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会实践总结(红色之旅)

时间:2019-05-14 01:5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暑假社会实践总结(红色之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暑假社会实践总结(红色之旅)》。

第一篇:暑假社会实践总结(红色之旅)

在学校的组织下,7月11日——16日为期6天的时间里开启了我的暑假社会实践,和我一起接受实践的还有本院的其他五位同学,我们主要追寻了弥漫着浓厚红色革命主义意义的西安市、以及延安市,在这有限而极具重温历史的时间里,我不仅领略到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以及深沉的革命传统教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宏伟的句子,在小学时期读来虽波澜壮阔,气韵十足,可不曾想象是怎样一副气势翻涌的场面,当我真正站在黄河壶口边上的时候,才领略到这句诗的神韵之处,仿佛也看到了李白当年也站在这壶口满腹诗情的样子;当我一步一步靠近壶口瀑布,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油然而生,慢慢膨胀....湍急宏大的河水从天而降,心里的情结顷刻间泛滥如眼前的奔流,远远流长,我想走得更近些,用手去触摸您,让我崇敬的母亲河,您不仅养育了中华儿女,更传承了不屈不饶、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我突然觉悟这正是我所缺少又必须得到的心境。

告别宏伟的母亲河,我们来到延安,首先我们寻访重温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先辈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在这极富历史味道的土地上,深切的感受到革命道路的艰辛,而正作为大学生的我,为何不发扬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呢,想到这,倍感惭愧。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革命领袖,虽在这露天的食堂、简陋的集体宿舍.....如此艰辛的环境下,但他们心里满怀崇高的革命使命,紧紧的团结在一起,赶走了入侵的日本鬼子,这是一段多么让人高歌传唱的历史传奇。如今是新的时代,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更要坚定住信仰,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继承伟大党人的心理斗志。虽然日子越来越幸福了,但我们决不能被裹着糖衣炮弹的“享乐主义、金钱主义、铺张浪费等”思想所俘虏。在重走这段红路的道路上,我还领悟到坚守实事求是的精神也非常的重要,在延安时期,革命伟人正是用这种精神织成的顽抗防备,人民军队才能用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取得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加强责任心、责任感的心理素质培养,争取做个党的优秀接班人。

在这次充满意义的实践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社会实践见识,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身素质的修养,也让我树立起义务服务社会的思想和坚持不懈的勇气;同时,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人生目标,为将来更好的回报祖国、服务社会打下坚实是基础。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探足社会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然而这个平台后面的感悟我将受用一生。

第二篇:暑假红色之旅感想

暑假红色之旅——广州农讲所

2011年7月30日,载着阳光和雨露,我踏上了红色旅游的征途,这一站,我去的是广州农讲所。农讲所,全称是农民运动讲习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旧址原为番禺学宫,是明清时期番禺县培养儒生和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始建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曾在这里担任过所长,讲授了“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并编辑了《农民问题丛刊》。萧楚女、彭湃、周恩来、阮啸仙、恽代英、赵自选等担任了农讲所教员,分别讲授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课程。还聘请了社会知名人士郭沫若、何香凝等来所专题演讲。农讲所学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共318名。他们在这里学习革命理论、进行军事训练,还到海丰、曲江等农村考察农民运动。毕业后,学员分赴全国各地进行革命活动,播下了许多革命火种,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这里是革命种子萌生之地,这里是伟大革命者思想火光碰撞的地方,所以,在这里,我想感受一下这个革命摇篮里的绚丽思想。

一、历史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国民革命运动迅猛发展。为了配合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发展全国农民运动,1926年5月,由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举办,周恩来、萧楚女、彭湃等共产党员任教员。来自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重大的社会活动。他们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领导农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后,人民政府于1953年修复旧址,建立旧址纪念馆,周恩来总理为旧址题名。1961年,国务院公布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由中共广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委命名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

农讲所旧址中,当年的所长办公室、教务部、军事训练部、课堂、学生宿舍等均按原貌布置,并辅有《农讲所旧址复原陈列》展览,实事求是地展示第一届至第六届农讲所的历史。我馆修复了番禺学宫东路建筑的明伦堂和光霁堂,设有《孔子与儒学》、《中国科举文化》、《广东各地学宫》等展览。同时,配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举办富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意义的专题展览。自建馆以来,农讲所旧址已经接待观众2000多万人次,还迎接了数以万计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国际友人。

二、参观过程

农讲所的大门没有中山纪念堂那么的雄伟,那么的恢宏,但是却丝毫不减严肃之态。就像一个内力深厚却深藏不露的老人,但是却有与生俱来的让人敬畏的气势在。正门悬挂着周恩来1953年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的横匾。似乎短短的几个字就可以让人感受到这位老人的深厚内力了。

进入正门,跨上泮池上的石拱桥,看到两边的池上的红莲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娇艳欲滴的姑娘,也许生长在农讲所里,近朱者赤,所以她也染上了那种铮铮铁骨的气魄,不会让人觉得怜悯,只会让人感到心生敬佩。

番禺学宫里,当年的所长办公室,教务部,军事训练部,课堂,学生宿舍等,均按原貌布置。

值星室破旧的牌子上还写着值星官,里面有一台历史悠久的时钟,一张残旧的桌子,和一个简陋的报架。时钟没有走动,但却丝毫不阻碍历史年轮的转动,而今我们清晰的见到了当时的一切摆设。就是一个词“简陋”,充分的发挥我们中华民族的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教务部是在原来番禺学宫大成门,教务部负责的是管理和组织教学工作,当时陆沈任教务主任,肖楚女任专职教员,里面整整齐齐的排着简陋的桌椅,桌椅上整齐划一的摆放着笔墨纸砚,驻足感受时,就像真的能看到当时的学生们低头执笔认真的书写,而教员在讲台上激情飞扬的教授的情景。

毛泽东办公室,原是番禺学宫更衣所。毛泽东常在这里会见教员、学生,还主编《农民问题丛刊》。从实物展览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之前的生活是多么的节俭,所用之物是那么的简朴,充分的体现了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也许最抢眼的就是那一个五排的书架和那一个报架,还有桌上的几叠书,毛泽东能够带领我们创出新生活,也是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做了许多的研究,在书桌上苦研了多少了日夜的吧? 之后我还参观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陈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简单的八个大字,却具有不可阻挡的气势,就像我们现在的中国共产党立志要为人民服务那样的坚定不退缩。陈列馆里介绍了广州农讲所的办学情况,说明了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没有农民的支持和拥戴,国民革命不会成功。馆里还陈列了当年学生们的军装、草鞋、挂包、奖章、奖状等。我就像是在看一部历史剧一样,眼前似乎能够看到当年他们在这农讲所中生活,学习,努力奋斗的情景。使我不经要驻足欣赏,静心聆听。

三、参观感受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我深切的领略到了那段光辉历史、革命领袖们为建设新中国而甘于在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中努力前行的伟大革命牺牲奉献精神,还有那段共产党成立的艰辛历程。这一幕幕实情实景,比一本教科书更让我们震撼,更让我们警醒,更让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自己是一个党员,党员的义务与责任是什么!也让我们鞭策自己要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要时刻发扬党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觉悟。要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先锋作用;要有责任意识,有服务理念;要注重加强世界观改造,与时俱进。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红色之旅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制定了为期四天的“南京红色之旅”活动。

第一天我们来到了总统府,总统府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一个标志,当总统府顶上的旗子被换成鲜艳的五星红旗时,也就意味新中国的彻底解放。当我们走入这样一个有着重要纪念意义的地方时,心中不免感慨万分。随着人群,我们进入总统办公楼,听府内的人员说,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蒋介石的办公室了。从办公室的不知来看,蒋公此人十分崇尚风水,办公桌角度十分特别且一丝一毫不能改变。

梅园新村纪念馆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位于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周恩来铜像、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逛了一圈下来让我们深有感触的就是陈列馆中的汉白玉浮雕了。这块浮雕四周陈列着的文献史料、照片及部分实物,再现了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在南京继续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史实,生动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和革命风范,突出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业绩。的确,我们党在建党初期,只有几十个党员,从地下斗争开始,前赴后继、艰苦卓绝,慢慢成长壮大的,九十年的艰苦历程,成千上万的革命者为革命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革命的胜利。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为我党建功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纪念圣地,雨花台是我们的必经之地。一进雨花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的主峰,主峰上矗立着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金字的石碑。碑前还竖有一座烈士青铜塑像,铜像上烈士们栩栩如生的面部表情再现了当年烈士就义时的英勇形象。

接着我们来到了颇具民族风格的花岗岩结构大型建筑-------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们的英勇斗争事迹,供我们瞻仰学习,鼓舞着我们继续为祖国的兴荣努力奋斗,就如江总书记说的那样“弘扬先烈精神,献身四化大业”是永远的行动指南,奋斗的目标。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使祖国越来越昌盛越来越繁荣。

8月8日,我们出发前往红色之旅的最后一站——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我们此次的活动画上句号。当天从家出发之时天上还下着蒙蒙的细雨,等到了新街口草草的吃过午饭,经过短暂的休息正式向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出发时雨已经停了,天空阴沉沉的。

整个纪念馆都给人一种压抑沉重的心情,让人久久不能平静。脑子里面乱乱地想着很多,有对日军愤怒,有对当年惨死的同胞的同情,也有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的庆幸,当然也有对所有日本人不理智的仇恨,即便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是却依然无法阻止自己的这种情绪。问问同伴,果然也都是一样的心情。我想也许每一个参观过后的人都会有这一时的想法。不过我们是一个理智的民族,我相信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血液里流淌的绝不是仇恨的血液,而是自强的血液。仇恨不会改变什么,只有自强才能使我们变得更强大!

建党90年的征程是一部奋斗史,这短短四天仿佛凤凰涅槃一般,让我们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在经济繁荣的今天,我们并不会忘记祖国成立之初的荒凉破败,更不会忘记是党的改革号召将祖国人民从困苦中解救。而这些红色景点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我党将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第四篇: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燕在学

学号:5101109063

前言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和同学们相约进行一次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之旅,一方面锻炼自己独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党的支持与热爱。于是在2011年8月1日前往上海市崇明岛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

调研方法:亲身探访

提出的问题:当地红色文化的大众认知率及我们的宣传

正文

一 实践的原因

(一)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作为一个独生子女,自小就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心无牵挂,手不劳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少有机会自己独立生活。

(二)缅怀革命先烈,强化爱国意识。人人都说90后的孩子是毁了的一代人,我认为这很片面,我们并不是不爱党不爱国,只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流通发达的时代,接受了方方满面或是好的或许是不好的东西,但我们骨子里是充满激情与斗志的,我们决不允许别人看不起或辱骂中国,一点都不行。就像父母跟孩子一样,我们可以埋怨父母这不好那不好,但别人却不行,别人说我们的父母不好我们会疯。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总是用最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三)了解在社会主义社会下新农村建设的成就,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方式以及当地人民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二 实践内容

此次我们一行3人来到了崇明岛,在当地参观了一些红色文化的景点之后,开始了我们的宣传活动。我们在当地向一些居民发放了我们之前做好的调查问卷,主要是想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普及率以及建党90周年之际,政府和相关部门所作的宣传情况。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时候,我们同时和被问居民进行了小小的交谈,在和他们的愉快交谈中,也宣传了我们的红色知识,当然我们也有所收获。

三 收获与感想

这次往崇明岛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学习再学习革命先烈的那种英勇无畏舍家为国的崇高精神,在思想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生活上上不断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勤于学习、树立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精神。

革命烈士们为了解放广大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毫不吝啬地现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人们口中代代相传,教育着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我们要忆苦思甜,居安思危。我们今天的好日子,是用红岩勇士们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我们今后的好日子,更需要红岩精神作信念支柱。

缅怀先烈,抚今思昔,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有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数革命先烈,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上下求索,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英雄儿女中王成那“为了胜利,请向我开炮!”的豪迈呐喊;在军阀铡刀前毫无惧色的刘胡兰;在中国救死扶伤的白求恩;为了不被敌人发现甘愿被火焚身的邱少云等等。正是有了他们的崇高,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战争的年代造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机会。一直以来,先烈们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口号已然响起,行动就在眼前,让我们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端正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确定正确的方向,秉承先烈们的精神,将它们发扬光大,继续传承下去!

2天的旅行,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可足够我受用一生。崇明人民热情淳朴,在这片沐浴在革命精神的土地上,困难仿佛都变成了大家伙儿前进的动力:越是困难越是艰苦就越要往前走。我想这也是当年老前辈们的信念吧,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支撑,才能呈现出现在这般繁华的不断前进的中国。

四 关于崇明岛今后发展的我的一点点想法

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原则

1.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把发展红色旅游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同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相结合,同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同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寓教育于旅游之中,防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商业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2.坚持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加强资源整合,实事求是地确定重点建设项目。按照以人为本、勤俭节约的精神,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把握好建设规模和标准,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尽量不拆或少拆房屋,做到朴素实用、功能完善,切忌奢华浪费。

3.坚持统筹协调。注意做好与相关区域的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和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的衔接。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开发。

4.坚持多方参与。既要发挥中央有关部门的积极性,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的积极性;既要发挥政府的行政优势,也要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属于公共性质的建设项目,投入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属于经营性质的建设项目,投入通过市场运作方法加以解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篇:社会实践--红色之旅沙家浜

红色之旅沙家浜

为了更好地迎合“走基层 看发展 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这一主题,今年寒假,我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的沙家浜参观学习,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回顾了抗日英雄们的英勇事迹,重温了革命先烈大无畏气概,接受了一次深刻而生动的红色教育。

如今的沙家浜环境非常优美,人们生活红红火火,安居乐业。但是我们不会忘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英勇的新四军和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展开的殊死搏斗、阿庆嫂和敌军们的斗智斗勇,十八个伤员在芦苇荡铁骨铮铮的光辉形象。这些感人的故事化成了微风,吹遍了沙家浜的每一个角落,也吹进了沙家浜人民的心中;这些动人的故事化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谱出一首摧人泪下的歌曲;这些动人的故事化成了沙家浜的每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让人们纪念、观赏。

我们首先参观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里陈列了400多幅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照片和60件革命文物,当年那段火热的革命史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早在1928年4月,革命的火种已经撒向这片田园水乡,先烈们在这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团组织,土地革命运动如火如荼。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苏常太”游击根据地。1939年5月,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六团东进江南,与沙家浜抗日武装胜利会师,开展更大规模的抗日武装斗争。4个月后,部队奉命西移,留在沙家浜的36位伤病员,以芦苇荡为天然屏障,依靠无数个象“沙奶奶”那样的革命群众,一边养伤一边开展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斗争,谱写了一部壮丽的革命历史!接下来,我们游览了沙家浜最美丽的风景区——芦苇荡。古诗有云:“春夏芦荡一片绿,秋后芦花赛雪飘。”沿路我们看见大片大片在风中飘摇的芦苇,眼前的芦苇荡弥漫着一股萧瑟的味道,更能让人产生一种历史感和沧桑感。这片芦苇荡曾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战士打击日军和养伤的天然屏障,大片的芦苇荡与农田、村落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故事。

最后,我们观看了大型实景剧《让子弹飞》。看着阿庆嫂与新四军里应外合,为了保护革命火种,为了创建革命根据地,与日伪顽匪斗智斗勇,我们不禁拍手叫好!在剧中既有我们熟知的人物,又运用了很多很有创意的表演方式,演员们诙谐、幽默的表演手法,集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当年军民紧密配合,共同抗击日寇的英勇斗争场面,让沙家浜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

当年,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火种播撒在这块被芦苇环抱,水网交织的穷乡僻壤,点燃了人民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怒火,求解放、争自由的斗争从此延绵不绝。革命先烈为党和国家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要勇敢面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而热情满怀、勤于学习、勇于创新,这才是对我们新时代青年的要求!让我们少一点私情,多一份忠诚;少一点慵懒,多一份追求;少一点索取,多一份奉献,用自己的努力来共同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当我们向后来者递出手中的接力棒时,回首往事,我们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因为我们真正做到了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民的嘱托!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我们将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们缅怀先烈,才能得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重温历史,才能更加努力地为祖国的明天去奋斗!这一天的参观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当年沙家浜人民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也领略了阳澄湖畔壮阔的芦苇荡风光!这次红色之旅,使我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信仰,要珍惜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天,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用先辈们的精神来激励我们刻苦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从而以优异的成绩更好地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下载暑假社会实践总结(红色之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暑假社会实践总结(红色之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我参加了为切实贯彻落实3月底本院开展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暨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的红色之旅,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战......

    北京红色之旅社会实践

    追寻红色足迹,永远跟党走 为了庆祝建党就是十周年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暑假期间我们院组织了社会实践团队参观了北京一些红色之地。 在出发的前两天,小组成员集体开会讨论。......

    红色之旅总结

    红色之旅总结 我们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踏上了这片红色圣土。杨家岭,枣 园,延安革命纪念馆,每一处伟人们驻足过的旧址,每一样前辈 们使用过的遗物,都让我们肃然生敬。英雄已逝,宝塔依......

    我的暑假红色之旅

    我的暑假红色之旅 上海师专附小刁睿稼 今年暑期的七月一日正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也经历了一系列极有意义的红色之旅,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观画展 当我在上海美术馆......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5篇]

    2020“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3 篇【篇一】“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20xx 年暑假初,我有幸参加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组织的江西上饶“我爱我的祖国”暑期社会实践。这次活动让我......

    红色之旅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班级:学号: 姓名: 主题:追寻红色足迹 社会实践成员: 活动主办: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总工会 公司简介: 南京威孚金宁有限公司是无锡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心得(推荐五篇)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心得 红色之旅社会实践心得 很幸运能作为井冈山支队的一员参加暑期"两课"社会实践。说实话,自进大学校园以来,我已多次参加过校系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但这样历......

    暑期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感想

    暑期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感想 在系党总支的组织与安排下,开展了这次暑期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活动,我辈感荣幸地成为其中一员,前往红色革命圣地——广安。 我们怀着对伟人的无限敬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