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监局隐患综合督查工作交流
安监局隐患综合督查工作交流
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每季度对全市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及时汇总,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统计汇总。并向社会公布。对未能按时上报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将予以通报批评,并按照《 市人民政府全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下达 年全市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通知》渝安委〔 〕7号)规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中扣去相应分值。
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根据 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突破年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发〔 〕2号)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渝府发〔 〕3号)要求,现就做好 年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交流如下:
一、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加强对分管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检查。市政府各行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本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制。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领导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要熟练掌握“ 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全面落实“谁分管、谁负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切实增强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走过场”要制定本行业隐患排查治理评估制度,明确重大隐患、一般隐患的界定标准,规范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和程序。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负起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总责,组织开展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充分调动每个员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隐患有人查、整改有人抓、防范有人盯。
二、进一步加大安全隐患执法力度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部门都要编制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年度安全隐患执法计划,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执法工作。对制度不健全、隐患治理不力的企业,严格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16号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给予处罚;对整改无望的重大隐患,又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高危高风险企业,依法予以关停。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经常登录“ 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随时掌握本地区、本行业的安全生产情况,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中存在问题,督促和指导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市安监局要对各地区各部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进行综合督查。
第二篇:督查工作交流材料
突出能力建设 勇于探索创新 着力建设求真务实抓落实的督查队伍
市委督查室自1985年成立以来,在历届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市委办公厅的直接领导下,始终把服务决策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忠诚为魂,服务为本”的理念,通过加强机构建设、推进队伍建设、创新制度建设,逐步使党委督查队伍成为推动中央、省委和本级党委决策落实的生力军,成为领导善用、基层满意、群众信任、具有较强整体战斗力的队伍。到去年底,全市13个区县(市)全部健全了督查机构,并配备了与职能相适应的督查干部。由于在服务决策中作用发挥突出,市委督查室在2004年全市劳模大会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借此机会,将我们近年来加强队伍建设的做法向与会领导和同行们作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高度重视队伍建设,以健全的机构和足够的力量确保决策落实
党委的决策如何贯彻,不仅要靠承担任务的地区和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更要靠有人去督促检查抓落实,这个督促检查的任务理所当然地由督查部门来承担。多年来,市委始终把加强督查、抓好落实,看成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保证,高度重视督查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并通过督促检查,真正把领导行为转化为各方面的自觉行动,不仅由此推动了各项决策的落实,也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
1、健全机构。市委督查机构始建于1985年末。当时在李长春同志任市委书记时,主持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决定在市委办公厅内设立巡查处,专司信息反馈和督促检查,以此保证市委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和上级及市委决策的有效落实。从那时起,市委的督查机构虽经历了几次机构改革,但不仅没有削弱,而在不断加强,先后由市委办公厅巡查处、巡视室、市委办公厅督查室发展成为现在的市委督查室,主任职务实行实职高配。为保证党委督查的力度和权威,市委督查室由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厅主任直接分管。2004年8月,在中央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大背景下,省委召开了全省党委系统督查工作座谈会,市委为贯彻省委会议精神、进一步发挥督查工作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督促检查抓落实的重要作用,适时召开了市委督查工作会议,在进一步明确督查职能任务的同时,为市委督查室增配了2名副局级督查员,决定全市13个区县(市)委督查机构名称统一为督查室,规格提升为同级正局或副局。现在13个区县(市)委督查室级格有5个为同级正局,其余均为同级副局。市直一些部门也设立了独立的督查工作机构。
2、信任使用。从事督查的人员能否真正成为领导的左右手,一靠自身的努力,以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服务能力胜任抓落实的岗位,真正成为市委“落实决策离不了、关键时候用得上、攻坚克难靠得住”的“亲兵”;二靠领导的信任和使用,使之在使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2000年,发生了原市长、常务副市长腐败大案,使 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干部作风、社会风气急待整肃,积累的一系列社会矛盾需要下力气解决。中央和省委及时调整了市委领导班子。新的市委班子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重点集中解决煤气拖期开栓、超期回迁、城市居民“三峰”供水三大突出问题,以此安抚群众、理顺民心、凝聚力量、共谋发展。市委的决策作出之后,市委主要领导为确保决策的真正落实,对整个决策实施过程交由督查室进行全程跟踪督查,并赋予市委督查室协调职能。一方面开展督促检查,推进工作;另一方面在跟踪督查过程中,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市委督查室不辱使命,分三条线开展工作,实施不间断地跟踪督查。经过半年的努力,确保了市委决策的全面落实。在今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市委把常委整改措施的督促落实任务交给了市委督查室,通过对102个问题具体整改情况的跟踪督查,使近期重点问题得到全部解决。这种大胆使用,不仅推动了决策的落实,也在督查过程中锻炼和检验了这支队伍,并由此得到了市委及领导的充分信任。近几年来,凡市委主要领导视察、调研、现场办公,都带着督查室的同志,确定事项均交由督查室督办落实。
3、强化保障。市委书记张行湘同志在市委督查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政组织对督查工作的重视程度,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抓落实的工作力度。为保障督查部门充分履行职能,市委及办公厅从三个方面提供保障。一是给位置,为督查人员创造参加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 的机会,给予必要的决策知情权,定期听取督查部门的工作汇报,使之在促进决策落实中发挥特殊作用。市委在下发的文件中规定,在解决一些重要问题上,上级督查部门可以派员列席下级党委的专题常委会。并在督查干部配备和职级上给予倾斜和照顾。二是配人员,为强化督查职能,市委将原来督查室的信息、督查两项职能分开,配备了足够的“三高”(学历高、素质高、职级高)工作人员,市直部门都设有专兼职督查人员。同时,高度重视督查网络建设,市委明确提出,抓好督促检查,既是督查部门的工作,更是各级党政组织特别是“一把手”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现在全市各街道(乡镇)的党委书记同时也是督查网络中的成员。市委文件还规定,市区两级要探索后备干部到督查部门挂职锻炼制度,对在锻炼期间表现良好、政绩突出的,由督查部门作出鉴定、提出是否提拔任用的建议。三是上手段,市区两级积极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着眼于提高督查部门的工作效率,对督查部门必要的办公经费、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予以保障。从今年起,市委及区县督查部门都给予经费和交通工具保障。
二、扎实抓好能力建设,确保决策落实有力度、有成效
党委督查部门承担着抓落实的重要职能,其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服务决策的质量和水平,也关系到决策最终的成果。全市两级党委督查部门按照市委提出的建设“三型”机关(学习型、能力型、智慧型)和市委办公厅提出的建设“五型”机关(学习型、能力型、智慧型、创新型、奉献型)的要求,以能力建设为根本,着力提高督查队伍的综合素质。
第一,关注决策走向,提高把握大局和服务大局的能力。决策分为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台,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它涉及的领域宽广,牵动着许多方面。要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必须首先提高把握大局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注重抓好队伍的学习,对于中央、省委和市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都认真组织督查人员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明确决策的重大意义及对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于市委的决策,我们坚持组织全市督查人员吃透精神、把握重点,在此基础上将决策细化成若干项目标任务,并进行分解督查。几年来,每年年初市委督查室都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决策,把市委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以两办文件的形式下发。之后,对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这种前期的把握和后期的督查,使市委的决策由全局到细化,再由细化到全局,最终形成总体工作的协调推进,而在推进工作中,提高着督查队伍把握和服务全局的能力。
第二,强化工作协调,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搞好专项查办是我们督查工作的突出特点。一是总量大,三年来共办理市委主要领导批示6000多件,绝大多数是在群众来信上的批示;二是难度大,有90%以上要求有落实结果,而大量群众来信提出的要求涉及政策、法律问题,又是通过法律和行政程序处理但写信人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解决的难度很大。我们把查办的过程作为学习的过程,要求负责查办的同志深入学习政策和法律(即明策明法),并能够依照政策和法律规定解决疑难复杂问题。去年,我们督办一件市委领 导批示的涉法案件,当事人提出的要求明显不符合法律要求,但其长期上访。负责查办的同志为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公安机关举行听证。经过听证,当事人心服口服、息访罢诉。在领导批办的事项中,有的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加大协调工作力度,现场解决问题。今年4月,一个承包土地种树大户因与农民发生纠纷,农民急于种地,半夜进入林地砍伐,承包大户发出紧急求助诉求,领导要求我们迅速到现场解决,我们协调区、乡和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工作,用7个小时解决了拖了一年多的疑难问题。
为提高队伍的能力,我们还在协调中尝试观摩的做法,在协调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时,一人主持,大家观摩,从有经验的同志那里学习协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提高队伍整体的工作能力。自前年以来,我们对领导批示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领导批示办结率均达到96%以上。在办理领导批示的群众来信过程中,既锻炼了队伍,也使督查人员更直接地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并通过自身务实为民的形象密切着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三,抓实业务培训,提高服务决策的综合能力。督查工作涉及面很广,没有丰富的政策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很难胜任工作。我们着眼于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采取多种措施,从多个方面切实加强队伍的业务培训。一是强化知识积累。在建设学习型机关中,我们把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律、哲学、思维学作为充实知识、增长才干、丰富智慧的必修课,市委督查室每年都确定20多本书目,要求每个 同志都要认真阅读,并定期交流体会。二是组织集中培训。多年来,我们坚持每两个月以会议的形式分片、分线对全市督查人员进行一次培训,既通报工作情况,又开展业务交流,以此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每年都举办一次全市督查业务短训班,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和有经验的督查工作者授课,系统讲授督查理论和实践。三是选好培训载体。为使督查工作有所遵循,我们把中央、省委和市委领导有关抓落实的讲话、指示及文件、制度、工作规范、工作经验等编辑成《党委督查工作实务》,印发给全市从事督查工作的同志,作为案头必备读物。针对目前全国还没有专门督查刊物的情况,我们将编辑专供督查人员参阅学习的刊物《督查业务专刊》,以此构建研究督查理论、交流督查经验、传播督查信息、丰富督查文化的阵地,近期可出试刊。
在抓好能力建设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队伍的作风建设,并以此培养督查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对重点督查项目,我们都组织人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调研、暗访等掌握第一手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我们在暗访中了解到某县一黑恶势力长期横行乡里而没能铲除,群众意见很大。原因是基层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屡受干扰。对这一案件,我们向市委领导提出了异地查办的工作建议,使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当地群众拍手称快。
三、与时俱进抓创新,确保决策落实有新意、有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灵魂。同样,做好督查工作也必须大力实施理论创新、工作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近年来,在推进队伍建设中,我们把创新作为做好督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努力建设富有智慧的队伍,积极开展富有活力的工作。前年,我们通过对督查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职能作了进一步定位,即“四个功能”:落实决策、催生决策、完善决策和证明决策。为确保督查功能的发挥,我们在突出督查“五性”(主动性、导向性、全面性、协调性、权威性)的同时,进行了诸方面的创新。
一抓制度创新。制度更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针对查办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我们为保证工作质量,从规范程序入手,制订了《关于市委领导批示查办工作的规则(试行)》,对立项、交办、催办、报告、归档和工作标准作出规定,变过去那种“一把一利索”为有章有法。去年市委督查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又下发了《 市党委系统督促检查工作规定》,其中市、区后备干部到督查部门挂职锻炼、组织部门考核干部既要听取纪委的意见也要听取督查部门的意见等都体现了创新。我们还就批示查办工作开展情况建立了定期通报制度。为确保督查事项得到真正落实,我们建立了《纪要》制度,对协调多部门共同解决的复杂问题,通过《督查纪要》将各责任部门应落实的事项和承担的责任记载下来,由此形成解决问题的责任机制。
二抓工作创新。在决策督查和办理领导批示过程中,我们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分类,然后通过督查调研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决策建议,《以 内参》这一载体,呈报市委领导。前年以来,我们把农村土 地问题、企业改革问题、城市拆迁问题、社会管理问题作为重点,分别进行调查研究,提交各职能部门分类解决。在决策运行过程中,我们主动深入实际,锻炼队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经验性的东西,及时通过《 工作》总结推广,形成正确的工作导向。督查工作一般是按照决策需求和领导的指示而开展的。但不一定所有的事情都要等到领导批示或交办了再去督办。对于关乎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但职能部门不作为的事项,即使领导没有交办,我们也主动工作。去年,我们发现因非法集资引发的群体上访问题突出,我们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组织精干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严重危害、形成决策建议,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批示要求相关部门以此为蓝本,上升为防范和惩治非法集资活动的市委文件。
三抓方法创新。督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协调,不会方法或方法不多的人很难胜任。在办理领导批示中,一般情况是落实了就完成任务了,但我们注重由个到类,由局部到全局,窥斑见豹、举一反三,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视角观察、多方面思考、多智囊“会诊”,从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开展督查。针对校园安全问题,我们并不局限于教育部门,而是协调教育、公安、卫生、文化、工商、交通、食品、行政执法等部门,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并吸收新闻单位参加,对督查落实过程进行跟踪报道。这种把党委督查和舆论监督的有机结合,使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置于公开的监督之下,形成了很强的舆论压力,更有利于工作抓实。整个督查过程,省、市 6家媒体跟踪披露,群众由我们的具体工作看到了市委、市政府的为民之举,纷纷写信感谢。此外,我们还探索了上下互动督查、部门联合督查、约见当事人、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市级离退休老领导帮助解决问题等方法,都产生了良好的督查效果。
虽然我们在加强督查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职能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显得很不够。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机会,真诚学习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三篇:安监局督查简报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三强创三高”
督查城乡一体化建设
日前,xxx政府组织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专项督查活动。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安排,全局机关干部在局长陈适民的带领下,分成三个组一行9人,深入全市16个乡镇场、办事处,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等方式,对该市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
从督查情况看,我市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从今年开始全面提速,食品药品监管在政府工作的地位进一步加强,“政府负总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强化,并纳入了市、乡两级年终绩效考核,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较好。从督查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强重视、新布属。各乡镇场、办事处均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各项工作。
二是强配备、新体系。16个乡镇场、办事处已成立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除2个乡镇正在落实外,其余均已落实办公用房,添置了必要的办公设施,各项工作制度已上墙张贴。各安监站制定了食品药品监管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由分管食品药品安全的乡镇领导分管并兼任站长,每个乡镇落实了3名食品药品专(兼)职监管员,聘任了村干部为各村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初步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方位覆盖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三是强规范,新成效。极大多数乡镇对辖区内餐饮、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及农村厨师进行了摸底并建立台账,对辖区内餐饮店、学校食堂和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了安全隐患巡查,特别是南嘴镇、阳罗镇、新湾镇、四季红镇、茶盘洲镇、庆云山及琼湖办事处等单位,摸底建档工作扎实;组织监督员、信息员召开了动员大会,并进行了业务培训。此外,茶盘洲镇、南嘴镇对农村聚餐实行了备案登记,南嘴镇还与各村及相关部门签订了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第四篇:医疗机构综合督查工作小结
民勤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2010年第四季度医疗机构综合督查工作小结
武威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医疗监管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与就医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强化依法执业,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安排,我所组织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开展了第四季度医疗机构综合督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
一、综合督查情况 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采取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和现场抽查等方式进行了综合督查,督查的具体结果是:
(一)依法执业。3家医疗机构均持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配置的大型医用设备均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所抽查的54名医护人员均持有相应的有效资质证书和执业证书上岗执业。所查医院均未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未发现将科室和房屋承包、出租的情况。临床用血规范,开展临床用血业务的医疗机构血液全部来自武威市中心血站。
(二)院务公开和投诉举报。3家医疗机构均严格落实了甘肃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院院务公开的通知》文件精神,按要求对医疗机构概况、医务人员基本信息、医疗服务基本情况、医疗服务时间、药品价格及收费等在医院醒目处进行了公开,为广大患者就医提供了便捷服务。所查医院均有接受投诉举报的具体执行、监督和管理机构,在医院显著位置公布了投诉举报的地点、时间和方式,除县人民医院设有专用的投诉举报场所外,其他医疗机构均无专用场所和专职负责接待人员。
(三)治理过度医疗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3家医疗机构均开展了医生“四排队”和分析工作,落实了医疗机构“八排队”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建立了医疗事故重大差错报告制度,落实了院长行政查房、三级查房和药剂师查房制度,建立了处方权相关制度,开展了处方权管理工作。在本季度3家医疗机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697.78元,平均门诊费用为61.14元,单病种平均费用为1447.67元,大型医用设备(CT)检查阳性率平均为53.47%,彩超检查阳性率平均为53.85%。
(四)公共卫生及健康咨询开展情况。所查3家医疗机构均按照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的实施方案(试行)》要求,设立了公共卫生科,开展了疾病统计与分析工作,设有专职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能够对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和疫情自查。预防接种单位具备资质证书,预防接种人员均持有有效的执业资质证书上岗,疫苗接受、购进记录真实、完整。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到位,能够定期开展医疗器械、用品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医疗废物处置符合要求。
二、存在的问题
1.除县人民医院外,其余2家医院虽然成立了投诉举报相关部门,但未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未提供专用的场所和设施,未建立投诉举报管理档案。
2.各医院虽然对疾病进行了统计和疾病谱排序,但由于无统一的统计、分析标准,疾病谱排序和分析对临床指导无实际意义。
3.目前为止,我县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未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和职业病诊断资质,职业病依法上报工作空缺。
三、今后打算
在今后的综合督查工作中新问题、新挑战将会不断产生,我们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思路、不断完善监督方式方法,以学补拙,努力完成综合督查工作任务,提高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水平。
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五篇:项目综合督查工作建议
项目综合督查工作建议
第三纪工委(监察分局)2012-8-16
县委政府:
下半年工作,固定资产投资是重中之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直接体现是项目推进的质量和速度。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搞好投资项目的综合督查工作,根据近期督查工作的体会及三个纪工委(监察分局)人员基本到位的实际,按照下半年全县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杨波县长的明确要求,第三纪工委(监察分局)就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好项目综合督查,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调整督查工作格局,实行面上督查与分片包干相结合,定期督查与跟踪督促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两办督查室及原项目督查组负责面上督查,三个纪工委(监察分局)按照《镇宁自治县纪检监察机关派出机构统一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镇党办通字【2012】144号)划定的监督范围,分别具体督查监督范围内单位部门涉及的投资项目。纪工委(监察分局)内部再根据人员特点进行细化,做到督查任务明确、督查对象清楚、督查要求具体,责任落实到人。三个纪工委(监察分局)与面上督查组加强协作沟通,及时掌握、反馈和处理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使督查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督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纪工委(监察分局)再在责任区内实行一周一督查,重点项目专人负责,不间断跟踪,全过程督查的工作方式。使 1
专项督查具体化,进一步提高项目推进的速度和质量。
二、调整督查工作方式,实行行政督查与效能监察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工作办法。
将行政督查与效能监察相结合,充分发挥行政效能监察的职能优势,制定内容具体,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督查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内容包括“出勤情况,推进情况,对象评议,领导考核等”,对督查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确保督查工作健康、有序、有效进行。同时对项目实施的责任单位制定《项目推进绩效考核办法》,内容包括“主要领导重视程度,项目单位具体评议,工作方法实际效果”等内容,实行一周一考核,一月一兑现,一季一总结。对推动项目落实成绩突出,工作确有明显效果的,通报表扬,物质奖励,直至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努力、不尽责、推诿扯皮、延误工作的,通报批评,影响年终,直至行政问责。把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真正落到实处,通过严格考核,考出压力,奖出动力,激出活力。
三、不断完善领导联系与部门负责相结合,推进项目与培养干部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实行县委常委定期或不定期听取联系领导的项目推进工作情况汇报,人大常委会组织检查等,通过充分发挥县几大班子领导联系帮扶企业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动部门负责的具体落实。
同时将干部培养与项目推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引进好项目是人才,推进项目落实是英才,扶持项目健康成长、发展壮大是雄才的人才观。通过明确后备干部驻点帮扶、在项目挂职锻炼、参加督查、跟踪服务等多种形式,在项目推进中培养干部,在项目落实中发现干部,在项目成长中用好干部。把项目建设与督查工作作为培训干部、检验干部和发现干部的平台,实现推动工作和培养干部“双赢”。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六日
第三纪工委(监察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