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理解党章上规定的民主集中制
如何理解党章上规定的民主集中制
集体领导制度是我们党民主集中制的一项重要制度。这个制度对于发挥领导群体的作用和智慧、对于发扬民主以及防止个人专断等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集体领导制度的要求,一些重大议题特别是所谓“三重一大”即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的议题,都要经集体讨论的程序来决定。
但是,在某些地方的实际政治过程中,集体领导或者说一些议决事项的集体决定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事实。多少年来一直强调的集体领导或集体决定的体制,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集体名义”的体制。所谓“集体名义”的体制主要是说,在这样的体制下,一些重大的议决事项确有集体讨论和集体议决的程序,但是这种程序在很多情况下仅仅具有形式的而并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提交会议进行集体讨论并集体议决的程序,其本身缺乏严格的规范。什么样的事项、经过什么样的程序,才能进入集体讨论议决的程序,尽管很多单位都有一些成文的规定,但严格说来尚缺乏科学的体制规范。通常情况下,能够进入会议讨论的事项,事先有一个提案、调查论证、主管部门处理结果以及分(主)管领导意见等等程序。根据这种程序,分(主)管领导实际上具有很大的“独立主导”的权力特别是否决的权力。在实际的政治过程中,那种分(主)管领导行使否决权的情况并不是罕见的,只要分(主)管领导不签字同意上会,该议案实际上即告否决。因此可见,这里的否决过程,就显然不能体现集体领导的意义。
另外一种情况,究竟是什么样的事项需要提交会议讨论,分(主)管领导也具有很大的选择权力。一些领导出于各种各样的行为动机,往往倾向于把几乎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提交会议讨论。这里的动机譬如说,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压力,为了表明自己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和繁忙的工作状况,如此等等。而对于一些实质性的重要事项,对于一些尚把握不准的事项,恰恰会采取留一手的策略或通过其他程序来绕过集体讨论。所以民间才有这样的说法,说“大会解决小问题,小会解决大问题,不开会解决关键问题”,也确是这种体制弊端的写照。第二,提交到会议讨论议决的事项,究竟是通过什么样的程序作出决定或者不作出决定,往往也缺乏明确的规范。在实践中,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一般而言,很难真正形成所谓会议讨论的环境和氛围。这里的情况和原因主要是:我们实行的基本上是一种“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从客观上来说,无论是关注点还是理解程度,譬如说要分管教育的对分管农业的领导提出来的事项或人事任免提出意见,显然是勉为其难。另一方面,即使相关人员有这个条件和基础就其他分管领导提出的事项或人事任免提出意见,一般来说也不太现实。体制是要有人的作为来使其运转的,而人往往又是理性的,在其作出任何言行举止之前,特别是在这种工作场景中,一定会以其经过预期的利弊得失为其行为依据。从常理以及经验来看,不同领域的分管领导之间,一般总会对其他分管领导提出的事项采取不表态或者默认的态度,尤其是不会提出反对的意见。这既是维护和尊重他人主张的表示,反过来也是要求他人维护和尊重自己主张的需要。因为你要是反对他人的主张,也就为他人反对你的主张提供了理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把手”即“班长”才有可能提出否决性意见。正是鉴于这样的情况,所以有个说法,例如在一个单位或者一个地区的用人问题上,尽管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流程和规范,但是,这个单位或地区的“一把手”还是具有决
定性的权力,说“‘一把手’要用一个人应该有 80%的把握,而要不用一个人,那必定是有 100%的把握”,就反映了这种情况。第三,“集体讨论”程序往往还成为很多不当决策甚至错误决策的“庇护所”。应该说,在我们的领导制度以及督察制度中,也非常注重制度的执行情况。但是往往只要是合乎程序,就没有问题。按理说,这也应该符合一般的程序至上原则。但是由于上述之分析的情况,现有的“程序”通常并不能发挥其程序的应有正当功能和作用,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所谓“集体领导”的程序在实质上来说仅仅只能被解释为“集体名义”的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不当决策或错误决策,只要有这样的程序,就会视为正当,就无法落实责任归属。“上了会议的”,“经过讨论的”,“查到会议纪要的”……就是正当的,可以过关的。决定一个重大事项也好,任用一个领导干部也好,一旦出了问题,就会马上反映这是不是一个“集体决定”。只要是“集体决定”,就表明在决策程序上没有问题。事实上,那种“集体名义”掩盖了很多很多的不当决定。
要完善集体决定或称集体领导的体制,改变那种变集体决定为集体名义的状况,笔者认为,至少有如下方面的一些工作需要引起关注。一是有必要分清所谓“决策”与“执行”的功能界限。在管理上,决策与执行尽管是两个不同的功能,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也往往交织在一起。譬如说,关于“用一个什么人”的问题,显然是决策问题,但这种决策是建立在具体的操作步骤上的。相对而言,决策一般解决的是相对宏观的方向问题,而执行解决的是具体性的步骤问题。因此,在集体领导体制中,需要集体讨论议决的一定是属于决策层面的问题,至于执行层面的问题,即没有必要通过集体议决的程序解决。
二是有必要明确集体领导体制中每一个成员的平等地位。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度的区别不在于是不是要经过讨论,而是在于决定的规则不同。在首长制下,首长在遇到决策事项时,也通常会召开一些集体性的咨询会或相关会议,但是最后作出决定并对此决定负责的,必定是首长个体。而在委员会制度下,通常需要有集体中的多数成员支持方可作出决策。因此,这里就必须预设一个前提,即参与这种集体领导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我们党的委员会体制中,无论是常委会还是全委会,书记仅仅具有召集会议的职责,而并不能具有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最后决定的职权和功能。
三是有必要遵循集体表决程序的基本原理。在集体议决的过程中,或者说之所以要通过集体议决的方式作出决策,最主要的原因是:防止个人专断,发挥多数人的智慧和判断力,通过多数人的知识互补以避免个别人的知识局限性。为达成这样的效果,所以集体议决有一个基本原理,即参与集体议决的每一个个体必须独立地作出判断,而不能有倾向性的主导或引导。
四是有必要规范集体领导体制中的一般程序规则。这里的规则主要包括:提案程序,即要切实解决什么样的事项经过什么样的程序才能进入集体议决程序的问题;其次要解决的是,一个经过讨论的事项又是通过什么样的程序和规则作出决定或不作出决定。在集体议决体制中,多数决定是一个基本原则。因此,凡是集体议决的事项,不能通过惯常的那种俗称“你先民主我最后集中”的方式决策,而必须尽可能地通过投票或其他表决方式来获得多数人的意志倾向。
第二篇:如何理解党章上规定的民主集中制.
如何理解党章上规定的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根本制度。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决案》第十二条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这是民主集中制第一次载入党的章程,并一直保留下来。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对民主集中制第一次作出比较充分的规定的,是八大制定的党章。八大党章这样规定:
“第十九条 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
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它的基本条件如下:
(一)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由选举产生。
(二)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全国代表大会,在地方范围内是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向代表大会负责并且报告工作。
(三)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研究他们的经验,及时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四)党的下级组织必须定期向上级组织报告工作。下级组织的工作中应当由上级组织决定的问题,必须及时向上级请求指示。
(五)党的各级组织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任何重大问题都由集体决定,同时使个人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党的决议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党员个人必须服从党的组织,少数必须服从多数,下级组织必须服从上级组织,全国的各个组织必须统一服从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上述规定的第一句是民主集中制的属性。七大党章原来的提法是:“党的组织机构,是按照民主的集中制建设起来的。”八大党章改变了提法,把“党的组织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改成了“党实行民主集中制”。
关于党实行的民主集中制,邓小平在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作了明确说明:“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邓小平在这里说,党章上规定的民主集中制有两种,一种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它源自列宁,另一种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邓小平说的第二种民主集中制,指的是六项基本条件中的第三项。他说的第一种民主集中制包括两部分条款,一部分条款就是六项基本条件中的其余五项,另一部分条款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一表述。在前一部分条款中,第二项基本条件是党在通过自己的根本大法向世界宣告,它实行的政治制度是民主制,是间接民主制,代表式民主制。其余四项基本条件中,有两项是民主制原则,还有两项是集中制原则。既然民主集中制由两种原则组成,各级机关如何把它们结合起来实行?第二部分条款回答说:上级机关结合的办法是,实行集中制原则要以实行民主制原则为前提,集中是在民主基础上集中;下级机关结合的办法相反,实行民主制原则要以实行集中制原则为前提,民主是在集中指导下民主。
八大党章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规定,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动。
第一种变动:为了强调集中,九大、十大党章对原有规定作了删减。十一大党章进一步删减后,只留下了四条集中制纪律,但恢复了对民主集中制运行机制的表述,并把它从“党的组织制度”那一章移到了“总纲”。十二大党章恢复了所有被删部分并一直保留下来,但对民主集中制运行机制的表述做了改动,删除了“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一表述,保留了“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这一表述。十四大党章恢复了十二大党章的上述删除,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一表述之后加上了“相结合”的字样。除内容上的变动外,在六项基本原则(从十二大开始,“基本条件”改为“基本原则”)的排序上也有变动。八大党章把四条集中制纪律排在末位,强调民主是第一位的,八大以后的党章把四条集中制纪律排在首位,强调集中是第一位的。
第二种变动:八大以后的党章先后增加了由党的三代领导人提出或表述的民主集中制。
1.增加了毛泽东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即“人民内部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它是九大党章作出的规定。九大党章在“第五条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中谈到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内容时,增加了一段毛泽东对民主集中制的如下表述:“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十大党章对此未作任何变动。在十一大党章中,这项规定不再作为党章条文而被移到了党章总纲。十二大党章删除了这项规定,十三大对十二大党章作了一些局部性的修改,但对此表示了认可。十四大党章在突出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表述写进党章的同时,把毛泽东表述的民主集中制重新写进党章总纲,并一直保留下来。
这一表述出自毛泽东的《1957年夏季的形势》一文,同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所说的民主集中制,即“人民内部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一脉相承,都是强调一个精神:民主(自由)是受集中(纪律)制约的,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
新增的民主集中制和八大党章规定的两种民主集中制在属性上不同。前者是人民内部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守的制度,后者是党内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应当遵守的制度。新增的民主集中制跟党的两种民主集中制在内容上没有关联。
2.增加了邓小平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表述,即: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它是十四大党章作出的规定。邓小平的表述原来见于他在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十四大把这一表述写进了党章。十四大党章在《总纲》中说: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把民主集中制视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这从党章把它归入“组织制度”这一章可以看出来。而“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则是邓小平自己的表述。邓小平没有提出新的民主集中制,他只是作了这一表述,从十四大的党章起,《总纲》中的这项规定一直保留下来。
3.增加了江泽民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即党委内部的决策方式。它是十六大党章作出的规定。十六大党章在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第五项基本原则中增加了一段论述:“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这里的“民主集中”,就是新增的民主集中制。
八大党章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规定,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动。
第一种变动:为了强调集中,九大、十大党章对原有规定作了删减。十一大党章进一步删减后,只留下了四条集中制纪律,但恢复了对民主集中制运行机制的表述,并把它从“党的组织制度”那一章移到了“总纲”。十二大党章恢复了所有被删部分并一直保留下来,但对民主集中制运行机制的表述做了改动,删除了“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一表述,保留了“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这一表述。十四大党章恢复了十二大党章的上述删除,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一表述之后加上了“相结合”的字样。除内容上的变动外,在六项基本原则(从十二大开始,“基本条件”改为“基本原则”)的排序上也有变动。八大党章把四条集中制纪律排在末位,强调民主是第一位的,八大以后的党章把四条集中制纪律排在首位,强调集中是第一位的。
第二种变动:八大以后的党章先后增加了由党的三代领导人提出或表述的民主集中制。
1.增加了毛泽东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即“人民内部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它是九大党章作出的规定。九大党章在“第五条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中谈到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内容时,增加了一段毛泽东对民主集中制的如下表述:“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十大党章对此未作任何变动。在十一大党章中,这项规定不再作为党章条文而被移到了党章总纲。十二大党章删除了这项规定,十三大对十二大党章作了一些局部性的修改,但对此表示了认可。十四大党章在突出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表述写进党章的同时,把毛泽东表述的民主集中制重新写进党章总纲,并一直保留下来。
这一表述出自毛泽东的《1957年夏季的形势》一文,同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所说的民主集中制,即“人民内部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一脉相承,都是强调一个精神:民主(自由)是受集中(纪律)制约的,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
新增的民主集中制和八大党章规定的两种民主集中制在属性上不同。前者是人民内部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每个公民应当遵守的制度,后者是党内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应当遵守的制度。新增的民主集中制跟党的两种民主集中制在内容上没有关联。
2.增加了邓小平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表述,即: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它是十四大党章作出的规定。邓小平的表述原来见于他在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十四大把这一表述写进了党章。十四大党章在《总纲》中说: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把民主集中制视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这从党章把它归入“组织制度”这一章可以看出来。而“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则是邓小平自己的表述。邓小平没有提出新的民主集中制,他只是作了这一表述,从十四大的党章起,《总纲》中的这项规定一直保留下来。
3.增加了江泽民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即党委内部的决策方式。它是十六大党章作出的规定。十六大党章在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第五项基本原则中增加了一段论述:“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这里的“民主集中”,就是新增的民主集中制。
第三篇:四、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
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根本制度。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它的基本条件如下:
(一)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由选举产生。
(二)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全国代表大会,在地方范围内是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向代表大会负责并且报告工作。
(三)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研究他们的经验,及时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四)党的下级组织必须定期向上级组织报告工作。下级组织的工作中应当由上级组织决定的问题,必须及时向上级请求指示。
(五)党的各级组织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任何重大问题都由集体决定,同时使个人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党的决议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党员个人必须服从党的组织,少数必须服从多数,下级组织必须服从上级组织,全国的各个组织必须统一服从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
一、民主集中制是富有深刻内涵的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贯通,民主孕育着集中,集中包含了民主。两者相互以对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离开了民主讲集中,或离开了集中讲民主,都不是党的民主集中制所要求的。
二、民主集中制是科学合理的制度首先,民主集中制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为基础的科学制度。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上的从实践中来和群众路线上的从群众中来推广到党内生活,就是党内民主,而集中就是把来自实践、来自群众的各种意见、建议集中起来,形成科学决策,再到实践中去实施并接受检验,变成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民主集中制就是这两个过程的有机统一。
三、民主集中制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根本规律。党要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有正确的理论、纲领和路线,还要有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的组织制度来保证其得到贯彻落实。
四、民主集中制维护党内公正,充分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民主集中制的一条根本要求就是实行党内民主。在党内,所有党员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党员和党组织都有发表意见、表达愿望的机会与条件;在党内实行讨论自由、批评自由,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提出建议;所有党员都必须执行党的决议,接受党的监督,遵守党的纪律,在党规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凡属党内重大问题的讨论决定,都必须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集中制从组织制度上对党员的权利予以了保障。
五、民主集中制能正确合理地处理党内各种矛盾关系,有效地维护党内团结。民主集中制是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我们党是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体中,根本的目标和利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个人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矛盾,党章规定的民主集中制的六条基本原则,为我们提供了正确合理地处理党内的这些矛盾、保持党内的和谐和秩序的规范。
六、民主集中制能够集中全党的智慧,统一全党步调,确保决策的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坚持民主集中制,能够统一全党的意志和行动,确保政令畅通,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坚持民主集中制,能够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最广泛地听取广大党员在实践中对党的决策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使决策在实施中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推进我们的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合理性,是已被我们党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所一再证明了的。什么时候民主集中制坚持得好,党就有凝聚力、战斗力,事业蓬勃发展;反之,党就缺乏生机和活力,事业受挫。正如邓小平所说:“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第四篇:用心理解党章
敬爱的党组织:
一个政党的纲领是这个政党为实现本阶级的根本利益而规定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路线方针政策。政党的纲领像灯塔,指引着政党的前进方向、行动路线;如丰碑,展现着政党的时代风貌、崇高的形象;似武器,在政党的革命斗争中形成无坚不摧的力量。所以任何一个政党都不能缺少自己的政党纲领,它是政党的一面旗帜。作为中国最先进政党的中国***,也有着符合自己政党特色的纲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学到有关中国***的纲领的许多知识。我知道了中国***的最高纲领是实现****,而现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来理解中国***的纲领
呢?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中国***的最高纲领是实现****。我党把实现****作为我党的最终奋斗目标,高举人类进步的旗帜,以自觉的、能动的革命实践来推动历史的发展,无疑是正确的发展道路。其次,中国***的现阶段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是***人毕生为之奋斗的最伟大事业,在这个最高纲领的指引下,我党的现阶段的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坚持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辩证统一,将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做好。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中国***的领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推
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发动群众全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
作为一个***人必须时刻坚持党的纲领。那么我们要如何坚持党的纲领呢?我们必须要做到:第一,牢固树立****的理想和信念;第二,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辩证统一;第三,实现理想要求我们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愿奉献、乐于生活。我们立足现实,任重道远;展望未来,前景无限。只要我们时刻坚持党的纲领,以此作为旗帜而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并实现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通过这次的党课,使我进一步的系统学习
了党的基本知识与理论,使我更进一步的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很喜欢这次党课培训的方式和各种活动,谢谢学校给予我们这样生动而有意义的培训。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和提高,并争取早日加入党的大家庭。
汇报人:党章网
010年7月13日
第五篇:党章规定
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每个党员都要按照党章提出的要求,自觉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武器,掌握和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首先,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遵循“团结-批评-团结”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来进行。我们批评一个同志的缺点、错误,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动机和出发点,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对方提高认识,改正缺点错误,从而更好地增强党的团结和战斗力。要达到团结的目的,在批评、揭发错误的时候,就应不讲情面,帮助犯错误的同志分析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不搞无原则的调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方面要弄清思想,另一方面又要团结同志。在批评时要避免进行个人攻击,也不允许采取吹毛求疵、伤害和讽刺的做法,更不能借批评别人来泄私愤、图报复。要允许别人犯错误,更要欢迎别人改正错误,只要认真接受了批评,在实际行动中予以改正,我们就应满腔热情地表示欢迎。
其次,正确处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辩证统一关系。批评和自我批评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批评是解决问题的外部条件,自我批评是解决问题的内部根据,外部的批评要通过内部的自我批评而起作用。在进行批评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主观生硬,以势压人。对那些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的同志,就尤其需要用批评这个武器为他们拭去“灰尘”,使他们觉悟起来。自我批评同批评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中,首先要鼓励、启发本人的思想觉悟。进行自我批评的时候要丢掉顾虑,放下包袱,不能认为说了真话就丢了面子,或担心自己讲出来会使领导从此不再信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认真进行自我批评,勇于解剖自己,是一名党员对党和人民负责的表现,只能证明这样的同志党性强,而不会产生其他的负面影响。
第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有正确的是非标准,防止庸俗化。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要用一定的尺度去衡量和判定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纠正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因此必然要涉及标准问题。在我们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标准只能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对党员的要求。每个党员都要通过认真学习掌握正确的是非标准,提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水平。在开展批评时,注意用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衡量和看待同志的思想和表现,注意政治和原则问题,从大处着眼,不纠缠鸡毛蒜皮的枝节问题,避免批评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