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阿荣旗小城镇建设的几点体会
浅谈阿荣旗小城镇建设的几点体会
孙树生
阿荣旗地处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东南部,辖9个乡镇,7个地方林场和2个国营农场,148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旗县。长期以来,阿荣旗城镇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财政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小城镇建设起点低、起步晚,干部群众观念相对滞后;远离大中城市和铁路沿线,城镇建设和发展缺少依托。面对全旗小城镇发展存在的先天不足和劣势,近年来,阿荣旗统筹城乡发展,围绕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健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城镇的目标,不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那吉镇西扩战略,加快河西新区建设步伐,城镇规模迅速扩张,功能日趋完善,品位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以那吉镇为龙头的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基本形成,小城镇建设步入自治区先进行列。2001年以来,全旗小城镇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硬化城镇道路91.1万平方米,新建楼房168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18万平方米,广场公园面积80.3万平方米,铺设自来水管线20.3万延长米。那吉镇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全区十佳文明城关镇、全区择优扶持小城镇、全区十佳文明旗县城、八星级文明镇;亚东镇、霍尔奇镇被自治区文明委评为四星级文明镇。
阿荣旗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做法是:
一、准确定位、科学规划,规划体系逐步建立
坚持高起点构筑城镇发展蓝图,始终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科学定位。把那吉镇的城镇建设目标定位在“生态园林城”上,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区域规划,都把城镇建设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二是高起点规划。坚持“高
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聘请国家建设部城镇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阿荣旗那吉镇城市总体规划》,并根据小城镇发展要求,及时进行了修编,使城镇建设更加科学规范。同时编制完成了《那吉镇市政工程详细规划》、《那吉镇绿地系统规划》、《那吉镇消防规划》等专业规划,完善了那吉镇3.4平方公里和河西新区2.59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三是严格执行规划。历届领导班子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突出了城镇规划的指导性,维护了城镇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目前,基本形成了城镇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消防规划相配套的城镇规划体系,中心城镇与其他乡镇的空间布局合理。
二、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城镇功能日臻完善
以城关镇建设为中心,以提升城镇品位、完善城镇功能为目标,重点实施了“八大工程”。一是路网改造工程。先后实施完成了那吉镇30条主次干道硬化和40余条巷道升级改造工程,镇内道路硬化面积达到91.1万平方米;完成其它乡镇所在地中央街道路升级改造工程14.8万平方米。二是公园广场建设工程。先后建设了王杰广场、儿童公园、迎宾广场、丁香园、抗联英雄园、滨河公园、朝阳广场、市政广场,总面积达到80.3万平方米,人均12.5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居民休闲娱乐环境。三是集中供热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光明热力、兴旺热力和吉顺热力三家集中供热企业,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18万平方米,那吉镇楼房集中供热率达到98%。四是社区建设工程。2006年投资470万元,在那吉镇建设了总面积达3280平方米的8个标准化社区,社区设施一流,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五是文体场馆建设工程。先后建设和维修了封闭式体育场、王杰纪念馆、新华书店、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宣传文化中心、少年宫、广电影视娱乐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投资30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阿荣旗体育馆,文体活动场馆的数量、环境及设施跻身全市一流水平。六是市场建设工程。累计投资5070万
元,改建、扩建了中心农贸市场、轻工集贸市场、中央街市场、第一百货大楼、宏达百货大楼、家具市场、方兴再就业综合市场等经营场所,共开发各类商品经营用房14.3万平方米,提供个体经营场所3000余个。2007年,建设了15000平方米的中央街商厦,2008年建设了鑫星购物一条街,促进了商贸区的繁荣发展。七是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先后开发建设了阿大家园、燕宇名都、新天地、鹏泰家园、鑫星家园、阳光小区、滨河名苑、和平名苑、丁香家园等标准化住宅小区,标准化住宅小区楼房面积达29.62万平方米。八是“绿、美、亮、净”工程。强力推进“万株大树进那吉”和“绿色家园”工程,目前已在那吉镇植树101万株,绿化总面积232万平方米,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76.1万平方米,绿地总面积629.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3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6.6%,绿地率22.5%,主要街道绿化普及率100%,逐步实现了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美在心中的目标。安装了风格各异的路灯、景观灯、景区灯2245盏。大力实施“蓝天、碧水、清静”工程,认真开展“白色垃圾”、大气、水质、烟尘、噪声等专项整治活动,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城镇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三、实施西扩战略,加快新区建设,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立足旗情,着眼长远,2003年提出了那吉镇西扩战略,把城镇规划区由8.72平方公里扩大到31.7平方公里,河西新区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2004年制定了河西新区2.59平方公里区域控制性详规。加大河西新区开发建设力度,2004年以来,先后开工建设了阿伦大街、滨河西路、福利路、西环内路、方正路、向阳路等12条道路,硬化面积19.1万平方米,安装风格各异路灯510盏,河西新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建设启用了兴旺热力,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0万平方米;开发建设了燕宇名都等一批房地产建设项目,实施了宣传文化中心和少年宫、检察院、法院、交警大队、中蒙医院、明德小学、三中、消防大队、国税等21项迁建工程,那吉镇河西新区新增建筑面积达43.6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化住宅小
区楼房面积达18.02万平方米,功能日臻完善,品位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四、创新思路,依法开发,城镇开发规范有序
近年来,阿荣旗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抓好城市的市场化经营。一是拓宽城市开发渠道。坚持走政府调控、政策引导,多渠道融资,建立向上级争取一点、本级挤一点、银行贷一点、外资引一点、民间投一点、企事业单位置换一点的“七个一点”多方式、多元化的筹资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综合设计、成片开发、配套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后引进了阿大家园、新天地、燕宇名都等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加快了房地产开发建设步伐。二是加强物业管理。不断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实行业主委员会管理和专门物业企业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制定出台了《阿荣旗物业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物业管理市场,物业管理行为得到有效规范。目前,那吉镇共有物业小区29个,物业管理公司5家,实施物业管理面积34.6万平方米。
五、创新体制,健全制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建设,三分建,七分管。经过几年来不断的探索,阿荣旗逐步形成了清扫、保洁、清运、管理、执法、监督“六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城镇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一是明确城管主体。实行建、管分开。二是建章立制。出台实施了《那吉镇城镇管理办法》和《阿荣旗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城镇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编写了《文明市民手册》和《文明市民读本》,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三是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建立了城管监察综合执法、市政环卫、义务卫生监督员、社区居委会管理、城镇园林绿化等五支城管队伍,每年投入达300万元。2001年开始,把每年的4月20日定为全旗“环卫工人节”,强化了人们的环卫意识。四是严格落实责任制。从2000年开始,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开展“双城”建设大会战,将那吉镇划为12个片、164个区,旗领导包片,各单位包区,负责片区内环境卫生。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负责门前院内“六包”,即包卫生达标、包绿化美化、包无乱停车辆、包无占道作业、包公共设施无损坏、包安全文明秩序。那吉镇每年“双城”建设大会战群众投工投劳累计折合资金都在400万元以上。五是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对灯箱、牌匾、广告、沿街店铺进行规范管理,清理“五马六乱”,确保市容市貌整洁美观。建设了9个垃圾转运站,每栋居民楼都修建了垃圾池,居民区实现入户保洁,日产日清,镇区主要街道实现了全天候保洁。六是科学构建管理框架。阿荣旗的城镇管理工作经历了从不文明、不正规到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的渐进过程,逐步构建起“三个一”的科学管理框架。即:清扫保洁工作建立起清扫工、入户保洁员、清运三支队伍,监督检查工作建立了专职监督检查(综合执法大队)、义务监督、社区居委会管理三支队伍;规定每户个体工商户、流动摊贩都要备有一个纸篓、一把撮子、一把扫帚,真正扭转了一些人干、一些人看、一些人捣乱的局面。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人民政府副旗长
第二篇: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考核说明
《小城镇建设》是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课,课内学时90,学分5。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为注册学习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小城镇建设》课程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核依据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小城镇建设》(朱启臻、叶齐茂主编,2005年6月第一版)。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试命题均依据本考核说明。本考核说明的制定依据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
(四)课程总成绩的记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作业成绩(占20%)、实习、调查(占20%)成绩,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占10%)情况等。形成性考核成绩未达到60分的,不得参加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每次成绩满分为100分,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平均数乘以50%再加上终结性考试成绩的50%,为课程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均达到60分及以上的,方可获得本课程的学分。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
(五)形成性考核的形式
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记分作业和4次实习、调查及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情况等。
(六)考试的要求及形式
1.考试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有关小城镇建设的理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划、管理方法,并具有应用这些基础知识、理论,说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据此,本课程的考核着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两个方面的考察,大致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各层次含义如下:
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能够说明与相关问题的区别及联系。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涉及小城镇建设的一般问题。应用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2.试题类型
形成性考核:问答题、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访谈记录等。
终结性考试:采用课程论文方式。
3.终结性考试形式
终结性考试的形式为开卷考试。
5.考试时间
终结性考试时间为第17、18周,19周前完成。
6.课程论文要求
(1)目的:终结性考试(课程论文)是对本课程所学理论、方法的理解及综合应用的评价。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听有关专家报告、实地参观、调查访谈,深入了解有关小城镇建设工作的现状(经验、问题)、发展趋势,使他们:进一步明确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小城镇建设的思路、做法,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理论与实际结合,将所学习的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提高分析能力,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求:参观、访谈、调查等工作可以是集体进行,上网查资料、撰写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要联系当地小城镇建设实际(实地调查1~2个点,数据要真实可靠);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3~5篇(近3年发表的),介绍所选题目的背景情况,说明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等;篇幅应不少于3000字;定稿的调查报告一律用统一的稿纸誉写,用统一的封面装订。
(3)时间安排:第17周前,结合形成性考核要求完成文献调研(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等,取得数据,17、18周完成课程论文。
(4)评定:教师从课程论文的工作量(学时数、字数等)、质量(文字、内容、结构、形式等)情况及其实用价值、是否独立完成等、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课程论文的表现(科学的态度、刻苦的精神等)等几方面来评价调查报告。
7.课程论文题目举例
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小城镇建设的实践
××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小城镇建设评述
××小城镇建设的经验
第二部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考核内容:
第一节小城镇的含义、分类
第二节小城镇建设的意义与功能
考核要求:
识记:小城镇广义和狭义的含义;城镇化的含义;
理解:小城镇建设作为城镇化战略重点的意义;小城镇建设的分类与功能。
第二章城镇发展理论
考核内容:
第二节 中心城市发展理论
第三节 “广义小城镇学”理论
考核要求:
理解:“小城镇,大问题”战略;
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的“城乡磁铁”论;
刘易斯·芒福德的地区城市理论设想;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的中心地理论;
F·佩鲁(Fransois 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
第三章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实践
考核内容:
第一节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中国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趋势
第三节 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
考核要求:
理解:中国小城镇建设的典型模式,包括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趋势、小城镇建设模式;
应用:小城镇建设模式。
第四章中国小城镇成长机制
考核内容:
第二节 中国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城市发展模型分析
第三节 中国小城镇成长的动力与阻力
考核要求:
理解:小城镇发展动力因素;小城镇发展的阻力因素。
应用:小城镇成长机制选择。
第五章小城镇建设规划与管理
考核内容:
第一节小城镇建设规划
第二节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
第三节小城镇建设规划的管理
考核要求:
识记: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含义、原则;
理解:小城镇建设规划管理的内容;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新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第六章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考核内容:
第一节二十一世纪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价值取向
第二节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
第三节战后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几点讨论
考核要求:
应用:在小城镇建设中,如何避免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所走过的弯路,实现以人为本、城乡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
第七章小城镇建设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与政策选择
考核内容:
第一节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制度性缺陷
第三节推进小城镇发展的政策选择
考核要求:
理解:规划管理、城镇规模、产业布局及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布局不合理,缺乏科学论证;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产业优势不明显等)。
应用: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第八章小城镇建设与中国城市化
考核内容:
第二节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选择
第三节小城镇建设在城市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考核要求:
理解:小城镇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中国城市化的道路选择;小城镇发展的策略。
第三部分课程论文评分标准(参考)
成绩评定按百分制。
分85~100分(优)、75~84(良)、60~74(中或及格)、59分以下(不及格)四等,具体要求如下:
85~100分(优):
独立、较好地完成资料搜集、专家访谈和调查等前期工作,课程论文在规定篇幅以上; 选题有所在单位、地区的特色,问题有针对性和实际应用性,有一定的见解; 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
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小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中心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75~84分(良):
能够较好地按基本要求完成各项前期工作及课程论文;
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
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对小城镇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中心突出,论据较充分,数据基本可靠,层次比较分明,文句通顺。
60~74分(中或及格):
能够按基本要求完成前期工作及课程论文;
有一定的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
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定的论据,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文字尚通顺。
59分以下(不及格):
不能按基本要求完成前期工作及课程论文;
选题无实用价值,或陈旧,或无可行性,或偏离本门课程内容; 原始资料残缺不全,加工整理差;
方法不正确,或问题分析有错误,层次混淆不清;
基本内容属抄袭他人作品。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摘要: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条件下,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伴随而来了很多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针对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在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上着重从制度层面分析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因,为加速小城镇发展、推动农村经济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农村经济制度对策
一、小城镇发展的现状
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城镇人口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0%以上。近10年来,小城镇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万人,小城镇发展已成为推进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已经成为农村的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服务的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非农化与城市化的不同步
城镇规划面积的扩张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有城无市的地方为数不少,没有把推进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上来。
(二)小城镇总体建设水平不高
一些地方通过修编城镇规划、设置开发区,以及“县改区”、“乡改镇”等,把规划区做大,把开发面积做大,以获取土地开发的短期收益;一些地方把推进城镇化片面地理解为加强城镇建设,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不惜举债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和标志性建筑。
(三)发展的动力不足
一些地区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原则绝对化。简单地将城镇化等同于工业化,片面
强调要在本市或本镇建多少工厂和制造业基地。反映在工作上,就是不惜代价招商引资,盲目上工业项目,但却忽视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带动、互为前提的作用。此外目前全国2000多万个乡镇企业绝大部分分散在广大农村,真正在小城镇的乡镇所在地的不多。资料显示,乡镇企业80%分布在自然村落,7%分布在自治村,12%分布在乡镇所在地,1%分布在县城以上的城市。这种“遍地开花”的分布状况,既制约了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合理布局,也使小城镇发展规模受到影响,无法形成集约发展的优势。
二、存在问题得原因分析
(一)户籍制度的缺陷
在城镇化建设上,城乡分割的传统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正常流动。传统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在计划制度下是与国家对城镇居民的一系列福利待遇联系在一起的。居民拥有城镇户籍,就可以参加国营企业招工、参加所在单位的福利分房,并享受政府的各种补贴等,而农民则只能从事农业生产,不允许到城镇就业。尽管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市场力量的冲击,以及各地出台的一系列户籍改革制度,使传统的户籍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但目前户籍制度仍然是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自由流动的一大障碍。
(二)、土地规划管理制度的缺陷
小城镇是以乡村集镇为基础发展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相关的管理机构和措施明显滞后,存在大量不规范的操作行为,造成小城镇土地利用混乱无序的状况十分严重,规划滞后,管理不健全。小城镇源于农村,过去的建设规模小,而且长期以来缺乏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和管理的意识。但在小城镇发展的过程中,无意识规划指导的弊端日益明显。由于地方规划编制和管理力量的缺乏,人们对规划重要性的认识程度难以很快提高,规划滞后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明显改观。总之,规划对于城镇建设指导的权威性和法律地位难以落实,规划难以起到对土地市场进行有效调节、引导和干预的作用,难以引导政府决策回归到维护大多数人的公益目标上去。
(三)财政体制的缺陷
现行的财政体制造成小城镇建设资金缺乏。在许多地方,上级政府为了保障各自的财政收入、满足其指出的需要,往往采取层层下压的策略,尽可能地从下级财政抽取资金。这种上级政府相对集中财力的做法,势必造成作为最基层一级财政的乡镇一级收入范围进一步缩小,可支配收入愈加减少。小城镇作为农村城市化的基地和镇域经济政治中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具有既管城镇又抓农村的双重职能,财政支出也大大增加。在小城镇财政预算内收
入尚难以支付人头费的情况下,要对小城镇建设给予有力支持显然无能为力。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进入城镇。因此必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降低“门槛”,放宽标准。将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作为在小城镇落户的基本条件,不再规定居住期限,允许进镇的农民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并允许依法有偿转让等等。
(二)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市场与小城镇相结合乡镇工业布局的分散现象,既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小城镇的发展,应采取政策使其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优势和集聚优势,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市场与小城镇是互为依托的关系。专家指出,要引导其向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政策应灵活,如采取多种形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同时在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
(三)深化小城镇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小城镇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发展资金不足,为此,一要对小城镇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小城镇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分税制财政体制,小城镇财政建设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稳定的独立一级财政实体。目前应按照事权与财政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其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向分税制靠拢。二要以政府和财政投资为导向,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商业银行、企业、团体、个人、外商参与建设,形成多元投资机制。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城镇设施的经营与市场运作机制,使城镇经营纳入市场化轨道。
除以上对策外,小城镇的发展应注意土地的集约使用、水资源条件、环境保护、发展特色城镇等。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对小城镇发展问题的思考.前进,2001(4):27-29
[2]王满四,蹇斯勇.关于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探讨.村镇建设,1999(8):14-16
[3]王亚平.中国小城镇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参考,1999(38):2-9
[4]王志宏.城市化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关系研究.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3):36-38
[5]吴元波.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与小城镇发展探讨.农村经济,2004(4):70-72
[6]邓卫.关于小城镇发展问题的思考.城市规划汇刊,2000(1):67-70
[7]刘勇著.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8]傅崇兰主编.新城论.新华出版社,2005
[9]马继国等著.中国城市化道路探索——以海宁市为例.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0]冯海发著.中国城镇化发展探索.新华出版社,2004
第四篇:小城镇建设
3.小城镇是城市化的“推进剂”
4.小城镇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有利于居民的素质提高。在小城镇建设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信息服务设施,可对农村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个方面具有示范和指导作用,可以有效地将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科技知识向农村扩散,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
五、小城镇建设的原则: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六、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
费孝通最早注意到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他实地调查了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发展进程对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影响,进行了社会学的研究,研究了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与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的关系,研究了现代小城镇成长和变化的动力。费孝通把发展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在地方经济社会体系中的影响,作为他构思乡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基本构架。
小城镇为主,大中城市为辅,是费孝通主张的中国城市化的道路;农村工业化是小城镇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费孝通主张“做活人口这盘棋”,两个棋眼:“一是发展内地的小城镇这种人口蓄水池,一是疏散人口到地广人稀的边区开发资源。1983年《小城镇•再探索》一文中,提出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即从整体出发,探索每个地区发展的背景、条件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与其他地区相区别的发展特色。费孝通指出,经济发展具有地理上的区域基础。不同地区因不同地形、资源、交通和所处方位等自然、人文和历史因素,因而在经济发展上有不同的特点。
七、小城镇发展动力?
农村工业化是小城镇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要走发展农村特色工业之路。作业21、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挑战包括哪些方面?
答:中国小城镇建设将面临着以下挑战:
1)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改变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
2)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绕过生态环境的破坏;
3)小城镇建设与资源短缺;如何建立节能型小城镇;
4)小城镇建设与贫困、住房、交通、犯罪的矛盾;
5)小城镇建设与就业: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2、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是在哪些方面?
答:中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中国加入WTO将加快我国小城镇。①经济全球化给小城镇注入发展的资金;②加快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
2)农产品的丰富有助于小城镇建设突破发展“瓶颈”。农产品的流通超越了国界,打破了农产品短缺的局面。
3)城乡隔离壁垒的打破有助于小城镇建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由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变成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
3、小城镇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未来中国小城镇建设将显现出以下趋势:
1)小城镇数量减少,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大。
2)现有的小城镇将出现分化,有的将发展成为新兴的小城市或中等城市,而有的将消失。
3)东西部小城镇建设的差距将缩小。
4)乡镇企业在小城镇建设中的地位将出现历史性的变化。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城乡壁垒的打破、国家政策的有利导向等等,我国小城镇建设将走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4、简要说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
答:1)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全国最为成功。最为典型的有江苏省的苏南模式、浙江省的温州模式和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模式。
2)中部地区的东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我国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某些省份,小城镇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是河南省南阳市和湖北省襄樊市的“双阳模式”。
3)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模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甚大。西部小城镇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农业商品化牵引型、工矿主导型、旅游开发型、商贸中心型、交通枢纽型、边境口岸型、城郊型、地域文化促导型、综合发展型、兵团屯垦型等。
5、按发生机制分,我国小城镇有哪些建设模式?
答:1)政府主导模式。
2)城市辐射模式。
3)资源开发推动模式。
4)市场带动模式。
5)旅游文化推动模式。
6、分析当地的一个小城镇建设模式。
答:瑶琳镇属于旅游文化推动模式。原瑶琳镇的前身是“至南人民公社”,其所在地是在至南大桥的南端,那是一个不上一百户人家的农村,根本谈不上小城镇。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瑶琳仙境开发初,现瑶琳镇所在地名叫“洞前村”,当时仅有十几间破破烂烂的泥墙屋,零零散散地居住着十几家农户。随着瑶琳仙境的开发,游客日益增多,促进了餐饮、旅馆、交通、旅游商品等行业的发展,居住人口尤其是非农业人口迅速增多,至南人民公社改为瑶琳镇,所在地移到原“洞前村”。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发展成现在这样的集镇,成为该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镇党委、政府按照“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的思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推出了全国诸洞之冠的瑶琳仙境和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红灯笼乡村家园、红灯笼外婆家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景点,年游客达100万以上。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印刷包装、食品饮料、针织服装、电线电缆、五金机械等块状特色经济,年甲鱼饲养超过400万只,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亿元,财政收入1305万元,连续三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工业重点乡镇。进入新世纪,镇党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求真
务实,开拓进取,同心同德,争创一流,正朝着“工业重镇、旅游强镇、区域中心镇”的发展目标迈进,瑶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现瑶琳镇是在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瑶琳镇、毕浦乡、高翔乡合并而成的。富春江镇属于资源开发推动模式。
7、推动小城镇发展动力因素有哪些?阻碍小城镇发展阻力因素有哪些? 答:动力因素有:
1)农业的基本动力:①食物贡献;②原料贡献;③劳动贡献;④土地贡献。
2)工业的核心动力:资本、人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在有限空间的聚集,促进了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
3)第三产业的动力: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服务业促进了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观念更新、生活方式转变、生活质量提高)。
4)集聚经济的动力:企业、居民的空间集中而产生的经济利益或成本节约,是小城镇规模扩张的内在动力;产业聚集促进人口聚集,从边远、贫穷的地方向交通便利、富裕的地方流动。
5)比较利益的动力:农业是比较利益较低的产业,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通过非农业部门外在拉力和农业部门内在推力,农业生产要素必然流向非农业部门。
6)政策的动力:①国家宏观政策(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和道路);②国家专项政策(土地、户籍、产业等政策);③地方性政策(税收、用地、产业等政策)。
7)区位优势的推动力: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距离资源较近等。阻力因素有:
1)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阻力(文化、技术、观念)。
2)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互动不协调的阻力(企业布局分散导致小城镇分布过密、过散、规模过小,生产销售不景气等)。
3)传统文化的阻力(单家独户、自然分散、处处分割,与生产和生活无有机联系)。
4)体制和政策环境的外部阻力(自给半自给的传统旧体制与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之间的冲突;“离土不离乡”的制约;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
8、分析你所在的小城镇发展的阻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答题要点和思路:(发挥个人主观意志,不做统一答案)
1)你所在的小城镇概况简介:例如:瑶琳镇地处桐庐县中部,由原瑶琳镇、毕浦乡、高翔乡合并而成,距杭州85公里,05省道穿境而过,是杭州至千岛湖、黄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有著名的瑶琳仙境、红灯笼外婆家、天目溪漂流等景区,被誉为中国旅游第一镇。全镇总面积64.23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26万人口,是省综治先进镇、省级卫生城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绿色小城镇,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镇。
原瑶琳镇的前身是“至南公社”,所在地是大桥南端。现镇所在地原名“洞前村”,瑶琳仙境开发时仅有十几间泥墙屋,零零散散居住着十几户农户。随着瑶琳仙境的开发,逐步发展成现在这样的集镇,成为该镇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中心。改革开放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主攻工业、综合开发农业和旅游业”的思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先后推出了全国诸洞之冠的瑶琳仙境和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红灯笼乡村家园、红灯笼外婆家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知名景点,年游客达100万以上。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印刷包装、食品饮料、针织服装、电线
电缆、五金机械等块状特色经济,年甲鱼饲养超过400万只,200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5亿元,财政收入1305万元,连续三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工业重点乡镇。进入新世纪,镇党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同心同德,争创一流,正朝着“工业重镇、旅游强镇、区域中心镇”的发展目标迈进,瑶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2)按照第7题中阻力因素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3)按照第7题中动力因素的七个方面提出对策。(注意:要抓住重点)
1、小城镇建设规划的概念
小城镇建设规划是在小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小城镇的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目标作出具体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的任务是以小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小城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和用地规模、结构,进行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安排主要建设项目的时间顺序,并具体落实近期建设项目。
2、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在分析土地资源状况、建设用地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根据《村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用地总量,再确定各项用地的构成比例和具体数量; 第二,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居住、公共建筑、生产、公用工程、道路交通系统、仓储、绿地等建筑与设施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做到联系方便、分工明确,划清各项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
第三,根据小城镇总体规划提出的原则要求,对规划范围的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电讯、燃气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按照各专业标准规定,确定空中线路、地下管线的走向与布置,并进行综合协调;
第四,确定旧镇区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第五,对中心地区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第六,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坐标标高,进行竖向设计,保证地面排水顺利,尽量减少土石方量;
第七,综合安排环保和防灾等方面的设施;
第八,编制镇区近期建设规划,估算近期建设投资。
3、小城镇发展沿用“工业文明”的规划设计原则,产生了那些弊端,如何克服这种弊端?
这种设计原则指导下的规划设计带来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向郊区的延伸,导致城市郊区无遮挡的向外发展,导致大都市间已经不存在开放的自然空间网络。
第二、随着土地扩展型的城市发展,城市蔓延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在郊区展开,造成环境的恶化与资源的过度使用。
第三、随着高速公路和汽车的发展,郊区村庄的尺度正在超出人的尺度,郊区村庄的传统社区特征正在逐渐消失。
“工业文明”设计下的小城镇建设弊端很多,在小城镇发展中,沿用“工业文明”的规划设计原则,是一种“削足适履”的选择。今后小城镇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具体来说要把小城镇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小城镇里的村庄应该
有一个民主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村庄的各项经济和社会事务,还要有一个村民正式聚会的场所,通过积极开展小城镇建设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发达国家在建设城镇中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在小城镇建设方面,主要有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
美国没有给城镇划线,除非接近或遇到了其它的城镇,否则可以随意发展。从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的二十年间,美国城市蔓延所引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美国城镇没有在布局上和基础设施方面没有给后续发展留下余地。美国甚至没有控制开发场地的相关法规,所以,规划工作常常遇到困难。在规划设计中,没有注意保存那些肥沃的农田,保存那些环境资源,如河流、湖泊、小溪、沼泽、山坡,林木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英国的乡村居民点,小城镇或村庄,都是很小的。它们有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张它们区域。因此,他们在给小城镇或村庄做规划时,就特别考虑了它们扩张的可供选择的地理方向,确定他们的选择是否可以保护高质量的农田。他们也要考虑哪一个小城镇或村庄有发展潜力,如水源、学校、公共交通、等等。在英格兰的乡村,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农民需要越来越大的农场以实现规模经营,才能得到殷实的收入。事实上,农民现在已经不再是英格兰乡村的人口主体了,只有很少的人从事农业活动。于是,他们几十年前面临与我们今天相同的问题。有时,他们需要就地为人们安排工作,有时,他们需要把他们带到其它的地方就业。在英格兰,直到现在都在推行了一个称之为“集镇”的政策,它鼓励发展集镇,以便为离开土地的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每个集镇有2 000到20 000人不等。当他们选择一个村庄,把它规划为一个集镇时,这个地方是不是一个“集”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这个村庄是否具有支持乡村腹地的潜力。
5、发达国家的小城镇建设有什么经验
主要经验有:具体考虑小城镇与乡村人口的关系,它是否能够成为地方服务中心,它是否能够推进就业增长。另一方面,它是否有水源,是否有适合于发展工业的土地,是否有便捷的公路,是否是它周围村庄的公共交通枢纽,在那里的人是否可以得到基本的社会服务,如商业、卫生、教育、污水处理等。因此,在英格兰,这种可供开发成集镇的地方是有限的。今天的英格兰,大约有1030个这样的集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工业成为集镇的重心,具有继续发展工业的潜力,不对周围环境具有潜在的威胁。
欧美规划师在做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规划时,特别注意了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周围的环境和资源,特别仔细地保存那些肥沃的农田,保存那些环境资源,如河流、湖泊、小溪、沼泽、山坡,林木等等。
小城镇和乡村规划师的确面对不同于城市规划师的问题:他们必须在小城镇和乡村扩张的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更多地关注小城镇和乡村发展所引起的环境灾害;他们必须熟悉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各个规划要素的尺度、布局和功能。村镇的布局、地理环境、历史、经济、文化和功能变化多端,所以没有一种规划与设计原理可以保证村镇的新发展一定就适合于村镇原有的形体布局。居民参与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已经成为英国和美国乡村地区小城镇规划的基本模式。他们在英国和美国乡村地区规划小城镇时,总是要花大量的时间与那里的居民进行讨论,让他们充分表达他们的愿望和需求。
6、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建设一般价值取向
1.维持自然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持续性;主要有:服从和不割断自然生态过程;保持原始的自然地貌;保持自然物种的多样性。2.保证人类的消耗是在自然再生范围之内的;主要表现为: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把人类的废弃物变为其它物种的营养,被其它的生物物种再利用;使我们的消耗在物理或化学上为自然所承受。3.阻止人为的灾难4.满足人的社会需求5.居民参与
作业41、专家认为小城镇建设发展中主要存在哪三方面的问题?
一、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
二、非农化与城市化未能实现同步发展
三、小城镇总体建设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规模偏小;规划管理不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镇功能不完备;城镇建设缺乏特色。
2、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一.小城镇自身经济实力薄弱;一些小城镇经济基础薄弱,一些地方的领导无视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切实际地推进城镇化,只重视城镇的硬件建设不培育城镇的经济增长点,致使一些小城镇成为一座座“空壳城”,出现硬件设施浪费、土地闲置、楼宇关闭、“高楼大厦乞丐住”的现象,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二.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缺乏;在一些地区,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门槛”很高,买房或建房的价格或成本很高,在小城镇落户要交纳各种费用,并且由于包括土地在内的集体资产的产权不清晰,使得农民不愿完全放弃土地进入城镇,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村劳动力进入小城镇的积极性。三.乡镇企业支持力度下降;乡镇企业出现增长速度放慢、吸收劳动力能力下降和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使乡镇企业在广大农村过度分散的问题难以克服。进而影响小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难以促进有效公共需求的形成和扩展,使小城镇的发展失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产业推动力。
3、有什么样的政策选择来推进小城镇的发展?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要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民成为永久性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引导乡镇企业的集聚;
四、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和管理;
五、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六、改革财政体制
第五篇:小城镇建设
津政令第 18 号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已于2009年5月31日经市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黄兴国
二○○九年六月十三日
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经批准村民以宅基地换房建设并管理示范小城镇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以下简称示范小城镇),是指村民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标准置换小城镇中的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建设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适于产业聚集和生态宜居的小城镇。
第四条 示范小城镇建设坚持土地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村民意愿、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合法权益的原则。示范小城镇应当科学规划、特色设计、适于产业聚集和生态宜居。示范小城镇建设除建设村民安置住宅区外,可以规划供市场开发、出让的土地,以土地出让金政府收益部分用于平衡建设资金。
第五条 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协调推动、组织实施。市农业、建设、规划、土地、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协调推动、组织实施。
第六条 示范小城镇建成后,对村民原有的宅基地和其他集体建设用地统一组织整理复垦,实现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占补平衡。
第七条 示范小城镇所在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应当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具体组织落实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补偿、置换主体资格认定、房屋权属认定、分配选房、签订换房协议、城镇管理等工作。
第八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示范小城镇建设监督保障机制,对规划管理、土地利用、工程建设、村民宅基地置换、投融资等方面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第九条 示范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可以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优惠,市和区县财政给予适当资金支持。
第二章 规划管理
第十条 示范小城镇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编制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
第十一条 示范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应当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维护村民利益的原则。
第十二条 示范小城镇的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相协调;体现小城镇的布局特色、产业特色、环境特色、建筑特色和文化特色。
第十三条 示范小城镇在规划时,应当根据其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统筹考虑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社会环境等因素,使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与区域整体发展相协调。
第十四条 示范小城镇在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科学规划村民居住社区、工业或服务业产业园区、设施农业产业园区,促进“三区”统筹联动发展,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加村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条 经依法批准的示范小城镇规划是示范小城镇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示范小城镇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等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规划,服从规划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和范围。
第三章 土地管理
第十六条 示范小城镇土地利用应当坚持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的原则;采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实施办法。
第十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和专项调查,编制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土地挂钩实施方案、土地整理复垦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编制的方案和规划应当包括用地规模、范围、布局、保障措施和土地平衡情况、土地整理复垦可行性研究、工作计划等。
第十八条 示范小城镇建设用地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管理。周转指标应当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周转指标使用管理台账,并对周转指标的使用和归还进行全程监管。挂钩项目区应当分期实施,由其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建设时序申请周转指标,周转指标自下达到归还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 3年。
第十九条 示范小城镇村民原有宅基地和其他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实行责任制,由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区县或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与具体实施整理复垦单位签订土地整理复垦合同。合同应当约定整理复垦期限、复垦范围、质量标准、资金来源、后期管理等内容。土地整理复垦的实施,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制等制度。
第二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归还土地周转指标之日起90日内,向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复垦土地验收申请。申请应当包括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复垦工作报告;
(三)项目建设情况表、土地整理复垦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
(四)土地整理复垦后实测的现状地形图或地籍图及有关图纸;
(五)项目工程总结报告;
(六)项目区实施前后1∶10000或更大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影像资料。
第二十一条 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复垦土地验收申请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初审。初审合格后,由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竣工验收。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初审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会同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成立竣工验收组。验收合格的,由竣工验收组出具竣工验收报告。
第二十二条 村民原有宅基地和其他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复垦验收合格后的新增耕地,可用于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并且应当确认土地权属,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确定土地
使用权。
第四章 融资管理
第二十三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组建示范小城镇投融资建设公司,作为项目法人,具体负责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投融资、土地整理、建设开发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投融资建设公司可以是政府出资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也可以是以政府为主导、吸收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共同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十五条 投融资建设公司根据区县人民政府的授权,从事下列活动:
(一)对建设项目实行统一管理,负责示范小城镇规划区内土地整理,办理前期手续、工程招标;
(二)负责项目投融资、以建设项目土地出让金政府收益及其他资产收益作为还贷担保、贷款偿还;
(三)依法将土地出让金政府收益用于平衡示范小城镇建设资金。
第二十六条 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开发贷款必须专项用于示范小城镇建设,不得挪作他用。开发贷款实行封闭管理,设定资金监管账户。投融资建设公司、贷款人、区县人民政府三方应签订资金监管协议。
第二十七条 投融资建设公司应当实行全面风险控制管理。投融资建设公司应当建立健全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内部风险防控和审计制度。应当确保示范小城镇建设投融资平衡,及时进行投融资风险评估,制定贷款资金“借、用、还”的具体方案。示范小城镇建设投融资计划应当报送区县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十八条 投融资建设公司应当每季度向区县和乡镇人民政府报告项目前期工作、土地整理、投融资、建设进度、贷款使用、工程招标、建设管理、贷款偿还、财务会计报表等有关情况。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专门机构通过资金监管账户对项目开发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定期或不定期对前款规定报告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应当经审计机关审计后,方可办理工程结算或竣工决算。
第五章 置换管理
第三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通过报纸、互联网、电视、广播、公开栏、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有关宅基地置换政策,应当征求所有村民对宅基地置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答村民提出的各种问题,研究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第三十一条 村民宅基地置换坚持村民自愿申请与自愿整理交付宅基地的原则。村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等流转,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各村自愿参加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应当由村民会议或根据村民会议授权村民代表会议对宅基地置换工作形成决定。村民会议决定,应当由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三分之二以上农户的代表参加,并经与会人员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参加,并经过与会代表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通过。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参加示范小城镇建设申请。
第三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村民委员会提出参加建设示范小城镇建设申请后,应当对村人口、宅基地、房屋及附属物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统计情况由户主、村民委员会主任签字确认。
第三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征得村民委员会同意后,委托具有房屋评估资质的机构对村民房屋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当向全体村民公布。
第三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村民宅基地置换办法。主要内容应当包括置换主体资格认定、房屋认定、置换标准、选房办法、残疾人和“五保户”安置方式及其他事宜。
第三十六条 宅基地置换办法应当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后,提交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第三十七条 置换的住宅房型应当充分征求村民意见,按照村民意见进行设计。
第三十八条 村民以宅基地置换房屋应当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村民应当与村民委员会签订宅基地换房协议;村民委员会与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宅基地换房协议;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与投融资建设公司签订总体村民安置协议。
第六章
审批程序
第三十九条 示范小城镇的建设,由区县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农业、建设、规划、土地、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会审,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报市人民政府。
第四十条 区县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土地和资金平衡测算情况、投融资建设方式和实施步骤等;
(二)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
(三)示范小城镇土地整理复垦规划;
(四)复垦责任书;
(五)村民意见征求情况说明书。
第四十一条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立项由区县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向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组织审批。
第四十二条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示范小城镇,经济适用房建设指标由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定后,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建设项目列入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
第四十三条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示范小城镇,土地周转指标由区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后下达。
第四十四条 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
第七章 建设管理
第四十五条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示范小城镇建设工程现场指挥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推动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实施;
(二)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对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生产进行监督;
(四)协调解决村民宅基地置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十六条 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设备采购,应当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投标;择优确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设备、材料供应单位。
第四十七条 示范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应当充分保护和利用当地的绿地、树木、河流等自然资源;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清洁能源;鼓励采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节水技术;鼓励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固体垃圾转化成能源技术;鼓励实施建筑节能技术,推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禁止使用以粘土为原料制成的墙体材料。
第四十八条 示范小城镇的公共建筑配套建设,应当按照城镇类型特点,采用相应配建标准。环城四区应当按城市标准配建;其他区县按规定的标准配建,同时考虑为周边村庄服务,完善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服务设施。
第四十九条 示范小城镇的市政设施建设,应当结合城镇规模和周边市政工程配套情况,充分考虑其生产生活对供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等设施的需求。
第五十条 示范小城镇的建设,应当依法做好安全防灾工作,落实好消防、防震、防洪、人防、技防等规范要求。
第五十一条 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及相关各方,应当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建立并落实质量责任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规章 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有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
时,责令及时改正。
第五十二条 示范小城镇建设应当加强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第八章 城镇管理
第五十三条 示范小城镇建成后,应当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建立以社区居民委员会、邻里和居民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
(一)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一般以3000户左右范围设立,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5至9人组成。居民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管理社区。
(二)设立邻里和居民小组。每8至11栋楼(约300户)设1个邻里,每1至2个楼门(约30户)设1个居民小组。邻里长和小组长由本邻里、楼门居民推选产生,也可由户派代表推选产生;任期与居民委员会相同,可以连选连任;主要任务是协助居民委员 会开展居民互助活动,反映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等。
第五十四条 撤村并镇后,对原有农村管理体制采取渐进式改革。村民委员会可以暂时保留,与新型社区居民委员会在一定时期内并存,参与、配合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原村民日常事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司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革。
第五十五条 示范小城镇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物业管理企业的选择,应当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和各方权利义务依法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
第五十六条 示范小城镇园林、环卫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各项养护管理、清扫保洁、施工作业单位应当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定。
第五十七条 示范小城镇应当组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作为区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的派出机构,以区县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名义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示范小城镇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除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行使的城市管理集中行政处罚权外,行使爱国卫生、犬类、殡葬、环境保护、水利、卫生和食品监督、房屋、畜禽屠宰管理等相关城市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
第五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建立农民就业保障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新型农民培训、就业服务机制。采取下列措施促进村民就业、鼓励村民自主创业:
(一)建立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和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对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一定的培训费补贴。
(二)示范小城镇物业管理、清洁、绿化、公共设施管理等,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本镇农民就业。
(三)鼓励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专长,带动农民就业。
(四)利用宅基地整理复垦发展设施农业,转变农民作业方式,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技能,鼓励企业直接参与示范小城镇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五)通过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办好工业园区,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
第五十九条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和从业状况,按照农民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策扶持的原则,示范小城镇居民享受下列社会保障待遇:
(一)示范小城镇居民已在城镇企业就业,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以按照本市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规定,缴纳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享受相关待遇;
(二)示范小城镇18周岁以上居民,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可以按照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有关规定参加养老保险,享受相关待遇;
(三)示范小城镇居民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条件的,可以按照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参加医疗保险,享受相关待遇;
(四)示范小城镇被征地村民,可以按照本市被征地村民社会保障有关规定参保,享受相关待遇;
(五)示范小城镇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生活水平低于本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按照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第六十条 对小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绿化、社区服务、养老、文化、体育等公益设施建设,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可以给予适当资金补贴。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投融资建设公司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区县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区县人民政府收回示范小城镇建设授权,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十二条 区县人民政府使用示范小城镇建设土地周转指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市人民政府暂停该区县新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审批,相应扣减土地利用计划指标,追缴相关费用,并给予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分:
(一)未能按计划归还批准的示范小城镇建设土地周转指标的;
(二)擅自扩大周转指标使用范围,突破周转指标规模的;
(三)其他违法使用土地周转指标的行为。
第六十三条 示范小城镇建设管理人员违反本办法,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给予处分。
第六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违反本办法,在示范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行为的,由乡镇人民政府予以批评教育并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建议其辞职或者建议村民会议依法罢免。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六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宜春市中心城区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
二O一O年三月一日
宜春南路贯通工程是市政府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重点工程,为确保这项工程的顺利进行,认真做好工程建设中的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切实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江西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宜春市中心城区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和《宜春市中心城区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基准价格》的规定,参照《宜春市中心城区明月立交桥建设项目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拆迁范围:详见规划红线确定的范围为准。
二、拆迁时间: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
三、拆 迁 人:宜春市市政工程处
四、产权调换安置地点:杨家巷东侧和天桥路东侧
五、拆迁工作程序
(一)由市房地产管理局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发布房屋拆迁公告,并由拆迁人向被拆迁人送达拆迁通知。
(二)拆迁人与袁州区政府,市(区)粮食局,灵泉、珠泉、凤凰街办及相关居委会等有关部门共同对被拆迁人进行动员、宣传解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对被拆迁人的房屋及其附属物进行调查、丈量,核定被拆迁房屋的产权、结构等级、使用性质和建筑面积,并逐户登记造册。
(三)委托具有房地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参照市政府(宜府发〔2007〕10号)《宜春市中心城区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基准价格》(以下简称《基准价格》)有关规定,对拆迁范围的各类房屋及装饰装修项目进行评估。
(四)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按照规定补偿安置,并组织搬迁。
六、拆迁补偿与安置原则
(一)住宅可实行货币补偿或产权调换。
1、实行货币补偿是由评估机构按照拆迁货币补偿基准价,并根据房屋结构、楼层、建筑年代等因素评估确定。
2、实行产权调换是在安置点兴建公寓楼进行安置,由拆迁户选择。
(二)非住宅(商业店面、办公用房、工业用房、仓储、车库、公共配套设施、学校、影院、公厕等)、附房以及房屋的装饰装修项目一律实行货币补偿(由评估机构评估确定)。
七、拆迁补偿安置方式
(一)货币补偿。拆迁户选择货币补偿的,货币补偿金额由评估机构根据市政府颁布的《基准价格》评估确定,对《基准价格》未明确的披舍、附房等结构的房屋,参照《基准价格》简易结构重置价以150元/ m2为最高标准,并按使用的新旧破损程度,评估确定。
(二)产权调换。对拆迁户实行建筑面积1:1的比例调换,不结算差价。安置地点:(详见红线规划图)。
(三)由拆迁人负责在安置地点内兴建公寓楼,公寓楼的户型面积分别为80 m2—140 m2若干种户型供拆迁户选择。拆迁户选房时,原则上不能超过其被拆迁房屋面积的10%。
(四)安置小区安置房建设标准。安置小区住宅楼按普通居民住宅楼的标准建设,砖混结构;外墙按规划要求设计;内部装修为:楼地面采用水泥砂浆、天棚、墙面为混合砂浆粉刷,罩白灰;铝合金窗,夹板门,卫生间一个,卫生间内墙1.8m高粉水泥砂浆,蹲式大便池、取水、淋浴龙头各一个;厨房内配洗涤池、水龙头各一个,水电进户,一户一表,层高3米左右。
(五)对拆迁户办理了原有独立分户的水、电、气、有线电视手续的,不须交纳费用;对新增开(分)户的按市物价局批准3970元/户收取水、电、气、有线电视安装费(电:400元/户;水740元/户;天然气:2380元/户;有线电视:450元/户)。
(六)对产权不明确和产权有纠纷的房屋,在拆迁期间难以解决的,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同意,先向公证机关申请办理证据保全,然后实施拆迁。
(七)差价计算方式
在实际安置房屋面积时,被拆迁的主房面积与新安置的面积每户相差在10%以内的,被拆迁户按房屋重置成本价450元/m2的价格计算差价;由于安置房户型面积的原因,若超过10%以上的,按安置房地段的房屋拆迁基准价788元/m2的价格计算差价,拆迁安置户若还需选择更大的安置户型面积的房屋,则需按市场价购买。对拆迁户原房屋面积户均低80元/m2的困难户,被拆迁的主房面积与新安置房的面积每户相差在10%以内的,被拆迁户按房屋重置成本价450元/m2的价格计算差价;对达到户均80 m2以内的面积则按安置房地段的房屋拆迁基准价788元/m2的价格计算差价;但不能超过户均80m2的面积标准,拆迁户若需选择超过80 m2的安置房屋,则需按市场价购买。安置小区安置房的储藏间购买价为420元/m2。
(八)产权证的办理
办理房屋拆迁面积内产权登记手续只交工本费;超面积的按规定办理。
八、房屋建筑面积的计算
(一)房屋建筑面积的计算执行国家标准(房屋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
(二)主房面积是指居住面积,不包括层高超过2.2米以上的附房(至少三面为承重墙,并且承重墙高度要到檐口)。层高超过2.2米以上的附房可置换住房,但不可以享受超面积10%的政策优惠。
九、房屋结构的认定标准
(一)框架结构:房屋以柱、梁、板为主要承重构件,楼地面为现浇,屋面为现浇。
(二)砖混结构:房屋砖墙、柱为主要承重构件,楼地面为现浇或预制板,屋面为现浇或瓦屋面。
(三)砖木结构:房屋砖墙或砖土墙混合、木柱为主要承重构件,楼面为木板。屋面为瓦屋面。
(四)砖土结构:房屋以土墙、木柱为主要承重构件。楼面为木板,屋面为瓦屋面。
十、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费
(一)实行产权调换的:600元/户(两次)(搬迁补助费)
实行货币补偿的:300元/户(一次)(搬迁补助费)
(二)实行产权调换的:3元/ m2·月(临时安置补助费)
自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合同之日起18个月内,按3元/ m2·月发放临时安置补助费,超过18个月未交安置房的,按6元/ m2·月发放临时安置补助费。
(三)非住宅停产停业补助费一次性补偿标准:
1、商业店铺:40元/ m2;
2、工业厂房:30元/ m2;
3、其它:20元/ m2。
十一、搬迁选房及奖励办法
(一)根据“先搬迁,先选房”的原则,被拆迁人按搬迁时间的先后顺序优先选房。
(二)在拆迁公告规定期限内搬迁完毕,腾空房屋、经验收合格并按规定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给予如下奖励:
公告拆迁工作启动后,10天之内签订拆迁合同,并完成搬迁交钥匙的按房屋拆迁面积5元/m2进行奖励;签合同11—31天内完成搬迁的按房屋拆迁面积2.5元/m2进行奖励;签订合同31天以后搬迁的不奖不罚;未按规定时间签订合同或签订合同后未按规定时间搬迁的,按
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申请行政裁决。
(三)对于按规定期限搬迁的且符合无依无靠70岁以上孤寡老人、烈属、双目失明和腿部残疾的住户,实行指定一层安置或按有关规定程序自行选择。
十二、拆迁补偿费的发放
(一)对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拆迁户,按《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最终确定的补偿金额,除主房补偿费留下统一建住房外,附房、装饰装修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助、奖金等一次性补偿到位,最终采用双向计算差价。
(二)对实行货币补偿的拆迁户,按《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最终确定的主房、附房、装饰装修、搬迁补助费、奖金等一次性补偿到位。
(三)对在规划区外异地自建住房的拆迁户补偿,按《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最终确定的主房、附房、装饰装修、搬迁补助费、奖金等一次补偿到位。
十三、其它
(一)违章建筑的处理:凡2007年2月14日《宜春市中心城规划管理“十不准”》出台以后产生的加层建房和新建房屋不予补偿;2007年2月14日《宜春市中心城规划管理“十不准”》出台以前的加层建房,经有关部门认定同意后,其补偿金额最高不超过140元/m2。处理对象由项目协调办公室认定。
(二)底层贮藏间可以实行产权调换(实行1:1调换不结算差价)或货币补偿,选择货币补偿的,按房屋重置价格给予补偿。
(三)因本工程建设需要拆除的供电、供水、电讯、通信、广播电视、管道煤气等杆、管线设施,由产权单位自行拆除,并按规划要求重新设置安装。实行产权调换居住用房的电话、通讯网络、有线电视、管道煤气、水、电等设施由拆迁人统一规划、统一设计。规划拆迁改造区域内的主管线费用由各管线单位负责(其中电力管线待城网改造资金到位后解决),各管线单位的支线费用(含进户线)由拆迁人负责。拆迁人与各管线单位要各司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管线工程建设。实行货币补偿的居住用房和非居住房屋的电话、通讯网络、有线电视、管道煤气、水、电等费用由拆迁人按市场价格进行补偿。
(四)拆迁户的空调、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宽带网、电话、有线电视等设施均按2次拆装的工时费给予安装补偿。
(五)辱骂、殴打房屋拆迁工作人员或阻碍拆迁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六)拆迁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宜春市中心城区住宅房屋拆迁货币补偿基准价格表 级别 等级 钢混结构 砖混结构 砖木结构 简易结构
一级 一等
1115
935
835
635 二等
1055
875
775
575 二级 一等
1003
823
723
523
二等
968
788
688
488 三级 一等
934
754
654
454
二等
888
708
608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