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巴特勒上尉收到雨果的信后

时间:2019-05-14 00:5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巴特勒上尉收到雨果的信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巴特勒上尉收到雨果的信后》。

第一篇:当巴特勒上尉收到雨果的信后

当巴特勒收到了雨果的信之后

和静三中八(3)班曹雨

指导老师尉进平

这是巴特勒送出信的第三天,他正在自己的豪华别墅里喝着红酒,听着美妙的音乐,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他的别墅富丽堂皇,都可以和维多利亚女皇的宫殿相比了,但唯一不同的是,客厅的墙上挂着几幅山水,画桌子上摆的花瓶,竟然是罕见的青花瓷。有一面墙上挂着几个乒乓球大小的珠子,这就是夜明珠。这些东西可不是法国所能创造出来的,只有那恍若月宫的圆明园才有。这是前不久巴特勒上尉率兵远征中国,火烧圆明园掠夺来的战利品。没想到他竟然还恬不知耻的放到自己家里用来参观展览。

“主人,主人!”一声声呼喊打破了这时的沉静,“干什么?”巴特勒斜了一眼跪在地上的仆人。“哦,有你的信。”仆人说。“谁寄来的?不要告诉我又是那些下等的政府官员,我已经受够他们了。”“哦,不,是大文豪雨果先生的信。”突然,巴特勒双眼放光,饿狼扑食般的从扑人手上抢回了信,“哼!你这下等着奴隶,雨果先生的信你也敢摸,弄脏了怎么办?小心我要了你的小命。看什么看,还不快滚!”仆人哀怨看了巴特勒一眼,退了出去。仆人走后,巴特勒对着信闻了闻,又亲了亲,还把信贴在胸口,长舒了一口气,好像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一样。后来,他小心翼翼的撕开了信封,轻轻的将信展开,一个字,一个字地细细品读,脸上时不时露出满意的微笑。可是,当他读到一半的时候,脸色越变越难看,由白色变到红色,又由红色变成了青色,最后居然变成了紫色。他把信看了又看,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不相信雨果先生,会给他这样的“赞扬”。他更不相信这次远征中国胜利的创举换来的却是“强盗的行为”。可是,这就是事实,无可挽回也无法弥补的事实。这时,巴特勒心里有两股势力在作祟,一股说:“哼!雨果他算个什么东西,凭什么这样讽刺我们,我看他是活的不耐烦了,哪天我灭了他去!”可是另一股又说:“不对,雨果先生是享誉世界的大文豪,他的话都是对的,我们一定做了许多错事和坏事,所以他才会这样说我们。”这两股势力格格不入,在巴特勒的心里激烈的争吵起来。而此时巴特勒精神恍惚,嘴里在自言自语着:“不可能,不可能......”忽而又大笑起来,忽而又伤心的哭起来,人们都不知道他到底怎么了。

两天后,巴特勒被送去了一家精神病医院,他体内的两股势力把他折磨到了发疯的地步。就这样,巴特勒的后半生,就因雨果先生的一封信,将永远的在精神病院里度过了。

第二篇: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激趣导入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就文学巨著《悲惨世界》能否发表的问题给一位编辑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简洁至极,只有一个问号,编辑给雨果回了一封信说可以发表,也简洁至极,你猜一猜回的是什么?感叹号

对,是感叹号。看来雨果写信是很讲究简洁的,今天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另一封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好,让我们走进文本,与名家交流。1.整体感知

师: 既然雨果写信是很讲究简洁的,那么我们也将雨果的这封信化长为短。长信短说: 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书信主要内容。请速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书信主要内容。(生回答,师板书)赞美——圆明园 讽刺----侵略者

2、齐读课文第3段,筛选信息,想想雨果为什么要赞美他(生回答相关语句)板书

奇迹、典范、(解释词语典范)杰作、剪影(解释词语典范)(对比)

3、这么美的建筑,就这样被侵略者给毁了,雨果如何评价巴特勒上尉他们的行为的呢?指名朗读5-10节

抗议、强盗 2.品析语言

(多媒体展示: 细读书信, 品析语言。读出最让你心动的语句, 并进行评点。)师: 怎么进行评点呢?你可以从写作手法上,从遣词造句上,从作者表达的情感上赏析。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传达出来。我也是一个读者,一个学习者。

师(有感情地示范): 第3段中的最后一句:“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我的评点是,我觉得这个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圆明园比成了亚洲文明的剪影。这其实是在赞美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代表。请注意这里面有一个词———令人惊骇。一般是说使人惊吓。请大家说说,从感情色彩来看这是什么词? 生(齐): 是个中性词。

师: 但是在这里它却有褒扬的作用,反话正说,实际上是在赞美圆明园美到了极点。我这是从哪个角度来评点的呢? 生(纷纷): 遣词造句上。

师:同学们自己来找一下最让你心动的语句,在旁边写上评点。好,开始。(师巡视指导, 生读读写写。)师: 谁先来?读出你要评的句子,争取读出感情。

生1: 我找的是第6段的“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师: 为什么这个女同学读出来的语气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你想读出什么感情?

生1: 打算读出讽刺的语气,对英法联军远征的蔑视。师: 听听你的评点。

生1: 我觉得这个是正话反说。

师: 我刚才用了一个反话正说,你现在是活学活用了。那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 生1: 是反语。

师: 你觉得这么写有什么效果?

生1: 对他们的做法表示不屑。这样说挺委婉的,又有嘲讽的效果,反正挺聪明的。

师: 好,你已经把这种嘲讽的语气读出来了,评点得也很有价值。(师板书“反语嘲讽, 何等智慧!”)师: 还有吗?

生2: 30页倒数第二行:“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师: 你读得抑扬顿挫,像唱歌一样好听,相信你的评点也不错,来说一说。生2: 一个国家有一种建筑作为代表,比如,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最后说东方有圆明园,说明圆明园不仅在中国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东方更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更赞美圆明园的地位。师: 看来它是标志性的作品。点评得很好,抓出了这个句子当中的情感。谁再来找一找,评一评,好,我请后面的同学———

生3: 我找的是第8段中的“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师: 我觉得你读得很激动啊。

生3: 是,我是激动。我觉得雨果很难得,表现对当时政府的做法的一种不满,作者希望政府可以把战利品还给中国,还说明政府比较黑暗。完全是军国主义的铁腕政策。

师: 你的历史学得很好啊,并且已经有政治头脑了。好,还有吗?今天后三排的同学思维特别活跃,像爆米花一样,一个一个都爆了出来。生4: 我找的是第30页中的“(圆明园)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造?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我觉得这一段,先设了一个问题,然后作了回答,说明圆明园不仅是东方的,还是世界的,而且是世世代代的结晶。师: 噢,是世世代代的结晶。

生5: 我想评第3段的“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我就是觉得顺,舒服。

师: 你的评点很有创意,好简洁,怎么舒服?

生5: 外国人如此赞美中国的圆明园,而且是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梦是非常美的境界,用一千零一个梦才能建圆明园,说明圆明园是一个东方的经典。师: 哎呀,真棒,别看个子低能量是很大的。跟我一样。咱们来看一看刚才哪位同学评点得最好?谁? 生(纷纷): 都可以。

师: 都评点得好?那行,我们来总结一下评点的方法吧。你们觉得好在哪里呢?或者说觉得咱们在评点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1: 我觉得评点应该是多角度的,不要局限在一种思路,只要紧密围绕文章的内容就行。

师: 反正就是不离开篇章。那评点的语言呢? 生2: 语言要清晰简洁。

师: 我把同学们评点的方法总结成一首小诗。咱们一起来齐读一下吧。(多媒体展示: 选词选句写评点, 明白晓畅用语简, 词句赏析不离篇, 个性感悟有特点。)师: 在这封一千来字的信中不仅有着非凡的语言魅力,其实更折射出雨果可贵的人格魅力,你体会到了吗?让我们走近作者,与名家对话。(多媒体展示“与名家对话”。)

三、与名家对话

师: 读这封信时,我的内心涌动着感动的热流,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他没有站在法国政府的立场上,而是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相信你的心湖早就投进了一枚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我们的思想穿越时空,来一个“高端访问”。(多媒体展示: 回读书信, 感悟作者。“高端访问”方式: 角色虚拟,用对话的形式, 询问交流。要求以文本为依据, 提出问题。探讨作者可贵的人格魅力。)师: 前三排的同学来当记者,后三排的就是雨果了。前三排的同学再次回读课文,想想要问雨果什么?可以问思想、观点、态度;也可以问写作技巧、方法、效果;也可以问对当时政府的看法。可以自主挑选“后面的雨果”来应答。后面的同学也要商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应答,再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受雨果非凡的人格魅力。(生分组讨论3分钟。)生1: 我选那个个子最高却缩得最小的同学。师: 果然是高端访问。(众生笑。)生1: 我有一个问题,雨果先生,我知道你是一个欧洲人,从小就受典型的欧洲教育,而圆明园是一个典型的中式建筑,蕴含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你怎么能把它描绘得如此传神呢?

生2: 我用的手法是想象,因为对于世界上每一个人来说圆明园都是一个奇迹。我确定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想如果它是一个奇迹的话,我完全可以绕开现实的物,给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大家去遨游圆明园,在一个梦想的境界里,去领略它的奇迹和美丽。

师: 雨果回答得怎么样?(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记者会提问,雨果会回答。

生3: 我找这一排的最后一个同学。雨果先生,你是一个法国人,但是你没有站在法国人的角度替法国人说话,而是站在全世界人的立场上主持公道,是什么力量支撑你主持公道?难道你不怕? 生4: 谢谢你的提问,首先我想必须澄清一个概念,圆明园它不属于中国和东方,任何一个艺术瑰宝都是属于全世界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权力去劫掠它洗劫它。不论他是一个强权的争夺者还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即便是一个强盗。我应该对全世界人民负责,对这段历史诚实。我不能说出任何的谎言。下面请这位记者站起来,接受我一个小小的提问,只需要用肢体语言表示,点头yes摇头no。如果一个罪犯犯了错误你可以容忍他并且不加点评吗? 生3: 嗯,我会

生4: 不需回答,用行动来表示。(生3笑着摇头。)生4: 谢谢。

师: 到底是谁访问谁啊?

师: 我宣布,本次访问成功。在访谈之后,同学们更加了解了雨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雨果可贵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板书“人格魅力”。)生1: 雨果之所以可贵,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没有站在法国的立场,而是站在人类的立场。我认为他是个公正客观的人。师: 难道他不爱国?

生1: 爱,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师: 你很有思想。

生2: 他能将政府和人民相区别。师: 你从哪儿看出来? 生2: 课文的第7段中的“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生3: 雨果与巴特勒上尉的交锋,正是他不畏强权,大胆直言的表现。我认为他是一个正直的人。

师: 好一个大胆直言!(板书“大胆直言, 何等正直!”)师(小结): 现在我们知道,雨果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握住文明和野蛮的标尺,大义凛然,对圆明园的被毁进行了义正辞严的历史总结。雨果痛心,雨果为圆明园的消失感到痛心;雨果愤慨,雨果为东方文明的珍宝被毁而感到愤慨;雨果谴责,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野蛮行为;雨果大声疾呼,倾情讴歌圆明园在人类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

四、心灵回音

师: 在“与名篇交流”这一环节,我们是在读文(多媒体展示: 上联“与名篇交流”),在“与名家对话”这一环节我们是在读人。(多媒体展示: 下联“与名家对话”)但我们一直都没有问问自己的心灵,没有读出自己。(多媒体展示: 横批“直面心灵”)其实这也是我们阅读文章的方法———读文、读人、读自己。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好似我们拿了一把打开语文大门的钥匙。历史可以过去,但不可以忘记,那么就让我们直面心灵,畅所欲言。也给雨果写封信,QQ连线一下雨果先生,让我们向雨果先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一两句就行。(多媒体展示: 直面心灵, 畅所欲言。QQ连线: 雨果先生, 您使我懂得了)(友情提示: 可以是对历史的反思和评判, 可以是对雨果的解读与评价, 可以是对自己的激励和启示。)师(引导): 我们不仅是读者,也是创作者,阅读就是与作者对话。让我们的心灵飞升起来,与大师处于平等地位,这样,可以更好地感受大师的心灵。

(师请一生朗读其撰写的信笺。)生: 说多一点,我语言概括不行。雨果先生,您用自己的语言向世人诠释了什么叫作正义什么叫作无私什么叫作无畏,您向在危难中的人伸出了代表和平的橄榄枝,向黑漆漆的世界,黑漆漆的国家说明,还有一丝曙光,带领我们走入和平的新社会。是的,我不可否认如果我是雨果,我可能不会大胆站出来,因为压在我身上的担子太重了,有来自政府的担子,还有来自民族利益的担子,但是这些都没有一件事重要,就是出于自己身上的无私和无畏。师: 谁说你语言能力差阿,你语言能力挺强的。

师(总结): 雨果先生的这封信既赞美了圆明园,又讽刺了侵略者,勇揭真相,何等正直!反语嘲讽,何等智慧!这不仅是我们从信中读出的内容,其实也是我们七四班写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的内容。(板书“雨果先生”和“七四班。”并画信封。)

五、布置作业

师: 希望带着问题出课堂。咱们一直在关注作者和咱们自身即读者的感受,但却忽略了一个不能忽略的人物,谁?(生没有马上答出来。)师: 是巴特勒!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他便没有这封信,忽略了他这封信就无从谈起。(多媒体展示: 这个问题值得探究。想一想巴特勒上尉看到这封信后会怎么想? 法国人民会怎么想?)师: 这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附: 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先生: 赞美圆明园 讽刺侵略者

人格魅力———大胆直言, 语言魅力———反语嘲讽,何等正直!何等智慧!

第三篇:雨果致巴特勒上校信

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的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巴特勒上校: 您问我对于远征中国的看法。先生您觉得这次远征又体面又高尚;您相当善意地看重我对此的感情。您认为在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进行的这次远征是英法两国共享的光荣;您想知道我对这次英法取得的胜利能给予多大程度的赞同。既然您愿意知道我的看法,那我就发表如下: 从前在世界的一方有个奇迹:这个世界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原则:一种是构思,它产生了欧洲艺术,另一种是想象,它产生了东方艺术。圆明园是属于想象的艺术,巴特农则是构思的艺术。一个近乎超凡的民族利用其想象力能够造出的全部东西都集中在那里。它不象巴特农那样是举世无双的稀有作品,而是想象造出的一个巨大模型,如果想象可以有模型的话。请您想象一种大家不知道是怎样的、而又无法形容的建筑物,就像月宫里的一座建筑物,那就是圆明园……建造这座圆明园足足用了两代人的劳动;它像一座城市那么大,由岁月造成。造给谁?造给人民。因为由岁月建筑的东西都属于人民。凡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熟悉圆明园,伏尔泰是这么说的。大家都在说:希腊的巴特农,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圆形大剧场,巴黎的圣母院,东方的圆明园。如果人们见不到它,就会梦见它。这是一件令人咋舌的、从未见过的杰作,从神秘的暮色中远远望去就像是耸立在欧洲文明地平线上的一个东方文明的朦胧轮廓。这个奇迹现在消失了。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掠夺,一个纵火。似乎获得胜利就可以当强盗了;两个胜利者把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所得对半分赃。在这一切的所作所为中,隐隐约约见到了埃尔金的名字,这必然使人们回想起巴特农:以前有人对巴特农所干的,现在对圆明园又干了起来,而且干得更彻底、更好,一扫而光。把我们所有大教堂里收藏的宝贝堆在一起,也抵不上这座光辉灿烂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精品,还有大堆大堆的金银制品。伟大的功勋,喜人的收获。一个胜利者装满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另一个见了,也把一个个保险箱装满。于是,他们手挽手笑着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勾当。在历史面前,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强盗叫英国。但是我抗议。我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让我申明:统治者所犯的罪行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误;政府有时是强盗,但人民永远不会作强盗。法兰西帝国侵占了这次胜利的一半成果;今天,他以一种所有者的天真,炫耀着圆明园里的灿烂古董。我希望,铲除污垢后解放了的法兰西把这些赃物归还给被掠夺过的中国的那一天将会到来。而现在我看到的,是一次偷盗行为和两个小偷。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行为所给予的赞同程度。

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第四篇: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2.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生词并积累下来。2.搜集整理有关作者及圆明园的资料。知识储备:

1.反语: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叫反语或正话反说。2.反语一般有两类:

①表示讽刺的反语。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时运用,特别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

②表亲昵、幽默的反语。它一般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待同盟者和自己亲近的人运用。还有用反语表示亲昵色彩,一般是用消极性词语来表现美好的感情。如,用“死丫头”、“淘气包”来称呼自己的子女,都是一种反语的昵称。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导入教学:

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这里有碧波荡漾的福海,有秀美的夕阳晚照有如梦似幻的仙山亭,还有无数的奇珍异宝。然而,现在的圆明园已经残破不堪,那曾经宏伟壮丽的大理石柱廊孤独的站立在高远的天空下,似乎还在回味着往日的辉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从一个侧面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整体感知: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主要内容:描述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想情感:对圆明园的热情赞美,对英法联军的强烈谴责。合作探究:

1.自读1-4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

2.自读5-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

3.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和对侵略者的嘲讽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提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拓展延伸:

阅读文章《哭泣的圆明园》

哭泣的圆明园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风?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霹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深层反思:

1、中国当年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历史” 课堂检测:

1.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下列一项是()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2.雨果,________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希腊有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书信的开头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3.请摘录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细细体味所含的思想感情。对后文写对圆明园的破坏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9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4.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5.“这个奇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强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画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蕴含其中的感情。

7.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8.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练习参考答案: 1.B改为“眼花缭乱”。

2.法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巴特农神庙

金字塔 斗兽场

圣母院 圆明园 称呼 写信人姓名、日期

3.摘录略。作者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宫,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说它属于全人类,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作者饱含深情,极力赞美圆明园,为后文写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做铺垫,更利于表现作者的愤慨之情;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之情。4.荡然无存、富丽堂皇、有朝一日

5.圆明园

法兰西

英吉利

拟人 英法联军洗劫烧毁圆明园 6.略

愤怒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

7.“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反语

8.作者愤怒谴责侵略者的罪行,亮明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财物归还中国。

第五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目,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教材内容分析,该文写的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一事,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表现出对东方艺术、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的充分尊重。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氛围中并为作者的强烈感情所感染。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以战争为主题,学习这一单元,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本课则是愤怒谴责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进而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改理念,结合本文的特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与过程目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情感态度目标: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鉴于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重点为: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难点: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二、教学设想与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处理)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第一,注意高视角、低起点,先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再循序渐进进行教学;第二,重视素质教育,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因材施教。其次,分解重点、难点。本文立场鲜明,“赞美圆明园”“谴责侵略者”两大板块内容互相独立,共同支撑着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学习这篇文章,不必拘泥于“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模式,可以将文章自然切分为两个独立整体比较鉴赏,在比较中感受侵略战争的罪恶,探究雨果的远见卓识。在形成鲜明的感受之后,再进行深层反思,关注那段历史,探究被劫掠的根本原因,由此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艺术、文化、人类及整个世界。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联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这节课我将采用质疑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其中以诵读、讨论为重。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将贯穿课堂始终,再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从朗读中体味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标。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体验群体合作的成功感。在肯定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告诉学生如何从集体中汲取智慧。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我准备这样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讲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设计这一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形象地讲出了课文地有关内容,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文中对比鲜明、精彩的语句细细体会。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准备设计以下问题:

1、雨果怎样赞美圆明园?语言有什么特点?

2、雨果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雨果是这样赞美圆明园的: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语言上充满感情,语句凝练优美,富有感染力。

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谴责态度。用了反语这种修辞手法: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本文是一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很有感染力的文章。读者初读此文,就很容易的被吸引:既有对作者评价圆明园的真切的认同,又能感受到作者强烈谴责侵略行为的痛快淋漓。本环节的设计就是抓住学生的这第一“感点”,感情朗读,直接进入文本,形成对比鲜明的第一感受。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三环节的学习。

(三)中国是被掠夺的,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那是很自然的。雨果作为一个参与掠夺与侵略的法国的一个公民,在强盗统治的国度里,发表自己的言论,没有一点奴颜媚骨,仗义执言,公理至上,是很有骨气的。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能不能引导学生想到这一点,收获大不一样。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以下问题:

1、同学们,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麽?(学生可能回答,我会原谅他的,再给他一次机会等类似的内容。)

2、雨果作为一个参与掠夺与侵略的法国的一个公民,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表现了他什么样情感和性格特征?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然后由四人一小组的小组长派代表回答问题。争取做到人人参与。师生共同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点。之后教师作归纳小结。人类的立场上,(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他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他认为“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这一环节中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的深层理解。

(四)拓展延伸:

当年雨果以一个艺术家对人类文化的珍视,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斥责,历史的烟云已消散,我们在享受和平生活的今天,是否应该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我准备补充扩读材料《哭泣的圆明园》。

这篇扩读材料,写出了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前、废墟上,欢笑嬉闹的人群,作者发出“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的呐喊。

(五)布置作业:

1、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如果要更好的感受他的内心世界,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他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提示:(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何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你是怎样看待的?

(3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2、结合扩读材料《哭泣的圆明园》,以“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历史”为题,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在以上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作业第一题的设计,与雨果对话,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升华思想感情。

第二题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客观地评价历史,清醒地认识历史,增强历史责任感。

附: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赞美圆明园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讽刺侵略者

说教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人教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个单元选文主题是战争。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后,法国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给予当朝政府的行径以极大的谴责和抨击。文章主旨鲜明,语言饱含感情感染力强。

说学情:

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此类题材的文章有所了解,对战争有了一些感知和认识。再加上历史上已经学过鸦片战争,所以对本文内容不难理解。但要想更深入的理解战争的原因,及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还有一定困难。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领会文章主旨。学习修辞方法“反语”,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圆明园被毁后的原因和启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热爱人类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难点:圆明园被毁的原因及启示。

说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圆明园遗址”,请学生说说有关圆明园的知识。生一定会谈到圆

明园是被英法联军烧掉。师再补充完整有关二战中英法火烧圆明园的材料。

(用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快速进入教学情景)

就势引导介绍法国巴特勒上尉想让大作家雨果为他的胜利捧场,我们今天就来

看看这位大作家是如何答复巴特勒上尉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同时板书课题。

2.学生读课文,扫清字词(屏幕同时出示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

问题。

请用见解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生自由回答。总结到:文章赞美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即可。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概括文章的能力。).找出作者赞美圆明园的段落,想象圆明园的美。并把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圆明园被毁前的图片和宝藏

(从语言到形象,让学生深刻的感知曾经辉煌壮观的名园风采)

过渡引导,可惜这美丽的宫殿,在英法联军的劫掠后变成了废墟。同时出示被毁后的圆明园。(用图片的对比,激起学生对强盗的痛恨,让他们和文本产生共鸣)

4.听读文章第二部分,感受雨果对强盗的讽刺和谴责。

自己找出最有讽刺意味的句子大声朗读。品析“反语”修辞的作用。

(好的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文章,并有意识的模仿。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能更深刻的感悟“反语”修辞的表达效果)在读的过程中,落实教学重点。

5.合作探究

(1).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外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2)中国当年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参与其中。

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雨果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侠骨铮铮,敢于仗义执言。被掠夺得根本原因是贫穷落后。

(两个问题是本课难点,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既发表自己看法,又听取别人意见。既锻炼了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又攻克了难点。在全班的广泛发言中,学生对本课的认识提到一个新高度。)

6.集体朗诵凭吊圆明园。(带着悲壮的感情,让自己对圆明园的痛惜民族的责任感得到升华)

7.布置作业:给雨果写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写信的形式正好和本文形式一样,在书写感受时,既锻炼写作能力,又能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附: 板书设计

世界奇迹圆明园[文明]

征求意见全部赞誉

给予赞誉

两个强盗洗劫[野蛮][谴责]

反语

有关图片和朗读材料放在我的工作室,期待着各位老师和陈老师的点评,谢谢!

下载当巴特勒上尉收到雨果的信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巴特勒上尉收到雨果的信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有感

    读《就英法联军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有感上学期,我们学了雨果的一封著名的信,是在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前写的,读了这封信,我感触颇深,也对雨果、对战争、对文化的保存有了更深的认知。......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说 课 教案 单位: 孝义二中 说课人: 李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说 课 教 案 说课教师:孝义二中 李丹 一、 说教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馆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馆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四课导学方案 任课老师:张霞 2011年9月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

    雨果《给巴特勒的一封信》教案

    雨果《给布特勒的信》教案 流渡中学严庄坤 教学目标: 1、情感诵读,体味雨果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2、语言品读,体会这封信运用反语修辞达到的精彩讽刺的特色。 3、培养学生......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赏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赏析 作者简介 法国作家——雨果像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v《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2、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能力目标......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陈晓虎 2014.09.04 `目的要求: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