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省农村信用社防火制度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防火制度
一、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建立义务消防组织。
二、认真贯彻消防条例和法规。经常对职工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制定防火预案,定期进行防火演练。
三、要配备防火工具,设置防火工具棚,购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工具,做到专人管理,定位存放,按期更换,正确使用。不准损坏和挪用各种消防设备和灭火工具。
四、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火源检查,发现漏洞和隐患及时解决,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五、不准在单位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每台微机要配备专用灭火器材;严禁在禁烟的地方吸烟。
六、不准违反规定安装使用电器设备,生活工作用电要专人看管,用电不准超负荷。
七、严禁使用电炉子、电褥子、电椅垫等易燃电器。
第二篇:2013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必备资料)
1、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实行担保,也肯定造成较大损失的贷款应属于哪类不良贷款?
A、次级类贷款 B、可疑类贷款 C、损失类贷款 答案:B
2、实施以物抵债应优先选择什么样的资产,尽快实现处置回收入帐。答:应选择易保值、易变现的资产。
3、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这样的借款属于五级分类中的哪一种不良贷款? 答案:次级类
4、为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分类管理,对逾期贷款债权社应对借款人和保证人采取什么措施? 答:发送催收通知书,并指派专人加强催收,依法收贷。
5、以下哪几项为不良资产管理审查责任人职责?
A、对未及时、完整和准确向报审部门或机构反馈审查结果负责;
B、对未进行合规性审查或虽进行合规性审查、但未发现报审材料存在严重缺陷负责; C、对监督不力,用人不善造成的不良资产损失负责; D、对未及时完整和准确地向不良资产管理审批人移交不良资产管理经办负责人、咨询专家等提供的最新消息和补充意见负责。答案:ABD
6、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包括哪些?
A、现金清收 B、帐户扣收 C、重组转化 D、诉讼清收 E、保全 F、呆账核销 G、以资抵债 答案:ACEFG
7、与本系统有业务合作关系的中介机构的资质审定由哪级机构来进行? 答案:省联社
8、基层信用社风险管理部门要多长时间对抵债资产进行现场查看一次? 答案:每月查看一次
9、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这样的借款属于五级分类中的哪一种不良贷款? 答案:次级类
10、“抵债资产接收、出租、处置、变现损失列支,均由省联社(办事处)管理。”这句话对还是不对?为什么? 答案:不对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办法》第53条规定:抵债资产接收、出租、处置、变现损失列支,均实行权限管理。
11、对已核销的贷款该如何处理?
答案:要严格账销案存进出管理手续,加强已核销贷款的追索、考核和核算管理。
12、以下哪几项为不良资产管理经办责任人职责?
A、对因自身原因导致基层信用社丧失优先受偿权负责;
B、对核实与不良资产管理相关的主从合同的使用、填写是否规范负责; C、对不良贷款的调查估值、细分管理和处置管理负责; D、对擅自更换抵(质)押物、保证人而增加贷款风险负责。答案:ACD
13、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贷款本息仍无法收回的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应属于五级分类中的哪一种不良贷款? 答案:损失类
14、各级信用社的风险抵补能力用哪项指标考核? 答案:贷款拨备覆盖率。
15、哪一个部门负责对不良贷款管理与处置进行合规性审计? 答案:稽核监督部
16、以下哪几项为不良资产管理经办责任人职责?
A、对因自身原因导致基层信用社丧失优先受偿权负责;
B、对核实与不良资产管理相关的主从合同的使用、填写是否规范负责; C、对不良贷款的调查估值、细分管理和处置管理负责; D、对擅自更换抵(质)押物、保证人而增加贷款风险负责。答案:ACD
17、哪一个部门负责对不良贷款管理与处置的日常监督检查? 答案:风险管理部门
18、请简单陈述不良贷款管理中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
答案:基层信用社应根据自身贷款风险的大小,有计划地逐步提高风险拨备水平,并及时处理与消化处置损失。
19、正常贷款被认定为不良贷款后,信贷部门应在多少个工作日内将其移交到风险管理部门? 答案:10个工作日
20、基层信用社取得抵债资产变现后收入不足以偿还借款人所欠贷款本金的部分,又无法继续追偿的,其差额部分该怎样处理?
答案:其差额损失部分按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
21、基层信用社对本社内不良贷款的管理职责是:
A、监测、分析和考评 B、管理、监测、清收与转化 C、管理、指导和处置 D、组织、实施、监测与检查 答案:B
22、接收抵债资产必须同时具备的四个条件是什么? 答案: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法以货币资金清偿贷款本息,不实施以资抵债,将使基层信用社债权遭受更大损失;
(二)借款人、担保人提供的抵押物、质物暂时无法变现;
(三)取得的抵债资产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变现或转让;
(四)抵债资产接收价格的确定原则上须经有权部门评估、必须坚持公平合理、市场公允、价值相符的原则。
23、抵债资产原则上可不可以出租? 答案:原则上不得可出租
24、按照《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的规定,以下哪几项债权可以作为呆账处理?
A、基层信用社经批准采取打包出售、公开拍卖、转让等市场手段处置债权或股权后,其出售转让价格与帐面价值的差额;
B、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以各种形式、借口逃废或者悬空的基层信用社债权; C、行政干预逃废或者悬空的基层信用社债权;
D、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基层信用社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答:AD
25、基层信用社对本社内不良贷款的管理职责是:
A、监测、分析和考评 B、管理、监测、清收与转化 C、管理、指导和处置 D、组织、实施、监测与检查 答案:B
26、抵债资产管理过程的审计监督工作应由哪个部门负责? 答案:稽核监督部门,27、各级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回收水平用哪项指标考核? 答案:不良贷款清收率
28、不良贷款档案管理的重点是哪两类档案?
A、权证类 B、附件类 C、要件类 D、不良类 答案:AC
29、基层信用社对本社内不良贷款的管理职责是:
A、监测、分析和考评 B、管理、监测、清收与转化 C、管理、指导和处置 D、组织、实施、监测与检查 答案:B 30、基层信用社取得抵债资产变现后收入不足以偿还借款人所欠贷款本金的部分,又无法继续追偿的,其差额部分该怎样处理?
答案:其差额损失部分按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
31、抵债资产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哪一级联社的哪一个部门? 答案:县级联社的风险管理部门
32、抵债资产的接收价格低于全部贷款本息(含表外利息)的差额,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答案:差额要继续追索,符合呆账条件地按规定程序核销。
33、不良贷款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依法合规原则 B、真实反映原则 C、处置减损原则 D、损失补偿原则 答案:ABCD
34、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的不良贷款,经过转化需上调至正常或关注类的,该如何处理? 答:由风险管理部门移交信贷部门管理。
第三篇:2013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转正(必备资料)
1、以下哪几项为不良资产管理经办责任人职责?
A、对因自身原因导致基层信用社丧失优先受偿权负责;
B、对核实与不良资产管理相关的主从合同的使用、填写是否规范负责; C、对不良贷款的调查估值、细分管理和处置管理负责; D、对擅自更换抵(质)押物、保证人而增加贷款风险负责。答案:ACD
2、不良贷款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依法合规原则 B、真实反映原则 C、处置减损原则 D、损失补偿原则 答案:ABCD
3、抵债资产当即变现的,其变现所取得的净收入该如何处理?
答案:要按会计制度规定处理。对高于抵债资产计价价值部分可按借贷双方事前签订的贷款合同或协议中的有关规定,作为基层信用社的当期收入或退还借款人。
4、对不良贷款原则上应多长时间内进行一次全面调查。答案:每半年一次
5、抵债资产原则上不准自用,抵债资产确需自用的,需要按照什么原则使用? 答案:先报批、后使用的原则
6、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包括哪些?
A、现金清收 B、帐户扣收 C、重组转化 D、诉讼清收 E、保全 F、呆账核销 G、以资抵债 答案:ACEFG
7、县联社风险管理部门对不良贷款管理工作的职责是怎样的?
答案:负责辖内不良贷款管理、指导和处置,负责对基层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监测、分析和考评。
8、抵债资产的评估、接收、保管、处置变现等工作及有关契约、合同、证书等要件的保管工作应由哪个部门负责? 答案:风险管理部
9、各级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回收水平用哪项指标考核? 答案:不良贷款清收率
10、为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分类管理,对逾期贷款债权社应对借款人和保证人采取什么措施? 答:发送催收通知书,并指派专人加强催收,依法收贷。
11、为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分类管理,对呆滞贷款债权社注重做好什么工作? 答:应注重贷款合同、担保合同的诉讼时效,应积极对借款人第二还款来源进行清偿与保全,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开展清收处置。
12、抵债资产在保管过程中,非因责任事故造成毁损、丢失的,应该如何处理? 答案:按核销的有关规定申报处理
13、确实无法落实到户的原集体农业贷款,其村里现有可以抵债的资产是否可以作为抵债资产清收? 答案:可以
14、抵债资产能当即转让他人的,应该怎样处理?
答案:必须经过产权交易部门或有关机构进行认定,基层信用社要随即办理相关手续并直接收回货币资金。不能收回货币资金的,但需转移贷款债权关系的,必须符合相关贷款发放规定程序和审批手续。
15、抵债资产处置应坚持什么原则? 答案:公开透明的原则
16、以下哪几项为不良资产管理经办责任人职责?
A、对因自身原因导致基层信用社丧失优先受偿权负责;
B、对核实与不良资产管理相关的主从合同的使用、填写是否规范负责; C、对不良贷款的调查估值、细分管理和处置管理负责; D、对擅自更换抵(质)押物、保证人而增加贷款风险负责。答案:ACD
17、按照《湖南省农村信用社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的规定,以下哪几项债权可以作为呆账处理?
A、基层信用社经批准采取打包出售、公开拍卖、转让等市场手段处置债权或股权后,其出售转让价格与帐面价值的差额;
B、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以各种形式、借口逃废或者悬空的基层信用社债权; C、行政干预逃废或者悬空的基层信用社债权;
D、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基层信用社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答:AD
18、抵债资产收取后应尽快处置变现。不动产应自取得多长时间内予以处置? 答案:2年内
19、抵债资产变现后,不足偿还贷款本息的,必须坚持什么原则变现? 答案:先收贷款本金、后收贷款利息的原则
20、抵债资产的评估、接收、保管、处置变现等工作及有关契约、合同、证书等要件的保管工作应由哪个部门负责? 答案:风险管理部
21、在《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管理责任认定及处罚办法》中个人责任主体按其岗位不同、承担职责不同划分为哪四类?
答案:经办责任人、审查责任人、审批责任人、领导责任人。
22、在《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管理责任认定及处罚办法》中所说的对责任人的处理方式包括哪两类?
答案:经济处罚、纪律处分
23、《湖南省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办法》中所说的抵债资产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是指基层信用社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而受偿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
24、对不良贷款处置时要制作处置策略设计,简述怎样制作处置策略设计?
答案:在对不良贷款所处的区域、市场与信用环境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全盘的清收处置规划;根据不良贷款的分布、归属、性质等特征,制定分类、分区、分属的清收处置策略;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有步骤、有重点的实施不良处置计划。
25、对不良贷款现金清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A、帐户扣收 B、正常催收 C、保全 D、协议清收 E、诉讼清收 F、破产清算 G、以资抵债 答案:ABDEF
26、不符合核销条件的呆账贷款该如何处理? 答案:应尽量清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27、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的经营收入已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一定损失,这样的借款属于五级分类中的哪一种不良贷款? 答案:次级类
28、信贷管理部门将不良贷款移交给风险管理部门之后,风险管理部的员工应做哪些工作? 答案:对照清单对不良贷款的诉讼时效、保证合同诉讼时效、抵押(质押)时效等进行审查,对有瑕疵的,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对不良贷款客户的经营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和抵押(质押)品以及保全的资产进行实地调查和现场勘查。
29、请简单陈述不良贷款管理中处置减损原则的含义。
答案:不良贷款形成后,应通过调查和完善手续等手段,防止不良贷款价值贬损,并及时清收、转化和处置,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最大化。
30、交通工具、低值易耗品、机器设备等杂项资产原则上不得接收。属于基层信用社抵(质)押物的,应通过直接拍卖或变卖的方式收回现金。确需接收的,应在接收后多长时间内处置完毕。
答案:3个月
31、抵债资产原则上不准自用,抵债资产确需自用的,需要按照什么原则使用? 答案:先报批、后使用的原则
32、接收抵债资产必须同时具备的四个条件是什么? 答案: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法以货币资金清偿贷款本息,不实施以资抵债,将使基层信用社债权遭受更大损失;
(二)借款人、担保人提供的抵押物、质物暂时无法变现;
(三)取得的抵债资产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变现或转让;
(四)抵债资产接收价格的确定原则上须经有权部门评估、必须坚持公平合理、市场公允、价值相符的原则。
33、请简述协议抵债的含义。
答案:经基层信用社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协商同意,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以其拥有所有权或处置权的资产作价,偿还基层信用社债权。
34、在《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管理责任认定及处罚办法》中所说的对责任人的处理方式包括哪两类?
答案:经济处罚、纪律处分
35、抵债资产管理过程的审计监督工作应由哪个部门负责? 答案:稽核监督部门,36、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贷款本息仍无法收回的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应属于五级分类中的哪一种不良贷款? 答案:损失类
37、以下哪几项为不良资产管理审查责任人职责?
A、对未及时、完整和准确向报审部门或机构反馈审查结果负责;
B、对未进行合规性审查或虽进行合规性审查、但未发现报审材料存在严重缺陷负责; C、对监督不力,用人不善造成的不良资产损失负责; D、对未及时完整和准确地向不良资产管理审批人移交不良资产管理经办负责人、咨询专家等提供的最新消息和补充意见负责。答案:ABD
38、哪一个部门负责对不良贷款管理与处置进行合规性审计? 答案:稽核监督部
39、对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股权类资产,应采取直接拍卖、变卖或转让的方式。确需接收的,应在接受后多长时间内处理完毕。答:3个月
40、抵债资产的账务核算及有价单证的保管工作应由哪个部门负责? 答案:计财部门
41、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有保险公司或有关政府部门出具的重大事故和灾害鉴定证明、保险赔偿金证明的,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应属于哪类不良贷款? A、逾期贷款 B、呆滞贷款 C、呆账贷款 答案:C
42、抵债资产处置应坚持什么原则? 答案:公开透明的原则
43、湖南省农村信用联合社对不良贷款实行四级管理,请具体说出是哪四级? 答案:省联社、市联社(办事处)、县级联社、基层信用社。
44、请简单陈述不良贷款管理中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
答案:基层信用社应根据自身贷款风险的大小,有计划地逐步提高风险拨备水平,并及时处理与消化处置损失。
45、以下哪几项为不良资产管理经办责任人职责?
A、对因自身原因导致基层信用社丧失优先受偿权负责;
B、对核实与不良资产管理相关的主从合同的使用、填写是否规范负责; C、对不良贷款的调查估值、细分管理和处置管理负责; D、对擅自更换抵(质)押物、保证人而增加贷款风险负责。答案:ACD
46、抵债资产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预期实现抵债资产的现值评估与保全;抵债资产的风险测定与管理;已实现抵债资产的处置和变现。
47、抵债资产变现后,不足偿还贷款本息的,必须坚持什么原则变现? 答案:先收贷款本金、后收贷款利息的原则
48、抵债资产收取后应尽快处置变现。不动产应自取得多长时间内予以处置? 答案:2年内
49、接收抵债资产必须同时具备的四个条件是什么? 答案: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法以货币资金清偿贷款本息,不实施以资抵债,将使基层信用社债权遭受更大损失;
(二)借款人、担保人提供的抵押物、质物暂时无法变现;
(三)取得的抵债资产必须具有一定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变现或转让;
(四)抵债资产接收价格的确定原则上须经有权部门评估、必须坚持公平合理、市场公允、价值相符的原则。
50、抵债资产原则上不准自用,抵债资产确需自用的,需要按照什么原则使用? 答案:先报批、后使用的原则
51、基层信用社未向借款人和担保人追偿的债权,可不可以作为呆账核销? 答案:不可以
52、抵债资产当即变现的,其变现所取得的净收入该如何处理?
答案:要按会计制度规定处理。对高于抵债资产计价价值部分可按借贷双方事前签订的贷款合同或协议中的有关规定,作为基层信用社的当期收入或退还借款人。
53、下列哪些财产一般不得用于抵偿债务?
A、权属不明或有争议的资产 B、不易储存保管的资产 C、无形资产 D、公益性质的生活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 E、资产已抵押或质押给第三人,且抵押或质押价值没有剩余的 答案:ABCDE
54、抵债资产变现后,不足偿还贷款本息的,必须坚持什么原则变现? 答案:先收贷款本金、后收贷款利息的原则
55、为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分类管理,对呆滞贷款债权社注重做好什么工作? 答:应注重贷款合同、担保合同的诉讼时效,应积极对借款人第二还款来源进行清偿与保全,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开展清收处置。
56、对于抵债资产的处置,审查(审批)、核准社要重点审查(审批)、核准的主要项目是什么?
答案:要重点审查资产处置是否及时,处置过程是否公开、公正、合法、合规,处置价格、付款方式是否合理等。
57、抵债资产原则上可不可以出租? 答案:原则上不得可出租
58、为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分类管理,对逾期贷款债权社应对借款人和保证人采取什么措施? 答:发送催收通知书,并指派专人加强催收,依法收贷。
59、不良贷款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依法合规原则 B、真实反映原则 C、处置减损原则 D、损失补偿原则 答案:ABCD 60、请简单陈述不良贷款管理中损失补偿原则的含义。
答案:基层信用社应根据自身贷款风险的大小,有计划地逐步提高风险拨备水平,并及时处理与消化处置损失。
61、哪一个部门负责对不良贷款管理与处置的日常监督检查? 答案:风险管理部门
62、基层信用社对本社内不良贷款的管理职责是:
A、监测、分析和考评 B、管理、监测、清收与转化 C、管理、指导和处置 D、组织、实施、监测与检查 答案:B 63、对新转入的不良贷款应于移交后多长时间内完成调查工作? 答案:10个工作日 64、“抵债资产接收、出租、处置、变现损失列支,均由省联社(办事处)管理。”这句话对还是不对?为什么? 答案:不对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管理办法》第53条规定:抵债资产接收、出租、处置、变现损失列支,均实行权限管理。
第四篇:吉林省森林防火条例
吉林省森林防火条例
(1995年4月14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1997年11月14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我省境内森林、林木和林地的火灾预防和扑救。城市街道绿化和园林绿地的树木除外。
第三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
各级人民政府要支持森林防火的科学研究,推广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科学防火灭火能力。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把森林防火工作列为重要任务,实行统一领导、综合防治。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第五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和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的部门、单位领导负责制。
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领导和村民委员会主任,每年都要与其上一级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明确森林防火责任。
林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森林防火包保责任制。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武装森林警察部队、林业公安队伍和航空护林站的领导和建设,提高森林防火的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国有森林经营单位和集体及个人森林、林木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完善森林防火设施、设备,增强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能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应适当安排一定的森林防火经费。
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国有林场每年要在育林基金中安排不低于3%的森林防火经费。集体林场每年要在集体林收入中安排不低于2%的森林防火经费。
第八条 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每个公民都应当参加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的森林防火灭火各项活动,承担森林防火责任,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第九条 对森林防火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每年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表彰奖励一次;市(州)人民政府每二年表彰奖励一次;省人民政府每三年表彰奖励一次。第二章 森林防火组织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森林防火指挥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的森林防火工作。森林防火指挥部由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有关部门领导和当地驻军领导组成。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设总指挥、副总指挥。
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办公室设在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日常森林防火工作,其专职干部纳入林业公安管理。
乡镇森林防火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由乡镇林业工作站承担。
第十一条 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要加强森林防火的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建立通讯网络。设有固定装置的森林防火专用车,按特种车辆管理,免征养路费。
第十二条 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设立的森林防火指挥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本系统、本单位、本经营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国有林场、集体林场及林区其他各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应设立森林防火委员会,负责本经营区、责任区的森林防火工作。
林区的村民委员会应当设立森林防火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并负责组织群众联防。
第十三条 市(州)、县(市、区)、乡(镇)行政区交界的林区,以及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界的林区,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确定联防单位,协调建立联防组织,划定联防区域,建立联防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省际间的森林防火联防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或按双方协议执行。
第十四条 重点林区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国有林场要建立专业扑火队,扑火队员从现有林业职工中选配。林区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村民委员会及非林区的有林单位,要建立群众性的森林扑火队。第十五条 林区县(市、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国有林业局、森林经营局、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在林区设立森林防火检查站。
森林防火检查站的检查人员,有权依据本条例规定,对入山的车辆和人员进行防火检查,有权扣留不准携带的火种,有权制止无证人员入山,任何人不得拒绝检查。森林防火检查人员执行职务时,须出示证件并佩戴明显标志,文明执法。
第十六条 国有和集体所有的森林经营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护林员。护林员要加强对森林的巡护,管理野外用火,及时报告火情,协助有关机关查处森林火灾案件。第三章 森林火灾的预防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新闻、宣传等有关单位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对森林防火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搞好森林防火工作的自觉性。林区道路两侧、林缘、村屯附近,要设立永久性森林防火标语牌。
第十八条 每年3月1日至6月15日和9月1日至11月30日为全省森林防火期;每年4月20日至5月31日和9月25日至10月31日为全省森林防火戒严期。进入森林防火期之前,由省人民政府发布森林防火命令。
市(州)人民政府,根据本地森林防火需要,可以适当变更森林防火期或戒严期。变更森林防火期或戒严期的,应报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第十九条 森林防火期内,气象部门应当适时向森林防火指挥部通报森林火险监测情况和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宣传单位,要及时发布森林火险天气预报和火警天气预报。
第二十条 森林防火期内,遇有三级以上火险天气,林区乡(镇)、村、屯,国有林场、林业工作站以及其他单位应悬挂防火旗。
第二十一条 森林防火期内,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必须指定专人昼夜值班、及时、准确掌握火情,制订扑救森林火灾预案。
森林防火了望台的执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加强了望,及时发现和测定火场,立即报告火情。
第二十二条 森林防火期内,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要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应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立即消除或限期消除,不得拖延或拒绝。
第二十三条 森林防火期内,公安机关要配合森林防火指挥部对森林防火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发生森林火灾,应立即组织警力,进行火场调查,及时查明火因,依法查处肇事者。第二十四条 武装森林警察部队是森林防火灭火的专业武装力量。省武装森林警察总队应当按照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部署在重点林区和重点火险区配备武装森林警察部队,并划定其责任区域。武装森林警察部队在执行扑救重大火灾等任务时,由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调动警力。
第二十五条 森林防火期内,航空护林站应当加强空中巡护,及时发现火情,报告火警,完成机降灭火任务。
第二十六条 森林防火期内,对中俄、中朝边境的林区和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由市(州)人民政府发布封山防火命令,实行封山防火。
国家、省、市(州)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火险区实行封山(封林)防火。封山(封林)防火命令,由作出决定的政府发布。
封山(封林)防火区,只准森林防火巡护人员进入,其他人员除本条例已有明确规定者外,一律不得进入。
第二十七条 森林防火期内,进入林区的人员,必须到该林区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或其授权单位办理进入林区证明。
在林区从事林副业生产人员,必须持所在地村民(居民)委员会介绍信,向入山所在地国有林场或林业工作站申请入山证,并在国有林场或林业工作站限定的区域内活动。
当地群众在本行政村范围内的森林进行林副业生产的,经村民(居民)委员会或附近森林防火检查站审查登记后,方可入山。
第二十八条 森林防火期内,进入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人员,必须到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办理入区证,并须在限定的旅游区内活动。进入其他林区的旅游人员,必须到该区所在地的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或其授权单位办理入山证。否则,不得进入。森林防火期内,入山旅游人员应当接受必要的森林防火教育,遵守森林防火规定。第二十九条 森林防火期内,各有关单位、村民委员会、森林防火组织,要对聋哑人员、痴呆傻人员、精神病患者和未成年人落实管护责任,防止其野外弄火。对放牧人员、野外作业人员,应落实森林防火包保责任。
第三十条 森林防火期内,重点林区的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要组织林业、公安部门和森林警察部队对林区进行清查。发现无证进入的人员,一律清出林区。
第三十一条 在中俄、中朝边界中方一侧林缘和其他林区内的工矿企业、仓库、部队营房、重要设施、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的周围,要由有关单位开设防火隔离带。
开发新林区和营造面积较大的人工林,必须制定森林防火规划,并与开发新林区和营造大面积人工林同步实施。
第三十二条 架设在林区的输电线路(含农电),其主管部门应当经常维护检修,防止引起森林火灾。
森林防火期内,通过重点林区的国铁和森铁,要落实森林防火责任,机车应在指定的车站清炉,防止运行中漏火或火车运行中闸瓦脱落引起火灾。
第三十三条 军事禁区内的森林,其森林防火工作由禁区的驻军负责,并接受当地人民政府的检查指导。
第三十四条 任何人不得移动、破坏森林防火设施和标志。第四章 用火管理
第三十五条 森林防火期内,在林区严禁下列用火:
(一)野外用火;
(二)上坟烧纸、烧香等;
(三)夜间走路使用火把;
(四)野外取暖、野炊;
(五)火车、汽车的司乘人员和乘客向车外抛扔烟头等火种;
(六)其他野外非生产用火。
第三十六条 森林防火期内,确需野外生产用火的单位,须在用火前三天,向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其授权单位提出用火申请,经审查批准后,领取野外生产用火许可证。第三十七条 已领取野外生产用火许可证的单位,在用火时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否则,不准用火。
(一)开好防火隔离带;
(二)组织好扑火人力;
(三)准备好扑火工具;
(四)风力在三级以下;
(五)指定的用火负责人在场;
(六)用火后有人看守,熄灭余火。
第三十八条 森林防火期内,部队因特殊需要,必须在林区进行实弹射击、爆破训练、勘察、施工等活动的,需持师级以上机关批准的证件,向当地市(州)人民政府或其授权单位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三十九条 森林防火戒严期内,一律禁止野外用火。第五章 森林火灾的扑救
第四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火灾必须立即扑救,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
第四十一条 当地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挥部接到火灾报告后,必须立即下达扑火命令,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并向上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但不得动员十六岁以下儿童和学生及老、弱、病、残、孕妇人员参加扑火。
第四十二条 凡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参加扑救,不得拒绝或拖延。
第四十三条 森林火灾扑灭后,要留足人力看守和清理火场,防止死灰复燃。经当地森林防火指挥部派人检验合格后,方准撤离。
森林火灾的调查和统计工作,按国家规定执行。对火灾次数和受害面积必须如实上报,不准弄虚作假或隐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应按有关规定对火场面积进行核查。
第四十四条 因扑救森林火灾,负伤、致残、死亡人员的医疗、抚恤费用等,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理。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拒绝检查的,检查站有权制止其入山;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擅离职守或漏报火情的,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拒绝或逾期不消除火灾隐患的,对单位处以50元罚款,对个人处以20元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擅自进入封山(封林)区的,每人处以50元至100元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未办理进入林区证明或未持有入山证而入山的,处以30元至50元罚款,并清出林区;
(六)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未持有入山(区)证而入山(区)的,每人处以10元至50元罚款;
(七)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擅自移动、破坏森林防火设施、标志的,责令其恢复原状,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
(八)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各项规定之一,尚未引起火灾的,处以20元至50元罚款;
(九)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随意用火,尚未引起火灾和尚未造成损失的,处以10元至50元罚款;
(十)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在森林防火戒严期野外用火,尚未引起火灾的,处以10元至50元的罚款或警告。
(十一)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不服从扑火命令、不听从指挥或延误扑火时机的,对单位处以100元罚款,对个人处罚50元罚款;
(十二)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不如实上报火灾次数和受害面积的,由本单位或其上级主管机关对其主要领导人和直接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
对本条
(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项行为中的公职人员,除按规定罚款外,应视情节轻重,由县级以上森林防火指挥部对其行为人提出行政处分建议,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 过失引起火灾,尚未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令其限期更新造林,赔偿损失,可以并处100元至500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执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森林火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九条 森林防火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狗私枉法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的林区,系指森林覆盖率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县(市、区),有的县(市、区)森林覆盖率虽然不足百分之三十,但人工林面积大,或部分乡(镇)现有林木较多,亦应按本条例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七条中所称的“国有林场”,含国有林业局所属的林场。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过去省内有关规定与本条例相抵触的,按本条例规定执行。
第五篇:吉林省森林防火条例
【发布单位】吉林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7-03-24 【生效日期】2017-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吉林省人大常委会
吉林省森林防火条例
(1995年4月14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11月14日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吉林省森林防火条例〉的决定》修改 2017年3月24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适用本条例。城市市区的园林除外。
第三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相关部门、单位森林防火责任。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和个人,在其经营管理范围内承担森林防火责任。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防火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森林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承担本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森林防火工作。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森林防火工作需要。
第七条 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并纳入各级人民政府考核管理。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森林防火的科学研究,推广和运用先进技术,提高科学防火灭火能力;鼓励通过保险等形式转移森林火灾风险,提高林业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后自我救助能力。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经常性的森林防火宣传活动,普及森林防火知识,提高公民的森林防火意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通信管理等部门应当做好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工作的报道和森林防火知识的公益宣传。
第十条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森林防火组织和保障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设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由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当地驻军的领导组成。
重点林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建立森林防火专职指挥制度。
第十二条 林区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成立森林防火组织,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本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林区的村民委员会应当成立森林防火组织,负责本区域的森林防火工作。
国有森林经营管理单位设立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其经营管理范围内的森林防火工作。其他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应当成立森林防火组织,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其经营范围内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建立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机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机构,承担森林火险监测、预警和技术保障任务。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成立森林防火联防组织,确定联防区域,并建立联防制度。
集体林承包经营者应当根据森林防火需要,成立互助联防小组,在防火期内推行轮流值守制度。第十五条 有直属林场的市(州)人民政府、林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和国有林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森林火灾专业扑救队伍。
有森林防火任务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建立半专业扑救队伍或者群众防火队伍。
其他在林地上开展各类经营、管理、施工等活动的单位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指导下建立森林火灾扑救队伍。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任务,安排森林防火经费。森林防火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
(一)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维护和应急物资储备;
(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和培训;
(三)森林火灾扑救队伍装备和训练、演练;
(四)森林火灾的扑救;
(五)专职扑火队员、瞭望员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六)航空护林;
(七)森林防火巡查和值守;
(八)其他直接用于森林防火工作的。
第三章 森林火灾预防
第十七条 全省春季森林防火期为每年3月15日至6月15日,秋季森林防火期为每年9月15日至11月30日。森林防火期开始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布森林防火命令,并向社会公布。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森林防火需要,可以调整森林防火期。调整森林防火期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标准,以县为单位确定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向社会公布,并报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森林防火规划和本省实际工作需要,编制全省森林防火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省森林防火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林业主管部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制定森林火险预警响应预案,根据森林火险预警信息及时启动预案。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办法的规定,协助做好森林火灾应急处置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制定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训练、演练计划,定期组织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训练、演练。
第二十二条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确定森林防火责任人,并配备森林防火设施和设备。
第二十三条 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林地分布状况和森林防火工作需要,配备森林防火瞭望员、巡护员。
瞭望员的主要职责:
(一)熟悉责任区内森林资源分布及地形状况;
(二)掌握责任区内各类社会活动的动态和规律;
(三)及时发现并报告森林火灾和其他野外用火;
(四)维护和管理瞭望设施设备;
(五)防火部门安排的其他防火工作任务。
巡护员的主要职责:
(一)全面了解和掌握责任区内森林防火的形势和任务;
(二)及时发现并报告森林火情等森林防火信息;
(三)监督管理野外用火;
(四)排查并消除森林火灾隐患;
(五)协助查处森林火灾案件和违法违规用火行为;
(六)协助做好森林火灾应急处置;
(七)协助宣传和贯彻落实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常识;
(八)防火部门安排的其他防火工作任务。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状况、森林火灾发生规律以及森林防火工作需要,确定森林防火区,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森林防火区内有关单位的森林防火工作进行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主动配合,不得阻挠、妨碍检查活动。
对检查中发现存在森林火灾隐患的单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下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第二十六条 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和个人应当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和宣传标志。
森林防火期内,新闻、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当采取各种形式,做好森林防火宣传工作;林区内的单位、社区等应当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林区的中小学校应当开展森林防火知识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森林防火意识。
第二十七条 森林防火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森林防火需要划定森林高火险区,规定森林高火险期,并向社会公布。
预报有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发布野外禁火命令;对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的居民生活用火应当严格管理。
第二十八条 森林防火期内,各级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及其森林防火组织应当建立值班值守制度,安排专业人员昼夜值班,森林高火险期应当领导在岗带班。
第二十九条 森林防火期内,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负有监护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防止被监护人进入森林用火、玩火。
第三十条 森林高火险期内,进入森林高火险区的,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严格按照批准的时间、地点、范围活动,并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森林防火区内野外用火。因防治病虫鼠害、冻害等特殊情况确需野外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要求采取防火措施,严防失火。
森林高火险期,森林高火险区内禁止一切野外用火。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气象部门应当建立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
各级气象部门应当无偿提供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服务,森林防火期内,通过新闻媒体每日发布森林火险预警信息。
第三十三条 电力、电信线路和石油天然气管道的森林防火责任单位,应当在森林火灾危险地段开设防火隔离带,并组织人员进行巡护。
第三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航空护林队伍建设,在业务培训、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保障。
航空护林单位应当加强对航空护林机场的管理,完善航空护林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和侵占森林防火检查站(点)、监测站、防火标志、宣传牌、瞭望台(塔)、通信塔、隔离带等设施设备。
第四章 森林火灾扑救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设立“12119”森林火情报警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火灾隐患或森林火情,应当立即报告。接到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及时采取措施,对森林火灾应当立即组织扑救,并按照有关规定逐级报上级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挥机构,不得瞒报、谎报、故意拖延报告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森林火灾。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接到森林火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组织和指挥森林火灾的扑救。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预案采取措施,及时扑救森林火灾。
行政区域毗邻交界地区发现森林火灾的,当地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组织扑救,并互通信息,互相配合,不得推卸责任。
第三十九条 扑救森林火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组织、科学扑救的原则,及时疏散、撤离受火灾威胁的群众,并保障火灾扑救人员的生命安全。
第四十条 扑救森林火灾应当以专业化的火灾扑救队伍为主要力量;组织群众防火队伍扑救森林火灾的,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扑救队伍执行跨区支援扑救任务的,受支援单位应当承担火灾扑救费用;组织群众参加火灾扑救的,应当给予相应补助。
第四十一条 森林火灾扑灭后,火灾扑救队伍应当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清理余火,并留有足够人员看守火场,经火灾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撤出看守人员。
第四十二条 森林防火专用车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喷涂标志图案,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
指挥车、通信车、人员或者物资运输车等森林防火专用车辆执行火灾扑救任务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的限制,免收公路、桥梁车辆通行费。
各级人民政府公安、交通部门应当保障执行森林火灾扑救任务的车辆优先通行。
第五章 灾后处置
第四十三条 发生森林火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对森林火灾发生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面积和蓄积、人员伤亡、其他经济损失等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形成森林火灾调查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调查报告,确定森林火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依法处理。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对森林火灾情况进行统计,建立森林火灾档案,按规定报送备案。
第四十五条 森林火灾信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向社会发布。
第四十六条 在森林火灾中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凡已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等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或者参加工伤保险的,其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照相关规定支付。
未纳入保障体系无法补偿的费用,由肇事者、起火单位、管护单位或者责任单位按照有关规定支付;确实无力负担的,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承担。
第四十七条 在森林火灾中负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发生的抚恤费用,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按照规定支付;对于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的人员,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工伤保险管理规定予以补偿;除上述人员外的其他人员由肇事者、起火单位、管护单位或者责任单位按照有关规定支付;确实无力负担的,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承担。
第四十八条 参加森林火灾扑救,被确认为见义勇为的,按照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的规定执行;死亡并且符合革命烈士评定条件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第四十九条 参加森林火灾扑救人员的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以及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其他费用按照省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由火灾肇事者支付;起火原因不清的,由起火单位支付;火灾肇事者、起火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支付。误工补贴、生活补助以及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先行支付。
第五十条 森林火灾发生后,火灾肇事者应当于当年或者次年采取更新造林措施,恢复火烧迹地森林植被;火灾肇事者死亡、无法查明或者确实无力更新造林的,由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和个人采取更新造林措施,恢复火烧迹地森林植被;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和个人确实无力承担更新造林任务的,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负责采取更新造林措施,恢复火烧迹地森林植被。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单位或者个人未履行森林防火责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期内,未经批准擅自在森林防火区内野外用火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二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森林防火区内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拒绝接受森林防火检查或者接到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逾期不消除火灾隐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一)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管理单位和个人未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的;
(二)森林高火险期内,未经批准擅自进入森林高火险区活动的。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有关规定编制、修订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处置办法的;
(二)发现森林火灾隐患未及时指出或者未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以及未落实整改措施的;
(三)未建立或者未落实值班值守制度的;
(四)未及时采取森林火灾扑救措施或者拒不执行、无故拖延的;
(五)瞒报、谎报、故意拖延报告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谎报森林火灾的;
(六)未履行应尽森林防火义务的;
(七)阻挠、妨碍森林防火监督检查活动的;
(八)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破坏和侵占森林防火设施设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逾期拒不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森林火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本条例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责令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恢复火烧迹地森林植被。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按照本条例规定,负责其辖区内的森林防火工作。
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