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当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缺乏自信、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孕、离家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五分之一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应该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成长。
种种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中均普遍存在较大比率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竞争、学习竞争的压力下有些学生出现了厌学、逃学、辍学等不正常现象。而要从根本上改变之种状态,单靠学校的德、智、体、美、劳教育是不能奏效的,而应该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并重,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1989年曾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可见,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无疾病表现。当今社会不同与往昔,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日趋加快,这就要求青少年学生必须具有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质。现在绝大多数青少年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艰苦”一词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遥远和陌生,他们更缺乏社会、家庭的责任感,又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之中,使之心理成熟的发展越发滞后,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诸如情绪多变、意志薄弱、依赖性强、自控力差、缺乏合作意识等等.目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对学生、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流,素质又包括身体素质、品德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劳动素质与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又是素质结构中的核心部分,由此我们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了,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有利于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首先,只有心理健康的人个性才能得以健全发展,智力才能发挥正常,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很好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都能转换为前进的动力,因而更容易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取得更大进步。而有些同学因为缺乏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被失败打击得抬不起头来,有的学生因为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从而不愿把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告诉他人寻求帮助,导致成绩不断滑落。其次,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也不断加大,这种社会现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上升学和就业压力,部分学生心理压力加大而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处理社会变化和处理人际关系。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强烈,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例如,某些寄宿学校的一些新生很长时间都难以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离开父母后“吃不香,睡不安”从而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发展和成绩的提高,而有些班级“帮派现象”较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素质较差造成的。而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但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还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且不以表面印象评价他人,也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而且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会主动地与人进行沟通,增进感情。再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
我。心理健康的人能做到“自知”,即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他们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遇到挫折、困难、失败时能够正确地去面对。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也必定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因为品德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渗透。若只单纯地进行品德教育往往收效甚微。若把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联系起来,则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二者的相互促进,使二者相得益彰。因此,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调整学生心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等领域教育的基础,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工程,它是竞争时代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点,在我国大力提倡提高国民素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就我国而言,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得人们耻于谈心理问题,这造成了人们一旦在精神和心理上出现问题,不是积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而是千方百计加以掩饰。人在一生中,尤其在遭遇到心理压力、重大生活事件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专业帮助。专家们呼吁,每个人都要坦然地面对心理问题,像追求躯体健康一样去追求心理健康,也呼吁全社会以宽容的心态善待心理障碍患者,要把这一行为上升到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来认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是单纯依靠一个社会力量就能彻底根治的,我们必须多管齐下,从社会、学校和家长多个方面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给予充分关注。
作为社会,首先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扼杀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良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比如:不良网络内容、贫富差距、社会腐败现象等。同时应尽快建立更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将其纳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在引导上下功夫。
作为学校,要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为一项专门课程,把心理学知识引入课堂,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要采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惑,在教育上下功夫。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民主权利,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孩子多方面技能,陶冶情操,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充分放松。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做知心朋友,及时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避免在身体、情感或性情上打骂、压服孩子,在关爱上下功夫。
作为青少年个人,应该树立信心,寻找足够的力量,克服弱小的“自我”,走出偏执、抑郁、焦躁的心理环境,经常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心理沟通,还个人一片纯净的心灵天空,做一个自信勤奋的少年。
让我们都来做健康的家庭,使每个家庭成员都身心健康;家庭内部要和谐相容,“家和万事兴”;提倡健康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方式:保健、养生、防病;让家庭与社会能协调适应,让家庭、学校、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心身健康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
第二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当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情绪或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缺乏自信、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困难、吸烟、酗酒、吸毒、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孕、离家出走、自杀及暴力、犯罪等,其中,只有不足五分之一的患者得到了适宜的治疗。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应该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成长。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公布的健康的标准中,前三条就是关于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1989年曾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良好状态。可见,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无疾病表现。当今社会不同与往昔,竞争激烈,生活节奏日趋加快,这就要求青少年学生必须具有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质。现在绝大多数青少年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艰苦”一词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遥远和陌生,他们更缺乏社会、家庭的责任感,又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之中,使之心理成熟的发展越发滞后,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诸如情绪多变、意志薄弱、依赖性强、自控力差、缺乏合作意识等等.目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对学生、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
种种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中均普遍存在较大比率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竞争、学习竞争的压力下有些学生出现了厌学、逃学、辍学等不正常现象。而要从根本上改变之种状态,单靠学校的德、智、体、美、劳教育是不能奏效的,而应该让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并重,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小学是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些正理和心理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促进幼小个体长大成人。着个阶段人的可塑性很强,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环境影响也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甚至发展成为心理疾病。因此,必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进。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目前,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由于一些观念上的束缚,我国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一直未能达到对学习成绩重视的程度,有时甚至为了学生成绩而牺牲其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百依百顺,讲究“一俊遮百丑”,还养成了一些“好”学生的骄傲和虚荣心理;而对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动辄训斥,肆意讥讽,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往往造成一些“差”生的自卑和逆反心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这种观念和做法对“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健康发展都是有害的。
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流,素质又包括身体素质、品德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劳动素质与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又是素质结构中的核心部分,由此我们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了,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有利于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首先,只有心理健康的人个性才能得以健全发展,智力才能发挥正常,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很好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都能转换为前进的动力,因而更容易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取得更大进步。而有些同学因为缺乏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被失败打击得抬不起头来,有的学生因为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从而不愿把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告诉他人寻求帮助,导致成绩不断滑落。其次,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也不断加大,这种社会现状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加上升学和就业压力,部分学生心理压力加大而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处理社会变化和处理人际关系。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强烈,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例如,某些寄宿学校的一些新生很长时间都难以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离开父母后“吃不香,睡不安”从而影响了身体的健康发展和成绩的提高,而有些班级“帮派现象”较为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心理素质较差造成的。而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但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还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且不以表面印象评价他人,也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而且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会主动地与人进行沟通,增进感情。再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心理健康的人能做到“自知”,即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他们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遇到挫折、困难、失败时能够正确地去面对。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也必定有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因为品德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渗透。若只单纯地进行品德教育往往收效甚微。若把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联系起来,则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二者的相互促进,使二者相得益彰。因此,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调整学生心态,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等领域教育的基础,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当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工程,它是竞争时代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点,在我国大力提倡提高国民素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就我国而言,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使得人们耻于谈心理问题,这造成了人们一旦在精神和心理上出现问题,不是积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而是千方百计加以掩饰。人在一生中,尤其在遭遇到心理压力、重大生活事件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出现心理问题,都需要得到专业帮助。专家们呼吁,每个人都要坦然地面对心理问题,像追求躯体健康一样去追求心理健康,也呼吁全社会以宽容的心态善待心理障碍患者,要把这一行为上升到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来认识。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是单纯依靠一个社会力量就能彻底根治的,我们必须多管齐下,从社会、学校和家长多个方面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给予充分关注。
作为社会,首先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扼杀影响青少年心理
健康的不良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比如:不良网络内容、贫富差距、社会腐败现象等。同时应尽快建立更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将其纳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在引导上下功夫。作为学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重点放在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的矫正与治疗方面。重点开展团体发展性教育和个别发展性教育,积极开展团体补救性教育和个别补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基础上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性教育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提高抵御不良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补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误区,发展健康向上的心理。
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作为家人,要给孩子更多的民主权利,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孩子多方面技能,陶冶情操,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充分放松。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做知心朋友,及时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避免在身体、情感或性情上打骂、压服孩子,在关爱上下功夫,不要试图用 强硬的手段去干涉青少年的心理,要足够的关心孩子情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
作为青少年个人,应该树立信心,寻找足够的力量,克服弱小的“自我”,走出偏执、抑郁、焦躁的心理环境,经常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心理沟通,还个人一片纯净的心灵天空,做一个自信勤奋的少年,要走出去,积极的进行各种活动,多交流,多沟通,才能度过这个时期。
让我们都来做健康的家庭,使每个家庭成员都身心健康;家庭内部要和谐相容,“家和万事兴”;提倡健康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方式:保健、养生、防病;让家庭与社会能协调适应,让家庭、学校、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心身健康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情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三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本学期我选修了贾谊峰老师的“青少年心理学”课,我很喜欢这门课,也收获很多。该课程主要讲述青少年心理问题,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议。拥有健康的自我意识,会带给我心理的成长。该课程依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青少年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自我管理、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
其中,我对“青少年情绪发展及问题调适"这章特别感兴趣,在课堂上学习很认真,也受益其中了。我曾遇到这样一个情绪困扰:为迎接校篮球迎新大赛,我们09体教训练队很快组建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每天早上很早就摸黑训练,但是训练期间的一次意外,我把手臂烧伤了,后来又感染,迫使我不得不停下训练,但是篮球是团队项目,一个队员的缺失可能造成打不了配合,我不想放弃,毕竟付出了,但是我很无奈,我在心理斗争,虽然我很想在赛场上跟队友一起拼搏,但是现实不允许了,我不能因为自己而影响团队,但是我又很不甘心,烦恼一次次侵袭我,但是后来我还是选择放弃,为了团队的荣誉。以后的每天早上她们训练,我都很失落。也很难过。情绪很低沉。但是在那节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调适心态的好方法:1:理性情绪疗法写出困扰情绪的事实;写出对事物的信念;写出目前的情绪状态;了解消极信念并与之辩论;建立新的信念2:行为放松疗法 做一些调整心态的行为3:环境调适法环境对人有一定的影响,改变环境来调整情绪 我试着去做了,我告诉自己球队的荣誉重,个人的荣誉轻,慢慢养伤是不可急的,球队训练是不可缓的,跟室友谈心,告诉她们我的失落和遗憾,写下来我在心底对她们的加油,慢慢,我释怀了,比赛那天我去给她们加油了,那是很真切的快乐。
我是很有个性的一个人,喜欢争强好胜,喜欢受人瞩目,喜欢成功的感觉,这个性格不仅仅是因为我是体育生。但是大学是一个汇集各种人才的大熔炉,不可能我都做到比别人优秀,所以当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就无形中自己给自己压力,烦恼和忧郁随之而来,遇到这样一件事:本学期修的体操课,个子高的本来就不擅长体操运动,第一节课就让我自信心打击完了,本班体操专项过来的同学都很受宠,而我觉得自己很受老师冷落,虽然老师也许并没有这样想,只是我太在乎了,以前的体育运动几乎每一项我都可以做的很好,可以让老师最早认识我,但是体操课对我的心理造成了压力,我心情郁闷,烦躁,对体操好的同学很嫉妒,她们做动作时我很少喝彩更多的是嫉妒,以至于我体操课都常常践习,后来一次,我想挑战自己,就上了双杠,其实当时能完成这个动作的同学并不是很多,但是我成功了,好几个同学为我喝彩,我心里暖暖的,第一次很开心的笑了,得到同伴的支持和认可,我开始慢慢积极起来,向体操好的同学虚心请教技巧,以前的嫉妒也少了很多。学习了贾老师讲的心态调整和自我调节的以后,这些不健康的心态都消除了,阴霾的心情也烟消云散了。我回到一种积极健康追求进步的心态了。
通过学习该课程,我对课堂内容有很多感想。觉得学习“青少年心理学”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指导意义和实际意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二、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
三、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我们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我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心理案例分析
心理10110121111楼乐飞
在青春期到来时,青少年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在依恋关系的变化上,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与家庭的联系逐渐疏远,对父母的权威产生怀疑,甚至发生反抗行为。他们要摆脱家长和其他成人的监护,摆脱由这些成年人规定的各种形式的束缚。由于价值标准受到同辈和社会的影响逐渐大于来自父母的影响,因此,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摆脱家庭束缚”的倾向。在伙伴关系上,同龄人、伙伴是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所以在与家长和老师的交往中,青少年往往表现出叛逆和冷淡,一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一、案例介绍
学生张某读小学时画画很厉害,因为调皮经常把作品画在别人家门上,经常遭到父亲毒打。读初中时,父亲外出打工,与一名女子发生了婚外恋,从此家无宁日,父母在吵闹打骂中最终以离婚告终。离婚时,父母都把张某当着负累,谁也不愿意监管他的生活与学习,最后父亲远走他乡杳无消息,母亲只好抚养他,但因为心中怨愤较多,经常在张某面前唠叨责骂,把心里的不顺都发泄在孩子身上。张某从此觉得自己在家中成为一个多余的人,得不到亲人的关心和疼爱,内心十分自卑,开始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学校里显得十分孤僻暴戾,经常对同学大打出手,因为他不爱讲话,老师也懒得和他交流,对于他总是换着法子惩罚与写检讨书。对学习与生活没有信心的他经常逃学上网,一上就几天不肯回学校。
二、案例原因分析
(一)青少年的自身因素
1.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张某开始想要独立,但是由于遭到父母的抛弃,他没有自信心更好的生活下去。他的自我意识增强,他觉得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
2.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发展:青少年早期的价值和道德标准主要来自父母,他们的自尊感基本上来自父母对他们的看法。当进入中学这个较广阔的世界以后,同伴群体的价值观,以及老师和成年人的评价日益重要。当家庭出现变故,教师对他的态度越来越不好的时候,张某对原先的道德标准及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都做了重新的评价,他的自尊感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他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不受欢迎的人,所以内心自卑感也越来越强大;
3.认知改变:青春期由于形成运算的出现而使思维完善,青少年摆脱了儿童时期的单一的具体运算和简单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阶段。即已开始懂得处理复杂的信息或资料。他们学会自我批评,各个方面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有能力听取他人意见,处理问题时能考虑更多的可能性,思维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面对父母以及教师对其的态度,张某会从很多可能性上去想自己,想自己是否做错了是否多余等等,内心痛苦所以只能逃避现实,逃学上网。
(二)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孩子心理失衡,性情行为乖张。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时至关重要的。张某的父母忽视对孩子的教育,使他缺少了家庭的温暖,也经常使用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使张某不但有自卑心理,也逐渐与家长站在对立面上,使家庭教育无法顺利地开展下去。家庭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每一步成长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形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不科学,家庭气氛不正常,家长行为不端正,家庭周边环境不健康等,对未成年人是逐渐渗透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三)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不重德
对一些问题学生学校出现教育片面性、不科学性。由于长期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造成了学生品德教育的滞后,情况堪忧。最严峻的是教师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对成绩落后的学生态度恶劣,不能和问题学生及时沟通交流,也直接造成了像张某这类学生的厌学心理。他们
在学习中得不到尊重与快乐,又被强行关在教室里苦读,多余的精力与学习的压力又不能在一些活动中得到释放,逐渐形成对学习的厌倦心理,对老师的抵抗情绪。表现为经常故意逃课,故意惹老师生气,故意与老师顶撞,甚至离校出走,到校外去寻找自由与快乐。
三、对策
1.学校里,要注重智育与德育一并培养与提升。张某并不是一无是处,而有画画的艺术天分,老师应该善于发现然后挖掘张某的艺术潜力,并不是只有学习成绩才能决定命运,教师对张某的一丝鼓励与支持都可能会让他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这样就会减弱自卑感,甚至会更加自信的做每件事情。另外,教师把握分寸——批评和表扬要适时适度。对于张某这类问题青少年的错误批评时要选择适当的场合,最好是一对一的情境下进行。要运用移情的方法,克制自己不快的情绪,而用理解和尊重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谈,及时交流与分享,这样才不会伤害到学生自尊也能使学生从心底尊重教师,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张某这样内心充满自卑与伤害的学生,学校应该建立温暖、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和校园文化。用被关心被关爱的环境来感化他们,这样学生才能相互尊重,每位同学能感到受人尊重和关心,这是青少年追求的公平对待;
2.在家里,张某的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就不当,简单粗暴。忽略了孩子的画画天赋,抑制了孩子的天生活泼与好动性。在青春期更应该给予孩子爱和支持,即使夫妻离婚,双方也可主动与孩子交流,减少家庭中的紧张气氛,尤其是母亲要减少唠叨与埋怨。夫妻之间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孩子的错,孩子还小,他的人生刚刚开始,不能给他造成巨大的阴影。母亲能做的是帮助孩子调整好作息时间、避免家庭环境再次有的重大变动、母子之间相互尊重以及母子之间之间每天都要表达相互之间的理解和爱。要说明即使父亲离开,母亲也会照顾他,孩子是母亲最大的希望,鼓励孩子为了家庭奋斗,而不是逃避现实。如果孩子情况严重,母亲需要寻求专业人员比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对于青少年自身,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向青少年介绍多种应对刺激的情绪自我调适的方法:例如理性情绪疗法——写出困扰情绪的事实(A),写出对事物的信念(B),写出自己目前的情绪状态(C),然后对消极信念进行辩论,最后建立新的积极的新信念;行为放松疗法——是最简便易行的青少年自我调节消除紧张的方法;还有环境调适法——通过改变物理环境的方法调节情绪。
总结来说,就是教师从对张某的潜力挖掘、支持和鼓励、评价方式、班级管理入手;家长主要采用支持、交流、减少紧张气氛和寻求帮助等方法;张某自身主要通过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来调节情绪,并且树立学习与生活的信心。
第五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题目
青少年心理学论文题目
更名通知:为了能让大家更直观的检索到心理学论文的相关信息,后期的心理学毕业论文选题指南,统一更改为“**心理学论文题目”。请大家关注。
上篇文章心知识集团编辑部为您提供《儿童心理学论文题目》,此篇文章为您提供《青少年心理学论文题目》参考。
1.青少年自尊发展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2.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3.青少年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4.肥胖青少年的羞耻感和应付特点
5.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尊研究的文献综述 6.青少年社会网络心理研究综述
7.城乡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对比研究 8.(青少年)阅读兴趣调查
9.青少年对亲子关系的满意度研究 10.青少年对亲子关系的认知研究
11.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了解及支持度
12.家庭功能知觉的亲子差异及其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
13.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相似性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 14.青少年青春期心理调适对策研究 15.青少年思维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16.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分析
17.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及预防策略 18.青少年信仰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19.青少年学业情绪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 20.青少年烟酒滥用与自尊、焦虑、抑郁的关系 21.青少年颜色偏好发展研究
22.中国青少年网络语言的社会心理分析
23.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及其对策 24.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的教育问题-25.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性问题原因及对策 26.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成年人心理咨询的比较 27.优势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教育干预和探索
28.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
29.HIV/AIDS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应对能力训练 30.灾后青少年心理精神重建研究
31.中西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模式的比较 32.浙江省青少年心理社会性发展状况调查 33.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 34.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刍议 35.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刍议
36.我国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37.丧亲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质性研究 38.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援助 39.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文化冲突
40.亲子关系、思维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 41.刚入城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
以上信息由心知识集团编辑部为您提供,关注下一章《幼儿园学生心理学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