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敬业、爱生、奉献”主题演讲演讲稿
“敬业、爱生、奉献”主题演讲演讲稿
大山深处的风景
巷子口中小/胡江
此稿感谢罗咏寒等人撰写的相关资料和文章!
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我叫胡江,来自巷子口镇中心小学,“敬业、爱生、奉献”主题演讲演讲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山深处的风景》。
有这样一座山,它在宁乡西部山区巷子口镇最偏远的地方,山峰高耸,山涧深幽,道路崎岖,交通闭塞;山上有这样一所学校,巴掌大的操场,杉木做成的旗杆,参差不齐的课桌,锈迹斑斑的铁铃。学校里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一人一校,坚持执教三十多年。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子里,他为山区600多名孩子开启了智慧之门和成功之路。他就是长沙十大魅力教师之一,宁乡县巷子口镇檀树小学的陈宋瑜老师!
陈老师在檀树坳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当地流传一句民谣:“檀树校不倒,陈宋瑜不走。”是什么让他忍受孤独、是什么让他长久坚持、又是什么让他坚定不移呢?那是他对教育的痴迷、对学生的痴爱和对大山的痴情。
陈老师痴迷于教育,为了培育好山区的孩子,他尽最大的能力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养。最初他是一位地道的民办教师,但他十分好学。从教开始,他就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加了当时沩山区的中函班学习。每周星期天,天不亮,他就拎着手电筒,一路小跑10多公里去镇上学习。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至今仍然坚持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学习笔记足有两尺多高。同时,他把学到的有关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不断总结提高。他的《山区复式教学法》等教学经验倍受好评。他已经把阅读、把反思、把实践当作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演讲稿《“敬业、爱生、奉献”主题演讲演讲稿》。
陈老师痴爱他的学生,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必说他放弃调动的机会留守大山;也不必说他天天到山路上去接送孩子,单单是他肩头那根磨光的扁担就足以令人感动。为了节约经费,每个学期开学他都会挑书上山。1997年正月开学的前一天,他像往年一样挑书上山。走到半山腰,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加雪。绝对不能让书淋湿!陈老师只有这样一个念头。可是周围又无处可躲,如何是好呢?为了使书本不被淋湿,保证明天孩子们能领到心爱的书本,陈老师毅然脱下两层外衣遮住书本,硬着头皮挑书上山。天上雨淋雪洒、身上冷汗直冒、脚下路面湿滑,他艰难地一步步往前挪,终于把书本挑回了学校。就是这样一个为省20块钱运输费而自己挑书上山的老师,却先后为42名学生缴纳学杂费8800多元,先后将38名边远的学生带到家中免费餐宿。岁月悠悠,他的身躯已不再挺拔;山道弯弯,他的步伐已不再矫健,但爱心之叶依然长满希望的枝头,生命之根依旧紧扎大山的深处。
陈老师痴情于大山,把他的这辈子都奉献给了大山的教育。1977年,他主动请缨到无人敢去的檀树小学任教。面对老村长恳切的目光,陈老师斩钉截铁地说:“我干!”。这一干就是一辈子。现在,陈老师的儿女都成家立业了,妻子也在县城带外孙,但他还是舍弃不了大山中的学子,割舍不下对大山的情结。他希望山上的孩子能拥有一个快乐、安定的童年,能接受到像山下孩子一样的教育,能像山下孩子一样拥有美好的未来。他告诉村民:“如果我下山了,可能没有老师乐意进山,来了也不一定能安心干好,我一定得留下来,因为只有我才最适合这里啊。”三十年前他说“我干”!三十年后他说“我留”。三十多年里,他由英俊的青年变成了憔悴的老人;三十多年里他教出了600多学生,90多名大学生,40岁以下的村民大部分都是他的学生。他值了!
感动于陈老师的故事,感动于他的精神,去年的一个周末我去了檀树小学。周末的学校是寂静的,陈老师不在学校。我透过玻璃往教室里望:高低不一的几张桌子摆得整整齐齐,剥落的黑板边写着励志名言。我想像着陈老师把挑上来的书慎重的发给学生的情景,感动渐渐蔓延在我的脸庞。下山的时候,我慢慢地走,心里默念着:三十年、三十年、三十年啊!感叹之余,也不禁笑自己当初考老师时,还在为来一个五年的合同而犹豫,相比陈老师是多么的卑微啊!下山了,我回首,深情望着那已视角模糊的学校,感觉那是一处独特的风景,风景中我仿佛看到了陈老师瘦削的肩膀、平静的脸庞和坚毅的表情。陈老师,您是大山亮丽的风景,也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敬业、爱生、奉献”主题演讲演讲稿》
第二篇:“敬业、爱生、奉献”主题演讲演讲稿
“敬业、爱生、奉献”主题演讲演讲稿
大山深处的风景
巷子口中小/胡江
此稿感谢罗咏寒等人撰写的相关资料和文章!
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我叫胡江,来自巷子口镇中心小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大山深处的风景》。
有这样一座山,它在宁乡西部山区巷子口镇最偏远的地方,山峰高耸,山涧深幽,道路崎岖,交通闭塞;山上有这样一所学校,巴掌大的操场,杉木做成的旗杆,参差不齐的课桌,锈迹斑斑的铁铃。学校里有这样一位老师,他一人一校,坚持执教三十多年。三十多年,一万多个日子里,他为山区600多名孩子开启了智慧之门和成功之路。他就是长沙十大魅力教师之一,宁乡县巷子口镇檀树小学的陈宋瑜老师!
陈老师在檀树坳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当地流传一句民谣:“檀树校不倒,陈宋瑜不走。”是什么让他忍受孤独、是什么让他长久坚持、又是什么让他坚定不移呢?那是他对教育的痴迷、对学生的痴爱和对大山的痴情。
陈老师痴迷于教育,为了培育好山区的孩子,他尽最大的能力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养。最初他是一位地道的民办教师,但他十分好学。从教开始,他就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加了当时沩山区的中函班学习。每周星期天,天不亮,他就拎着手电筒,一路小跑10多公里去镇上学习。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至今仍然坚持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学习笔记足有两尺多高。同时,他把学到的有关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不断总结提高。他的《山区复式教学法》等教学经验倍受好评。他已经把阅读、把反思、把实践当作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
陈老师痴爱他的学生,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必说他放弃调动的机会留守大山;也不必说他天天到山路上去接送孩子,单单是他肩头那根磨光的扁担就足以令人感动。为了节约经费,每个学期开学他都会挑书上山。1997年正月开学的前一天,他像往年一样挑书上山。走到半山腰,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加雪。绝对不能让书淋湿!陈老师只有这样一个念头。可是周围又无处可躲,如何是好呢?为了使书本不被淋湿,保证明天孩子们能领到心爱的书本,陈老师毅然脱下两层外衣遮住书本,硬着头皮挑书上山。天上雨淋雪洒、身上冷汗直冒、脚下路面湿滑,他艰难地一步步往前挪,终于把书本挑回了学校。就是这样一个为省20块钱运输费而自己挑书上山的老师,却先后为42名学生缴纳学杂费8800多元,先后将38名边远的学生带到家中免费餐宿。岁月悠悠,他的身躯已不再挺拔;山道弯弯,他的步伐已不再矫健,但爱心之叶依然长满希望的枝头,生命之根依旧紧扎大山的深处。
陈老师痴情于大山,把他的这辈子都奉献给了大山的教育。1977年,他主动请缨到无人敢去的檀树小学任教。面对老村长恳切的目光,陈老师斩钉截铁地说:“我干!”。这一干就是一辈子。现在,陈老师的儿女都成家立业了,妻子也在县城带外孙,但他还是舍弃不了大山中的学子,割舍不下对大山的情结。他希望山上的孩子能拥有一个快乐、安定的童年,能接受到像山下孩子一样的教育,能像山下孩子一样拥有美好的未来。他告诉村民:“如果我下山了,可能没有老师乐意进山,来了也不一定能安心干好,我一定得留下来,因为只有我才最适合这里啊。”三十年前他说“我干”!三十年后他说“我留”。三十多年里,他由英俊的青年变成了憔悴的老人;三十多年里他教出了600多学生,90多名大学生,40岁以下的村民大部分都是他的学生。他值了!
感动于陈老师的故事,感动于他的精神,去年的一个周末我去了檀树小学。周末的学校是寂静的,陈老师不在学校。我透过玻璃往教室里望:高低不一的几张桌子摆得整整齐齐,剥落的黑板边写着励志名言。我想像着陈老师把挑上来的书慎重的发给学生的情景,感动渐渐蔓延在我的脸庞。下山的时候,我慢慢地走,心里默念着:三十年、三十年、三十年啊!感叹之余,也不禁笑自己当初考老师时,还在为来一个五年的合同而犹豫,相比陈老师是多么的卑微啊!下山了,我回首,深情望着那已视角模糊的学校,感觉那是一处独特的风景,风景中我仿佛看到了陈老师瘦削的肩膀、平静的脸庞和坚毅的表情。陈老师,您是大山亮丽的风景,也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第三篇:敬业 爱生 奉献
敬业 爱生 奉献------敬业主题心得体会
多年来,我带着一颗赤诚的心和一股肯干的劲头,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对学生的爱,在教育的第一线上执着的追求着,用爱来灌溉、培育祖国的新一代。正是这份执着,我树立“正己、敬业、爱生、奉献”的师德师风,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在上级领导、同事的关心指导、热情帮助下,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曲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赞歌,深受家长赞许、学生爱戴,并赢得领导和同行的好评。
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谐和的亲切感。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我感到欣慰。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二、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把“爱”作为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无论早上或者傍晚,都会用微笑迎接或目送每一个学生;课余时间,经常与学生一起聊天、一起活动,交流师生感情。我把纯洁的师爱注入了对学生的关怀激励、培育之中。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我用我的爱心感化着学习困难的学生。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围的话;当学生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应尽量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三、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和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身体素质好,成绩较差的同学,就鼓励他们在体育方面多下功夫,有特长的学生,就帮助他们选好目标,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学好专长,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适应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培养的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着眼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就要在教育实践中,把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等重视学科课、活动课的育人功能,把理论和实际、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四、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
唐代韩愈曾经为我们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育学生是不是多上几节思品课,让学生背诵日常行为规范就可以了呢?不是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要在要在日常教学中发挥模范、表率作用,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言谈风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一个有智慧的教师还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拥有高强的思维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特的创造能力。总之,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以激情燃烧激情,以智慧启迪智慧。以责任心滋养责任心;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能以激情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能以智慧感化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能以责任心感动学生,促进学生的完善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始终坚信教师的高尚师德集中体现在爱岗敬业上。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我感到对学生、对事业的热爱,不能仅仅表现为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而且还应该体现在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上。我努力使自己的工作富有时代气息,追求平凡中的卓越。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物理科教学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抱着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对学生未来负责的强烈责任心,刻苦钻研业务,认真阅读、学习、研究、积累教育理论,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实践中,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推行引导———探索———创新的课堂策略,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实践体验,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
岁月匆匆,我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二十四年,经过了许许多多多个日日夜夜,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但是我无怨无悔,因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常言说的好: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而这个目的的达成,我仍需继续努力。作为一个教师应该主动地发展自己。要善于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要向前人学习、向同时代的人学习,特别要向同事学习;要学习他人的理论;要不断积累,及时梳理,将各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要勇于探索,不断地超越自己。要深入研究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也要研究自身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寻求优质教育和高效教学的模式和自身成长的途径。要勤于反思,不断地完善自己。要及时地、深入地反思自己的语言、行动、经验、思想,在反思中不断地提程式自己。要敢想敢做,不断地形成自己。在敢于突破既有的思维模式,勇于实践自己的灵感和思想,在创造性的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在以后的教书育人工作中,我会倍加珍惜祖国和人民给予的荣誉,以高尚的师德支撑自己的整个人生,用真诚的心去点燃事业之火,做学生爱戴的教师,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做师德高尚的教师!
第四篇:敬业 爱生 奉献
敬业
爱生
奉献
东明中学
史春培
蓦然回首,在自己所衷爱的讲坛上已经走过了八个春秋。八年来,“敬业,爱生,奉献”,这六个字一直深深的萦绕于我的脑际。荡涤于我的心间。推动我在教育这片沃土尽心竭力,撒播明天的希望。
1998年,尚未成熟的我从师范院校步入中学的大门,担任初一语文的教学工作。也许是刚刚工作,也许是处于对本学科的热爱。我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凝聚成对工作的热情。为了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我都会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尽最大努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了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几乎每一节课我都会向老教师请教。记得有一次,我讲语法课中的词性,因为这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不理解,接受起来会很难。于是我请教当时我们的语文组组长吴文举老师,他建议我用例举法,让学生借助于对词的概念的理解,自己举出相应的词,并按座次划分成组,看哪一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好,说的最多。在同学们说的同时,我选择典型的词写在黑板上。结果,一堂课下来效果特别好。回到办公室,我以为吴老师会表扬我,结果,他却严厉的批评了我一顿。因为我把广州的“州”写成了“洲”。而自己却全然不知,也不知学生是没看出来还是看出来没敢说。吴教师见我满脸通红,又语重心长地说:“你刚参加工作,有点差错在所难免,但以后注意,你一个人错了不要紧,要是那几十个学生也跟着你一样错,那可就麻烦了„„”再上课时,我向同学们道歉,并检讨了 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疏漏,没想到同学们非但没有瞧不起我,而是向我投来了理解和赞许的目光,从他们眼神中我深深明白,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好教师,必须放弃自己所谓的“尊严”或许这样,会起到一个预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经历了那一次事情之后,我再没有在黑板上写过一次错别字。
2000年因为个人生活的需要,我不得不从培养过我的柳条中学转入了吴家中学,这所中学的生源只有三所小学。当时又处于全乡中学“三校即将和一”的特定历史时期,因为并校后有的同学家离合并后的学校有将近三十里的路程,而当时那里又没有宿舍,所以一部分同学索性就不念了。面对此情此景,身为班主任的我焦急万分,只有骑着自行车到学生家里去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当时我们班有一个叫孙立波的同学,她身体残疾(罗锅),14岁的女孩,身高不足一米三,且自尊心极强,家离学校较远,身体状况又不好,开学仅一周,就开始旷课了,我向同学打听,听说她唱歌不错,于是就趁下班时间来到了她的家里,告诉她“十·一”时学校要举行一个文艺联欢会,我想让她代表班级来一个独唱。她听后感到很惊讶,又不无担忧的说:“老师,我这形象站在台上同学们会笑话我的”,我鼓励她说:“不会的,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只要你站在台上,你就战胜了你自己,其实你并不比别人差,相反同学们只会敬佩你„„”在那次联欢会上,孙立波同学迎来了最为热烈的掌声。自此,她再也没有耽误功课,并校后也一直坚持上学。中学毕业后学起了裁剪,现在自己开了个服装店,还是和从前一样的爱唱歌。2001年,正值语文学科实行新的课程改革,所以已往的那些常规教法要必须打破,这就等于要重新审视自己曾经的教学风格,更新其不符合新课改之处。面对此种形势,我自己花钱买有关新课改方面的书籍、资料,回家后自己仔细推敲、研究,把自己的想法再与同年组语文教师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努力,我的语文成绩并没有因新课改受到冲击,却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增强了,课上踊跃发言,往往会因为一个小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每天早自习我都会抽出5分钟的时间,让一个同学到讲桌前谈谈自己的感受,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在无形中巩固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同年我被评为“双辽市素质教育先进个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仔细品来的确如此。世上的爱纵有千万种,但发自于灵魂深处的师生情却往往能震撼人的心灵。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基本上每讲完一篇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都要学生以自己的视角出发,也写一篇习作。那一次我讲的是史铁的现代文《阳光地带》主要内容是歌颂母爱的无私与伟大,那一次同学们都在这片文章里倾注了自己的爱母情怀,感恩之情,却唯独于洋同学写的是自己的父亲,课下,我问他为什么不按老师的要求来完成作业?他支吾了半天说:“老师,我妈妈„„和别人走了,家里只剩下了我和爸爸„„。”事后,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于洋的那篇文章,也诉说了他的遭遇。同学们从那以后都格外的关心于洋同学,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使他增强了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和勇气,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在那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竞考进了年部前二十名。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对学生只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要选择好教育的方法。我们班的杨阳同学家庭环境非常复杂,她不满周岁时母亲撇下她和父亲走了,刚三岁父亲又因盗窃罪进了监狱,一下子杨阳成了无人抚养的孩子,无奈之余,只有一直寄住在大娘家。但年迈大娘家的条件也不好,大伯常年吃药,哥哥又刚刚结婚,欠下许多外债,即便如此也未能促使她把学习放在心上,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提出问题十有八九答不上,下课倒精神饱满,总能听到她的欢声笑语。或许为了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竟然背着大娘借了许多钱,直到有一天债主找到了我,面对此情此景,我真是既气愤又愧疚。但静下心来,心底充盈的都是因自己对学生缺乏关心的谴责。我先把杨阳找来问明了情况,又从自己的兜里拿出80元钱帮她还上。但从她的脸上我并没有看到感激,一瞬间,一股凉意贯穿了我的全身。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自尊心强、思想又极其偏激的学生。对同学们捐赠给她的钱物,她没有表示出太多的感谢,对学校给特困生办的“两免一补”,她也是觉得理所应当。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恨铁不成钢”。我只感到自己的努力换来的不是欣慰而是无耐,直到那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记得上早自习时,杨阳一直趴在桌上,我以为她在睡觉就走上前去想叫醒她,但一碰到她时,我吓了一跳,因为她的头烫的厉害。我立即找来校医,又陪她去医院,医生说如果再晚些可能会诱发脑炎。病好后杨阳给我写了一封信,有句话我永远都不 会忘记:“老师,我以为你关心我是为了给自己树立良好形象,其实我错怪您了,原谅我,我没有得到过母爱,但我却得到了您和同学们给我的温暖,就冲这,我也会好好学习的„„。”用“润物细无声”的关爱去抚慰同学们的心灵,让他们体味到春风化雨般的温暖,是身为人师的最大幸福。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顾及了彼就会失去此。在学校我是同学们的好老师。同事们的好朋友,领导们的好同志,但在家里我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媳、妻子、母亲。
做母亲是甜蜜而幸福的,但做母亲的我却常常写满无奈。记得儿子还不满两个月时,我就把他扔给了婆婆喂养,一扔就是一天,回到家里望着婆婆那疲惫的身影,真是于心不忍,但我又没有办法,这倒使我更加认识到为人父母的艰难与不易。我爱儿子,可家长又何偿不是呢?做了母亲,更坚定了我教育好他们的使命感。孩子六个月时,有一次,患了感冒,婆婆说:“你不在家我心里没底,他老哭我一个人不好哄,你就别去上班了,请一天假吧!”当时正赶上快考试了,想想学校里还有几十个学生眼巴巴的等着我上课,我强装笑颜对婆婆说:“孩子打一针就好了,没事的。学校离不开,别因为自家一个孩子而影响了人家一帮孩子,那样不好。”尽管我也放心不下,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上班。
也许是我的扎实肯干博得了校领导的信任,2005年我开始负责班主任工作,因为我不会骑摩托车,对一些较远的学生家访时骑自行车又不方便,于是同是教师的丈夫便心甘情愿的当起了我的“司机”,有时,他打趣的说:“干脆,明天我就当你的校外助理得了”。从他的话语里我读懂了他对我的理解,也知道自己欠他的实在太多。
汗水过后,总会有丰厚的收获。我的语文课多次被评为双辽市优质课。我所设计的教案也曾被评为四平市优秀教案。我的《浅谈语文课堂的和谐美》荣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双辽市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双辽市骨干教师,曾多次被评为乡优秀教师,在历次师德排名中均位于前列。
成绩归功于过去,“敬业、爱生、奉献”会伴着我一路走过虔诚爱着的教育征程。
第五篇:爱生,敬业,奉献,教师演讲稿
师魂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39号参赛选手,我演讲的题目是“师魂”。作为一名资历浅薄的年轻教师,在这么多有经验的老师面前,我不敢班门弄斧,我只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点心得。俗话说:人无志不立。从儿时起,我就立志当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每当看到博学多才的老师们站在三尺讲台上,细心耐力地为我们讲解题目时,他们那种对工作的热忱和无私的奉献,我打心眼儿佩服他们。今天,我终于走上了教师的岗位,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老实说,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让我似乎已竭尽全力,然而,也正是在这段时间的工作磨练中,让我对教师的含义有着更深刻地认识。
在我的心目中,教育是一块圣土,新时期教师在这块圣土上耕耘,应该以生命投入,率先垂范,关爱学生,奉献青春、心血和智慧,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特别是当我满怀热情和憧憬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几十双渴求知识,纯洁的眼睛时,我就会感到“老师”这两个字的份量。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道德情操不只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作用,更是学生学习敬仰的典范。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应时时刻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只因都不忘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因而,我懂得了教育孩子要从爱开始。
现在看着他们每天的茁壮成长,快乐地无忧无虑,我再一次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份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所带给我的生命价值,同时在品尝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后,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
爱因斯坦也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短暂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是的,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类师魂值得人们称颂,值得学习,但更多的教师象春蚕,象蜡烛在奉献中送别了青春,熬白了自己的头发,默默无闻地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也应同样是值得称颂的。
“我不会用金钱的尺子来丈量我的价值,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栋梁,但我的事业是栋梁,我不会让我知识的清泉变为一滩死水,因为我知道,我不是未来,但我的事业是未来。在高大的灌木面前我不曾气馁,因为我拥有大海一样的胸怀。
亲爱的同事们,我们要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不仅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而且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吧!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广州市天河区东风实验小学
演
讲
稿
演讲教师:程爱容
日期:201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