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量庞大的伪军最终随着日本的投降的下场
数量庞大的伪军最终随着日本的投降而结束了它灰色的边缘日子,随后便是新一轮的战争。日本投降时,中国的所谓“伪军”主要有三大系统:汪精卫政府军,华北政务委员会军和满洲国军。汪精卫南京政府军分七个集团军:任道援第一集团军,张岚锋第二集团军,孙良诚第三集团军,吴化文第四集团军,庞炳勋第五集团军,郝鹏举第六集团军,孙殿英第七集团军;华北政务委员会军由齐曼元统率;满洲国军被苏军缴械,国共则争夺其它“伪军”。除郝鹏举第六集团军向共军投降,孙良诚第三集团军大部被共军解除武装外,其余“伪军”被国军接受,编入国民党军。国民党从不曾认真检讨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青天白日遍地红的军队跑到日本人那里打自已的同胞,更不曾记念过牺牲的共产党军人,抗战胜利时关在日本人监狱里的中国共产党人,胜利后同样还是关在监里,只是狱守换了青天白日帽而已。而在若干年后,伪军留给昔日根据地的将士们的痛楚是这样深,国军的老兵也得不到一点象样的尊重,这样的历史和文化迷失该留给我们怎样的反思,我无法总结也无力总结,只能以自已并不全面的眼光,看过那一段岁月,并告诉愿意与自已一同看的人们。
第二篇:《日本签字投降》教案
《日本签字投降》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2、体会新闻的现场感和情感倾向。教学重点:
领悟通过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传达现场气氛,表达感情倾向的写法。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中、英、美三国的《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课本有误,纠正以还历史本来面目),日方与同盟国正式签定了投降书。让我们来重温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二、了解“消息”这一文体知识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1、消息的定义
消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消息的特点:真实准确、讲究时效、短小精悍。
3、消息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4、消息的结构
(一)标题:
a、标题的作用:概括、突出、浓缩地提示整则消息的内容。b、标题的形式:单行、双行、三行。c、双行标题的写法:
一种是正题的上面有引题(也叫肩题、眉题)
百事新星大赛频出明星脸
“周杰伦”亮相南京
另一种是正题下面有副题(也叫辅题、子题)
面向新世纪的必然选择
我国正积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d、正题、引题和副题的作用:
一般说来,正题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引题主要阐发意义、渲染气氛、介绍背景等作用。副题则多是对正题起补充、说明作用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导语前面一般有消息头:
a、消息头的作用和位置:标明了消息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一般要用括号或者以显著字体标出,放在消息的开头。
b、消息头形式:一般有“电头”和“本报讯”两种,如“××社× 地×月×日电”“本报× 地×月×日专讯/电”
(二)导语:消息头后空一格,紧接的是导语。导语是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印象。
(三)主体:是主要部分,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将导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或者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以便读者能全面、完整地了解消息内容。
(四)背景: 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背景增添了与新闻要素相关的材料,扩大读者视野,提升新闻主题的高度。
(五)结语:消息的结尾有其特殊性,其特点是以事实结尾,也就是说,事实该到哪里,消息就在哪里结尾。
三、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分组学习解决以下问题:
1、订正读音:
重光葵(chïng)粗呢台布(ní)珀西瓦尔(pî)...憔悴(qiáo cuì)战俘(fú)舷梯(xián)....
2、了解本文写作背景,说出二战的起止时间以及轴心国与同盟国分别是哪些国家?
明确: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二战主要事件: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下午,美国对日宣战,还有其他20多个国家同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24.5万人口中死亡和失踪人数达71379人,受伤人数近10万。
1945年8月9日,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23万人口中的约14万8千人伤亡和失踪。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简要概述该消息记述的基本内容。
明确:该消息记述了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过程和情景。
4、概述导语交代了哪些新闻要素。
时间:1945年9月2日上午9:05 地点:东京湾
人物:日本外相重光葵
事件: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意义:日本付出代价—--离开大国行列失去世界强国地位
5、各组概括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板书与黑板上。
四、分析课文: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记者当然不愿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些细节都意味深长,很有味道,值得揣摩。
1、文章第二自然段对重光葵的细节描写,流露出记者怎样的感情倾向?生动刻画了怎样的嘴脸?
明确:暗含对战败者的嘲弄、讽刺、谴责。
2、大胆推测:迈克阿瑟为什么安排温赖特和珀西沃尔站在他的身旁?明确:意义非同寻常:胜利得来多么不易,盟军曾经历多么艰苦的战斗;告诉日本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3、日本代表签字:新闻介绍这个环节的时候,有很多的细节描写,请选择一个例子,简要分析其丰富的内涵。
4、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将军签字
5、体会:新闻的现场感
新闻报道要带给读者现场感。本文是否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有对人物动作、表情等的细致描写,让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思考归纳:怎样才能够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呢?(运用真实而细腻的细节描写,优秀的记者当然会细致观察,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细节并把它记录下来)
五、总结全文 附:一战资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直接原因/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性质的掠夺战争。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 4
国对抗同盟国。
第三篇:中国为何要公开日本投降视频
中国为何要公开日本投降视频?
2014-07-08 08:09:02 在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之际,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同1000多名各界代表一起参加纪念仪式。纪念馆正门上方,悬挂“勿忘国耻圆梦中华”标语,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持枪伫立。这是首次有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七七”这一天参与官方纪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纪念仪式。纪念仪式规格如此之高,成了中外媒体的聚焦点;习近平也很客观公平的评价了这段历史以及两次提到国民党,也对当时国共合作共同击退日本历史性做出公正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其实存在一种暗喻,向台湾民众传递信号,和平统一两岸!
当然,对于7月7号的抗日纪念日,各界评价的很多,而同时在7月7号,同样有则新闻具有历史性的,那便是位于湖南芷江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6日说:“作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受降纪念馆,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公布日本向中国投降的一些原始视频资料,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吴建宏向记者表示,“这段20多分钟的视频资料,清楚地记录了日本代表在湖南芷江签订投降书的过程,是美方人员当时作为盟国代表拍摄下来的,它是日本向中国投降的重要证据,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见证。”
一边通过纪念77事变,一边公开日本投降视频,而在中央军委10高层集体下部队开会主题以:不收不贪,准备打仗等不同寻常的举动,很显然,中国政府将打破以往的沉默,开始做出反击,等于将日本侵华的历史公布与世,这一时间让安倍政权有些措手不及了。因为安倍政权一直都在极力否认这段历史,来颠覆历史;为此,有日本学者也指出安倍政权显露出立宪独裁倾向,是在开历史的倒车,而外媒也称“安倍是亚洲最危险的人物”,从这些可以看出,安倍政权不仅让中国人反感,而在日本国内和国际上爱好和平人士的反感!因为如若有一天中日开战,安倍便是挑起战火的罪魁祸首,到时的安倍恐怕要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去了。
而今中国公开日本投降视频,也是向安倍提供铁一般日本侵华历史,让安倍政权去认清楚日本在历史上有过的错误,日本政府要去承认,忏悔,而不是掩盖历史的真相;对于中国公开日本投降视频,有人也质问道:“抗战结束几十年了,为何现在才公布呢?”对于持有这种疑问的人,肯定是不在少数,这可能跟中国的历史有关,因为日本投降之后,中国解放之后,国内存在很大的矛盾,况且日本在投降之后,也忙着恢复国内经济的日本,跟中国表现出了暂短的“和平”之旅,因此这段视频只是保存,未做公开。
而今日本安倍政权,屡屡触犯中国,对日本曾有过的罪行开始遗忘,并且不遵守条约,通过了解禁集体自卫权,企图逐步使日本成为一个能够战争的国家。还有日本现有政权修改历史,抹去侵华的历史,这些对日本年青一代来说影响很大,现在很多日本年青人,他们只知道日本曾经有过的军国主度的辉煌和荣耀,而却不知这些“荣耀”的背后存在的滔天的罪恶,这些举动让中国政府看清了日本安倍政权的企图!因此,此时公开日本投降视频,一是对日本现有安倍政权的反击;二则也是对日本年青一代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重新认识,让他们知道,所谓的日本军国主义的荣耀是建立在这些滔天的罪恶之下的。三则是让中国后人知道这段历史的真相,不要忘记曾经有过的屈辱史!这种强烈的视觉更容易让人记住,比教科书上的“爱国”要强很多!在中国公开日本投降视频,看到视频里面的日本代在不停的擦汗,因此也引起很多网友的关注,成为花边新闻,其实这些都只是趣闻罢了,最主要的问题,便是中国政府握有日本侵华的重要证据,任何人都是无法抹去日本对华侵略的历史真实性,因此对安倍政权来说,无疑是重重的被打了一拳,在铁证之下,他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和伎俩恐怕都白费了。不过安倍政权早已成为钻牛角尖的政权,他们肯定也并不会中国公开日本投降视频而低头认错,相反他们还会有其它动作来针对中国,同样也会极力来淡化侵华历史,不过在事实面前,他所在的一切,都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因为历史的真相,事实就是事实,岂是个人所能改变过来的呢?
第四篇:日本投降六十多年来为什么坚持不向中国人民道歉
日本投降六十多年来,为什么坚持不向中国人民道歉
日本投降到现在,几代人了。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中、青年人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长达十五年,烧、杀、抢了十五年,给中国造成巨大的,惨痛的损失,为什么直到现在,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呢?
日本侵华战争到底给中国造成了多大的损失?从九.一八侵占东北开始,尤其是卢沟桥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人疯狂的烧、杀、抢暴行给中国造成了多方面的损失和破坏。单就人口和财产两项而言。十五年里杀害中国人民三千多万,财产损失六千多亿美元,由此所导致中国现代化发展延缓五十多年。
在这十五年里,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起东海,西到重庆,日寇铁蹄所至,生灵涂炭;屠刀所向,尸骨成山,血水成河。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的八年间,日本人在中国制造了数万起杀害中国人民的血案,其中较大规模的血案就有八千多起。
日本投降后,当时的国民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和一厢情愿的友好心情放弃了战争损失赔偿的要求。虽然说没有要求赔偿,中国人民也没有糊涂到忘记日本人使我们中华民族所遭受到的灾难和损失以及日本军队在中国犯下的战争罪恶与反人道暴行。
中国人民有着和睦友善,仁义心肠的历史传统,在日本战败后,没有进一步追究日本侵略者的责任,在忍受着伤痛,压抑着悲情,继续推进中日友好。中国人民的这种博大胸怀,诚恳心情,本应该使穷凶极恶的日本好战分子有所感动;然而,事实使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大吃一惊,战败投降的日本人根本就不买账,不但拒不道歉,反而继续敌视中国人民,处处以中国人民为其斗争的对手,连做梦都想着卷土重来。梦想着再到中国大地上施展其当年烧光,杀光,抢光,进而全部占领中国国土,奴役中国人民,把中国划入日本版图。梦想着世世代代生活在小岛上的日本人欢乐的生活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广袤的陆地上来。中国人民很愿意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但这是剃头的担子一头热,日本人怎么想呢?日本人历来表现的的宗宗件件,我们难道还看不明白吗?我们国内也有不少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味的崇拜日本,迷信日本,向往日本,迷恋日本,但前提应该是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祖宗。
说来也令人伤心,国内近年来有很多人,不愿提说当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事实,不愿提及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唯恐得罪了日本人,唯恐日本人不高兴。有许多报刊及网站,不敢刊登有关抗日的文章;更有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连篇累牍的,喋喋不休的辱骂抗日爱国行为;百般的美化日本,把日本描绘的跟天堂一样,好像日本突然变成了中国人民的救世主一样。真令人伤心,汪精卫,周佛海及其喽们大都死了,新一代投降派,新一代汉奸竟然如此猖狂。
日本不给中国人民道歉,一方面是日本人贼心不死,灭我中华之心不死,图谋卷土重来,再次侵占中国。另一方面是我们国内的媚日派,投降派,新汉奸非常活跃,非常积极,日本人感到非常舒心。由此两方面的因素。名义上战败,实际上毫发未损的日本人能向善良的中国人民道歉吗
第五篇:2014年经济学知识: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
(BCE)A、总效用不断减少
B、每单位商品增加的效用量减少
2.水平直线
B.自左向右上方倾斜
C.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D.自左向右下方倾斜
A.垄断厂商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B.如果他的产品增加一个单位,则全部产品的销售价格必须降低
C.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低于其需求曲线
D.以上都对
3.由企业购买或雇佣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A、显明成本
B、隐含成本
4.在如下生产函数下:Q = f(L,K),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D
A. MP>AP阶段
B. MP下降阶段
5.生产要素的需求
(ABD)A、是引致需求
B、具有共同性的特点
C、是消费者的行为
6.一位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z和y。z对y的边际替代率在任一点(z,y)是y/z。假定收入为B=260元,Pz=2元,Py=3元,消费者消费40单位z商品和60单位y商品。()A 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7.经济学家认为的超额利润是剥削主要基于
(B)A、超额利润是创新的利润
B、超额利润是垄断的利润
8.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时,产量的进一步增加将导致()。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可变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9.当生产函数Q = f(L,K)的平均产量为正且递减时,边际产量可以是D
A. 递减且为正
B. 递减且为负
C. 为零
D. 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10.MRSxv递减,意味着当X商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叫,能代替的Y商品的数量()
A.
越来越多
B.
越来越少
c.
保持不变
D.
以上均不正确
11.已知某企业生产的商品价格为10元,平均成本为11元,平均可变成本8元,则该企业在短期内()。
A 停止生产且亏损
B 继续生产且有利润
C 继续生产且亏损
D 停止生产且不亏损
12.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与()A.平均产量线相交
B.横轴相交
13.国民经济应争取实现的是()。A 低水平均衡
B 高水平均衡
C 超能力均衡
D 自然均衡
14.下列各项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失业
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15.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与(C)有关
A、规模报酬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16.广告作用最大的是(B)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
17.若供给曲线上每一点的点弹性都等于l,则供给曲线只能是条()
A.
过原点的45线
B.
过原点的直线
18.如果收入是完全平均分配的,那么基尼系数将等于
(A)A、0
B、0.75
C、0.5
D、1.0 19.般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这是因为()
A.
收入效应的作用
B.
替代效应的作用
20.下列哪些情况下,完全竞争厂商一定还会继续生产
(ABCE)A、平均收益高于平无成本
B、平均收益等于平无成本
21.从富人向穷人的收入再分配会引起总产量减少,这就是()
A、平等与效率交替论
22.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任意两点的产量肯定是(A.
相等
B.
不等
C.
无关
D.
以上情况都存在
23.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是(C)A.该产量的TV 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 C曲线斜率
24.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A)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收入
25.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6.生产要素最适度组合的选择条件是(C)。
A.MRTS=P1/P2
B.MU1/MU2=P1/P2
C.MRTSLK=w/r
D.MPL/MPK=r/w
A.边际技术替代率为零
B.边际技术替代率为无穷大
C.边际技术替代率保持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27.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管理企业的报酬,这部分报酬属于()
A.显成本
B.
隐成本
C.
经济利润
D.
毛利润
28.当只有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时,连接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为()A.需求曲线
B.价格-消费曲线
C.恩格尔曲线
29.生产函数为Q=L+2K+5,则此函数显示()A.规模报酬递增
B.规模报酬不变
30.消费者偏好改变,对某商品的变I商品的消费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则该商品是()
A.替代品
B.互补品
C.正常品
31.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A、通货膨胀
B、失业或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32.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C)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3.典型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U形曲线,说明厂商的生产成本是()a. 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34.当消费增加时,IS曲线()。A 向左平行移动
B 向右平行移动
C 转动
D 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