机性面前,好的业绩仅是因为运气吗?
作者举了一个“打字机前的猴子”作为例子。如果把无限多的猴子放在打字机前面,让它们去乱敲,那么其中一只肯定会打出一字不差的《西游记》。进一步探讨,猴子中的大文豪既已诞生,读者愿意拿毕生的积蓄去赌这只猴子下一次会打出《红楼梦》吗?
如果我们一定要选择一只能打出《红楼梦》的猴子,是选择这只“大文豪”猴子,还是另选一只“潜力”猴子,或者随机挑选一只?
这个例子当然非常极端。但是却揭示了一个我们通常的思维方式。一个人如果没有做对一些事情,那么他可能将来不会有好的表现。如果一个人的表现优于其他人,那么他将来表现优于其他人的概率就会很高。
但是这个思维方式要有意义,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前提:
一、他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充满了随机性?
二、从事这类工作的人数有多少。
如果猴子的数量很少,比如只有100只,那么打出《西游记》的概率就是0.但如果是无限多只呢?那么打出《西游记》基本是必然的。
按照本书的理论,在充满随机性的环境,参与者的数量非常庞大,历史表现的好坏,不能作为预测下一次表现的依据。
我以基金举例。截止目前,国内的基金公司一共有121家,基金数量6057只。基金所处的环境充满随机性,而基金的数量又非常庞大。因此,某支基金,上一年的业绩大好,是否意味着它今年也会排名靠前?
事实上,基本没有哪支基金可以连续几年都挤进收益榜的前10%.而就算真的有基金连续几年都排名靠前,是否就值得我们押下全部身家?考虑到基金经理还会频繁跳槽,我们当然不能如此简单的进行判断。
因此,选股票也好,选基金也好,历史的业绩有参考价值,但绝对不能作为重要的唯一标准。
读完本书,我拟定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随机的市场无法预测,不能掌控,所以承认自己不够聪明,不够坚强,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好的策略。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研究市场上,既然不能战胜,那就要学着去拥抱,让市场不管涨跌都带来财富。
我选择以基金定投作为投资方式,以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的组合作为投资标的,通过定期调整指数基金和债券基金的持仓配比来平衡风险,这就是我的学习、思考收获。
1968年,法国掀起**,学生在巴黎示威暴动,并大声疾呼:我们要求自相矛盾的权利。
再深入一点,最好的投资策略其实是不断学习。我们要不断尝试摆脱过去行为的束缚。可能过段时间我会完全推翻今天所定下的策略,但不管如何调整,这一定是我深入思考的结果。
2017年2月25日
随机漫步的傻瓜读后感
(二)人人都是那只猴子
文 / McT崂山第二公社&耕读社 王森
所有的事情到底必然性和偶然性哪个更能够左右世界的运行?
我们先来看一个证券市场的例子。标普500指数30年之间的年化收益率9.5%,但是如果去除50个30年间的最差交易日,则你的年华收益率可以达到18.2%,但如果去除掉30年间50个最好的交易日,则你的年化收益率不超过1%——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意外因素才是主导标普指数30年间的主因。
当古代人们偶然发现彗星来临时,伴随着天灾人祸,因为无法理解随机性,不接受随机性的概念,宗教和象征意义的艺术作品随之出现,人们会认为彗星等自然现象都有其非凡象征的意义,很多宗教和文艺作品不过是混淆了噪音与信号的界限,将不相关的偶然事件当做强关联的因果关系。
非洲某部落,偶尔因为有人抓了抓鼻子就下起了雨,从此用抓鼻子的形式祈雨。同样,因为央行降息经济繁荣,人们就会赞颂降息这个决定,因为新的CEO上任,公司有了起色,就认为是此人的功绩——这些其实都不完全是因果关系,但是人类不愿意相信偶然性和随机性主导了很多重要事件,都想将其归结于某个意义,某个象征。
如果有无限多的猴子打字机乱摁,只要时间无限长,()总有一只猴子会打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叙事诗,或者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你会不会用毕生的积蓄去跟这个幸存者签约下一部作品?但是现实当中,这个概率下的幸运的猴子并不是猴子的模样,可能是个专家的形象,也可能是某个成功人士,但因为幸存者偏差,大众只注意到了这个幸存者,其他失败的猴子都消失不见。成功分两种,必然的成功者和幸存者。
对于成功人士的采访,并归纳其共同点,成为很多人学习它们的法宝,但是无论是努力还是节俭,都是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只统计了成功人士,却没有统计所有具有这些美德的人,其成功概率有多大——所以这种归纳并不能说明什么意义,将必要不充分条件当做了充分必要条件。
由此我想到另一本书里的几个故事,为什么加拿大冰球队的队员生日都是上半年?因为少年队,儿童队的选拔时间是一月份,而半年以上的年龄差距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身体条件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而当一个孩子被送入国家的少年队、儿童队,则其他孩子与其的差距又会进一步拉大。
而纽约的犹太律师的成功,更加复杂。它可以归因于他们父母是到美国穷苦的第一代移民,大多数是靠服装小作坊发展起来,后来有了自己的服装店甚至服装品牌,父母的经历对孩子有了正面的激励作用;而第二代犹太移民通过父母的正能量激励,勤奋的学习后进入律师行业,又因为上世纪70年代美国法律的变迁,旧势力的白人律师不愿意做上庭的恶意并购的案子,只愿意做企业的法律顾问,因为在他们看来,上庭那都是有失身份的事情——所以犹太后裔的年轻律师们有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并获得巨大的成功。
为什么盖茨,史蒂夫鲍尔默,乔布斯,埃里克施密特都是1955-1956年生人?是时代选择了他们,还是他们选择了时代?他们本身都具有那个时代其他人无法匹敌的对计算机的了解,和那个时代无价的、无限制的上机时间,以及第一代个人计算机浪潮爆发的大背景。那时的计算机无比昂贵,但盖茨1968年便拥有了24小时上机的条件;而乔布斯的居所就处于美国硅谷所在地——Pala Alto, 惠普的创始人休利特给了乔布斯一些免费的多余的电脑配件,还给了他一份暑期零工。这就好比,你喜欢时装,而你的邻居就是乔治·阿玛尼。
而从一些普通人的人生来看,两个家庭的天才孩子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轨迹。一个蓝领家庭的孩子,天资聪颖,靠奖学金进入名牌大学,但是脾气暴躁,四任父亲没有一个成功范例,有的失踪,有的自杀,还有被谋杀的,跟同学格格不入,入学时成绩是A, 而离校时成为F, 因为他的母亲不懂如何申报奖学金,从而导致他大学二年级失去奖学金资格,他也因此正式退学,成为蓝领工人,后来自学,到处投稿,却屡屡碰壁,郁郁不得志;另外一个孩子,中产家庭,因为不满意老师进度太慢,打算用化学品谋杀老师,后来被发现,判了缓刑,但是在面临美国曼哈顿计划首席科学家甄选时,靠个人魅力打动评委,晋升主流社会。当他们面临困难时,中产家庭的孩子更懂得如何周旋,而中产家庭的父母也更懂得为孩子辩护/争取,中产家庭的孩子,日程满满,周旋于各种课外活动,当孩子成绩不佳时,家长会站在孩子的一边;而贫困家庭的父母往往惧怕权威,行事消极。实践的智慧来自家庭,没有实践智慧,孩子的天赋再好也难以施展才华。所以同样的天才,处在不同的家庭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巴菲特、比尔盖茨、乔布斯,哪个是贫困家庭的孩子?
是天赋重要?还是际遇重要?除了幸运的猴子,必然的成功者是不是也附带了人生际遇的偶然因素?
卡内基,1835年生人/洛克菲勒,1839年生人/JP摩根,1837年生人——他们都是在1931-1939年这个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时期出生,这个时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富有的75人当中的14人。他们2、30岁的壮年时期,正赶上了美国1860-1880年的工业革命,铁路/钢铁/华尔街,蓬勃发展,生逢其时。
不得不说,以上的例子里,每个人都是努力和进取的,没有这些良好的品德,他们很难成功,但是同时他们本身又具有他人无法企及的幸运因素。成功学只强调勤奋和天赋,没有指出这里面的特殊因素。成功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但是成功学却通常不会提及,并不是你看了成功者的书,就会获得什么秘籍。
再来说说投资领域。比如10000个人一起买股票,假设他们都不懂股票,或者干脆说,他们都是猴子:50%的胜率,那么第一次会有5000人正确,第二次剩下2500人,第三次1250人,第四次625人……经过若干次淘汰后,最后剩下10人,你能说这10个人都是投资大师吗?现实中,有人就是这么幸运!传媒和受众们会选择只记住这10个人,认为他们有什么成功的秘籍,而忘记失败的那9990个人才是大多数。当然,确实有因为水平高而持续大幅盈利的人,但是你很难区分他们之间的区别。
成功也好,悲剧也罢,都是独特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有句鸡汤说的很对,你的成功无法复制。在了解了随机漫步的理论后,你或许会开始思考,这些是不是因为概率随机产生的,也由此,你不会再迷信首富成功学。当然,若你只是希望过上不错的小日子,你的努力和结果之间应该是可以划等号的,但是更大的梦想,就需要一点点运气和时代因素了。
如同刘嘉玲在让子弹飞里的台词,我要做的是县长夫人,至于谁是县长,我无所谓。时代和人类社会也会注视着每一个向上攀爬的人:我要的是进步和发展,至于谁是大佬和成功者,我也无所谓。努力并且有天赋的人太多了。
塔勒布《黑天鹅》那本书里讲过一个故事:当一只火鸡被饲养了999天,它心里最感谢的就是饲养它的农夫,但是第1000天,那个感恩节的下午,农夫伸出的手折断了它的脖子,又改变了火鸡的世界观。只是,死去的火鸡不会说话,这个第1000天的奇点没有被流传下来,流传的都是存活的火鸡对农夫的赞扬。统计样本的不足,导致了火鸡无法获得正确的认知,而人类、个体、某个事件,其统计样本不会超过其存活的长度,所以,对于未来,结论一定是开放的、,未知的。现下的真理在时间变迁之后,或许会被某个突发事件证伪。
在证券投资市场,随机性的重要性更加明显。往往是部分幸运的猴子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用错误的逻辑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又因为同样的错误逻辑,赔进去了更多的钱。当你赚到一些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不是因为你自己的看法正确才赚到的呢?还是仅仅是随机性赐予的?
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投资哲学核心的争议:到底是通过学习、提高正确率来赚钱,还是接受现实的不可预测性,通过善输达到大赚的坦途? 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
总而言之,作者用了一本书的厚度,轻松而诙谐的解释了索罗斯关于“反身性定律”的一部分,解释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和无常。这其中的区别在于,索罗斯进一步阐述了易错性和人类事件动能之间的互动。人的认知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因为共识,可以影响某个市场行情的发展,并因为价格的变动,进一步影响人们的观点,然后人的观点又会进一步影响价格,最终形成价格与大众认知之间的正反馈或者负反馈。
这里要强调一点,无论是塔勒布还是索罗斯,他们的这种怀疑论哲学更适用于投资,因为投资中的一次错误可以让你倾家荡产、悔恨终生,但是做实业,对了一次就终生受益。所以,无论是塔勒布还是索罗斯,都对如何面对大众和自己的错误进行研究,而企业界都是从如何提高正确率来研究。艺术作品在特勒布看来就是一种医学专用品,是基于无知的一种情绪的宣泄,但是,人类的本性需要正面激励,需要对未知的未来有美好的期许,角度不同,结论不同。
这两种哲学都对,也都有各自的优点。成功学也好,企业管理也好,都有自己本身的武断性。之所以不考虑黑天鹅这种旷古的小概率事件,是因为企业的价值通常不会在现实当中大幅波动,就算是波动也不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而投资,是基于大概率的、科学的、可持续赌博、并预防小概率的系统性大风险——这种假设就是,一切都有可能是错误的,包括你对自己的认知。但对于除了投资以外的事情,不太有意义。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在简单重复的日常,除了投资,不需要考虑太多小概率事件,而且现实当中,很多错误都可以补救,或者反悔。但是投资里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爆仓了是不可以反悔的。特勒布和索罗斯的哲学是出世的,而通常意义上的成功学是入世的。
用做实业的执着心态去投资一定会死的很惨,因为执着、死不认错、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是让你倾家荡产的最佳选择。而用投资的谨小慎微的滑头心态也并不能存活于需要有担当,需要大刀阔斧的实业运营。但是相互之间可以参考借鉴,比如实业上多想想意外因素,而投机上多思考下投资标地的真实价值。
篇幅有限不再多说,篇尾我用吕秀才智斗姬无命的台词作为结束语:
我生从何来,死往何处?我为何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出现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是世界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世界? 我和宇宙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吗?宇宙是否有尽头?时间是否有长短?过去的时间在哪里消失?未来的时间又在何处停止?我在这一刻提出的问题还是你刚才听到的问题吗?
是谁杀了我,而我又杀了谁?
第三篇:《随机漫步的傻瓜》读后感1000字
《随机漫步的傻瓜》读后感1000字
马光暖
现在好书是层出不穷,大概花毕生时间也看不完沧海一粟,更要命的是往往看过就忘记大半,时间一久只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这或许也是很多坚持阅读的人的共同苦恼。罗振宇推荐的方法是,学完知识后拿笔写一些总结,给自己的存量知识增加一些连接。我也试着使用这个方法,所以也计划在读完一本书后写个总结加深记忆。
这本书作者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是纽约大学特聘教授,其作品《黑天鹅》、《反脆弱》加上这本《随机漫步的傻瓜》都是超级畅销书。这本《随机漫步的傻瓜》甚至被誉为华尔街投资人士必读的经典著作。看这本书是源于李笑来的推荐,他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说,这是一本对他影响非常大的书。我现阶段对投资其实兴趣并不大,准确说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投资,如果一个人一窍不通盲目投资,结果只能是韭菜的命,但学一些相关思路,尝试一些方法,做好准备,或许未来就会如那句话:“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股市可以预测的。”这是大多投资理财专家的观点,他们以分析市场趋势、利用曲线等方式来推测未来股指的走向,这也是很多普通股民把钱纷纷投入股票的原因。但和很多正儿八经研究经济金融的书籍一样,本书并不同意股票走势的可预见性,至少短期如此。很多投资人士的成功并不是来自其高超的投资水平和对市场的精准分析,而仅仅是获利于“随机性”.在“随机性”的作用下,总有一部分人会获利,尤其是参与投资的人数量足够大时,书中有个例子:让5只猴子在电脑屏幕前打字,如果有只猴子打出《伊利亚特》那会怀疑它是古诗人投胎转世,而如果有无数亿只猴子,那却没什么了不起。然而现实是这些投资成功的人夸夸其谈,而他人也把这部分人奉若神明。
忽视了“随机性”的作用,就会像“随机漫步的傻瓜”,长期来看最终会血本无归,因为人不可能每一次都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作者给出的忠告是:
拥有一身好本事却穷困潦倒的人,最后一定会爬上来。幸运的傻瓜可能得助于生命中的某些好运气,但长期而言,他的处境会慢慢趋向于运气没那么好的白痴。
在对于随机性的应对上,作者称使用“蒙特卡洛发生器”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蒙特卡洛发生器”是使用一定的初始条件,产生随机数来模拟市场的风险,这可以更好的了解未来市场的状态,而并不是利用过往的经验、事件的关联等方式。对于这类的建议,书中很多,大概这也是本书被推崇的原因。
人是感情驱使的动物,不能做到绝对理性,很多时候只能意识到非理性的存在,而不能完全抵抗,这意味这我们每个人在某些程度上都是“随机漫步的傻瓜”.所以,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理性,不被随机性的假象蒙蔽双眼,是一个重要议题,书中给出了一些方法,总结如下:
一是了解自己的无知和愚蠢,不必奢望自己能够对抗情绪反应,而是应该利用情绪来构思一些观念,从而得到实践的力量。
二是摈弃无意义的噪音,戒掉垃圾媒体和无效信息。
三是成为一个“斯多葛”,不以成败论英雄,因为结局往往只是随机的结果,而我们要做的是尊严地做出选择。
第四篇:诗经直解读后感
《诗经直解》读后感
一直认为《诗经》是本当代人的必读书,原因在于,我们古代文化的滥觞期基本就发生在《诗经》时代。在孔子时代,它又相当于一本百科全书。其意义非常重大是显而易见的。《诗经》在文学史上又被看成一个伟大的源头。但对于我这个普通读者来说,《诗经》却有些晦涩难懂,几次断断续续的读后都是将其束之高阁。而陈子展先生毕生心血的结晶《诗经直解》,对《诗经》进行了颇为详尽的诠释与解析。让我对这个传统国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虽说尚很浅显,但略有收获。
《诗经直解》中有几个章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何草不黄》这篇出自诗经·雅·小雅·,近人陈子展在《诗经直解》中说:“《何草不黄》,征役不息,征夫愁怨之作。”这句话使我了解了诗中既含有强烈的抗议,又是一种愤怒的揭露。既然草木注定要黄、要玄,那么征人也就注定要走下去。统帅者丝毫没有想到:草黄草玄乃物之必然本性,而人却不是为行役而生于世,人非草木,当不能以草木视之。而一句“何人不将”,又把这一人为的宿命扩展到整个社会。可见,此诗所写绝不是“念吾一身,飘然旷野”的个人悲剧,而是一种社会悲剧。这是一轮旷日持久而又殃及全民的大兵役,家与国在征人眼里只是连天的衰草与无息的奔波。书中的“哀怨”二字,不仅道出了征夫那一份无奈中的苦楚,也深刻地揭露出人世的不平。驾一叶扁舟沿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我似乎感受到了先秦行役在外的征夫生活艰险辛劳,坐着高车“行彼周道”官员的作威作福。是的,世上没有不黄不枯的草,也没有不凋不谢的花。人的劳苦奔波却不一样。有人终年劳累奔波,当牛做马,不得歇息。有人锦衣玉食,作威作福,游手好闲。有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有人却高枕无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陈子展先生用半文言的解读也正应了古文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一旦译成今文,虽然容易懂了,但那种阅尽人世,哀怜世人的苍桑感却淡了不少的道理。
同时,《诗经直解》也解答了我对一些《诗经》中字与词不理解的问题,也解释了题目和许多句子的引申含义。比如《诗经·小雅·緜蛮》中的“緜蛮”,我一直理解为小鸟的模样,对全诗的理解也很浅显,认为只是写小黄雀长途跋涉后苦难的处境,而陈子展先生说“全诗三章只是一个意思,反覆咏叹。先自言其劳困之事,鸟犹得其所止,我行之艰,至于畏不能极,何以人而不如鸟乎?后托为在上者之言,实为幻想,徒自道其愿望。饮之食之,望其周恤也;教之诲之,望其指示也;谓之载之,望其提携也。”这让我意识到本诗暗喻了行役者在极端困顿的情况下,当然希望能有人周恤他,指示他,提携他,然而眼前是一片空白,所能见者,唯緜蛮黄鸟而已。本来大夫该体恤下情,有怜悯之心,可身当乱世的微臣是无缘见到这样的贤大夫了,更显不得体恤的行役者无限凄苦之情。再比如《诗经·伐柯》中陈子展先生在《诗经直解》中对“析薪”的注释为:“齐,析薪作伐柯。”可见这当为当时流行之民间谣谚。
也许正如《诗经直解》的作者陈子展所说:“两千多年来,治《诗经》者不乏大家、名家,其数量之多,又远不止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但他的《诗经直解》也为我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他的博采众长,他的独出新见,为我打开了《诗经》的另一扇窗。我高中就学过的《氓》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看过这本书后有了新的理解,这句连同上文是言淇水和湿之地(隰)都有个边缘,以此来反喻诗中女主人公的愁苦却(将会)没有个尽头。
“直解”。就是以歌释歌,他不用常规方式来诠解原文,而是用自己的心声唱出他对《诗经》的理解。陈子展并不在意别人的臧否,他所注重的是用歌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声音。每当我想起《诗经直解》这本书的时候,脑中都会浮现出一个一双眼睛充满怀疑又睿智的古怪老人。虽然历经许久,可这本书中那种文化的穿透力依然不减。虽然书中很多解读在我看来仍那么抽象,那么难以理解。但从《诗经》中寻绎出本来的痕迹让我有了阅读那个时代文明的乐趣,我想,这正是《诗经直解》所带给我的。
第五篇:喝茶解禅读后感
读《喝茶解禅》有感
茶与我,有种不可言喻的缘分。在我小时候,爷爷很喜欢喝茶,我就很喜欢端起茶杯闻茶香。
长大后,就爱上了茶文化,在未接触茶文化之前,我不曾想过祖辈父辈手上的那一杯茶有着那么多的文化与故事,与中华人的渊源是那么的深刻,与我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
我生在茶树的故乡——西南地区。我与他流着同样的血脉,他的生长是那么的顽强,他旺盛的生命力深深的打动着我。喝茶解禅这本书主要讲解了茶的品质和茶文化,茶,在我的眼里,是一位老者,他充满故事与知识,我尊敬他,崇拜他。她又是一位才貌兼并的女子,婀娜,芬芳,吸引着我的目光。他博学,让人敬仰,她美丽,让人着迷。
茶伴随着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从神农氏发现茶到茶圣陆羽发扬茶再到吴觉农先生振兴茶,茶一直都在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他早也揉碎在了中华的历史中,揉碎在了中华儿女的心里。他同样也带给了世界不一样的色彩,茶联系了不同世界的人民,他是和平的使者,随着他传到世界各地的还有中国的文化,他不仅仅是一杯茶,随着他冲泡的还有中国人的品格,中华民族的精神。从未知茶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孩提时不解为何祖辈父辈对茶是那么的着迷,无论在何地,必不可少的就是这茶了。
有客人来时,家中必定会奉上一杯清茶,从前只知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一种习惯,到今日才知道那是揉碎在中华儿女心里的一种情怀,是百姓家表达迎客的一种方式。在外就餐,无论是大的饭店还是小的饭馆,落座时必会奉上一壶茶。想来,这的确拉近了客人的心灵。一方面,解了路途的风尘仆仆。另一方面,消磨了那等菜的时间。也只有茶有这种功效了,想到他古时就有药用、食用、和饮用的功效了,几千年的时光,他也成为了一种习惯,成为了中华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人们也许不了解他的历史,却知道一定要喝茶。
茶的外形与味道是那么的迷人,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味道。绿茶大多像温柔的女子,品过之后,沁人心脾;红茶像炽烈的女子,感情热烈又富有激情,像冬日的暖阳,品过之后,内心温暖;乌龙茶有着独特的清香,是有着独特吸引力的女子,让人品过之后口颊留香;黑茶却很豪迈,有着侠女气息,品过之后,很浓郁;黄茶有着与绿茶一样的柔情,却又显得更可口,品过后,美不胜收;白茶单是听起来就让人跃跃欲试,独特的颜色,品过后,亦有独特的思绪;还有那花茶像时尚的少女,有着新鲜感以及好奇心。人生就如同饮茶,看着茶叶在茶杯中翻滚,正如人一生的沉浮。每一泡的茶都有他不同味道,就像人生每一个不同的阶段,一泡如新生的婴儿一般清新可口,随着冲泡次数的递增,人的一生也在前进,最后就是晚年了,浓而有味道,正是那博学的老人呀。
融入在茶中的道理是那么的深刻,茶中有中国上下五千年融汇的精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茶文化正在复兴,我想中国的茶道是深入民众的,这是茶给予我们的莫大的荣耀。
正是茶的这一份份感觉在我心中,让我对他有了深深的感情,越靠近他,越深入的了解他,就越被他所吸引、所着迷,爱他深厚的内涵,爱他丰富的故事,爱他的味道,以及所有的一切。
这是我对茶的爱,也是茶给予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