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开题报告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学 院 名称土木建筑学院专业班级水利水电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指 导 教 师
填表时间:2013 年 3 月 15 日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用堆石或砂砾石分层碾压填筑成坝体,迎水面用混凝土面板作防渗体的坝,它对地形和地质条件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施工方便、投资省、工期短、运行安全、抗震性好,因而其作为坝型选择具有很大的优势。
1.国外现代面板堆石坝的发展过程:
1)1850-1940年为抛填堆石坝时期,坝体采用木面板、钢面板钢筋混凝土面板防渗。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采用抛投法堆筑,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都很大,施工期和施工后沉降可达到坝高的7%左右。坝造高了,沉降量加大,混凝土面板开裂,导致大量渗水,因此当时堆石坝最高造到100m,是美国的盐泉坝,它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面板防渗。
2)1940-1965年抛填堆石坝到碾压堆石坝的过渡时期。由英国率先进行振动碾压实坝体堆石的尝试,最终发展为以薄层碾压堆石为特征的现代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3)1965年以后是推广应用碾压堆石坝的时期。60年代,由于大型振动压路机的出现,使堆石密度明显提高,变形减小,渗水减少,筑坝材料的选用范围也有所扩大,施工季节不受限制,因而堆石坝再次得到发展,已成为经济合理、应用广泛、施工方便的一种新坝型。目前,由于施工工艺的进步,使得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高度提高到200m级。
2.中国现代面板堆石坝的发展过程:
中国用现代技术修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并在全国得到很快的发展,至2003年年底,已建成和在建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逾110 座,其中:坝高超过100米的31座。已建成的最高坝是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大坝,高178米,居世界第二,而其库容、坝体体积、面板面积、电站装机容量等指标均居世界同类工程之首。在建的最高坝是水布垭水电站大坝,坝高233米,为目前世界第一高度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在中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发展过程中,中国工程师们不仅紧密跟踪国内外设计施工技术方面的最新经验,同时也研发了若干新的工艺和技术,如:坝体分区和填方压实控制;用软岩作筑坝材料;混凝土面板裂缝控制和处理;趾板的布置和设计;流向上游坡面的反向渗水的处理;趾板直接建置于砂砾石覆盖层上并用混凝土防渗墙作为坝基防渗控制措施;修建坝顶溢洪道;用高混凝土挡墙改造不利地形条件;用碾压砂浆、乳化沥青及挤压混凝土作为上游坡施工期保护措施;在未完成堆石坝面过水度汛;用123 系统监测压实层厚度和碾压机具运行轨迹;堆石料的压实新方法等。
3.国内外面板堆石坝的发展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填筑标准提高:
主次堆石区分线,加大主堆石区的比例(目前已达2/3);坝体填筑高度与深度均衡,坝料均衡上升,尽量减少高差,有高差的部位采用缓坡连接;压实质量提高,由于冲击压实技术的应用,使得坝料的孔隙率大大降低,而各区压实的均匀性大大提高。
2)软岩筑坝的发展
随着坝高的增长,硬岩已不能完全满足大坝填筑量的需要,通过掺用软岩或者单独采用软岩,大大地扩大了料源范围,增大了开采料的利用率。
3)冬季填筑碾压
通过薄层填筑、禁止冻块上坝、垫层料兼顾排水性和稳定性等措施,冬季也可
第二篇: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案例整理题——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范文)
4.5 某碾压混凝土最大坝高75m,相应断面作用水头为72m,若上游面采用防渗等级W8的二级配碾压混凝土防渗,最小防渗层有效厚度。
答案:2.4-4.8m
规范SL314-20045.0.5条规定,二级配碾压混凝土的有效厚度宜为坝面水头的1/30~1/15,则本案二级配碾压混凝土的有效厚度宜为2.4~4.8m。
(2)在坝体混凝土分区设计时,对变态混凝土有以下认识与使用意见,其中不正确的是其中的哪一项?
(A)变态混凝土厚度应予以控制,不能太厚
(B)可用于廊道及空洞周边、布设钢筋区、大坝上游坝面模板处等
(C)灰浆掺量和配合比,可根据使用部位和气候等条件参照工程经验确定
(D)变态混凝土所需喷洒的灰浆可以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粉煤灰浆
答案:(c)
主要解答过程:
4.7.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应根据料源及坝料强度、渗透性、压缩性、施工方便和经济合理等要求进行分区。从上游向下游宜分为:
(A)过渡区、下游堆石区、垫层区、主堆石区
(B)垫层区、过渡区、主堆石区、下游堆石区
(C)过渡区、垫层区、下游堆石区、主堆石区
(D)主堆石区、过渡区、下游堆石区、垫层区
答案:(B)
SL228-98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3.2.1
5~6.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于弱风化的花岗岩上,最大坝高150m,主堆石区为花岗岩块石。
5.高坝垫层料采用连续级配,粒径符合规范要求,压实后具有内部渗透稳定性、低压缩性、高抗剪强度,并有良好的施工特性,与早期的均匀级配相比具有更多优点,以下选项中哪一选项不是采用连续级配垫层料的主要理由?
(A)容易得到较高的密度和变形模量,能对混凝土面板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B)连续级配垫层料能使施工配料更加简便,从而缩短工期和节省投资
(C)便于整平坡面,使面板厚度更加均匀
(D)施工期可直接利用垫层挡水度汛,可以限制进入坝体的渗流量,保证堆石体稳定 答案:(B)
主要解答过程:
SL228-98《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
6.本工程下列观测项目中哪一项是可以不设的?
(A)坝面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B)坝体内部垂直位移
(C)坝体内部水平位移(D)接缝位移
答案:(C)
主要解答过程:
SL228-98《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11.0.5
第三篇:表116浆砌石坝面板混凝土浇筑工序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
浆砌石坝面板混凝土浇筑工序质量评定表
填 表 说 明
填表时必须遵守“填表基本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
1、表头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及施工单位,按照《浆砌石坝混凝土面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填写。
2、单元工程量:本工序工程量与单元工程量相同。
3、保证项目栏中项次1质量标准有“符合设计规定”,如内容较多,可另附页,在栏内填写“见附页”。基本项目项次1,须填写设计混凝土塌落度值。允许偏差项目外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指2m内,最大凹凸不超过±20mm。
4、基本项目质量标准栏中的符合《规定》要求,指符合SD120—84《浆砌石坝施工技术规定》要求。
5、检测方法及数量。
(1)保证项目:现场观察,检查原材料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及施工记录。
(2)基本项目:项次1每班抽检不少于3次;项次2、3现场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3)允许偏差项目:拆模后用2m靠尺抽查1/5表面积。
6、工序质量标准。
合格: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合格;允许偏差项目抽检总点数中大于等于70%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优良: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混凝土坍落度检查优良,其他项目半数以上优良,余项合格;允许偏差项目抽检总点数中大于等于90%测点在允许偏差范围内。
甘肃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心印
第四篇:混凝土大坝开题报告
HW工程下水库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
学 生:艾浩然 指导教师:张立仁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课题来源
本设计题目来源于H市JX县水库工程,属设计类课题。该电站位于HB省JX县的GT河干流上。距s市区直线距离为53km,公路里程77km,距JX县城公路里程45km。电站总装机容量1000MW,装机4台,单机容量250MW。电站建成后接入电网,在系统中担负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电站枢纽主要由上水库、水道系统、地下厂房系统及地面出线场、下水库拦河坝和拦排沙工程等组成,工程等级为一等。电站建成后接入j南电网,在系统中担负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编制本工程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以组织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在工程设计阶段和工程施工阶段分别由设计、施工单位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双重作用。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施工组织是项目建设和指导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能调节施工中人员、机器、原料、环境、工艺、设备、土建、安装、管理、生产等矛盾,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监督和控制,才能科学合理的保证工程项目高质量、低成本、少耗能的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是项目建设和指导工程施工的重要文件,是建筑施工企业单位能以高质量、高速度、低成本、少消耗完成工程项目建筑的有力保证措施,也是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很正确处理施工中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及工艺与设备,土建与安装写作,消耗与供应,管理与成产等各种各样的矛盾,科学合理地、计划而有序地均衡地组织项目施工生产的重要保障。
本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和运用,通过对水利枢纽工程的了解和个人知识的掌握,本次毕业设计选择《HW工程下水库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作为题目。本课题主要解决
1、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
2、坝体混凝土温控和防裂措施。
3、混凝土外观质量保证措施。通过本次设计,运用几年来所学的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结合毕业设计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应用,提高我们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使用规范、手册能力的培养,使我们成为合格的水利人才。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名称,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3.1 文献资料概述
1)SL303-200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2)DLT5144-2001,混水工凝土施工规范 3)DLT5215-2005,水工建筑物止水带技术规范 4)DLT5169-2002,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 5)DL/T5110-2000,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
7)潘家铮.重力坝设计[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8)朱伯芳,高季章,陈祖煜,厉易生.大坝设计与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6)李香云.国外国际河流的主要开发方式 《水利发展研究》-2010年1期
9)李瓒,陈兴华,郑建波,王光纶.混凝土拱坝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11)朱伯芳.大坝应力控制标准研究[J].水力发电,2000 12)SL282—2003,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 10)朱伯芳.当前混凝土坝建设中的几个问题《水利学报》ISTIC EI PKU-2009 13)SL319—2005,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 15)杨强,吴浩,周维垣.基于h-型自适应有限元的大坝应力取值研究[J].水利学报,2005 17)邵政权,李胜福,崔宝平,等.改善重力坝坝踵区应力分布方法的探讨[J].东北水利水电,2003 18)满卫东.《黑龙江水利科技》-2007年2期 19)任青文,钱向东,赵引,等.高拱坝沿建基面的破坏和安全度研究[J].水力发电,2002 20)熊静,张建海.向家坝水电站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性研究.四川建筑科学研究[J].2009 21)金峰,周建平.重力坝在校核地震工况下核算方法的建议.水力发电[J].2009 14)陈胜宏,汪卫明等小湾高拱坝坝踵开裂的有限单元法分析[J].水利学报2003 16)杨清平,李俊杰.重力坝坝踵主拉应力区分布规律的探讨[J].水利学报,2000 3.2 重力坝混凝土施工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3.2.1重力坝混凝土施工的现状
混凝土筑坝技术二十世纪70年代由国外首先起用,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研究,并于1986年建成了第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福建省坑口大坝。在推广初期,部分学者对层间结合、坝体防渗等产生疑虑和争论,曾一度减缓了碾压混凝土坝的应用进程。随着深入的试验研究,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的改进,先进科学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不断提高,日趋完善,解决了各类问题:采用高掺粉煤灰等外掺料,选用适宜水泥、砂石骨料、优质复合型外加剂、核子水分-密度仪国产化研制;石料对碾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对碾压混凝土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的机械设备不断改进,调整了混凝土稠度Vc值的控制范围;坝体防渗结构的演化发展;在混凝土摊铺、浇筑及分缝处理,分层碾压、模板工程等施工工艺不断改进和提高,研究了变态混凝土、斜层平摊铺筑、诱导缝施工及恶劣环境下的施工技术等新工艺,进一步提高了碾压混凝土大坝的质量,对垂直、水平及其他方向的混凝土芯样检查,芯样已达10m(若不受钻孔机具限制,可能会更长),压水试验的透水率平均水于1Lu,抗剪断试验的破环面不在层面结合面,观测仪器的数值均证实大坝运行正常,大坝渗漏、变形值与常规混凝土相同。近几年来,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93年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坝高75m的普定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在建的龙滩大坝(坝高初期196m,终期216.5m)是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坑口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普定碾压混凝土拱坝两个项目都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随着施工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速度更有了明显的进步,三峡三期上游碾压混凝土重力式围堰高121m,仅用4个月完成总方量110万/m³。其月、日最高强度达到47.5万/m³、2.1万/m³,均居世界首位。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已建、在建的碾压混凝土大坝60多座,围堰近20座,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3.2.2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混凝土施工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混凝土的截面尺寸较大,在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过程中温度增高,使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内外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应力,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在高温下拌和浇筑混凝土,水分蒸发快,诸多原因引起坍落度损失,难以保证所设计的坍落度,易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抗渗和耐久性。若掺用减水剂的混凝土,温度高,气泡易挥发,降低其含气量,且变得不稳定,空气量难以控制,使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变得较为困难,由于夏季温度高,水泥水化反应快,混凝,土凝结较快,施工操作时间变短,容易因振捣不良造成蜂窝、麻面以及冷缝等质量问题。
3.2.3重力坝混凝土施工发展趋势
早期的碾压混凝土坝大多采用胶凝材料用量较低的贫浆碾压混凝土水泥+活性掺和料在每立方米100kg以下,现在大多采用胶凝材料用量较高的富浆碾压混凝土水泥+活性掺和料在每立方米150kg以上。富浆碾压混凝土坝是当今世界上比较流行的趋势。
综合世界上已建成的碾压混凝土坝的平均水平,胶凝材料用量在每立方米150kg3以上的碾压混凝土坝占45%左右,胶凝材料低于每立方米100kg的碾压混凝土坝不足13%。中国碾压混凝土坝的平均胶凝材料用量是每立方米173kg,其中水泥每立方米79kg、活性掺和料每立方米94kg。
近年来胶凝材料的概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过去人们认为胶凝材料是指水泥加活性掺和料,最早使用的活性掺和料多为粉煤灰。随后人们发现了更多有价值的掺和料,并认识到了适当的石粉掺量7.5%左右 对提高碾压混凝土强度的作用。最近出现了由多种活性掺和料混合而成的胶凝材料,其中可以完全没有水泥成分,而且世界上已有7座碾压混凝土坝使用了这项新技术。3.3 目前混凝土重力坝的原理、施工工艺和方法
3.3.1混凝土重力坝的原理
重力坝是依靠坝体自重在坝基面产生摩阻力来抵抗水平水压力以达到稳定的要求利用坝体自重在水平截面上产生的压应力来抵消由于水压力所引起的拉应力以满足强度的要求。
3.3.2混凝土重力坝的施工工艺
具体施工工艺如图3.1所示
施工准备 缝面处理 模板安装 钢筋绑扎 混凝土拌和 汽车运输 MD900塔机、轮胎吊车 止水片安装、金结埋件安装 仓位验收 混凝土浇筑 养 护
3.1混凝土重力坝的施工工艺
3.3.3混凝土重力坝的施工方法
大坝混凝土施工主要是坝体混凝土的模板、钢筋、止水制安,缝面处理,坝体RCC混凝土、常态混凝土、预制混凝土的浇筑。
大坝缝面处理位置是坝基建基面、混凝土浇筑层间水平接合面、施工冷缝。
建基面缝面处理。在坝基开挖验收后,由人工清除基面上松动岩石和杂物,清理干净,然后由人工用压力水将基面冲洗干净,冲洗水用电动潜水泵排到仓外。
混凝土浇筑层间施工缝处理。当混凝土浇筑收仓后,混凝土终凝24小时后由人工用高压冲毛机进行冲毛处理。
施工冷缝面处理。因施工和天气原因造成的施工冷缝,由人工与装载机配合处理至下层混凝土面,人工用高压冲毛机冲洗干净,经工程师批准后按照冷缝混凝土浇筑技术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
RCC混凝土浇筑。RCC基础混凝土由右岸拌和楼生产,20t自卸汽车水平运输,大坝两台MD900塔吊和50t轮胎吊吊灌入仓,人工振捣整平。
预制混凝土浇筑。预制混凝土由右岸拌和楼生产,5t自卸汽车水平运输,16吊轮胎吊入仓,人工振捣整平。3.4 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事故
3.4.1没有完整的施工、组织规范
重力坝的建造作为一项大型工程,其施工周期长,施工人员多,技术指标和规范复杂。但是很多的施工单位在施工的时候没有制定一套切合实际的完整规范,或者已经制定严格的规范措施,但是在施工时因为监理没有到位导致规范没有被严格执行,从而导致安全隐患。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规定顺序进行施工,就可能导致基坑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得不到保证。
3.4.2水泥的配合比不正确
即施工单位为了控制工程造价,在进行搅拌桩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规定加入足够量的水泥,从而导致搅拌桩的强度严重不足,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
3.4.3 没有采纳专家评审的修改方案
重力坝作为一项复杂的大型工程,在工程施工期间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经验的专家评审工程师会根据实际施工的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修订。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多的施工单位为了图施工的方便,没有严格按照工程师给出的修订方案对施工要求进行必要的纠正,特别是在深基坑施工工程中,因为施工单位没有及时依据工程师修改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而导致安全隐患、工程质量问题,甚至是安全事故的情况常有发生。
3.5 质量评价
水工混凝土的技术指标要求较多,如抗压、抗渗、抗冻、极限拉伸值以及抗冲耐磨、抗侵蚀等,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通过试验论证达到要求指标,确定施工配合比。SL/T191-1996《水工混凝土接过设计规范》把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作为力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在现场混凝土施工中,均以150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度为主要控制指标。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成果要求
4.1 主要内容
1.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 2.混凝土浇筑方案选择 3.混凝土运输与浇筑机械设备 4.混凝土浇筑 5.特殊季节的施工 6.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7.进度
4.2 成果要求
1、开题报告一份。要求同学对国内外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法、发展现状等有深刻的认识。开题报告内容不少于4000字。
2、译文一篇。至少3000字,要求外文与中文翻译内容相符。
3、设计说明书一份。要求符合工程上常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规定,论据充分合理,有必要的计算过程及相应的施工细部说明图。
4、HW工程下水库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一份。
5、相关设计内容图纸一套。
6、毕业答辩PowerPoint文档一份。设计的方法及手段
通过熟悉资料,查阅相关资料,搞清楚了资料的来源以及如何使用资料认真阅读《水工设计手册》等设计指导书,熟练掌握设计规范。根据所给资料和所学的知识,进行枢纽的布置和坝型、坝轴线的选择,并确定枢纽主要建筑物的基本尺寸。参观实验室模型以及外出对水库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要完成此次设计还需要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找有关水利水电工程枢纽,建筑物布置及设计等方面的资料,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同学们相互交流,进行工程类比,工程借鉴,才能最终顺利完成此次毕业设计。设计进度
整体进度如下:
1、)2013.12.15~2014.1.7,完成外文翻译及文献综述,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2、)2014.1.8~2014.2.15,完成开题报告编写,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3、)2014.2.16~2014.3.30,完成基础编写过程;
4、)2014.3.31~2014.4.30,完成毕业论文正文编写,提交论文初稿,由指导教师批阅、修改;
5、)2014.5.1~2014.5.15,提交论文二稿,由指导教师批阅、修改;
6、)2014.5.15~2014.5.25,交毕业论文正本,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7、)2014.5.25~2014.5.30,指导教师将评阅好的毕业论文交教研室,进行形式审查,上网查询及交叉评阅;
8、)2014.6.1-2014.6.10,答辩; 现有条件及需采取的措施
7.1 现有条件
本人在校期间已经经过三年半的学习,其中有已经完成了水力学、水文学、工程地质、材料力学、画法几何等专业基础课及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等专业课的学习,具备了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设计中所用到的资料来自于可研阶段的工程实际资料和《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等。我们大学期间所学的《水工建筑物》、《工程施工》、《水工CAD制图》、《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水文学》、《建筑材料》等课程,是顺利完成本次毕业设计的现有条件。
7.2 相应的措施
利用互联网查阅大量资料,扩充知识。使用AUTOCAD、EXCEL等计算机绘图工具绘制图表。认真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正确合理的进行设计。同学之间交换意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第五篇:太石小学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康县太石小学 :
田正龙 王 斌
第一部分
研究的问题与选题的由来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假设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开展起来,语文教学由过去“思想内容分析课”到现在着力追求 “自主、合作、探究课” 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进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是新课程推进的有力措施,是实践新课程的有益补充。因此,应在研究语文教学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建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这对于提高课堂质量、提升教师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假设
如果我校语文教师能从教育的发展和本校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改变角色和行为,从前臵性学习、教学目标设臵、学法指导中进行有效探索,充分发挥课堂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并采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促进我校建立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机制,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升我校语文教师的 素质。
二、研究的思路与研究的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1.研读相关理论书籍,学习并借鉴国内有关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教学过程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采用调查问卷、听课、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从中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在课题实施中,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的科学认识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
4.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提升理论,并用于指导研究工作。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需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成果。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 学策略;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策略。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形成研究报告。
三、选题的由来
(一)本课题研究是改革目前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状况的迫切需要
从教师“教”的方面看:
1.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不同决定着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不同。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知识的传授仍然重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我讲了没有?我讲了多少?学生做了没有?学生做了多少?”在这一观念的主导下,课堂教学就会出现“满堂灌”的局面,甚至导致“出力不讨好”的结果。
2.不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学得无趣,教师就教得无味。课堂平淡,气氛压抑沉闷,学生昏昏欲睡,课堂上只有严肃的单一对话,只有单调的文本剖析,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得不到开放。因此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学效益低下。
3.重“教”轻“学”,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这是低效的教学。4.重结论,轻过程和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很难体现一种“能动、自主、有创造性”的学习。教师仍占主体地位,灌输式教学占了主流。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重知识,重标准答案,重结果,重齐步走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方法,缺少动力,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思维僵化,只读死书。
5.组织课堂教学的手段单一。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实际上,许多教师不顾各类不同特点的教学内容,不注意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单一的讲授方法组织教学,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学生成为被动的“看客”。
6.课堂教学的一些具体策略、技术、方法运用不当,课堂上形式主义盛行,“只知道这么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现象很普遍。比如课堂提问存在十几种低效或无效现象,再如课堂小结,既没有对新学习的要点加以提示,也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炼(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了。
7.作业布臵和课后训练不合理。机械重复抄写的多,思维能力训练的少;书面作业多,口头和实践作业少。学生做到很晚,老师改得很累。
从学生的“学”方面看: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并不十分清楚每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由于目标不明确,所以 学习就没有计划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和创造。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心中无数。他们总是考虑“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做什么”。
2.懒于动笔、动脑、动手,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而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学生在课堂上要利用多种感官,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做”中进行学习。但有不少学生课前不进行预习,对上课内容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过程中不记笔记,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使听课效率很差;对知识不求甚解,死记硬背,它常常使记忆的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只满足于学习书本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鉴于以上几种现状,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二)本课题研究是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需要
新课程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型教师,这是应该引起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通过校本教研,我校的教师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语文基本功训练、目标设臵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还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使每个老师都成为 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合作型教师,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国外关于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自20世纪初,国外开始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主要研究了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如教师的特点、知识水平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程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技巧及对学生的影响等。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是斯蒂文思、弗洛伊德、卡特尔等人的研究。近来研究中,已不只是从教师人格特征来看问题,更加注意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成就、学生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表现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师生的交往、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
二、国内关于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主要著作有华东师大课程研究中心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胡江倩教授的《论有效教学标准及实施策略》、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阮红芳的《有效教学论析》。这些著作强调了有效教学的基本要素、三维目标的落实与人的发展。
三、文献综述的小结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的小结 国内外研究文献表明,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大有可为之处。它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专业工具,是提升教学专业地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支撑,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大力推进新课程理念的今天,对其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强调,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如何使教师具备此五种教学行为的执行能力,如何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研究的过程、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需要更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三部分
研究的提纲与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提纲
(一)组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一年级)
(二)激发兴趣有效策略研究(二年级)
(三)前臵性学习有效策略研究(三年级)
(四)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研究(四年级)
(五)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研究(五年级)
(六)学法指导有效策略研究(六年级)
二、研究的意义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课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富有个性化的发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夯实基础。
2.通过研究,帮助我校语文教师反思和打破当前课堂实践中不合理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摈弃片面追求考核而压抑学生发展的做法,明确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方向和主题,初步形成我校“有效教学”教育教学模式和各具特色的学科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3.通过研究,针对“表演教学”、“虚假教学”和课堂上的“虚假繁荣”、学生的“虚假学习”等弊端,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好学、乐学、能学、会学,主动地学、有策略地学,从而促进整体教学效益的提高。
4.在课题研究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让教师明确自己应该如何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提问、有效布臵作业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师资队伍。
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大家的积极探索,会形成丰富多彩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这种新策略必将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改进我校乃至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式。
(二)创新之处 1.提升预习的有效性
为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有效预习的研究,把预习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高度重视预习指导,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并使之成为习惯。
(1)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2)因文而异,明确每课的预习重点。
指导学生预习时,特别鼓励学生上网浏览相关的视频,查找相关的图片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将相关的图文资料打印下来与大家分享。
(3)注意反馈,增强预习的有效性。2.培养倾听的习惯
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评性接受等方面。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3.提高合作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学探究的主旋律。有效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展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是推进主体学习的有效方式,更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 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有句话说得好“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就有大成就。”
4.巧设读写训练
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而读写训练的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占领着主要的地位,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读写教学责无旁贷。只有当读与写和谐统一的结合,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充分体现与提高。
三、研究的计划
(一)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0月)1.组建以王 斌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明确各研究阶段的要求与目标,制定健全的研究制度和管理办法,强化课题组内部的自我调控和管理。
2.课题组调查、讨论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并申报市级立项。3.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学习。(负责人:王 斌)4.反复拟定开题报告。(负责人:王 斌 田正龙)5.聘请专家进行开题论证。(负责人:王 斌)
6.修改课题开题报告并形成课题研究方案。(负责人:田正龙 王 斌)
(二)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12月)
第一阶段:(2012年11 月---2013年1月)
1.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和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制度。在课题的研究教程中,学校在经费上将给予大力支持,专门设立了专项 资金。
2.组织学习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理论,尤其是有效教学及多元智能理论,再次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具体落实研究任务。(负责人:王 斌)3.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问卷调查。(负责人:教师问卷调查-王 斌;学生问卷调查-冯丽花)
4.撰写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负责人:王 斌 田正龙)
第二阶段:(2013年2月---2013年7月)
1.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初步提炼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负责人:低年段-严康杰 冯丽花 ;
中年段-刘晓强 董亚雄 ; 高年段-王 斌 巩占虎。
2.根据教学基本模式,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需要提升之处,提出解困设想。在学习和研讨基础上,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负责人:王 斌 田正龙 严康杰 巩占虎
3.将对策实施于课堂教学,并通过课堂教学诊断,不断完善对策,要求用教学反思的方式记录研究体会。
负责:王 斌 冯丽花 严康杰 刘晓强 董亚雄 巩占虎
第三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2月)
1.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后,不定期推出不同年级的示范课、研究 课,进行观摩、研讨、交流,并进行经验总结。
负责:王 斌
2.对学生及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实效性阶段性问卷调查。
负责人:教师问卷调查-严康杰;学生问卷调查-巩占虎 3.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学校的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展示和交流活动,并对研究过程中的热点、难点以及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研讨,提高科研的实效性。
负责:王 斌
4.通过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炼并总结提高我校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基本策略。负责:王 斌、田正龙及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
5.接受上级部门对课题的中期评估。
负责:王斌
6.在全面总结中期评估经验的基础上,对研究方案进行修订调整,使之不断充实完善。负责:王 斌 田正龙
7.针对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优化策略,撰写研究论文和教学反思。(前臵性学习有效策略研究-刘晓强;激发兴趣有效策略研究-冯丽花;组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严康杰;读写结合有效策略研究-巩占虎;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研究—董亚雄;学法指导有效策略研究—王斌。
上述负责教师务必通过研究写出具有较高水平的论文(论文不少于3000字),并电子版。8.随着研究和实验的不断深入,要不断吸收当代教育理论及实践成果,使课题研究和实验成果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参与人员教育观念的转变。把课题实施的过程看成是参与人员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
(三)成果整理期与形成期(2014年1月——2014年4月)
1、总结成果、撰写整理研究报告、论文。(负责:田正龙 王斌)
2、召开课题验收鉴定会,汇报研究成果。(负责:田正龙 王 斌)
3、根据情况对部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请语文教研组教师在网络上寻找以下主要参考文献,以为课题作理论指导。
熊生贵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年5月
李家栋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2003年11月(美国)加里.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年5月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2002年 《宁夏教育》—课程改革读本 2005年5月总第292期
陶西平《“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改革》(《宁夏教育》—课程改革读本 2005年5月 总第292期)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年7月
崔允漷《有效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06月 胡江倩《论有效教学标准及其实施策略》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1年10月
阮红芳、靳玉乐《有效教学论析》
年第8期
2003《当代教育论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