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随遇而安》有感
读《随遇而安》有感
高一17班 张鹏
《随遇而安》这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他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
在书店里,看到他随心所欲拿着唱片的大幅照片,忍不住,买了一本他的新书——《随遇而安》。书还没有看完,刚看了前三个部分,却也被他淡定从容的话语所吸引。在开始的自序中,他写道自己既没有到写自传的岁数,也没有到写自传的资本,直到现在他仍不能确信究竟有多少人能看下去这么平淡的一本书,只是因为今年正好无可避免地迈入不惑之年的门槛。正因为如此心态,即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让他的书平淡中富有真情韵味!
如果说,他在重庆的童年是明快的色调,那么,从他们搬家到南京开始,灰色就逐渐笼罩了他的生活,并且这个基调贯穿了他的整个中学时代。这一部分让我感触颇深的也是他那不堪回首的中学时代。那时,他成绩不好,父母关系也恶劣,整个生活暗无天日。他的理科成绩一向是一塌糊涂,就因为他的班主任认为文科班的“四朵金花”跟孟非关系太好了,就阻止他上文科班,注定了高考的失败。
后来,他跟着哥儿们到深圳贩海鲜,赔得一塌糊涂。
人生貌似就是这样,一个岔路口就决定了一生的轨迹。从深圳回到南京后,他就彻底地成为了一个标准的社会闲散人员。当时他的父亲虽说是个中层干部,为却是个就不愿意开口求人的人。他就通过招工考试当了一名印刷工。印刷厂的工作又脏又累,但他也毫不抱怨,仍然处处体现随遇而安的那种感觉。小日子还算平静,一不小心坠入爱河,生活也就有了盼头。不过,平淡的生活里总有些小波澜。一次工伤,让他忍受不住厂长的态度,一点不服软的他大义凛然地骂了厂长一顿,走出了印刷厂。
对于在印刷厂当工人的这段时光,孟非却认为并不悲苦。他说:“我当时真不知道是自己事业的低谷;说今天是辉煌,有可能明天比今天还好呢?我心里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都会过去的。无论你的人生有多么落魄,多么绝望,咬咬牙真的很快会过去。你人生再辉煌、再明媚、再风光,都会过去的,乔布斯不也过去了嘛,你还能比乔布斯更牛嘛?”
人生谁都猜不透,也不必去猜透,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是怎样,总是有着出人意料的变化。不经意中,花开花谢,潮起潮落。随遇而安,风轻云淡,一切似有似无,一切若影若现。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满足,幸福感才会大大提高。快乐的生活,不去计较过去,不去折腾未来,好好地把握现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意的只有那一二,如能把握好这一二,就很能令人羡慕了!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吧!
第二篇:读随遇而安有感
读《随遇而安》有感
《随遇而安》是孟非对自己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娓娓讲述。
童年的重庆、少年的南京,不同的文化背景及风俗人情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一度曾让他看不到未来;而临时工的辛酸艰苦,却意外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
他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
顺其自然,淡定而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
随遇而安,是他成名后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这本书的总体感觉,其实是是反映某个时期某个地点,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或者反映某个时期某个地点的人的价值观。通过他的一些经历,折射出某个地方人的价值取向,同时发表他对这种价值取向的一些看法。反映了他有时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无奈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友爱。文字较平民化,但不失幽默风趣,阅读中犹如春风扑面,分外遐意。
对于痛苦的记忆,孟非也毫不回避,生动地再现当年情景。能把痛苦的回忆写得细致生动甚至有趣;可见孟非的睿智和超凡脱俗,因此才能对过去的痛苦坦然接受。
纵观如今这个浮燥社会,每个人都在为家人为自己埋头苦干,压力可想而知,随之而来,目标好像离自己渐行渐远,甚至迷失方向,烦躁彷徨随之而来,总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觉得自己无用。此时,请暂时停下你匆忙的脚步。看看《随遇而安》,也许你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重新迈开轻快的步伐,也许成功和快乐就在不远处与你邂逅!
第三篇:读《随遇而安》有感
读《随遇而安》有感
王增烨
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转折。——题记
几年前,人们在红极一时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上认识了他,一个风趣幽默的光头主持人——孟非。他以那睿智幽默,犀利而又无伤大雅的主持风格深深地吸引了上千万的电视观众。二年前孟非又出了书,虽然被众媒体宣传是名人自传,而他自己却坚称只是人生的一些回顾以及感悟。我颇有兴致地买而观之,领悟颇多。他的谦虚、内敛深深地打动了我。
孟非出生于一九七一年的重庆,随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从小就是一个随和、乐观的人,童年时父母不在身边并没有给他留下太多阴影,乐观豁达的世界观也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十二岁时举家搬迁到南京,高考失利后,他沦为市井混混,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其实是与众不同的。有的时候确实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有才能的人,即使让他在懒散的圈子里生活一段时间,他终究会发现自己不属于那里,并努力改变现状。就这样孟非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史,也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印刷厂的印刷工作。
在电视台印刷厂工作一年多的孟非被安排到台里做了一名打杂的临时工,也是从这时,孟非迈出了向成为《非诚勿扰》优秀主持人的第一步。从临时工到摄像师,从印刷厂工人到全国知名的优秀主持人,这二十几年来不变主题除了天赋,更多的蕴含着努力。谦虚的孟非把自己的成功写的平淡而自然,殊不知有心的读者还是可以体会到他在把做本职工作做好的基础上,还兼顾学习了更多的专业技能,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许我们普通人做不到触类旁通,但至少要了解一些对我们工作有帮助的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非诚勿扰》这档节目的播出让我们熟知了孟非,这么大的成就在书中孟非却是借他人之笔略带一二,简单客观,并无大肆夸耀,再次表现了他的谦虚以及平易近人。这档节目也是我个人比较喜爱的,虽宣称是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但往往也能看出一些娱乐节目的效果。每每笑过之后,却也能发人深思。见贤思齐,便也对自己努力的方向有了大体的掌控,也许一辈子都达不到“孟爷爷”知名度,但是也深切感受到生活在钟林毓秀的环境中,自己若不进取,必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了。
全书通阅,给人感触最深的不是孟非这个人有多么立志,怎么历经艰难坎坷而后一举成名,反而是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努力且不抱怨。结果我们决定不了,那么就不去强求,在过程中努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正如孟非想告诉我们的一样,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第四篇:读《随遇而安》有感
顺应本心,随遇而安
宜兴市新芳中学 一(3)班 徐丽丽指导教师:李明
从默默无闻,到光芒四射,从摄像到编导,再到主持人,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四十年,人生坎坷,孟非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是他心路历程的唯一答案。
在他看来,人生本不该有太多的忧虑与恐惧,只要你依循心灵的方向,以灵魂的真实行于人生之路,总会有一扇神奇之门为你的真诚敞开。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我贴着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云端的风景固然美丽,但贴地而行才是人所在的状态。不能在低处稳步,何以在云端跳舞?不能脚踏实地地努力拼搏,又何以通向人生的顶峰?
孟非从不妄想,他是一个贴着地面走的人,所以他才有今天的成就。不只孟非一个人,孙中山、郭沫若、鲁迅放弃了学医,高尔基、莎士比亚放弃了当演员,达尔文放弃了当律师„„“条条大路通罗马”,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顺应本心,踏踏实实地干事,下一个成功者就是你。
在自然界或者人生中,有许多成就美好的东西是以漫长的时间为代价的。从古至今,古人苏武在荒无人迹的冰雪世界里含辛茹苦十九年,终于成就世代传颂的高风亮节;到今日,孟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十五年来,他在不同岗位的经验积累和不断丰富的人生阅历,都是顺其自然,以时间为代价的。这一个个“迟到”的风景,你明白吗?我想他们明白,自己是 一坛美酒,年代悠久,芳香愈烈,“迟”又何
妨?
我们不需要去强求,一切自会有它的安排。可随遇而安并不是守株待兔,在一步步爬上顶峰的时候,也要不断丰富人生阅历;在自己身处的岗位上,要积累经验。
总之,顺应本心,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
第五篇:幸福就是四斤带鱼-----读随遇而安有感
幸福就是四条带鱼
——读《随遇而安》有感
认识孟非,缘于《非诚勿扰》,他幽默、睿智、儒雅的主持风格,让人由衷地喜欢。有时候我在想,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又有着怎样的经历?为什么266期节目,1596名男嘉宾,他都能应付自如?为什么面对台上24位女嘉宾各种刁钻问题和大胆言论,他也总能巧妙作答呢?作为一个电视观众,我对孟非充满疑惑和钦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看到孟非专著《随遇而安》,当即借回拜读。
他,1971年出生在重庆;他,像这座英雄的城市一样,鲜明和浓烈。重庆有他12年的美好回忆,那时候他常去长江边捡起鹅卵石打水漂漂,把山上的野草打成绳结拔河,山花烂漫时节满山乱跑。这时他是幸福的,满夜星光、毛毛虫、萤火虫是点缀着他的少年世界。对于孟非来说,这是他人生中极其宝贵的美好时光,无忧无虑,天真烂漫,自由自在。
孟非12岁时,用他的话说,到了“陌生的南京”。南京是他父亲出生的地方,爷爷奶奶在南京。到了这里之后,他并不快乐,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除了语文、历史等文科科目,其他都一塌糊涂,这注定了孟非的高考必然是失败的。在众人眼里,高考是命运的转折点,是人生的关键步骤,每个高考生都渴望通过高考跨进大学校门。当时参加高考的孟非肯定也怀揣着自己的大学梦,但是,当这颗梦想破碎的时候,我想,很少有人像孟非这样坦然接受并毫无抱怨。想想那些因为高考压力而放弃生命的人,还有那些因为高考失败而自暴自弃的人,孟非有着同龄人少有的胸怀和气魄。
群星闪耀的金鹰节主持人盛典刚刚落幕,孟非和崔永元同时获得了“最佳主持人”称号。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能超越众多央视主持和地方台的优秀同行,获得“最佳主持人”,这无疑是观众对孟非极大的认可。但是,作为一个电视人,孟非的起点却很低。参加工作后,他先在印刷厂当工人,后进电视台做临时工,从打杂开始,接着到摄影、新闻记者、制片人、主播、主持人,直到成为这一届获得金鹰节的最佳主持人。一步步走来,他始终秉持宁静淡泊、与世无争的心态,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走到今天,可谓水到渠成。我觉得,在日益浮躁的社会中,能以随遇而安的态度成就自己的事业,这本身已是“最佳”。
前不久,四位“名嘴”——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崔永元、江苏卫视主持人孟非、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江苏省委党校教授黄菡,相聚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54届文化讲坛,共论“幸福生活的人文精神”。孟非笑称1997年自己成为江苏电视台的正式员工,领到了单位分发的福利——四条带鱼,陡然觉得幸福就是如此。如今,“四条带鱼的幸福”已成名言,它告诉我们:其实幸福很简单,不是大富大贵,不是位高权重,不是豪华奢侈,亦非名扬四海,而是以一颗随遇而安的心去过知足常乐的生活。
后记:孟非的经历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人们总是不停的转换角色,从孩子到父母,从学生到职员,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和应对这些转变?人们也总是渴望得到幸福,享受幸福,但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定义幸福呢?像孟非这样,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踏实认真,并且以一种易于满足的心态寻找幸福感,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让一切顺其自然,也不失为人生的另外一种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