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
贵州省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五年来,全省各级团组织始终立足本地实际,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和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要求,稳中求进,大胆创新,坚持抓特色主题活动和特色工作项目,把突出整体效益放在首位,使保护母亲河行动得以不断推进。
一、特色主题活动 全省各级团组织按照团省委统一部署,紧扣主题,积极开展了“保护母亲河——革除陋习,天天环保”行动。团遵义市委与当地主要媒体联合推出专栏节目《聚焦母亲河——世界环境日特刊》,启动了青年志愿者“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行动,并组织中小学生清扫垃圾、发放宣传资料和对各种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制止,使得保护母亲河行动深入人心。团黔东南州委发动各县(市)招募一支至少有200人的革除陋习青年志愿服务队,及时投身农村防治“非典”主战场。同时开展“革除陋习——‘1+1’红领巾行动”,组织少先队员深入校园、社区、街道进行宣传和监督,在青少年中树立起环保意识和文明理念。团安顺市委认真抓好“革除陋习——争当文明先锋”体验教育,倡议广大青少年珍爱野生动物,共筑生态屏障,带头革陋习,树新风,促进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团黔西南州委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宣传和环境整治活动,并围绕“什么是生活陋习”、“怎样革除生活陋习”、“革除生活陋习我应该怎么做”等主题开展问卷调查、征文和辩论赛,形成了强大声势,为整个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特色工作项目 贵州省保护母亲河领导小组办公室、团省委青农部于2002年底发起的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按照社会化运作、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实施,不到半年时间就接受110多家单位和部分个人捐款近25万元,认植树木2.5万株。安龙县新桥镇团委依靠镇党委、政府支持,发动团员青年绿化荒山3000多亩,兴办共青团经果林基地800多亩,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方面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的好路子。金沙县板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才军,从2002年开始在该村大力推广沼气,短短一年时间就帮助群众建起207口标准沼气池,使农村改灶、改厕、改圈工作同步推进,在极大地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保护了森林资源,真正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主要做法 一是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为实施好保护母亲河行动,我省各级团组织始终注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动员广大青少年植绿护绿,保护环境,带头革除各种陋习,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促进全民参与,进而形成强大声势,营造人人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大胆创新,科学管理。在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中,我省及时引入创新机制,在内容和方式上把坚持做到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体现时代性,充分调动各基层团组织在保护母亲河行动中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同时,不断强化监管措施,提高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从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负责全省项目的技术论证、评比、指导和考核验收,使成效得以不断巩固。通过大胆创新和科学管理,既理顺了各种关系,完善了工作机制,也使得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三是因地制宜,逐步推进。五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共青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按照“三个服务”(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基层)的原则,实行因地制宜,逐步推进,保证了保护母亲河行动的顺利实施。各基层团组织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积极采取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有力措施,从而避免了一刀切和流于形式。
四、形成的长效机制 在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过程中,团贵州省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统一部署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综合治理与全面预防相结合、道德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了“保护母亲河,建设新家园”的长效机制,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
1、全区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为了全面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我们于2001年9月召开全区青少年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以建设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生态园)为依托,推动青少年生态环保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思路,要求全区各盟市在三至五年时间内,整合社会资源,创建一处面积不少于1000亩、各旗县创建一处面积不少于500亩、拥有自属产权的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面对资金短缺、经验不足等种种困难,自治区团委没有坐而论道,等待观望,而是解放思想,带头大胆实践,集全团之力开始建设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生态园。我们协调呼和浩特市有关部门,在回民区攸攸板镇一间房村、坝口子村及新城区毫沁营乡红山口村区域无偿划拨了10000亩土地(其中山体8000亩,冲积扇2000亩),建设使用期50年。这是一片沟壑纵横、遍地石砾、垃圾成堆、乱坟林立的荒山坡。在这里建一个集青少年生态教育、植绿护绿、素质拓展、国防教育、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教育基地,无异于建设一个小型的开发区。我们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生态园管委会,由自治区团委书记任主任,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办公室、青工农牧部、青基会等相关部室为成员,管委会办公室设在青基会。2001年9月,生态园建设工作正式开始。我们用三个月时间进行了清理垃圾、迁坟、建围栏等前期准备工作。2001年12月,我们冒着严寒栽下了第一批3000棵油松。几年来,我们组织首府各族各界青少年和社会人士共8万多人次到生态园进行挖树坑、栽树、浇水。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和内蒙古军区首长,自治区第十一次团代会代表、自治区青联会议代表、自治区青企协会员都到生态园参加过劳动。我们协调北京军区给水团打了五眼深水井,并建设完成了地下水网铺设10000延长米(其中防冻水网铺设2000延长米),设置退水井70眼,建造100平方米防冻水罐房一座,为提高园区冲击扇区域林草的成活率及综合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协调自治区电管局架设了11千伏供电高压线路2300延长米,埋设地下电缆2600延长米,安装250变压器2台,为园区各项工程建设提供了电力保障;协调自治区交通厅铺设市区道路、呼武公路连接园区及园区内柏油路9.2公里,为加快园区建设和带动园区周边村落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网络;协调自治区电信局安装了400门程控电话光缆,安装小灵通机站1座,极大地增强了园区对外的信息交流和信息传输能力。我们自筹资金修建园区管理用房500平方米,建造具有民族餐饮特色的蒙古包餐厅5顶,基本满足了生态园建设初期工作人员办公和国内外宾客来访接待的需要。生态园建设三年来,虽然遇到诸多困难,但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仍然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昔日垃圾遍野,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秃岭,如今已变成了生机昂然、绿色欲滴、草长莺飞,功能日趋完善的世外桃园。目前园区基本完成了绿化、水、电、路、通讯等基础建设。解放军总政纪念林、安利林、京蒙世纪林、农工世纪林、青联委员生态林、北方新报读者林等项目先后落户生态园;基本建设完成了集文化广场、“12.14英雄纪念碑”、青年舞台、叠水池、旱地喷泉于一体的占地10万平方米的绿色生态广场(其中硬化2万平方米);占地近20亩水面面积达6000平方米,建造有水上滑梯、人工瀑布、人造沙滩、休闲水吧的水上大世界;按照国际标准建造的赛道长1500米的越野卡丁车赛场(现有越野卡丁车15台);全国第六家投入运营的以锤炼团队精神、磨练个人毅力的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基地中,攀岩、断桥、缅甸桥、天梯、信任背摔、逃生墙、相依为命等7个项目投入使用;以青少年生态实践为主要功能的园艺区;园林风格布局的休闲葡萄园;反映蒙古族和中国西北风情的民俗文化村(其中,蒙古包群主包直径30米,高29米。整个包群可容纳近千人同时用餐);占地200亩已进入盛果期的自助水果采摘园等功能区域和场馆建设。经国家批准国内唯一的“神洲五号”纪念馆将落户生态园,并即将开工建设。青少年科技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心动物园等项目已规划完毕,即将动工建设。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虽尚处于建设阶段,但慕名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日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香港、日本、韩国、朝鲜、美国、泰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有识之士和青少年近10万人前往生态园参加志愿植绿护绿活动和文化交流、商务考察。特别是对于首府呼和浩特市城区居民而言,生态园已成为外出郊游、休闲、亲近大自然的首选去处。团中央、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和内蒙古军区的首长多次到生态园视察并参加劳动,对生态园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截止目前,全区大部分盟市已建成或正在规划建设隶属团组织自有的盟市级青少年生态园,全区101个旗县市区的80%以上团委建成了面积不等的青少年生态园。以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生态园(自治区级)、包头市新世纪青年生态园(盟市级、1200亩)、锡林郭勒盟青少年生态园(盟市级、1300亩)、乌拉特中旗青少年生态园(旗县级、10000亩)为代表的各级各类青少年生态园如颗颗绿色明珠洒落在祖国北疆,构成了道道青春亮丽的风景线。方兴未艾的青少年生态教育基地建设,已经成为向社会各界宣传生态环境文化的窗口,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生态体验教育的课堂,成为发展区域生态经济的示范园。
2、培养青年生态建设带头人活动 生态建设是我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随着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围封转移、国家林业六大工程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在建设各类生态工程的同时,为了充分调动农村牧区广大青少年投身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我们于2001年推出培养“青年生态建设带头人”活动,一方面鼓励农村牧区青年承包荒山、荒坡、荒地,治沙止漠,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又积极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在生态建设的事业中建功立业、发家致富。农村牧区广大团员青年或植树、或种草、或固沙、或围栏,或搞农田水利建设,或承包荒坡荒山,或搞围封圈养,形成了持续不断而又富有成果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热潮。几年来,涌现出立志治沙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者乌日更**、建设“沙地生态经济圈”的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席宝力高、建设饲料基地大搞舍饲育肥的自治区十大杰出青年农牧民扎木苏荣等一大批生态建设带头人,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中起到非常好的引导、示范、带动作用。如奈曼旗白音他拉镇喇民他拉村青年农民席宝力高,在团组织的支持下,承包了1000多亩严重沙化土地,着手建设沙地生态经济圈。经过几年的艰苦治理,将黄沙漫漫的沙地变成了绿树成荫、花草盈盈的绿洲。现在,席宝力高的沙地生态经济圈已实现了“农牧林”三结合,“粮林水草畜宅”六配套,“粮经畜”三元立体结构,圈内现有水浇农田125亩,有林面积492亩,大小牲畜近900头(只),草牧场90亩,固定资产达到300万元。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奈曼旗出现了承包沙化土地热潮,仅喇民他拉村就建大小生态经济圈57处,面积达到4100亩。在青少年生态建设带头人的带动下,我区目前形成了人人参与生态建设,积极发展生态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
3、在大学生中开展生态环境文化宣传工作 高校巡回展览、漫画、圆锁、革除陋习我们一直把高校作为培育生态环境文化工作重点单位。2003年6月起,我们在驻呼各高校深入开展“革除陋习、天天环保”主题活动。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以院、系、班为单位纷纷成立学生环保社团,积极开展“革除七大陋习”活动和“绿色环保10件小事签名承诺”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并带头从10件小事做起,在校园内大力倡导绿色环保新风尚。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保学院团总支开展为期一周的“保护母亲河-革除陋习、天天环保”漫画作品展,共展出学生作品170多件,参观人数达到9000多人次。从2004年3月9日起,在为期一个月的“保护母亲河月”系列活动中,我们组织驻呼各高校开展“同饮一江水、同护母亲河”大学生漫画作品大赛、主题征文比赛,同时举办“保护母亲河行动主题讲座”、“生态环保科研成果展”、“野生动植物标本展、古生物化石展”、“大学生环保艺术作品展(‘天天环保’废弃物艺术作品、环保服装模特设计大赛获奖作品)”、“大学生漫画作品展”等系列活动。我们和自治区环保局联合开展的“内蒙古自治区‘九五’以来大型环保回顾展”(120块展板),用50天时间在首府地区22所高校巡回展出,参观展出的大学生达到30000多人次。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全区大学生对绿色文明理念的体会更加深刻,参与生态环保事业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从校园走进城市社区、走向农村牧区,带动了更多的以不同的形式投身保护母亲河行动、投身生态环保事业。
4、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革除陋习活动 我们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革除陋习活动。在内蒙古的西部地区,小孩长到12周岁时有过圆锁的习惯,这一习惯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的一种不良习惯。为了革除这种陋习,我们在广大青少年尤其是12岁的少年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了“破除圆锁陋习”活动。一方面召开各种形式的主题队会、座谈会,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圆锁陋习对青少年、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又推出了“小树和我过生日,我和小树一起长”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影响、巩固成效。我们号召全区广大青少年破除圆锁陋习,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每年栽种或认养一棵树,并定期对小树进行养护管理。2002年6月1日,首府地区500名12周岁少年和部分家长来到内蒙古青少年生态园,栽下了一棵棵生日纪念树。全区各地青少年也纷纷在保护母亲河日、植树节、六一儿童节、建队日等特殊日子到当地的生态园、少先队纪念林等处进行栽树、认养、管护。这种形式新颖、参与性较强的活动不仅引起了青少年的浓厚兴趣,也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认同。
第三篇:湖北保护母亲河行动特色工作总结
1、持卡建林:资金募集到位是保护母亲河行动健康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保护母亲河行动开始之初,为了面向全社会募集“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基金”,同时也为了深入宣传保护母亲河行动,团湖北省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开展了“持绿色希望工程卡 建荆楚青年世纪林”(简称“持卡建林”)活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不仅迅速以两办的名义转发了团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持绿色希望工程卡 建荆楚青年世纪林”活动的报告》,对活动的意义、主题及具体操作方式予以充分肯定,省委副书记杨永良同志还担任了全省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顾问,副省长苏晓云同志担任了领导小组组长。从2000年2月到6月,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省17个市(州)、105 个县(市、区)的200余万社会公众踊跃地参与了此项活动,总筹资额达2136万元。“持卡建林”活动的开展,不仅为保护母亲河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也大大增强了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的信心,对“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了声势浩大、广泛覆盖的动员和宣传。
2、汉江流域环保下乡:2003年1月24日,省环保局和团省委在江汉大学正式启动“汉江流域环保下乡”活动。该项活动旨在将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广大市民扩展到千千万万农民中,从而真正形成全社会关注环保、支持环保和投身环保事业的良好局面。启动仪式后,来自江汉大学的500名环保志愿者利用假期时间,奔赴汉江流域城镇、乡村,发放宣传资料、举行环保知识讲座,刷写环保口号、标语,普及环保知识,帮助广大农民增强环保意识。
3、青少年生态林建设: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整合社会资源,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团省委提出在全省县及县级以上城市(镇)普遍建设“青少年生态教育林”,全面推进全省群众性植绿护绿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青少年生态教育林”建设由当地党委、政府负责,城建、林业、环保部门统一规划,团组织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种植、培育、认养、监护、管理等活动。“青少年生态教育林”的建设可以与当地义务植树、城市绿化和公园建设相结合,使之成为广大青少年和城市居民义务植绿护绿、参与环保的实践营地和学习课堂。“青少年生态教育林”的建设规模因地制宜,分实施,从2004年起五年内的最终建成面积一般不得少于1000亩,力争五年时间在全省完成10万亩“青少年生态教育林”的建设目标。目前,全省已建成20000亩生态教育林”。
4、清洁新三峡活动:2003年7月8日,在三峡大坝前的秭归港码头,鄂渝两地青少年代表宣读了“保护母亲河、清洁新三峡”环保倡议书,“鄂渝青少年‘三峡库区环保下乡’暨创建‘保护母亲河号’”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主要内容是:组织广大青少年和青年志愿者组成“环保下乡”小分队,利用节假日,主要集中在寒暑假,深入库区农村,宣传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开展“环保标语口号上墙”活动,定期开展打捞水面漂浮物、清除周边的垃圾,对库区拆迁后遗留的废弃物进行清理、捡拾、掩埋、消毒等清洁库区活动,保护库区植被。并以开展“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创建活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库区生态环境调查、查找污染源、提环保小建议、监督库区大小船只履行环保责任、文明航行等多种形式的环境宣传,达到带动家庭、影响社会的目的。同时在内河航运系统中,按照有关标准,开展创建“保护母亲河号”船舶活动,实现峡江“船只环保运行、船员环保作业、旅客环保文明”的目标。
5、环保通道建设:为了突出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群众性和社会性,保护和挖掘社会公众日益高涨的环保热情,以有组织、规范的环保公益活动引导公众的环保志愿行为,努力为广大社会公众和青少年自愿植树造林提供畅通的渠道、便捷的途径、健康的方式和有效的服务并使之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省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从2003年开始实施了保护母亲河行动“环保通道”建设。2003年3月9日,省保护母亲河领导小组与楚天都市报在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联合举行“保护母亲河——楚天都市报读者林”植树活动,以这项活动为标志,我省社会公众直接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环保通道”建设正式启动。保护母亲河“环保通道”建设不同于保护母亲河的工程化造林,也有别于公民每年的一次性义务植树活动,它强调的是团组织的服务性、公众的参与性、活动的持续性,目的是解决公众“有地植树、有树可植、植树能长、长期进行”的问题。目前,武汉、襄樊、宜昌等地已开通了“环保通道”。
6、“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局面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工程。为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生态环境建设,为国家大型重点工程做实事,共青团中央、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共同发起了“共饮丹江水, 保护母亲河”活动,并以京、津、冀、豫、鄂等中线工程沿线省份为主,采取轮流承办的方式开展。主要内容是动员青少年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及沿途各地建设保护母亲河工程,大力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组织青少年开展生态监护活动,在重点地区设立生态监护点,组建生态监护队,监督污染源,对向江河湖泊乱排乱倒废弃物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动员各地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严格做到达标排放;组织青少年开展生态游体验活动,使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增进对母亲河的情感,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2004年3月24日上午,来自京、津、冀、豫、鄂等五省市的青少年代表相聚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水库,共同宣誓“珍爱生灵,和谐依存;植绿护绿,保护环境”,拉开了全国“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活动的序幕。
第四篇:保护母亲河行动
保护母亲河行动
“保护母亲河行动”是一项大型的群众性社会公益活动,由保护母亲河宣传教育活动、保护母亲河工程和保护母亲河基金三部分组成,主要目的是动员包括青少年在内最广大的社会力量,在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等江河湖泊流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做贡献。
由于“保护母亲河行动”符合党和政府要求,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热切愿望,再加上具有“5元钱捐植一棵树”、“200元钱捐植一亩林”和“小事做起来,保护母亲河”的公众参与方式以及工程化建设、基础上化管理等一整套科学机制,其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响应。这一活动正在逐步成为社会公众参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对青少年进行生态环境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
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发展,标志着青少年生态建设活动迈入到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了由单一依靠共青团组织发动到以共青团组织实施为主,人大、政协积极参与,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的转变,在实施的内容上,实现了以植树造林为主到全面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转变,在参与的主体上实现了由单一组织发动青少年到以青少年为主,牵动广大社会公众的转变。
下面是诗歌:
风雨沧桑,母亲河孕育了流芳千古的华夏文明;岁月流觞
母亲河仍将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人类与自然相辅和谐,才会有万物睦邻繁荣昌盛。
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建设美好未来。
千禧之年,母亲河畔,弥勒人在线全体工作人员庄严宣告:
从我做起,积极践行;
植绿护绿,珍爱生灵;
治理水土,优化环境;
抵制污染,倡树文明;
奉献青春,不辱任命!
一:保护母亲河
在古代的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植物繁多,为我们的祖先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黄河的下游是我国发展最早的国家,人口繁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比较先进,所以黄河成为我们民族的成长的摇篮.
黄河为我提供这么优越的生活环境,人们不但不感激母亲河,时至今日人与环境产生了深深的矛盾.
由于人口的激增,对资源大量的开发,科技手段无节制使用,向黄河排放大量的化学用品,造成大量鱼死亡,水土流失等问题.
由于黄河受到了大大污染,现在只能用一首顺口溜来描述黄河流域的污染状况: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人畜受害.这首顺口溜说明我国水污染太严重了.
人们啊!我们要保护黄河,我们不能这样长期下去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不止生态受到了污染,人类也会受到伤害.
我们要保护母亲河,那是我们的发源地啊!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繁荣,人们啊!咱们该醒醒了!
我们应该让母亲河辉煌灿烂下去,他以他那丰富的乳汁哺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的成长,不能让他毁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应该让他更好。
只要我们民族一条心,就能成功,我们应该保护他.
我以下几条建议:1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道德观,要让人们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2我们要号召大家共同看护生态,爱护黄河。
人类啊!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二: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您是那样的气势磅礴,您是那样的宏伟壮观,您是亿万华夏儿女力量的源泉!您流经全国九个省市,滋润着祖国富饶的大地,养育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可是,近年来您清辙的河水已经浑浊,绿色的河床已经风化,您蕴藏的水土日趋流失……
黄河,一年的运沙量有几万吨,可是随着黄河被不断开发,岸上的树木被砍伐,河边的草坪在枯萎,工厂的马达在黄河边与波涛形成不和谐的轰鸣,河里污染多了,水中鱼虾少了;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黄河频频断流。草场退化沙化、鼠害猖獗、湿地萎缩、湖泊干涸、雪山消失……生态恶化触目惊心。
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合理和不合理地开发着黄河的资源,正是因为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开发因素,以及保护母亲河行动置滞后的原由,母亲河的肢体经受着严重的摧残,有句顺口溜真实反映了母亲河命运的变化:“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人畜受害!”保护黄河刻不容缓……
据了解,国家在黄河流域已修建了以小浪底工程为代表的3千多座水库,总库容已相当黄河的年径流总量;黄河下游1300公里的大堤普遍加高加固三次,水土流失面积的五分之二得到治理;林业部门已决定用5元捐植一棵树,200元捐植一亩林的方案来保护黄河;环保部门也决定要将那些污染黄河的工厂查封……这些举措真是大快人心!我想起了《保卫黄河》的歌曲: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战争时代要保卫黄河,和平年代更要保护黄河,国家在行动,我们这些黄河儿女也责无旁贷。
我们作为吮吸黄河乳汁成长的孩子们,更应该投入到保卫母亲河的活动中去,让我们开展“我为母亲河植一棵树活动!”以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让母亲河生命常绿。
随着社会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保护母亲河行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国家生态建设规划,适应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服务于全省生态环境建设大局,坚持群众性生态公益事业发展方向;以教育青少年、影响全社会为根本出发点,重点抓好建设保护母亲河工程、建设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示范区、保护母亲河天天环保活动、开展生态环境道德教育等重点工作,大力加强阵地建设,不断完善运作机制,全面开创保护母亲河行动新局面,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渠道,成为对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新的有效载体。
以下是倡议书:
千百年来,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黄河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现在,她仍在供养着1.4亿人口、160万公顷耕地、50多座大中城市。保护母亲河,保护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应在全社会提倡倡导、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社会各界的人士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保护母亲河的行动。近年来,根据团中央及有关部委的统一部署,各省各级团组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动员社会力量,扎实推进保护母亲河行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省市各级环保部门要严肃处理,落实整改方案,监督恢复保护区生态环境。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要坚决查处保护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开矿、挖沙等《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禁止的活动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的违规资源开发活动,要坚决予以取缔;对于自然保护区内和涉及自然保护区的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设项目,要依法责令停止建设。
二是要对自然保护区内造成的生态破坏,必须采取补救措施,限期治理,恢复原有生态环境。对于在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进行资源开发和建设,造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的,责令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制定生态恢复和治理方案,限期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三是要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责任追究。对于严重违反《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违规开发和建设,并造成自然保护区严重破坏的环境违法行为,按照中纪委、监察部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将协调监察部门,依法追究有关地方政府、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和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总局将组织督查组对各地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重点违法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督查。并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加快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自然保护区评估和升级降级制度,加强统一监管,促进自然保护区健康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母亲河行动以保护黄河、长江等大大小小江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为主题,动员青少年,带动全社会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做贡献。近年来,保护母亲河行动组织动员3亿多人次青少年参与,面向海内外筹集资金2.5亿元人民币,建设了1103个面积达399万亩的造林工程,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生态环保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护母亲河行动已经成为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成为对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进行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已成为我们党、政府和全体人民的共识。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奋斗目标,这些都为青少年生态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曾经创造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黄河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由于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保护黄河,保护母亲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次系列活动是围绕流域开展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活动,山东团组织在组织实施中积极主动,多方协调,成功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性的设计活动方案,为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的良好的基础。沿黄九省(区)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照料组织,密切协作,突出特色,开展好各项活动,形成强大的声势,取得扎实的成效,真正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同志们,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积极投身保护黄河,保护生态环境的伟大事业中,为促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山东省保护母亲河特色工作总结
1、定期总结全省保护母亲河行动工作经验。省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每年2-3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保护母亲河行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年3月26日,全省保护母亲河行动实施五周年纪念大会召开,大会对山东保护母亲河行动实施五年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保护母亲河行动作了详细部署,明确了保护母亲河行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现新突破的工作新思路。省政府副省长陈延明、省政协副主席周鸿兴出席会议并为第三届“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及全省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颁奖。团中央、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为大会发来贺信。
2、全省各地开展特色宣传教育活动。团省委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情系母亲河,捐植纪念树”、“环保下乡”、“小事做起来,绿色助奥运”、“救助黄河百万人签名”等活动,济南市开展了“节水保泉”活动,威海市开展了“青春、绿色、家园”活动、临沂市开展了“青春染绿沂蒙山”活动,都有效提高了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知名度。与此同时,借助多种媒体和艺术手段,提升品牌形象。2001年,团省委联合省话剧院、省林业局、山东黄河河务局等单位共同排演了大型音乐剧《天鹅之歌》,在山东和全国陆续演出近200场,受到社会一致好评,并获得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
3、开展建设“山东省保护母亲河工程安利林”活动。积极争取团中央支持,与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联合开展了建设“山东省保护母亲河工程安利林”活动,并于今年4月3日在山东省青少年绿化基地举行启动仪式,副省长陈延明为“保护母亲河安利林”揭碑。建成的“安利林”面积达80余亩,植树3.5万棵,这也是山东团省委争取安利公司在山东建设的第一片“安利林”。
4、开展“保护母亲河--真情无限林”建设活动。今年4月份,团省委联系山东银座美术馆以60万元的价格竞买收藏由刘大为、欧阳中石等10位国内顶级书画家联袂创作的以黄河为主题的巨幅画作《雪原春色》,拍卖所得捐献给了山东保护母亲河行动,在山东黄河入海口处建成一处“保护母亲河?真情无限林”。为此,4月14日,团中央、中央电视台与山东团省委联合录制了《真情无限》节目,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书记处书记尔肯江?吐拉洪参加了节目录制活动。《真情无限》节目于4月24日在中央电视台三套节目中首播。
5、加强青少年绿化基地建设。联合省林业局做好全省青少年绿化基地建设,对建设情况良好的15个青少年绿化基地进行补助奖励,划拨资金110万。莱芜市大汶河丰产林项目已完成全部三期工程,共植树20万株,绿化2250亩,林木成活率达95%以上;全长46公里、植树20万株的“滨州青年小开河生态林项目”二期工程也圆满完成,林木成活率达90%以上,被全国保护母亲河领导小组命名为全国第一个青年绿色示范工程;“青岛市保护母亲河绿色工程--大沽河项目”完成6030亩沿岸造林任务,林木成活率达到97%,被评为2000青岛市十件精神文明好事之一,并被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命名为“首批全国保护母亲河示范工程”;东营市从99年开始实施二期六年的绿色家园工程,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建设的十大工程之一,每年由财政拨付绿化专项资金40万元,推动了黄河三角州高效生态经济建设。
6、加强跨省青少年环保交流与合作。2001年10月,团省委、省青基金会、齐鲁晚报联合举行“情系奥运,捐建绿林”活动,筹集首批资金20余万元,并于2002年5月成功组织山东青年志愿者到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营建了“山东奥运纪念林”,为北京构建起千亩绿色屏障。青岛团市委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筹集资金57万元,在青海龙羊峡库区营建了3200亩“青岛市西部林”,林木成活率达85%以上,是龙羊峡水库成活率最高的林区,成为青海省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样板工程”。这些跨省青少年环保交流与合作项目的成功实施,赢得了各地党政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也充分展示了山东共青团的良好形象和山东青少年的时代风采。
7、探索生态实践载体,动员青少年开展环保实践。全省各地印制了大量的“绿色承诺”卡,促动青少年以填写承诺卡的形式,庄严承诺从小事做起,做环境建设者,通过他们的一双双小手,牵动起社会上一双双大手。团省委联合省环保局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活动,通过建立生态监护站、组织志愿者监护队、开设“监护热线”、定期发布“母亲河公告”等措施,引导青少年关注家乡的母亲河状况,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全省已注册生态监护站20多个,常年活动的监护队50余支。2003年,团省委承办了首届全国小记者“保护母亲河行动夏令营”活动,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百名小记者对山东境内黄河到东营黄河入海口段进行了实地考察,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今年7月份,山东建工学院36名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保护母亲河”主题活动在团省委的指导帮助下正式启动,山东高校的暑期环保实践已连续开展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