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农村防灾减灾的调查研究

时间:2019-05-14 00:1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当前农村防灾减灾的调查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当前农村防灾减灾的调查研究》。

第一篇:对当前农村防灾减灾的调查研究

对当前农村防灾减灾的调查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村庄的危害”。我国

是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只有提高和增强农村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强调质与量的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进、经济建设和防灾减协调,制定出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防灾减灾目标,建立防灾减灾工作体系。

一、我国农村防灾减灾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1、自然灾害威胁严重

我国历来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对于资源需求的增加,人地矛盾将继续加剧,另外,随着战略性资源约束的日益强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将继续呈下降之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加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其中,村镇建设受到的自然灾害威胁尤其严重。今年我乡在“7.15”洪灾中直接损失高达1800万元,这暴露了公共事业发展、公共管理、政府协调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在公共事业发展、公共管理方面的缺口更大,问题更多。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由于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科技、教育、卫生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资金短缺的情况比较严重,不能满足严峻的防灾形势的要求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而经济落后地区往往又是自然灾害发生频度比较高的地区,灾害发生又引起或加剧了贫困,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3、建设监管力量没有覆盖到农村阵地

目前,我国对农村的工程质量监管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这就使对农村的防灾减灾要求很难落实,从而对防灾规划和各种技术标准的执行也没有监管手段,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缺乏管理力量和依托。

4、防灾减灾意识还有待提高

在农村地区,一些不利于减灾防灾的落后观念比较突出,如建设中讲面子、比排场、贪大求洋,在建筑高度和装饰装修上盲目攀比而不重视防灾减灾质量要求以及一些封建迷信观念等。

二、关于农村防灾减灾工作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防灾减灾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同时也面临着大好机遇,错过这个机遇,就可能使村镇建设在未来的灾害面前留下隐患。所以,目前是我们建立村镇防灾减灾工作体系的关键阶段。

1、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目标

在农村开展防灾减灾工作首先要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防灾减灾意识明显提高;村庄与集镇防灾规划制定完成;针对农村地区的减灾防灾技术标准体系比较健全;村镇建设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建立;在遭遇较小的自然灾害时,不发生人员伤亡,能够基本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在遭遇一般自然灾害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很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遭遇较大的自然灾害时,有效地控制规模,确保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2、政府的主导作用

防灾减灾工作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市场本身不能自发地调节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利益关系,对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更需要由政府来主导:一是加大力度支持防灾减灾科学研究,通过科技进步,带动村镇建设防灾减灾水平的提高;二是编制和实施村庄与集镇防灾减灾规划,提高村镇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三是构建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将消防、医疗等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更多地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四是加强农村的建设监管力量,通过建设监管解决防灾减灾问题;五是组织力量,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3、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村镇建设管理体系

防灾减灾是村镇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村镇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村镇建设管理体系,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等村镇建设的全过程和村镇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为广大农民提供防灾减灾技术、管理服务。

三、加强村镇建设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

1、强化村镇抗震防灾工作

做好《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的宣传落实工作,组织对部分地区抗震防灾管理现状进行调研,逐步建立完善农村建筑抗震防灾设计技术和管理工作体系;组织专家研究村镇抗震防灾技术对策,制定适合农村地区使用的技术标准;指导地震重点监视区开展对现有房屋抗震能力普查,在此基础上指导地震重点监视区开展现有房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2、推动地质灾害易

对当前农村防灾减灾的调查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注重村庄安全建设,防止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对村庄的危害”。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只有提高和增强农村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强调质与量的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并进、经济建设和防灾减协调,制定出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防灾减灾目标,建立防灾减灾工作体系。

一、我国农村防灾减灾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1、自然灾害威胁严重

我国历来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对于资源需求的增加,人地矛盾将继续加剧,另外,随着战略性资源约束的日益强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将继续呈下降之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加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其中,村镇建设受到的自然灾害威胁尤其严重。今年我乡在“7.15”洪灾中直接损失高达1800万元,这暴露了公共事业发展、公共管理、政府协调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在公共事业发展、公共管理方面的缺口更大,问题更多。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由于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科技、教育、卫生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资金短缺的情况比较严重,不能满足严峻的防灾形势的要求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而经济落后地区往往又是自然灾害发生频度比较高的地区,灾害发生又引起或加剧了贫困,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3、建设监管力量没有覆盖到农村阵地

目前,我国对农村的工程质量监管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这就使对农村的防灾减灾要求很难落实,从而对防灾规划和各种技术标准的执行也没有监管手段,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缺乏管理力量和依托。

4、防灾减灾意识还有待提高

在农村地区,一些不利于减灾防灾的落后观念比较突出,如建设中讲面子、比排场、贪大求洋,在建筑高度和装饰装修上盲目攀比而不重视防灾减灾质量要求以及一些封建迷信观念等。

二、关于农村防灾减灾工作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防灾减灾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同时也面临着大好机遇,错过这个机遇,就可能使村镇建设在未来的灾害面前留下隐患。所以,目前是我们建立村镇防灾减灾工作体系的关键阶段。

1、农村防灾减灾工作目标

在农村开展防灾减灾工作首先要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防灾减灾意识明显提高;村庄与集镇防灾规划制定完成;针对农村地区的减灾防灾技术标准体系比较健全;村镇建设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基本建立;在遭遇较小的自然灾害时,不发生人员伤亡,能够基本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在遭遇一般自然灾害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很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遭遇较大的自然灾害时,有效地控制规模,确保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2、政府的主导作用

防灾减灾工作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市场本身不能自发地调节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利益关系,对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更需要由政府来主导:一是加大力度支持防灾减灾科学研究,通过科技进步,带动村镇建设防灾减灾水平的提高;二是编制和实施村庄与集镇防灾减灾规划,提高村镇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三是构建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将消防、医疗等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更多地覆盖到广大农村地区;四是加强农村的建设监管力量,通过建设监管解决防灾减灾问题;五是组织力量,开展防灾减灾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3、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村镇建设管理体系

防灾减灾是村镇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村镇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村镇建设管理体系,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等村镇建设的全过程和村镇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为广大农民提供防灾减灾技术、管理服务。

三、加强村镇建设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

1、强化村镇抗震防灾工作

做好《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的宣传落实工作,组织对部分地区抗震防灾管理现状进行调研,逐步建立完善农村建筑抗震防灾设计技术和管理工作体系;组织专家研究村镇抗震防灾技术对策,制定适合农村地区使用的技术标准;指导地震重点监视区开展对现有房屋抗震能力普查,在此基础上指导地震重点监视区开展现有房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2、推动地质灾害易[page_break]发区村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

管理好易发滑坡崩塌地区的防护落实工作,建立斜坡(切坡)安全管理联络员制度,强化斜坡(切坡)安全监管、指导和服务工作。加强与国土资源部的协作、配合,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提高城镇建设工程项目抵御灾害的能力。

第二篇:防灾减灾材料

5.12防灾减灾日知识宣传教育材料

从2009年起,5月12号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了增强全校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我们今天特意安排了“防灾减灾知识专栏”,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既是对在地震灾难中丧生的同胞们致也最深切的悼念,也希望全体师生都能引起重视,更加珍爱我们的生命,珍爱我们的亲人,热爱我们和谐的家园!

一、《守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

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

1、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2、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3、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4、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5、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6、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7、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8、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9、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10、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人生命,重于山,防灾避险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练,祝愿人人保平安,祝愿人人保平安!

[防灾减灾]震后健康小常识

一、震后严防重大传染病蔓延各类病自救小常识

地震发生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饮用水被大面积污染,蚊蝇孽生,生态遭受严重破坏,腐烂变臭的畜禽尸体更成为各种病菌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大批灾区群众集中在临时住所,居住拥挤,人口密度大,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

另外,灾区群众普遍惊慌失措,身心交瘁,肌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明显下降,也成为传染病流行的诱发因素。因此,自古就有“大灾之后防大疫”的警示。

“灾害对于人群健康的威胁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滞后性,灾后的卫生防病工作丝毫不能掉以轻心。”传染病防治专家、解放军302医 院杂病科副主任医师姜天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灾区的传染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对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而言,认真了解并掌握必要的传染病自身防护知识至关重要,甚至生命攸关。

姜天俊指出,大灾之后可能出现大疫绝不是危言耸听,必须严密关注,加大防范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杜绝灾区传染病的蔓延和传播。现将灾区可能发生的主要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二、饮食、饮水不干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如果灾区饮水和饮食卫生得不到保证,肠道传染病就会是大灾过后的最常见传染病,比如感染性腹泻、伤寒、霍乱、食物中毒、甲型肝炎等。

预防措施:

1.保证水源卫生:取水点周围50米内禁止大小便和乱丢垃圾,保证饮用水的安全;2.管好粪便:大小便应定点用漂白粉消毒处理,临时搭建厕所应征求防疫人员的同意和指导;3.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和不明来历的水,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4.灭苍蝇:灾区目前的自然环境正适合苍蝇的生长繁殖,而苍蝇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主要元凶,必须坚决杀灭; 5.勤洗手:饭前便后一定要彻底洗手,最好用流动水洗手,时间至少在半分钟以上,尤其注意对手背、指甲缝、手指指间等有皱褶部位的清洗,那是最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有条件者擦以肥皂的洗手液。

自救小常识:

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尽量因地制宜喝开水和经过消毒处理的水,饮食中可加上大蒜、醋消毒肠道。万一出现腹泻、口干等脱水症状,可自己用“白开水500毫升、一啤酒瓶盖食盐、糖10克”配置液体服用,不能单喝开水。

三、蚊虫传播的传染病

目前灾区正值夏季,天气潮湿,污水较多,正是蚊虫滋生的理想场所,蚊虫能传播许多严重的传染病,比如让人寒颤高热的疟疾、致人昏迷痴呆的乙脑、使人一瘸一拐的登革热等。预防措施:

1.防蚊、灭蚊、驱蚊:注意引流居住地附近的污水,喷洒消灭躲藏在倒塌建筑物下面、瓦罐、树洞等隐蔽部位的蚊虫;睡觉地方最好有蚊帐,周围喷洒驱蚊药剂;饮用水加盖、勤换水;野外救援时尽量穿吸汗的长袖服装,裤腿要包扎严实,必要时戴防蚊面罩。2.有条件者在夏季来临之前注射乙脑疫苗。

随身携带风油精备用,睡觉时在身体暴露部位喷洒。万一出现寒冷、高热、举动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寻求帮助。

四、呼吸道传染病

灾区气候变化快,早晚温差大,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身心疲惫,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发生感冒、麻疹、风疹、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而且呼吸道传染病在灾区人群聚集地、救援人员驻地一旦流行,后果严重。

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尤其夜间露宿,防受凉、淋雨。人多地方戴口罩;2.室内空气流通、清洁;3.消除过分紧张情绪,保持充足睡眠;4.足够营养摄入饮食结构合理平衡;5.老人、有慢支肺气肿糖尿病尿毒症等易发肺炎者,可注肺炎链球菌疫苗1次;6.预测有麻疹、风疹疫情时,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和风疹疫苗;7.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要多休息和饮大量开水,服解热止咳化痰药,必要时用抗生素。

自救小常识:

干活流汗时不要立即脱、减衣服,可先解开几粒纽扣,等汗退去后在逐渐脱衣。轮番作业,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透支体力,多饮开水,出汗较多时饮用加有少量糖和盐的开水,不要长时间喝纯净水。

五、老鼠等动物传播的传染病

灾区的老鼠等动物也处在极度恐慌之中,已经死亡和从洞中跑出来并混进人群的老鼠明显增多。老鼠能传播不少疾病,比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钩体病等。

预防措施:

防鼠、灭鼠,圈养动物;动物粪尿消毒后集中处理;临时居所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地带,四周挖防鼠沟,保持一定坡度。床铺距离地面2尺以上,尽量不睡地铺。

自救小常识:

接触粪便、污物最好戴手套和口罩,救援作业地方有污水的或雨中救援应穿长统胶靴。食品要放置在安全部位,避免老鼠触及。

六、外伤后引起的传染病

抗震救灾难免皮肤被划破、受伤,厌氧菌等可能会从伤口侵入身体,导致严重的破伤风、气性坏疽等传染病。

预防措施:

救援时戴好手套,避免皮肤破损。一旦出现破损,特别是有比较深的伤口,应及时清理创口,用干净水冲去污物和血迹,不要让破损伤口与土壤接触。及时找到医生寻求进一步治疗和观察事宜。

自救小常识:

受伤后仔细观察并记录致伤物品、伤口部位和深度、出血情况,及时向医生反映,以决定是否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类毒素。

七、其他需要警惕的传染病

灾区群众集中点和救援驻地卫生条件差,有可能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该病主要通过公用毛巾、手帕、浴巾,一个脸盆洗脸等方式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

预防措施:

勤洗手、不揉眼;严消毒、防播散。自救小常识:

一旦染病,应闭目休息,早期可冷敷以减少渗出。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防灾减灾十条法则

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

一、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二、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三、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四、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五、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六、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七、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八、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九、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十、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人生命,重于山,防灾避险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练,祝愿人人保平安,祝愿人人保平安!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暴雨

暴雨,从字面意思上可以看出是指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相当大的雨。我国除个别地区外,统一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暴雨往往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暴雨,通常指1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或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水。

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有三个:一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二是强盛而持久的上升气流、三是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暴雨集中地带主要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东南沿海,大兴安岭-太行山-武夷山东麓,阴山、秦岭、南岭等山脉的南麓也是暴雨多发地区。

一、暴雨的危害表现

1.渍涝危害

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陆生植物根系缺氧,根系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使作物受害而减产。

2.洪涝危害

特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暴发、河流泛滥,不仅危害农作物、林果业和渔业,还能冲毁农舍和工农业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经济损失严重。

二、暴雨的主要形成条件

1.大量的水汽供应

暴雨的发生、发展和维持必须有丰富的水汽供应。大暴雨或特大暴雨更需要有外界水汽向暴雨区迅速地集中和不断地供应。

2.强烈的上升运动

怎样使水汽凝结成水滴降落下来呢?这就必须有上升运动。强烈的上升运动会导致空气温度下降、大量水汽凝结,形成暴雨。

3.大气层结不稳定

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一旦受到扰动破坏,会导致内部热量、能量的交换加剧,导致强烈的对流运动发生。从而产生强烈降水。

三、暴雨准确预报为何难?

1.空间尺度:预报的最大挑战

暴雨云团的空间尺度一般在20~200公里,现在我们两个探空站之间的距离至少在200公里以上。空间尺度是准确预报暴雨的最大挑战。

2.预报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预报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获取更多的资料,并将其去腐存精,才能为准确预报提供基础。

3.暴雨的预报水平

做到定点、定时、定量的准确暴雨预报目前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国暴雨预报问题已被列入“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4.预报差距的造成原因

对暴雨的认识不够,是因为理论研究和技术手段还不足,但也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设备和预报员的水平决定一个地方的预报水平。

四、暴雨的防御措施

(一)行车遇暴雨怎么办

现在很多人喜欢自驾车出行,但自驾最怕遇到一些恶劣天气问题,如果遇到暴雨,我们该怎么办呢?专家告诉我们说,暴雨中行车,因能见度下降,地面湿滑,有时还有雷电大风等剧烈天气,这时就应:

1.打开汽车小灯,握好方向盘,小心驾驶,注意行人,低速行驶,慎用制动。因轮胎附着系数低,制动距离会更长,极易出事。

2.遇特大暴雨时,千万不要冒险行驶,应选择较高的安全地带停车。

3.不熟悉的路况,不了解积水深度,不要轻易地让汽车涉水。

4.千万不能急加速,这样飞溅的雨水容易被进气管吸入,造成损伤。应尽量放慢车速,小油门谨慎前行。

5.打雷时,要关好门窗,呆在车内。

6.如不小心车子进水熄火后,千万不能再进行启动,否则发动机将“报销”。而应尽快联系保险公司,并通知4S店施救。也可请路人帮忙,将汽车从水中推出来,尽快进行修理。

7.如紧急需出车,遇有暴雨必须行驶,则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先将空气滤清器拆下或将进气软管抬高,或将排气管用橡胶软管接高。使汽车的进、排气口尽量远离水面,减少发动机进水的可能性。

8.行车时,应尽量躲避对方来车行驶时所拥起的水浪,必要时可停车让对方汽车先通过。

9.当水淹没高度达到车轮半径时,应尽量避免让汽车涉水。采用挂低档、少加油、慢而匀速行驶的方法通过。

(二)山洪爆发的应对招数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救呢?

l.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5.洪水过后,要服用预防流行病的药物,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三)城市积水灾害的防治

城市积水首先危害的是城市交通,即便是20分钟的暴雨也能使公路立交桥下造成严重积水,导致涉水车辆的熄火,就可能形成交通的堵塞。更为严重的积水就可能使城市的街道、民房、商业用房、仓库、地下停车场、工厂、机关、学校等受到影响,其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现代化城市人口密集,商业区集中,受危害严重。如果处置不当或救助不及时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

造成这些灾害的降水的特点是:时间短,可能只有几个小时,有时甚至不到一个小时;降雨强度大,1个小时就可能下三五十毫米,但降雨总量到不一定很大;降水范围较小,只是城市的一部分,甚至只是几个街区;灾害持续的时间不长,一般几个小时、最多一天就过去了。

正是由于雷阵雨的阵性和分布不均匀性,使得这种短时、局部性的强降雨预报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具体的降雨的区域很难预报,因为它有时只有十几平方公里、甚至只有几平方公里;另外,降雨的强度也不易把握。从理论上说,现在的中小尺度数值预报的精确度可以达到1平方公里左右、甚至更小,但这只是一个奋斗目标,实际操作起来有相当的难度。

目前比较好的办法除了数值预报外,还采用卫星云图结合天气雷达跟踪的办法做临近天气预报。国外也是采取类似的方法。他们是在短期1~3天的天气预报某个地区将出现强降雨,强降雨的具体落区和时段。在强降雨的对流云出现、发展、移动全过程中,用卫星云图结合天气雷达跟踪,这也就是在强降雨开始的前几十分钟或降雨刚刚开始的时候,同时发布强降雨可能出现在城市的那个方位,向什么方向移动,还会影响那些地区。连续进行跟踪,滚动预报。

国外还有些做法也是针对城市积水的,如:鼓励各单位、家庭购买财产、货物、商品、设备保险,为的是在受损后能得到赔偿,以减少损失;另外,容易发生这中情况的城市警察 11 局多备有相关的救助设备,另外,对新修的立交桥不再使桥底下凹,而是使桥顶升高,以避免桥下积水等等。

(四)日常防护措施

暴雨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给社会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重。做好日常的防御工作是降低损失的重要方面。

1.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2.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3.是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4.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5.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要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

6.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

7.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8.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9.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防灾减灾宣传知识

1、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有房屋倒塌、触电和火灾、煤气泄露

2、为了减少地震伤亡,最重要的是在平常学习防震知识,做好防震准备

3、家庭防震包的基本物品应有:矿泉水、保鲜食品、半导体收音机、电池、电筒、急救用品

4、为防震准备,每个家庭成员都应知道防震包存放的地点,以及煤气开关、供电闸盒的位置和关闭的方法

5、在楼房里居住、工作、学习时,应熟悉附近的安全广场和避震的疏散路线

6、平时应熟悉住所周围的环境,地震时要避开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如烟囱、断墙附近等

7、家里的顶柜上或高架上不可放置过重的物品

8、大地震一般在10-15秒后会发生房屋倒塌,因此要抓紧时间,行动果断,紧急避险

9、室内较为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内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处

10、避震时自我保护、防止伤害的措施有:镇静选好躲避处,蹲下或坐下,低头,头部尽量靠近墙面

11、为避免异物伤害,避震时可以用枕头、被褥或书包保护头部

12、在户外遇到地震时,要及时躲避到街心广场或空旷的场地

13、在教室上课时遇到地震,应听从老师指挥,及时躲避或有序疏散

14、在操场上遇到地震时,应原地不动迅速蹲下,用手保护自己的头部

15、在行使的公交车上遇到地震时,要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椅等

16、乘坐地铁时遇到地震,应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

17、在商场、书店遇到地震时,要及时躲避到附近的大柱子或不易倾倒的大件商品旁

18、在影剧院遇到地震时,要马上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面、舞台脚下

19、在体育场(馆)遇到地震时,应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向场地中央疏散 20、如果在公共场所被挤进人群,自我保护的方法有:将双手交叉在自己的胸部,尽量用肩背部承受挤压

21、骑自行车时遇到地震,要立即下车,在开阔地避震

22、在建筑物内的停车场遇到地震时,要立即从车里出来,趴在车旁或两车之间避震

23、在野外遇到地震时,应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跑。

24、在海(湖)边遇到地震时,应迅速远离海(湖)岸,警惕地震引发的海(湖)啸。

25、驾车遇到地震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停车。

26、如果地震时遭到埋压,应保持的心理状态是:坚定生存的毅力,排除恐惧心理,相信能脱离险境

27、被埋压时如果一时不能脱险,要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推开压在身上的物体,使呼吸通畅

28、如果废墟中烟尘弥漫,避免窒息的方法有:用毛巾或手帕等捂住口、鼻,如可能用湿毛巾

29、在等待救援时,保存体力的方法有:没有听到救援的声音时,不大声呼救 30、当无力呼救或外面的人听不到呼救时,可以用石块或铁具敲击金属管子或墙壁

31、在废墟中为了维持生命,等待救援,要想方设法寻找水和食物,必要时可以用自己的尿液应急

32、在废墟中应对余震的方法有:躲开悬挂物或可能倒塌的墙体,用砖石、木棍等加固身边的支撑物

33、地震后如能自行脱险,下一步的安全措施有:立即关闭煤气开关和供电闸门,迅速离开危险的房屋

34、地震后寻找被困者的方法有:通过喊话、敲击向被困者传递信息,注意听被困者的呼喊、呻吟或敲击声

35、发现被困者后,应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先确定被困者的位置,特别是头部的位置,再进行开挖抢救

36、刨挖接近被困者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可能使被困者受伤的工具,可戴上防护手套用手刨挖和清理

37、抢救幸存者时,要先使其头部暴露出来,并迅速清除口鼻内的灰土,防止窒息

38、对于埋压时间较长的幸存者,要先喂适量含盐饮料,不可马上给予大量食物

39、幸存者若长时间被困在黑暗的废墟中,抢救出来时,应将幸存者的眼睛蒙住,避免强烈光线刺激

40、对可疑有骨折或脊柱受伤的人,抢救时不可强拉硬拖,要设法暴露全身,再整体搬运

41、对抢救出来的受伤者,应首先采取各种适当的方法进行现场救护再送医院

42、火灾时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有:被烟雾和毒气窒息,或逃生行为不当等

43、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平时应学习防火知识,按消防要求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44、防止家用电器失火的措施有: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随意乱接电线、电源,不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

45、当火势很小时,灭火的方法有:用水、灭火器、沙土等将火浇(压)灭,或用毯子将火焖灭

46、一旦发现火势不易控制,要立即撤离火场转移至安全地带,尽快拨打“119”报警

47、遇到火灾拨打“119”报警时,一定要说清楚确切的失火地点和建筑物特点、火势大小、联系人的姓名、电话

48、家中的棉、衣服、沙发等着火,用水灭火效果好。若窗帘着火,首先应将其扯下,然后用水浇灭。

49、油锅起火时,灭火的办法是:迅速盖上锅盖或向锅内倒入切好的蔬菜,也可用湿毯子或湿棉被等捂压。

50、家用电器起火的灭火办法是:先切断电源,再用湿毯子或湿棉被等捂压灭火。

51、电视机、电脑起火,应从侧面靠近,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

52、煤气着火的灭火办法是:用湿毯子或湿棉被等捂压,在火熄灭的同时关闭阀门。

53、如果自己的衣服着火,又来不及脱衣时,要立即躺倒,让别人用毯子或水将火焖灭或浇灭

54、发生火灾时,如果火势来自门外,开门前要先用手摸一下门的温度,如已发烫,则不宜开门。

55、发生火灾时,如果窗外有雨水管或避雷针管线,可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利用管道或管线攀援而下。

56、发生火灾时,如有结实的绳索,可将绳索一头拴在窗框或床架上,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缓慢攀绳而下。

57、如房间外起火,所住房间连通阳台或距楼顶近,可直奔阳台、楼顶平台等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待救援。

58、发生火灾时,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要盲目从楼上直接跳下来,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59、如果火势不猛,有可能冲出火场的时候,可向头上和身上淋水,或用湿毛毯包裹身体,冲出险区

60、如有浓烟,不能直立行走撤出火场时,可弯腰贴近墙壁前行,并用湿口罩或毛巾捂住口鼻,穿过浓烟

61、当门外已被烈火封住时,保存生命的方法有:紧闭房门,如有可能向门上泼水以延缓火势蔓延和争取救援时间62、为防洪而储备的必需物品应有:食物、饮水、炊具、衣物、火柴或打火机等

63、为防止洪水涌入室内,有效的方法有:在门槛外侧堆上沙袋,并将大门下面的空隙用旧毛毯等堵住

64、遇到洪水来临,可迅速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待救援 65、如果洪水严重,可代替木筏自救逃生的用品有:门板、床板、木箱子、木柜子等

66、上下学时为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应遵守交通灯的提示,走人行横道,不要和机动车辆抢行

67、在游乐场应注意的安全措施有:不穿有绳带的衣服和拖鞋,坐过山车、飞椅时,要系好安全带。

68、当遇到歹徒入室抢劫、盗窃时,要冷静、不慌张,记下歹徒的体貌、口音等特征,为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

69、在街上遇到抢劫时,避险的措施有:寻找机会求救,看准时机向人多的地方奔跑,寻找机会拨打110报警

70、在公交车上防止盗窃的方法有:把随身携带的包置于胸前,以防小偷割包、掏包

71、遇到紧急情况拨打110报警时,一定要说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确切地点,现在的情况,报警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72、遇到入室抢劫时,警告歹徒的方法有:告诉歹徒自己的家人很快就会回来,使其心慌,不敢逗留。

73、歹徒作案逃离后,要注意保护现场,歹徒用手摸过的物品不要马上收拾要等公安人员提取现场物证后再作处理74、回家时如果发现小偷正在室内行窃,一定不要大喊大叫,要马上找来邻居或保安人员,将小偷扭送派出所。

75、如果发现小偷作案后正在逃离,可呼叫周围的人一起抓小偷,同时记住小偷的特征和逃离去向,并立即报警。76、面对持凶器的歹徒,要注意自我保护,在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尽量不单独与其正面冲突,以免受到伤害。

77、有陌生人敲门时,应问明身份、来意再决定是否开门,防止歹徒进入伤害家人和抢劫财产。

78、在楼道或门口遇到陌生人时,要保持警觉,不要与陌生人同时进楼或在其面前打开家门,防止歹徒突然袭击。79、接到陌生人的电话时,不要多交谈,更不要轻信而把自己家的情况告诉陌生人。

80、居家时的安全意识有:出门时或睡觉前将家门锁好,哪怕出去散步也应记住锁好房门。

81、由于被撬的门锁多数是性能陈旧的,所以防盗门锁应安装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性能可靠的。

82、外出时防止偷抢的措施有:不在公共场所清点现金和行李中的贵重物品,以免引起扒手的注意。

83、在提款机取款时防骗抢的措施有:要求后面的人与自己保持一定距离。在输入密码时用身体遮挡键盘,以防被别人看到。

84、防止街头飞车抢劫的措施有:骑车时如果车筐内放有提包,应把包带绕在车把上。

85、乘公交车时如果发现小偷正在行窃他人,可大声叫喊“我的钱包不见了”,从而提醒别人。

86、乘火车时应注意的安全措施有:不要把装有钱和贵重物品的外套挂在衣帽钩上或餐车的椅背上,以防小偷随手偷盗。

安全用电常识

一、安全用电规定

客户应定期进行电气设备和保护装置的检查、检修和试验、防止造成电气设备事故和误动作。

l、多路电源供电的客户应加装连锁装置,按照与电业局签定的协议进行调度操作。

2、装有自备发电机的客户应到电业局备案,并应采取保安措施,防止在电网停电时向电网反送电。

3、客户使用基建塔吊、悬挂彩球、彩旗、横竖标语等要提前向电业局申请。并要保持与电力线路的安全距离。

4、要注意用电安全。不准私拉乱扯、严禁一线一地用电。

5、客户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主要电气设备损坏以及因客户原因引起电网停电等事故时,应立即向电业局报告。

二、触电及急救

触电就是电流通过人体,与大地或其他导体形成闭合回路,触电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电击和电伤两种。人体触电的瞬时如不能立即摆脱电源将导致呼吸困难,心脏麻痹而死亡。

防止触电的注意事项是:

1、进行电气工作前,需先验明确实无电;

2、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如洗衣机、冰箱等)应保持良好的接地;

3、用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绝缘必须良好。灯头、插座、开关等的带电部分绝对不能外露,严防人体触及带电部分;

4、湿手不要接触或操作电气设备;

5、教育孩子不要玩弄电气设备;

6、安装触电保安器。发现有人触电,应先设法断开电源然后进行急救。对失去知觉的急救主要方法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迅速请医生到场检查处理,严禁注射强心针。

第三篇: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研究

(老堡乡党委)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而滞后,导致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民族认同感也趋于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尚处于“欠开发、欠发展”的现状。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本文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下简称三江县)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进行调查研究。一、三江县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为摸清三江县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调查问卷表主要从平时文化活动类型、如何看待文化生活、文化生活满意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600份,收回560份,收回率为93.3%。

在回收的560份问卷中,男性占44.6%,女性占55.4%。样本的年龄分布如下:20岁以下的100人,占17.9%,20-40岁的270人,占48.2%,40-60岁的150人,占26.8%,60岁以上的为40人,占7.1%人。

在560名被试中,其中有33.9%为在家务农;其次是在校学生,占了16.1%;农村文化骨干占19.6%;其他的占28.6%,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党政机关干部和无职业人员。在文化程度上,小学水平占25%;中学水平占37.5%;高中水平占25%;大学水平占8.9%;其他3.6%。可见样本的各个文化层次均有分布,职业分 布也比较广泛。

(二)群众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经过调查大部分农村没有文化广场,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多数人每天以看电视,打牌来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只有少数的人参加唱歌、下棋等文化生活,但一年也仅有几次;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晚年的业余生活也只是在唠嗑溜达中度过。其文化生活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群众日常文化活动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机、影碟机等现代化娱乐设施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有线电视逐步向农村推广,部分农村群众也和城里人一样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在条件较好的乡镇,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歌舞活动开始流行,受到人民群众的极大欢迎。调查中,39.3%的人选择了看电视;21.4%的人选择了打牌、打麻将、下棋;还有25%的人选择了上网,只有少部分人选择了读书看报、跳舞健身、文艺表演等活动。看电视、打牌成了农村群众的主要精神文化生活,远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要求。

2.政府部门组织的“三下乡活动”

从1996年始,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中国科协14部委联合开展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成为宣传思想工作服务“三农”的名牌项目。但是由于中国农村很多,历时十年的文化下乡活动虽然进行得如火如荼,受益的范围却还不是很大。如在三江县调查中,51.2%的群众希望政府组织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42.9%的群众通过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方式开展文化活 动,5.9%的群众希望开展能亲身参与的文体活动。就满意度情况来看,对当前的“文化下乡”活动很满意的占到了35.7%,比较满意的有25%,一般的有7.1%,而不满意的占到了8.9%。应该说,在开展过文化下乡的地区,其举办的各种活动还是深得广大群众的喜欢,满意度比例还是很高的,真正不满意的很少只占8.9%。

3.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看法

目前农村大部分地方文化生活相当贫乏,主要是看电视、打牌、上网三项。农村赌风日盛,已严重影响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这与农村文化生活的缺乏不无关系。通过调查,32.1%的人觉得文化生活很重要,46%的人觉得重要;25%的人对自己的文化生活很满意,21.4%的人比较满意。在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有没有阅读过相关书籍的调查中,46%的人表示有过阅读相关书籍,35.7%的人表示只要有时间就看;32.1%的人喜欢看农业类的书籍。在对村文化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中,17.9%的人表示很满意,39.3%的人表示一般,7.1%的人觉得很不满意。从以上数据可见,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渴望强烈。二、三江县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及需求情况的调查,我们得到以下问题:

1.农村居民参与文化生活的方式单一,文化需求难以满足。目前,在三江县农村可供居民进行文化活动的途径、渠道都非常有限、形式也很单调,多数人每天以看电视,打牌来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许多地方,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部分乡村公共文化活动虽是农民获取精神食粮的主要途径,但在调查中发现,乡村一般年初无规划,平时无安排,年终无考核,任其自行消涨。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也仅 限于城镇,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很难享受到文化服务,出现了“重城镇阵地、轻边远山区,重大型庆典、轻日常活动,重精美培养、轻大众普及”的现象。如三江县老堡乡西边山四个少数民族村不通有线电视,没有文化广场,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群众对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只能望而兴叹了。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有些农村的文化设施名存实亡,没有发挥出其自身的作用,不能给村民带来丰富的文化生活。

近些年来我国文化设施建设的增长速度比以前有了较为明显的加快,在经济建设增长的同时文化建设也能够保持同等步伐,但是目前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停留在城市的层面,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村。目前,三江县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中有部分被政府用来办公,有部分缺乏管理而名存实亡。全县165个行政村,只有12个村建起了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仅占7%。当前,城市各种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不但没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相反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停滞和倒退的现象。

3.非健康精神文化活动在农村依然大有阵地。

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在很多偏远地区,落后文化不断滋长蔓延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去占领,低俗的东西必然乘虚而入,农村社会风气表现出一些不良倾向。一是赌博风气比较严重。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找不到致富门路,无事可做,导致赌博之风比较严重。二是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剩下老弱妇幼留守家园,部分地方立碑、敬神等迷信活动突出。如2007年,三江县的一个偏远山寨,由于信息闭塞和邪教的蛊惑,“门徒会”邪教一个晚上就在此山寨发展了80多名教徒。该教宣传“一天只吃二两米,不用上山干活,天天在家祷告,即可有饭吃有衣穿还可以成仙”的歪理邪说,危害极大。这就充分说明了健康的文化活动不去占领农村 文化的阵地,各种邪教就会乘虚而入,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后果。

4.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基层文化部门因条件差、待遇低、难以营造招揽人才的良好氛围,导致人才外流,专业文化人才出现人才断层和年龄老化现象。体制改革后,文化站正式人员偏少,人员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部分站长也不熟悉业务,个别文化站至今还没有正式专业干部,真正从事文化工作的专业人员寥寥无几。加之各项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渠道过窄等问题,形成了农村文化工作内容贫乏,方法简单,缺乏新意,难于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文化活动的开展仅仅局限于每年的春节,且形式比较单一,对群众的教育影响不大。如三江县老堡乡文广站原有干部职工3人,现负责文化工作的2名工作人员全被抽到县直部门,仅存负责广电工作的站长1人,远远满足不了工作需要。三、三江县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一是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这几年来,该县以落实惠民工程为基础,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加强。目前,全县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12个、农家书屋161家、戏台214个。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通过互联网快捷地传送到村屯,先进的文化占领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丰富、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是积极充实农村文化生活。目前,该县共建成业余文艺队206个、山歌队109个、龙舟队12个、龙狮队17个、芦笙队125个、侗族大歌队30个、篮球队167支,各种文艺队实现了各村屯全覆盖。2011年,三江县各村屯共60多个业余文艺队开展丰富 多彩的“和谐文化在基层——千团万场”“迎新春促和谐”大型元宵晚会、三省九县山歌大赛,参加广西“三江春”茶文化节开幕式、《欢乐乡村行》三江站演出活动等,共演出180多场(次),观众达15万人次,大大丰富农村基层的文化生活。

三是不断壮大文化旅游产业。三江县凭借侗族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极开展“非遗”申报、建立文化传承基地、大力挖掘民间艺人、包装策划民间节庆活动。目前,建立“侗族农民画”“木构建筑”“侗族刺绣”等六大文化产业基地,成功申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侗戏三个国家级保护名录,建成国家、自治区、市、县级共85人四级非遗传承体系,成功创建两个4A景区、一个3A景区、两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两家三星级酒店,成功申报了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加快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整合利用农村现有文化资源,扬长避短,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努力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农村文化阵地。

从三江县的现状看,农民文化需求自主性、参与性增强,已不仅是满足有所“看”,更加追求有所“用”和有所“乐”。各级应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状态。坚持公益性文化设施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保证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经费。对经济欠发达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专项资金的安排上应给予扶持和倾斜。对农村文艺演出队、文化特色户进行调查摸底,对抢花炮、赶坡会、赛龙舟等地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挖掘开发,并建立档案,给予重点扶持和培植,不断构筑农村文化阵地。同时建立乡镇文化站、村文艺队“二位一体”培训网络,乡镇文化站不定期组织文艺教师为村里的文艺队伍进行培训,使散发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重新焕发活力。鼓励乡镇通过举办广场健身舞、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既可锻炼培养群众文艺骨干,又能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2.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大力传播先进文化。

农村文化干部队伍是农村文化的主力军、先锋队。文化工作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关系到农村文化的发展。一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着力培育乡土文艺人才和文艺骨干,组建召之即来、来之能演的业余文艺队伍,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培训辅导,提高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能力。同时要广泛动员、鼓励和吸纳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有一定文艺专长,热心农村文化工作,并对农民怀有深厚感情的青年学生投身农村文化建设。逐步实现农村文化活动由普及型向质量型发展。二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专职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三江县乡镇文化专干队伍,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偏低。各级文化业务部门要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群众文化活动辅导上的行家,使之成为乡镇政府领导下的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的新生儿。文化站应转变观念,凭借自身所拥有的人才、地域、文化经济政策等优势,积极开发文化产业,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弥补文化经费不足,壮大自身实力。

3.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方式、新途径,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工作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要 大力支持和引导农民群众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闲、节庆日,组织坡会、山歌会、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民俗表演、民俗旅游项目,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充分发挥民族特色文化的特殊效应。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和谐、乡土气息浓郁的当代农村文化新氛围。为把农村文化做好做活,真正让文化在农村“生根发芽”,我们应转变思路,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即把农民从文化的看客变成主角,让群众从台下看戏的观众变成自我参与、自我展示的“演员”,让更多更广泛的农民群众参与进来,增强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第四篇:关于当前农村劳动就业状况的调查研究

摘要

农村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来自农业的收入持续下降,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向农业与农村以外转移。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数量继续增长,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增加。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人均、劳均耕地面积连年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更趋显著。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就业调查研究

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的一项调查显示,农业比较效益低和劳动力过剩是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最主要动因。62%的外出者是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想外出多挣些钱;26.4%的劳动力是因为家中人多地少无活可干而外出。针对农村就业难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仍面临诸多制约等问题,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为了掌握近年来我国就业和再就业情况,了解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困难,本人针对我国当前农村就业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得出以下报告。

1调查情况

我对50名农村失业人员展开了口头访谈式的调查,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农村就业问题的调查,发现我国再就业情况存在的问题,对其再就业提出发展性对策。调查这些人员在就业的情况,以便及时的调整相关政策,对他们更有针对性的帮助。本次调查发现,失业人员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大部分人在就业观念和就业思想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并且政府的相关就业政策并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2调查结果

2.1调查对象总揽

在50名被调查的农村失业人员中,男性为15名,而女性高达35人,男女性别比例3:7。失业人员中,40岁以下的有14名,50岁以上的为3人,而40-50年龄段的有33名,了调查总人数的66%。调查显示,在50名被调查的失业人员中,文盲有8名,小学文化有32名,初中文化有8名,大专文化两名。文盲和小学文化的失业人员占了调查总人数的80%。

2.2失业人员择业观念保守,但再就业愿望强烈

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相当多的失业人员择业观念滞后,还停留在金融危机之前的求职状态里。对企业、政府的依赖思想严重,对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市场就业机制缺乏认识,劳动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动力严重不足。调查显示,农村失业人员都有强烈再就业愿望,但因自身年龄、劳动技能、文化素质等因素,对未来就业岗位要求不同。这次调查的50名失业人员中,有47名失业人员回答了十分迫切,只有3人队再就业表示一般,没有人表示不

想再就业。

2.3剩余劳动力规模庞大,农村劳动力总量还在逐年增加。

随着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林牧渔业所需劳动力规模还将进一步下降。乡镇企业已进入常规增长期,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明显降低,而且面临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更趋减弱。由此可见,彻底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2.4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的比例不高。

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但当前农村务工人员接受各类培训的比例不高,不利于他们对新工种、新生产技术的掌握,不利于获得更好的工作,不利于农民自发创业,也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本地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员参加过技术培训的占37.2%。其中参加农业生产培训占11.3%,参加非农业生产培训占16.4%,学徒工和其他培训占

9.5%。在外出农村务工人员中,参加过技术培训占46.4%。

2.5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职业适应能力差。

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明显高于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水平,但与城市劳动力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素质上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在行业选择上的局限性,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及其他一些行业,大多数从事的是简单劳动。当前非农产业技术进步、结构升级的步伐加快,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素质较低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很难适应这一变化。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劳动力市场形势的分析显示,近年来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在上升,表明社会用人需求在增加。目前我国城市中,低级劳动力市场竞争过度,高级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有人无事做,有事无人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这也给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增加了难度。

2.6再就业者寻找工作的渠道比较单一,自谋职业比重较大。

在50位失业人员中,有37位失业人员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寻找工作,有10位是通过自谋职业创造就业,仅有3位是通过职业介绍机构寻找工作。没有任何人是通

过街道、社区和原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介绍工作。

2.7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制度性限制和歧视性政策仍未得到根本消除,农民工合法权益屡受侵害。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环境明显好转,但一些歧视性政策尚未彻底根除,他们还不可能在劳动力市场上与城市劳动力平等竞争,更得不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国民待遇”。他们从事的大多是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工作,而他们的合法权益屡受侵害。农民工进城要办多种证件,且收费较高。他们的生活条件差、劳动强度高、工作危险性大,缺乏相应的工伤、医疗等保障,工资低且经常被克扣和恶意拖欠。但总体来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尤其是向城镇转移,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且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极为有利。

3调查建议

3.1完善公共就业服务,规范就业市场管理。

要围绕外出农村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实行政府主导、各类服务组织参与的促进就业模式,进行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同时健宿迁市县乡就业服务体系和信息渠道,免费为外出农村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鼓励就业中介和用人单位建立良好关系,实现定向输送。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优势,通过招聘会等形式,使返乡农村务工人员与本地用工企业及时对接,为本地企业储备人力资源。要研究制定农村务工人员创业的具体实施办法,鼓励、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人员返乡创业。要规范职业中介行为,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打击职业中介市场中的欺诈行为。

3.2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

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匮乏的现状,要充分利用现有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为使培训收到实效,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培训工作的全程监管。一是对培训组织的培训实力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参训人数和质量,使那些想参加培训和能转移就业的劳动力都学到一技之长,杜绝为提高参训率而拉人充数的现象发生。二是对培训机构培训科目和课时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参训人员都能学到想学的技能。三是对培训费用兑付情况进行监管,保证政府投入的资金真正用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3.3提高工资标准,保障农村务工人员的劳动报酬权益。

要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监控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完善信访举报制度,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比较集中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特别是对那些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定期重点监控,切实掌握工资发放情况,保障他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要完善企业欠薪公示公告制度,加大对拖欠、克扣农村务工人员工资的追讨和处罚力度,对恶意拖欠和克扣工资的企业,有关部门要依法严肃处理。

3.4为农村务工人员提供平等的公共管理服务,与市民享受平等待遇。

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使进城务工达到一定年限的农村务工人员取得城市户籍,真正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二是加快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支持和鼓励企业为员工购买相关保险。从而稳定企业生产,稳定农村务工人员的收入。三是逐步探索建立农村务工人员住房救济制度,如建设一批政府所有的廉租房,低价出租给他们使用,或者支持房地产企业在城市不同区域建设一批经济适用房,专门出售给农村务工人员使用,逐渐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四是保障农村务工人员子女在父母工作地入学,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五是完善农村务工人员维权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各级人大、政府要尽快清理、修改妨碍农村务工人员享有平等权利的政策法规,为他们维权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农村劳动力就业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惠民生、促发展的一件大事。我相信在政府的领导和失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情况一定回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1、马晓河、马建蕾:中国农村劳动力到底剩余多少?。

2、章铮:民工供给量的统计分析——兼论“民工荒”。

3、丁煜:《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评估与发展建议》。

4、蔡昉、王美艳:农村劳动力剩余及其相关事实的重新考察——一个反设事实法的应用。

5、何晶:《失业保险:要承受重要发力》。

第五篇:浅谈对地震的认识及防灾减灾

浅谈对地震的认识及防灾减灾

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性的5级以上的地震约1000次,而7级以上有可能造成巨大灾害的地震约几十次。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一、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波指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的地方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60千米),全部的中源(6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300千米),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二、地震的分类

1、按成因分:

(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汶川地震就属于此类地震。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陷落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2、按震源深浅分类

(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

全世界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只有10千米。

3、按地震释放的能量分类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表示,它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面地动位移,按一定的物理--数学公式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震级是地震强度大小的度量,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

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震级每差一级,通过地震被释放的能量约差32倍。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小于2.5级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微震;2.5-5.0级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有感地震;大于5.0级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破坏性地震。

4、地震的烈度 地震烈度的大小,受地震大小、震源深浅、离震中远近、当地工程质量、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是根据各地遭受破坏的程度和人为感觉的不同而不同。我国目前使用的地震烈度共分为12度,5度以上才会造成破坏。1976年唐山7.6级大地震,极震区烈度达11-12度,北京、天津的烈度则为6-7度

三、地震带来的灾害

1、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地震可引发多种地质灾害,这些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沙土液化,沿海地区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等。这些灾害又可能衍生成其它灾害,如崩塌滑坡产生的巨量松散岩土可能导致泥石流;地裂缝可发展衍生成崩塌滑坡;崩滑体堵塞江河形成的堰塞湖,有可能对上下游造成灾害;失稳的破碎山体和崩滑堆积体存在再次崩滑的危险等等。由于它们不是由地震波直接产生的地质灾害,因此被称为次生地质灾害。

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四、建立地震预警系统

所谓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抗震概念设计主要有如下几点:1.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场地 ,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 甲、乙、丙类建筑。对于不利地段 ,结构工程师应提出避开要求 ,当无法避开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

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不规则的建筑 ,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 ,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 构造措施。.结构材料选择与结构体系的确定应符合抗震结构的要求。采用哪一种结构材料 ,什么样的结构体系 ,经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4.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地震有一定的持续时间,而且可能多次往复作用 ,根据 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的分析 ,我们知道地震的往复作用使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而最后倒塌则是结构因破坏而丧失了承受重力荷载的能力。适当处理构件的强弱关系,使其形成多道防线,是增加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5.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 ,往往 是以提高工程造价及降低结构延性指标为代价的,所以有选择地提高结构中的重要构件以及关键杆作的延性是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

6.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 ,符合下列要求 :1)构件节点的承 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 ,当构件屈服、刚度退化时 ,节点应保持承载力和刚度不变。2)予埋件的锚固承载力不应低于连接件的承载力。3)装配式的连接应保证结构的整体 性 ,各抗侧力构件必须有可靠的措施以确保空间协同工作。4)结构应具有连续性 ,注重施 工质量 ,避免施工不当使结构的连续性遭到削弱甚至破坏。

要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应该始终走坚持科技创新、群测群防路线,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地震台网建设,完善地震台网仪器设备,加强监测完善速报网络。

二是依托科学技术,不断攻关研发地震监测新设备、新技术,形成新理论。

三是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群测群防宏观观测点形成宏观观测网络。

四是坚持地震趋势会商制度,规范震情会商程序,坚持短临跟踪区的异常情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加强异常落实、跟踪分析工作。

五是加强地震监测台点的保护。

灾害预防是人们在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采取预防措施,以求力所能及地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首先要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和重要工程的地震安全设防。其次是以点带面,逐步实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

最后是强化防震减灾法制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防震减灾素质。

地震预报

1.中国地震预报总体思路与特点 长、中、短、临渐进式预报模式。注重场、源结合,以场找源。

广泛开展地震前兆观测,通过回溯式研究积累震例,利用经验性的知识进行确定性的地震预报。

我国开展地震预报的广泛、深入程度居世界之首,对地震前兆的认知与应用是我国地震预报的首要特点。

下载对当前农村防灾减灾的调查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当前农村防灾减灾的调查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防灾减灾论文

    防灾减灾之火灾综述 1.1 建筑火灾案例 建筑的灾害一般指五大灾害,即地震、火灾、水灾、风灾及战争灾害。历史现实表明,这五大灾害造成的建筑损失正在急剧上升,工程师们也正......

    防灾减灾知识

    防灾减灾知识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构图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

    防灾减灾知识

    5.12防灾减灾日知识宣传教育材料 今天是5月12号,六年前的今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毁灭了无数家园。六年后,一座座崭新的城市从废墟中拔地而起,人们开始了......

    防灾减灾读书笔记

    防灾减灾工程学读书笔记 学号:***1 姓名:林鹏班级:1301班 灾害是指那些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综合的原因,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各种现象。灾害的类型......

    防灾减灾倡议书

    防灾减灾倡议书 ——防灾减灾 从我做起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发展如影随形,灾害风险总是伴随在每个人的身边。各种灾害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从20......

    2013防灾减灾计划

    2013年度金轮小学防震减灾工作计划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学校安全防护工作,提......

    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幼儿园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 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做好今年防灾减灾日的宣传教育工作,突出“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

    防灾减灾发言稿[大全]

    防灾减灾发言稿(精选5篇)在生活中,发言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发言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那么发言稿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