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地方电力执法监察总队成立
陕西地方电力执法监察总队成立
中国电力网2008年2月1日14:23 来源:点击直达中国电力社区
本网讯1月31日,经陕西省发改委授权,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地方电力执法监察总队”揭牌仪式。陕西省副省长吴登昌出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西北电监局、陕西省发改委、省国资委、省工交办、省公安厅、省编办、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等单位领导参加仪式。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承担着榆林市和高陵等66个县(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的供电任务,供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72%,拥有近15万公里的电力线路、4.6万台配电变压器,且多数分布在农村和偏远山区。近年来,窃电和破坏电力设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在3000千万元以上,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的任务艰巨、难度很大。为了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去年7月,陕西颁布了《陕西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是全国首部地方电力保护法规。《条例》明确了政府的执法主体,把具体的行政执法权委托给了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的监察机构。陕西省地方电力执法监察总队的成立,是贯彻落实《条例》的具体步骤,真正把电力行政执法职能落到实处。
根据《陕西省电力行政执法委托书》的规定,陕西省地方电力执法监察总队负责陕西省地电公司供电营业区内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的执法监察工作,主要行使六项权利:宣传贯彻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受理对违反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法律、法规行为的投诉和举报;查处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违法行为;查处窃电行为;对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和电力线路保护区设立标志;完成委托人依法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朱龙蛟 赵军选)
第二篇:陕西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
陕西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客户简介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地电,为省政府直属的大型国有独资供电企业,主营业务是电力供应及其相关服务。供电营业区为榆林市和高陵等66个县(区),供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72%,供电人 口占全省总人口51%,拥有402万用电客户,在陕西电力市场的占有率27.3%。
公司下属有供电、发电、辅业、多经企业120余个,员工1.2万人,农电工1.1万人。公司拥有各级电压协 调发展的110千伏及以下电网,包括35千伏―110千伏变电站375座/5526兆伏安,线路8897千米;市 级、县级调度41个;10千伏及以下线路15.2万千米。网内并网电厂369座,总装机容量1755兆瓦。
公司资产总额为113.82亿元,下属目前有67家分公司,7个直属经费单位,10个控股公司,包含36核算主 体。在经营领域方面,集团除重点供电,还涉及发电,房地产,酒店餐饮、物业管理、建设施工等经营 项目。应用亮点
亮点一:搭建集团管控平台,打造“强势”总部
陕地电集团下属的近百家单位原来使用多个品牌多个版本的各种软件,数据分散,集团不能随时对下属单位的数据进行汇总和监控。陕地电集团通过金蝶EAS电力行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了会计集中核 算、合并会计报表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HR领域的管理信息化工作,将集团公司所属各层次分 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部纳入集团管控平台,打造“强势”总部,实现集团协同效应最大化。亮点二:向资金管理要效益,控制集团整体财务风险
电力企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置身当前市场需求复杂波动的经济环境中,电力行业的资金链普遍紧张。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整体盈利能力,资金集中管理就变得异常关键。陕地电集团借助金蝶 EAS电力行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实行 “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定期上收其下属的66个单位的 电费收入户资金,即每日定时将下属单位在工、农、建等银行建立的电费收入专户资金余额(电费收入扣除购电费后的余额)汇划至陕地电集团总部, 从而加快资金的汇集、使用和分配,缩短了资金沉淀的时 间;实现了集团统一信贷管理,发挥集团化、规模化的优势,获得了最低的融资成本,同时,集团通过统一 融资,在融资时间、渠道、方式上都可以充分研究,必要时要采取合理推迟借款、借新还旧、调整债务结 构等多种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合理的确定负债筹资的金额和期限,控制集团整体的财务风险。亮点三:集中物资采购,发挥整体优势,降低采购成本与工程造价
陕地电集团的工程设备占项目资金60%以上,对大宗材料、主要机电设备等电力物资的集中采购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点。陕地电集团借助金蝶EAS电力行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工程主材的集中采购流程,基 层电力局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填写采购申请,委托物资总公司采购,总部物质公司主管部门审核采购申请单,物资总公司汇总采购申请单,由招标公司组织招标,物资总公司根据招标公司确定的供应商与供应商签 订采购订单,基层单位根据采购订单进行收货、入库,然后基层财务人员根据入库单确定应付账款与物资公司进行付款单结算,在基层 单位审核入库单时,系统自动会产生一张物质 公司的采购入库单,物资公司根据采购入库单确定应付账款,并向供应商进行付款,同时还 生成自动一张销售出库单,物资公司根据销售 出库单确定应收账款,向基层单位收款,通过 集中物资采购管理,陕地电集团成功提高了采 购工作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做到一物一 码,各地的库存清晰可见。
亮点四: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陕地电集团日常运营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由各分子公司和县局负责,工程的立项审批管理归集团垂直管控,工程资金的 拨付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由于工程项目地域 分散、数量多、时间长,如何对项目整体状况 进行监控分析,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进行资金拨付,及时快捷完成工程项目完工后的账务处 理,对于陕地电集团而言是很大的挑战。陕地 电集团借助金蝶EAS电力行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从时间进度、成本费用、项目质量 等三个方面对工程项目进行管控,进行统一 管理及支持跨部门协同工作,使进度与成本费用控制达到一致。
亮点五:与电力营销系统集成应用, 增强财务对业务运营的监控
陕西地电集团的各县局的营销系统大都采用单机版软件,且软件供应商和版本不统一,数据分散,集团不能随时进行日常 营销数据的汇总和监控,从而不能实现真正的精细化管理。陕西地电集团借助金蝶EAS电力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财 务系统从购电、售电、维管费三个纬度结合财务营销报表(电力销售情况明细表和农村低压维护费执行情况表)与营销平台系统的集成,生成财务相关的营销平台数据的台账或 表,最终完成账务凭证的处理,解决了财务系统与电力营销 系统之间的衔接,财务系统也可随时在营销系统获取相关财务数据,加强了财务核算的及时性、正确性及简便性,大大 增强了财务对业务运营的指导意义和监管力度。
客户价值
规范集团财务政策、立足于集团一体化战略,实现财务数据汇总、透视查询、数据分析,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支撑业务运营的实时管控和分析决策,以信息化手段建立集成的管理信息平台,提升集团管控能力;
解决财务系统与电力营销系统之间的脱节,实现财务系统随时能在营销平台系统获取相关财务数据,加 强了财务核算的及时性、正确性及简便性;
从合同、资金和预算等多角度对工程项目的建设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控制,同时优化了工程物资采购业务 的流程,降低了采购成本,减少了物资库存的资金占用。
客户感言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戚晓耀
标准化的背后是信息化的支撑,而企业标准化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金蝶EAS的架构优于其他软件厂 商,我们在此基础上订立了自己的标准,譬如物料编码、会计核算办法等,完成了技术与管理的完美结合。信息化系统给陕地电集团的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黄蛇楼
通过金蝶EAS管理软件,提升了集团财务核算、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保障了陕西地 电集团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的落地执行。加强了集团财务管控的力度,帮助陕西地电集团发挥出集团化、规模化的优势。
第三篇:b022004陕西地方电力集团公司组织变革作业
陕西地方电力集团公司组织变革
一、组织发展变革过程
200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公司资产总额为113.82亿元,下属目前有67家分公司,7个直属经费单位,10个控股公司包含36核算主体。在经营领域方面除供电之外,还包括发电,房地产,酒店餐饮、物业管理、建设施工等经营项目。目前,陕西地电正在大力开展“和谐电力进农户”通电工程,以加快解决剩余偏远无电地区的通电目标。作为一项重大民心工程,2008年“和谐电力进农户”被载入中共陕西省委工作要点,在省政府的鼎力支持下,陕西地方电力与工行陕西省分行、农行陕西省分行、交行陕西省分行、中信银行西安分行等6家金融机构签署融资意向,出具承诺函金额达92.1亿,确保了巨额资金源源不断的投入到工程建设之中。
二、变革原因
一个组织要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依据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其目标与功能,不断地对组织进行变革。组织变革是指组织依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并完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生存和发展的竞争能力。
组织变革的外部因素:(l)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组织结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组织运行要素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组织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2)政治、法律。包括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改变,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变化,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修改等,要求组织重新考虑自身的产业领域和发展战略。(3)经济。包括经济发展状况及前景、市场状况等。(4)社会趋势。如今,社会发展呈现出这样一些趋势:全球人口老龄化,组织员工的多元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等趋势。
组织变革的内部因素:(l)组织战略的选择与修订。组织战略的选择与修订主要决定着组织变革的方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组织变革的范围。(2)组织职能的转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组织的职能和基本内容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3)组织部门协调不力,组织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工作效率低下。
三、变革内容
1、组织结构变革
组织结构指的是对工作任务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的统筹规划,是组织内部空间位置、聚散状态、排列顺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一种模式,其实质是组织结构为了达到组织战略目标,必须服从组织发展调整的需要而调整。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力企业组织结构设置已经非常不适合当今的市场形势,其重要原因在于它们的组织结构设置中,有非常多的非生产设置单位,这些单位的存在,加大了电力企业的运行成本,增加了电力企业的负担,大大降低了它们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2、组织运行变革
组织机构的变革只是在组织各个部门或机构将职能职权明晰化了,对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优化配置,如何使其发挥应有的理想效果则有赖于组织的运行变革。根据电力企业当前的组织运行状况不佳、运行效率不高、运行模式单一等不足,需要有针对性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组织运行变革:实行受监督的岗位责任制;实行一个上级的原则;重视检查反馈环节;强调责权利相结合。
3、组织人员变革
第一,优化人才结构,合理分配人才到岗到位。着重培养各岗位所需的各类优秀人才,按照岗位所需的数目进行更为细致的部署,例如实施“1379”优秀人才培养方案,即将全体员工按照岗位分配的要求分成10名优秀的高层宏观决策者,30名优秀的经营管理者,70名优秀的技术创新者,90名优秀的技能操作者。此外要提高该电力企业员工的学历水平,使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人数占全体员工的30%以上,并且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部分精英对学历较低的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辅导和技能上的培训
第二,建立健全各类人才管理机制,优化人才配置。人才管理机制包括人才培养机制、人才激励约束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人才培养要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为宗旨,全面提升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将其优点作为培养的重点对象进行培育,为整个生产环节注入活力。人才考核机制旨在提倡公平竞争、多劳多得的工作理念,各部门要加强企业绩效考核的管理,定期对员工的工作成绩、工作态度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不断探索和改进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建立优胜劣汰的考核机制,并且将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奖金、晋升结合起来综合作为最终考核依据。
4、组织文化变革
首先,创设有利于组织管理的氛围。这取决于该企业是否具有先进而又人性化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可以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而在此基础上赋予人性化的管理,就会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甘于奉献、乐于付出。该电力企业要努力建立起这种全新的生产经营理念,得到员工的认同并将之转化为内在的信念,这是留 住员工的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在管理上不断探索出新型的模式和手段,也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企业雇佣的并非只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时间,而应该是劳动者完整的个人,这自然还包括劳动者的劳动情绪、个人情感需求、个人价值取向等等。因此,该电力企业有必要在探索管理方法上,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情感诉求,使 企业上下具有浓厚的人情气息。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晋升、加薪等方面可以凭借人情关系拉帮结派,更不允许裙带关系、走后门等现象的出现。
其次,充分尊重员工,信任员工。要始终记住员工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和主力军,只有员工团结一致的全体劳动才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要把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翁来对待,相信每个员工身上都有优点,都有为企业贡献的可取之处,他们都具备为企业的各个岗位做好做大做强的能力,只要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宽松环境,他们就
是可以发光的金子。尊重和信任都是建立在充分重视员工的基础上的,除了要重视员工可能为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各方面待遇,确保他们”乐业“的同时兼顾他们的”安居”等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此外有些员工不能因为目前还未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贡献而忽略其潜力,应该以各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起他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因为人人都是可发光的星星,只是未到发光时。
四、变革成效
陕西地电是陕西省政府直属大型地方供电企业,担负着陕西省66个县(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的配网建设及供电任务,其前身为陕西省政府于1989年组建的陕西省农电管理局。陕西地方电力工业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由电力工业部西北电业管理局、水利电力部西北电业管理局、能源部西北电业管理局和陕西省农电管理局经营管理。2004年6月,陕西省农电管理局整体改制为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2009年10月,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并更名为现名。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62,322.89万元,其中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原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2007年12月31日时的净资产出资,为252,322.89万元,占90%的股权比例;陕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10,000万元,占10%的股权比例,出资时间:2010年10月19日前。截至2008年末,公司拥有110千伏线路112条/3,317千米,变电站66座/3,575兆伏安,35千伏线路390条/6,003千米,各级调度78个。公司供电面积占陕西
省国土面积的72%,用电客户402万户,供电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1%。2008年全年公司售电169.3亿千瓦时,在陕西地方电力市场占有率为27.3%。截至2008年末,公司下设16家直属单位,1家控股子公司,6家参股企业,66个县级供电企业。截至2008年末,公司总资产113.82亿元,总负债86.6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6.19亿元,资产负债率76.13%;200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65亿元,利润总额0.52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17.88亿元。根据公司提供的未经审计的2009年三季度财务报表,截至2009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118.87亿元,总负债91.1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26.74亿元,资产负债率76.67%;2009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69亿元,利润总额0.39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7.72亿元。
第四篇:执法监察范文
名词解释解释
无证采矿: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擅自进入他人矿区范围内采矿的。
越界采矿: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
破坏性采矿: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违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未经审批管理机关批准,擅自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
违法勘采: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试采的。
其他勘查中违法行为:1.不按规定备案,报告有关情况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
2、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
3、已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6个月。
无证勘探越界勘探: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工作的,超越批准的勘查区块范围进行勘查工作
其他违法行为: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采矿许可证的。不按期缴纳《矿产资源开发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应当缴纳的费用的。不按规定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
矿产资源违法行为
一、违法开采行为
(一)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开采的特定矿种的;
(二)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的;
(三)非法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矿产资源的;
(四)不依法提交报告、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
(五)在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时不按规定提交已采出的矿产品的矿种、产量、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和实际开采回采率等资料的,或者采取伪报矿种,隐匿产量、销售数量,或者伪报销售价格、实际开采回采率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的;
(六)破坏或者擅自移动矿区范围界桩或者地面标志的;
(七)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采矿许可证的;
(八)不按期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等依法应当缴纳的费用的;
(九)不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的;
(十)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长期达不到要求,未按照开发利用方案进行施工或者开采,未对有工业价值的共生、伴
生矿产进行合理综合回收或者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造成资源破坏损失和浪费的;
(十一)擅自超计划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
(十二)不参加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
二、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行为
(一)未经批准,擅自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
(二)以承包等方式擅自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探矿权人不按勘查施工合同支付工程款,或以各种名义向勘查单位收取费用的,按非法转让探矿权处罚。凡是以工程承包、巷道工程承包及其他任何形式、名义,将矿产资源交由他人开采经营的,按非法转让采矿权处罚。
三、违法勘查行为
(一)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工作的,超越批准勘查区域范围进行勘查工作的;
(二)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者试采的;
(三)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勘查许可证的;
(四)不依法备案、报告有关情况、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作假的;
(五)未完成最低勘查投入的;
(六)变更勘查单位未向登记机关备案的;
(七)已领取勘查许可证的勘查项目,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
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满6个月的;
(八)不依法办理勘查许可证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的。
四、违反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行为
(一)探矿权人不按规定进行探明资源储量登记的;
(二)建设单位不按规定进行压覆资源储量登记的;
(三)采矿权人不按规定进行占用资源储量登记的;
(四)采矿权人不按规定由具有资质的地质测量机构每年对其占用的矿产资源储量变动情况进行地质测量,并提交有关报告和图件的;
(五)采矿权人不按规定填报矿产资源储量统计报表的。
五、其他违法行为
(一)非法抵押采矿权的;
(二)违法将重要矿产品运出矿区或擅自印制、伪造、倒卖矿产品准运凭单的;
(三)逾期不汇交地质资料的;
(四)伪造地质资料或者在地质资料汇交中弄虚作假的。
第五篇:环境监察总队组织全区开展环境执法能力评估工作
环境监察总队组织全区开展“十一五”
环境执法能力评估工作
按照环监局《关于开展“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评估工作的通知》(环监发„2011‟16号)要求,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组织全区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全面调查了“十一五”期间环境执法能力建设情况,逐级统计、汇总、网上填报了“十一五”能力建设资金投入情况,2005年、2010年环境执法情况及能力建设情况。在此基础上,组织盟市、旗县级环境监察机构对“十一五”执法绩效进行了全面评估,对执法投入与执法效能的关联性进行了客观分析,认真研究了能力建设的薄弱环节,对“十二五”环境执法能力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各级环境监察机构精心组织、上下联动,按时按要求完成了“十一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评估工作。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7年以来,中央及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各级财政对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全区各级环境监察机构执法能力明显加强,执法成效显著提高。据统计,2010年全区县级以上环境监察机构114个,比2005年增加了17个,其中自治区级1个,盟市级14个(包括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2个计划单列市),旗县区级99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达到90个。此外,2008年我区成立了自治区东部、西部环保督查中心,人员编制各10人,进一步健全了自治区级环境监管体制,促进了环保法规政策得到贯彻和落实,完善了环境监察三级执法网络。“十一五”期间,部分盟市、旗县区根据执法的需要,在经济开发区也设立了环境监察机构。2010年人员编制达到1808人,在岗人员2022人。分别比2005年增长61.3%和56.1%。大专以上人员共1932人,占全体在岗人员比例为95.5%,比2005年提高17.6个百分点。环保及相关专业人员等三种人员分别为507人、145人和1142人,所占比例为25.1%、7.2%、56.5%。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共完成投资13408.6437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397.5152万元,地方政府投入5011.1285万元。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方面,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政府投入分别15845万元和1806.9万元。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建设方面,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政府投入、企业自筹及银行贷款分别为2458.428万元、9441.78万元、29774.46万元和96.4万元。其它环境执法能力建设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政府投入分别为188.8336 万元和672.9万元。在资金的使用上,全部实行环保部环监局和自治区环保厅统一管理项目资金,统一招投标采买仪器设备的方式进行使用。全区环境监察机构“十一五”期间行政办公经费和执法工作经费分别为3675.7889万元和5767.7023万元。
截止2010年,我区114个环境监察机构共有执法车辆380辆,是2005年车辆总数的3.8倍。其中越野车达到192辆,占总数的50.5%,其他车辆多为新购置的轿车,车辆性能较好。车载样品保存设备等27项装备达到4616台套,是2005年设备数量的5倍。
执法软环境改善方面,“十一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先后制定了21个推进减排的行政规章。一是2007年出台了内政办101号文件,规定将排污费的50%用于环保能力建设; 保证了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资金及时到位。二是2010年针对化学需氧量减排的难点问题,出台了自治区第174号政府令,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做出明确规定,促进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环境执法工作。三是提高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2008年7月,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环保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我区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内发改费字[2008]1543号)文件,调整了我区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由0.63元/公斤调整为1.26元/公斤。初步建立了“排污者付费,治污者受益”的环境价格机制,通过强化征收力度,有效控制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有力地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下一步,按照国家、自治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精神和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的要求,在“十一五”执法能力评估基础上,总队将督促各盟市编制完成了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并纳入当地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为“十二五”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治区环境监察总队办公室
钟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