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仲马《茶花女》读后感
超凡脱俗 引人入胜——读小仲马的《茶花女》
钱升平
第一次阅读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我深深地为书中的故事所感动,禁不住潸然泪下,《茶花女》究竟在哪些方面震撼着人的心灵呢?
作品塑造了一个高尚无比、性格独特而又忠于爱情的妓女形象。这一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闪耀着永久的艺术光辉。玛格丽特虽为妓女,但在她身上没有妓女的污浊,在她灵魂中没有妓女的邪念和贪欲,有的只是人性的光华与圣洁之美。玛格丽特具有倾倒整个巴黎的姣美姿容。“无论如何挑剔,其身段线条也都无可指摘”,“一张端正的小嘴,柔唇微启,露出一口乳白色的贝齿;面色柔嫩,如同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她对阿尔芒的爱情是真心、纯洁而热烈的。为了能永远和阿尔芒在一起,她愿意放弃自己原来那种虚华的生活,到远离巴黎的地方去,典当了自己心爱的马车、首饰甚至全部财产。当她听了阿尔芒父亲的劝说之后,为了阿尔芒家人的幸福安宁,她设法支开阿尔芒,让他回到父亲和妹妹身边,甘愿独尝割爱之苦,甘愿忍受阿尔芒对她的凌辱和报复,直至孑然凄然地在病痛和相思之中孤寂地死去……玛格丽特是一个被扭曲、受压抑、遭凌辱的贵族社会的牺牲品。她红极一时,是贵族阶级的玩物,她受贵族阶级的腐蚀而堕落,最终又被贵族阶级遗弃。她一生追求纯洁无私的爱情,但因为自己是妓女而无法与爱人结合。她在体质上本是一个弱小者,饱受病痛的折磨。在精神上,她更悲惨。她的遭遇和命运让人深切同情。看到她临死时对爱情的无力呼唤,禁不住凄然泪下。作者塑造了一个美好的悲剧形象,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颤!
作品的结构形式新颖独到而颇具吸引力。整部作品就像一座迷宫,玛格丽特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都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作品中的“我”就像导游,带领读者进入迷宫,在揭开玛格丽特的神秘面纱之后,又走出迷宫。为了制造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效果,作者设计了许多悬念。比如,小说一开场就写到“我在拉菲特街看到了一张拍卖家具和诸多珍玩的黄色巨幅广告”,正是这张广告激起了“我”要去一饱眼福的兴趣,花100法郎买到了一本《杩依·莱斯科》的书,由这本书引出阿尔芒,由阿尔芒而道出他与玛格丽特曲折而悲凉的爱情故事……一个悬念连着一个悬念,“我”始终牵扯着读者的思维和注意力,因而读者也始终关注着玛格丽特的爱情和命运。为了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拉近故事中人物与读者的距离,作者对叙述的人称和角度作了巧妙的处理。作品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作为基本的叙述角度。对于“我”未能也无法亲历的事件,作者以当事人讲故事或以当事人日记的形式来弥补。比如小说的主体内容——阿尔芒和玛格丽特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就是通过阿尔芒之口讲述的,玛格丽特对于阿尔芒反常的举动是通过她本人的日记来揭示其内心隐秘的。书中所述,读者读来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作品调用了多种艺术手段和表现手法。玛格丽特是作品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为了刻画其独特的性格,表现其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作风,作者主要采用了以下手段。
1.多棱对照和映衬。作者将玛格丽特置于众多人物的中心,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周围的每一个人物都与玛格丽特形成对照或映衬,成为反射玛格丽特思想性格的镜子。比如从普露丹丝的唯利是图和刻薄无情,可以看出玛格丽特对于爱情的忠贞无私;从奥琳珀的庸俗淫荡,可以看出玛格丽特的圣洁高尚;从阿尔芒父亲的保守自私,可以看出玛格丽特的忠厚善良和自我牺牲……正是在由众多人物组成的多棱镜的映照之下,玛格丽特那晶莹剔透的灵魂才得以光辉闪耀、惊世骇俗!
2.着力渲染主要人物独特的举止、嗜好以及生活习惯。玛格丽特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物。为了表现其个性特征,作者着力描写了她的一些嗜好和习惯。“她总是独自乘车来到香榭丽会大街,尽量不招人注意。她冬天裹着一条开司米长披肩,夏天穿着十分简朴的长裙。”“对戏剧的首场演出,玛格丽特每场必到。她每天晚上都在剧场或舞场里度过……在这种场合,她总是随身带着三件东西:一副望远镜,一袋蜜饯和一束茶花。”“在一个月当中,玛格丽特所带的茶花有二十五天是白色的,而另外的五天则是红色的。”她喜欢吃冰糖葡萄。她有肺病。她第一次见到阿尔芒,纵声大笑。她喜欢用书信与情人约会。她要情人绝对服从她的“命令”。这些描写,有力地丰富了玛格丽特作为“这一个”的特色。
3.通过书信日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与阿尔芒第一次见面,阿尔芒给“我”看了玛格丽特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这封信牵引出了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的爱情瓜葛,同时也表现了玛格丽特对于爱情的忠诚与执著。特别是小说的末尾部分,照录了玛格丽特在与阿尔芒分手之后写的日记。这些日记,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玛格丽特对于阿尔芒的一片痴情和不尽相思,玛格丽特高尚无私的爱情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倾诉。“我还想到,也许我还不会死,也许您还要回来,也许我将再一次看到春天,也许您仍旧在爱着我,也许我们将会重新开始去年的那种生活……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会非常爱您,阿尔芒!”“唉!来吧,您来吧,阿尔芒!我难受极了。天啊,我要死了……每次有人开门,她的眼睛就闪烁一次光芒,总以为是您进来,当她弄清来的不是您时,脸上流露出痛苦的情形,渗出一层层冷汗,两颊也涨得血红。”……读到这些文字,读者怎么不感动得流泪,怎能不为玛格丽特的早逝而悲鸣?
4.心理描写独具特色。阿尔芒也是小说中的一个主人公。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小说对于阿尔芒的心理描写是很有特色的。第一,坦率、真诚,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就像一首感人的抒情诗。从小说对于阿尔芒的描写可以看出,阿尔芒对于自己倾羡的情人玛格丽特爱则爱、妒则妒、恨则恨、悔则悔、疚则疚,坦坦荡荡,诚诚恳恳,实实在在,感情真挚自然而又热烈,没有丝毫的做作掩饰和夸张。因此,读者读来也就能与之同爱同妒同恨同悔同疚!第二,真实地表露了复杂微妙的心理矛盾和感情冲突。小说写到热恋之中玛格丽特避开阿尔芒接待G伯爵,阿尔芒因此而醋劲大发,陷入极度的愤恨、痛苦和绝望境地。对此时阿尔芒内心的矛盾和苦恼,作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让读者真切地感受阿尔芒那爱恨。交加、欲专不能、欲罢不甘、自尊自省的心灵变化轨迹。第三,心理活动与故事内容浑然相溶、密不可分,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触发机制。比如,阿尔芒和玛格丽特在布吉瓦尔欢度蜜月,双双坠入爱河、难舍难分之时,玛格丽特突然不辞而去。阿尔芒不明真相,从此对玛格丽特怀恨在心,并因恨心而生报复之念,有报复之举;因阿尔芒的报复加重了玛格丽特的病情,加快了她的死亡;也因恨心而生对玛格丽特的叛心,而生对父亲和妹妹的好心。就是这样,情节随心理变化而发展,心理随情节发展而变化,寓心理活动于情节叙述之中,在心理描写的同时隐寓情节因素。
作品的语言婉丽含蓄,贴切形象,富于表现力。比如,作品为了表现玛格丽特的高贵脱俗,这样写道:“她在放荡中还保持着一些纯真,她举止端庄,体态婀娜,玫瑰色的鼻孔微微张翕着,一双大眼画着淡兰色的眼圈,衬托出一种质朴的热情。这种热情能在她们这一类的女人周围散发着一股逗人情欲的香味。就像一些东方的香水瓶那样,不管盖得如何严密,里面的甜丝丝的香味仍会溢泄飘逸出来。”这种描写本身就有一种清新丽雅之美,读来让人赏心悦目,韵味无穷。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和概括力。语言是心灵的反映,是思想的外壳。高明的作家往往借助生动形象的人物语言的描写以刻画人物性格,使其形象鲜明,血肉丰满。小仲马就是这样一位语言大师。在《茶花女》中,阿尔芒的语言率真热烈而富于激情。普露丹丝的语言刻薄、世故而切合实际。玛格丽特的语言则时而俏皮,时而机智,时而含蓄,时而奔放,时而饱含深情,时而锋芒毕露,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兴衰荣辱和独特个性显露无遗。
《茶花女》是世界文学领域中的一枝奇葩,其艺术魅力将永放异彩!
(作者单位:衡东县教育局)
【《茶花女》,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张得庆、高如峰译】
第二篇:小仲马《茶花女》读书笔记
小仲马《茶花女》读书笔记
茶花女是个妓女,文章中所讲情节在现在的小说情节中非常常见。
这种正人君子爱上风尘妓女的桥段在古代言情小说中非常常见,茶花女之所以成为名着,靠的是新鲜感。在那个封建腐朽的年代,这种阶级差异的爱情并不为人所接受。作者小仲马写出了突破世俗的绝世恋歌,毫无疑问,这在当时是震惊世人的。所以,作为反抗封建讽刺社会的经典被流传了下来。
与当今的小说文学相比,茶花女毫无疑问败落下风。这个结论大家,从中学生看言情却不看茶花女就可以得出。不得不说,茶花女的写作水平修辞手法与这个网络作品风靡时代的某些作品根本不能相比!
若不是茶花女开创了妓女爱情的先河、讽刺了腐朽的社会,某可以大言不惭的说句‘茶花女真的不怎么样!’
每次看那些外国文学,如果不是站在欣赏外国文化、深究作品内涵的角度上,我想,绝大多数中学生、大学生是绝对不会选择去读外国文学的。茶花女中的修辞有时候真的不堪入目,某怀疑他整本书都在用白描!因为好的修辞什么的某一句都木有看到……
小仲马是19世纪法国着名小说家、戏剧家。他的父亲是以多产闻名于世的杰出作家大仲马。在大仲马奢侈豪华而又飘浮不定的生活影响下,小仲马最初“觉得用功和游戏都索然寡味”20岁时,他就结识了一些有夫之妇,过着纸醉金边的生活。另一方面,小仲马就热切地期望着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扬名于文坛。于是,他也开始从现实中取材,从妇女、婚姻等问题中寻找创作的灵感。《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巨作。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
由此,不得不说,艺术家大都是放荡不羁的,艺术来源于生活。
设想一下,小仲马若是生活在网络文学泛滥的今天,茶花女是不是也一样脱颖而出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且不论妓女爱情题材小说的泛滥,单是他用的修辞就让他不能立足。由此可见,名着的产生还需要许许多多的社会因素,只能说时势造英雄。虽然也有人说,英雄造时势,但是,在某看来,小仲马还不是那可以造时势的英雄。
第三篇:第二次写:浅析“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的人物形象
浅析《茶花女》中的女性悲剧形象
摘 要
小仲马是法国19世纪思想深邃,才华横溢的现实主义作家。《茶花女》是小仲马反对社会不公正题裁的优秀作品。他通过这部作品用生动、传神的笔调来描写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茶花女”,通过其唯美、凄婉的爱情故事,歌颂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茶花女”可以说是小仲马笔下女性角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尽管这璀璨明珠的生命之光最终泯灭,可她真善美的美好形象永远烙印在人们的心中。小仲马通过茶花女来表达对遭受社会凌辱与迫害的下层人士的深切同情,尤其对伪善、丑陋社会现象的深恶痛绝,借此强烈抨击婚姻等级制度,谴责虚伪的道德观念。就本文看作者怎样生动、细腻地展示人物的内心情感,塑造栩栩如生的悲情人物形象,以致达到神形兼备、情感交融的完美境界。
关键词:茶花女;悲剧;人物形象
引
言
小仲马的《茶花女》已被改编为话剧与歌剧,这两者和小说结合起来,一直是文学批评家所热衷对比分析的课题,其后电影的成功拍摄更增添了研究价值,可以将不同载体的同一著作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
小仲马的生平、各个时期的创作历程、创作风格及其作品都是后人研究的重点,《歌剧《茶花女》的悲剧艺术透析》这篇文章使读者更形象地解读了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尽管他是个妓女,我们却似乎忘了她卑微的出身,只感怀于她是一位集真善美于一身的不朽女性。
本文通过分析小仲马笔下的悲剧人物马格丽特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原欲和理性的巨大作用,来表现人物在摆脱了原始欲望后理性的正确选择。把女主角的悲剧放入其生长的背景和文化环境来挖掘悲剧的根源,对我们分析小仲马的写作特色及其女性悲剧角色心理将会有一个更深入地了解。
一、“茶花女”悲剧的一生
1、迷失
玛格丽特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形象就是一个容貌倾国倾城、性情轻佻豪放的混杂在上流社会的“名妓”。出身贫寒的她,无奈地成为了最下贱的妓女,却又因
为她的姿色,而成为了上流社会人士垂涎欲滴的尤物。她自我解嘲地说:“如果我自我保重,我就得死,支撑我活下来的就是我现在这种狂热的生活。一旦不能满足情人的虚荣心,不能供他们寻欢作乐,就会被他们抛弃”。
日日夜夜的奢华淫荡生活,使她的精神极度疲劳、烦闷和空虚。使得她感情容易冲动、反复无常、狂热任性。一个原本纯真的女孩迷失在人欲物欲的洪流,作者满怀同情地说 :“可怜的姑娘在放荡、酗酒和失眠中逃避生活的现实。” 世界上似乎已经没有再值得珍惜的事物和情感,眼前的这些不过是浮光掠影 ,对于她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不安全的,没有人能真正地对她付出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非是利用和被利用而已。她曾经说 :“我们不再属于我们自己 , 我们不再是人,我们成了物品。在他们的自尊心中,我们站在第一位;而在他们所尊重的人之中,我们排在最末一位。”在她看来,没有任何人能够对一个烟花女子有真正的爱情。她似乎已经在长久的迷失中,忘掉了爱情最初的模样。她以为阿尔芒不过又是一段新的短暂际遇。
2、执着
她虽然感动于这个男子为她落泪的真情和在她生病时的默默守候,可她还是不能放弃眼前的那种奢华。所以当她最初同意成为阿尔芒的情人后,为了应付每年十万法郎的巨额花费,她仍然继续接待其他情人。因为在她心底依然认为,阿尔芒的情感不过是一时的,等他玩够了,总会有离去的一天。
可是阿尔芒对她的爱情太过热切,因而当得知玛格丽特欺骗她而与伯爵过夜的时候,他差点就愤然离去,幸而最后还是因为割舍不下而相互谅解。但也正是因为阿尔芒的这一切执着和强烈的表现,使得玛格丽特渐渐认识到阿尔芒对她的真情,她的想法也开始有了变化。
她开始想尽一切办法争取与阿尔芒在一起,对于伯爵,她选择了彻底地决裂。可阿尔芒的经济实力使得他不得不去依靠赌博来维持生活。可是正如布吕丹丝所说的那样:“与理想的生活相伴而来的是物质生活,最纯洁的决心也会与世俗的东西连在一起。”当他们享受着如胶似漆的甜蜜的时候 , 生活消费的压力也在悄悄地降临。
面对这一切,玛格丽特表现出了对于爱情的坚定与完美主义的追求,她独自承受了生活的窘境,瞒着阿尔芒变卖她的首饰马车。正因为玛格丽特对于这份爱情的珍视,才会导致她在日后与阿尔芒分离之后的万分痛苦与迷茫,爱情这把双刃剑,给过她最美好的幸福,却也成为她悲惨命运的祸根。
3、隐忍
如果没有阿尔芒父亲的介入,她们会不会就如当初一般继续幸福下去,没有
人知道。可是现实总是太过残酷,原本美好的幸福霎那之间演变成了一场悲剧。当阿尔芒的父亲以她心爱的人的前途为砝码,以善良正义的名义迫使她让步的时候,这个善良柔弱的女子选择了隐忍和退让。因为她知道,个人的努力总是敌不过社会的道德体系,她在弥留之际写给阿尔芒的信中写道:“我昔日的生涯使我无权梦想美好的将来;我正承担各种责任,而对于这些责任,我的习性、我的名声远远不能给予保证。”
当她为了自己所爱的人的前途而自甘堕落的时候,却并未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怜悯。那个曾经以爱的名义感动她的阿尔芒,因为偏激地以为自己受到欺骗而选择了强烈的报复。阿尔芒的报复越疯狂,仇恨越强烈,越显出玛格丽特的痛和悲。当她面对深爱的人的质问时,考虑的依然是阿尔芒的家庭幸福,她不希望因为自己而使得爱人与家人不和,更不希望他因此影响自己的前途,所以她只有继续隐瞒自己的苦衷,接受阿尔芒的无理指责。
基督教文化以人伦道德、善与爱为主旨,它在玛格丽特这个世人眼中最肮脏下贱的妓女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她的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精神,成全了迪瓦尔家族的好名声,成全了阿尔芒的个人前途,成全了世人的愿望,却使得她失去了最后赖以生存的爱情之光。她认为自己的存在已经不能给人带来幸福,也已经失去了所有的追求和希望,所以她选择夜夜狂欢,歌舞艳乐,只求早日脱离尘世与情人再续来世之缘。
二、悲剧根源探析
1、悲剧成因
小仲马的剧本多以妇女、家庭、爱情和婚姻为题材,着意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和两性关系上的腐朽与虚伪,从独特的角度提出了妇女的地位、私生子的命运及婚姻道德等社会问题。《茶花女》的女主人公的人物原型是当时巴黎的名妓玛丽·杜普莱西,玛丽在巴黎的时候正值波旁王朝当政。1.1 社会方面
玛丽·杜普莱西只是那个时代弱者的代表,这样的悲剧在那个年代是见怪不怪,悲剧之所以被酿成是跟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的:畸形繁荣的经济是一批人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贫富的差异又使大批劳工沦为赤贫,其中一些少女为了谋生加上不良社会风气的引诱,走上出卖肉体的歧路。不稳定的纵欲无度的生活,常摧残着她们的健康,促使她们过早地离开人世。1.2 伦理道德方面
在《茶花女》这部作品里玛丽·杜普莱西与阿尔弗莱德分手的原因被美化为:为了成全阿尔弗莱德家庭的名誉,而选择牺牲自己生存的希望。这一方面起到了“教化人心“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玛丽深深的爱恋,不愿意有一
点点有损于她所深爱的人的完美情节。他敢于追求纯真,正直的爱情,虽卑为妓女,而且受世人不尽的奚落和羞辱,但却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他因强烈的爱而生,因破碎的爱而死,逝去也是为了延续那永不泯灭的爱。
茶花女的爱并没有任何错误,她的悲惨命运源于社会的不公正社会舆论对她的歧视,生活给予她的压力,这一切都重重的压在了她娇弱的身躯上,逝去对于她来说也许是一种解脱。1.3 宗教方面
古希伯来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流。它们在不断的冲突融合中形成了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将希伯来文化中的理性人本意识发挥到了极致,宗教人本意识诞生了。这种人本意识与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的世俗人本意识一起。玛格丽特以往纸醉金迷的物欲生活代表的是基督教文化中的原欲,而最初她纯洁的状态又表示了她是一个自然状态的人,她为了阿尔芒的前途放弃了他们之间的爱,这其实是基督教文化所宣扬的博爱精神,也反映了社会道德律令对原欲的束缚。通过这种方式,玛格丽特用自我的牺牲救赎了两个灵魂,一个是阿尔芒,一个是她自己,她虽如流星般转瞬即逝,但却在爱人的心中永留美丽的记忆。基督教文化以人伦道德、善与爱为主旨,在玛格丽特的身上充盈着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精神。1.4 主人公的性格方面
主人公虽然身份不堪,但是心地依然如最初般善良纯净,对爱情有热切的渴望与追求。但是她的爱情最后都以悲剧收场,多愁善感,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和敏感的性格,是造成她多愁善感的主要原因。玛格丽特虽然过着穷奢极欲、浮靡放纵的生活,然而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是时刻相伴的,她是那种追求激情的性灵之爱,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女子。爱情对于她来说就是生命的全部,人生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理想异性的追求来完善自己生命的真实。可悲的是:玛格丽特本身潜在的善良和纯真让她为了阿尔芒的幸福和他们全家人的声誉,放弃了与阿尔芒交往。这种放弃实际上也等于宣判了自己生命和爱情的同时死亡。玛格丽特是为爱而死的痴情女子,她用泪水和鲜血浇灌爱情的花朵,用生命祭奠死亡的爱情。她一生的理想就是追求至情至爱,爱就是“美”,如果爱不存在了,那么美就凋零了。
2、《茶花女》的影响及其作用
悲剧的矛盾冲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个人的、家庭的、集体的等等。不论什么样的矛盾冲突,也不论冲突有多么激烈,最后都会集中到两种伦理力量的冲突上来,两种伦理力量的冲突是一切悲剧冲突的焦点。
《茶花女》的女主角代表的是地位卑微的风尘女子,属于下等人。不管他多
么真诚热烈地爱着阿尔弗莱德,哪怕是为了爱情付出年轻的生命,也只能博得人们一把同情的眼泪,她纯净无私的爱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可能冲破婚姻道德的约束的。茶花女是社会矛盾的牺牲品,她的命运注定了她只有死亡才是他最好的归宿。她虽为生活所迫误入红尘,却保持着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西方宗教教义中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训诫。尽管《茶花女》是一部催人泪下的悲剧作品,但作者所描述的女主角的善良本性,高贵品质,让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茶花女》其实起到了道德教育的作用,它让我们跟剧中人物一起感受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可以一起感受唯美凄婉的人世爱情。还可以通过它获得良好的道德教育,能很好的提高道德情操。
《茶花女》的道德教育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世人树立良好的善恶观念。悲剧的矛盾冲突归根结底都是善与恶的纠结和冲突,在作品中,丑陋、卑劣的人或事都会受到无情的打击谴责、揭露、批判,而善良、美好的人或事会获得同情关爱、赞美和颂扬。人们通过欣赏作品得到心灵的满足,灵魂的震撼,同时更能感受到生动和深刻的善恶观念教育。
二、培养人的一系列的高尚道德情感,比如:对坏人、坏事的埋怨、厌恶,对好人好事的赞扬和称颂。这些情感是激发人们为正义而斗争的力量源泉。
三、培养见义勇为的高尚品德。玛丽·杜普莱西是当时社会弱者的代表,在她被玷污的躯壳下,有着顽强而又圣洁的灵魂,这也正是人们伤感哭泣的原因所在,让人们对这种伪善、丑陋的社会现象深恶痛绝,从而去抗争社会的不公,去改革社会的不良。
3、《茶花女》的现实意义
表面上《茶花女》只是一部悲剧爱情小说,但是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著作,其反映的社会内涵和思想意义是深远而广阔的,我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出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社会思潮,可以看出作家对“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的鄙夷,对封建阶级腐朽落后和贵族资产阶级虚伪浮华的揭露批判,还可以看出作家的女性观,他的同情心是放在那些心灵美好行径却不容于主流社会的女性身上的。
《茶花女》后来被改编为话剧与歌剧,这两者和小说结合起来,一直都是文学批评家所热衷对比分析的课题,其后电影的成功拍摄更增添了它研究价值,它是文化艺术的瑰宝,为后世批评家、分析家、理论家等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素材,《茶花女》的原著作者小仲马曾这样说:“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的我的小说《茶花女》了,可他却万万没有想到,歌剧大师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剧本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压迫下层市民的资产阶级偏见与世俗势力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结论
社会普遍的道德偏见将玛格丽特拒之于一般的家庭之外,出于个人的道德需求,她选择个人爱情,就能够拥有幸福。心爱的人却会前途尽毁;遵循所谓的社会道德,就要放弃曾今以为已经抓到了手的爱情,心爱的人却可以重走光明大道。社会虚伪的道德体系、宗教人本意识造成了这种悲剧,主人公困难的道德选择,使得她想争取做人的最起码的权利、追求自己的爱情都成为了最奢侈的欲望。
笔者认为作家沉重的情感与明显的偏向使玛格丽特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重,她越要追求自己的爱情,越是被社会道德鄙弃,作家越是想要成全她的爱情,她受到的伤害就越大,悲剧力量就越强烈。作者的道德倾向与社会道德发生的矛盾冲突有力地加剧了其悲剧性。
参考文献
[1] 小仲马,茶花女,[M],人民出版社,2005.5 [2] 苏屹峰,论《茶花女》的悲剧成因,[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9 [3] 卜大炜,《茶花女》的“凤凰涅槃” [J],语文视野,1998 [4] 李宁梓,《爱情得执着与牺牲》,[J],新余高中学报,2007 [5] 徐珊娜,《花开,在不同的世界》,[J],文艺理论和批评,2006.2 [6] 郭玉琼,《<茶花女>:对一个女性命运的四种书写》,[J],听云观馆泉,2001 [7] 潘万木,《个人情感与传统势力抗争的悲剧》,[J],荆门大学学报,1996 [8] 梦琳,《现实生活中的一朵奇葩》,[J],语文新圈,1996 [9] 张筱红,《十字架上的神女》,[J],克山师专学报,2001
第四篇:第一次写:浅析“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1的人物形象
目 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茶花女》简介
1、作者介绍
2、写作背景
第二章 多维度看“茶花女”
1、威尔第眼中的茶花女
2、阿尔芒眼中的茶花女
3、世人眼中的茶花女
第三章 “茶花女”悲剧的一生
1、茶花女的迷失
2、茶花女的执着
3、茶花女的隐忍
结论
摘 要
玛格丽特的悲剧源于当时社会普遍的道德观。《茶花女》这部作品深刻反映出了动荡的时代里被扭曲的社会伦理对遵从道德规范的良知的摧残。纯朴的生活愿望与社会环境发生了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就决定了玛格丽特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一生以及她那不可逃避的悲惨命运。
本文分三个部分:
引言主要阐述了悲剧产生的不可避免性以及“玛格丽特”如何成为这个悲剧的牺牲品;并简要介绍《茶花女》的写作背景;
第一章从多个角度去窥探“茶花女”,从而得出这个悲剧产生的必然性;这部作品的诞生只是顺应了那个时代的发展,在那样一个年代里 第二章从茶花女的迷失、执着和隐忍来分析这个悲剧形象
关键词:茶花女;悲剧;玛格丽特;
引 言
第一章 《茶花女》简介
1、写作背景
悲剧之所以为悲剧,原因就在于它把一切美好的东西粉碎了给人看,本文从多个方面来探究这部经典的悲剧《茶花女》,这并不是玛格丽特的悲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她本性善良,不向命运低头、对爱情有着美好追求,可这一切竟是她悲惨命运的源头。玛格丽特的悲剧揭示了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她的命运值得同情。她被逼上绝路,这是社会的罪过,她的死亦是对黑暗社会的一种反抗。她因情而生、因情而死,她是妓女,可她的爱却无人能比。我同情她,因为她与阿尔芒分离的遗憾、还有她寂然死去的悲惨;但我更加赞赏她,因为她与众不同的精神追求、她依然如初的“纯洁无瑕”的理想境界。
不管是小仲马笔下的玛格丽特还是威尔第歌剧中的茶花女,他们都是为了阐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十五岁女子因贫困走上了这条让世人摒弃的风尘之路,从此她过上了风花雪月的日子,可她不开心,直到遇到阿尔芒,她的情人,从此她的心有了寄托,她不再孤独,可造化弄人,等待她的是更多的痛苦。
本文多维度去探究“茶花女”的悲剧形象,旨在让更多的人能一分为二的去看待这部剧,去看待这样一类人,没有人天生是富豪,更没有人天生就是妓女,人生在世总会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我们更多是要去反思,去审视这个社会。
2、《茶花女》写作背景
小仲马,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20岁时,他结识了一些有夫之妇,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另一方面,小仲马热切地期望着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扬名于文坛。《茶花女》便是他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
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她爱好文学,音乐,谈吐不俗。一次在剧院门口咳血时被小仲马看见,小仲马甚是心痛,玛丽也非常感动,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后来小仲马和玛丽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一次小仲马回到巴黎时听说了玛丽的离去,异常后悔,愧疚,于是写出了这部文学史上的经典。
第二章 多维度看“茶花女”
1、歌剧大师威尔第眼中的茶花女
2、阿尔芒眼中的茶花女
我一直爱着玛格丽特,现在我即将得到她,我不能再对她有什么苛求了。但是我再对您重复一遍,尽管她是一个妓女,以前我总是以为——可能是我把她诗意化了——这次爱情是一次没有希望的爱情,以致越是这个似乎希望即将得到满足的时刻逐渐接近,我越是疑虑重重。
我一夜没有合眼,魂落魄,如痴似醉。一会儿我觉得自己还不够漂亮,不够富有,不够潇洒,没有资格占有这样一个女人;一会儿,我为自己能占有她而沾沾自喜,得意洋洋。接着我又担心玛格丽特是在逢场作戏,对我只不过是几天的热情,预感到这种关系很快就会结束,并不会有好收场。我心里在想,晚上还是不到她家里去的好,而且要把我的疑虑写信告诉她,然后离开她。接着,我又产生了无限的希望和无比的信心。
我做了一些对未来的不可思议的美梦。我心里想要给这位姑娘医好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创伤,要和她一起白头到老,她的爱情将比最纯洁无瑕的爱情更使我幸福。
3、世人眼中的茶花女
一介弱质女流在放荡且无目的生命中找寻到了自己的真爱,为此放弃了自己习以为常的大量物质享受,放弃了一切能使自己暂时快乐的糜烂生活习惯只为能和最爱的人在一起。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换回的仍是世人得不理解和排挤,还有自私的人们的恶意中伤,致使最心爱的人在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羞辱她,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
奇怪的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人们,明明鄙视放荡的妓女,却又要逼良为娼,如果玛格丽特没有生在这样一个肮脏、虚伪、残忍的资本主义时代,或许他就是圣母玛利亚。可惜那样的社会,那样的时代,连圣母玛利亚也会被玷污。而在玛格丽特被玷污的躯壳下有着顽强而又圣洁的灵魂,这是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人们所没有资格去评判的高尚品格。
第三章“茶花女”悲剧的一生
1、迷失
从小说的一开始 , 玛格丽特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形象就是一个容貌倾国倾城、性情轻佻豪放的混杂在上流社会的“名妓”.书中对于她的容貌是这样描写的 : 玛格丽特天生丽质 , 妩媚超群 , 要想找到比她更加美貌的人 , 简直不可能.虽然她的身材稍嫌高挑 , 但她有非凡的才能 , 衣饰稍加调整就恰到好处..无论你眼光多么挑剔 , 都无懈可击.正因为如此 , 她拥有了可以放纵自己的资本.出身贫寒的她 , 无奈地成为了最下贱的妓女 , 却又因为她的姿色 , 而成
为了上流社会人士垂涎欲滴的尤物.在这种生活的差异中 , 她迷失了自我 , 开始惯于挥霍、出入舞会、狂喝滥饮 , 性情也变得轻浮而近乎放荡.她自我解嘲地说 : “如果我自我保重 , 我就得死 , 支撑我活下来的就是我现在这种狂热的生活..一旦不能满足情人的虚荣心 , 不能供他们寻欢作乐 , 就会被他们抛弃.”但她在放荡之中有无奈 , 任性之中有空虚.日日夜夜的奢华淫荡生活 , 使她的精神极度疲劳、烦闷和空虚.生活里到处是虚情假意 , 充满着肉欲和金钱的钱色交易 , 使她感情容易冲动、反复无常、狂热任性.她狂欢纵乐 , 没有积蓄 , 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 , 玩世不恭 , 游戏人生.“她的谈笑粗鲁得就像一个脚夫 , 别人讲的话越下流 , 她就笑得越起劲”.一个原本纯真的女孩迷失在人欲物欲的洪流 , 作者满怀同情地说 : “可怜的姑娘在放荡、酗酒和失眠中逃避生活的现实.”这种掩藏于所谓的幸福与豪放之下的痛苦 , 更让人感觉到悲哀的深刻与震撼!玛格丽特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惨剧 , 最主要是由她的生活际遇造成的 , 社会的现实使得她本性尽失 , 迷失了自我.她曾经生活得那般贫苦 , 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出卖自己 , 但是荣华富贵却又因为她的这一举动而突然在她面前不值一钱.在她的内心里 , 已经看不到纯真的善良和人间的真情 , 她空虚寂寞 , 没有真正关心她的朋友 , 除了追求肉欲和尊严满足的贵族 , 还有那些从她身上谋取金钱利益的商人 , 几乎没有人和她打交道.世界上似乎已经没有再值得珍惜的事物和情感 , 眼前的这些不过是浮光掠影 , 如果不抓紧享受 , 一切都会转瞬即逝.所以 , 她周旋于不同的男子之间 , 伯爵、公爵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男性名流 , 赢取可供挥霍的资本;她花钱如流水 , 总是有最时髦的装扮和最铺张的生活;她毫不爱惜自己 , 夜夜笙歌 , 即使吐血住院也依然通宵醉酒.总之 , 她用一切最下贱的方式来糟踏自己 , 让自己变得麻木 , 也就感受不到痛苦和悲哀.用她的话说 : “如果一个人注定要毁灭 , 还不如跳进火堆里让
自己被炭火熏死.”对于她来说 , 周围的一切都是不安全的 , 没有人能真正地对她付出感情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非是利用和被利用而已.她曾经说 : “我们不再属于我们自己 , 我们不再是人 , 我们成了物品.在他们的自尊心中 , 我们站在第一位;而在他们所尊重的人之中 , 我们排在最末一位.”而她也已甘于如此 , 对她而言 , 只有财富才是最可靠的 , 她从不能轻易相信别人 , 因而在她最初和阿尔芒相识的时候 , 她也没有对这份情感抱任何的希望.在她看来 , 没有任何人能够对一个烟花女子有真正的爱情 , 尤其是像她这样一个疾病缠身、经常吐血、每年要花费十万法郎的女人.她曾经的那些年轻而没有足够经济实力的情人的离去 , 对她而言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所以 , 她似乎已经在长久的迷失中 , 忘掉了爱情最初的模样 , 她以为 , 阿尔芒不过又是一段新的短暂际遇.连她身边唯一的所谓“好友”布吕丹丝也一再地劝说他们 , 不要把爱
情太当真 , 只有公爵的金钱资助才是生活的根本 , 爱情对于风尘女子而言 , 是世间最不 可靠的游戏.2、执着
如果没有与阿尔芒的相遇 , 我们也可以想象到 , 这样的一个女子 , 在享受了人间一切繁华 , 油尽灯枯之后 , 最终在人们的鄙弃中黯然逝去.可是 , 从她和阿尔芒的这一场热恋之中所体现出来的她对于爱情的完美追求 , 才使得她的生命历程变得一波三折 , 也使得三个世纪以来 , 无数的人为她感动落泪.在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过 , 在阿尔芒刚出现的时候 , 玛格丽 特并没有太在意 , 她虽然感动于这个男子为她落泪的真情和在她生病时的默默守候 , 可她还是不能放弃眼前的那种奢华.所以当她最初同意成为阿尔芒的情人后 , 为了应付每年十万法郎的巨额花费 , 她仍然继续接待其他情人.因为在她心底依然认为 , 阿尔芒的情感不过是一时的 , 等他玩够了 , 总会有离去的一天.她把与阿尔芒之间的感情依然看作是一场交易 , 她要求阿尔芒“必须信任她、服从她、行事谨慎”.可是阿尔芒对她的爱情太过热切 , 因而当得知玛格丽特欺骗她而与伯爵过夜的时候 , 他差点就愤然离去 , 幸而最后还是因为割舍不下而相互谅解.但也正是因为阿尔芒的这一切执着和强烈的表现 , 使得玛格丽特渐渐认识到阿尔芒对她的真情 , 她的想法也开始有了变化.其实 , 在玛格丽特的心中 , 那些只为肉欲享受和地位尊严的男人无论给她多少钱 , 都是只能得到她的人 , 而无法得到她的真心.但阿尔芒和他们不一样 , 他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 , 虽然他不富有 , 不能给与她奢华的享受 , 但他让她感受到了真爱的美好 , 所以才能真正地打动她的心.她开始想尽一切办法争取与阿尔芒在一起 , 对于伯爵 , 她选择了彻底地决裂.而强颜欢笑接受公爵的看望 , 也只是为了能够满足她与阿尔芒之间的消费 , 因为她深知 , 阿尔芒是无法支付她高昂的花销的.在她的心里 , 一旦她真正的爱上了一个男人 , 就不会再和他有金钱的瓜葛 , 她不希望又演变成一场新的交易 , 所以她宁愿自己一力承担所有的压力.事实也正是如此 , 阿尔芒的经济实力使得他不得不去依靠赌博来维持生活 , 他们的爱情风雨飘摇.但是玛格丽特一直在积极地努力 , 她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单独与阿尔芒在一起 , 也开始慢慢改变那种花天酒地的生活 , 学会适应安静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当她争取到公爵的支持到乡下去单独居住时 , 他们的生活与爱情都展现了最美好的曙光.甚至到后来 , 她为了和阿尔芒在一起而公开反抗了公爵 , 他们开始了新的同居生活.她也决心要和过去彻底诀别 : “我们一定会很幸福 , 我们将永远平平静静地生活 , 我将永远告别 那种我现在感到羞愧的生活.”她为了阿尔芒彻底改变了自己 , 从前的生活方式被完全抛弃 , 他们就像普通的夫妻那样恩爱生活 , 相互关心呵护 , 一起散步嬉戏 ,平静而惬意.他们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 : “像
两个潜水员一样 , 沉浸在爱河的深处 , 间或付出睡眠也只是为了 换一口气.”可是正如布吕丹丝所说的那样 : “与理想的生活相伴而来的是物质生活 , 最纯洁的决心也会与世俗的东西连在一起.”当他们享受着如胶似漆的甜蜜的时候 , 生活消费的压力也在悄悄地降临.面对这一切 , 玛格丽特表现出了对于爱情的坚定与完美主义的追求 , 她独自承受了生活的窘境 , 瞒着阿尔芒变卖她的首饰马车.当被发现之后 , 她满怀深情地对阿尔芒说 : “处于我们这种关系中 , 如果一个女人还有一点自尊心 , 她应该尽可能做出牺牲 , 而不要向她所爱的人要钱 , 不要让她的爱情沾上一丝铜臭.”已经受够了钱色交易的玛格丽特 , 对于爱情纯洁性的渴望强烈到令人感动 , 她的独立与坚强也足以产生强大的力量而使阿尔芒改变了原本错误的想法.在她看来 , 一辆马车、几件首饰是远不能和阿尔芒的爱情相提并论的 , 她单纯地希望爱情可以不使阿尔芒产生经济上的压力 , 他们只要简简单单地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她的爱执着热烈、纯洁无瑕 , 他的爱伟大深沉、诚挚无私 , 在真情的火焰之中 , 他们彼此照亮着对方的人生.他们的爱情超脱于人世间的一切 , 在甜蜜的象牙塔里感受着相互的慰藉.可是也正是因为玛格丽特对于这份爱情的珍视 , 才会导致她在日后与阿尔芒分离之后的万分痛苦与迷茫 , 爱情这把双刃剑 , 给过她最美好的幸福 , 却也成为她悲惨命运的祸根.3、隐忍
视人的精神与灵魂 , 重视对彼岸价值世界的追求 , 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 , 是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之文化价值观念的主导倾向.这种尊重理性、群体本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宗教人本意识 , 是后世西方文学之文化内核的又一层面.这种宗教人本意识在茶花女的爱情态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果没有阿尔芒父亲的介入 , 她们会不会就如当初一般继续幸福下去 , 没有人知道.可是现实总是太过残酷 , 原本美好的幸福霎那之间演变成了一场悲剧.但是透过这场悲剧 , 也让我们看到了玛格丽特身上的另外一面 , 就是她的宗教人本意识下善良伟大的隐忍精神.当阿尔芒的父亲m当时社会普遍道德观念的代言者,以她心爱的人的前途为砝码 , 以善良正义的名义 , 迫使她让步的时候 , 这个善良柔弱的女子选择了隐忍和退让.虽然她是那么执着于自己完美的爱情 , 是那么渴望摆脱以前的生活重新像个普通人一样存在 , 可是她的仁爱却让她甘愿牺牲自己而成全别人.因为她知道 , 个人的努力总是敌不过社会的道德体系 , 她在弥留之际写给阿尔芒的信中写道 : “我昔日的生涯使我无权梦想美好的将来;我正承担各种责任 , 而对于这些责任 , 我的习性、我的名声远远不能给予保证.”在她看来 , 无论她是多么高尚地在努力和追求 , 依然无法回归最初的幸福 , 既然如此 , 何不让别人在她的牺牲之下去拥有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在这里 , 个人的幸福是毫无理由地让位于社会的伦理道德了.但当她为了自己所
爱的人的前途而自甘堕落的时候 , 却并未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怜悯.那个曾经以爱的名义感动她的阿尔芒 , 因为偏激地以为自己受到欺骗而选择了强烈的报复.可是善良的玛格丽特 , 却因为不忍心违背那个对于所谓“正义”的父亲所许下的承诺 , 而选择了独自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阿尔芒的报复越疯狂 , 仇恨越强烈 , 越显出玛格丽特的痛和悲.当她面对深爱的人的质问时 , 考虑的依然是阿尔芒的家庭幸福 , 她不希望因为自己而使得爱人与家人不和 , 更不希望他因此影响自己的前途 , 所以她只有继续隐瞒自己的苦衷 , 接受阿尔芒的无理指责.基督教文化以人伦道德、善与爱为主旨 , 它在玛格丽特这个世人眼中最肮脏下贱的妓女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她的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精神 , 成全了迪瓦尔家族的好名声 , 成全了阿尔芒的个人前途 , 成全了世人的愿望 , 却使得她失去了最后赖以生存的爱情之光.她认为自己的存在已经不能给人带来幸福 , 也已经失去了所有的追求和希望 , 所以她选择夜夜狂欢 , 歌舞艳乐 , 只求早日脱离尘世与情人再续来世之缘.在她弥留之际 , 字字如血的书信 , 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卑微女子所拥有的隐忍的精神力量给予阿尔芒以及世人的震撼.玛格丽特可谓是文学视野中“名垂青史”的妓女之一 , 在她的身上 , 我们看到了可歌可泣的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怀抱着宗教人本意识的隐忍精神.我们同情她 , 因为她与阿尔芒分离的遗憾和最后寂然死去的悲惨;但我们更加赞赏她 , 因为她与众不同的精神追求和受到社会压迫却依然如初的“纯洁无瑕”的理想境界.古今中外的文学记载中 , 苏小小、杜十娘、驹子还有茶花女 , 这些传统的世人眼中卑微低贱的妓女 , 却在给人们一种别样的精神感悟.其实 , 人本来就没有所谓的高尚与低贱 , 人人生而平等 , 即使因为地位和境遇有所不同 , 却始终不能否认其内在精神的崇高!
是阿尔芒激活了玛格丽特的生活激情,给了她生活的热情。阿尔芒是深爱着茶花女的,他甚至留着她六个月前丢的纽扣,和她去乡下住,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只为博得红颜一笑,在那样的时代,阿尔芒的爱情是值得我们敬重的,虽然曾犹豫过,但他却深爱着玛格丽特。
没见到玛格丽特最后一面应该是阿尔芒最大的遗憾,也是他心中最痛的伤疤,一个无法愈合的伤疤,他甚至恨自己,为什么会怀疑他们的爱。当最后他抱着玛格丽特笔记本痛哭的时候,又有几人知道他心中的痛呢?爱情总是世上最伤人的东西,可是有几人能抗拒得了它的诱惑呢?正因为如此,真爱才那么的让我们渴望。就像玛格丽特在日记中写给阿尔芒的那句话: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第五篇:茶花女读后感
--精选公文范文--------------------------茶花女读后感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本栏目提供了中外名著的读后感范文和参考,希望您在此能找到您所需要的读后感范文,对于提升自己的鉴赏和阅读水平有所提高。本站时时更新,欢迎收藏本站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妓女是一种职业还是一种称谓?不管它是职业还是称谓,都是一种与肮脏相提并论的东西,男人们讨厌它却又忍不住想靠近它,讨厌是从道义上来讲的,靠近是一种男子嗜色的本性;女人们厌恶它却又悄悄的模仿它,厌恶它是因为它的存在给她们的家庭带来了不幸,模仿它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留住自己唯一的男人。
然而,古今中外,以妓女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不算太少,较为有名的有杜十娘、焦桂英、陈百露,有羊脂球、娜----------------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娜,也有茶花女。这些可悲的妇女,用她们的生和死控诉了她们所遭遇的时代之后,便像流星般的陨落了,同时,带走了人们对她们的轻蔑,留下了人们对她们怜悯和惋惜还有对她们的品质中的闪光点的尊敬,这个点就是她们以各种形式追求的解脱:从良也好,死亡也好,消失也好……
茶花女是一个高级妓女,生前应该是挥霍享乐、喝酒跳舞、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以时下部分人“笑贫不笑娼”的标准来衡量,她应该算是成功女性了。但她却选择了死。对于她来说,死亡是一种清洁济,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恢复人的记忆,并且还将让她的灵魂得以超生,所以死亡是值得庆幸的好事。那些曾经沾污过她的身子和灵魂的人得之她的死讯后,便可松下一口气来,因为她死了,她的死亡将那些人的丑恶和秘密一同带进坟墓中去了。如果她不是在正值大好年华的时候死去,到老时也得死去,但那时也许到她会集疾病与贫穷----------------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和唾弃于一身,带着肮脏的身躯和负罪的心灵而寂寞的老死。同样是死,年轻的死较之老了的死多了几分让人怜惜的成分。所以死是她最明智的选择。
第一次读《茶花女》时,还很年轻。那时也曾为她在年轻的时候就死去了而感到庆幸,当时我的想法同作者的一样,为这年轻的生命叹息着惋惜着,早一点死总比晚一点死少遭受很多世人的轻蔑,并且也不必为容颜老去生活无着而操心,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才发现,原来苍天对人的施予都是一样的,烟花女子也好,良家女子也好,只要是女人,命运都不会有太多的差别。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就是一个良家女子,她被兄长以黄金为价嫁给一个垂死的差不多瘫痪了的人,并且为这个人生了两个孩子,婆家为让她安心侍奉丈夫,把她由姨太太一步扶为正室,从而锁定了她悲惨的一生。她的命运与茶花女的命运都差不了多少,不同的是读了曹七巧,感觉到一种女人无声的呐喊,读了茶花女,却----------------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是一种繁华散尽的悲凉。曹七巧的坟墓如今在哪里?没人知晓。随着岁月的流逝,她的姓名连同她的花容月貌以及她的悲惨身世都早已湮没在那些荒丘野蔓、黄土残碑之间了,而茶花女却因她那凄美的爱情而活了下来。成了那许许多多沉殁在历史尘埃中的同命运人中的幸运者。如果说妓女的衰老是她们的第一次死亡,那么女人的婚姻是否可以称为女人的第一次死亡?没有人去体慰过她们的悲伤,也没有谁真正怜惜过她们——哪怕是那些自认为是最怜惜自己的女人的男人。
“这种晚年没有一点点尊严,引不起别人的丝毫同情,这种抱恨终生的心情是我们所能听到的最悲惨的事情,因为她们并不是追悔过去的失足,而是悔恨错打了算盘,滥用了金钱。”这是作者对放荡生活的最终结局的预测或者经验之谈。妓女的晚年如果过得凄凉的话,或者是老天对她们曾经放荡奢侈过的一种惩罚;那么平常的小家女人呢?她们背----------------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负着因男人的放荡而造成的恶果,仍然过着被人鄙视的悲惨生活。一名妓女能以文字的形式在身体成冢后,栩栩如生地活下来,而她们的最后命运又会将是什么样的呢?没有人知道她们年轻时的美丽,也没有人会为她们苍老的背影感到叹息,她们如风如尘,来世一遭,却如同没有存在过……这充满悲凉色彩的命运之根源在何处呢?茶花女也罢,曹七巧也罢,她们都没有罪过,她们的不幸全在于她们不幸选择了做人,并且被上苍造就成一个女人。
篇二:
读完《茶花女》,我真正领略了这部世界名著给人带来的震撼力,我的心在读后很久仍颤抖不已.我不知道几百年来它使多少人同情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但它确实让我长久不息地难过和同情.无疑,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壮凄惨的,让人同情的,美好的爱情,尤其在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社会早期世态炎凉中,赤裸裸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赞叹不已.没有华丽的文字,但那真挚的感情对白却让每一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身临其境,渐渐地把主人公与自己融为一体,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恋爱着想,为他们的欢乐而轻松,为他们的悲剧而沉重.玛格丽特,一个在巴黎混迹于烟花柳巷的风尘女子,一个身染重病沉疴的女子,一个过惯了穷奢极侈生活的女子,似乎是不应该有真正的爱情的.她似乎只应该有商业的感情,而不应该从中解脱出来,去收获真正的爱情,灵魂上的慰藉.而一旦获得,似乎就预示着一个悲剧的开始.她们这样的人平时只能沉醉在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中,尽力掩饰和逃避真情的流露,而一旦确定了真爱归宿,便会毅然去追寻争取.玛格丽特就是这样的女子.阿尔芒,似乎十分喜欢玛格丽特.实际上,他也确实十分爱着那个女人.可是他那多疑的性格,却让他实际上造成了这场悲剧.他貌似很坚定地追求着这段爱情,却实际上很软弱.他未能最终说服和反抗----------------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父亲的逼迫,尽管他做了努力.尤其是当玛格丽特离开他后,做了N伯爵的情人后,他那糊涂的判断力和可耻的侮辱行为,让我恨不能把他撕下来痛扁一顿.他自始至终没有拿出果断的勇气来追求他们的幸福.他没有在玛格丽特放弃时候强迫她重拾起爱情的信心,而这种强迫我可以肯定玛格丽特是很愿意接受的.这段爱情自始至终就没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似乎注定了他们的悲剧.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玛格丽特最后已经放弃那每年十多万法郎的生活,而跟随阿尔芒去过那田园的平民的生活.而此时,经济已不再是问题了.还是阿尔芒不果断地去强迫她,离开巴黎,去另外一个环境去忘记过去.而实际上,他有很多机会可以这样做.这让我想起了杜十娘的悲剧,尽管阿尔芒好过千百倍那个秀才.但结果无疑是可悲的,男主人公是这悲剧的原因之一.不知为什么,我总有一股同情这种人的情怀.今晚上,当我正在为阿尔芒气----------------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愤的时候,有个同学说:换了你也会这样做.我立刻反驳他,我决定这并不是原因,如果他们是真心相爱的.我深深为茶花女而伤心悲哀,我恨不能立刻飞到她们的时代去保护她们,希望她们能过的好.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大全
中外名著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淘范文网,----------------精选公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