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

时间:2019-05-14 00:2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物理中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物理中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

第一篇:初中物理中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

初中物理中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

1、墨翟:

2、沈括:

3、托里拆利:

4、牛顿:

5、阿基米德:①阿基米德定律、②杠杆平衡条件、6、安培: ②磁场对电流有力是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7、欧姆:

8、焦耳:2

9、奥斯特:

10、法拉笫:

11、汤姆逊:

12、卢瑟福:

13、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14、盖尔曼:

15、麦克斯伟:

16、赫兹:

第二篇: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初探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初探

吴新荣

科学探究就是人们在研究各类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法,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也如此,它是初中生对物理问题所进行的科学探究过程,此过程的过程一般有以下八个步骤: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除了让学生了解物理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还要让他们知道物理科学探究方法,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有以下几种方法:

1、等效替代法: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如:串并联电路电阻。

2、转换法: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如:在验证发声体在振动时,在音叉旁边悬挂乒乓球

3、类比法:类比法是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对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类比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类比方法可以帮助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比如利用水压讲解电压;水流讲解电流。

4、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如:探究导体电阻与那些因素有

5、物理模型法: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物理事实的一种近似形象的描述,物理模型的建立,往往会导致理论上的飞跃。如:根据实验建立液体压强公式P=ρg h时运用了“假想液柱”的模型;

6、科学推理法(理想实验法):推理法是根据已知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

7、观察比较法(对比法)如:研究蒸发的快慢因素、研究蒸发与沸腾的异同。——比较法

8、归纳求同法如:在探究“杠杠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通过多次实验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

9、比值定义法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如物质密度、速度、功率等。

10、逆向思维法:如: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利用物理探索题和物理学史,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下面是我几年的教学实践的一些心得。

一、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科技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地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在学习水循环与水资源时,我让学生先做了这样一件事:调查自己居住区水污染现象的原因及提出解决办法。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事入手,再扩展到更广的范围,结合阅读教科书、上网搜索等手段,并把同学们交上来的材料分类和归纳,反馈给他们资源共享,使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清醒地认识到了我国水资源的紧缺,认识到了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不断污染给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到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我做起,节约用水。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去走访、调查就有了基础,也很感兴趣,很乐意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例如,利用周末的时间,我和班上的一些同学对大横镇胶合板厂的环境污染进行探究,或让他们自己对身边的水资源进行探究并提出整改方案。

二、在物理探究中领悟科学的探究方法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科学是一种探究精神,而不是对知识本身的占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有的知识可能被修正甚至被淘汰,但是,伴随着这种知识而产生的探究精神,却可以让学生受用终身,这就表现出了非常可贵的人文价值。所以,在物理科学探究中,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和时间,使他们能像科学家那样在“真枪实弹”式的探究过程中经历、感悟,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从而逐步领悟科学的本质。

例如,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实验教学中,第一步,我提供给学生的器材,有小铁片、小玻璃瓶、小木块、水、烧杯、盐、弹簧测力计、线;学生自带塑料尺和橡皮。我先让学生想办法:怎样让这些物体浮在液面上?看谁的方法最多。

一时间,学生劲头十足,实验室成了“战场”:讨论、争论、表演……学生心灵深处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最后,学生得到的方法五花八门,但绝大多数都有道理。第二步,我要求学生寻找物体浮沉的条件。这时学生的兴趣更浓了……这样,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究,亲身体验,集思广益,得到了许多方法,有些甚至是书本上没有提到的,这是学生获得的可贵的探究成果。

三、在关爱中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来自生活、自然,其中有许多和动植物、人的生命现象相关的内容。“生命是宝贵的”,但在物理教学中,“人文关怀”流失的现象却依然存在。例如,在“物体的导热性”实验中,有许多教师常做这样一个“生动”的实验——煮小鱼:把小鱼放入装有适量水的试管底部,小鱼在游动,再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上部的水,过一段时间,上部的水已沸腾了,而下部的小鱼还在游动,以此来说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实验应该是“抓眼球”的,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能说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但从人文的层面看,从那些善良、可爱的孩子吃惊、迷惑的目光里,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真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一下,这样的实验会不会浇灭学生单纯而天真的火花,从而开动脑筋,设计出既能呈现物体导热性的科学事实又能体现人文关怀的趣味性实验。

四、发掘对学生兴趣的生活探究素材

在物理教科书中,每一章的开始,既有韵味十足的科学精华短语,又有诗情画意的科学小诗;既有动漫式的插图,又有经典式的照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更要激活学生内心的“趣”,让学生想学、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采取各种灵活的方法,在趣味盎然的情境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渗透,让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同学都能获得求知的快乐感。例如,在“神奇的升力”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折纸飞机,让纸飞机飞起来,看谁的飞机飞得高、飞得远;再让相应的学生谈谈这样做的原因等,引出升力概念;然后,组织学生实验:“倔强的纸片”、“不听话的乒乓球”、“做个简易喷雾器”……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笑容满面,动手兴趣高涨。

五、科学评价促进探究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事实,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

在实验教学中,有的学生为了应付检查,实验没有认真观察,没有认真完成,就可能把其他同学的实验成果“照搬”过来。这时,简单的批评甚至训斥,其结果是最最糟糕的。但如果从他做这件事的起因与他敞开心扉交流,指出其值得表扬之处(如不管怎样,能“完成”实验让老师检查,就表明你还是想学的),就会让他从内心感到惭愧,并有信心认真学习……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所以,宽容学生,给他一个表白的机会,其实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纠错的台阶。这样,受挫折的学生可重拾可贵的信心,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及科学探究中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以致受益终生。

六、课后布置一些小实验

上完一节物理课后,我会根据上课所学的知识,布置学生力所能及的小探究实验,让他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探究,让他们学有所用。如上完“物体的沉浮”这节后,布置自制一个潜水艇等

七、进行适当的比赛

一个学年的学习以后,根据学生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利用生活中随处可得的材料,进行探究、设计,并,进行小制作。对学生的小制作进行评比,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总之,农村中学的条件差,只能利用生活的一些现行材料,和学生们共同探究生活中的物理,让他们在探究中学物理,避免死记硬背。

第三篇:科学成就——重庆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

从弘扬核心价值观看科学发展

火热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不朽精神;奋进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神州大地,春风浩荡,书写着中华儿女共同的铿锵誓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我国社会意识的主流和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成为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风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像一座灯塔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伟大的复兴之路上阔步前行。

时代的召唤·祖国的需要·民族的心声——深刻转型的社会,要求注入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力量

今年七一前夕,国家电网送电工吕清森荣获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一个穿林海、卧雪原,在东北长白山深处独行30多年的身影。吕清森巡护的线路是吉林省内环境最恶劣、巡护难度最大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条输电线路,夏看暴雨闪电,冬看积雪覆冰,但吕清森说:“干活累不死人,没有精神却活不成。”

就是这种精神,让我们为之骄傲。就是这种精神,让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每个普通人心中的迸发。

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构筑精神高地,书写精神新篇章。从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甘岭精神,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抗洪精神„„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铸造永恒,这种个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历久弥新,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之相适应,必然要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核心价值体系。

历史的钟摆指向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新矛盾新问题,中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任务新情况新课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一些西方政客曾不无偏见地发出断言,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言虽刺耳却发人深省。中国的发展被称作“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但我们须清醒认识到,这种发展,物质财富的剧增更应伴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

科学发展的中国,急需构建精神的家园;深刻转型的社会,急需寻找心灵的港湾。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经济发展必须伴之以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精神认同力量。这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精神力量,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旋律。

“这种主旋律越鲜明,越有力,思想就越统一,力量就越凝聚,人民就越团

结,社会就越稳定,改革就越顺利。”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说。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世人面前,中国共产党人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旗帜,这是一种更坚强、更奋进、更自信、更和谐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民族复兴征程上的中国人民,在这面旗帜下奋然前行。

高度重视,矢力推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逐步深入、稳步推进。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央领导同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绝不能动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长岭说。

精神的光芒·奋进的源泉·生动的实践——满腔热忱地携手,全党全社会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这是中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弘扬理想旗帜,凝聚精神力量。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全党全社会团结协作、共同携手,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篇章。

耕耘日出日落,奉献春去秋来。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满腔热忱地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人们看到,工程咨询委员会在教材编写和课题研究的重大问题上严格把关;课题组专家学者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工程工作;各地区各部门为工程开展国情调研、专题考察、研讨交流、资料收集等提供帮助、创造条件;社科理论界特别是高校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工程各项工作„„

咨询委员江流,90岁高龄,年迈体弱,行动不便,戴着助听器仍坚持参加工程审议会;咨询委员龚育之、苏星去世前不久,仍然在病床上审读工程教材书稿„„这些默默付出的学者,有的身患绝症,还坚持完成工作;有的亲人故去,料理完后事,马上返回工作岗位;有的带病工作,任劳任怨。

“工程是一个大平台,全国理论界在这个平台上密切配合、联合攻关;工程是一个大舞台,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这个舞台上施展才华、贡献智慧。”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说。

从中央到地方,从理论界到社会各界,从课题组专家到高校师生,都在关心工程、支持工程、参与工程,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

在这中间,人们看到的是投入、协作、敬业和奉献的精神光芒。这种光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始终闪烁不熄。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道德模范首都高校巡讲”首场报告会上,文建明铿锵有力的话语“人的一生不在于他能够活多久,而在于他能为世间留下什么符号,留下什么样的思想和精神”,引起现场如潮掌声。

——杭州开展“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根据每个月重要节庆日的思想文化主题,确定了民生、礼仪、诚信、感恩、奉献、关爱、信仰、责任、科学、爱国、创新、和谐等12个主题关键词,每个月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浙江嘉兴社区服务救助中心打造“惠民服务”品牌;北京东城区全力建设无障碍设施;江西南昌打造一批公寓式农民新家,让辖区村民住上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楼房„„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人们看到了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光芒。

在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中,在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中,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光芒在神州大地的每一场活动、每一项举措、每一位道德模范中闪烁,中华民族的精神画卷因此而丰富多彩,中华儿女也一次次因为这些光芒而感动、而振奋。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塑造民族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步履伴随着科学发展的历程,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脚步,伴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亢旋律。

(小标题)飘扬的旗帜·发展的动力·复兴的曙光——举目神州、放眼祖国,处处闪烁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光芒

从“最美妈妈”吴菊萍的奋力一托,到郭明义被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传人”,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勇救学生到“最美司机”吴斌用生命维护乘客安全,近一个时期,“最美”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个主题词,人们的心灵也被这个国度发生的一个又一个“最美的故事”深深打动。

吴菊萍、郭明义、张丽莉、吴斌、高铁成、何遥„„

这些平凡英雄的闪亮名字,如同一支支闪亮的火炬,迅速燎原到普通群众的心灵,他们带来身边的感动,使向上、向善、向美成为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振峰说:“‘最美’现象的出现,体现了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良性发展的态势,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一个难得契机。”

这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光芒照耀神州。

——难忘的场面让人动容:父母张开双臂为孩子撑起生命的天空,老师用血肉之躯为学生扛起闸门,母亲给怀里的孩子留下临终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痛失亲人的县长从废墟中爬起冲向救灾一线„„汶川特大地震来临的瞬间,让全社会读懂了什么叫人间大爱,什么叫尊严勇气,什么叫凝聚挺立。

——向善的美德让人景仰:辽宁鞍钢矿业公司普通职工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将奉献视为人生最大的幸福,他长期义务献血,连续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他说:“有的同志说我傻,可我自己并没有丝毫做傻事的感觉。大家一起做一些高尚的事,我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这样的快乐和幸福正通过微博在绵延传递。

——文明的行为让人感怀:公共汽车上礼貌让座,乘电梯、购物、买票、就餐等自觉排队„„创建文明城市润物无声,细节文明正在融入生活之中,文明之风已深深地镌刻在城市精神里,城市也因文明而幸福。

——无私的奉献让人铭记:刚刚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的闫文静是一位“80后”,每到周末,她都带着公司300多名志愿者一起从事环境保护、扶老助困等志愿行动。志愿精神已经溶入社会的血液。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人们看到志愿者们用微笑迎接八方宾客,用汗水赢得众人称赞。

在这个火热的时代,有救起3名落水者、自己却献出生命的“英雄大叔”李国喜;有放弃“体面工作”帮助麻风病康复者的大学生司占杰;有汶川特大地震后驰援灾区的志愿者„„他们的感人事迹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

在这个美好的时代,有吴孟超、张云泉、李素芝„„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在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从不同角度宣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巨大力量。

神州大地,有一种力量在生长,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蔚然成风,社会因此更和谐,人民因此更幸福。

就在这个夏天,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再显“给力”。我们再次看到了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看到了民族精神的丰富升华。

中华民族曾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如今更是从容坚定、迈向复兴。正因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我们才格外懂得,引导中国走向未来的只有一条路,那便是科学发展、富民强国。迎着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将激励亿万中华儿女继续书写一个古老民族奋发向上、走向现代化的新篇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面旗帜,在神州大地高高飘扬„„

从弘扬核心价值观看科学发展

第四篇: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活动教学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活动教学

菱角塘镇学校 李玉玲 电话:***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本人对物理“新课程”中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经验与体会,论述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新课程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活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赋予了我们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要求。科学探究被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教材中设置了不少的探究实验。不仅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取知识,而且更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有的甚至只是要求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改变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学习中的作用,使科学探究成为一个新的教学要求和新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器材、场地等条件的限制,科学探究活动受教师的主导作用影响较大,基本体现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师需准时下课并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虽然有参与,但自主式探究活动被削弱。为此,我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了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每周1节)。内容主要选取课本中相应的实验或制作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为主。

一、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学生都是好动的,好奇心强,他们正处于探究心理的发展期;活动课刚好能迎合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3、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巩固知识。

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科学探究的意义:“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与精神。”(摘录自《课程标准》)

2、科学探究的要素:科学探究包括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这只是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并不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须经过的7个顺序环节。所以我们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探究水平,只注重对某几个要素的过程经历与能力培养,并不强求每个科学探究活动都必须经过这七个环节。

3、科学探究的选题:“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可以是《标准》所要求的科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标准》科学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科学探究的形式有课堂内的探究性活动和课堂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

三、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际操作

我们老师都知道,开展活动课“花时费力”;但,最困难的还是两个问题:开展什么活动?“怎样开展活动?。我们主要有以下的一些操作体会:

1、打好课堂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毕竟是教学的主战场,课外活动只是作为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有益补充。所以,在课堂中,我们注重物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程序和科学方法。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为学生参加“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学生在活动中也难有作为。

2、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模式为:以物理实验(制作)为载体,形成探究的情景,发现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在活动中,我们紧贴课本,选取课本中的一些实验或小制作作为载体,精心设计和详尽准备;活动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案例一:“空气温度计”(图1)的制作与科学探究活动。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制作(在制作时,截取打点滴用较长的塑料管代替玻璃管,用木版固定,效果较好)。学生制作“空气温度计”后,自然会提出几个问题:“没刻度怎样用,怎样为它画刻度?它是怎样反映温度的变化的(原理是什么)?”在和学生探讨它的工作原理后,我就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探究怎样为“空气温度计”定刻度:原理是什么?步骤怎么样?(类比液体温度计的刻度确定)然后再去做。做好之后,大家都把作品都放在教室,在以后的几天里,与寒暑表对照,让他们看看谁的“空气温度计”准确些。当然,空气温度计的液柱高低不但与气温的高低有关还与空气的湿度等有关;在观察中同学们都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我又引导他们分析,查找有关资料,指出“空气温度计”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其他的用途(如用“空气温度计”测量了教学楼的高度)。和“空气温度计”一样,其实很多的物理小制作都蕴涵着不少的知识,只要我们跨出第一步,前面就有极为广阔的空间。

案例二: “盐水电池”实验与科学探究活动。

“盐水电池”是第六章第一节《电压》练习中的一个实验,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实践起来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准备了实验器材①三块金属片(5cm×20cm):铜片、铝片、锌片(镀锌铁片);②电压表1个;③导线2根;④烧杯、水、食盐等。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实验不久,就有一位“好胜”学生有叫嚷:“老师你好‘偏心’!怎么他的(实验)电压是0.7V,而我的只有0.5V?都怪你给我的器材不好。怎样才能使电压升高啊?我要比他的(实验电压)高。”──探究的问题自然就出来了。于是我就顺势在黑板上写出探究的问题:如何提高盐水电池的电压?盐水电池的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接着让学生们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提醒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并开展了比赛:看谁的盐水电池电压最高。有的同学也想出了“怪招”──将盐水电池串联起来。

这样做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几个盐水电池串联起来电压达到了3V多;有个同学提议:接上一个小灯泡试试。结果灯泡并没有发光,学生们又疑惑了。接着又研究讨论一番。这样,大大刺激了学生们的探索积极性和思维。

接着下来的几周的活动课,我们继续进行了各种水果电池、蔬菜电池的探究,由学生带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实验。以及用这个电池作为电子表、音乐贺卡等小功率用电器的电源的探究实验,更加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与成功感。

3、在选题方面,教师选题与学生选题相结合。在科学探究活动的选题范围上,我们原则上是紧靠课本与学习进度,但有时也选择学生提出的课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

案例三: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

在学习电学时,不少的同学不顾教师的阻止、批评,硬是把干电池的“外衣”剥去,看看里面的“真身”;甚至把“皮”也剥开,对“内脏”也研究一番。不少的同学对电流表、电压表的构造很好奇,提出问题和要求:“电流表、电压表是怎样测量电流、电压的?能否拆开来看看!”好的电表拆了可惜;但是,学校里每年都有一些损坏的电表,积累下来数量也不少。虽然该课题有点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但为了不破坏同学们的好奇心,我还是把这些废表拿出来,让他们探究“电流表、电压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把电流表、电压表拆开,指导他们观察表的元件、结构与电路,分析、记录表里的电路连接情况,比较两者的异同。

在这个科学探究活动中也有一个很大的意外发现和收获:原来这部分“废表”中一部分的“表心”(灵敏电流计)还是好的。于是,我就组织学生把着部分电表多余的部分去掉,只留下“表心”和两个接线柱,就改装成“灵敏电流表”。一共改装了二十多个,足够用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探究实验。有同学也提出,电压表里面的电路是串联,将电压表改装为“灵敏电流表”也很简单,在表里多接一根线出来就行了。不少同学用着自己动手制成的器材做实验,感到很自豪与成功,十分投入,科学探究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部分学生的“好拆心”还是很强的,当学到“电能表”时又要求“拆开来看看”,我也满足他们的要求了。)

4、在组织形式上课堂探究与课外探究相结合。为了使一部分的科学探究活动更具开放性,我们把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安排课外,利用周日、节日进行。

案例四: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进行课外开放型的探究,让学生独立或小组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证据、分析与论证,最后写出探究实验报告。其中不少同学设计的实验不同于书本的内容,有一部分参照课外书,也有一部分是他们的“原创作品”。

四、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实践,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以实验(或制作)活动为主,适合中学生好动、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同学们早已把物理实验看作是“游戏”;而制作的作品,也是他们的心爱“玩具”。每次活动,基本都是延长时间的(科学探究活动课基本安排在最后一节,不会影响其他课)。一些平时上课不专心的同学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开始是觉得好玩,慢慢就有了兴趣;在老师的鼓励下,上课开始专心听,做好笔记,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潜而默化,互相促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其实,老师在活动中也是感到其乐无穷的。)

2、促进课堂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课题紧靠课本与学习进度,所以大大促进课堂教学。

案例五:上面提到的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由于“灵敏电流表”是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的,学生们都熟悉的使用,学习过程自然很顺利。

案例六:探究“浮沉子”的浮沉。在学习浮力时,我们安排了制作“浮沉子”(图2)。学生们拿着瓶子,用力一按,里面的小瓶就下沉了;一松手,小瓶子就上浮;用力恰当,小瓶子就悬浮;同学们都被它吸引住了。我就要求他们仔细观察、思考,互相交流,找出“浮沉子”上浮、下沉的原理。当学生弄通这个问题后,自然就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一节的学习就显得轻松了。

案例七:近年来,考试中“用电能表测量电功率”的题目很常见(也很有实用价值)。我们过去也经常进行相关的习题练习,但练来练去,效果就是不好。学生基本是靠死记解题步骤去解题的,题型一变就无从入手。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理解好它的原理。适逢当时南区供电局在当地更换电能表,我们就发动学生把家里换下的电能表拿回学校,安装实验电路板(实验电路见图3)。安装由学生在活动课上按照老师制定的电路图进行安装;安装完毕,由老师检查无错误(注意用电安全)后才给以通电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步骤,真实地进行“用电能表测量电功率”。使学生体会其中的真实情景,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公式P=W/t的理解。并通过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掌握实验技能和知识的实际应用,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通过实验或制作的科学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现象、规律、原理与对应的实际事物联系,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实验技能、方法的掌握。

3、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得到较大提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现了学生们较强的创新能力。

案例八:在制作“空气温度计”时,有的同学发现自己“空气温度计”“失灵”了:用手握住瓶子,液柱也不上升。后来分析、查找原因,大家估计是瓶子的密封不好,漏气了;怎样确定瓶子是否漏气呢?大家都想办法。后来一位同学提出一个很有创意的办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她把瓶子倒过来放,把一根软管弯向上(图4)。如果瓶子是漏的,就不是漏气,而是漏水出来(转换法),就容易发现。体现该同学不迷信书本,大胆创新的精神。

科学探究,作为一个新的教学要求与学习方式,还有待不断地深入探索、研究。从初步的实践与研究表明,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够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资料: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大学出版社

[2]《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3]《游戏中的科学》北京出版社 主编 纪江红

第五篇:初中物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亮,易烧坏。当U < U0时,则P < P0 ;灯很暗,当U = U0时,则P = P0 ;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P=U2/R;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 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9.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0.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下载初中物理中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物理中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物理如何学

    初中物理如何学 第一次接触物理,许多学生也许会被新奇有趣的物理现象所吸引,渴望学好物理。然而物理现象包罗万象,物理知识千头万绪,令人望而生畏,使有些同学把学好物理视为畏途......

    中考科学——初中物理推导与证明

    1. 2. 3. 4. 5. 6. 7. 8. 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导出:串联的两个导体的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由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导......

    浅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范文大全

    浅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论文关键词:科学探究;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形成概念、认识规律,建构物理知识体系,让学生体验科学......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如何提出科学问题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如何提出问题 熊彦君 湖北省麻城市鼓楼中心学校城东中学 438300 摘要:“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要素,是探究性实验的第一步,是探究性实验教学......

    《我是企学家》初中读后感(精选5篇)

    《我是企学家》这本书对国内企业培训的市场发展做了深度的分析,阐述了国内企业培训市场的诟病和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描述了企学家。本书从培训师、企业老板、员工等多种角度......

    初中物理简答题 文档

    网站首页 > 中考 > 综合 > 【中考必备】物理所有简答题大全! 2015-04-22 15:47 来源: 戴氏教育 初中物理简答题汇总 1.在游泳池边向池底看去,感觉池水并不深,下水后才知道不是......

    初中物理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下面光学仪器中,能成放大实像的是 A.照相机B.投影仪C.潜望镜D.放大镜 2.照相机能成缩小倒立实像的条件是 A.物距等于焦距 B. 物距小......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第十三章 热和能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