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1.3截一个几何体 素材 北师大版
背景聚焦 几何体的截面研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如考古领域的树轮定年、医学上的“虚拟人”、雷达在地质勘探中的运用等。这一部分的知识除了高中还要继续再学习外,也是工程与机械制图中的基础知识。
第二篇: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1.3截一个几何体 素材3 北师大版
学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应主动观察、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多与同学进行交流自己的看法。寻找一些土豆、萝卜之类的材料动手切截验证,是值得坚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在实际操作之后尽量利用计算机让学生观看各种几何体的切截情况,通过动画课件进行探究活动。从目前来看,“z+z智能教育平台”立体几何软件是最易操作的,特别是具有交互性,可以现场制作并演示让学生体会在电脑上完成用一个平面对正方体无限次切截的过程,以弥补实物操作中只能进行有限次切截的不足,从中体验CT“切截”的意义,同时利用动画效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截面与几何体的情况,有利于学生发现截面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1.3截一个几何体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3.截一个几何体
一、学生状况分析
七年级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学生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直观事物感知能力较强,所以对动手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本节《截一个几何体》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操作机会,应该说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很好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并研究了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后,安排本节课《截一个几何体》,通过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中几何体与截面的关系,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能力。为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一些几何体进行切和截的过程,初步了解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理解截面的意义.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通过探索型课件进行的无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用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猜想截面的形状,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几何直觉,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参与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的数学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难点:同一几何体不同角度切截所得截面的不同形状的想象与截法,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培养说理、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 ①课前准备,明确要求.②创设情景,引入新课.③动手实验,观察思考.1
④讨论交流,展示成果.⑤电脑演示,深化理解.⑥画图小结,巩固观念.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明确要求.内容: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至五人的小组(注意学生的基础和动手能力并适当搭配).分别准备实验用品和工具,如水果刀、胡萝卜、土豆、苹果、梨子,或用橡皮泥捏成的各种形状的几何体(以立方体为主),盘子和食品袋(用来装拼盘和废料)。
教师可准备刀具和一些正方体的蛋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去糕点店订做)或者一些水果和火腿肠一类易切截的立体物品.目的: 准备操作工具,以便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注意事项: 可以采用不同的生活实物作为切削材料,但应以便于切削为原则;要求学生注意安全,老师注意准备一些应急的药品(如创可贴),以备意外;如果用水果作为切削素材,最好先不去皮,以免腐烂变质,可课前5分钟进行准备.第二环节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内容:(上课铃响后,老师手拎一盒蛋糕走上讲台.学生议论纷纷)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吃蛋糕(用眼睛环顾同学,教室里非常安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老师这里.揭开蛋糕盒的盖子,蛋糕的形状很奇特,边说边将组成蛋糕的四个正方体,两个圆柱,依次摆放在讲台上)蛋糕的样子很奇特,它是由一些几何体构成的,只有善于开动脑筋的人才能得到老师的奖赏.(拿起一个正方体)
师:要把这个正方体截成两个等体积的长方体,如何截?截面又是一个什么形状呢?(学生跃跃欲试,经过短暂的思考后齐刷刷举起手.)一学生到前面正确地切开蛋糕,并把截面展示给大看.师:有谁刚才想象的截面和实际的是一致的?还有别的截法吗?结果都一样吗?
生:(又一学生到前面正确切开蛋糕,并把截面展示给大家.)
师:要把这个正方体截成两个等体积的三棱柱,如何截?截面又是一个什么形状呢?(重复上述过程)
师:(拿起圆柱)将圆柱分成等体积的两份,如何截?截面是什么形状?
(一种情况:截面是圆;一种截法:截面是长方形;还有一种方法:截面是椭圆.三同学分别到前面切开,并展示给同学看.整个过程中,所有同学的思维都紧紧地围绕着主题,有的同学喜不自禁,有的同学若有所思„„)
师:现在老师的六块蛋糕变成了十二块.刚才每个同学的表现都令老师非常满意,所以现在每个小组发一块蛋糕吧!不过,每个小组的同学先要根据本组的人数,将蛋糕等分以后再吃!蛋糕虽少,是老师的心意.吃完蛋糕以后呢,就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来切割自己带来的实物.(将课题板书出来,并写出相关要求.)目的:创设情境,导入主题,同时激发兴趣。
效果:情景源于生活,学生具有这样的认知基础和活动经验基础,同时“蛋糕”这一小礼品让不少学生动了心,因而营造了一个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学生很顺利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为后续活动的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过渡流畅。
每个小组领走一块蛋糕后,同学们很快投入到活动中,不少同学拿到属于自己的蛋糕后,还举起蛋糕来,仔细观察观察,然后放手口中,各具形态,很有趣.第三环节 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内容: 活动1:想一想
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教师展示一个用萝卜削成的正方体),想一想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分小组讨论。
目的:在实际操作之前,首先展开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有助于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效果:由于有了前面切蛋糕情景的铺垫,学生思维活跃,大胆猜想,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学生顺利地猜想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种图形,组内交流活跃,不少同学不时地用手比划、解释,组内不时传来惊喜的讨论声。活动2:做一做
拿出准备的正方体,学生分小组验证刚才的想象。
目的:引导学生从想象进入实际操作,通过操作来验证想象、修订想象,从而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切实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注意事项与效果:
对七年级的新生,明确提出要求是必要的,让学生知道做些什么?怎么做?可以控制课堂的节奏.因此,在实验前可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的要求或问题: ①先商定如何切割?
②想象切割后的几何体和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可在草稿上描出草图,并指定专人执笔,作好记载.③切开实物,进行对比.④通过实验回答:用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其截面可以是三角形?梯形?四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吗?
⑤宾馆的筵席上常有用蔬菜雕刻出来的造形,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几款.先猜,后想,再议,最后动手操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操作活动中促使学生思考了截面多边形的成因;猜想与实际的差异,激发了学生思维。
学生操作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巡视各小组活动的状况,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应该说,这样的操作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得出了各种各样的截面图形,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第四环节 讨论交流,展示成果.内容:展示、交流各组成果(所得到的截面图形以及截法)。
目的:展示各小组活动的成果,全班共享,可以有这样几点好处: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促进对各小组活动的监督;加强对各小组活动的评价;在交流活动,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成果,实际上这一过程本身也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水平;展示群体的活动成果,可以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拓展学生思维。
效果:各小组展现了丰富的截面图形、截法以及截面多边形的成因,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已的作品,展示的图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对所得到的图形进行了归类,顺利地解决了“截面不可能是七边形”问题。
师:请大家观察这些截面多边形的边与正方体的关系,思考: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七边形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这些截面的边都在正方体的表面上,而一个面上只有一条边,正方体只有六个面,所以截面的多边形最多只能有六条边。
不少同学还设计并用胡萝卜等蔬菜雕刻或拼凑出几款简单别致的造形.第五环节 电脑演示,深化理解.内容: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展示各种截面,并变换图形的形状.切开成五边形截面还原成正方体
目的:在丰富的操作、演示活动中丰富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感性认识得到巩固和升华;同时动态地感受图形变化和相互关系,以开阔学生视野.注意事项与效果: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当然有条件的学校最好使用Z+Z超级画板的立几功能,那样可能更为简便.第六环节 画图小结,巩固观念.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用纸和笔模仿电脑上的画面画1-2个截面图,作为这节课的深化.目的:在画图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思考各条线之间的关系,需要思考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多边形,这需要调动原先的活动经验,同时也是对原先活动经验的再次深化,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效果:虽然本环节有一定难度,但实际操作表明,一半左右的学生完成得不错,学生强烈地感受了立体图形的空间截面.对这些学生今后的思维发展的重要的意义.四、教学反思与评价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参与和知识的建构者。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分析归纳推理等教学活动过程,培养学习、尊重科学、尊重事实、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而本课的教学设计正力图体现这一点。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分析归纳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同时借助合作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设计合理,流畅。老师巧妙地搭建了一个认知的平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将学生引入数学课堂,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励学生大胆想象回答问题,从而得到“奖赏”.随着学生自己动手的切与割,让学生主动发现事物的本质,揭示数学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受益匪浅.此外,由于借助多媒体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可能需要适当减少某些教学环节,或者将个别教学环节(内容)延伸到课堂之外。
第四篇:七年级数学上册 1.3 截一个几何体拓展训练专项教程教案 北师大版
1.3 截一个几何体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操作探索型课件进行的无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的难点: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课程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面的分类和面面相交的结果. 集体回答或发表个人见解. 为理解截面的边数作铺垫.
2、学生探索
由实物引入截(切)面的意义.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几何体切开得到截(切)面,让学生观察这两个面的特点.
了解到这两个截面完全一样的.
自然过渡到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 问题的提出:“你注意到了吗?妈妈在将黄瓜切成一片片时,得到的截面是什么样的?„,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又将是怎样的呢?分组讨论,比一比那一组的结论多”激发竞争意识.
实施“想—做—想”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先想一想,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的猜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分组实践操作:“与同伴交流,看看别人截处的面是什么?他为什么得到与你不同的截面?他是怎样得到的?你还能截得什么样的截面?”比一比那一组讨论的结果与实践一致的多.表扬表现好的.培养集体荣誉感.
分组通过实践操作证实小组的讨论的结果,发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时间关系,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及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解疑合探
帮助学生完成由实际体验到空间想象的过渡,提高想象能力.并总结各种截面是如何截出来的,它们有什么规律.
观察,想象,思考截面的边那些面相交的来. 新问题:“刚才切、截一个正方体就得多个不同的截面,那么如果截一个圆柱体呢?或是截一个其它棱柱体呢?你又会得到一些什么样的截面?”
动手操作、探究、交流.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练习、作业布置、解答课堂练习.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第五篇:七年级数学(北师大)上册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北师大)上册教学计划
来源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我担任的数学教学工作。
七()班共有名学生,通过小学的升学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好,不及格的同学较少;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
在近日的学习中,后面的学生掌握的非常不好,可能是刚开学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或初中知识比小学的难度大一些。
总之,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基本结构分析本学期初一数学教学工作共分为章。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章代数式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
三、教材的重点、难点、利用图形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并能字母表示算式,初步认识角并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思想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在每一章中都要与学生一起认真的来研究学习。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
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
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
、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注意既要使用好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往中学习。、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获得知识。
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关注学生会不会提问题,会不会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方法中获得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提倡和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并且对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做太多的限制。、转变过去只看学生测试成绩的评价制度,建立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注重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注重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极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
、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所蕴涵的潜能,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一点小进步。、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相合作学习,根据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
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周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七周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第八―――十周期中考试第十―周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第十――十三周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四-十六周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第十七周第七章:可能性第十八周总复习、期末考试第十八—二十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