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浙江林学院2009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如何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思考
摘要:青少年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许多调查研究都表明,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青少年的个人心理、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及生理机制等主观因素,还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风气等外部因素在起作用。特别是不良的社会影响对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效果的抵消是严重的。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为末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本文浅析了以上问题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 成长环境 原因 对策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青少年成长环境日益复杂。随着社会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及人际关系随之剧变,青少年一时难以适应已转型社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必然导致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增加,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犯罪形式多元化趋势越益明显。
一、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
家庭中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利益观、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为人处世的方法,对未成年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教育素质低下而导致的家庭教育功能的不良与缺陷,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外部条件。父母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忽视,是孩子走上邪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家庭的教育也出现了倾斜:有些家长忙于官场上的烦琐事务、或忙于商场上赚钱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还有些家长整天沉迷于麻将桌,酒桌,舞厅等娱乐活动中,对孩子的情况不闻不问,连学生按时吃饭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对孩子的悉心教育;而多数家庭由于孩子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致使独生子女怕苦、怕累、任性、不受约束等不良习惯越来越突出;还有一些家长对教育孩子不讲方法,把自己没有成为大官、大款、大才都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家庭命运的改变寄托在孩子身上,因而恨铁不成钢„„这无形中对孩子产生了极大影响。家庭的不完整、教育的不全面、社会的偏见也极易造成某些青少年对社会的仇视、对人类的怀疑。
2、学校原因:
教育是一门施之于人的艺术,其实效性体现的重要环节就在于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身心需求的一致。长期以来,我国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做法,习惯于宣传空洞的口号,超越了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忽视了对青少年“做人”的基本道德教育和培养。而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和 1
现代化,不同年龄层次、文化素质的青少年的思想状态、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而传统的注重从宏观上进行宣传,进行自上而下灌输的单调封闭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的要求。另一个方面,就是有些领导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每况愈下:教师不懂得教学,不能身正为范,姓“武”不姓“文”,在学生面前粗话连篇,甚至殴打学生,在应试教育大环境影响下,在高考指挥棒影响下,“分数是学生的命根,考试是老师的法宝”这一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能力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学校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提高升学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的文化知识成了考评教师的“硬件”,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则成了考评教师的“软件”。
3、社会原因:
网络也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成长中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网上冲浪,已成为青少年追逐的热潮。网上的暴力信息逐渐模糊了青少年的道德规范,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形成了以致人伤亡为快、以行使暴力为乐的思想和行为。电视上法制栏目也报道过网吧的杀人案,就实实在在地证明了这一点。网上的色情信息严重危害着正处于青春萌动期的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网上游戏对自控能力较弱的青少年而言,过多的沉溺其中,就会带来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学等危害,严重者甚至走向违法犯罪。但那些只求牟利的网吧和电子游戏厅,想方设法诱惑未成年人,已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可怕的“陷阱”。
二、对策及建议: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青少年思想道德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家庭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成才观”,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重视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把孩子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才。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要改掉放任自流,过分溺爱,训斥加棍棒等毛病,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和子女进行心里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品德健康的孩子。同时,家长与学习相互配合,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率先为范,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做诚实的人。还要强化预防意识,经常掌握孩子的消费来源,留意孩子结交的朋友,警惕孩子的谎言。对出现的一些违法苗头,应及早加以纠正,将其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针对学生的家长碰到的共性问题,请家教专家、心理学专家为家长讲课;利用学校与家长联系的群发短信平台,给家长发送家庭教育知识短信,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走出教育误区,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2、重视学校教育,健全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教师的言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开设心理课堂,为学生提供心里咨询,广泛开展积极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释放学习压力,多提供平台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还可以应运现代媒体如短信、博客、Emai、小纸条等形式进行交流。加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通过专家授课、录像观摩、模拟训练、咨询答疑,为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知识、防灾避险知识和交通安全常识,传授意外伤害自救互救技能及临界防卫实用技能。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工作还要和“中国少年雏鹰行动”争章活动结合起来,使少年儿童在争取自护类奖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提高全面素质。
3、政府积极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环境。设立未成年人办公室,开通青少年服务平台,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维权服务、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着眼于控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发因素,针对校园及周边地区的治安问题,推进校园及周边治安防范体系建设,保障中小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秩序;相关执法机关对社会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继续进行整顿,坚决封杀有害于青少年健康的不良网站和“黑网吧” 非法报刊书籍、音像制品,特别是近年来的电子网络中的暴力、恐怖、色情等内容,使其遵纪守法,严格自律,将其变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阵地。还要加大力度整顿学校周边环境,工商部门要加大查处“三无”食品力度,交警部门要规范车辆乱停乱放乱行、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等。
4、关注“留守儿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针对一些不健全单亲家庭、“留守学生”家庭和贫困家庭子女得不到应有的父母之爱和管教,应专门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学生”、以及贫困学生档案,成立了帮扶小组,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注重日常的教育管理,通过个别谈心、集体座谈、现身说法、生活关心、广辟途径引资助学等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他们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努力学习,从而消除他们不良的心理倾向。同时,发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分企业对贫困大学生实施结对帮扶,与生活在贫困线上的孩子们也结对子帮扶,使孩子们能够高兴地学习生活。
5、正确对待网络,引导青少年健康文明上网。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我们必须采取防范措施。将其负面影响尽可能的拒之门外,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凡事堵则废,疏则立,网络也同样如此。通过课堂网络教育、校园网络文化和校外网络文明宣传等活动,让青少年学会上网、上好网.在课堂网络教育中,开办网络特色班,各科教师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积极引导孩子从网络中吸收有益的知识,使之无暇理会也不愿去理会网络中无益的东西,网络是工具,而工具本身是中性,其利害完全取决于工具适用者自己,因此我们要反思的是对工具的科学认识,即如何对网吧建设趋利避害,而不是丢掉工具本身。因此,单纯的禁止、批评、限制是无济于事的,关键是如何形成健康的网络文化,构建真正的网络文明,营造文化氛围浓郁的新时代网吧。这就要靠我们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充当防火墙的重担,净化网吧环境,优化网络资源。为我们的青少年提供丰富健康益智的信息空间。
总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后代的工作。要真正抓好抓实这项工作,我们必须构建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思想道德建设立体网络模式,齐抓共管,共同营造青少年成长环境,为建设和谐永和提供服务。
第二篇:关于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按:陕西省关工委、省宋庆龄基金会于2003年4月17日联合向省委、省政府并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贾治邦报送了《关于优化青少年
咸长环境几个问题的报告》,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李建国、贾治邦等主要领导分别作出批示,责成有关本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方面抓好落实,并对省关工委等部门同志的辛勤工作以及热忱关爱青少年的崇高精神表示感谢与敬意。《报告》所反映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现转载于下,供各地参阅。
去年以来,省关工委、省宋庆龄基金会先后组织省、市、县的部分老同志和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对各方面反映强烈的青少年成长环境问题,作了专题调查。分别召集了家长、教师、校长座谈会,还会同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召开了全省青少年成长环境研讨会,最近,又同省少年犯管教所有关同志座谈,分析原因,探讨对策。现就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净化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问题
近几年来,有关部门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下了很大的功夫,一次又一次地清理整顿,一批又一批地查封、关闭,加大监管力度,在一段时间内,对文化市场的违规经营和不良文化的泛滥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往往在清理整顿之后,又出现反复。那些违规经营者在对付监管的手法上,也变得越来越隐蔽。国务院公布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明令网吧“不得通宵营业”,“不得容留未成年人上网”。但仍有不少网吧通宵“开夜机”,容留未成年人上网。虽三令五申“中小学周边200米以内严禁开设网吧”,但不少中、小学校周边还不断有新的网吧开业。据一位记者最近暗访发现,在西安高新区一所学校竟被9家网吧包围。当记者走进一家规模最大、有178台机子的“赛维” 网吧,问服务员:“可以上夜机吗?”服务员答:“晚上10点到明天8点。”记者问:‘那不怕有人来查吗?”答:“没事,12点以后外面铁门一锁,很安全的。”次日晚10时许,记者再次来到“赛维” 网吧,12时许,网吧外面的铁门锁了。记者发现里面没有窗户和安全出口,也未发现消防设施。记者数了数,大概有150多人上网,大都是学生模样的人。到早上6点左右卷闸门才打开。像这种“关门营业”、通宵上网的现象,目前相当普遍。一些地下游戏厅,也有死灰复燃、日渐火爆。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电子游戏厅逐渐演变成了地下赌场。一度销声匿迹的非法录像厅,近来在一些地方,尤其是一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又有所抬头。
不良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十分严重。不仅对他们身心健康和学业造成很大影响,而且成为诱发事故。滋生犯罪的温床。一些青少年学生迷上网吧后,有的精神恍惚,不思学习;有的为上网吧,偷取家中钱本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本资料权属xiexiebang.com,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xiexiebang.com更多资料财,多者达数千元。有的为上网吧,打工挣钱,造成伤残。有的通宵上网,致心力衰竭,猝死网吧。有的受暴力、色情等内容的刺激,模糊了道德良知,习惯于血腥场面,变得冷漠、凶残,滋生反社会人格,以至走上暴力犯罪的歧途。据调查,在省少年犯管教所关押的31名城市暴力犯罪少年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这种原因而诱发犯罪的。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使家长、学校和社会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和不安,纷纷发出“救救孩子” 的强烈呼喊。
网吧、游戏厅等文化场所违规经营之所以屡禁不止,不断反复,其主要原因:一是经营者受利益驱动,尤其是那些“黑心老板” 只图自己赚钱,不顾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一位网吧老板毫不掩饰地说:“开网吧主要是挣学生娃的钱”。二是对违规经营“打的不疼,罚的不重”。一网吧业内人士透露:“容留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被举报后,往往托熟人,找关系,罚点款了事。和他们赚的钱相比,罚的款太‘毛毛雨’了”。三是现行的多头审批、多头管理的弊端很多。按照“谁发证谁管理的原则”,不仅群众举报很难,而且稽查监管也难。四是有后台、“保护伞”作梗。不少群众反映说:“没有后台和‘保护伞’,黑网吧、地下游戏厅很难存在下去!”
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要反复抓,抓反复,切忌“一阵风”。整顿有了成效,就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使之经常化、规范化。对于网吧的管理,应采取“堵”、“导”并举的方针,以导为主。坚决封杀有害于青少年健康的不良网站和“黑网吧”。严格执法,杜绝一切“关系网”。无论是谁,无论是哪个部门,都不得充当违规违法经营的后台和“保护伞”。对经过审批的网吧合法经营者,要加以培训,提高他们的执法自觉性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感,要研究吸收各地对网吧管理的经验,从网络的源头杜绝不良同站。比如,上海市将全市的网吧纳入由政府统一管理的“东方网联”,使每台电脑都可以处于有效监控之下。又如,宁波实行的“零点断网” 的方法,解决通宵上网的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同时,要接受社会监督,依靠群众管好文化市场。可选聘责任心强的教师、家长、离退休老同志,担任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对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的经营和市场稽查、管理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并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处理。
二、建立青少年活动场所问题
为青少年建立适合他们的校外活动场所,是用先进文化抵制不良文化,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当前,这方面的情况是,适合青少年的校外活动场所太少。我省共有715万中小学生,却仅有12个青少年官和活动场馆,三分之二的县(市、区)、一半以上的市(地)至今没有一所青少年活动场馆。原有的一些场馆、设施,有的残破陈旧,有的被挪做他用或出租;有的地理位置不当,或按高档娱乐场所修建,儿童无法参与。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需要。尤其是中小学减负以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节假日多了,一年的双休日、节假日达173天之多。而可供孩子们去的安全、健康的场所实在太少。且城市中小学校内的空间越来越小,也进一步加剧了这个矛盾。据西安市教育局同志介绍,在西安市2700多个直属中小学中,竟没有一所的操场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尤其是处于市中心的学校,操场面积更小,有的根本没有操场。孩子们报怨说:“我们到哪儿去找个伸胳膊伸腿的地方”,“我们不去网吧,去哪里?”
针对青少年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的情况,省教育厅根据中办、国办(2000)13号文件精神,做出了我省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规划草案,拟在五年内形成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格局。这样,我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的矛盾将会有所缓解。
在建立设施、条件较好的大、中型校外活动场所的同时,还需要依托社区,建立各种小型多样的校外活动场所,逐步形成以大、中型校外活动场馆为中心,大、中、小型相结合,覆盖全社会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网络,从而有效的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为此,我们意见,应当结合社区建设,在社区内因地制宜地为孩子们建立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场地和设施,让他们在放学后和节假日,在社区里有个可以相互交流的地方。比如,举办校外活动站或“少年之家”,并聘请关心热爱青少年的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老职工担任校外辅导员,开展一些为青少年喜爱的活动,让社区在他们的童年生活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三、改善家庭教育环境问题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在省少管所调查,在押少年犯中大多来自教育、管理和预防犯罪功能弱化的家庭。这些家庭,大体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理造成伤害,致使孩子个性偏执,出现心理障碍;二是父母一方或双方亡故,致使孩子无人照管;三是父母忙于赚钱,对孩子放任不管;四是父母自身素质较低,没有能力管教子女;五是父母自身道德品质不好,甚至有违法行为被关押服刑。生活在这些家庭的孩子,实际上处于无人监护的境地。因此,改善家庭教育的状况,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而改善家庭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素质。近年来在我省城乡迅速兴起了不同规模的家长学校。据统计,全省共办起家长学校22400余所,参加培训的家长达43O万人。延安、宝鸡、渭南等市不少县、区关工委,积极协助教育部门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实践证明,办好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素质的有效形式。今后应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家长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实家长学校教材,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办多种学习班。
对“单亲” 和失教的青少年要特别关注。《未成年人保护法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和教育、法定监护人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等方面都作了规定,现在的问题是,宣传普及不够,社区、村组、家庭、学校对上述法律相关条文知之甚少;而且这些条文的操作性不强,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很多,难以落实。因此,政府应对失教青少年的家庭及早干预。特别是要重点解决失教青少年的监护权问题。比如,规定父母必须配合学校管教好自己的子女,保证子女遵纪守法。社会应建立监督监护人制度,对那些不尽监护职责的父母,应依法处罚,促其履行监护职责。当法定监护人不能保证其子女正常上学,或者故意对其子女的不良行为不管不教,放任自流,应由执法机关给予一定的处罚:训诫,警告,罚款(或罚劳役),并到指定地点接受教育。此外,还可由社区和基层关工委吸收那些关心、热爱青少年教育事业的老教师、老干部、老职工组成“帮教小组”,作为一种社会辅助手段,对那些家庭没有能力管教的未成年人进行帮教。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关工委是做好帮教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西安市新城区建立起区、街、社区三级帮教网络,有帮教小组924个,参与帮教工作的老同志和有关同志共2171人。近几年来,先后帮教失足青少年1213人,其中,多数已经变好。西安筑路机械厂职工子弟刘建平,曾因打架斗殴和偷盗被劳教三年,解教后没有工作,受人歧视,经帮教小组帮助,在厂内安置了工作,他深为感动,在生产上总是抢着干,年年都是一个人完成四个人的工作量,不仅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还入了党。
另外,部分城镇中小学周边环境混乱的状况亦很严重,建议加大治理整顿的力度。
第三篇: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精选)
夯实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平台
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作者:卫东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也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教育环境局部恶化,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青少年教育环境局部恶化的成因主要有三 :一是家庭教育科学化普及不够。未形成主流文化影响下的家庭教育的科学化体系,不少家庭教育缺失,教育偏激,教育失效。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利,严重影响了一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的败笔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多以“包办”为主,青少年“自主”意识缺失,能力欠缺;对是非成败,滥用赏罚,特别是偏重物质刺激,不利塑造青少年健康人格;青少年“多渠道”从亲人中得到数目不定“零用钱”,用于“上网游戏”和奢侈消费等活动,不利掌控部分青少年的行踪。二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比如吸毒、贩毒人员呈低龄化的趋势。究其原因,相当一部分与社会环境有关,看到社会上不少人行为不端、疏于教育监管,直接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在社会被不良分子影响或教唆而吸食毒品,以寻求精神上得到安慰。有的青少年讲究排场,相互攀比,将吸食毒品作为高级
享受,以吸食价格昂贵的毒品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更有部分青少年,因无毒资而千方百计拉拢有钱的小朋友下水,从中分吸毒品;或是为了扩大销售网络,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导朋友加入贩毒行列。三是学校教育管理疏漏。青少年一般意志薄弱,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有的学校重视教育市场的高额利润,疏忽对教育工作本身的研究,力气往往用错了地方,学风、教风严重败坏,师德缺失,进一步促使部分青少年玩世不恭,甚至铤而走险。
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建设青少年教育平台,努力形成青少年教育无时不有、无人不做的生动局面,这是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和特点对青少年教育事业提出的必然要求。对此,迫切需要各界进一步提高对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共同担当起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历史责任。要发挥好家庭教育的“核心”作用。青少年教育不仅仅是常识,它是一门科学。作为父母,我们可以不是教育专家,但绝对不可以对家庭教育一窍不通。虽然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科学家、大师、伟人……但任何一位深爱着自己孩子的父母都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影响孩子的一生,断送孩子的未来。据报道能通过学习思考总结自己的经验来实施家庭教育的家长达不到全社会的半数,而半数以上的家庭教育存在误区!比如家长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这
一方面导致孩子的欲望膨胀,另一方面致使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下降,这就很容易使孩子在诱惑面前失去自控能力。家长过多地包办代替抑制了孩子自主性发展的同时,还阻碍了孩子责任心的成长,孩子成了实现家长愿望的傀儡,在离开家长的时空里就失去了自我导向的能力。再如重管教轻情感沟通的家庭环境会导致疏离的甚至敌对的亲子关系,危害无穷。我们成长过程中的许多事例都清楚地表明,好的父母不是天生的,甚至大部分父母是不及格的。在不及格的父母教育下的孩子,长大以后有很大的可能性会继续成为不合格的父母,进而影响下一代!因此,家长应该能够客观认识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把握与孩子沟通的知识和技巧。
要发挥好学校教育的“引领”作用。现在虽然批评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但是注重素质的说法苍白而空泛。由于各种现实原因,教育现状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多数学校过分重视考试分数,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建设,缺乏必要的文化生活及文体活动,巨大的竞争压力、枯燥的教育内容、陈旧的教学方式给青少年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又无法得到宣泄和调节,长此以往必然带来心灵的扭曲。这要求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改变单一的教育评价模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实施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素质教育,学校要引导学生分清是非美丑,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现实中存在的困难,尽可能多地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接触和交往,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要发挥好社会教育的“主导”作用。我们的社会教育事业虽然成绩斐然,但是问题也相当突出。国家和社会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在大转型之中,有关青少年教育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解决整体处于被动状态,即时调整教育理念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积极堵漏补缺,加强管理引导,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比如社会对网络活动缺乏有效监管,相对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国家的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再如小升初的择校问题,既然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太多,那就应该下决心及时解决,而不是一拖再拖,弄的不少家长怨声载道,孩子悲观失落,更重要的是误人子弟,遗害祖国的希望和未来!
总之,要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必须强化这方面的研究,必须夯实实施教育的基础,必须建设好家庭、学校、社会等构成的教育平台。也只有我们的教育基础扎实了,平台运转自如了,才能实现集中智慧、凝聚力量、立体沟通、齐抓共管,也才能实现青少年健康成长之目标。
第四篇: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
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
王洲洋
2012年第11期 ——党的建设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大力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优化选人用人环境”;“推动人才工作重心下移,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努力把我省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些论述,阐述了人才对于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极端重要性。当前,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切实优化我省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
一、坚持辩证的评价方法
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首先必须解决怎样评价人才的问题。要坚持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看待人才,用干部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衡量人才。
评价人要看全面、看本质、看主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人才的不足、缺点甚至是过错,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都要本着用人所长的原则,量才施用。一味苛求,就会无才可用。没有宽容就没有人才。领导干部尤其要有容人的胸怀和雅量。但宽容并不是不讲原则。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搞“好人主义”和庸俗关系学,面对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缺原则、少正气,尤其是对亲近自己的所谓“熟人”、能为自己办事的所谓“能人”、有来头有背景的“狠人”、以及自己的“亲人”,即使问题严重,也往往“宽容有加”,这样的宽容,是对党的事业极端不负责任。
评价人要看表现、看潜力、看发展。一个人的德才素质怎么样,能不能起用,如何用,不能只看他的过去,看少数人的评价,更主要的是要看他的现实表现,看多数群众是否公认。讲凭实绩用干部,有的人就弄虚作假,搞假数字,虚报浮夸;有的为了显示“政绩”,搞一些劳民伤财、杀鸡取卵、祸及子孙的所谓“面子工程”、“样板工程”。对这样的干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坚决不予任用。要提倡比发展不比数字、比成效不比形式、比可持续不比一时之功。对于那些注重长远、埋头苦干,坚持做扎实的基础性工作的干部,绝不能忽视和亏待。
二、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
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我们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坚持尚贤任能,加强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大胆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
事实证明,用好一个人,树起一面旗;用错一个人,打击一大片。现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是,有的干部忙于应酬,不注重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盲目决策,滥上项目,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给后任带来沉重的经济包袱;有的干部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做表面文章,欺上瞒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干部利用手中权力,贪污受贿,挥霍浪费;有的干部得过且过,不仅自己不干事,反而对那些干事的人,横挑鼻子竖挑眼。对这类人,组织上一定要“火眼金睛”,坚决把他们从领导岗位调整下来。要通过有效的组织手段,大力弘扬正气,表彰先进,让一切有识之士、有用之才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施展,让一切搞歪门邪道、不守法纪的投机钻营者没有市场。
三、坚持科学的选人方法
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体制和制度上改革创新,建立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绿色通道。一要重公认,真正落实群众“四权”。必须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真正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在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上下功夫,把干部优劣、好坏的评判权、干部任用的选择权交给群众。二要重竞争,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使“上”者理直气壮,“下”者心服口服,引导干部靠工作和实绩去赢得竞争。三要重实绩,真正任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德才的具体表现就是实绩。要进一步明确干部考察内容,改进考察程序,加强考察监督,力求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避免失真和片面性。
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注意克服和纠正以下几种倾向:一是凭个人好恶用干部。少数领导凭个人恩怨、好恶用干部,说到底是在选人用人上有私心,只凭个人印象,只讲个人关系,只认狭小地域,而不顾党的事业。二是任用优秀年轻干部不及时。用人贵在适时,错过了人才最佳使用期,人才就有可能成为废才、蠢才。要深入解放思想,看文凭而不唯文凭,论资历而不唯资历,重台阶而不唯台阶,不拘一格选人才,及时地把优秀人才选拔到合适岗位上来。三是重使用轻管理。一些地方只注重对干部交任务、压担子,却不注意严格教育干部、有效监督干部。无数事实证明,疏于监督就是害了干部,严格监督就是爱护干部。必须有效加强对干部的监督,让人才健康成长。
四、坚持有效的保障措施
新的形势下,要综合运用精神、物质、行政、法律等手段,激励人才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保障人才的合法收益和各项权利。对于人才在干事创业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满腔热忱地给予支持,做人才的坚强后盾。现在,少数地方存在这么一种现象,每逢班子调整或者干部处于提拔、晋升之时,告状信满天飞。有的当然是干部本人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别有用心的人对干事的人恶意攻击。我们干部队伍中绝大多数是好的,但却有少数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对能力强、实绩突出、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对不是自己“一条线”上的人,心怀不满,为了不让他们提拔升迁,以坚持原则,向组织上反映情况为名,泄私愤,排“异己”,打击报复优秀人才。还有的人为了排除竞争对手,利令智昏,目无法纪,采取违法犯罪手段,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保护人才的积极性就是保护人才。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纪检部门平时应当注意全面深入地了解干部,对干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绝不可被一些不实的反映牵着鼻子走,使那些干事的人横遭折腾。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理直气壮地支持人才一门心思干事业。2007年6月至2012年4月,全省各级纪检机关在严惩腐败的同时,为7965名党员干部澄清是非,保护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严格执纪执法,对那些顾全大局,替党负责,确实是关心干部健康成长,如实反映情况的行为要予以肯定,而对那些捕风捉影、污告陷害、造谣中伤的人,不仅要严肃批评,情节严重的,还要依法处理。主要领导干部要一身正气,做到有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敢为事业用人才,旗帜鲜明地支持干事者,保护改革者,警戒庸懒者,查处诬告者,惩治腐败者,营造鼓励干事创业、鼓励创新创造、鼓励敢闯敢试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
第五篇:关于增强社会责任感 优化青少年网络成长环境的建议
关于增强社会责任感 优化青少年网络成长环境的建议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其中10-19岁人群 比例占24.0%,约1.35亿,青少年成为网民主力军。网络对于青少年的影响重大,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
网络,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网络的不断发展体现 了我国向全球信息化领域迈进步伐加快,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的新平台,提供了大量的、丰 富的信息,满足了他们对休闲娱乐和查阅信息资源的各类需求,对于推进青年的社会化进程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地位。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又是 一把双刃剑,各有利弊。运用的好可以在学习和生活的征途上披荆斩棘,反之就会对他们造成伤害,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从目前所掌握的青少年与网络关系的资料 上看,更多社会舆论集中在网络带给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上,侧重于提出如何重塑青少年的道德伦理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如何引导他们回归现实的对策。“虚拟世 界”有时也会令人迷失方向感和归属感,甚至把真实和虚拟的世界混为一谈。特别是对于当代青少年而言,由于他们心理尚未成熟,还未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和价值观,过分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中,就容易在心理上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严重的会产生精神上的一些疾病。而大量的事实根据也证明了上述观点,有的青 少年因长期上网而变得自我封闭,出现“自闭症”情节,不会与他人进行生活中的简单交流,只有通过网上才能与他人沟通;有的青少年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混 淆,为了“行侠仗义”而动手伤人;有的青少年因资金上网,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以抢劫甚至伤害他人后的“所得”去上网。同时,还有一些网站向青少年提供心理 测验、在线咨询等服务,但其形式和内容大多是娱乐性,存在着诸多缺陷,相关内容也缺乏必要的科学性,甚至有些网站变相宣扬以色情、暴力、迷信等不健康内容,致使一些青少年的实际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反而促使了部分青少年走向犯罪深渊。
二、增强社会责任感,优化青少年网络成长环境
优化网络发展环境是全社会的大课题,需要齐心协力,我的几点建议如下:
(一)加强网络立法
目前我国互联网立法存在滞后问题,法律位阶不 高。网络立法是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有利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维护 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美国《儿童互联网保护法》规定,中小学校、公共图书馆等必须在其网络服务程序的目录上提供过滤器,确保 未达17周岁的未成年人不接触到有色情内容的成人网站。韩国的《青少年保护法》
规定:禁止17岁以下学生晚上10点以后出入网吧,门户网站和新闻类网站不 得含有色情等青少年不宜接触的内容,网吧、学校、图书馆等公共上网场所应安装过滤软件,保证未成年人获取健康信息;不宜青少年浏览的网站,应注明“含有不 良信息”,并有义务严格采取核实年龄和身份的措施。如果 违反规定,将被列入“青少年有害网站”名单并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日本青少年网络色情问题比较严重,日本制定了《关于公开特定电讯通信服务提供者的损害赔 偿责任的限制以及发送者信息的规制法律》(即《网络服务商责任限制法》)、《青少年网络规制法》等,重拳出击治理网络,保护青少年。
(二)构建网络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引导网 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互联网是一个世界性的事物,因此,我们在研究提出自己的网络道德规范时,可以而且应当认真研究借鉴国 际发达国家的成果。同时,也要结合时代发展需要,结合我国国情,融合我国的传统美德。目前,国内外网络道德规范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初始阶段,对于网络的各 种责任主体(如入网者、站点、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产品制造者、网络社团、各国政府、审查机构、网络管理国际组织等)的行为规则,规定得还不是很完善,有 待发展。因此,社会各界应进一步加强对网络道德规范的研究和探讨。还要加强对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道德往往要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网络道德也不例外。关注、宣传网络道德,是当前大众媒体和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
(三)推动“青少年绿色上网工程”
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牢牢掌握网上 育人的主动权,建设一批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网站。要坚持以网站提高青少年素质、让青少年参与建设网站的整体思路,把网络特征和青少年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架构 青少年网站,并不断创新,及时更新,建造丰富多彩的网络阵地。在网上广泛开展各种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是支撑青少年网站的重要支 柱。如果一个网站缺少青少年参与的网上活动,就像人没有眼睛一样,没有“神”。我们要根据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和本地区青少年工作的实际,坚持虚拟与现实的统一、个性张扬与社会约束统一的原则,组织网上活动。比如,我们可以开展网上作文大擂台,让广大青少年参与作文比擂;开展网上论坛,对近期跟青少年有关的话 题进行讨论;开展网上活动建设方案征集活动,让青少年参与建设网站;等等。
(四)加强对青少年利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
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防止青少年在网络中“迷途”的根本保证。要针对青少年在上网中遇到的问题,重点实行“3W”(即为什么上网(why)、如何利用网络(how)、什 么时候上网(when))引导,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上网、正确对待网上信息,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要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社会、政府各层面的综合引导作 用,形成贯穿各个层级、覆盖各个领域的强大合力。家长和教师应当与青少年一起制定上网规则(比如不得透露个人信息等),分析上网的利弊,并以身作则,坚决 不做有违文明和道
德规范的网上活动,同时,也要做好青少年上网活动的疏导工作,如提出完成课业、功课及格才能上网等要求,限定他们的上网时间,向他们推荐 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网站,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如设置密码)使他们只能上指定的网站等,还要经常监督他们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当他们参与不健康、不文 明的网上活动时及时指出其危害性,并坚决制止。大众传播媒体应在普及网络知识的针对性、系统性上下功夫,在传授网络知识的同时,告诉青少年如何理解、选 择、利用和处理网上信息和娱乐资源。政府应巧妙运用行政、经济、市场、法律等手段和自身调用资源的优势,强化对青少年利用网络的管理和调控。要注意引导的 方式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意识,“疏”和“堵”有机结合,正面激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与暗示诱导相结合,寓理于事、寓教于乐、寓教于无形。
(五)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队伍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这给青少年 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挑战。怎样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的“摇篮”中健康成长,成为网络时代我们必须认真回答和解决的重大 课题。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适应网络时代的意识和能力。为此,一要树立加强自身信息素养培育的意识,积极学习网络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网络技 能;二要多从网上搜索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站和信息资料,并定期推荐给他们;三要对网络思想渗透保持高度警惕,提高防范意识,找到对策,提前给青少年 “免疫”;四要培养自己敏捷的观察力和缜密的思维力。政府、社会、学校要为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大对学校 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二是采用脱产进修、在职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作讲座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三是各级师范类学校要把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作为 一项重要任务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