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4 01:4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活着》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活着》读书报告》。

第一篇:《活着》读书报告

读《活着》有感

首先我想引用贝多芬的一句话来形容我读这本书后的感觉——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读这本书的时候心情是痛苦的,读后却隐隐的在痛苦后有那么一丝欢乐。看似痛苦和欢乐没有联系,甚至是对立的,但读过这本书加之自身的各种经历使我的内心爆发出细微却又无比强大的力量,我想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的这种感觉,人生有一种悲哀,不是常规的疾病、伤痛、命运的不公、突如其来变故,这种悲哀来自人的本身,因为一个人并没有要求活着,也没有要求成为他现在这个样子!《活着》这本书给人制造了太多常规的悲哀,而我在遍尝这种常规的悲哀后隐约感受到了第二种悲哀。人本身活着的悲哀!人自身的存在性就是一种悲哀?也许是吧,当我对这个问题深入地思考时,我发现随着思考的进行,我的内心也同时产生了一种力量,就如同哲学家探讨生命的意义而对自己的生死有一种超脱的境界!

看一本书之前必做的必做的一件事就是了解这本书的作者,这不仅是对作者起码的尊重,更因为一本书是作者的内心体现,是作者思想的映射!此书作者为余华,不必介绍他那么多的资料,不过有一点不得不提,余华是分裂的,真如他自己所说:“我和现实关系紧张,说得严重一些,我一直是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的确,作者之手述作家之心,余华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活着。

我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这篇作品的:

一、人人都是褔贵,人生不打折

每个人都会遭遇生活的打击,虽然每个人的反应不同,但是人生毕竟是人生,当各种挫折,当各种磨难蜂拥而至,我们能做的不是逃避,而是面对,当褔贵面对自己的过失致使家境的破败时,当他面对战争的残酷时,当他面对双亲的去世,当他面对女儿的疾病,当他面对子女的夭折,当他面对„„这一切都是命运的捉弄,但他自己都一力担下,正视苦难,面对着一切挫折,也许他不懂得放弃,也许他不明白什么叫放弃,但他真正的理解生命,生命就是不顾一切的接受生命中

善与恶,以超脱的心态面对一切痛苦。人人都是褔贵,因为人人都在遭受人生的刁难,即使是最顺畅的人生,也要面对双亲的逝去,也要体会活着的迷茫,也要面对不可预知的死亡。每个人都不能逃避,虽然生活中经常有一些人在逃避,凄苦的农民工面对自己付出艰辛的劳动得不到回报时,往往踏上几十层的高楼,而当他们其中的有些纵身一跃时,我想除了满腔悲愤外,也同时有着对生活的放弃,对自己生命的难以忍受。记得几年前我听过一个演讲,在此不必提及他的姓名,重要的是他的经历,他大约年长我十岁,出生于一个封闭的小山村,要从村里乘车到外界,至少要走几十里的山路,那一年他的母亲送他去上大学,挑着沉重的担子半夜启程,担子之所以沉重,是因为他多带了几缸腌菜,不为别的,只因他贫苦。大学期间他不辜负一分一秒,毕业后豪气干云的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创业,但入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失败了,那天晚上,他站在八楼俯瞰上海迷蒙的夜景,准备自杀前他掏出手机向他的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父母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但说了不到三分钟,他的手机停机了,也许是命运的嘲弄,一腔悲愤的他拿起自己的手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后来的故事勿冗赘述,已然是一个成功人士的他回忆起这段刻骨的经历时,只说了一句“那些天是生命最精彩的日子”,我至今不懂得他这句话的意思,读过《活着》后,隐约体会到他的话的深刻内涵,那些日子都好是最接近生命本源的时光。

二、社会的罪恶

社会始终是一个人生存的环境,没有人能脱离环境而生存,褔贵的悲剧在某种程度上也与环境有着莫大的关联。社会会在某些时刻加重一个人的悲剧,一个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痛苦,但是一旦一个人的痛苦与社会牵扯上,社会的罪恶就会凸显,褔贵儿子的死和社会对接,更加重了悲剧性。社会的罪恶一直都存在,记得前几年一个真实的故事:两位摊主为了一个摊位争得不可开交,最后诉诸于法律,凭着同法官的交情一方颠倒黑白不仅抢占了摊位,还向另一方索要巨额钱财,社会的罪恶终于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另一方自制了炸弹将对方一家人悉数炸死,自己也同归于尽。社会的不公在有些时候能无限制的加重已然的悲哀,社会的罪恶其实一直都存在,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其中,如当今社会的各种毒奶粉、各种不公、各种不透明,这些不仅仅是少数人的罪恶,更是社会的罪恶。结语:其实《活着》这篇小说带给人们的远远不止这些,那些深层次的悲哀不

仅需要用心去了解,也需要时光的淘洗才能日趋明朗,最后援引中山大学著名学者贺希荣老师博文中的一句话来作结此篇文章——生命中有一些负重和心痛,必须坦然面对。无论它是多么不堪回首,无论它是多么匪夷所思,无论它是多么凄风苦雨,最终,在中国文化的向内超越的路径上,需要用自己丰富的心灵来承担、消解、超越。没有什么能救自己,除了自己。

11365039

黄涛

第二篇:《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

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讲述一生的故事,有点凄惨,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中国人两千年的封建传统是为别人而活,父母为孩子而活,孩子为亲人而活。当就剩下自己时,我们又为谁而活呢?

人活着为了什么?

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当他看着亲人离自己而去时,心底那时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他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福贵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生的酸甜苦辣。

这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世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始终不明白,他们总以为活着只是为了幸福,只为了爱情,只为了养家,只为了金钱,只为了做官,只为了别人。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就跑去结束自己的生命。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对自己前途不怀有任何希望,于是他们也选择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有些人,在碰到丁点儿大的困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他们觉得退缩也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他们也与世界说了声再见,选择自杀,然后挥手而去了。

其实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种胜利。没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生不可选,死不该选,惟有硬着头皮活着!

人应该要有一种知命达天的豁达,疼,而坦然;痛,却不悲。

《活着》虽然处处显示着命运的残酷,但里面却有一股“暖流”,正是这股“暖流”让生活变得真实与平衡,也是人们生存下去的理由。

第三篇:读书报告--活着

活着的艰难,艰难的活着

---有感于《活着》

一、内容简介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的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年老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二、作者简介

余华,浙江海盐人,当代作家。余华在八十年代主要从事先锋文学化的写作,实验性很强。进入九十年代,他关注的重心逐渐转向民间,开始对一些小人物进行贴近生活本身的观察和审视,以平实坚忍的民间视角来反映艰难的现实生活。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由:“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三、读后感

1、活着的艰难。

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死去。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合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

活着是艰难的,生存是充满苦难的,当一系列的苦难,有时甚至是永无休止的苦难,像风一样无穷无尽的袭向人的生存之旅时,人会怎么样?人能怎么样?人应该怎么样?这是人在面对活着、面对生命、面对存在时不得不思考也无法躲避的一个根本命题。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个命题的解答方式决定着主体处理个人与内心,社会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活着》这部作品,通过展现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宣扬了一种面对苦难生活、面对死亡的可能的态度。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使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

老人福贵在“我”面前讲述了他的一生,从抗日战争到现在,历经了无数的沧桑,也看过许多人的死亡,而他仍活着,并且还可以回忆。父亲的死、有庆的死属于人祸,母亲的死、凤霞的死、家珍的死为疾病,二喜的死是意外事故,至于苦根的死,似乎纯属一个故事。生命在不断的,接踵而至的死亡中,变得异常脆弱,而且越叙述,死亡之中冥冥不可臆测的成分就越大,就更能体会到命运的可畏和生存的不易。这种活着本身就是苦难,可怜的福贵只有无奈的面对,艰难的活着。

2、艰难地活着

世上的苦难大多数都是针对最底层农民的,而底层农民由于力量的弱小和地位的低下,很少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真实生存处境。过去由于政治因素,总是极具阶级斗争目的地强调底层农民的战斗性及革命性。而实际情况正与政治话语的表面现象相反,只要底层农民不处在一种实在无路可走的境地,“想做奴隶而不可得”的境地,是不会铤而走险的。因为他们不愿也不敢冒着丧失生命的危险去斗争,这才是长期被政治话语掩盖的民间真实。正因为底层民众如此的精神面貌,无法去抗争苦难,因此只能承受苦难。

在作品中,福贵表现出极强的承受苦难的能力。无论是国家民族的风云变幻,还是基层农村的吃穿住行,所造成的苦难都由福贵来承担忍受。从一开始福贵下田种地,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到最后一人一牛地犁地,福贵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用劳动来默默地承担苦难。无论自己受到多大打击,福贵永远不会游手好闲,几十年的艰苦劳作,使他变成了一个骨子里的底层农民,只有劳动,只有种地能让他感受到生存的脚踏实地。作者在《韩文版自序》中说:“《活着》也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结合我们的民族性格,这种忍受苦难的能力在保证民族的延续性上,作其用是不可低估的。

在底层民众的群体心理上,自然选择传统中的民间道德,因此他们是善良、仁爱、淳朴、诚实、讲义气的。但仅有这些远不足以使他们在苦难重压下自适自足。在这些优秀品质之内,他们有着乐观的心态,也正因为乐观,他们往往承认苦难存在的同时,认可命运无可改变的同时,对未来尚存有可怜的希望。因此,福贵孤苦的晚年还对自己苦难的一生感叹道:“做人能做成这样,我也就知足了”。他们的希望可怜而廉价,也许甚至有些自欺。但他们又能怎么样呢?他们固然不会认清自己的真实处境,也不会理解知识分子孤愤绝望的战斗姿态,但是如果连希望都没有,他们又以什么去面对无尽的苦难呢?如果他们看穿自己的真实处境,他们还能保持对苦难的这种平和、乐观的心态吗?这种心态带来的是“顺天知命”的生活姿态,这无形之中帮助他们看淡了外界的苦难,从而理所当然地将这些苦难作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去接受,如此年复一年,他们的生命力由此也竟磨得异常坚韧。

3、活着的背后

余华进入九十年代以后,他的文学姿态由先锋走向民间,叙述风格由怪异转为平实,实际上在一定方面代表了八十年代文学和九十年代文学的不同。

八十年代的余华,笔下满是对社会尖锐的批判。余华小说中不动声色、不动感情,毫无价值取向的叙述为其赢得“冷漠的余华”的评价。但余华这种对罪恶、死亡暴力极端场面的描绘,实际就已经暗示了他对社会的批判。

九十年代的余华,文学姿态由先锋趋向对民间世界的认同,叙述风格由怪异转为平实,叙述场面也由暴力、死亡等极端情景深入日常人的平凡生活。这种转向当然和余华个人在风格上寻求突破有关。但是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取决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九十年代文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从鲜明的社会批判意识转为执著的生存意识,由关注社会变为关注内心。

在内部逻辑上,这种纯粹“活着“的意识多少可以区别于阿Q精神,奴隶意识。余华在此书的《韩文版自序》中说:“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面对苦难知识分子首先想到是抗争,而底层民众考虑的则是忍受,是“活着”。生存中知识分子考虑最多的拯救的问题,而底层的农民则考虑如何避过苦难,还是“活着”。知识分子在“活着”中寻求终极的价值,而底层民众则“为活着而活着”。这种断然放弃无论是从作品内部的精神力量来看,还是从其社会性来看,都是有些贸然的。这种 “活着”的生存意识是九十年代知识分子普通具有的,这是九十年代知识分子寻求向上发展的努力受挫后转向下发展的必然结果。怎样把知识分子寻求充满社会责任的主体精神同社会底层民工相联系,也就是说怎样一边避免知识分子的自视清高,眼高手低,一边又从民间世界吸取有益的精神,以求达到一个比“活着”更具深度和力度的活着。

《活着》一书,曾被改编成过电影。在文章的前言里面,余华谈到了他认为活着的目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第一遍看完这书,我只有一个感觉——庆幸,庆幸自己没有被命运如此安排。这和作者的主观写作意图密不可分---文章所展示给我们的作者的语言结构能力是非常出采的。在富贵短暂的幸福光阴里,作者大量运用了缓慢的节奏,甚至展示出每一个细部的丰富;对于本该表现的人物苦难和死亡的高潮部分,却大多运用概略和预叙,这大大减低了残酷和荒诞造成的冲击力。这就让福祸发生了抵触,并让读者展开联想,从而非常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当时给我的想法就是觉得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是多么的正确“假如现在发生的一件事,是你今天最糟糕的事,那是你的幸运。”

我不敢深究活着到底是为什么,人为什么而存在,但我认为,一个人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一定有他存在的道理。我们无需去费心思探究活着的意义,福贵的命运昭示着人类苦苦追寻一切不过虚妄而已,既然如此,我们不如好好地过好自己的生活,走好自己的道路。人真的只是一种存在,它和万物一样并无意义。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如果我们非要给活着赋上一个意义,那就是幸福,追求和享受幸福是我们活着最大的意义,失去了它,我们的活着将会只是一种机械活动,没有丝毫光彩。

所以好好活着吧,因为我们可能需要用自己的一生来追求幸福,用一生来参透世界万象,人生百态。

第四篇:《活着》读书报告

《活着》读书报告

摘要:《活着》讲述了人是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他教会我们通过泪水去观察微笑,通过苦难来体会生存得乐趣。人只要一天不死就得好好活着,因为“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 关键词: 余华 小说 思想内涵

一、坚忍是活着的力量

“这里讲述的是关于死亡的故事,而要我们学会的是如何不去死。”《活着》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作者余华这样解释“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在福贵眼里“平凡是福”“认命”是活下去的力量。但平凡大众当中的那种认命态度何尝不是文人所说的那种坚忍!福贵的存在只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性人物,对福贵这些平凡人而言,人生本来就是如此:没有伟大的人生追求,他们从来就没有逃离过生存的底线;他们虽没有宗教、信仰等形而上的支撑,却在精神深处有着“对生命本源性的留恋和执着”。他们一生所要做的不是与命运、苦难进行抗争、喊叫,更不是以死来证明其生的伟大;相反的,他们是无声无息地顺从、忍受,用“生---活着”来向死亡挑战。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与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困难和挫折,生离死别和痛苦不堪。

坚忍是活着的力量。

二、真情是活着的信念

在《活着》当中,亲情是其的主旋律,虽然福贵苦难不断,但一家三代浓浓的亲情贯穿始终,忍受苦难却不孤独。福贵在输光家产后,祖祖辈辈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家财就这样散尽了,家可以说是破亡了,但只要人还在,只要人还好好的再穷也会幸福。

福贵被拉去从军后,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仍在枪炮声中,在又冷又饿的恶劣环境下坚忍的活着,因为老劝说过:“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所以他“想着自己的家,想想凤霞抱着有庆坐在门口,想想我娘和家珍。”正因有了对他们的牵挂、亲情的羁绊,福贵有了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的信念,只要还活着,就还有再见家人的希望在。看着《活着》,有时就在想,其实活着本来就没什么重大意义吧!大家也都是为了能更好地生活而每天要求自己不断向上,不断披荆斩棘地勇往直前吧!这本来就是生而为人的本份、本职,来到这个世界就得对得起上天赋予你生而为人的使命。无论生活多苦多难多坎坷,只要你还在的一天,你都的往前继续走下去。

如果说亲情是《活着》的主旋律,那爱情则是《活着》的主线。在《活着》那朴素,简洁的叙述中,爱情仍投射出温暖的光芒。福贵原是个地主少爷,家珍是城里米商的小姐,结合时二人都是富足人家的子女,可谓是门当户对。可当家衰败后仍能同甘共苦,互相扶持,相濡以沫,无怨无悔,共同走完坎坷苦难的一生也实在难得。常言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其实生活中能将这句话语贯彻到底的又有多少?“执子之手”容易,但“与子携老”又何其简单。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变数,形形色色的诱惑及重重的困难险阻。因此,想要做到同甘共苦,无论平富贵贱、生老病死,始终做到不离不弃的,都有理由、有条件、有资格,令人折服并送上最衷心的祝福。

福贵爹和娘之间的爱情,小说中几乎没有着墨,但当福贵赌光了家产之后想借钱到城里开个小铺子,他娘一声不吭,过来半响才说:“你爹的坟还在这里”,一句话把两位老人一生的感情喷涌般表达出来,一下子拨动了读者心中的那根弦。老人的话朴素无华,但深深表达了福贵娘对福贵爹的怀念与眷恋。一句话的分量是如此沉重,担起了老人一生的情和爱。这句话就像是大海上露出的冰山一角,使人感到隐藏在下面的巨大感情洪流。没有浪漫的情节,没有千言万语的思念之情,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过往情深;有的只是只言片语及那深动人心的一句话。或许,这才是爱情的最纯本质:不求富贵苟安,但求生死相守。

《活着》让我第一次在阴郁且沉重的心情状态下开始认真思考人“生的使命”。其实,无论生活多苦多难总得继续,而活着便是每个生者所必须完成的使命。我们没有权利去选择来不来这个世界,同时也没有权利去选择离不离开。生与死自有天定,既然活下来,便要更好更努力地好好活着。

活着,便要笑迎每天的朝阳。

第五篇:《活着》读书报告(读后感)

大学语文·读书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书名:《活着》

二、作者:余华

三、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四、字数:12万字

五、内容概要: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本充满血和泪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富贵的纨绔子弟在那样一个**不安的年代历尽繁华、破落、战争、亲人一个个死去直至最后与他那叫做“富贵”的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

六、读后心得:

《大学语文》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特别给我们推荐了余华的作品。在课下之余,我去图书馆借了他的《活着》、《兄弟》这两本书。看完这两本书之后深深的震撼了我,主人公悲剧的产生不仅仅是个人的原因,也是那个时代造成的。在那个时代,有着同样悲剧的绝不仅仅主人公一个人,他是中国千千万万个穷苦老百姓的缩写。趁此,我特在此写下我个人关于看完《活着》这本书的感受以及所受的启发。

小说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去倾听一个农村老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这个老翁名叫富贵。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家中的财产虽然被父亲败了一半,但剩下的一半仍然可以让他过上富家公子的生活。于是,年轻的富贵便每天流返于妓院和赌场之间。仅仅如此也就罢了,他还打骂自己那懂事的妻子,甚至还辱骂自己的父亲,活脱脱的一个纨绔子弟形象。读到这里,对于这样一个人物,心中会对他充满同情吗?答案是否定的,甚至我们会诅咒,这样一个丧尽天良的蛀虫为什么不早点死去。如果故事就这样发展,整部小说我们也不用去看了,很显然余华的天才之处马上令故事出现一个极大的转折。赌场新来的龙二设计使富贵输光了家里所有的财产,不仅仅家里的地还包括家里的祖宅。差点将自己的老父亲气死,当然,在替他儿子还完债之后不久就掉到粪坑里死了。说到粪坑在余华的另一部作品《兄弟》中,李光头的父亲因为偷看女人屁股掉入粪坑而死。我不知道这是一种巧合呢,还是余华认为肮脏的人都应该和粪便在一起。但不论怎样,父亲的死富贵是脱不了关系的,但这仅仅只是悲剧的开始。此时,富贵的岳父在富贵败完家产之后也将自己的女儿接走,希望她与福贵不要再有往来。家珍,富贵的妻子,一个传统的中国女人。她本是镇上米行老板的千金,福贵对其一见钟情,后来嫁给了富贵。但没想到福贵结婚后越来越败家,越来越混账,但是家珍却一直对他不离不弃,甚至怀着大肚子还去镇上,希望可以把福贵从赌场中拉走。后来不得而终,一个人挺着肚子走了十几里夜路回家。就是这样一个好女人,在她生下儿子有庆之后,一个人背着有庆回了家。看到这里,本以为一家人怎么说也算团圆了,也算一个圆满的结果。然而,这仅仅只是悲剧中的一丁点喜剧。此时富贵的母亲身患重病,身体每况愈下,富贵就到城里给母亲买药,恰巧碰到国民党军队抓壮丁,就这样,富贵成了国民党军队中的一名士兵。在这里他认识了同样苦命的春生,春生后来加入了解放军,解放后成了富贵所在县的县长。

富贵在国民党军队中九死一生,后来被解放军俘虏,发了盘缠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然而,当他回到家中的时候,母亲早已病逝。妻子家珍告诉他,母亲死前一直说“福贵不会是去赌钱的。”读到这里,心中感慨万千,她不是不知道是儿子把家中的财产败光了,只是她不愿去承认,不敢去想。一个活生生的母亲形象便跃然呈现在我们面前。女儿凤霞也因为发高烧没得到及时的治疗成了聋哑人,富贵难受极了,当然作为读者的我也感到难受极了,好像飞来横祸都飞到了富贵家一样。好吧,不论怎样此时富贵仍然是和家人团聚了,有儿有女,也算其乐融融吧。

慢慢地,儿子有庆越来越大了,富贵和家珍就商量着让有庆去上学,然而这样就会加重家里的负担。于是,二人便商量着把女儿凤霞送给别人去养。女儿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送出去,于心何忍?但为了有庆以后能有出息,他们忍了。我不知道这里夫妻二人是不是有重儿轻女的思想,但我想应该是有的。就这样,有庆上学了,凤霞送人了,一切好像归于平静。突然,有一天,凤霞疯疯癫癫地跑了回来,夫妻二人看到后,心中心疼不已,于是决定不管再苦再累也不把女儿送人了。

家里的日子是慢慢地好过了起来,就在这时噩耗传来,有庆死了。因为给县长的女人献血过度而死。县长何人?就是富贵的战友春生。我在怀疑,余华是不是铁石心肠,抑或故意,令人黯然神伤。我们读者这个时候心中都悲痛不已,作为人父的富贵心中有多苦,我们可以想象。就这样,富贵仍然挺了过来。日子一天天过去,凤霞也长成了大姑娘。可因为聋哑的原因至今无人提亲,这可急坏了富贵夫妻二人。于是,他们去求村长,在村长的介绍下,凤霞嫁给了县城里的偏头工人二喜。二喜是一个能干的人,并且很孝顺富贵二人。故事到这里,其实我都可以想象了,肯定又要不幸的事情发生这家人身上了。果不其然,凤霞因难产死了,生下一男孩取名苦根,寓意命运的坎坷,生活的不易。此时,家珍的软骨病也越来越厉害了,最后不治身亡了。一大家子人就这样只剩下富贵、二喜、苦根三人相依为命。

麻木的读者继续往下读(我们已对这个不幸的家庭发生的一切所麻木),二喜在工地遇难了,被两块水泥板夹死了,苦根没了父亲,富贵没了女婿。富贵有泪只能往肚里咽,因为他还要养活自己的外孙苦根,这个全家人生命的延续,全家人苦命的体现。我在心底祈求作者,放过这个悲苦一辈子的富贵吧,毕竟他并不富贵。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一天福贵为苦根煮了豆子便出去干活,苦根因为太久没有吃到好吃的,吃了太多的豆子被撑死了。本以为富贵可以和苦根相依为命,悲悲戚戚的生活下去,很明显作者并不这样打算。可怜的富贵就这样看着亲人一个又一个的离去,亲手埋下一个又一个的亲人。我不知道当他埋下一个个亲人的时候心中是否早已麻木,我不知道当他埋下苦根的时候,心中是否感叹命运的不公。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富贵买了一条老牛,同样的钱只买了一条老牛。人们都说他亏了。他苦笑不语,他认为这条老牛和他很像。老富贵和老牛,他给老牛取名“富贵”,富贵和“富贵”,相依为命。风烛残年的富贵,每天牵着“富贵”下地干活,一遍又一遍地对着“富贵”喊他亲人的名字。

在我看完这本书之后,同学问我看的时候有没有落泪?说实话看这本书太过沉重,我不知道我是怎样把它给看完了,看书期间整个人都是沉重的,心中一直在问“为什么整个世界的苦难都发生在富贵身上,命运为何如此不公?”但不论如何,正如小说标题一样“活着”,富贵都一样坚强的活着,不仅仅是肉体的活着,更是精神的活着。

对于富贵而言,人生已经无所谓生与死,对他来说,生命最大的意义就是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家人而活着。遭受如此大的苦难,他仍然活着,这就是最大欣慰,因为他没有选择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不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当人遭受不能承受的苦难的时候,一句好死不如赖活着是不能拯救自己的,文革中多少人因不能忍受迫害而自杀,难道他们没听说过这句话吗?很显然不是。当一个人如富贵那般,无所谓生死,只为活着而活着的时候,没有什么苦难是他承受不了的,没有什么悲剧是他接受不了的。

我们一直在质问为什么余华要写这样一个悲剧之至的人物,我曾经一度认为余华是在为写悲剧而写悲剧,为什么?在那样一个时期,人命真的不值钱,富贵的事件肯定在成千上万个家庭中上演,有的甚至比富贵还要悲剧。毕竟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诚然,余华向我们介绍了那个年代的悲剧,悲剧的故事无时不在,那个年代有那个年代的悲剧,当今时代就没有悲剧了吗?我想,并不是。打开新闻,这个社会仍然有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幸,我们要做的不是悲天悯人,感叹世事不公,人间不平。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去左右,既如此,想太多又怎样?同富贵那样,活着。只有活着,才能思考更多。

于是,最后只有富贵和他那叫“富贵”的老牛还活着。这便是我理解的活着与《活着》。

下载《活着》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活着》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活着》读书心得

    《活着》读书心得范文五篇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断讨论生的意义,而作家余华直接以《活着》为题,以中国特有的年代,特有的人的方式来展示他心中的话。与书名《活着》的深沉不......

    活着读书心得

    《活着》读书心得 吴金萍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写的小说《活着》,《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作者的笔触很平静,......

    活着读书报告会

    《活着》读书报告作品大概一、书名:《活着》 二、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页数:194 三、著者:余华四、作者简介:余华,浙江海盐人,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

    活着读书心得

    活着读书心得 活着读书心得1 余华的《活着》无疑是众多文学作品中闪亮的一颗星。一读:朴实、白话易懂;再读:发人深省、感触至深…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富贵,一个地主家的儿子,娶了漂......

    《活着》读书心得体会

    《活着》读书心得体会 《活着》读书心得体会1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电影以福贵、家珍(福贵的妻子)、二喜(福贵的女婿)、馒头(福贵......

    活着读书心得

    活着读书心得15篇 活着读书心得1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叙述了一个人在漫长的时间中,如何挣扎地、拼尽全力地活着。故事以大时代为背景,仆人公福贵诞生地主家庭,年少时嗜......

    《活着》读书心得最新

    《活着》读书心得最新范文1 《活着》是余华所著的一部小说,通过描述悲惨的历史事件和一个普通人的命运,深刻反映了人类的苦难和生命的可贵。读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人生的意......

    活着读书心得体会

    活着读书心得体会15篇 活着读书心得体会1 看完这本书,真的是一本不需要书签的书。对于想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来说,强烈推荐这本书,阅读流畅。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本书有五个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