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做强“特”字促增收

时间:2019-05-14 01:4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靖远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做强“特”字促增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靖远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做强“特”字促增收》。

第一篇:靖远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做强“特”字促增收

靖远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做强“特”字促增收

近日,靖远县被正式确定为全国580个蔬菜生产重点县之一,成为该县实现农业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转变的又一强力支撑。

近年来,靖远县立足县情实际,通过典型引路、行政推动、科技带动、投入启动、市场牵动等措施,着力培育壮大蔬菜、畜禽、林果三大特色农业产业,使其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提速器。

调优结构创新发展思路

靖远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不断壮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截至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了沿黄灌区以设施蔬菜种植为主,高扬程灌区以地膜早熟洋芋、枸杞、舍饲养羊等特色农畜产品开发为主,干旱半干旱山区以大枣、瓜类、小杂粮生产为主的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33.47万亩,总产量达到12.12亿公斤;各类畜禽饲养量达735万头(只);枸杞、大枣、苹果等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18.5万亩。该县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和枸杞种植县,三大特色产业总产值已达到20.6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83.5%,三大产业人均纯收入已达到2988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2.3%。

注重科技增强发展活力

按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该县注重引进示范推广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新经验,全面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增强产业发展活力。蔬菜产业依托大坝、三合等高科技示范园区,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蔬菜有机无土栽培、基质育苗等先进适用技术14项、新品种60多个,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9个;畜禽产业引进改良绵羊、种猪、良种鸡等畜禽新品种25个,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6个;林果产业引进宁杞7号、陇南755核桃、香玲等新品种4个,建成4个枸杞万亩乡镇、1个文冠果万亩乡镇。已有21种农产品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小口大枣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远县先后被评为“省级绿色食品示范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国家级反季节西甜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第二批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和“国家级羔羊肉生产标准化示范区”。

壮大龙头提升竞争优势

依托三大特色产业优势,靖远县按照“扶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思路,整合优势资源、技术,不断延伸产业发展链条,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截至目前,已扶持建成长河食品、国鼎奶牛、蒙家坪养鸡、盛源猪场、金杞福源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39家,从业人员3600多人,带动农户2.5万户。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60家,拥有7000多户社员,带动农户达1.5万户。组建众鑫蔬菜种植购销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隆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指导其与兰州理工大学等12家高校实现“农校对接”,极大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第二篇:平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平泉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平泉县立足食用菌、设施园艺、畜牧业等特色农业产业,以产业富民为切入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壮大特色园区规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在花卉张国廷的花园里,百余亩万寿菊景象绽放、枝繁叶茂。据老张介绍,现在市场上的鲜花供不应求,每天20余人的当地雇工都要工作7、8个小时进行采收。

农民张国廷说:“每天从早晨5点半开始摘,一天能摘10吨左右,一吨8000块钱,估计能采到上冻之前,收入还是不错的,种万寿菊是群众增收的好路子。”今年以来,平房乡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的支持鼓励农民发展万寿菊种植,由于花期长、管理粗放、而且产量高,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目前,全乡共种植万寿菊2000多亩,年可为农民增收800万元。并以平房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也纷纷发展起了万寿菊种植,全县种植面积近万亩。

为延伸产业链条,平房乡积极引进总投资1.08亿元、占地100亩的万寿菊深加工项目基地。该项目分颗粒加工、饲料加工和色素提取三条生产线,目前一期工程完工,正在组织收购鲜花。

平泉县合众菊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树均说:“项目投产后,年可加工万寿菊10万吨左右,这样平泉及周边的鲜花我们都可以回收加工,提高万寿菊的经济价值。”

平泉县县平房乡副乡长杨涛说:“我们积极支持农民发展园区,我们给予补贴、水电配套、技术指导等,同时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企业,使当地农产品在本地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基地加农户加企业”的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县发展各类农业园面积5.5万亩;食用菌生产总量增长1.4亿盘(袋),发展设施园艺面积4.6万亩,畜牧大户增加1240户,农业产业化产值经营额达到28.8亿元,占全县农业总值的78.9%;三大产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417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1.1%;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8%。全县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37家,新增加工能力30万吨。

第三篇: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我县特色林果业建设如火如荼

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今年,县委、县政府把特色林果业建设确定为20项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计划完成啤特果基地建设2万亩,核桃基地建设2000亩,花椒低产林改造2万亩。截止目前,在河西、莲花、南塬、北塬等乡镇完成核桃基地建设9100亩,栽植核桃苗木15万株;在路盘乡刘山、牟家、永胜等村集中连片完成啤特果基地建设9100亩,栽植啤特果苗木51万株;从天水先后引进秦安一号等花椒新品种30万株,在南塬、榆林、桥寺、莲花、北塬等乡镇完成花椒低产林改造2万亩。

今年的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中,主要分南北两片,突出三个特色。一是在西南片继续扩大啤特果基地建设规模。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啤特果基地建设力度,啤特果基地面积累计达到5万亩。2010年产量达到3500吨,创产值350万元。2011年, 继续加大啤特果产业建设力度,计划在路盘、坡头等乡镇完成啤特果基地建设2万亩。在扩大基地建设的同时,注重技术服务,在秋冬季进行老果树改造和修剪1500亩,培训农民1500人次,努力提高我县啤特果产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在北塬片大力培育核桃新型产业。在莲花、南塬、北塬、河西等乡镇引进推广薄皮核桃15万株,逐步培育成 1

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新型林果产业。三是全力抓好北塬片花椒产业提质增产增效工作。截止目前,全县花椒面积累计达到30.12万亩,进入丰产期面积达到18.5万亩。2010年产量达1224.38吨,创产值6112.9万元。我县针对花椒起点低、质量和效益差的问题,2011年,重点抓好低产林改造和病虫害防治示范工作,抽调具有中级职称的业务骨干任教师,在榆林、桥寺、南塬、莲花、井沟等乡镇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1000多人次。积极筹措资金15万元,购买石硫合剂、阿维菌素、辛菌安等农药和喷雾器、修枝剪等器械,免费发放给莲花、井沟、土桥、桥寺、榆林等乡的椒农,截止目前,已发放农药84箱,器械140套,涉及6个乡(镇),13个村,140户椒农。先后从天水调进秦安一号等花椒新品种30万株,免费发放给了北塬片十乡镇的群众,丰富了花椒品种。

为了把特色林果业抓出特色、抓出规模、抓出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各有关乡镇,亲临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难题,督促指导。二是加强技术服务。林业部门抽调技术人员分片包乡,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定点打号、现场培训、现场指导栽植。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黑板报,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印发资料、组织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召开乡、村、社干部群众大会等,大力宣传发展核桃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市场潜力,激

发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核桃产业的积极性。四是落实工作措施。县上早安排,早动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建设特色林果业;乡上认真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所有干部合力抓的工作责任制,严格推行定区域、定任务、定时间、定责任的“四定”措施,将栽植任务层层分解到村、到社、到地块;林业部门与供苗商签订购苗合同书,切实保证了苗木质量。

第四篇: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中共靖边县委 靖边县人民政府

2011年,我县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工作措施,以发展工业的理念谋划现代特色农业,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全年共投入10亿元扶持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全面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实现总产值25.2亿元,实现增加值14.7亿元,增长7.9%。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89元,位居全市第三,比2010年净增加2090元,增长27.5%,分别高出全市、全省、全国水平3169元、4661元、2712元。据统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的乡镇达10个,占全部乡镇的45.5%;全县214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上万元的达到90个,占全乡行政村总数42%,其中突破2万元的乡镇5个。

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立足实际,高点起步,制定科学合理的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为了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我们抽调全县涉农以及有关部门骨干,由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县级领导带队,组成靖边县农业农村工作调研组,深入全县22个乡镇开展了多次农业发展大调研,经过仔细研究,认真讨论,反复酝酿,制定了靖边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规划立足全县自然条件和现有的产业基础,科学规划了生产区域,积极引导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产业发展兼顾规模与效益,按照“大规模、小群体”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在提高效益上下功夫。马铃薯产业围绕“鲜薯商品化、种薯脱毒化、品种专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思路,加快脱毒新品种推广改良步伐,努力开发高淀粉、专用薯品种,实现以商品薯生产为主,专用薯、种薯生产为辅的协调发展格局。蔬菜产业按照“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培育品牌、提高效益”的思路,坚持高标准大田和拱棚、温棚建设并举,推进东坑镇、红墩界镇“万亩万元”设施农业示范田建设,带动宁条梁、张家畔等有条件的乡镇大面积推广。小杂粮产业由传统种植向“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方向发展,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实践证明,一个好的规划,对工作的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大投入,把握关键,夯实特色农业发展物质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关键。为此,我们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重点来抓,不断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一是继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加强了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农村电网和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积极争取中、省、市专项资金,并与我县项目建设捆绑、配套使用,加强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三是充分调动群众、社会参与的积极性,避免了政府大包大揽、单打一的弊端,进一步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2011年,解决了农村2.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和80个自然村农网改造问题;全县通村油路达到75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新修和改造基本农田13万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5万亩,新打机井383眼,发展节水灌溉8.31万亩;完成了6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任务。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为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基础。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同时,切实加强了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强力推进马铃薯良种基地建设,加快脱毒新品种推广改良步伐,走种薯、专用薯、食用鲜薯“三薯”协调发展的路子,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夏马铃薯达到10万亩,建成原原种繁育基地50亩,原种繁育基地500亩,一级种薯繁育基地8000亩。稳步推进蔬菜产业,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在北部和中部滩涧地区进行规模种植。在种植结构上,由传统蔬菜生产向“精细蔬菜”生产发展,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在种植方式上,坚持了以大田生产为主,拱棚、温棚生产为辅,走大田、拱棚、温棚蔬菜生产相结合的路子,真正形成了“季季有产品,月月有收入”的生产格局。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达到5万多亩,蔬菜温室大棚达到8350个,大、小拱棚达到16114个。大力发展羊子、生猪养殖,羊子饲养量达到175万只,生猪达到48万头。小杂粮产业以榆荞-4号荞麦、伊选红糜、伊选黄糜、晋谷

29、秦谷5号、英国红芸豆等小杂粮优良品种为主,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建立了特色小杂粮生产基地15万亩,产品很受欢迎,效益也很可观。实践证明,“基础强则农业丰,农业丰则农民富”。只有把基础打好了,特色农业的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只是一句空话。

三、依靠科技,推广科技,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科技支撑 我县有发展特色农业的自然资源优势,但从长远看,仅靠自然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只能是短期的,不能长期站稳市场,只有依靠科技,应用科技,推广科技,才能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加大了羊子、生猪、马铃薯、蔬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的科技投入,全年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实施农业科技项目30多项,推广各类新品种40多种,推广应用新技术16项,全力提升了特色产业的品质和效益。一是实施了良种工程。发展特色农业,良种要先行。2011年,全县推广脱毒紫花白马铃薯新品种40万亩,总产值3亿多元。推广种植的紫花白马铃薯亩产可达5000斤,而南部山区种植的虎头、山杂等老品种平均亩产仅为600斤。选育推广的紫皮高桩洋葱,1995年第二届中国杨凌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获“后稷金像奖”。推广的保加利亚、万丰系列、海丰系列等辣椒新品种具有色泽好、品质好、风味独特的特点。推广的龙洲葱、杨虎台蒜具有口味浓、品质优、保健性强的特点。王则镇闫米洼村引进榆荞-4号荞麦优良品种种植,亩产达400多斤,而老品种亩产仅为100多斤。二是实施了新技术推广工程。我们把特色产业的规范化生产、适用技术的推广作为科技兴农的关键来抓,大面积推广机械化作业、立体化种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以及垄作栽培等新技术,着力提高了特色产业的产量和质量。2011年,全县推广旱地全覆膜双垄沟播玉米示范种植3.4万亩,平均亩产达到833.2公斤,在农技部门指导下建立的靖边夏马铃薯生产基地,亩收入1700多元,加上回茬秋菜1000多元,亩收入可达2800元。东坑镇伊当湾村仅夏马铃薯一项户均收入逾万元的就有300多户,该村村民殷海彦种植夏马铃薯100多亩,年收入在20万以上。积极推广10大类40多种新型农机具5511台,农业机械化进程明显加快。三是实施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以杨桥畔、红墩界、高海则高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创建特色产业无公害生产基地。认真执行质量生产认证标准,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标识制度建设,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靖边县高海则、涌泉居专用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种植的马铃薯,平均亩产9000多斤,最高的突破10000斤,年纯收入达300多万元。全县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5万亩,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5万亩,无公害小杂粮生产基地3万亩。马铃薯远销广州、长沙、武汉、太原、上海、济南、青岛等大城市,更是西安市场的抢手货;辣椒、洋葱等被山东视为珍品;小米、杂豆极享盛誉,特别是龙洲小米以色泽金黄、颗粒均匀、营养丰富以及能解渴消暑而享誉陕北,荞麦由于品质优、无污染而成为出口创汇产品。席麻湾马铃薯己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并注册了“统万牌”商标。成功打造了鸿丰牌蔬菜、万丰牌辣椒、华兴牌羊肉等十大名优农产品品牌,新田源集团的荞麦淀粉己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实践证明,只有依靠科技,应用科技,推广科技,才能真正实现与市场对接,农民才能增收过上好日子,否则靠勤劳、务实只能解决温饱。

四、做强龙头,狠抓营销,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现农业产业化,根本出路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们用抓工业的方法来抓农业,用管理企业的方式来管理农业,用工业的理念来谋划产业。一是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大力发展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把分散的专业户、专业村,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生产,带领农民闯市场。目前,我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己发展到197个,促进了各项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发展一批种养大户,建立一批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目前,己兴起了榆林新田源食品厂、神源淀粉加工厂、涌泉居马铃薯生产基地等一批优秀企业,与种养大户、生产基地有机的链接起来,延长了农民增收链条。为调动农民种养积极性,我们对发展“一村一品”的乡镇、村和种养大户进行大奖。三是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将农业信息网络向种养大户和运销大户、专业合作社、公司延伸,逐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四是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和品牌建设。我们在开发、建好本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同时,还注重开发了境外销售市场,重点在全国大中城市建设交易网点,使它们成为我县农产品的宣传窗口和销售平台。不断强化品牌建设,以品牌吸引消费,以名牌抢占市场。从几年的实践来看,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抓好农产品的营销,是农民增收又一主渠道,也是推广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并且成为打造我县农业品牌的窗口和平台。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尽管我县特色农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与发展特色农业的要求和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发展规模还不够大,农产品科技含量还比较低,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后我们将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力争使我县特色农业发展有新的突破。

第五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彰显特色赶超发展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彰显特色赶超发展

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裴子亮

9月6日至12日,随市党政考察团赴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考察学习。一路认真看、仔细听,与随团考察领导交流讨论,使我们很受启发、教育和鼓舞,深感此行不虚,收益颇大,既增加了压力和责任感,也激发了发展的激情和动力,特别是三盟市的经验和做法对我们赶超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学习了先进经验,得到了发展启示

东部盟市之行,是一次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良好机会,也是一个反思不足、改进方法、谋划重点、明确方向的过程。东部盟市的繁荣、发展、经验、思想和理念,使我们开阔了眼界,交流了经验,看到了不足,坚定了壮大优势产业,做好“迎会创城”工作,实现加快发展、赶超崛起的信心和决心。

(一)依托本土特色增强发展后劲。东部盟市在追求跨越式发展中,始终坚持把开发本土特色资源作为第一方略,挖掘优势,多出实招,多辟渠道,千方百计激活发展的细胞。例如与我们巴彦淖尔市类似的农业经济发达的通辽市,全市总耕地2000多万亩,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中,该市以年种植1600多万亩、产量达700万吨的玉米资源为依托,下大力气做大了玉米深加工产业,引进了投资80多亿元的梅花生物科技味精和氨基酸项目,投资12亿元的内蒙古利牛生物化工酒精、DDGS饲料、玉米胚芽油项目,投资21亿元的玉王生物科技淀粉、玉米蛋白质、玉米蛋白饲料、果葡糖等项目,这三个项目已成为了我国玉米加工行业装备最先进、工艺技术水平最高的一流项目,其中梅花生物2013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加上一批中小型玉米深加工项目,(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通辽可就地年加工玉米近400万吨,占当地产量的60%,玉米产业成为了支柱产业之一;通辽市还依托霍林河露天煤矿的褐煤,建设国内重要的电解铝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基地;呼伦贝尔市建成了全国最具草原特色的旅游产业,同时依托丰富的煤水资源,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项目;兴安盟依托农畜产品和旅游资源,做大了集孵化、养殖、屠宰为一体的肉鸡加工产业,开发建成了全国著名的阿尔山旅游景区。东部盟市的这些成功经验,与我市提出的打好“五张牌”,建设“五大基地”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非常值得借鉴学习。

(二)正视差距找准不足谋改进。这次学习考察,看到了东部盟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势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思我们的工作,这么多年来,虽然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来看,我们在做大做强地方优势资源产业上,在城市建设上,与东部盟市相比差距明显,主要体现为:一是产业发展层次规模偏低。我们仅建成了一些中规模的发电项目,而煤化工项目更是刚刚起步,矿产资源加工也只上了一些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的初加工项目,得天独厚的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国内知名项目较少,风光资源开发潜

力还很大,口岸经济过货量已做大,但加工业仍处在起步阶段。二是城市规划建设力度不够。东部盟市如科尔沁区、乌兰浩特市等,城市建设手笔大、气魄大、动作大、绿量大,规划建设的标准高、起点高,建有大量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装点,精、巧、奇、特的城市建筑随处可见,城市夜景流光溢彩,成功打造了特色城市。而我们的城市规划、建筑大多雷同单一,缺乏引人入目的生机活力。三是干部的精神状态有差距。东部盟市的干部敢想、敢做、敢闯、敢试,标新立异,勇为人先,敢于冲破束缚。我们有些干部安于现状,工作不实,缺乏吃苦受累、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迫切需要进行大解放、大学习、大提升。

(三)坚定了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信心。总结东部盟市经济发展的根本做法,就是以当地资源优势为依托,合力做大、做强、做精优势特色产业。东部盟市的这一做法,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早在市第三次党代会上,我市就提出了“依靠优势打好经济建设‘五张牌’,打造‘五个基地’”的发展战略,思路完全符合市情市况,是非常好的。东部盟市的成功经验,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地方优势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发挥水煤组合优势。大做“水”字文章,本着节约用水、生态用水的原则,努力将供水做到自治区价格最低且量足质优,以水推动煤化工产业大发展;“煤”字上,抓紧做好自治区政府在鄂尔多斯市给我市配置的城梁煤田和苏布尔嘎煤田的建设开发工作,利用煤田招引新上大型工业项目,推动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借鉴通辽开发霍林河露天煤矿的做法,尽快开发建设白彦花煤矿,大力发展煤电铝、煤化工大型项目。加大蒙古国煤炭资源进口加工开发力度,实现就地加工增值。在继续推进建设与鄂尔多斯运煤公路通道的基础上,加强铁路运输通道建设,降低运煤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重视策克口岸和临哈铁路建成后蒙古与新疆煤炭的加工开发工作,切实为煤化工项目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资源保障。推进农畜产品加工,大力引进大企业、名企业,提升我市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全国著名品牌。抓好矿产资源开发,全面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深加工项目,确实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加快风光能源开发,我市风电项目的建设和运作,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上网难、运行难,如能解决“两难”问题,风能开发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太阳光能开发上要汲取风能开发初期的经验教训,从最初就要引进大的、有实力的、技术含量高的项目进行开发。搞好“口岸”经济建设,要学习满洲里市经营口岸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甘其毛都口岸各方面的条件和优势,全面做好口岸建设、口岸贸易、口岸经济,切实发挥口岸对我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二、拓宽了工作思路,明确了目标举措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总干”精神,以迎会创城工作为统领,以打造自治区一流开发区为目标,抢抓自治区打造沿黄沿线西部经济带的大好机遇,解放思想,奋力赶超,勇于创新,大干实干,努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中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一)招商引资要有新成效。招商引资是事关开发区发展最重要的工作,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长期坚持招商第一的发展理念不动摇,集中开发区的一切人力、物力和领导力量抓招商、抓项目。要尽最大努力做好招商引资的基础工作,当前,要盯紧做好自治区政府配置给我市位于鄂尔多斯市的苏布尔嘎煤田的各项工作,争取尽快将该煤田所在的东胜煤田纳林希里矿区总体规划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及早使其列入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尽快办理煤田探矿权证,尽快完成煤田地质详查和精查,启动建矿审批工作,解除重大项目煤炭资源的后顾之忧;要加快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审批工作进程,以申促建,进一步扩大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的知名度、影响力,争取国家更大的支持;要尽快完成开发区总规和控规的编制审批工作,推进开发区建设规范化、科学化,使招商引资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要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坚持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进行重点招商、定向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积极探索公司化招商模式,推行专业招商和委托中间机构代理招商,全面提高招商效率。

(二)项目建设要有新突破。项目建设是突破发展的重要抓手,拉动经济大幅增长更要靠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促大发展,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中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局面。当前,我们要想方设法尽快促成四川化工控股集团和山东能源集团的合作,使其尽快开工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全力推进正在洽谈的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大型煤化工项目、蒙西集团年产200万吨水泥项目尽快签约落地。抓好联邦制药四期、五期项目建设,打造投资和产值“双百亿”的大企业,建成全国最大的抗生素原料基地。扎实做好圣泉生物能源和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燕京金川20万吨啤酒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正开化工乳化液、山东泰裕厨具、中润化工磁管道和KB抗磨剂、德源动力风机制造等项目顺利实施。推动大兴、双河、浩森、春雪、维信、利一泰、恒丰等绒纺和食品传统产业的技改升级,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形成产业集群。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平台建设,注重抓好中小项目的建设入驻,做到大项目支撑、小项目补充,大小项目遍地开花结果。

(三)基础建设要有新提升。自治区政府今年2月批准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扩区到47平方公里,开发区总体规划已上报自治区即将批复。我们要想尽千方百计从国家和自治区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积极做好土地经营文章,筹措大量的建设资金,继续实施一批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工程。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大力实施公共绿地和企业厂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改造建设章嘉庙海子,进一步提升园区“新亮美”的水平,努力打造秀美开发区。要提升园区城市品位,高规格、高水平规划建设开发区规划展览馆,打造园区建设的亮点和看点。要加强园区管理服务,狠抓城管执法工作,认真执行园区规划,全面建设“大城管”工作格局,使城市管理由常态化向精细化提升。要继续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切实维护好市政基础设施,加强环境管理,全力保护好开发区这方水土。总之,我们要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道路管网四通八达、服务设施完全覆盖,到处绿树成荫、鲜花美景的一流开发区,真正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

(四)综合服务区建设要有新突破。今年年初,市政府批准同意在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西侧章嘉庙海子周围和联邦制药以西以北的范围内,规划建设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服务、教育科研、文化娱乐、商业住宅等项目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开动脑筋,想出办法,下大力气,集中突破,全面加快综合服务区的建设进程。要敢于先行先试,大胆引入市场化运作手段,采取“管委会+公司”的投资运营方式,引进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全面推进土地收储、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房地产开发等工作。要加快开发区国税、地税、公安分局等行政办公楼建设进程。要依托市区的行政生活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全面推进开发区社会事业,提升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保障、就业等事业的发展水平。总之,我们要利用3~5年的时间,想方设法建成功能齐全、成规模、高档次的综合生活服务区。

(五)服务体系要有新变化。当前,欧债危机严重冲击着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客商到哪个地方投资,特别看重当地政府的办事效率。因此,我们必须下决心、出狠招,切实抓好自身建设,市政府行政审批中心的建成投运,必将使此项工作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我们开发区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原则,积极探索新的运行体制机制,全面构建一个集中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服务体系。要加强队伍建设,对所有领导干部职工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制定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工作制度,全面提振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大力营造实干苦干、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打造全心全意为客商服务、高效率办事、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要不断解放思想,彻底解决影响发展的制度瓶颈,清理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以“一站式、一条龙”快速简捷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投资建厂兴业,真正为企业创造能引进、留得住、发展快的一流服务环境。

下载靖远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做强“特”字促增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靖远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做强“特”字促增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