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有度 细水长流——辽宁省节约集约用地调查(上)(5篇)

时间:2019-05-14 00:5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取之有度 细水长流——辽宁省节约集约用地调查(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取之有度 细水长流——辽宁省节约集约用地调查(上)》。

第一篇:取之有度 细水长流——辽宁省节约集约用地调查(上)

取之有度 细水长流

——辽宁省节约集约用地调查(上)

编者按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不断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模式,通过闲置土地清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深入挖潜、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用地全程严格管控等措施,既守住了耕地“红线”,又以较小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辽宁省GDP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同步实现双增长;“十一五”耕保责任目标大考,成绩居全国首位;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被评为先进单位,2010年全省单位GDP耗地量比2006年降低37%;今年,4个区市获得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称号……一系列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辽宁节约集约用地的不懈努力。

2012年2月14日,在全国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颁奖仪式上,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沈阳市沈北新区、大连经济开发区、丹东市凤城市将沉甸甸的奖牌揽于怀中,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还荣获优秀组织奖。

奖牌的获得,是国家对辽宁省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浸润着辽宁人为节约集约用地付出的努力与汗水。省委省政府细致研究,全面部署节约集约用地工作

很长一段时期,国内部分地区土地粗放利用问题突出,特别是重

1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规划之间的统筹不尽如人意,建设规划用地规模、用地标准过于宽松,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长不合理,工业用地比重过大、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在全国部分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面对严峻的土地利用形势,2008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应时而出。

对辽宁省而言,“十一五”以来,全省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及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用地需求急剧加大,有限的土地资源令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陷入两难境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做到既保发展,又保红线,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国务院《通知》的出台,无疑是及时雨,也是金钥匙,为辽宁省破“两难”打开了思路之门,拓宽了工作渠道。

辽宁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如何推进全省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提出了规划和设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成立了节约集约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扎实工作。

结合国务院《通知》精神,辽宁厅会同有关部门,迅速起草了《辽宁省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报送省政府。7月3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明确了节约集约用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要以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为重点,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手段,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政策,调动

用地主体节约集约用地的自觉性,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了许多科学而合理的刚性要求,如严格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性控制作用,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都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安排,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安排的,必须及时调整和修改,核减用地规模……这些刚性“条文”,明确了不可篡改的行为准则,不仅体现了辽宁省委、省政府对节约集约的坚定态度和决心,也为全省节约集约用地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利器”和“抓手”。

《实施意见》出台后,全省各市迅速行动起来,着手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和意见,以此推进和规范节约集约用地,确保“红线”不突破,经济有发展,管理有提高。

7月21日,大连市下发《关于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利益考虑,充分认识加强土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贪大求全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等短视行为,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沈阳、鞍山等市也都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区的实施方案,推动节约集约沿着正确的轨道扎实有效开展

下去。

合理规划,取之有度,确保用地“细水长流”

任何资源和财富,只有经过合理规划和计划,才能做到“取之有度”,才能实现“细水长流”。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辽宁厅在节约集约工作中始终注重强化各种“规划”的管控作用。早在“十一五”期间,辽宁厅就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全省实际情况,编制完成了全国首部省级国土规划,并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土资源部批准实施。规划详细阐述了全省土地资源的总体情况,重点明确了未来全省土地的使用计划和布局,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打造了坚实的框架与基石。

随着沿海经济带与沈阳经济区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省用地需求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如何在节地保“红线”的基础上,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为提高国土资源对沿海经济带开放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更加科学、合理、经济、勤俭地利用土地资源,辽宁厅及时启动沿海经济带国土规划工作,对经济带土地资源进行了详细而客观地分析,对每个地区的土地使用计划做了详细的规定,并制定了落实措施,提出了实施目标。

实践证明,这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使沿海经济带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集约利用。如大连经济开发区注重集约高效利用开发土地,按照“效益优先、适度超前、引导集聚、集约经营”的思想,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的原则,科学规划和合理配

置土地资源,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科学发展道路。全区有限的土地资源,承载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个外商投资项目,包括英特尔、博格华纳等45个世界500强企业,重大投资项目70余个。再如营口市,近年来严格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开发沿海滩涂、盐碱地和低产、废弃盐田,挖掘、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大规模实施填海造地工程,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满足了全市经济高速发展的用地需求。

沈阳市沈北新区在节约集约工作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用规划科学引领地区发展、合理指导土地开发。一方面,科学编制空间规划。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要求,将新区810平方公里土地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重点规划建设“一城两区”,即南部300平方公里蒲河新城为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重点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中部400平方公里新城子现代农业经济区和北部110平方公里七星旅游经济区,为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另一方面,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大力推进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中小企业向标准化厂房集中、公司办公向总部集中、农业生产向农业小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最大限度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近几年来,在“取之有度”这一理念的驱动下,辽宁厅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管,做好计划安排使用的月度统计分析,确保国家下达的年度新增用地计划不突破。严格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行“有保有压”用地政策,对基础设施、高新技术、民生、生态建设项目和

投资额度大、产出率高、容积率高的重大建设项目和单列的40个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予以重点保障;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和普通商品房实行计划指标单列,确保全省22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对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农民宅基地用地实行计划指标单列,扩大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对重大能源、交通、水利等独立选址项目,尽可能争取国家立项,使用国家指标;严禁用地指标用于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在用地安排上,做到“有保有压”,推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作者:王梅关尼亚)

第二篇:取之有度 细水长流——辽宁省节约集约用地调查(下)

取之有度细水长流

——辽宁省节约集约用地调查(下)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立足节地挖潜,通过“三类用地”大调查、闲臵土地清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深挖潜等一系列措施,力求“用之有节”,既保住了耕地“红线”,又以较小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8年以来,全省GDP连年两位数增长,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双增;2011年国家“十一五”耕地保护目标大考中,成绩位居全国首位;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被评为先进单位,编制我国首部省级国土规划,获全国国土资源科学进步一等奖,2010年全省单位GDP耗地量比2006年降低37%……

完善制度,确保有章可循

辽宁省紧紧抓住容易导致土地粗放利用的关键点,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建设用地标准、项目用地评估制度、项目用地实地核查、建设项目用地竣工验收和节约集约用地考评五项制度,对新投放的建设项目用地从申报、审批、利用到竣工验收及效益产出全过程实行严格管控,防止出现新的土地粗放利用和低效浪费情况。

制定和完善建设用地标准,是节约集约用地的首要工作。近年来,辽宁省先后出台了《辽宁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辽宁省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等文件,加快构建项目用地标准控制体系,对项目设计、建设用地报批和审核实行源头控制。同时,根据经济运行、土地需求变化等情况,适时提高土地供应门槛,1制定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用地控制标准,使各类建设项目用地有了统一规范的量化尺度。

为杜绝建设项目弄虚作假、瞒天要地等现象,辽宁省要求项目用地在申报前必须严格按用地标准进行用地需求专家评估,对超出标准的坚决核减,未经评估的用地报卷,省国土资源厅不予受理。

任何工作如果只是满足于纸上谈兵,满足于办公室里看图纸、阅材料,实际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对此,辽宁省厅在工作中实行项目用地实地核查制度和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动态监管制度,强化对各类在建项目用地的实时监管,明确省以上重大项目由省国土资源厅进行现场核查,核查率须达100%,一般项目现场核查率不低于30%,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土地利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问题。

在认真做好数据和资料收集、汇总、预判工作的基础上,辽宁厅狠抓内业核查和外业实地踏勘、测绘工作。今年4月以来,辽宁厅对阜新、铁岭和盘锦三市2010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有关情况,特别是重大项目用地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先后查阅征地卷宗207个,涉地面积3059公顷;供地卷宗1165个,供地面积4266公顷;实测609公顷项目用地;实地踏勘和测量供地项目323个。在建设项目用地竣工验收方面,辽宁省将建设项目依法用地和履行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等情况,作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对项目用地超过标准、投资强度和建设容积率未达到合同约定要求的,不予通过验收,并追究违约责任。这一制度,遏制了一些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中“蚕食”、“扩界”的行为,确保了建设用地的高

效利用,最大程度地杜绝了土地浪费情况。

辽宁省每年都会对市级行政区域内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变化趋势进行综合评价。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实行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的分级考核,并作为下达土地利用计划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制度,从2009年起,先后对18个国家级开发区、38个省级开发区开展了两轮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升级和用地管理政策出台的基础和依据。

深入挖潜,激活蛰伏资源

2011年春节刚过,辽宁厅厅长季风岚便带队深入全省各地,就如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确保经济快速发展进行调研。通过集思广益,辽宁厅终于拿出一剂破“两难”的良方:深入挖潜,寻找资源,向“旧账”要地,让“死地”活起来,将“闲地”用起来。

辽宁厅党组决定,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深入开展“未利用土地百人清查大行动”,全面清查2007~2010年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征、转用的土地中存在的至今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等情况。经过对5000个批次10000件宗地供地卷的核对录入、内业核查、外业现场核实、外业测量和现场照片采集,摸清了全省未利用地的基本情况。

辽宁省政府抽调省直14个部门的负责人担任组长,带领联合工作组深入各地进行督察指导,各市、县、乡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各有

关部门通力配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清查利用批而未用和闲臵土地的大型活动,并以此为契机,着力加快土地供应步伐,最大限度地减少批后用地的滞供比例。截至2011年底,全省总体供地率达93%,名列全国前茅。

在清查批而未用和闲臵土地的同时,辽宁省积极开展低效利用地、废弃地、未利用地等三类用地及低丘缓坡地调查工作,全面摸清资源家底,逐地块进行潜力评估,对具有利用价值的资源详细编制开发利用规划,为今后加强耕地保护和拓宽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渠道奠定了基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辽宁省加大对存量建设用地的盘活力度,仅2011年利用工矿废弃地及废弃的铁路、公路、水库等存量土地就达66平方公里。同时,根据辖区内沿海城市资源特点,大力开发利用废弃盐田,2011年全省查清可开发利用废弃盐田7平方公里,在废弃盐田的利用方面,大连、营口率先起步,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和宝贵的经验。

在深入挖潜的热潮中,辽宁省各地因地制宜,通过土地整治、资源整合等办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铁岭市有行政村1176个,村庄占地6.7万公顷,占地面积较大,空闲废弃的乡镇企业、村部、学校较多。该市强力推进拆村并屯建设农民新村,取得了耕地得到保护、用地得到保障、农民得到实惠的“三赢”效果。“十一五”以来,全市在建设规划区内实施拆村并屯9个,筹措资金12.8亿元,动迁安臵5763户,拆迁面积561.8公顷,腾出集体建设用地483.5公顷,节地率达86.1%;利用空闲废弃乡镇企业、村部、学校等358宗,盘活集体建设用地2732.6公顷。

一名50多岁的农民告诉记者:“以前我们这里几十户人家就是一个屯子,每个屯子稀稀拉拉地占着很多地,有的人家小院子套大院子,屯子里的许多地都闲着。并屯以后,省下了很多地,而且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好多了,都用上了自来水,并屯是一个省地的好办法……”创新模式,实现集约高效

为切实实现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辽宁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模式,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轮子转得更快。

模式一:大力推进多层标准化厂房建设。辽宁省对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下及生产工艺无特殊要求的工业项目,不单独供地,要求统一入驻标准厂房,实行集群集中管理;鼓励标准厂房建设,优先安排用地,并根据实际节约用地量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近年来,全省已建成多层标准厂房2300多万平方米,既有效满足了建设用地需求,也大大节省了土地资源。

在沈阳市沈北新区,一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标准化厂房推广使用对我们来说是件大好事,降低了成本,也免去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省去了整理厂地、建设厂房的时间,提高了投产速度,同时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这种做法值得推广。”模式二:充分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辽宁省政府提出,对工业用地增加容积率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城市基

础设施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的,新建、改建大型商场和住宅小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给予政策支持。目前,沈阳等地已出台多项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的鼓励政策。

模式三:引导建设项目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中。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辽宁省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倾斜,除个别项目用地选址有特殊要求外,工业项目必须集中摆放到依法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内。通过项目集中,实现了工业企业按不同门类和关联度聚集,不断推进工业发展规模化、土地利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套系列化,切实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模式四: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典型引导。去年以来,辽宁省政府集中总结推广了沈阳市沈北新区“五个集中”的土地利用模式,即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中小企业向标准化厂房集中、公司办公向总部集中、农业生产向农业小区集、居住向城镇集中;大连经济开发区实行优扶劣汰,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对老工业区低效用地实行“腾笼换鸟”,促进升级改造的经验;铁岭市盘活存量,建立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及退出机制、节地督察员制度;沈阳市铁西区优化用地结构,统筹城乡用地,盘活城市存量用地,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为全省深入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转变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借鉴。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作者:王梅关尼亚)

第三篇:节约集约用地

节约集约用地:主要包括了三层含义,一是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用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集约用地,每宗建设用地必须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三是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第四篇:节约集约用地

江阴市节约集约用地十八法

发布日期:2011-10-25 17:19:34 浏览数:242

字号:〖大 中 小〗

一个钟灵毓秀的江南小城,书写着波澜壮阔的宏伟长卷。

江苏江阴,一个面积仅有988平方公里县级市,2009年却完成171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产出超过1.7亿元,连续八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名列榜首。

近十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倍,9家企业销售超百亿,11家企业挤身“中国企业500强”,14家企业挤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8家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江阴人以超乎寻常的创意之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隔江借地:跨区域联办经济园区

进入21世纪,江阴市的35公里长江岸线开发接近饱和,而一江之隔的靖江,尚有39公里的长江岸线有待开发。敢为人先的江阴人,把拓展用地空间的眼光投向了长江对岸。

2003年2月,在省、市领导的支持下,分属无锡和泰州的江阴市和靖江市签署协议,由江阴出资90%,靖江出资10%,在靖江建立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2003年8月,总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首期面积8.6平方公里的靖江园区正式破土动工。

江阴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20多家重点企业当年落户靖江。2004年,阳光、双良、申达等14家江阴上市公司在靖江的投资总额超过了2亿美元;2005年,靖江园区新批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23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4个,完成总投资10.5亿美元,协议注册外资3.62亿美元,基本形成了以工业气体、焦化、特种冶金、机械零部件、整车装备和造船为主体的产业链。2010年,园区可实现工商销售收入500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

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在视察靖江园区后作出批示:靖江园区给予江阴新的发展空间,新的创新平台,江阴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空间和平台。

江阴的创新之举在全省引起较大反响,各地纷纷学习效仿。目前,江苏省已有20多个跨区域联办的经济园区。

点评:当资源在更大范围组合的时候,必须突破旧体制的束缚。经济发达地区如何破解土地资源瓶颈发展难题?如何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可以说,江阴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到政区外去寻找投资空间。

集中生地:推进土地利用“三集中”

从2001年开始,江阴市开始推行“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向生态园区集中”的“三集中”发展思路,努力推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营造经济发展新高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江阴乡镇企业遍地开花,一度形成“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工业布局,造成土地资源浪费。2001年,江阴以沿江开发为契机,大力推进工业园区集中,全面提升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沿江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定位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重化工产业为主体的新型国际制造业基地。在进区项目用地审批中,开发区坚持规划龙头,突出产业特色,大力发展IT、能源、钢铁、化工、新材料等临江优势产业,目前沿江地区已初步形成5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与沿江开发相呼应,全市各乡镇工业园区在建设中不是盲目求大,而是求专求精,建设一业为主的特色工业园区,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二是引导农民向城镇小区集中,营造现代人居新环境。江阴先后出台了《江阴市城市规划区农民房屋拆迁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对农民拆迁安置公寓房统一规划,集中居住,彻底改变农村“独门独院”的传统居住方式,节省出了大量居住用地。同时,把全市28个镇撤并为17个镇和街道,524个行政村撤并为253个村和社区,为镇向城集聚、村向镇集聚、居民向城镇集聚创造了条件。新桥镇通过规划,将全镇19.3平方公里建成工业、生态农业和商贸居住三大功能区。目前,全镇建成了10个总面积超100万平方米的农民住宅小区,农民集中居住率达80%。农民集中居住区后,全镇农民住宅面积由0.72亩下降到0.25亩,平均每户节约土地0.47亩。

三是实施农业向生态园区集中,营造现代农业新优势。在推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江阴把加快建设各类农业园区、生态园区、休闲观光园区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规划,逐步推进。以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带动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规模化基地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璜土果蔬、青阳家禽、祝塘奶牛、新桥苗木4个特色专业镇,13个特色专业村,3个出口创汇基地,4个农业示范园区以及十大集约化产业基地。形成了优质稻米、优质瘦肉型猪、奶业、优质家禽、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特种水产、优质水果等八大主导产业。

点评:集中是把金钥匙。当新的发展任务提出用地要求时,江阴的选择是着力调整已利用土地的格局,积极引导“三集中”,不仅有效缓解了发展与用地的矛盾,而且使发展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工业发挥出更强的集聚效应,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有限的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恒久的保障能力。

“三强”盘地: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

2006年以来,江阴以“三强”举措,进一步加大盘活存量土地的力度,取得了调整使用一批土地、依法收回一批土地、推动新上一批项目的良好效果。

一是强势分割。江阴在政府与企业签订的投资协议中明确载明投资强度、产出标准、开竣工时间等要求;在出让合同和划拨土地决定书中也明确了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土地使用条件,并明确了相关违约责任,保留了政府对批而未用的土地进行分割的权力。2007年,江阴市临港新城的江苏准提机械有限公司,因资金和经济诉讼问题,导致300亩土地闲置未用,临港新城管委会将该宗土地强势分割给了11个急需用地项目。

二是强力征收。对被认定的闲置土地,如该宗土地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则按每年每亩5000元征收土地闲置费;如该宗土地是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则工业用地每年按土地出让金的15%计征土地闲置费,经营性用地和其他用地每年按土地出让金的10%计征土地闲置费。将已动工开发建设面积虽然超过应开发建设面积1/3,但未达到4/5的,或者已动工开发建设面积虽然超过应开发建设面积4/5,但绝对空闲面积超过15亩以上的土地界定为未充分利用土地。对未充分利用土地,参照法定闲置土地的要求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从而突破了大量的未充分利用土地难以收取闲置费的障碍。

三是强制收回。对闲置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土地,江阴市委、市政府坚持原则,排除干扰坚决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进行配置使用。如:石庄办事处辖区内的外资企业亿诺生化有限公司,由于资金不到位、项目不落实,在责成限期开发无效的情况下,江阴于2007年6月依法收回了该宗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回用地面积达500亩。

“三强”举措的实施,既严肃了土地管理法规,又缓解了用地压力,成为江阴破难题、保发展、促节约的一大亮点,被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评为管理创新奖。

点评:“三强”盘地,其实就是对闲置土地进行处置,方法并不新鲜,只是江阴的力度更大、效果更好。土地闲置并不可怕,因为市场经济就是生生灭灭,闲了再用起来就是了。怕的是一边闲置不用,一边又去占用新地,里里外外都是浪费。

门槛限地:政策引导节约集约用地

自2004年以来,江阴市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文件,以政策为引导,提高用地门槛,保障江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4年,江阴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工作的意见》,规定企业内部的行政办公等辅助设施用地面积一般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面积的10%;对投资额小于1000万元的的工业项目,原则上要求进标准厂房;市开发区工业项目用地,每亩土地的实际投入一般不低于250万元,镇工业集中区工业项目用地,每亩土地的实际投入一般不得低于200万元。

2006年,江阴出台《关于严格土地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了用地门槛,规定对达不到江阴市集约利用土地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供地;投资2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企业内部的行政办公等辅助设施用地面积一般不得超过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

2007年,江阴出台《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办法》,规定生产性工业用地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应达到300万元以上,工业集中区亩均投资强度应达到200万元以上,用地规模在10亩以下或总投资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一般不单独供地,一律入驻多层标准厂房。工业用地绿化率不得超过15%,新建厂区的容积率一般应大于0.8,建筑密度一般应大于50%。

2010年,江阴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规定省级开发区与镇(街道)工业集中区亩均投资强度和亩均产出必须分别达到390万元、260万元以上和500万元、400万元以上;总投资3000万元以下、工地规模15亩以下的新增工业项目不单独供地。

点评:门槛限地,就是用政策来抬高用地门槛。江阴几次抬高用地门槛,是因为江阴的土地实在太珍贵了,只能让那些少占地、多投入、高产出的项目进来,而不能来者不拒。

论证核地:超百亩用地专家质询论证

2010年,江阴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对用地面积超过100亩的工业建设项目,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会同市发改、经信、商务、环保、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论证后确定供地计划。

在项目用地论证中,各职能部门和各位专家在对企业投资强度、生产规模等进行详细分析和精确计算,帮助投资方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核减用地。文件出台后,已先后对3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专家咨询论证,共核减项目用地510亩。

通过实行项目用地专家咨询论证,一是大大提高了建设用地审批效率;二是节省了用地指标,为安排更多项目腾出了空间;三是不仅满足了投资方的用地需求,还给他们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避免了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用地单位都很满意,没有一家企业因专家论证而撤销投资。

点评:其实,衡量一个企业的大和小、强和弱,不是看铺的摊子大小,而是要看产出。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产出越大、效益越好,就越能说明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

差别定地:按产业定价、按园区定价

在土地产权明晰的条件下,地租和土地价格是调节土地在各个行业和用途之间资源配置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工具,也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有力杠杆。按照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和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的精神,结合江阴实际市情,2010年,江阴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建立和完善了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差别定价机制。

一是实行按产业定价。对列入现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江阴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鼓励类项目,公开出让底价可以在市场评估的前提下适当下浮,其中对项目投资大、产业层次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影响小的工业项目,公开出让底价可以按国家发布的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确定。其他工业项目一律以市场评估价为底价进行公开出让。

二是探索按园区定价。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主体,按照园区特色和区位,确定各类园区相对统一的用地基准价格,用价格杠杆显化区位地价,促进工业行业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提升产业集聚程度。

点评:这项政策刚刚实行,作用还不太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创新之举必将对江阴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次用地:鼓励企业提高用地效率

在江阴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土地节约集约用地文件中,都明确了对存量工业用地使用的优惠政策。比如:对于企业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位于夏港街道的江阴市精成数控有限公司,受这一政策的启发,于2009年通过科学论证、技术创新、合理布局,拆除原有的一层旧厂房,建起了五层标准厂房。在未增加用地面积的情况下,该公司建筑面积从原来的1万平方米,增加至目前的2.2万平方米,从而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该企业还计划于2011年将厂区内近3亩地的绿化用地拆除,再次建造3至5层生产用房,并将绿化搬至房顶,在不新增用地面积的前提下,生产厂房增加至3万平方米。

点评:鼓励企业在科学论证、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对原有土地进行二次利用,企业在不新增用地的情况下,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既解决了生产用地,又节约了用地成本。想方设法让企业立足现有土地谋发展,可以说是节约集约用地的一个方向。江阴乡镇企业发达,许多在上世纪80年代拿到土地的企业,手里都或多或少有着存量土地,或利用不太充分。把这些土地盘活了,就是下好了保障发展的一步绝妙好棋。

分期供地:杜绝假借项目圈占土地

江阴强化对建设项目的审查,坚决杜绝假借项目圈占土地的现象,对企业的新增用地需求,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对一些分期实施的大型项目,江阴按照整体规划、总量控制、分期供地、限期开发的原则,按照其实际到账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分期确定供地数量。

江阴市吉鑫风能科技股份公司于2009年年初提出了265.16亩的用地需求,江阴国土部门通过详细地考察和周密的论证,最终在2009年4月、9月和2010年2月和6月分四期对企业进行了供地。江阴贝卡尔特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于2008年提出了349.97亩的用地需求,江阴国土部门根据其资金到账情况,分别在2008年8月和2010年的6月及8月分三期对其进行了供地。

同时,对企业申请增资扩建用地的,江阴国土部门要求必须优先使用已有建设用地,并将已有的土地与新申请用地数量一并核算用地指标。对同一企业有多处土地,部分土地尚未落实项目投资建设的,或已批土地尚未建设的,不再安排新的用地。

点评:项目到底需要多少地、每一阶段土地建设利用得怎样、如何防止假借项目圈占土地,江阴分期供地是一个应对的好办法。按照企业实际到账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分期确定供地数量,大手大脚用地、违法违规用地就没了市场。

合并省地:拆迁企业集中安置

南闸街道是江阴的南大门,为打造江阴城市“南花园”,江阴启动了老镇区改造工程。街道镇区北部,北新街两侧,是原南闸镇办企业的密集区域,农机站、供销社、食品站等30多家老企业都集中在这里。低矮陈旧的厂房占居着南闸的北大门,且土地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借着镇区改造这一契机,按照新的规划,南闸把北大门的老企业进行拆迁,集中安置到街道工业集中区内。

搬迁过程中,南闸街道对涉及的国有土地全部进行回购,对涉及的企业则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安置。除少数企业选择货币补偿和货币安置外,大部分企业都接受了集中安置。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被安置到街道工业集中区,建起了标准厂房,有的还共用了办公大楼、职工宿舍和食堂,与原来相比,节省了近一半的土地。

点评:老镇区改造,是许多城市都会碰到的问题。江阴南闸街道在老镇区改造工程中,特别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压缩工业用地数量,提高用地效率,整个镇区改造涉及30多家企业搬迁,没有新增一分建设用地,而且工业集中区内有些土地和厂房原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现在因搬迁企业的进驻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回头”找地:低效用地退出,闲置土地处置

每年年初,江阴都要组织“回头看”活动,由市长率领监察、财政、发改、招商、规划、国土等部门领导,深入各镇、街道和开发区,检查企业投入产出情况和用地情况,督促企业及时开工建设和缩短投入产出的周期,缓解用地紧张的矛盾。

对查出的部分投入产出达不到要求或存在闲置、浪费土地的企业,由原招商部门与企业签订补充投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约定要达到的最低投入产出标准和开竣工日期。对不积极主动配合、无正当理由的,收回其土地使用权或转让调剂给其他急需用地的单位使用。

同时,对各镇、街道和开发区处置闲置、未充分利用土地工作和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单位,给予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处罚。

通过开展“回头看”,督促部分企业盘活利用了闲置土地,促使部分低效用地企业增产增效。

2008年,江阴加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在“回头看”检查后,将大部分厂房由原来的一层改建成以二至四层为主,容积率达到1.96,并将闲置的空地充分利用起来,还根据企业自身特色,建造了一些存储池,对地下空间进行了充分利用。现公司年生产能力达到6200吨,2010年7月底已完成销售额近7.5亿元,亩产出超过600万元,成为江阴高效利用土地、高投入、高产出的典范。

点评:低效用地要退出,闲置土地要处置。道理大家都明白,关键是怎么落实。“回头”找地,其实是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联合查地,督促企业及时开工建设和缩短投入产出的周期,从而缓解用地紧张的矛盾。说到底,土地就应该是这样“多家用、多家管”。

规划控地:划定“不开发区域”

科学规划是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江阴市一直以来都将用地规划作为各项规划的龙头,建立了以规划为中心的宏观调控机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工业聚集区规划,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钢铁产业基地、电力能源产业基地、石化产业基地、包装新材料产业基地、物流(仓储)产业基地等8个主题园区,基本形成了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发展模式。2010年实施新兴产业“445计划”,用4年时间打造低碳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石化)产业、现代物流业等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服务外包、新传感器、文化创意、地区总部经济等5个“百亿级新兴战略性产业园区”,进一步发挥了土地资源集聚利用效益。

不开发区域规划,提升节约用地水平。江阴市按照全面建设绿色城市、生态城市,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统一的要求,以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规模化模式。2010年,江阴编制完成了《南部地区不开发区域产业发展暨结构调整规划》,扩大了集约用地的内涵,在顾山、长泾、祝塘、徐霞客、青阳、月城等6个镇专辟200平方公里列为禁止建设区域,按各自特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适度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农业经济,不适合的工业项目一律撤出,以保护促节约,进一步提升集约用地的水平。

点评:划定“不开发区”,是件新鲜事。按照各自特点划定禁止建设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适度发展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农业经济,提高土地产出率,本身就是集约用地,也拓展了集约用地的内涵。

履约取地:用地先交履约保证金

从2010年起,江阴对企业拿地实行合同履约保证金制度。对办理出让的工业用地,要求企业必须签订收取履约保证金协议,按照实际成交价款的20%向企业收取履约保证金(其中:10%考核按时开工,10%考核集约用地)。依据出让合同约定按时开工和在规定时间内经项目用地竣工验收,达到出让合同中约定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规划条件与相关集约用地要求的,履约保证金本息分别全额退还(利息按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结付);未按时开工或集约用地指标不符合出让合同约定的,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上缴市财政,并须按出让合同的约定追究相关违约责任。

对办理出让的经营性用地,必须签订收取履约保证金协议,按照实际成交价款的10%收取履约保证金(其中:5%考核按时开工,5%考核按时竣工),按时开工和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综合验收的,履约保证金本息分别全额退还(利息按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结付);未按时开工和竣工验收的,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上缴市财政,并须按出让合同的约定追究相关违约责任。

点评:对土地加强批后监管,用好经济手段非常有必要。江阴通过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强化了建设用地批后监管,督促了企业按时开竣工和严格履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促进了土地高效利用。

宕口垦地:挖掘新的发展空间

采矿业和砖瓦窑业曾经为江阴工业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行业成为了两只吞噬土地的“老虎”,引发了土地资源浪费一系列问题。2004年,江阴市政府作出了全面禁止开山采石的决定,将全市91家矿山企业全部关闭。2005年,又对砖瓦窑厂进行专项整治,先后关闭砖瓦窑厂71家。

关停矿山宕口后,对部分在建设用地规划区内的废弃地,国土资源局积极引导进行盘活,先后建成火车站、垃圾发电厂、殡仪馆等一大批建项目,盘活存量土地3800余亩,保障了发展用地。

同时投入环境整治资金1.875亿元,先后完成矿山整治,复垦土地13251.32亩,完成窑业整治,复垦土地6929.79亩。

经过整治,原来犬牙交错、怪石林立,浅坑深潭、砂土遍地的矿山宕口废弃地,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农用地;通过环境整治,先后建成了周庄生态园、南闸狮子山生态园等一大批规模宏大、环境优美、深受入民群众赞偿的集休闲、娱乐、健身、观光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实现了废弃地整治、土地盘活、环境保护多赢。

点评:关停矿山、窑业,整治废弃地,既有效增加了土地,又改善了生态环境,这是真正的民心工程。“虎口”夺地,方法并不稀奇,关键是有没有去做、有没有真正去做。江阴做得早、做的实,所以收获大。

向天要地:建立高层农民公寓

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的江阴华西村,曾被人们称为“别墅村”。如今,别墅村不再盖别墅,一幢幢高层农民公寓让华西村“长”高了。

上世纪80年代末,华西人提出了“多借天,少占地”的发展理念。2001年,华西把周边16个村并入,组成了一个拥有3万人口、30平方公里面积的大华西村。合并前,16个村共有113个自然村8417户村民,农民居住分散,住宅占地面积达6210亩。合并后,华西统一规划,建设了两个集中居住区、近百幢6层以上的农民公寓,节约土地4800多亩。

2006年,华西建成了9座“塔楼”式农民公寓,每座15层、占地面积仅2.4亩,可住48户村民。2007年,华西村节约用地又添大手笔,一幢74层、高328米、名为“增地空中新农村”的农民公寓破土动工。大楼占地面积23.89亩,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容积率达到12.4。大楼将于2011年投入使用,届时将有200多户村民搬出别墅,搬进高楼,此举可为华西村节省近400亩土地。

华西村走过的节约集约用地之路,是江阴大多数富裕起来的农村用地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每个乡镇都建设了颇具规模的高层农民公寓,新桥、申港、南闸等镇的大型农民公寓,将几千户农民集中居住,既节约了土地,又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

点评:有钱了盖别墅,这是中国农民最大的住房消费逻辑。然而在江阴,这条逻辑行不通,因为江阴人多地少,盖不起那么多别墅。江阴停建别墅建高层农民公寓,是可贵的觉悟和理智的选择。

考核节地:以考核促节约集约

2004年起,江阴成立了由“一把手”市长任组长的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领导、任务下达和监督管理。领导小将节约集约用地考核纳入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按照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等相关指标,每年对镇(街道、开发区)实行分级考核,严格落实责任考核与奖惩制度。对考核不达标的地区,根据差距程度,市政府不予安排或减少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国土资源部门暂停受理该地区农用地转用、土地审批等相关用地手续。同时,每年对各镇(街道)工业集中区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产出、土地资源消耗四个方面进行调查、评价,并进行综合考核,将全市工业集中区土地的集约利用状况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对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进行奖励,对集约利用水平较差的责令整改。对市各有关部门执行不力的,将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相关责任,有效促进和全面提升全市的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点评:不以GDP论英雄,以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等相关指标论英雄,是江阴的一大创举。难得的是,江阴出台了这项政策,并不折不扣地落到了实处。

置换增地:向农村土地要潜力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江阴市打响了以土地整治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的综合战,率先开展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农村住宅置换城镇住房、农民身份置换城镇居民身份的“三置换”改革试点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

按照“先试先行、积累经验、梯度推进”的原则,江阴选择了5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开展“三置换”改革试点,通过农村住宅置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根据规划,5个试点村共可节约土地2200多亩。其中周西村积极实施镇村规划对接,打破行政界限,向邻村调剂168亩土地集中建设小高层安置房,至2012年,可将全村958户、3525户村民全部安置进新型小区,预计可节约705亩土地。

2008年10月,江阴启动万顷良田一期工程,总面积18331亩,位于徐霞客、青阳、月城镇范围内,分别命名为高效设施农业区、优质粮油生产区、生态经济林果区。投资总额达5.6亿多元,目前已基本完成,可新增耕地1500多亩。

据统计,近年来,江阴市累计共完成复垦整理土地2.4万余亩,净增耕地有效面积1.15万亩。

点评:统筹城乡发展,开展“三置换”改革试点,既挖掘出了一些建设用地,增加了数量可观的优质耕地,还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是一项利在当前、公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科技管地:摸清全市土地家底

为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促进全市节约集约用地,2003年,江阴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投资350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程,建立了城镇1:500、农村1:1000的全数字化地形、地籍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并于2005年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的验收。该项目无论是工程总量还是技术含量,都属全国领先,被广泛用于土地登记、土地利用管理、建设用地审批和规划修编等国土资源各项业务工作领域,为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报批、违法用地查处等国土资源业务提供了高效的服务,使江阴国土资源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也对提高全市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该成果填补了国内大比例尺调查的空白,被国土资源部领导誉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获得了“2005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江苏省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荣誉。

点评:土地怎么用,家底须摸清。建立城镇1:500、农村1:1000全数字化地形、地籍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对依法管地、节约集约用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点供奖地:力促产业转型升级

2005年以来,江阴对投资达到较高规模,且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及环保要求的高新技术类工业项目,采用向省国土资源厅争取点供用地计划指标的创新办法予以重点保障,提高了有限计划指标的使用效益。

自2005年省国土资源厅实行点供办法以来,江阴共争取点供项目25个,涉及新增建设用地计划8300亩,涉及总投资额34.8亿美元、243.9亿元人民币。

同时,江阴以点供政策为导向,建立了项目的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机制,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不仅要看项目的规模和科技创新含量,还要看项目的投资强度、产出效益、环境影响和节约集约用地指标。点供政策不仅保障了江阴重大项目的用地,同时也提高了项目质量,促进了投资规模和集约用地水平的提高,点供项目的平均投资强度达到了300万元/亩,产出率达450万元/亩。同时,点供政策也促进了产业层次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成为点供的重头戏,25个点供项目中,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有17个,进一步优化了全市市的产业布局,提升了产业层次。

点评:通过“点供”,不仅保障了重大项目用地,破解了发展中的用地难题,更重要的是,助推了全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五篇:节约集约用地资料

全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座谈会议材料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2008]3号文件 和国土资源部[2008]16号文件的情况汇报

晋城市国土资源局(2008年4月23日)

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是我国的一条基本国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和迫切要求。在当前坚守耕地红线、加强宏观调控、用地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省厅组织召开节约集约用地座谈会,分析形势,共商对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势性,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下面,我着重从三个方面作一汇报:

一、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好的经验和做法

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土资源部16号文件,对节约集约用地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近年来,在节约集约用地上,我们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概括起来,基本做法主要有六条:

(一)规划约束,主动介入,把握土地管理的主动权 围绕一切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它规划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建立了“三横一纵”的规划约束

引导选址“上山”,避开了基本农田。

(二)严格管理,规范运作,经营性用地公开出让一步到位 为了形成我市土地市场的“小气候”,我们牢牢把握政策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规范秩序,堵塞漏洞,健全制度,使土地市场逐步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统一有序。

1、查处大要案,打开市场局面。2002年初,针对当时存在的违法占地、非法转让土地和擅自改变用途现象,我们进行了集中中土地市场治理整顿,重点查处了14起大要案,与纪检、监察、公检法等部门联合行动,强制拆除,召开公处大会,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打开了工作局面。

2、实行 “三个暂停”、“三个一律”,扭转了被动局面。为了堵塞漏洞,在治理整顿的基础上,我们断然采取措施,实行了“三个暂停”,暂停了村(居)委用地、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和单位集资建房的审批。实行了“三个一律”,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经营性基础设施(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和非政府投资公益事业用地(医疗、学校)一律实行有偿使用,同一宗地有三个以上用地意向者一律以拍卖、招标方式出让。

3、建立健全制度,实现了规范运作。一是规范了公开出让。从公开出让方式、出让程序、底价的确定和出让金的缴纳等方面都作了严格的规定,杜绝违规操作。二是规范了协议出让。在实际工作中严格地价评估备案,出让合同编制,土地使用条件,供地信息发布,每一宗地实行了逐级备案制度。三是规范了改变用

难而上,依靠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和深入细致的工作,完成了这场攻坚战。从市区城中村改造的效果看,运营了土地资产,体现了集约用地的效益,取得了政府、回迁户、市民多方满意的共赢局面。

其次,探索“村为主体、自我改造、自求平衡”的新模式,以点带面、多种模式、向广度发展、向深度推进。以这种方式对泽州县杨洼村进行了改造,再次获得了成功。市区内中后河、白水等8个城中村、各县9个城中村改造全部进入实施阶段。全市系统作为工作目标,每年都要抓一批城中村改造试点。目前,城中村改造在我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气候,产生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环境效应日渐显现,许多村民盼拆迁、盼改造愿望非常强烈。

(四)政策引导,放开搞活,解决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薄弱环节

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是整个土地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当前用地指标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既要管的住,又要放的开,不能一管就死,不能一放就乱,在管住的情况下必须解决放开搞活的问题。近几年来,在农村建设用地管理上,采取了10条措施:

一是严格居民点用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超过150㎡的不供地,利用现有建设用地、村内空闲地解决。从2007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居民点用地调查,凡用地的村居委,首先要对村内的各类用地进行调查。

(五)有压有保,先期开发,妥善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最近几年,我市经济迅猛发展,煤层气开发渐呈规模,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给土地供应造成极大压力,而省里给我市下达的用地指标很有限,如何妥善解决用地矛盾,我们主要是采取了三条应对措施:

一是有压有保,先压后保。压的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娱乐和环境污染、能耗大的项目,坚决砍掉了20多个179及318冶炼项目、2个公墓、1个影视城等建设项目,取消了市区内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楼用地;保的是重点工程、基础设施、调产项目、民生工程,有力保障了晋济及晋候高速路、天脊搬迁项目、阳电二期、城市垃圾处理厂、秀水苑中学、中原街中学等项目用地。

二是先期开发,缩短工期。从工作实践看,一些建设项目都想早上马、先开工,预审批复之后便开始动工建设,形成了未批先占事实。为扭转这一局面,促进建设缩短工期,我们对建设项目拟占用的土地先期进行了一定开发,通过招标按项目设计进行出让前的场地平整。高平民旺肉联厂、陵川孟电集团水泥厂等项目,都是采取这种办法,把毛地变成熟地,赢得了用地单位的好评。

三是积极主动,开发利用。近年来,省厅给我市下达的用地指标,农用地转用指标严重不足,而未利用地指标又用不完。把未利用地开发成建设用地,是节约集约用地的一条有效途径。沁

二是建立13项制度。三是查处大要案。

最后概述三级一体依法行政体系(全市一盘棋)

二、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矛盾、有关建议

一是山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先天不足,没有预留建设用地,规划影响了建设项目用地,基本农田划定又影响了规划,互相影响造成了土地管理的被动局面。建议尽快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是在当前中央采取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情况下,建设用地指标明显不足。建议对1999年以来结余的建设用地指标,经请示批准后继续使用。

三是重点工程未批先占制止难度大。建议采取高层运作的办法,按国办64号文件精神,协调各有关部门形成共同责任体系和联动工作机制。

四是部、厅对基层解决用地矛盾、把握政策指导不够。建议多下基层调查研究、帮助指导工作。

三、盘活存量土地和利用未利用地的有关建议

一是国土资源部门对未利用地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评价,主动抓好未利用地的先期开发,开发费用从国土收益中列支。

二是建议省政府每年下达未利用地的开发任务,完不成任务的不予批准农用地转用。

三是建议出台奖励政策,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指标使用达50%以上,在下增加农用地转用指标。

水端氏煤层气首站项目,用地单位通豫公司主动选址55.7亩未利用地,减少投资167多万元;西气东输增压站晋城煤层气末站为同一家用地单位,为了节省投资成本,两站合一,节约耕地40余亩。

(三)挖潜改造,以点带面,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

在我市的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城中村包裹其中,仅市区内就有43个“城中村,总面积8400亩,土地利用率极低,土地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运去曾采用“毛地换工作”的做法,没有取得预期效果。2003年我局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土地收购储备为主体”的模式,实施了市区黄华街西区城中村改造工程。

(四)政策引导,堵疏结合,抓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土地管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点多、面广、线长、量大的实际,我们在进行一户多宅调查、居民点用地调查、空闲地和废弃地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措施,积极抓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

结合我市实际,对农村建设用地管理上作了四条规定:①人均现有建设用地超过150㎡的不供地,在现有建设用地、村内空闲地解决。②农村建房指标集中下达,由县、乡政府统一调配使用;③土地臵换,④新增建设用地,至少要盘活20%的存量土地。

按照这四条规定,开展了村庄整理、移民并庄、煤矿用地臵换等工作。一是坚持“内部挖潜、拆旧建新”原则,从2002年以来全市每年完成15个以上旧村整理。泽州西岭村、阳城西沟村、1上做了两个方面的尝试。

一是把未利用地开发成建设用地。近二是建设项目用地先期开发。

(七)落实责任,严密监控,有力维护土地管理良好秩序

二、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矛盾、有关建议

(一)用地指标严重不足。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滞后。

(三)可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有限。

(四)执法监察仍需严密监控。

三、盘活存量土地和利用未利用地的有关建议

国务院3号文件对盘活存量土地,开发未利用地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给我们节约集约用地指明方向、理清了思路。结合工作的实践,我们建议:

一是抓好空闲地和废弃地的调查、评价、规划,为盘活存量土地做好基础性工作。

(三)充分运用好建设用地臵换政策。

(四)国土收益及有关资金一定比例用于未利用地开发为建设用地。

3准有关问题的通知》,针对全市基准地价区外无地价标准的问题。三个调查是:2006年在全市开展了,做到了一户一档;2007年在全市开展了居民点用地调查,分门别类按住宅、公益、道路、企业,对150多个;2008年在全市开展,重点对关停的小煤矿、小高炉、小砖窑等“五小企业”用地情况进行了调查。“三个调查”都建立了数据库,并在图上标绘,为加强土地管理、制定政策提供了翔实、准确、可靠的依据。

下载取之有度 细水长流——辽宁省节约集约用地调查(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取之有度 细水长流——辽宁省节约集约用地调查(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节约集约用地素材资料

    存在问题 2.1 缺乏产出指标 现行浙江省实施的控制指标体系包括土地利用强度指标(容积率、建筑系数),土地投入指标(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土地利用结构指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

    节约集约用地自查报告

    浮山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局: 根据晋国土资办发[2014]79号文件、《省厅关于开展节约集约用地专项检查工作的补充通知》及市局11月11日会议精......

    节约集约用地资料

    井冈山市节约集约用地资料 一、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情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把落实国家房地产......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范文合集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来源: 天津日报2008年1月,国务院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十八条举措:一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二要切实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和......

    浅析节约集约用地转变观念

    文章标题:浅析节约集约用地转变观念近年来,随着我县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落户旌德的工业企业越来越多,土地需求量随之加大,为尽快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县国土资源部......

    银州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

    集约利用土地提高运营水平(铁岭市银州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近年来,我局一直坚持以保障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资源节约的政策,着重把握方向,更新理念,在挖掘潜力上下......

    陕西省节约集约用地实施细则

    陕西省节约集约用地实施细则(试行)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陕国土资发[2014]56号 2014年11月24日 第一章 总 则 1.为贯彻十分珍惜......

    珍惜土地资源 节约集约用地[本站推荐]

    珍惜土地资源 节约集约用地 自1991年开始,我国每年的6月25日都要围绕“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这个基本国策,确定不同的主题,开展纪念活动。今年土地日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