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阳光基业 读后感
《阳光基业》读后感
——阳光保险集团榆林中支绥德支公司许革伟
细读《阳光基业》这本精彩的书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在席卷中国大地改革开放热潮已经走过了27个年头的一次在中国商业界的生存大挑战,他就是魅力四射、高瞻远瞩的探险家、航海家张维功董事长。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晚则早,小即大”。阳光保险作为中国金融保险业的后起之秀,创造了一个中国式的传奇故事。她成立于2005年7月,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阳光保险由零起步,从当初的9个人到2010年初发展为超过6万人的大家庭;从不到100万元的创业资金,到2009年底超过50亿元的实有资本;从2005年成立,首年保费不足亿元,到2010年保费收入将超过200亿元,这一年它迈入中国企业500强;从首年承担的保险责任166.1亿元,到2010年累计承担保险责任近20万亿元,累计上缴税金25亿元„„。透过她,我们不但看到阳光保险的中国式传奇,也可以看到保险业的未来,更可以看到中国金融业的美好明天。
《阳光基业》不仅描述了一家金融保险新锐企业的崛起之路,而且缔造了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阳光创始人——张维功。他曾经是中国保监会广东监管局的党委书记、局长,同时也是中国保监会系统中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但他却在不惑之年“下了海”。短短的几年时光
里,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般的商业故事。历史不仅见证了阳光保险公司的成长历程,而且见证了张维功董事长卓越般的领导才能。
《阳光基业》透视出张维功董事长顽强的毅力,是他人生事业的精神支点。张维功董事长的保险职业生涯起步阶段,是一名极其普通的保险业务员。为了说服那些具有决策的保险购买者,不论雨雪风霜,他经常骑自行车拜访客户,而且天气越是恶劣,他的动力越大。许多同事曾以为他这样的做法有些“傻气“,可结果却并非如此。20世纪80年代,一家钢铁厂的厂长曾在大会上号召全厂的供销员向他学习:“如果我们都能向小张同志这样做事情,我们就没有推销不出去的产品。”
骄人的业绩让张维功董事长一步步晋升。在担任人保潍坊分公司总经理期间,他就在员工中推行了“有话直说”、“模拟下岗”、“准总经理”等当时看来十分新鲜而又激动人心的创新改革举措。在山东人保任副总经理分管人事工作期间,他主持了当时省公司机关十年来最大的一次人事改革。由于人保属于国有企业,在人事改革上十几年没有大的动作,积累的问题、难事、烦事特别多,几乎没人敢磁。他利用晚上的时间与省公司机关近200名员工逐一进行谈话:夜里12点之前谈50岁以上的人;零点以后谈50岁以下的人,每个人不少于2小时。历时两个多月,他都是每天凌晨三四点钟休息。由于情况吃得透,改革意义讲得到位,一大批老处长自愿退居二线,一批年轻干部走了领导岗位„„。历时3个多月,打了一个漂亮的推动大动作改革实绩的战役。一个典型的案例无不折射出张维功董事长出色的管理能
力和策略能力。
每一个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要经历一次特别漫长的艰辛旅程。2004年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的保险业,却被一向意气风发的张维功董事长非常优雅而得体地掠过——来北京筹办一家保险公司。然而现实是尴尬的:一位政府高级官员,转换身份“下海”后,他的人生一下子变成了一个从零开始,几乎身无分文的普通创业者。在寻找资本的过程中,可谓一波三折,历时8个多月寻找股东的过程,他尝遍了创业的艰苦,没有了公车,也没有了私车,低矮的茶几当做办公桌兼餐桌,用张维功董事长自己的话说,“在初始无望的前几个月,我理解了有的人为什么会自杀,因为当他背不起一份责任时,很多人会有这种想法”。有着20多年行业经验的资深保险人,张维功董事长要在2004年保险业竞争初开时进入这个产业,他自思要做到第一,因为他已经习惯做第一了。他找到的第一个缺口——央企中国石化,因为他相信,只要打开一个缺口,水流就会源源不断。为了这一机会,张维功董事长从2004年初夏到中秋,历时4个多月,与中石化的各管理层进行了十分详尽的交流,最终中石化的最高决策层只与张维功董事长交流了40分钟就决定投资阳光保险。张维功董事长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使得阳光保险的创业之路开始明朗起来。点点滴滴的事迹足以证明张维功董事长的卓越品质。作为阳光人,我们为能有这样一位有勇气、有魄力、有坚韧意志的好领导而无比自豪。
展望阳光,魅力无比。张维功董事长如是说,“我们就是要把阳光保险打造成一家有品质和实力的公司,就像一个非常有知识、有修
养、有层次、有内涵的积极向上而又身体健康的人”。他还颇为豪迈地展望:从能力上,要实现四个最。即最强的技术力量、最好的服务水平、最强的市场能力和最高的赢利能力;从风格上,要办成一家开放、规范、和谐、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保险公司。不难看出,张维功董事长的追求和抱负及极具科学的决策能力。作为阳光人,我相信在张董事长的英明领导下,阳光保险集团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打造成国际一流的保险金融集团。
阳光的发展离不开社会,阳光人也必将回报社会,体现了阳光人的大爱无疆。在玉树地震中阳光保险集团捐款1000万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作为阳光人我感受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阳光保险集团树立的良好社会形象,使得阳光保险集团向海外扩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作为阳光人,我认真地阅读了《阳光基业》,领会了书中的精髓,感慨颇多。从张维功董事长的创业历程中,我找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阳光精神已经深深地在我心中扎根。我必将领会阳光精神,以阳光文化为指导,在实际工作中行动起来,紧紧围绕在以张维功董事长为核心的阳光保险集团周围,结合实际工作,发扬阳光精神,为阳光的远大目标而努力奋斗。作为阳光人,我相信阳光保险集团,必将以豪迈的步伐迈向国际保险金融大舞台。
2010年8月13日
第二篇:基业长青读后感
阅读书目:《基业长青》
著者: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数:368页
永远的核心理念
———读《基业长青》有感
“这不是一本描写能力卓越,高瞻远瞩的领导人的书,也与高瞻远瞩的产品概念,高瞻远瞩的产品或高瞻远瞩的市场分析无关,也不谈拥有某种公司展望。本书所谈的问题更为重要、长久和真实。这是一本关于高瞻远瞩公司的书。”本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在这本富于创造性的书中这样写道。两位作者把这本书的成功归功于以下四个因素。首先,建立一个伟大并长盛不衰的理念让人倍感兴奋;第二,有思想的人渴求获得能经受时间考验的知道原则;第三,轻型期公司的经理人会发现,《基业长青》提出的观念可以让他们在不动摇一个伟大公司根基的同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帮助他们首次创立这样的根基),引入可以提高效率的变革。最后,还有更多高瞻远瞩的公司发现肯定了他们的管理方法。它打破了旧有的神话,提供了新颖的见解,并为那些有志于建立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伟大公司的人提供了实际指导。
两位教授在斯坦福大学花费了六年的时间来研究这个项目,选取了18家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公司和18家对照公司。作者在一开始就声明:“对照公司”不是差劲的公司,也不是完全没有远大眼光的公司。他们也是优秀公司,大多数和高瞻远瞩公司生存得一样长久,而且营运效果超过一般上市公司。但是,整体地位不及高瞻远瞩公司。《基业长青》以破除12个迷思开始,得出了“令人惊异和违反直觉的发现”。但是经过仔细研究,我觉得作者的观点很新颖,很有道理。令人耳目一新。下面我仔细分析一下书中的观点。
造钟,而不是报时。做企业是做什么?做产品?做组织结构?作为企业的领
导人,你是否需要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基业长青》通过对比告诉我们,做企业我们需要造钟,而不是报时。钟造好了,还怕时间不准么。拥有核心理念,创造自己的独特风范,并努力践行,企业就会长久的兴盛下去。作者以美国建国为例,证明核心理念才是最后重要的。他这样写道:“最重要的不是谁当总统?谁应该领导我们?谁是我们当中最聪明的人?谁是最好的国王?绝非如此!国家应该如何运作?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指导方针和机制,以便创造我们梦想的国家?”所以,公司领导人重要的不是个人魅力,而是给公司创建一套先进的程序。
利润之上的追求。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标的手段,但是对很多高瞻远瞩公司来说,利润不是最终目的,利润对企业来讲,就像氧气、食物、水和血液对人体一样,是必须的。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人活着只为吃喝就没什么意思,企业要追求利润之上的更广泛、更有意义的理想才能长久。
保存核心,刺激进步。只有企业的员工真正相信并且付诸实践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核心理念。无论时世变化如何都会代代相传。这也是那些高瞻远瞩公司成功的基础。“保存核心,刺激进步”也是本书的中心观点。《基业长青》告诉我们必须不断回答的一个问题:“假设我们关闭这家公司,而不至于对员工或老板造成不利的经济影响,为什么我们不那样做?如果公司不复存在,世界会有什么损失?”,那样我们才能找到我们真正的核心理念。找到核心理念后,我们还应该毫不迟疑,坚定地改变不符合核心理念的事情,坚持核心理念那样我们的事业就会有个很好的起步。
胆大包天的目标。胆大包天的目标可以促使大家团结起来,这种光芒四射、动人心弦、有形而高度集中的东西能够激发所有人的力量,只要略加解释或者不需要解释,大家就立刻可以了解。高瞻远瞩公司不认为胆大包天的目标是嘲笑诸神,只是他们从来不曾想到他们做不到他们决心要做的事情。此外,高瞻远瞩公司不会盲目追求任何随意得来的胆大包天的目标,只是追求既能加强本身核心理念、又能反映公司自我定位的胆大包天的目标。
教派般的文化。要创建一个高瞻远瞩的公司,你不需要创造一个“温和”或“舒适”的环境。就绩效和契合公司理念而言,高瞻远瞩公司对员工的要求通常要求比其它公司要严。在高瞻远瞩公司里只有两类员工,一类高度认同企业的制
度和价值观,所以他们会努力快乐的工作。另一类不太相信公司的理念,因而他们会显得格格不入而不适应。所以高瞻远瞩公司尽管优秀,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在那里工作。高瞻远瞩公司在理念方面实施严格控制,同时在作业层面提供广泛的自主性,鼓励个人首创精神,正是兼容并蓄胜过非此即彼的典范。
择强淘弱的进化。企业是一个逐渐演进的物种,进化式进步是未经计划的进步。所以高瞻远瞩公司做哪种产品,投资哪个行业并不是关键,如果充分了解进化过程,并刻意引为己用,这种过程可能是刺激进步的有力方法。在这方面,高瞻远瞩公司远比对照公司更为努力。最后,作者得出结论:真实的世界充满意外事件,影响人生的轨迹,这种事发生在个人身上,也发生在组织中,但是,重点在于高瞻远瞩公司能够比较积极地应用进化的力量。
自家成长的经理人。在这一章中,作者以通用电气CEO韦尔奇为例,说明公司自行培养经理人的重要性。作者这样写道:“拥有像韦尔奇这样种才干的CEO令人赞叹,一个世纪里都有像韦尔奇这样的干才当CEO,而且全部都是公司自行培养的,这的确是通用电气成为高瞻远瞩公司的关键原因之一。”高瞻远瞩公司与对照公司的最大差别不是领袖的素质,而是优秀领袖的一贯性,也就是保存核心的一贯性,自家成长的经理人重要性正在于此。有计划的培养自家成长的经理人可以保持企业核心价值,追求远超过任何领袖的任期的使命,让企业迅猛前进几个世纪。
永远不够好。安逸不是高瞻远瞩公司的目标。高瞻远瞩公司的经理们根本不接受在短期绩效和长期成功之间必须选择其一的说法。他们先为长期努力,同时又拥有极为严格的短期标准自我要求。要想建立高瞻远瞩公司,必须长期艰苦奋斗,成功永远不是终点。丘吉尔说过一句酷似绕口令的话:这不是终点,甚至不是终点的起点,但可能是起点的终点。读完《基业长青》的第十章,你就会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也会增加自己的智慧。
构建愿景。愿景是个很时髦的词汇,也是最为滥用的词汇之一。一个构思良好的愿景包括两个方面——核心理念和未来前景。追求愿景意味着实现组织和战略的协调,用以保存核心理念,刺激进步以实现展望中的未来。只有二者的协调才可以把梦想变为现实,把美好的意愿办成具体的现实。
《基业长青》给我很深的感触,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读过一些关于企业管
理的书,了解道到了公司成功的一些关键要素,例如:优秀的领导人,远大的眼光,好的产品创意,严格的管理制度等等。但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上面我提到的几点都只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表象而已。《基业长青》这本书通过研究18家高瞻远瞩公司及与之对比的同行业优秀大公司给出了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现在我个人认为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就是明确企业的核心理念并为之持续奋斗,毫不松懈,持续到底。
第三篇:《基业长青》读后感
《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读后感
《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是一本探讨高瞻远瞩公司的书,它用大量的实例和数据为我们系统展示了高瞻远瞩公司长期拥有杰出地位的根本要素。该书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上大多数的管理类图书,它超越了诸如战略、研发、产品、市场、营销等等管理技术层面的研究与讨论,发现了杰出公司出类拔萃的永恒品质,对公司永葆卓越的根源见解独到、剖析精辟,作者以优美流畅、富于激情的笔触使我们确信,“创建一家恒久的伟大公司,一个真正值得长青的基业,乃是崇高的使命”。
整部书围绕打破“12个迷思”展开,即:
迷思
1、伟大的公司靠伟大的构想起家;
迷思
2、高瞻远瞩公司需要杰出而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者;
迷思
3、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首要目的;
迷思
4、高瞻远瞩公司拥有共通的“正确”价值观;
迷思
5、唯一不变的是变动;
迷思
6、绩优公司事事谨慎;
迷思
7、高瞻远瞩公司是每一个人的绝佳工作地点;
迷思
8、最成功公司的最佳行动都是来自高明、复杂的战略规划; 迷思
9、公司应礼聘外来的CEO才能刺激根本变革;
迷思
10、最成功的公司最注重的是击败竞争对手;
迷思
11、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迷思
12、公司高瞻远瞩,主要依靠“愿景宣言”。
破除上述12个迷思,既是作者专注6年的企业研究的成果,更是18个高瞻远瞩公司优秀特质的无声昭示。
就象龟兔赛跑寓言一样,高瞻远瞩公司起步时经常步履蹒跚,最终却赢得长距离的竞赛。作者的研究表明:高瞻远瞩公司的领导者更加专注于建构一种大而持久的制度,并不刻意成为伟大领袖,他们追求的是制造时钟,而不是成为报时人。拥有一个伟大的构想,或身为高瞻远瞩的魅力型领袖,好比是“报时”;建立一家公司,使公司在任何一位领袖身后很久、经历很多次产品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荣,好比是“造钟”。一家高瞻远瞩公司的创建者通常是造钟的人,而不是报时的人。他们主要致力于建立一个组织,一个会滴答走动的时钟,而不只是找对时机,用一种高瞻远瞩的产品构想打进市场,或利用一次优秀产品生命周期的成长曲线;他们并非致力于取得高瞻远瞩领袖的人格特质,而是采取建筑大师的方法,致力于构建高瞻远瞩公司的组织特质;他们努力的最大成果不是实质地体现一个伟大的构想,不是表现人格的魅力,不是满足个人的自尊或累计个人的财富,他们最大的创造物是公司本身及其所代表的一切。高瞻远瞩的公司往往并不是源自一种极为成功的创业产品、一个特别的科技和市场机会,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积累,坚持把公司作为终极创造。这些让人动容的研究成果和感奋人心的表述,让我们走出对“伟大构想”的困惑和对“魅力领袖”的迷信,充满自信与期待地焕发创业的激情。
该书告诉我们,一个杰出的公司要有超越利润的追求。“我们的基本原则,从创办人构思出来后一直维持不变,我们把核心价值观和实务分得清清楚楚,核心价值观不改变,但是实务做法可以改变,我们也清楚地表明:利
润虽然重要,却不是公司存在的原因。公司是为了更基本的原因存在”(惠普前任CEO约翰·杨)。对优秀的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根本因素是指引、激励公司上下的核心理念,亦即核心价值观和超越利润的归宿感。这种理念在长期内是相当固定的。“追求最大利润”一向不是高瞻远瞩公司主要的动力或首要目标,高瞻远瞩公司追求的是一组目标,赚钱只是之一,而且不见得是最重要的目标,在更多的情况下,他们把利润理解为在核心理念驱动下所从事事业的自然回报。或者说,高瞻远瞩公司在追求利润和股东财富的同时,同样追求更广泛、更有意义的理想,扩大利润的目标并不主导一切,他们是在获利的情况下追求目标的—同时达成两种目标,也就是同时拥抱理念和利润。这也恰恰证明了,一个伟大的、长期成功的企业(公司)必须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而绝不能仅仅追逐利润。
书中阐述的一项有意思的研究结论是:“我们并未发现任何特别的理念内容和成为高瞻远瞩公司息息相关。研究表明,理念的真实性和公司持续一贯符合理念的程度要比理念的内容重要。”也就是说,重要的不在于公司理念的内容,而在于公司的一切作为都能遵循核心价值观。高瞻远瞩公司不问“我么应该珍视什么?”,只问“我们究竟实际珍视的是什么?”。高瞻远瞩公司几乎都虔诚地维持核心理念,很少改变。这提示我们,一个公司的价值观、使命等等理念,重要的不是是否有“创意”、是否“讨人喜欢”,甚至是否“正确”,而在于是否真正能够贯彻组织上下,“入脑入心入行”,真正指引和激励公司的人!
关于公司的核心理念,除了“明确”和“固守”两个要点外,很重要的还有“保持其塑造的力量”,这包括经理人的培养和继任规划,即从内部人
才中培养、提升和慎重选择管理人才;也包括营造“教派般的文化”,极为明确的自我认知、事业目的和要达到的目标,“热烈拥护的理念、灌输信仰、严密契合、精英主义”,这些让公司与员工间能够相互选择和提升,激发忠心、热忱和崇高理想的过程中强化公司的核心理念,塑造出卓越的员工,而根本不容纳那些不愿或不符合其确切标准的人。
一般来说,变革与稳定、保守与勇猛往往构成冲突和矛盾,不能同时并存。在稳固核心理念的同时,却要保持追求进步的强大动力,高瞻远瞩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是:高瞻远瞩公司不受二分法的限制,用兼容并蓄的方法让自己跳出困境,使他们能够同时拥抱若干层面的两个极端。他们坚持理想主义和务实主义的融合,他们愿意和善于调整可以改变和适应无损于核心理念的任何方面,配合保存核心及刺激进步的心态创造有形机制,倡导“先驱精神”和“首创精神”,勇于投身“胆大包天”的目标,从事大胆、具有挑战性而且经常具有高风险的任务和计划,以激发进步,实现超越。
而在另一方面,高瞻远瞩公司的大部分成功并不是起因于“先知先觉”的战略规划,而是依靠试验、尝试错误和机会主义,或者确切地说,是靠运气。这听来似乎有些难以置信,尤其是当我们学习了“战略管理”,大讲各种“策略”、“谋划”之际。但高瞻远瞩公司进步的两种形态:胆大包天的目标+进化式的进步,是本书研究得出的可信结论。胆大包天目标带来的进步设计确定不疑的既定目标,而进化式进步则和不确定性有关,即多方尝试、保存有用;胆大包天目标带来的进步是大胆的和跳跃式的,而进化式进步通常由渐进式的小步骤或突变开始,最后发展为经常是意料之外的策略性转变。这启示我们,要保持公司的持久活力、蓬勃生机和不断成长,就要尊重
首创精神,敢于尝试、宽容失败(甚至是“持之以恒”的失败),保持永不餍足的好奇心和对进步的追求,远离停滞和僵化,建立持续刺激和强化进化式进步的机制,“增生、变化,最强者生存、最弱者死亡”,保留有用的,抛弃无用的。
一个基业长青的公司其最后的诀窍是“永不满足的机制”。“如何自我改进,使明天做得比今天好”,他们把这个问题看做生活方式,变成思想和行动的习惯—持续改善是制度化的习惯,是一种有纪律的生活方式,它融入了组织结构,并且用有形的机制予以强化,激发对现状的不满及对自我的严格要求。高瞻远瞩公司最注重战胜自己,反而不把成功和击败对手当做最终目标。能够击败对手是他们不断自问的附带结果。不管他们多有成就,不管他们超前对手多远,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这些论述使我们得以超越一般的“竞争”,告别自满、懒惰、迟缓、胆怯和低效,唯有抱着“永远不够好”的信念,永不言休地努力工作、追求进步和持续地为未来努力奋斗,方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建立长久之功!
这不是终点,甚至不是终点的起点,但可能是起点的终点。
第四篇:基业长青读后感
《基业长青》读后感
在这次的读书活动中,公司为我们推荐了《基业长青》这本书。这是一部有理有据有深度的好书。书中运用大量的事实资料和文字阐述了企业经营和长足发展中的诸多有实但是无形的东西──理念、价值观、目标;告知人们经营不是短线的赌注,而是理想层面的高瞻选瞩。整本书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保存核心、刺激进步。目标、追求是进步,文化、内部提拔是保存核心。
我理解,《基业长青》告诉我们要造钟而不是报时要致力于建立一个组织一个滴答走动的时钟而不只是找对时机最重要的是这个组织特质是有能力不断地建立制度从不停止从不回顾从无结束最后使得这个组织基业长青.它不需要个人英雄的魅力型伟大领袖公司才始终极的创造企业应该是逐渐演进的物种要有择强汰弱的进化机制应该在企业内部持续自我突变由员工发挥个人首创精神推动公司持续前进要有足够的变化才能生存发展.3M公司的那个生生不息.不断演进的大树给了我非常多的思考它的一系列刺激进步的机制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特别是:以小型自主性部门为单位提倡“大公司内有小公司”借以刺激个人首创精神的做法;这就好像我们实行的部门承包责任制能使得管理更切实的落实在基层加强部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得业务上有了前所未有的长进以及用新产品论坛使所有部门分享最新的产品刺激跨越部门界限的新构想我们公司实行了每日早会的新产品介绍项目就非常有效果产生了不少跨越不同部门生产工艺的新产品.我非常赞赏3M公司的处世哲学:虽然你经常步履蹒跚地到达目的地但你必须先行动才能有步履蹒跚.我觉得我应该立即行动采取措施实施书中的有效见解从一枝一叶开始构建参天大树.同时,就我们的企业管理而言,这也是在字里行间时时透露着指针式的影响的好书。首先,我们在创业之初就形成了独特的人文环境、管理气氛、发展模式、经营思路,以及机制、规则和观念,这是我们值得庆幸的地方。因为这与高瞻远瞩公司是接近的,包括我们坚定地执行在畜牧饲料主产业上做文章的经营方向。但是我们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战略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步骤,我们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模式、我们还不能完全做到用管理思想指导企业发展而不是用单个的人(管理者)指导企业的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对于永续经营而言,我们还应该在实质是接触和吸纳外部的智慧。我们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和外部指出不足的同时给予我们的压力,所以,我们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时时不能忘记的是反思,是回味,是对自己的肯定同时的否定。
其次,是兼容,是在不混合阴阳情况下的协调和共同进步。这里说的不是寻求平衡而是短期和长期的优异表现,也就是在核心价值不改变的情况下,时时不忘记细节实施。要制订胆大妄为的目标和策略,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方法,甚至某种程度上的非理性的信心。目标是为了刺激进步,但是不能兼容各方利益的行为是不能长久的。因为我们是团队,团队的魅力就在于不是为了自己,不是只有自己,不是个优先,而是共荣,共享。我很欣赏书中的语言:“胆大妄为的目标极为明确动人,需要的解释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解释。这是因为目标需要每一个人都了解,每一个人都付诸实践,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以外的愿望去工作而得到辉煌的业绩。”所以,在整企业管理当中,我们需要兼容并畜这也是大企业的内涵。胸怀多大,事业多大,这是我们的从事的根本。
第三,关于创新。我还没有看到没有不创新的企业可以成为高瞻远瞩的企业,不仅在本书中,也在其它的材料里。其实,正如书中说的一样,很多创业者励精图治,但是并没有实现自身的梦想,但是后来的经理人做到了,不是因为年龄、阅历和历史的原因,而是因为思路和思维。后者的改善是对前者的继承但是不是对前者的业绩的推翻,这一点已经是不很容易做到,但是他们做到了,但是他们做到了,所以他们成功了,不论是人力资源、内部提升、科技开发、战略转移,还是营销体系、远景建设、绩效考核,我们都可以从书中得到启示性的语言和断。但是,我感到改变就是为了进步,虽然不一定进步,但是为进步的冒险也是值得的。从产品,从营销,从人力资源,从市场定位,从科技进步,没有一个高瞻远瞩的公司是不创新的公司。创新是这些企业制胜的关键,也就是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策略占领市场,占领消费者的心,占领未来的竞争空间,占领他人不能占领的领域。纵观全书,我学到了很多。无论是自己的未来,还是公司的前景都更加清晰了。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相信大桥,但是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走好脚下的路至关重要。《基业长青》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身边的人与物,对自己的将来有着正确的认识,以饱满的激情,以坚定的信念坚持下去,美好的未来就在不远处。
第五篇:《基业长青》读后感
《基业长青》读后感
如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迎接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孕育着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暗藏着无尽的风险和危机,以及企业在生存与发展时面临着的挑战与冲击。特别是随着2007年2月美国的次级按揭贷款问题浮出水面,国际金融危机瞬间爆发,像海啸般对很多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许多公司纷纷陷入窘境。因此,各个企业都必须寻找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CEO、经理人,去创造和完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树立长期领导行业新潮流的远大目标。
在《基业长青》这本书中,作者一直在讲一个“公司”,那就是高瞻远瞩公司。所谓高瞻远瞩公司(visionary company)是所在行业中第一流的机构,是皇冠上的明珠,广受同行崇拜,对所处的时间有着深远的影响。此中关键在于:高瞻远瞩公司是一种组织、一种机构作为领导者,无论多有魅力、多么高瞻远瞩,最后都会去世;所有高瞻远瞩的产品和服务——所有“伟大的构想”最后都会过时。的确如此,整个市场都可能过时和消失,但是高瞻远瞩公司却会长期枝繁叶茂,经历很多次产品生命周期、经历很多代活跃领导人而继续生存。
怎么样才能成为高瞻远瞩公司,怎么样才算得上高瞻远瞩公司呢?这也许就是这本《基业长青》的作者想要告诉大家的,我们怎么去判断,怎么去权衡,怎么去实施,如何让自己现在从事的公司成为高瞻远瞩公司,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小小功臣,如何使自己更有价值„„
作者通过层层筛选,在本书中例举了18个高瞻远瞩公司和与之相对应的18个对照公司,这18个高瞻远瞩的公司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花旗银行、通用电气公司、惠普公司、IBM公司、沃尔玛公司、迪斯尼公司等;对应的18个对照公司中也有,比如诺顿公司、雷诺公司、高露洁公司、Ames百货公司、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等。作者从十几个方面深刻解剖了高瞻远瞩公司与对照公司的不同,比如高瞻远瞩的公司在开始创立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支持或是看好,他们的领导者也不是一个眼光远大具有宏伟目标的人,他们只是想去更好的改变生活,更好的创造核心价值,也许一开始他们的目标只是小小的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但是当公司越来越大,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已不单单只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而是去完成比赚钱更远大的使命。在那些高瞻远瞩公司的历史中,他们不少都是受过重大挫折的,资金链断裂、市场需求极度萎缩、公司信誉受到巨大影响等,但是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又站立起来了,他们的目标一直都是“把明天做的比今天好”,而不是为了某个竞争对手而使自己失去自己原本应该前进的方向。也许是因为受过挫折,所以会更加珍惜,相比高瞻远瞩公司,对照公司的经济道路走得要顺畅的多。另外那些企业的CEO基本上都是来自企业自行培养的,并不是用高薪聘请高管对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虽然俗语常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是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而言,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内部培养的比较好,可以简单的设想一下,一个对公司内部结构、公司文化、公司价值都不甚了解的人,如何能很好的管理公司呢,如何能很好的让下属将制度进行有效的实施呢?
要想成为高瞻远瞩公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只要大家朝着那个方向,终点是会到的,只是途径的风景不一样,遇到的险阻不相同,处理的方法各有千秋。每一个公司都在追求更好,每一个员工也都在做的更好。
作为荣安集团的一员,随着荣安集团的不断成熟壮大,内心充满了感激与自豪之情。感激荣安给了我机会,让我在这里施展自己的才能,学习更多的技能;自豪身边有了更多的“荣安制造”—— 荣安和院、荣安琴湾、荣安花园等。我知道荣安要想成为高瞻远瞩公司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坚信在未来它一定能成功,有一帮伯乐带着一大帮千里马,驰骋广阔的原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