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含答案)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化作业
班级姓名
一、基础知识、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吊唁(yānyàn)挨打(āiài)女佣(yîngyōng)追悼(diàodào)殡仪馆(bīnbìn)正月(zhēngzhâng)
2、看拼音写词语
zhuī dàoàifūnù háoshēnào
()()()()kã soushēnyínwǎn liánxiūkuì()()()()
3、选词填空
爱抚爱戴
①鲁迅先生生前受到许多人的()。
②想到我今后再也得不到伯父的()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小故事,可用四个小标题表示:①
②③④
⑵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⑴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
⑵这句话体现了
☆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句话通过对鲁迅的和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⑴这个片段写了这件事,通过描写,表现了鲁迅
⑵本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
5、按要求写句子。
1.挽联挂满了墙壁,花圈堆满了屋子。
扩句:_______________挽联挂满了墙壁,______________花圈堆满了屋子。
2.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父把剩下的药和绷带给了车夫。(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改为:我现在记不清伯父的回答了。
(1)周先生写的东西我看不清楚。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己的病情他一点儿也不在乎。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改为他人转述。
(1)鲁迅在回信中:“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老师对我说:“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3).列宁问:“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7、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给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 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二、课内阅读。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
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给带点的字写出音节。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恍然大悟:
3、“四周黑洞洞”的意思是
4、“碰壁”是指
5、这句话的意思是
6、这句是句,改为陈述句是
7、从这部分内容中你感受到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课外阅读。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
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
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
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的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郎郎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朗„„
1、注音或写汉字
jiǒngjiǒng()()有神cuì()弱陨()落夭()折
2、找出最后一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
3、“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比喻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优化作业
六年级(2)班
第二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含答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
一、基础知识、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吊唁(yānyàn√)挨打(āi√ài)女佣(yîngyōng√)
追悼(diàodào√)殡仪馆(bīnbìn√)正月(zhēng√zhâng)
2、看拼音写词语
zhuī dàoàifūnù háoshēnào
(追悼)(爱抚)(怒号)(深奥)
kã soushēnyínwǎn liánxiūkuì
(咳嗽)(呻吟)(挽联)(羞愧)
3、填上适当的词语。
(动人)的情节(精彩)的内容(激动)的表情
剧烈地(跑步)痛苦地(挣扎)微弱的(呼吸)
4、选词填空
爱抚爱戴
①鲁迅先生生前受到许多人的(爱戴)。
②想到我今后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5、看意思写成语
①形容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饱经风霜)
②把枣儿整个吞下去,形容读书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囫囵吞枣)
③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张冠李戴)
二、课内阅读。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
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biǎn)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huǎng)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给带点的字写出音节。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3、“四周黑洞洞”的意思是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5、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想,四周都是社会黑暗制度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还不容易遭到迫害么的?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4、“碰壁”是指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6、这句是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容易碰壁。
7、从这部分内容中你感受到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三、课外阅读。
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在有那总慈祥的愉快的笑容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浅显(深奥)简略(详细)
(2)画横线的句子中用了两个“清清楚楚”,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他的憎恨。
(3)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推想一下,此刻伯父想到了什么?
联想到还有很多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
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
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
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
2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的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郎郎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朗„„
1、注音或写汉字
jiǒngjiǒng(炯)(炯)有神cuì(脆)弱陨(yǔn)落夭(yāo)折
2、找出最后一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郎郎)——(琅琅)(朗)——(郎)
3、“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生命的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的很顽强,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比喻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 “闪烁的灯光”指阿明不屈的精神。因为精神是抽象的,而用旗帜作比,就将阿明对生命的态度,对理
想的追求。这诸多精神因素,向人们展示出来了,形象而动人。
5.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一句,你会想起一个
类似的故事吗?《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3
第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实录)(两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女士在鲁迅逝世九周年时所作。文章以一个孩子和亲人的视角,通过作者印象最深的几个场景的回忆,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一个侧面。
二、教学目标:
立足于以鲁迅文化为核心的课程观。在深入研读此文的基础上,着力于打开学生的视野,通过相关文本的穿插和引入,构建开放的、有内在紧密关联性的课程视野,展现一个相对立体的真实的鲁迅,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一颗伟大心灵的跳动。
三、课程资源:
备课时曾参照下列资源: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箫红《回忆鲁迅先生》、林贤治《人间鲁迅》、臧克家《有的人》、周海婴、鲁迅本人的相关作品,如《“碰壁”之后》、《“碰壁”之余》等。
四、教学设计:
一、不能不说鲁迅
师:同学们,谈到中国文学,谈到中国的历史、文化,恐怕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他就是——鲁迅。你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
生:我们学过的《三味书屋》上提到,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了,他就在课桌角上刻了一个“早”字。
师:从小就爱学习,通过课文知道的。
生:我知道鲁迅的原名叫周树人,他妈妈姓鲁,他为了纪念他妈妈所以取名叫鲁迅。师:你知道得真多!
生:我知道鲁迅写的文章非常尖锐,如果有谁写了批评青年的文章,他就说在苗圃里面遛马,如果谁写了爱情小说,他就说鸳鸯蝴蝶派,有人唱流行歌曲他就说是亡国之音。我看过他写的小说,我非常喜欢他的文章。
师:你知道得更多了!读过他的什么作品?
生:《呐喊》小说集。
师:厉害!也读过他的杂文是吗?我通过你的发言就听出来了。的确,鲁迅的杂文像匕首,像投枪。
大家知道书本上对鲁迅评价的最常见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师:你看课文了是吗?在我国,在所有提到鲁迅的资料当中,都有这样一句话: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就是我们对鲁迅先生的一个评价。但是闫老师在这里并不是要把这句话当成一个概念灌输到大家的脑子里,我想通过今天这节课请同学们试着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才是自己的结论。今天我们就来思考鲁迅是个怎样的人物,为什么我们今天还是不能不说鲁迅?
二、向鲁迅走去
师:1945年,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之际,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用满怀深情的笔触,写下了一篇纪念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采撷关于伯父的点点滴滴,一起去感受那份字里行间的深情。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请学生任选课文一个自然段读读,随机纠正、点评。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关于鲁迅先生,在侄女周晔的记忆中,哪些情景最令她难以忘怀?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将有关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痛别伯父谈《水浒》 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三、人们眼中的鲁迅
板块一:与伯父在一起的日子——周晔眼中的鲁迅
师:不论是痛别伯父、谈水浒、谈碰壁,还是救助车夫、关心女佣,这一幕一幕都令作者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周晔的记忆走进与伯父在一起的日子,看看在周晔的眼中鲁迅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先谈哪件事?我想把选择的权利给最勇敢的同学,谁第一个举手我就把选择的权利给他。
一生举起手来:我想先谈第二件事,谈“碰壁”。
师:好,尊重你的权利!我们就来谈谈“碰壁”。自由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场面?
学生自由读这部分课文;交流:
生:我看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周晔兴致勃勃地与伯父谈起“碰壁”这件事。生:我看见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师:谈笑风生!一家人团团围坐,共进晚餐,伯父与“我”谈鼻子,谈碰壁,众人忍不住哈哈大笑。我们一起来再现当时的情景好吗?
师生共读这部分内容。
师:这个夜晚充满温馨,这个夜晚谈笑风生。但是,我们在感受这份充满幽默与风趣的同时,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或者说哪句话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生:我认为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
生:鲁迅真的是碰壁把鼻子碰扁的吗?如果不是,他为什么要跟周晔说是碰壁把鼻子碰扁的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注意听了,把这个问题再说一遍?
生:鲁迅是不是真的走路不小心把鼻子碰扁了?如果不是,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师:他听得多仔细啊!还有问题吗?
生:周晔为什么要写这件事情,这件事为什么会让她记忆深刻呢?
师:是啊,周晔回忆伯父的时候为什么要写下这件事?还有想问的吗?对于伯父所说的话同学们都明白吗?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有一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鼻子的高与直,扁与平,与碰壁真的有关系吗?
生:没有!
师:很显然,这是一个常识。鼻子的高与直,扁与平与碰壁并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既然如此,鲁迅先生为什么还要这样回答周晔的问题呢?他究竟想说什么呢?我想先不讲这个问题,让同学们先试着说,看大家能说出多少。
生:其实我觉得“四周围黑洞洞的”,是指中国旧社会都是非常黑暗的,所以人们都想走出黑暗这堵墙,鲁迅先生经常被封建思想束缚了!当时周晔比较小,对伯父所说的话领会不到其中的意思。我想周晔长大了以后就能渐渐领会到其中的意思了。
师:这个同学回答了几个问题?大家注意听了吗?
生:第一个问题是成年后的周晔为什么还要把这件事写到文章里来,第二个是伯父所说的“碰壁”隐含的意思。
师:他隐含的意思是结合什么来谈的?
生:结合封建社会的黑暗来谈的。
师:也就是说是联系当时的——
生:环境!
师:我们把这称为社会背景。这个同学读书很多,他在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尤其是思考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能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谈。我想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也是从这个角度来想问题的?
生:那时候的中国很黑暗,穷人走不出黑暗,他对周晔说这些就是希望周晔长大了以后能够建设祖国,帮助祖国走出这种黑暗的境界。
生:我觉得他现在说的“碰壁”有自己的意思。比如说你很有才华,但周围的人都不理你,你就觉得你的才华是白费的。当时的人对鲁迅的看法是这个人不值得一提,还给他处处设置障碍,鲁迅的才华就无处发挥了。
师:你是不是课下查了相关的资料?
生摇头:没有啊!
师:那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靠脑子想出来的!(听课教师与学生笑。)
师:这是他的猜想,他的猜想有道理。鲁迅作为一个用笔猛烈抨击当时黑暗统治的文学家,作为一个苦苦寻求民族解放之路的思想者,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人,鲁迅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处处碰壁。他的文章被禁止发表,他多次面临被暗杀的危险,为了顺利发表文章,他竟然使用了120多个笔名。鲁迅对“碰壁”真是有切身的体会啊!他曾经愤然写下了《“碰壁”之后》、《“碰壁”之余》等文章,与黑暗势力作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师:当你结合这一段历史来思考这一段话的时候,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从这个谈笑风生的场景之中,在这风趣、幽默的语言背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呢?
生:看到了一个饱经沧桑的鲁迅!
生: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的鲁迅!
生:看到了一个坚持不懈、不怕艰险的鲁迅!
生;看到了一个拥有强烈爱国精神的鲁迅!
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我是从文章的涵义体会出来的。
师:能具体说说吗?你怎么想到了爱国呢?
生:他希望自己的侄女能够建设祖国,走出这片黑暗。
师:所以你就想到爱国了是吗?好,你能自圆其说。
生:我想把鲁迅比作一种动物——裹在茧蛹中的青虫!
师(惊讶):再说一遍?
生:裹在茧蛹中的青虫!
师:为什么呢?
生:青虫如果要变成美丽的蝴蝶,就要挣脱茧蛹的束缚,要拼命地冲出茧蛹,才会变成美丽的蝴蝶。鲁迅先生当时就处在一个黑暗的茧蛹中,他必须要坚持不懈地拼搏才能冲出黑暗!师:大家觉得她的比喻怎么样?
生热烈鼓掌表示赞赏。
师:这个比喻太好了,同学们用掌声鼓励你。鲁迅先生曾经把这个黑暗的社会比作一座铁屋子,他的比喻与刚才这位同学的比喻有相似之处。我还在想,鲁迅先生处境那么危险,多次面临被暗杀,连发表文章都不自由,还要使用120多个笔名,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在与侄女一起谈笑风生,这是一个怎样的鲁迅呢?
生:一个乐观的鲁迅!
生:一个坚持不懈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鲁迅!
师:一个坚强不屈的鲁迅!
生:一个不屈不挠的鲁迅!
师:面对危险坚强不屈,处处碰壁还是不屈不挠。但是面对家人,他又表现得充满了乐观精神。刚才有一个同学提到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碰壁和鼻子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伯父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方式去说,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周晔?
生:如果直接说了,周晔可能还不太明白,而且这样对她会是一种负担,如果她慢慢长大了她就能够承受这种负担,她就会慢慢明白的!
师;处境的危险,斗争的残酷,形势的复杂,这些都是伯父不想让周晔知道的。在自己的亲人面前,在幼小的孩子面前,鲁迅又表现了他的慈爱。别小看这简短的几句对话,我们却读出了一个这样复杂的鲁迅。我们现在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师生合读这部分课文。)
师:这一幕充满温馨的情景,多年之后的周晔回想起来,她可能和我们一样已经了解了伯父谈笑风生的背后面临的危险处境。伯父的那份苦心她已经体会到了,现在我们也已经体会到了。现在我们再读这部分课文,试着与鲁迅先生那颗伟大的心灵靠近些,再靠近些。(学生再读这部分课文。)
师:与伯父谈鼻子谈碰壁这件事,在周晔的脑海中记忆非常深刻。与伯父在一起的日子还有哪些也让她难以忘怀?
生:一起谈读书!
师:谈的是一本什么书?
生:《水浒传》。
师:周晔读过这本书吗?
生;读过!
师:但老实说她是怎么读的?
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师:其实只用一两个词语就可以说明“我”是怎么读书的,你能找到吗?
生:“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这两个成语其实很容易理解,不用当场查字典,也不用问老师和同学,你只要再读读这段话就能明白什么是“囫囵吞枣”,什么是“张冠李戴”。
生:“囫囵吞枣”就是读书只把大致的内容看一看,不注意其中细微的情节。
师:用周晔的话来说就是——
生: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这就叫“囫囵吞枣”!师:后来人们就把读书等不加分析的笼统接受叫做“囫囵吞枣”。
生:“张冠李戴”就是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师:比如,我说“林冲景阳岗打虎”,你同意吗?
生大笑纷纷摇头。
师:你们都笑了!是啊,哪来的林冲打虎,应该是武松打虎。我刚才犯了个什么错误? 生:张冠李戴!
师:是的,后来人们常把这类弄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的事称为“张冠李戴”。正因为读书囫囵吞枣,所以才张冠李戴。面对周晔的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生:“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师:这是批评吗?这是怎样的批评?
生:这是婉转间接的批评。
师:或者说这是委婉的批评。
生:伯父用风趣的语言教育“我”读书不能马马虎虎。
师:用风趣的语言去批评是一种批评的艺术,这种批评的效果如何?
生: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师:这种批评尽管委婉,但效果奇佳。周晔从此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养成了一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透过这样一件小事,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先生?
生:善于教育子女的鲁迅先生。
师:教育人的方法很高明!
生:非常风趣幽默、教子有方。
生:非常关心下一代的学习。
师:很好!幽默风趣是鲁迅性格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使是批评人他也是如此幽默,而且效果很好。这件事在周晔的脑海中的确印象深刻,因为这件事使她养成了一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但还有些事情也让周晔难以忘记,尤其是对一位车夫的救助。其实,这件事本身并没有多少复杂的情节,但有些细节却让我们不能不怦然心动。你看看,是哪些细节打动了我们?默读这部分课文,边默读边圈划。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教师巡视;集体交流:
生:伯父不想让“我”懂得当时社会这样黑暗,当“我”要他详细解答的时候,他也没有回答“我”,而是皱起眉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师:你是说伯父当时的严肃和沉默给你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打动了你!
生:我找到的是“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要他在家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我觉得那时候他们这些拉黄包车的是受人鄙视的,而鲁迅先生认为他们也是人,所以他非常关心这些穷人。
生:我的理解是伯父和爸爸不认识这个拉黄包车的人,已经帮他扎好绷带了,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可是他还把自己的钱给他,让他接着去治疗,我觉得伯父是十分关心穷人的。生:那时候拉黄包车的是受人鄙视的,是迫不得已,情况肯定是十分迫急„„
师:十分窘迫。
生:十分窘迫,家里比较贫穷,如果鲁迅不给他钱的话,他可能伤还没好就会急着出去拉车。师:鲁迅不仅给他包扎了伤口,还给了他以后养伤的钱。对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鲁迅的帮助是无私的、周到的。
生:我觉得鲁迅给他的这些帮助可能救了这个拉黄包车的人!
师:你可能联想到了什么是吗?
生:我想到了这些拉黄包车的人就是靠拉黄包车吃饭的。
师:也许他家里„„
生:也许他家里还有老母和孩子都没有人去养他们,所以他要拉黄包车去养活家里人。他脚上已经受伤了,但他为了养活家里人,他可能还会带着伤出去拉车,拉到最后直到自己累死!师:由此可见,鲁迅对黄包车车夫的帮助可谓雪中送炭!刚才同学们不止一次地提到了黄包车车夫当时的社会地位,非常受人鄙视,可是在鲁迅的眼里黄包车车夫与他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无论干什么职业,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其实,最让周晔难以忘怀的还不仅仅是这些细节,多年之后她依然还记得,她依然还清清楚楚记得„„
出示句子,学生读: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师:那严肃的表情,那深深的叹息,最令人难以忘怀。虽然伯父没说一句话,但是,这严肃的表情背后是一颗怎样的心呢?这深深的叹息里又有着多么复杂的情感呢?鲁迅究竟在为谁叹息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文字,试着去触摸那颗心,去感受那份情感。学生默读这段话,思考;交流:
生:鲁迅先生是为社会的黑暗而叹息。拉黄包车的车夫受伤了,这么多人在街上来来往往,却没有人去关注他,他为这个社会的黑暗感到非常惋惜。
生:他在为拉黄包车的而叹息。那时候社会黑暗,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分差很大,这个拉黄包车的人就连一双鞋也买不起,光着脚在冷得像冰的天气里跑。
师:他在为黄包车车夫而叹息。
生:他一是为了旧中国而叹息,二是也有一种很无奈的感觉。因为他想这么多人来来往往已经看见这个车夫了,但没有人去管他,好像他不存在一样,他就想改变这个旧的中国,但他有感到自己没这个能力,所以他就感到非常无奈!
师:一种无奈的叹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命运而叹息,为了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而叹息!刚才你还提到了鲁迅——
生:他感到无奈,他觉得回天无力!
师:是啊,究竟还能做些什么呢?他在为自己而叹息!
生:他在为所有的中国人而叹息!当时的中国人被视为下等人。
师:被谁视为下等人?
生:被西方国家。
师:被帝国主义列强视为下等民族。
生:他当时也怀着一种希望,希望整个民族团结起来拯救中国。
师:他在为国家为民族的命运而叹息!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的时期,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正在流血,正在哭泣。面对这些,一生寻求民族解放的道路,一生都在与黑暗势力战斗,在为民众呐喊、在执著追求光明的鲁迅先生,此时他的内心思潮起伏,多少忧虑,多少愤慨,都化作了一声深深的叹息!请再读读这段文字,试着去触摸那颗心,去感受那份情感。
(学生再读读这段文字。)
师:也许以同学们的年龄和阅历,现在还无法真正深入鲁迅先生的内心,对那份复杂的情感也只能揣摩到这个程度。但是这都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在阅读了鲁迅先生的作品之后再来思考,可以在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生之后再来思考,也可以在今后的人生中继续思考!板块二:与伯父诀别的时刻——别人眼中的鲁迅
师:刚才,我们与周晔一起回忆了与伯父在一起的日子,看到了周晔眼中的鲁迅,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鲁迅。那么别人眼中的鲁迅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听一听鲁迅先生家里的女佣阿三是怎么说的吧!
(学生接读阿三的话。)
师:听了阿三的话,我们再联想到鲁迅对那位黄包车车夫的救助,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他的关心和同情是真挚的,无私的。其实,这其中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如果想了解更多,推荐同学们阅读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
师:听了阿三的叙述,回想鲁迅先生对那位黄包车夫的救助,我们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鲁迅先生的高尚人格——
生: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师:是啊,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是鲁迅先生高尚人格的一个侧面。拥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一切伟大人格的体现。
第四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强化新知
1、课件出示新词,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
2、齐声朗读全文的中心句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二、研读课文,深入感知
1、给课文每一部分加小标题。(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沉痛悼念、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2、研读第一段。(出示课件)
师:(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汇集到上海来。……(选自《悼念鲁迅》 巴金)
上面这些照片,就是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悼念鲁迅先生的场面。①师:就是这样一位伯父,就是这样一位先生离“我”而去了,小小年纪的“我”是怎样的心情?
生:“我”感有点惊异,“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生2:“我”感万分的悲痛:“……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②师:鲁迅先生的逝世震惊了全中国,从“数不清的挽联”花圈,“来来往往吊唁的人”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因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这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3、品赏交流“趣谈水浒”
师: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一篇反封建的战斗檄文。作品深刻揭露了旧社会吃人的反动本质,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体现鲁迅把对孩于的希望、对未来的信念和反对封建思想的斗争相结合的思想。
我们就从趣谈水浒这件事,深刻领会鲁迅先生对孩子的关爱情吧!①指名朗读第二部分,趣谈水浒(出示课件)
②师:“我”是怎样读《水浒》,又是怎样交流《水浒》的?
生:读《水浒传》,囫囵吞枣;谈《水浒传》,张冠李戴。重点理解: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③师:“我”读《水浒》囫囵吞枣,谈《水浒》张冠李戴。伯父是怎样批评教育“我”的呢?
生:伯父并没有直接的“训斥”我,而用幽默的语言、婉转的语气批评“我”读书马虎:“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④重点理解:“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4、品读“笑谈碰壁”
⑴师: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伯父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有什么意思?
课件展示鲁迅先生说过的这样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鲁迅《碰壁之后》 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体会。(这句话含义非常深刻,学生或许难以理解。交流中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就应给予肯定。)
⑵师:谈“碰壁”与表现伯父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有什么联系?
重点指导: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斗争,赢得劳苦大众的尊敬和爱戴。齐读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品味“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
再次朗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师:如果说“趣谈水浒”表现的是伯父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的话,那么,课文还写了鲁迅先生对哪些人关爱?
生:课文的第四部分写的是对普通车夫的真切关爱。
生:课文的第五部分通过女佣的回忆,写出了鲁迅先生对一位普通的女佣人的爱。
⑴课件出示第18自然段。指名朗读第18节。
找出第18节中的动词,引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鲁迅先生对车夫的关心。(扶、半跪、拿、洗、敷、扎)
⑵感悟第22节鲁迅严肃的表情。——“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师:同学们,在鲁迅先生严肃的表情下,内心会想到些什么呢?是什么让先生半天没有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联系上下文和时代背景,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伯父鲁迅先生对劳苦大众满怀一颗同情心,她“清清楚楚”看到的是伯父的那颗慈爱心和现实社会的痛心。现在,鲁迅先生走了,从此以后,劳苦人民再也得不到他的爱了,怎能不让人落泪呢?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前来吊唁的人群中,也许就有那位车夫或更多的车夫。
⑶齐读第23自然段。合作学习、交流: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交流、点拨:
一是鲁迅病得非常厉害还半夜三更地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为自己想得少);二是常劝女佣阿三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为别人想得多)
⑷师:女佣阿三是一个失业工人的妻子。你能想象一下,作为穷苦人民代表之一的阿三,面对鲁迅的遗容时会说些什么?此时,阿三回忆鲁迅生前的事情时心情、表情是怎样的?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四件事,请大家说一说,第一段与后面四段音间的关系。点拨:课文第一部分提出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后面几个部分则用鲁迅先生的几件生活小事从不同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第一部分和后面几个部分是因果关系,第一部分写的是果,后面几个部分写的是因。
2、师:作者是怎样表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精神的?
点拨:选取具体的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使鲁迅先生的形象矗立于我们的心中。
四、课外延伸,丰富情感
1、深入阅读“阅读链接”(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2、课外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3、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通过电脑媒体观赏根据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如《祝福》《阿Q正传》等。
附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
深切怀念——深受爱戴
趣谈水浒——关心孩子
为自己想得少 笑谈碰壁——憎恨敌人
为别人想得多
救助车夫——同情人民
关心女佣——关心人民
第五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字号: 小 中 大 发布: 2010-12-08 14:32:55 查看(720)/ 评分(0 / 0)/ 我要评论(0)
个人分类: 集体备课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柯海静
一、说教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属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第二篇课文,这是周晔在伯父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回忆写下的纪念性文章,全文共回忆了她与伯父鲁迅先生在一起的“笑谈《水浒》,趣谈‘碰壁’,关心女佣”以及从女佣阿三口中得知的“关心女佣”四件事,字里行间无不饱含周晔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无限怀念与崇敬,以及感谢!透过文本,一位爱孩子、爱憎分明、坚持斗争,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形象跃然纸上。
《我》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教学中需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借助当时的社会背景细细体味鲁迅
带给我们的光芒。
有道是“读是语文教学的法宝”,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读文,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文本、感悟文本的有力保证,同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学本课,我确立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透过含义深刻句子的解读,充分感悟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语文是感性的存在,通过读文悟文,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形象,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故此,我确立这样的教学目标。)
3、学习作者通过动作、神情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作方法。(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因此学习文本同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也是增进学生知识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本课,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动作、神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难点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高尚品质。
为有效达成以上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难点,教学本课,我预计分两课时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本课内容:第一课时:侧重整体感知文本,重点研读“救护车夫”部分,感受鲁迅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第二课时:研读“笑谈《水浒》、趣谈‘碰壁’、关心女佣”三部分内容,进一步引领学生感受鲁迅高大形象,对鲁迅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因此教学本课之前,我预先设置这样的预习内容,引导学生对文本先作初步全面的整体感知:
1、认真读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几个多音字,如冠、号、血,给它们注上拼音;
2、思考:文本主要写了什么?试着给每一部分归纳一个小标题;
3、想一想:读过文本,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特别由哪里感受到他的这一
形象的?试着划一划,写一写。
2、读读悟悟,读悟结合
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式与重要方式,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读读悟悟,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能帮助学生很好
地感悟鲁迅高大形象。
3、引导发现法
有道是“学以致用”,教学本课,于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同时,我更注重学生学习作者写作方法:通过几件生动的事例展现人物形象,表达内心情感。为
今后写好写人的文章做好铺垫。
三、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主要就本课第一学时的学习来作交流: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文本,初步交流鲁迅留给自己的印象;
2、深入研读“救护车夫”部分,感受鲁迅崇高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动作、神情等细节描
写刻画人物高大形象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研读“救护车夫”部分,学习作者抓动作、神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一、直揭课题,检查预习,感知整体
1、引导读好课题
孩子们,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是鲁迅侄女周晔的一篇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前我们都读过文本,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师)这样的鲁迅让你——,带着这种心情读题!
(生)幽默、同情劳动人民„„
(师)„„
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我欲引导学生读好课题:周晔同我们一样,也感谢、敬佩,感动于她的伯父鲁迅先生,让我们同周晔一起,再叫一叫——,能叫得更
深情、亲切些吗?
2、归纳小标题
《我》是周晔在伯父逝世九周年之际回忆写下的纪念性文章,文中字里行间均饱含她对伯父的无限怀念与敬佩。孩子们,周晔于文中主要回忆了伯父生前的几件事情,分别在哪几段?师生共同提炼小标题并板书;
3、小结并过渡:文章主要回忆了这四件事,解开了周心中的疑惑:伯父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引导给“爱戴”换词。
为什么呢?我们到文中找答案去!“救护车夫”片段内容最长,我们就先来
读它!
(设计以上环节,一主要为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都说“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已至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加之教师的任务驱动,相信学生能读好、学好,这样课堂上就可节省许多时间,为研读重点部分留有时间与空间;
2、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以顺利且轻松进入文
本重点内容学习。)
二、重点研读“救护车夫”
(一)走近车夫
要求:用心读课文第四部分前四个小节,思考: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车夫?他的哪一个动作或神态特别让你有话想说?把它圈划出来,写上批注。
1、学生读文,圈划、批注;
2、交流:„„
预设学生的回答
1、受伤的车夫,引:车夫伤得重吗?特别从——读出?待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引导学生给“捧”换词,品味;
2、饱经风霜的车夫,调侃:饱经风霜是说车夫风里来,日里去,吃饱了风和霜吗?那这个“饱经风霜”我们可以怎么理解?待学生交流到一定阶段,教师作小结:是的,生活的艰辛、困苦,无形中写在了车夫的脸上,加上她此时的痛,致使车夫心力交瘁!再读,感受车夫的痛与苦。
(二)走进鲁迅
面对这样的一位车夫,爸爸和伯父是怎么做的,伯父的尤其哪一个动作也特
别让你有话想说,圈划,批注;
1、学生圈划、批注;
2、交流:„„
引领:①扶、半跪,——“俯首甘为孺子牛”;
3、导读:此时此刻,在车夫的心中,鲁迅已不仅仅一位陌生人,而如同车
夫的——
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还与他的一段经历有关:(补充资料:鲁迅,出生在一个逐渐没落的士大夫家庭,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又久病不愈。作为长子,鲁迅为了给父亲治病,常常出入当铺和药店,饱受人们的冷眼。在乡下外婆家里,他有机会接触农村社会,和农民的孩子亲密相处,从中感受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他们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经历使他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
②掏、叫,引导想象:鲁迅此时应该想到了什么,他还可能想到了什么?交
流:说说你此时的心情、感受? ③两个“清清楚楚”,可见——
引读下面句子:——,引导质疑,猜:伯父的神情为何严肃?他的手半天没
动,应该想了些什么?
点拨:这个黄昏,看见车夫受伤的难道就只有爸爸和我吗?——横眉冷对千夫指;
4、引读:这样的伯父在小周晔长大成人后才渐渐读懂!这样的伯父走了,难怪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
前来吊唁的有——,有——,巴金在《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这样写道:
(补充资料:„„)
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为我们记下永恒的感动。下节课继续学习,继续深入
感悟鲁迅的高大形象。
(学习这一环节,我是这样理解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则是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教学“救护车夫”部分内容,我主要引导学生由车夫、鲁迅的动作、神情,感悟鲁迅的高尚品质,同时渗透写作方法。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实现“先学后教”,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堂练习,拓展延伸
《作业本》5(有道是“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课堂练习能帮助学生梳理课堂交流内容,将知识、情感积淀下来,同时及时巩固
新知。)
四、作业:
1、认真读课文,质疑,写下来;(爱因斯坦曾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于是我设置这样的一个作业,为驱动学生认真读文,更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收集鲁迅生平资料及著作读一读。(有道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的外延即生活”,语文学习要向开放的生活要
内容,故布置此一作业。)板书: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笑谈《水浒》
爱戴
趣谈“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
救护车夫
情劳苦人民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
本板书集学生学路与教师教路为一体,简洁形象,脉络清晰,能帮助学生学习文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