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自传读后感
读书报告
1151507李奕姗周三9.10节
这学期我主要读了《毛泽东自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的智慧》、《邓小平的三起三落》和《十八大报告》五本书。其中对前两本印象十分深刻,这两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毛泽东这一伟大领袖。接下来就是我读这两本书的感想。
一、《毛泽东自传》
《毛泽东自传》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中国革命史上极其重要的文献。该书是由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一九三六年十月间在陕北保安(今陕西志丹县)采访毛泽东是笔录而成。《毛泽东自传》系毛泽东口述并亲自修改的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是迄今为止唯一以自传形式出版的中共领袖传记。本书以事说人,更以事说史,在给予读者一个更真实的中共伟大领导人的形象的同时,还历史一个更加真实贴切的面貌。此外书中还附录了《毛泽东自传》写作翻译出版的前前后后,从版本学角度对早期毛泽东传记进行系统研究,可谓集百家之所长,为中共党史文献研究添上了一笔亮丽的风景线。并且在书中插入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图片,是我们了解到更加真实的毛泽东和他所处的时代。
本书介绍了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和思想的转变过程。回顾了毛泽东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用简单而又生动的方式记述了他的家庭生活,学校经历以及一些影响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自由主义、共产主义直至建立红军的重要事件。自传还生动的展示了中国早期革命年代的画面。
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个性自我感觉十分叛逆。他家境还算不错,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富’农状态”,可是严厉的父亲对他和兄弟都很苛刻,而且很会赚钱。他要求毛泽东学着记账,而且只让他读能帮助他打赢官司的如经书那类实际东西。可是叛逆的毛泽东不会理睬这些,他坚持读中国的古传奇和小说。赴沪参加中共一大正式揭开了毛泽东红史的第一页,其后,他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丰硕的贡献,突破了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框架。当革命遭遇重大挫折时,方显出毛泽东那睿智的眼
光和思想;他的那套“游击战”堪称人类战争历史上的奇葩,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奇迹。
在整个传记中感觉毛泽东无时无刻不在读书。读书使他摆脱神学的束缚,使他开始接触世界,接触先进的共产主义,使他逐渐变成一个社会主义者,成为一个著名的理论家。报纸,对于毛泽东的成长也十分重要。从第一次读到《民立报》,了解到广州黄花岗起义,知道了孙中山,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些具有新思想的先进分子,到参加学生军时的《湘江日报》,初次接触共产主义,再到《新青年》,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并创建了新民学会„„报纸伴随了毛泽东的一生,并对毛泽东产生了重要影响。
读完毛泽东传,给我留下最深刻印像的就是毛泽东那种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团队精神以及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吧!毛泽东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其根源就来自于他所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许多共产党人都抛弃自己的信仰,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幌子,到处行贿,这与我们的毛主席形成了多大的对比,这些的确值得那些所谓的人民公仆反思。毛泽东在生活上,不拘小节,只关注大事,从而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注入到自己所关注的事业中去。毛泽东有着明确的奋斗的目标,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着手实现。这就给我们大学生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不能浑浑噩噩就过去了,一定要有一个奋斗目标,并把自己所学习的理论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而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十分充实。
由于这篇传记是由毛泽东口述,由埃德加·斯诺笔录的,所以里面都是毛泽东的原话。在这些话中,我发现,革命后他使用的是“我们”、“红军”等字眼,表明这所取得的一切是属于集体的,而不单单是他个人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团队合作是必须要学会的,因为可以说它是我们立足当今社会的一大基本技能。在这个分工合作日趋明显的社会,我们要懂得合理使用各种相关资源,与他人一起努力完成作品。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革命的胜利充分的验证了这个道理。中国共产党在武器落后的情况下前后战胜了拥有先进武器的日本和国民党,靠的就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在那个**的年代里,一代伟人毛泽东凭借其特殊的阅历和自身的英勇忠诚带领中国人民扭转局势,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所有的凡人一样,他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到那个高度的;非凡的是他所走的是那么一条充盈艰辛坎坷的道路,其中浓缩了中国国内在那个年代的动向。而毛泽东不仅仅是一代伟大的军事学家,战略家,还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他用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和气度,用那”十六字诀”和其他独特的军事战略和战术,为这个曾经是地球上最富裕的民族摘去“东亚病夫”的帽子,将她归于本位。这样的丰功伟绩,使毛泽东在中国的历史了留下了绚烂的一笔,同时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无限的底蕴和美丽的风景。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我想一方面是读者对他感兴趣,另一方面是能从中有所收获,《毛泽东自传》对于我来说便具备了这两个特点。读这本书有三个好处,一是通过阅读可以有助你熟悉那段历史,具体地去触摸和感受当时的一些情况;二是一本书可以帮助你思考,教导你面对生活的态度和在工作学习中切实可行的一些方法;再者如果一个人的著作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一个人的话,那么你也可以亲身通过具体的文字透过历史来近距离地看看毛泽东这个人物。
一本好书,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的不足;又像一盏航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在读《毛泽东自传》的过程中,我不禁惊叹毛泽东所具备的能力与所体现的精神,同时通过与毛泽东的对比我深刻地了解了自己的缺点以及今后该如何完善自我。此外我会积极地使自己向党组织靠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毛泽东选集》
以前对《毛泽东选集》这种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书,我真的是打不起兴趣。这次上毛概课,我就从图书馆借来了《毛泽东选集》来读,没想到,它彻底颠覆了我对于这类书籍的看法。原以为政治理论嘛,肯定是很生涩难懂,读起来很拗口,一页都能看好久的那种,可是这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作者用了很平易近人、言简意赅的语言来解释当时的政治、阶级等情况,在《湖
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还列举了一些事例来说明农会所做的大事。读的很认真,以至于图书馆要赶人了我还不想离开这本书。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读了第一卷,其中重点研读了毛泽东在第一次国民革命时期的著作,感受很深。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便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革命大多失败的“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因此正确分析中国社会阶级是以团结真正的朋友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正确分析敌人和朋友对于自己都是十分重要的。而朋友和敌人的区分标准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比如现在我们正处于学习时期,能帮助自己学习的人就是朋友,对自己学习有害的人就是敌人。而在那时,朋友和敌人的区分则要根据对革命所持的态度而定,反对革命的人或者阶层是敌人,而支持革命的人或者阶层自然也就是朋友了;在社会中经济地位高,享有特权的人或者阶层当然愿意维持现状,不愿意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受到革命的影响,从而反对革命,而那些经济地位低下,解决不了温饱的人自然也就是革命的忠实拥戴者,处于两者之间的阶层也会向革命的阶层或者与革命对立的阶层游移。因此,毛泽东根据不同人的经济地位将他们分为地主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在正确分析他们经济情况后得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和中国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中产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小资产阶级有三个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对于革命取怀疑的态度,第二部分是在经济上大体上可以自给的,对革命采取了中立的态度,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是小资产阶级的左翼,在革命运动中颇要紧;半无产阶级中的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和小贩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而绝大部分半自耕农的革命性优于自耕农而不及贫农;无产阶级中现代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农村无产阶级在农民运动中和贫农处于同一紧要的地位。经过综合分析后得出毛泽东得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这样的重要结论。划分了阶级,分清了战友和敌人,共产党便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消灭敌人。我认为共产党最终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除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团结了一切力量,万众一心。而现在社会中,贫富两极分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贫富差距的拉大必然会导致新的阶级分化,从近年来发生的各类事件可以看出“仇富”或者“嫌贫爱富”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前段时间西安发生的游行事件,很多人都借助“爱国”来宣泄自己对于有钱人的不满,以及社会上屡见不鲜的贪污受贿现象。这些都在提醒我们阶级分化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如果中国领导人再不采取行动,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会越来越严重。如何在新时期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将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充分肯定了农民运动和农会在中国革命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对国民党右派说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糟得很”,农会的做法“过分”,进行了严厉的抨击。指出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是打翻这个封建势力。孙中山先生致力一生于国民革命都没有做到的事,农民在几个月内做到了,这是“好得很”。“糟得很”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是反革命的理论。对于农会做法“过分”的问题则是那些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以前剥削压迫地主的报应,是他们自食恶果。而且革命就是暴动,农村革命是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权力的革命。农民必须“过分”,才能推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地主权力。那些所谓“过分”的举动,那是农民在乡村中由大的革命热潮鼓动出来的力量所造成的。并且毛泽东指出这些举动,在农民运动第二时期(革命时期)是非常需要的,都有革命的意义。在《革命先锋》一篇中,毛泽东再次对富农,中农和贫农的革命性进行分析,并指出贫农最革命。同时他指出贫农作为农会的领导者,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过在自己内部的规章的约束下变好了许多。在《十四件大事》中,毛泽东列举了农民在农民协会领导之下做的十四件大事:将农民组织在农会里;政治
上打击地主;经济上打击地主;推翻土豪劣绅的封建统治;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推翻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推翻祠堂族长的族权和城隍土地菩萨的神权以至丈夫的男权;普及政治宣传;农民诸禁„„我发现农会做的事情都是一步一步有逻辑的。首先要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必须要团结,所以必须要组织一切可以组织的农民力量,力量强大了之后就可以进行政治斗争,为了巩固政治斗争的结果就必须在经济上约束绅士地主们,并且建立自己的农民武装,推翻封建政权,作为领导者,肯定要自我约束,因此设置了农民诸禁,这些禁令不仅规范了自己,而且反抗社会恶习,对城市商人剥削进行自卫。说实话,我一直认为农民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除了农民人数众多,压迫最深之外没有什么了,可是当我读到农民诸禁时,我又发现他们的确是配作领导的,毕竟没有自制力的人是没有领导力的。在最开始读到《所谓“过分”的问题》一篇时,我还不知道农民到底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之后在《十四件大事》中的在政治上打击地主中,我觉得农会做得的确有些过分,比如大示威,驱逐,甚至还有枪毙。虽然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对农民进行了十分残酷的压迫,但是罪不至死,将他们的财产剥夺入公,剩下的让那些人自生自灭就可以了,枪毙的确太残忍了。在《革命先锋》一篇中,毛泽东提到“或者说:‘再过一个月,入会的每人会费十块钱!’在这样的形势下,富农才慢慢地进了农会。”“略有修理,也当作慈善事业,从那些‘肯积阴德’的人家化募几个,修出些又狭又薄的路。农会起来了,把命令发出去,三尺、五尺、七尺、一丈。号令一出,谁敢不依?”“这却并非慈善事业,乃是出于强迫,但是这一点子强迫实在强迫得还可以。”“有了农会,可以不客气地发命令强迫地主修塘坝了。地主不修时,农会却很很气地对地主说道:‘好!你们不休,你们出谷吧,斗谷一工!’”,这些明明就是强盗的行为,毛泽东却认为是理所当然,既然我们要建造的是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农民把地主的土地收回大家一起耕种,那对于那些修道路,修塘坝这种造福全民的事情为什么就不能大家一起出钱去做呢?我想着大概与毛泽东自身所代表的阶级性质有关吧。
读《毛泽东选集》最大的感触是毛泽东在革命过程中与群众联系十分密切,例如在做《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毛主席实地考察三十二天,仔
细听农民同志的报告,并且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也提到和农民交谈的情况。只有心系人民群众的领导者才是好的领导者。反观现在某些所谓的“人民公仆”,只顾自己享乐,将人民的切身利益忘在脑后,如果毛主席在世,一定会十分伤心的。读完之后,我才知道毛泽东在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时,才32岁,不禁让我对毛主席的预见和正确分析国内形势的能力感到十分佩服。
读完《毛泽东选集》,我发现其中的许多理论对于现在的社会仍然适用,作为一个人民公仆,必须把《毛泽东选集》烂熟于心,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选集》是一本值得学习的书籍,而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去读读《毛泽东选集》,为今后的社会建设做贡献。
读完这两本书之后,我感到,作为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一代青年,要好好继承毛泽东的思想,学习他的精神,尽力使自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二篇:毛泽东自传读后感
外国语言文学系 20091151123 朱康
《毛泽东传》读后感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不仅改变了整个中国,还影响着全世界。看完《毛泽东传》,我再一次深入了解他传奇的一生。
《毛泽东传》从不同侧面展现毛泽东的人生历程与领袖风范。
一、毛泽东诞生至革命早期的人生历程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一个农民家庭里,当时中国正一步步走向衰败。幼年时期见证了父辈从负债累累到岁末有余粮,从贫农到富农的创业史。他从小酷爱读书,整天不停的告诫自己读完一些书籍。他父亲逼着他干活,可是毛泽东在干完活后又躲在墙角偷偷的看书。毛泽东是在父亲的严厉和母亲的疼爱中成长起来的。
毛泽东在长沙上中学时读到《民报》,并且了解到广州七十二烈士救难的情形,孙中山这个名字也开始被他所关注。他在这样**的年代逐步成长起来,心中慢慢形成了革命救亡意识。
1921年,毛泽东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这揭开了毛泽东革命的第一页。他在革命中倡导独立学说,摈弃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将农村作为革命的根据地,把农民作为夺取政权的主力。他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这一极负浪漫色彩的大胆预言,充分展现他对中国革命的信心和远见。而这“星星之火”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便烧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成了中国革命的主宰。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坦克在中国的大地上横行肆虐,拥有着几百万
正规军的国民政府却一溃千里。而此时,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的一篇“论持久战”,精辟的预言了中日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到战略反攻的必然,而演绎这一预言也只用了八年的时间。当日本人彻底投降后,有着美国人的支持和全副美式装备的蒋委员长,信心十足的要在三个月之内消灭共产党时,其首要目标直指延安,面对来势汹汹、势力悬殊的国民党军队,尽管广大官兵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热情空前高涨,但他却审时度势,作出了撤离延安的英明决定,他像一位闲庭信步的哲人一样,向他依依不舍的老乡和战士们发出了这样的预言“多则两三年,少则一两年,我们就会回来的,因为我们这不是败退,而是主动撤离,这样的撤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回。”很快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国民党军队就如同决口的黄河之水,以势不可挡的势头迅速从中国的东北退到华北既而长江以南。
二、毛泽东在各方面的成就都是丰碑,很少有人能超越的。
毛泽东的书法,如行云流水,而且又遒劲有力;毛泽东的文学成就,更是很少能有人能媲美,那首《沁园春•雪》足以傲视群峰;毛泽东在思想哲学界的成就,尤其《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名作,更是影响着全世界的哲学思想;毛泽东在调查研究方面《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的理论要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关于工商业政策》等。毛泽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百年难遇的奇才。
三、从正反两面看待毛泽东的功与过
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的前半生,是不断战斗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岁月,后半生,则是不断斗争,逐渐地偏离历史规律并逐渐从错误走向错误的黯淡时光。他自己在临终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和蒋介石斗争并把他赶到台湾,二是发动文化大革命,但结果还不知道。
四、读《毛泽东传》的深刻感触
毛泽东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其根源就来自于他所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一生都是在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毛泽东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从而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注入到自己所关注的事业中去。毛泽东有着明确的奋斗的目标,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着手实现。这给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那就是,一定要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不要坐以论道,泛泛奇谈。正如毛泽东毕生所倡导的“理论与实践想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等那样。毛泽东用毕生的精力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毛泽东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在思考之后,他总是能够很快的做出正确的决定。毛泽东同志一生充满无数的曲折和艰辛,他之所以能历尽沧桑后,最终走向辉煌,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坚强、坚决与坚定,正所谓“我的坚强与我的生命同长,我有一个梦想,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读书,他读书养成了“四多”的习惯:“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的书架上藏有十多万册书,一本《资治通鉴》他读了十七遍,上面写满了批注语和各种符号。正是这些好习惯,促成了一个知识渊博、气度非凡的人民领袖。
作为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一代青年,要好好继承毛泽东的思想,学习他的精神,尽力使自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三篇:毛泽东自传读后感
《毛泽东自传》读后感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不仅改变了整个中国,还影响着全世界。看完《毛泽东传》,我再一次深入了解他传奇的一生。
《毛泽东自传》从不同侧面展现毛泽东的人生历程与领袖风范。
一、毛泽东诞生至革命早期的人生历程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韶山一个农民家庭里,当时中国正一步步走向衰败。幼年时期见证了父辈从负债累累到岁末有余粮,从贫农到富农的创业史。他从小酷爱读书,整天不停的告诫自己读完一些书籍。他父亲逼着他干活,可是毛泽东在干完活后又躲在墙角偷偷的看书。毛泽东是在父亲的严厉和母亲的疼爱中成长起来的。
毛泽东在长沙上中学时读到《民报》,并且了解到广州七十二烈士救难的情形,孙中山这个名字也开始被他所关注。他在这样**的年代逐步成长起来,心中慢慢形成了革命救亡意识。
1921年,毛泽东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这揭开了毛泽东革命的第一页。他在革命中倡导独立学说,摈弃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将农村作为革命的根据地,把农民作为夺取政权的主力。他提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这一极负浪漫色彩的大胆预言,充分展现他对中国革命的信心和远见。而这“星星之火”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便烧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成了中国革命的主宰。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坦克在中国的大地上横行肆虐,拥有着几百万
正规军的国民政府却一溃千里。而此时,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的一篇“论持久战”,精辟的预言了中日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到战略反攻的必然,而演绎这一预言也只用了八年的时间。当日本人彻底投降后,有着美国人的支持和全副美式装备的蒋委员长,信心十足的要在三个月之内消灭共产党时,其首要目标直指延安,面对来势汹汹、势力悬殊的国民党军队,尽管广大官兵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热情空前高涨,但他却审时度势,作出了撤离延安的英明决定,他像一位闲庭信步的哲人一样,向他依依不舍的老乡和战士们发出了这样的预言“多则两三年,少则一两年,我们就会回来的,因为我们这不是败退,而是主动撤离,这样的撤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回。”很快仅仅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国民党军队就如同决口的黄河之水,以势不可挡的势头迅速从中国的东北退到华北既而长江以南。
二、毛泽东在各方面的成就都是丰碑,很少有人能超越的。
毛泽东的书法,如行云流水,而且又遒劲有力;毛泽东的文学成就,更是很少能有人能媲美,那首《沁园春•雪》足以傲视群峰;毛泽东在思想哲学界的成就,尤其《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名作,更是影响着全世界的哲学思想;毛泽东在调查研究方面《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文学艺术创作方面的理论要求《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关于工商业政策》等。毛泽东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百年难遇的奇才。
三、从正反两面看待毛泽东的功与过
毛泽东虽然在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不可争论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 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中国共产党在他逝世5年以后,对他的全部革命活动和革命思想以中央委员会决议的形式作出了全面的评价。毛泽东的前半生,是不断战斗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岁月,后半生,则是不断斗争,逐渐地偏离历史规律并逐渐从错误走向错误的黯淡时光。他自己在临终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一是和蒋介石斗争并把他赶到台湾,二是发动文化大革命,但结果还不知道。
四、读《毛泽东传》的深刻感触
毛泽东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其根源就来自于他所提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一生都是在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毛泽东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从而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注入到自己所关注的事业中去。毛泽东有着明确的奋斗的目标,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着手实现。这给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毛泽东用毕生的精力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毛泽东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在思考之后,他总是能够很快的做出正确的决定。毛泽东同志一生充满无数的曲折和艰辛,他之所以能历尽沧桑后,最终走向辉煌,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坚强、坚决与坚定,正所谓“我的坚强与我的生命同长,我有一个梦想,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读书,他读书养成了“四多”的习惯:“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的书架上藏有十多万册书,一本《资治通鉴》他读了十七遍,上面写满了批注语和各种符号。正是这些好习惯,促成了一个知识渊博、气度非凡的人民领袖。
作为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一代青年,要好好继承毛泽东的思想,学习他的精神,尽力使自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四篇:毛泽东自传读后感
《毛泽东自传》读后感
初听《毛泽东自传》时,我觉得很诧异:既然是自传,那作者应该是毛泽东本人呀,不应该是斯诺。而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后,这个问题就自然知晓了:原来该书的内容是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10月在陕北保安笔录而成,为了增强正确性和趣味性才使用第一人称“我”,从而保持了原来自传的形式。书中的内容是毛泽东口述并亲自修改的生平事迹的忠实记录,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文献,也是唯一以自传形式出版的中共领袖传记,可谓“中国第一自传”。
本书以事说人,更以事说史,在给予读者一个更真实的中共伟大领导人的形象的同时,还历史一个更加真实贴切的面貌。此外书中还附录了《毛泽东自传》写作翻译出版的前前后后,从版本学角度对早期毛泽东传记进行系统研究,可谓集百家之所长,为中共党史文献研究添上了一笔亮丽的风景线。
本书介绍了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和思想的转变过程。毛泽东诞生于湖南湘潭县的韶山冲,幼年见证父辈从负债累累到岁末有余粮,从贫农到富农的创业史。我想这段经历在以后的日子对他起着无形的作用。而他在那时就显现了“叛逆”的性格,不顾教师的酷戒,读完先生所深恶的《岳飞传》、《水浒传》、《三国》、《西游记》等书籍。那时他喜爱读传奇小说,却以异于常人的眼光难以发现了一个不争的的事实:书中的英雄和主角都是武士、官吏和学者,从未出现过一个农民英雄。这让我们不禁感叹少年的毛泽东就开始用与众不同的思维和独到的眼光发现了这个重要的规律。同时由此还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思想在他的少年时代就开始播种、萌芽。
而当他在长沙读中学时,报纸为毛泽东开创了一番新的天地,让他了解最新的时事,接触更多的社会思想。而正是这些革命报纸让社会主义进入毛泽东的世界——至此埋下革命指导思想的种子,同时也让他了解到更多的现实。而在湖南省省立图书馆的自修的这段经历更是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渐渐地他的思想变成了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混合体,这是他的思想的一大成长历程。当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等共产主义书籍之后,他就开始坚信马克思主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书籍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它给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追求真理和完善自我的平台。我们要弘扬革命先辈刻苦读书,报效祖国的精神。
赴沪参加中共一大正式揭开了毛泽东红史的第一页,他在革命中所倡导的独立学说,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摈弃苏联模式,主张走“农村为革命根据地、武装包围城市”的路线,同时把农民作为夺取政权的主力,使得那些所谓的“真正马克思主义者“惊讶不已。当革命遭遇重大挫折时,方显出毛泽东那睿智的眼光和思想;他的那套“游击战”堪称人类战争历史上的奇葩,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奇迹。中国解放军和中国人民以英勇忠诚和超人的忍耐力克服了了重重阻力,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历史是曲折的,中国革命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而历史也证明了毛泽东的主张是正确的、科学的。
读完毛泽东传,给我留下最深刻印像的就是毛泽东那种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团队精神以及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吧!
在当今这个物质主义横流的时代,绝大部分的人想着如何挣更多的钱,能够让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于是出现了各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偷窃、抢劫、贪污;让人想不到的更有部分商人拿着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赚黑心钱。如今物价飞
涨,价格之高让人咋舌,这是为什么?是一些势利之人为了牟取暴利所致,他们大量囤积农产品,再抬高价格销售,的确他们是发大财了,可他们是否想过这给老百姓带来的是什么——是灾难啊。一如房价,居高不下,让普通老百姓对之望而却步。而贪污受贿案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民的血汗钱在送走一群撑饱的恶狼后又迎来一批饿狼。真不知道人民是该高兴还是该悲伤呢?事实是一些大官们不顾自己的安危争先恐后地要成为一个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其“牺牲精神”值得嘉奖。然而我不明白为什么国家喊了这么多年 “廉政”口号,同时严厉地惩治了一批贪污受贿的人,却还有人勇敢地以身试法?是国家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还是人的贪欲在作祟?我的答案是这两方面都逃脱不了干系并且有一定的联系:如果一个国家的监督机制毫无震慑力和执行力,形同虚设;如果下级官员(或职员)对上级领导一昧地逢迎,对其违法的行为臵之不理甚至与他狼狈为奸,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此外人的本性是贪婪的,一旦理智被欲望侵占,尊严被权力征服,那么任何监督机制都会被忽视。如果他们想的是国家的和谐与人民生活的提高,那么他们会致力于做好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请大家莫忘“前车之鉴,后世之师”,因为历史和现实都生动形象地为我们阐述了这一道理。
此外,我们在他的口述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后来他使用的是“我们”、“红军”等字眼,表明这所取得的一切是属于集体的,而不单单是他个人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团队合作是必须要学会的,因为可以说它是我们立足当今社会的一大基本技能。在这个分工合作日趋明显的社会,我们要懂得合理使用各种相关资源,与他人一起努力完成作品。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革命的胜利充分的验证了这个道理。大家仔细想想为什么日本在武器装备远远比我们精良的情况下还是被我们驱逐出神州大地,我想答案是非常明显的:这就是中国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灵活地运用各种战术,使日本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
正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途中肯定充满着坎坷与挫择。逃避退缩不是我们的选择,勇敢地正视并战胜它们才是智者的行为。因为永远会有困难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一堂不会停止的课,我们总是在实践中成长。只有经历过暴风雨,我们的心理才会更加成熟,能力上才能得到提升,知识才能得到实践。同时仅仅只有接受困难的观念还是永远不够的,毛泽东曾说孩子们,你们要随时做好准备。随时做好准备,不是你想着我要准备我要准备你就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的。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遇到困难时,选择的是迎难而上,是与困难斗争到底。例如他的农民主张曾被党内其他同志怀疑,但他并没有放弃,一如既往地深信中国的革命需要农民的力量,最终他胜利了,带领着中国人民取得伟大的胜利。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不仅是掌握足够的知识,还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因为我们不仅要具备解决问题的实力,还要有能够打持久战的水平,以防在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被压力压垮。
历史悠悠,我们灿烂的华夏文化有着太多的自豪:尧舜的传说、孔孟之道、大唐盛世……“时势造就英雄,英雄成就时势。”是的,在那个二十世纪,战火的硝烟弥漫着中国这片土地上,隆隆的枪炮声充斥着国民的耳膜。一代伟人毛泽东凭借其特殊的阅历和自身的英勇忠诚带领中国人民扭转局势,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所有的凡人一样,他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到那个高度的;非凡的是他所走的是那么一条充盈艰辛坎坷的道路,其中浓缩了中
国国内在那个年代的动向。而毛泽东不仅仅是一代伟大的军事学家,战略家,还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他用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和气度,用那”十六字诀”和其他独特的军事战略和战术,为这个曾经是地球上最富裕的民族摘去“东亚病夫”的帽子,将她归于本位。这样的丰功伟绩,使毛泽东在中国的历史了留下了绚烂的一笔,同时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无限的底蕴和美丽的风景。
一本好书,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的不足;又像一盏航灯,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在读《毛泽东自传》的过程中,我不禁惊叹毛泽东所具备的能力与所体现的精神,同时通过与毛泽东的对比我深刻地了解了自己的缺点以及今后该如何完善自我。此外我会积极地使自己向党组织靠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毛泽东自传》读后感
《毛泽东自传》读后感
读完毛泽东传,给我留下最深刻印像的就是毛泽东那种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着想的精神。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些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吧!我希望,我能通过本书,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他的伟大一生。
毛主席对自己一生的工作认为主要的是两点:一是赶走了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二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现在很多人择业都是想着以后要做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够赚很多的钱,才能够让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似乎我们已经没有以前毛泽东时代人们的那种纯朴的念头了,要精忠报国,要为国捐躯„„或许人们都觉得只有乱世才能出现毛泽东那样的英雄,只有乱世才需要毛泽东那样的英雄。
可我觉得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出生,已经失去一次为自己的国家做贡献的机会了。现在中国正在不断地建设着,在不断地壮大,这时候正需要我们,我们不能再失去这次机会了!
同时,看完毛泽东传之后,我发现他是一个很果断的人。在思考之后,他总是能够很快的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也是我所缺少的吧!现在,我是大二也就面临择业的问题。在暑假期间,我想过很多职业,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最后我在当人民教师和去公司上班这两个选择中徘徊着。父母说当教师稳定对女孩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职业,而亲戚说去公司上班有很大的发展前途。每当听完他们的话时,我都会被说服。多么的没主见呀!我不断的在想,为什么同样是吃饭长大的人,毛泽东就可以那么果断,而我却如此不能做决定呢?我不断的思考着,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一个善于做决定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着自己的目标。而我,如果要有所成就,就必须克服自己缺乏主见的弱点。人的一生,不能都任凭自己的弱点为所欲为吧?每个人都是有弱点的,毛泽东也是,但是他都能够克服,同样是人,我也可以。
还记得毛主席在重庆谈判回来后说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当时,毛主席同志是对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件事说的。但是,这句话可以用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不可能一直都走平平坦坦的路,世界上没有那么好的事情。永远都会有困难在我们的面前,困难不会因为我们不希望他们出现而消失不见。而仅仅只有接受困难的观念还是永远不够的,他说说孩子们,你们要随时做好准备。随时做好准备,不是你想着我要准备我要准备你就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的。我认为他说的话很有逻辑。他告诉自己的儿子说,你们要多向自然科学学习,不要天天谈什么政治,没有知识,你们什么都干不成,不要以为你爹我能用政治上的权力帮你们解决问题。即使我想,人民也是不会允许的。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像毛泽东这么会思考的人,他对儿子的教育都是金玉良言呀!我们要偷偷的学过来。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你才能好好的准备迎接困难。以前没有好好念书的孩子们,你们现在就要努力了。不然就来不及了。这也是我要对自己说的话。
《毛泽东自传》是一本值得我们好好揣摩的好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对以前所做的错事很后悔。从今以后我一定要以毛泽东精神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向党组织靠拢。
运训 091
厉婷婷
0903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