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4 01:4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

第一篇: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

应青海省政府的邀请,5月4日至10日,我们参加了2009中国·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郁金香节,出席了青海省江西商会成立大会,并对青海湖、黄河源头等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短短几天里,我们先后到了西宁市、海北州、果洛州、海南州、黄南州、海东地区,行程两千多公里,所到之处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海拔达4680米。通过现场考察、听取当地领导情况介绍、走访牧民家庭和与青海省环保厅同志座谈,我们由衷敬佩青海人民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我们所看到的青海是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色的大草原、野生动植物的宝库。青海为了全球近30亿人口的饮水安全,努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们采取了许多有效的保护与治理措施,一些做法与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一、青海省基本情况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国土面积72万平方公里,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为4.9%,大部分处于森林极限生长地带。天然草地面积3646.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0.5%;可利用草地面积3160万公顷,其中荒漠草地697万公顷;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2746万公顷。水资源总量629.3亿立方米,其中:外流河多年平均年产水总量611亿立方米,本省年耗水量占水资源量的2.1%,年向下游地区输水量占水资源量的97.9%。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统称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也是高原生物基因资源的宝库。全省辖六州、一市、一地,共有46个县(区、行委)。总人口554.3万人,共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46%。

青海以资源富集著称,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其中54个矿种矿藏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氧化锂、锶、电石用石英岩、化肥用蛇纹岩、冶金用石英岩、氯化钾、玻璃用石英岩、石棉、芒硝、镁盐10种矿种居全国首位。水电、盐湖、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畜牧业、野生动植物、风能、太阳能、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2008年,青海省生产总值达到96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人均生产总值17389元,增长12.1%。财政收入达到136.5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

二、青海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做法

建国以来,青海省先后实施了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防沙治沙、黄河上游治沙减沙骨干工程建设;在草原牧区实行以人工种草、草地围栏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灭鼠治虫、灭除毒杂草、推广优良牧草和合理放牧的草地保护和改良措施。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进一步加强了生态保护和建设。2000年5月,建立了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自然保护区,2005年启动实施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态保护与建设、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支撑三大业工程措施。

(一)生态移民

为减轻草场压力,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从2004年起,青海省在三江源区(涉及4个州、16个县、1个乡)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涉及331个村、11395户、55774人(仅玛多县就搬迁了388户1551人)。生态移民工程既是一项复杂的移民安置工程,又是一项生态系统调整和优化的工程。通过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大大减轻了草场压力,多数地区的牧场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一大批困难群众的定居房得到解决,牧民的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基本解决,生活条件普遍得到改善。牧民进入城镇后,就业渠道拓宽,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高。

(二)禁牧育草

三江源区地处高寒,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相当脆弱,除了对大面积的退化草原需要进行退牧还草外,对轻度退化草地和未退化草地也应采取禁牧封育,使区域草原得以休养生息,促进草原植被及其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

青海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禁牧育草工程,发布了《禁牧令》,仅2003-2005年就累计完成禁牧面积351万平方公顷,其中围栏禁牧163万平方公顷、搬迁禁牧188万平方公顷。通过禁牧育草工程,尽力做到草畜平衡,减轻了草地放牧压力,使牧区逐步走向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轨道。

(三)沙漠化防治

土地沙漠化是三江源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土地沙漠化的发生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与不合理人为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正确处理防、治、用的关系。通过沙漠化防治,采取围栏封育、工程治沙、人工补援、工程和生物相结合等措施,恢复沙生植被,提高植被覆盖度,人工促进生态功能得到有效发挥,遏制了区域沙化土地扩展的趋势,提高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优化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质量。

5月8日,我们实地考察了海南州共和县的塔拉滩生态治理项目,州、县领导向我们介绍说,他们采取的沙漠治理实验方法是青杨树深种、地表覆草,但治理费用相当高,难度相当大,每亩需要投入600元-1000元,成活一株要三年。目前。在公路边的一大片沙漠经过治理,效果较好,杨树林已经成活,沙上的草也较牢固,这对遏制沙尘暴很有益处。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他们将逐步扩大治理面积。

据了解,青海省根据沙漠化土地类型、危害程度,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防治,在黄河源区和长江源区分别建立了试验示范区。

(四)工程治理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部分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处于退化、崩溃的边缘,并给青藏高原和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危害。

为保护和改善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青海省共实施了八大工程。一是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及封山育林工程;二是草原鼠虫防治工程;三是退化草地治理工程;四是沙漠化防治工程;五是水土保持工程;六是森林与草原防火工程;七是高原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八是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八大工程既是独立的又相互关连,只有共同实施好八大工程,才能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三江源生态环境。

(五)加快牧业商品周转率,提高草地承载能力

畜牧业是三江源地区的支柱产业,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近60%。随着人口的增长,超载过牧更加严重,草场退化进一步加剧,使单纯追求牲畜数量增长以满足人口增长需求的传统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正日益丧失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彻底改变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思路。为解决好草场负载超出生态容量这一根本矛盾,青海省政府积极引导牧民发挥天然放牧、环境无污染的优势,在天然草地畜牧业的基础上,从传统的数量型畜牧业转向效率效益型畜牧业,走生态型畜牧业发展之路,即草场负荷严格限定在自然生态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畜牧品种以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为主,生产的畜产品应符合绿色和有机食品标准,建设畜产品市场,加快畜产品的商品周转,减轻草地的压力,提高草地的承载能力。

三、几点启示

青海省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许多成功的做法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生态立省理念

近年来,青海省对三江源区的几个州不再考核GDP指标,并将环保指标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在重要保护区内坚决不搞工业,发展一、三产业也要环保措施到位,如青海湖周边就不准上工业项目,一、三产业也要合理布局,并建了5座污水处理厂。历史上青海省也有过不注重生态保护,盲目发展的惨痛教训,例如:果洛州玛多县在上世纪70年代人均年

收入500多元,是全国有名的富裕县,但进入80年代以来,由于过度放牧和滥采乱挖,加之气候变化、年均降雨量减少,导致草原退化,生态环境恶化,沦落为全省最贫困县。而黄南州尖扎县坚持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依托境内的坎布拉国家地质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旅游产业,2008年与2002年相比,农牧民的旅游收入增加了5倍多,生态得到保护,生活得到改善。这充分说明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保护好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利用好生态环境,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我省一定要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规划先行,合理布局

青海省十分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先后编制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及工业发展规划,根据各地资源、发展条件,合理布局产业,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西宁市、海东地区和海西州(2008年三地市的生产总值达817.55亿元,占青海全省生产总值的85%)。

(三)领导重视,注重实效

青海省历任党政主要领导同志都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亲自过问,经常视察。陪同我们考察的当地同志都还记得,苏荣书记在青海工作期间,反复强调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青海湖、三江源,并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指示和要求。近年来,青海省实施了许多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每一项工程都落实了责任领导和具体工作部门,明确了目标、任务、时限,层层签订责任书,定期组织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

(四)利用优势,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青海省充分利用其水资源、风能、太阳能十分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产业,这些产业不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且投资成本低、见效快、收益高。至2008年底,青海省电网总装机容量已达805万千瓦,其中水电总装机容量为593万千瓦,占73.7%,水电上网电价仅为0.22元。以海东地区为例,现有已建、在建的大中型水电站7座,有2座(装机容量分别为200万千瓦、150万千瓦)已并网发电。

独特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俗民风以及夏季凉爽的气候,使青海逐步成为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和高原避暑旅游基地。近年来,青海省还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发展战略,举全省之力打造“大美青海”,通过举办多种经济文化体育活动,使得青海旅游的现实内涵更加厚重深刻。例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至今已持续8届,是亚洲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公路自行车赛事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自行车赛事之一,已成为宣传青海、推动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五)以环保生态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青海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单靠自身财力很难完成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也很难解决牧民移民工程所涉及的水、电、路、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吃、穿、住、行等困难。青海省在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争取到了国家75亿元的资金支持。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中,也积极争取到了国家有关部委支持。

四、几点建议

通过对青海省生态环境的考察,我们深深感到,江西省委、省政府近年来提出的发展理念是十分正确的。我省在发展理念上不断完善升华,从山江湖工程到“三个坚决不搞”,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再到确定“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新战略,并作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现从青海的经验就如何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战略,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必须建立“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战略体系。要将“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全面渗透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加快发展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和基础上。

(二)必须做好当前的环境保护工作。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主要污染物(COD与SO2)减排任务;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尽快完成85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并按时投入使用;开展一系列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是针对“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的专项整治;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

(三)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施好优势资源与强势企业相结合的循环产业项目。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四)必须全力做好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各项工作。通过对黄河源头和青海湖区考察,我们更加坚定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决心和信心。青海湖与我省鄱阳湖已结成姊妹湖,青海湖在环保与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我们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时学习借鉴。保护鄱阳湖的生态,维系区域生态安全,实现鄱阳湖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但关系江西全局和长远的发展,而且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粮食安全、饮用水安全。我们要积极加快提升为国家战略的步伐,将鄱阳湖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范围,积极争取国家在资金、技术和项目上的支持,提升鄱阳湖区域综合竞争力。

(五)必须制订和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法规体系。要准确把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态势,通过适时调整和完善环境政策法规标准,保护和引领先进的生产力,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要抓紧制订和完善我省的环境监督和管理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以奖促治机制、领导责任机制、部门责任机制等一系列的有效机制,为“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提供机制保障。

(六)加大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创建力度。对各类自然保护区加大保护与建设力度,鼓励各级政府和行政村创建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

(七)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青海省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懈植树种草,努力提升国土绿化水平,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我省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进程,确保到2010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60.3%达到并稳定在63%。使子孙后代永远享受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

第二篇: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关注,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现状以及其重要性出发,分析了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并对如何解决环境问题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字: 生态环境,应对措施,严峻形势

在我国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集中体现了发达国家近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并且生态环境问题呈现结构型、压缩型以及复合型发展态势。生态环境污染不仅仅给社会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稳定乃至人类后代的生存发展。在未来的15年内,我国的人口还将持续增加,经济总量也会翻倍增长,面对资源消耗也将持续的增长,同时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摆在一个战略高度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建设全面小康生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同时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有力保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快更好的实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证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活生态环境与发展空间。因此,我国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集中精力整理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

一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项目突飞猛进的引入,虽然在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保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对生态环境造成一些影响,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出现一些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众所周知,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是目前我国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而项目建设的同时,造成的空气的污染、沿海江河水系的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尘暴等等生态环境问题。噪声扰民、水 质下降、家禽死亡、农田受损、工厂附近群体性居民身体体质弱等问题已经成为投诉的热点。

近几年来,因忽视生态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灾难事故频繁发生,松花江污染事故就是一个为了发展当地经济留下安全隐患的典型例子,当时造成江水水质硝基苯浓度升高,污水团一路循江而下,河道附近居民饮水安全得不到保证,影响之深、危害之大不得不让我们反思。还有,2011 年,美国康飞公司漏油事件导致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渤海湾海域严重污染事故,漏油事件污染水质的同时也给当地的渔业和渤海湾的生态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影响的背后就是渔民的生计怎么办、生态生态环境如何转变,所以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避免这种恶性事件、危害公众安全事故再次发生,这些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

(二)生态环境保护思想意识淡薄

地大物博的传统观念还留在很多人心里,所以就会有一些牺牲生态环境、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也就有些人,经济条件好了以后,不注重自己的行为,铺张浪费,用一次性餐具,穿高档皮草,使用难以降解和回收的材料,可是这些奢侈与欲望的代价是树木逐年减少,珍贵稀有的野生动物逐渐减少。其实,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群体能做好的,必须要所有群众共同参与和关注,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生态环境逐年恶化,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依靠,所以每个人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生态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倡低碳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建立节约能源的生活模式,推广文明的行为习惯,杜绝奢侈、浪费的行为,培养生态消费、理性消费的消费观念,把生态环境保护当成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总之,生态环境保护从点滴做起,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做新时代有道德的公民。

二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

(一)生态环保法律不完善

目前,我国出台的生态环保、能源相关的法律法规非常多,研究结果也是林林总总,但是依然不能完全控制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能源使用率低等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法律不完善。首先就是生态环保法律没有与时俱进,自《环境法》颁布以来已经将近20年了,在这短短的20年内,我国的经济已经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法规已经没有适应新形式的发展要求,不少生态环境污染工厂钻法律的空子但是却没有依法予以严惩。同时,在法规中也只是制定了一些基本的原则,而没有真正的具备实施的条件,部分的主要生态环境法规还存在许多的空白及漏洞,导致了很多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法律制约。

(二)监管制度不健全

在目前国内的很多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受到地方经济的干扰,地区内的一些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工厂同时也是纳税大户,在地方保护下可以轻松的避开法规的追究。与加速实现工业化相比,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因此,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规范等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滞后性,国家生态环境投入也是明显不足,尤其是当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发生冲突时,往往是前者服从后者。由于受到地方保护以及经济利益的推动,使得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度规范很难有效的执行,从而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三)生态环境规划没有真正落实

在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规划没有落实到位现象经常发生。生态环境规划是生态环境管理的中心,通过这种规划可以将各个行业、部门的生态环境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了,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规划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最有效,同时也是最经济的措施之一。但是,显示中的生态环境规划远远没有达到与经济、城市建设规划相同等的地位,在城镇建设中也暴露出了布局分散、不合理的问题,对生态环境的集中保护非常不利,也增加了对生态环境进行集中治理监管的难度与成本。

(四)生态环保资金投入不足

投入资金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家与地方投入资金不足,另一个是企业与当地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国家生态环保资金投入不足是引起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式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的内蒙古等地区,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土地沙化现象,沙尘暴常见,就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植树造林,防止土地沙化,但是目前,国家对这块的资金投入有限,远远无法满足治理需求。企业与当地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变现为,在我国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虽然受到了生态环保局的治理通知,但是所需的治理费用高于整个企业的产值,企业无法承担这笔费用,而政府也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理费用的投入,造成了恶性循环。三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应对措施

(一)加强培养生态环保意识与教育工作

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我们必须加强对人们群众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加强其生态环保观念,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转变生态环保思想,坚持生态环保优先。转变思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优于经济发展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探索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道路。同时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环评坚决不予受理、不予审批或暂缓审批。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问题,必须从发展方式上找根源,从最顶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寻出路,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入手,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使群众生态环境权益不受侵害。

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深化生态环保意识。我们要做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大力宣传探索生态环保新道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举措和成效,让人民群众更加关注和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中,使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要在动员公众参与上取得新进展。

(二)有效落实生态环保责任制

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应尽的责任,要根据法规约束地方政府,并对其地方生态环境破坏负总责,将生态环境保护提上议事日程。各级政府要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并要将生态环保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与干部政绩的考核范围之内,研究绿色经济核算方法,将经济发展中的资源消耗、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相关生态环保部门要定期的公布一次各地区行业的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情况,方便社会群众进行监督,同时建立生态环保工作责任制,对于决策失误或监管不到位造成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要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加大执法力度,做到依法生态环保。我们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大力开展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生态环保的专项行动,对重金属、危险废物处置污染企业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整治。加大重点区域、典型 案件挂牌督办、责任追究和后督察力度,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执法检查作为一种手段,加大检查、综合治理力度,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深化农村和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健全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全力遏制化工行业生态环境事件高发势头,突出生态环境应急预案建设和管理,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生态环境事件。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取得实效,加强领导有重要作用。各级党政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现实考验。各级党政和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安排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抓生态环境保护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观念,把生态环保优先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研究部署,摆到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建立健全和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形成强大合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许多工作跨行政区域和部门,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强大的“生态环境保护统一战线”。切实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强化统筹协调,主动通力合作,切实形成共同推进工作落实的强大合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企业主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

(三)建立完善生态环保管理体制

建立并健全国家到地方的监督检查以及单位负责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国家要加强对地方级的生态环保工作的支持与引导,健全区域生态环境检测机构,协调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对所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地方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负责,监督以及规范下一级政府部门的生态环保工作,对重点生态环境问题企业要加大监督力度,并且建立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建立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监督责任制,并推行职业资格管理。对县级及以上人们政府要加强生态环保机构的建设工作,落实职能体制的编制与经费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要总结并探索管辖区域内的生态环保机构新的监管模式,完善地方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建立健全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使用监督问责制度,用法律和制度制约大型工业企业和项目建设,要让这些重点工程或大型企业严格按生态环保要求办事。严格查处生态环境违法企业,责令整改,整改不合格不许生产经营,严格惩罚包庇、庇护的个人,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禁止滥用职权。坚持以人为本,抓紧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快生态环保立法进程、完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引导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水平。

(四)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各企业在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应把立足点转移到自主创新上来。要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利,进一步调整科技经费投入结构,确保重大科技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强化产学研结合,带动更多的中小科技企业参与重大专项实施。要围绕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集中要素资源,着力突破一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节能减排,提升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要继续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要发展创新文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生态环境保护就是在维护我们家园的生态环境,家园的生态关系到你我他每个人。法制约束也好,大力宣传也好,都不如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更有效果。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张昭.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M].科技工业出版社,2008 [2]傅志明.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J].中国环境管理,2009 [3]杨晓波.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J].农村科学实验,2011第2期 [4]谭纵波.城市规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 [5]罗占国.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环境科学

[6]陈佐.生态环境忧思录--浅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1第28卷2期

[7]李振聪.浅论我国环境犯罪规定的现状及完善[J].森林公安,2005,(4): 37 [8]王文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构成要件研究[J]. 河北法学,2009,(9): 83 [9]陈英慧,关凤荣.中日环境犯罪问题比较[J]. 河北法学,2009,(12): 44 [10]杨春洗,向泽选,刘生荣.危害环境罪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43 [11][德]海涅. 环境破坏行为类型化之国际比较———论因果关系与特殊归责问题[A].(台湾)环境刑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41

第三篇: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1.(原创题)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4月22日中视网消息:为纪念国际地球日39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改革委员会体制研究和管理研究所循环研究中心等单位举办了“生态需求与发展方式的转变”论坛。会议认为,我们在追求工业化、城市化和进一步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论坛向人们描绘了一幅中国生态环境“警世图”:有水皆污,逢雨必酸,企业偷排废水、弄虚作假现象十分严重。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决定了我国的酸雨主要是 型酸雨。酸雨对地球水体及水生生物带来的危害是使河湖水酸化造成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2)为了防止酸雨,我国在能源利用方面应采取什么措施?

(3)该报告指出,全国还有278个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的来源有,某城市一化工厂向附近湖泊大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导致湖泊中的生物大量死亡,原因可能有:。

(4)三峡库区支流水质逐步变差,回水区已经出现“水华”现象,表明水体已经开始出现富营养化;专家指出:三峡水库水质未富营养化,但是目前三峡库区的污染源控制做得还不够,三峡水质有可能出现富营养化的危险。分析三峡水库水质易出现富营养化的原因。答案(1)硫酸(2)改变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研究煤的清洁燃烧技术。(3)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一是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导致生物死亡,二是大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氮、磷)进入天然水体,使水体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大量繁殖,死后沉积水底,微生物分解时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缺氧而死(4)三峡水库建成后,会促进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排污数量增加;其次,库区水流变缓,循环更新周期延长,自净能力下降。

2.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格局战略性调整、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西部大开发2008年进入第八个年头。

中国羊绒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内蒙古羊绒产量约占中国总产量的50%左右。世界上羊绒品质最高的阿尔帕斯羊生长在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羊绒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羊绒制品在国际市场上多需要使用外国品牌出售,我国企业只获得较少的经济效益;外国企业则从品牌和营销上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山羊产绒率极低,羊绒为稀缺的天然动物纤维,全世界羊绒产量只有羊毛产量的1/300。羊绒产量受草场载畜量的限制。

(1)分析并简述内蒙古能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绒制品生产基地的有利因素;从羊绒制品的生产和销售等特点,说明在国际贸易中提升内蒙古羊绒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哪些?(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假设在年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全球变暖对所示地区羊绒业发展

(1)材料一中的A处由于,其蒸发量将(变大或变小)。(2)结合材料一、二思考分析2008年春节前后新疆发生暴雪的原因。(3)将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填入方框中的适当位置。

①滥垦 ②耕地面积扩大 ③地下水位下降 ④用水量大增 ⑤胡杨林枯死 ⑥河流水量减少 ⑦植被破坏 ⑧水源减少

A,B,C,D,E,F,G,H。

(4)上题框图告诉我们,地理环境具有 特征,区域的发展要,不能盲目过度开发某种自然资源。

答案(1)暖流向北流动受阻,A处暖水增多 变大

(2)新疆降水主要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由于大西洋在该纬度带上暖水增多,蒸发量加大,输送到新疆的水汽较往年多;受新疆山地抬升,形成暴雪。(3)A ⑦ B ⑧ C ② D ④ E ⑥ F ③ G ⑤ H ①(4)整体性 因地制宜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新浙江网2007年11月14日电:连接黑海与亚速海的刻赤海峡11日遭遇猛烈风暴后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在风暴中沉没的一艘油轮泄漏了2 000吨燃料油,俄罗斯新闻社12日援引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官员的话说,目前刻赤海峡12公里长的海岸已被污染,3万只海鸟已死亡。材料二 输油5 000万吨的里海石油管道工程正式竣工,十多年来,里海沿岸5国伊朗、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一直在探讨里海油、气资源的分配问题。

2006年7月13日,连接阿塞拜疆的巴库、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和土耳其的杰伊汉的里海石油管道工程正式竣工,每年约5 000万吨产自阿塞拜疆里海地区的原油,将通过这条管道送达杰伊汉港口,然后由此转运到世界市场。

材料三 咸海位于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两国的交界处,曾是世界第四大湖。20世纪

第四篇:赴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考察报告

赴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考察报告

一、概况

培训团分别听取了michaela.miller博士、terryovalle博士、ambrosek.charlesdvidoff博士、joej.stasulat博士、刘建潮教授、陆国先教授等所作的关于加州水资源利用及节水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德州农业投入品(农药)的登记管理、美国农业及其政府的农业政策、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地位与作用等专题讲座,系统地了解了美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节水农业的基本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特别是美国政府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培训团还考察了加州大学davis分校、德州农工大学及其试验站、德州fortbend县农业合作推广站及家庭农场、美国pac生物技术公司等,参观了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加州水利厅、德州农业厅等部门和单位。

在美期间,培训团按照培训计划,采取室内培训与实地考察、授课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顺利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所有团员能遵守外事纪律,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学员之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通过培训,大家认为,虽培训时间很短,但学到了不少知识,这些知识又能在自己工作岗中位应用,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帮助,总体收获很大。

二、主要收获

另外,各州、县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地方立法,完善联邦法律法规。这样美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法律法规体系,不仅明确了政府机构和公民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而且有效地保证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二)美国十分注重通过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农业第一大州,该州从1957年开始动工,兴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由州经营的多用途水利建设项目(statewaterproject)。该项目共有29个蓄水库,18座泵站,4座抽水发电厂,5座水力发电厂和1000多公里的水渠和管道。该工程将占该州总径流量70%的北部水资源输送到占该州用水量80%的南部干旱缺水地区。第一期工程1973年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大坝总长度达到5.2万米,总蓄水量为83亿立方米,有效供水量达28亿立方米,水库总水面达3.8亿平方米。其工程项目示意图如下:

这一水利工程的成功建设,不仅有效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而且大大改善了该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

(三)美国在加强大型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注重为农场主提供整套技术支持与服务。通过有效的技术支持,指导田间灌溉和田间节水,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以加州为例,1990年制定了《有效用水管理法案》,将农业用水、环境用水和其它用水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制定动态的有效水管理方案(efficientwatermanagementpractice,ewmp),同时,确定ewmp的评价标准,对ewmp的执行进行评估,并在评估基础上编制用水管理计划(watermanagementplan),旨在充分体现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如在ewmp的环境评价中,不仅考虑了ewmp实施可能带来的用水需求变化,以及对地下水、地表径流、浅层水位、农用排水和水质的影响等,同时,还对ewmp实施区域内农药(除草剂)、肥料的使用,土壤侵蚀、农田扬尘、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及相关方面进行专门的调查和评估。

另外,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加州大学、加州水利厅等还专门制定了指导性非常强的灌溉手册(irrigationmanual),其内容详尽,使用方便。涉及范围包括土壤特性与灌溉的关系、土壤-植物-水关系等基础知识,灌溉设备的特性,安装说明、问题处理,灌溉制度的设计,灌溉系统的监测与管理,植物需水特性等。

这些有效的技术支持,为农民节约了大量的用水开支,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市场价值,特别是有效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四)美国通过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自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发展之中。据德州农工大学介绍,美国在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特征研究上,一是着重于长期性行为与生存之道;二是试图改变传统市场机制。它整合了环境、资源、生态、社会、经济、生物、工程、商业等多种学科,并将过去的人定胜天转变成天人合一,其存永昌。实现方式采取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供应链条式系统方法,政府负责标准的制定、质量的检测与认证工作。同时,建立和完善地力与资源保持技术和管理方法,产、加、储、运、销、消(消费)技术与管理方法,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同农地、社区城乡、区域环境和相关联的其他产业形成网络。

从加州、德州考察的情况来看,无论城市农村,到处都是青山绿水、多品种、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令人美不胜收。据当地技术人员和农场主介绍,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防止水土流失和实现地力的可持续利用,积极开展保护性技术的研究,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秸秆覆盖,农作物间作套种、测土施肥及种植豆科作物、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促进了美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在美国,从联邦到州、县都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特别是县一级在普及宣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农业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极大提高了民众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美国的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站除负责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社区和家庭消费指导服务、青少年教育等工作。在社区服务和家庭消费服务、青少年教育项目中,主要就是普及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同时,推广环境保护新技术、新产品,这些工作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美国十分重视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树立农产品卫生安全意识。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根据《环保法》、《劳工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美国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投入品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农业投入品管理及农产品安全由联邦农业部、环保署、食品安全部分工负责。本次重点对德州农药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德州农业厅对农药管理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1、登记注册:美国法律规定,所有的农药都必须在联邦农业部登记,在使用的州注册。目前在德州农业厅农药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药品种有14000余种,约600种化学成分。注册一个品种,收费100美元,3-7天发证。

2、发放农药使用证:使用农药许可证每年核发一次,使用者分商业和个人两大类。前者德州有8000人,必须经过5小时再培训,使用证每年核发一次。个人使用证每5年核发一次,使用者要接收15小时培训,目前德州有50000人。

3、监督实施:州农业厅每年对各地农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向联邦农业部、州政府报告,并以此进一步获得政府的支持。监督检查的重点是各方面违法问题,监督对象包括农药销售商家和使用者,同时对投诉案件进行处理。去年德州农业厅共检查商家2000多家,农药使用者3000多个,用药劳动保护5000多起,处理上诉案件135起。

美国联邦和州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管理,确保使用者和农产品安全,把农药的投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

三、体会与建议

(一)为适应新时期农业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十多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订了《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有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为此,可以借鉴美国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有针对性的尽快出台法律法规,规范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二)因地制宜发展我国节水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短缺国家,合理利用地下水、地表水和天然降水,降低用水成本,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建议: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灌溉制度。水源与水利设施建设是灌溉农业发展的基础。应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参与兴建水库、水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农民修建储水塘、窖等,积极推进改革,推广新的灌水技术和设施。二是调整种植结构,推行抗旱耕作。农作物布局要以水资源的分配为依据,特别是北方要培育和选用抗旱作物品种,增加对有机肥料工厂化生产的投入,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水能力,推广地膜和秸秆覆盖、沟垄种植等,在降水少、产量低的地方,适当压缩粮食作物面积,发展畜牧业。三是依法管水,综合整治。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要做到依法管理、综合整治。长江、黄河流域要强化流域性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要制定系统性的规划,发挥行政调配作用。四是实施投入与用水机制创新,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在投入与用水机制上力求创新,吸纳各方面资金,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提高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五是借鉴美国做法,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分区域的墒情监测体系,并利用高新技术直接为全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三)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降低农药、肥料等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美国的农产品生产中,从生产环境条件、生产过程、加工包装、运输等销售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生产者按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加工,销售者按照标准进行储运、销售,完全实现了农业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美国的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值得我们很好学习和借鉴。为此,建议:

在加强我国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方面,尽快制定并完善农业投入品对生态环境影响等相关标准;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职能,树立为企业、农民服务意识;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从根本上改变行政管理滞后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农产品标准的制定,控制过量的化学品的投入引起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问题。

在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要制定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生产质量安全发展规划。在发展规划中要确定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的目标任务,并有计划有步骤发展供国内城乡居民安全消费的无公害食品生产和参与国际大市场竞争的出口创汇农产品生产;重点建立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的农牧产品及其加工品生产企业,制定统一的生产基地环境标准,走无公害发展的路子;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包括生产环境条件、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储运的技术标准的制定,建立质量监督体系法规管理体系等;实施名牌战略,其重点是发展省市两级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牌。

(四)发展可持续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体现在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的持续化,同时配套交通、物资和信息服务。加强地力建设和发展优势产业是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

在加强地力建设方面,要建立地力监测网络,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大力推广草田轮作,发展绿肥等技术,不断增加有机肥投入,培肥土壤,提高地力。各级农业部门要配套肥料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如化验室、配肥站和信息网络、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和应用专家施肥系统,推行区域化模式施肥技术,做好田间实验,监督肥料质量。

在发展优势产业方面,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搞好区域布局,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加速科技成果应用,研究开发新型产品,建立新型产业,通过市场运作,创建品牌。建立科技型的农业与城乡服务产业,搞好农村劳动力的优化利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与生活质量,建立可持续农业各相关产业及农产品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加速与国际接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加大农业可持续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力度。

(五)转变职能,建立一套新型的农技推广体系。借鉴美国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针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建议创建我国新型的农技推广体系。首先是转变观念,确定农技推广内涵。将现在推广内容从以增产技术为主逐步向食物安全、农产品经营、销售、储藏、加工等农民迫切需要技术延申,拓宽农技推广服务的范围,实现农技推广向农业推广的转变。其次实现农科教整合,力量相对集中,建立一套与科研、教学紧密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和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立健全一套新型的农技推广运行管理机制,包括科学设岗、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基本工资和浮动工资相结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管理新机制。在推广方式上,采取农民参与式、项目带动式、园区引导式、信息服务式、电话咨询式等,以带动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提高。

赴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团

许发辉(团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李杰(副团长,重庆市土肥站)、田有国(翻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何才文(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李春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蒋启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袁德胜(重庆市农业局)、郭守斌(重庆市忠县农业局)、李文祥(陕西省土肥站)、陈秀峰(陕西省农业环保站)、邢胜利(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郑惠典(广东省土肥站)、饶国良(广东省环保能源站)、谢春生(广东省土肥所)、刘子勇(湖南省土肥站)、杨桂华(湖南省农业厅)、萧秀华(《湖南农业》杂志社)、潘太国(湖南省湘西州农业环保站)、刘海军(湖南省土肥所)

二○○二年九月二十日

第五篇:赴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考察报告

赴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考察报告

一、概况

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中国人才交流协会组织,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湖南、重庆、广东、陕西等省(市)、州、县从事农业管理、科研、推广等方面19位专家、领导组成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团,于2002年8月28日至9月17日赴美国加州(CaliforniaState)、德州(TexasState)、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D.C.)等地进行了培训考察。

培训团分别听取了MichaelA.miller博士、TerryOvalle博士、AmbroseK.CharlesDvidoff博士、JoeJ.Stasulat博士、刘建潮教授、陆国先教授等所作的关于加州水资源利用及节水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德州农业投入品(农药)的登记管理、美国农业及其政府的农业政策、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地位与作用等专题讲座,系统地了解了美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节水农业的基本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特别是美国政府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培训团还考察了加州大学Davis分校、德州农工大学及其试验站、德州FortBend县农业合作推广站及家庭农场、美国pAC生物技术公司等,参观了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加州水利厅、德州农业厅等部门和单位。

在美期间,培训团按照培训计划,采取室内培训与实地考察、授课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顺利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所有团员能遵守外事纪律,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学员之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通过培训,大家认为,虽培训时间很短,但学到了不少知识,这些知识又能在自己工作岗中位应用,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帮助,总体收获很大。

二、主要收获

(一)美国十分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强调依法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美国自从早期移民开垦土地,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以后,就着手对防治土壤侵蚀、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方法、技术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并通过立法,重视和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1953年首次颁布了《水土保持法》,对土地开垦、耕作、工矿建设等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做了相应的规定,由于形势发展,新的问题出现,后又作了多次的修订,同时,其他法律法规,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也作了规定。如1936年颁布的《防洪法》、1937年《标准土壤保持地区法》、1939年《农业拨款法》、1954年《农业保护和防洪法》、1956年《水土保持与国内分配法》、1962年《食物与农业法》、1969年《自然资源保护法》、1973年《公共法》、1976年《国有森林保护法》、《露天采矿植被恢复法》、1977年《水土资源保护法》、《清洁水法》等等。

另外,各州、县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地方立法,完善联邦法律法规。这样美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法律法规体系,不仅明确了政府机构和公民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而且有效地保证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二)美国十分注重通过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农业第一大州,该州从1957年开始动工,兴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由州经营的多用途水利建设项目(StateWaterproject)。该项目共有29个蓄水库,18座泵站,4座抽水发电厂,5座水力发电厂和1000多公里的水渠和管道。该工程将占该州总径流量70%的北部水资源输送到占该州用水量80%的南部干旱缺水地区。第一期工程1973年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大坝总长度达到5.2万米,总蓄水量为83亿立方米,有效供水量达28亿立方米,水库总水面达3.8亿平方米。其工程项目示意图如下:

这一水利工程的成功建设,不仅有效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而且大大改善了该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

(三)美国在加强大型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注重为农场主提供整套技术支持与服务。通过有效的技术支持,指导田间灌溉和田间节水,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以加州为例,1990年制定了《有效用水管理法案》,将农业用水、环境用水和其它用水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制定动态的有效水管理方案(efficientwatermanagementpractice,EWMp),同时,确定EWMp的评价标准,对EWMP的执行进行评估,并在评估基础上编制用水管理计划(watermanagementplan),旨在充分体现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如在EWMp的环境评价中,不仅考虑了EWMp实施可能带来的用水需求变化,以及对地下水、地表径流、浅层水位、农用排水和水质的影响等,同时,还对EWMp实施区域内农药(除草剂)、肥料的使用,土壤侵蚀、农田扬尘、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及相关方面进行专门的调查和评估。

从1982年开始,该州建立了162个农业气象站,80%集中在加州中部(CentralDistrict)和SanJoaquinDistrict地区。通过这些气象站,测定不同区域的基础蒸腾蒸发量(ET,Evapotranspiration),利用“三S”系统,建立加州灌溉管理信息系统(Californiairrig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CMIS),并通过INTERNET对外发布,农民随时可以从网上了解到自己所在地区的基础ET值(ET0)、不同地区主要作物(加工土豆、糖、玉米、棉花、小麦、大麦、水稻、牧草、落叶果树、柑橘、葡萄、西红柿、洋葱、西瓜等)全生育期内以10天为一个单位的ET与ET0的转换系数,农民自己或在网上得到如何实施农田灌溉建议。据了解,CIMIS的运转经费85万美元,全加州有36.38万英亩农用地使用CIMIS,其年产出效益0.65亿美元,每年农业节水1.3亿立方米。

另外,美国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加州大学、加州水利厅等还专门制定了指导性非常强的灌溉手册(IrrigationManual),其内容详尽,使用方便。涉及范围包括土壤特性与灌溉的关系、土壤-植物-水关系等基础知识,灌溉设备的特性,安装说明、问题处理,灌溉制度的设计,灌溉系统的监测与管理,植物需水特性等。

这些有效的技术支持,为农民节约了大量的用水开支,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市场价值,特别是有效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四)美国通过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自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发展之中。据德州农工大学介绍,美国在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特征研究上,一是着重于长期性行为与生存之道;二是试图改变传统市场机制。它整合了环境、资源、生态、社会、经济、生物、工程、商业等多种学科,并将过去的人定胜天转变成天人合一,其存永昌。实现方式采取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域供应链条式系统方法,政府负责标准的制定、质量的检测与认证工作。同时,建立和完善地力与资源保持技术和管理方法,产、加、储、运、销、消(消费)技术与管理方法,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同农地、社区城乡、区域环境和相关联的其他产业形成网络。

从加州、德州考察的情况来看,无论城市农村,到处都是青山绿水、多品种、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令人美不胜收。据当地技术人员和农场主介绍,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防止水土流失和实现地力的可持续利用,积极开展保护性技术的研究,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秸秆覆盖,农作物间作套种、测土施肥及种植豆科作物、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促进了美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在美国,从联邦到州、县都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特别是县一级在普及宣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农业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极大提高了民众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始建于1915年,德州1921年开始推广,现已形成相对比较完备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据调查了解,美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仅功能齐全,而且互补性很强。美国农业体系包括农业部及其下属的150个研究机构(中心)、州立大学所属的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研究中心、州农业厅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加上与农业相关的各类农用生产资料、农产品加工、运输和储藏、包装等研究、生产体系,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分工清晰的体系。如德州农业厅的职能是收集、提供各方面的农产品产销信息,帮助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农业投入品的管理等等。州立农工大学主要是教学、科研、指导管理县农业推广站工作。

美国的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站除负责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社区和家庭消费指导服务、青少年教育等工作。在社区服务和家庭消费服务、青少年教育项目中,主要就是普及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同时,推广环境保护新技术、新产品,这些工作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美国十分重视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树立农产品卫生安全意识。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根据《环保法》、《劳工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美国联邦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投入品管理和使用的具体办法。农业投入品管理及农产品安全由联邦农业部、环保署、食品安全部分工负责。本次重点对德州农药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德州农业厅对农药管理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1、登记注册:美国法律规定,所有的农药都必须在联邦农业部登记,在使用的州注册。目前在德州农业厅农药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药品种有14000余种,约600种化学成分。注册一个品种,收费100美元,3-7天发证。

2、发放农药使用证:使用农药许可证每年核发一次,使用者分商业和个人两大类。前者德州有8000人,必须经过5小时再培训,使用证每年核发一次。个人使用证每5年核发一次,使用者要接收15小时培训,目前德州有50000人。

3、监督实施:州农业厅每年对各地农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向联邦农业部、州政府报告,并以此进一步获得政府的支持。监督检查的重点是各方面违法问题,监督对象包括农药销售商家和使用者,同时对投诉案件进行处理。去年德州农业厅共检查商家2000多家,农药使用者3000多个,用药劳动保护5000多起,处理上诉案件135起。

4、加强基础研究与监测,确保农产品安全。包括风险评估和毒理分析,受危害的动物,农药试验、残留分析等。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农药使用进行监控,对各种稀有植物进行保护。联邦农业厅对农产品农药残留分析给予资金上支持,1999年取样分析1660个,2001年进一步增加测试项目,分析样本4550个,这些都为农产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并为农业部数据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美国联邦和州政府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管理,确保使用者和农产品安全,把农药的投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

三、体会与建议

(一)为适应新时期农业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十多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修订了《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有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为此,可以借鉴美国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有针对性的尽快出台法律法规,规范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二)因地制宜发展我国节水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短缺国家,合理利用地下水、地表水和天然降水,降低用水成本,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建议:一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灌溉制度。水源与水利设施建设是灌溉农业发展的基础。应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参与兴建水库、水坝等小型水利工程,组织农民修建储水塘、窖等,积极推进改革,推广新的灌水技术和设施。二是调整种植结构,推行抗旱耕作。农作物布局要以水资源的分配为依据,特别是北方要培育和选用抗旱作物品种,增加对有机肥料工厂化生产的投入,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水能力,推广地膜和秸秆覆盖、沟垄种植等,在降水少、产量低的地方,适当压缩粮食作物面积,发展畜牧业。三是依法管水,综合整治。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要做到依法管理、综合整治。长江、黄河流域要强化流域性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要制定系统性的规划,发挥行政调配作用。四是实施投入与用水机制创新,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在投入与用水机制上力求创新,吸纳各方面资金,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提高用水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五是借鉴美国做法,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分区域的墒情监测体系,并利用高新技术直接为全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三)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降低农药、肥料等投入品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美国的农产品生产中,从生产环境条件、生产过程、加工包装、运输等销售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生产者按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加工,销售者按照标准进行储运、销售,完全实现了农业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美国的农产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值得我们很好学习和借鉴。为此,建议:

在加强我国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方面,尽快制定并完善农业投入品对生态环境影响等相关标准;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职能,树立为企业、农民服务意识;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从根本上改变行政管理滞后给企业和行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农产品标准的制定,控制过量的化学品的投入引起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问题。

在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要制定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生产质量安全发展规划。在发展规划中要确定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的目标任务,并有计划有步骤发展供国内城乡居民安全消费的无公害食品生产和参与国际大市场竞争的出口创汇农产品生产;重点建立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的农牧产品及其加工品生产企业,制定统一的生产基地环境标准,走无公害发展的路子;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包括生产环境条件、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储运的技术标准的制定,建立质量监督体系法规管理体系等;实施名牌战略,其重点是发展省市两级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牌。

(四)发展可持续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体现在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的持续化,同时配套交通、物资和信息服务。加强地力建设和发展优势产业是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

在加强地力建设方面,要建立地力监测网络,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大力推广草田轮作,发展绿肥等技术,不断增加有机肥投入,培肥土壤,提高地力。各级农业部门要配套肥料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如化验室、配肥站和信息网络、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和应用专家施肥系统,推行区域化模式施肥技术,做好田间实验,监督肥料质量。

在发展优势产业方面,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搞好区域布局,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加速科技成果应用,研究开发新型产品,建立新型产业,通过市场运作,创建品牌。建立科技型的农业与城乡服务产业,搞好农村劳动力的优化利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与生活质量,建立可持续农业各相关产业及农产品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加速与国际接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加大农业可持续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力度。

(五)转变职能,建立一套新型的农技推广体系。借鉴美国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的经验,针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建议创建我国新型的农技推广体系。首先是转变观念,确定农技推广内涵。将现在推广内容从以增产技术为主逐步向食物安全、农产品经营、销售、储藏、加工等农民迫切需要技术延申,拓宽农技推广服务的范围,实现农技推广向农业推广的转变。其次实现农科教整合,力量相对集中,建立一套与科研、教学紧密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和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建立健全一套新型的农技推广运行管理机制,包括科学设岗、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基本工资和浮动工资相结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管理新机制。在推广方式上,采取农民参与式、项目带动式、园区引导式、信息服务式、电话咨询式等,以带动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提高。

赴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节水农业培训团

许发辉(团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李杰(副团长,重庆市土肥站)、田有国(翻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何才文(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李春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蒋启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袁德胜(重庆市农业局)、郭守斌(重庆市忠县农业局)、李文祥(陕西省土肥站)、陈秀峰(陕西省农业环保站)、邢胜利(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郑惠典(广东省土肥站)、饶国良(广东省环保能源站)、谢春生(广东省土肥所)、刘子勇(湖南省土肥站)、杨桂华(湖南省农业厅)、萧秀华(《湖南农业》杂志社)、潘太国(湖南省湘西州农业环保站)、刘海军(湖南省土肥所)

二○○二年九月二十日

下载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的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简报

    生态环境保护简报 今年以来,我县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生态环保问题,积极加大环保投入,多次召开环保相关会议,在市政府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空气质......

    生态环境保护承诺书

    生态环境保护承诺书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米心镇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步伐,切实为群众营造一个天蓝水秀、空气清新的生产生活环境。特向全镇人民作......

    生态环境保护讲话稿(精选合集)

    《保护生态环境 共建美丽龙山》讲话稿 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多么美的一首诗啊!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大自然风光的遐想中,......

    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十八大”以来,**区环保局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以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工作为主线,以提升区域环境质量为目标,狠抓总量减排,突出污染防治,加快生态建设,优化环......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我区东部地区均属于北亚热带内陆湿润季风区鄂东北亚区,大多为山麓丘陵区,部分地区为缓坡丘岗区和漫坡平岗区。降水充沛,光热丰足,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有多种农作物......

    如何有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体验省情、服务群众 ----如何有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引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报告1 上半年,生态办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局内各有关处(室)及局属有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围绕年初的工作计划目标,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任......

    公路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

    http:/// http:/// http:///公路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