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青少年社会问题与思想道德学科教育

时间:2019-05-14 01:1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今青少年社会问题与思想道德学科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今青少年社会问题与思想道德学科教育》。

第一篇:当今青少年社会问题与思想道德学科教育

当今青少年社会问题与思想道德学科教育

刘侠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的功绩大部分可以归功于经济学家,是他们的先知先觉帮助整个社会实现了奇迹;而成功地消除社会问题,则更多地是依靠社会学家的先知先觉,正是这一点帮助整个社会避免了许多陷阱,缓解了社会矛盾,保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开放阶段,奇迹还会出现,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要使中国社会健全地成长,避免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问题的不断再生,社会学家就要立志于解决大量的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冲突、突破体制限制,提供大量的创见——推行认识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创新的机制,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急切需要抓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社会问题是影响社会进步与发展,妨碍社会大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的公共问题。它是由社会结构本身的缺陷或社会变迁过程中社会结构内出现功能障碍、关系失调和整合错位等原因造成的;它为社会上相当多的人所共识,需要运用集体力量才能消除和解决。即是说,社会问题是指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不协调和各种矛盾、冲突,从而危及广大成员的切身利益,需要依靠社会群体力量解决的社会现象。

在当代中国出现社会问题是必然的。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的社会事实,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它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着的。与发达社会相比,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社会,这样的社会往往处在一个延续时间比较漫长的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与完善,体制改革和政策变动的推进将会涉及到大量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运行环节上的阻碍因素,从而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

紧密结合中国新的社会生活实践而不断探索和创新,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这一总体思路出发,社会科学研究要进一步从经验惯性思维向自觉的理性思维转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要强化问题意识,担当应有的社会功能,切实回答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问题,而不应只把学科建设本身当作目的。在全球化发展时代,更要注意关注中国学术的本土化问题,继承并创新传统,以展示人文学术研究的中国气派,并以此作为根本价值导向,建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做出无愧于时代的理论贡献。社会科学研究要强化人文关怀,进一步增强检讨与反省社会的使命感,切实担负起历史责任,对于现实社会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评价。同时今后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要进一步加强和国际接轨的意识,加强对于社会公众性话题的参与与研究,以积极和主动的姿态来介入生活,从而使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提到独生子女,人们想到的就是长辈的溺爱和这些孩子的任性。独生子女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人们谈起来有着说不尽的感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20年,对我国经济及人口素质的增长的贡献是毫无疑问的。然而,由此也引发了独生子女成长健康、人口结构变化及就业等新的社会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真可称之为 “ 社会问题 ”、“ 国家大事 ”。就我国的实际状况而言,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是转型时期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1、结构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是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由社会结构变迁直接引发的,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某些强有力的客观因素推动所致。这类社会问题是社会结构本身的缺陷或社会变迁过程中社会结构内部出现的功能障碍、关系失调等原因造成的。它们往往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具体表现为人口问题、就业问题、贫富分化加剧问题、官员腐败问题。而这些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就折射到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并通过强少年的成长反映出来。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数量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外出打工,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逐渐形成。这一群体在人身安全、文化教育、思想道德、心理情感乃至行为方式等方面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 1

特别关注。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负面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负面因素的综合性作用所致。城乡的不协调发展,农村法治建设的滞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力,农业劳动的女性化态势,农村家庭结构、功能、生活方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家庭观念和家庭关系的变异,等等,正是以上负面因素的相互认同与相互加强,干扰了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正常社会化过程,使他们中不少人的健康成长受阻。从“三农”问题的视角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城市与乡村之间不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农村社会学的视角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村经济滞后、法治失范、道德滑坡以及人口膨胀和人口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农村社会良性运行受阻的一种反映;从社会性别的视角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由农村男劳动力大量外出造成的“缺席父亲”以及由农业劳动女性化造成的母亲对自身职责的力不从心有关;从家庭社会学的视角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社会变迁而来的家庭结构断裂、家庭功能紊乱、家庭关系淡化、家庭生活方式变异的综合体现,它反映的是农村家庭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一种特殊的文化失调现象。

2、变迁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是我国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伴生物,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现象。传统的民间文化赋予青少年更多的交流机会,相互融合的机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玩耍中得到理解个性,成年人的所言所行给他们以示范。而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电视机进入了家庭,电脑,网络的普及,却把强少年束缚于狭小的家庭空间,缺少了交流的机会。婚姻家庭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这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形成的一种价值选择跟价值追求,但同时却带来了一种心里的甚至是情感的变迁,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由于缺少父爱跟母爱从而性格发生一系列的逆反突变,感觉孤独,盲目排外,强烈的自尊背后隐藏着强烈的自卑意识。

3、病态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那些畸形的、丑恶的社会现象,色情泛滥、吸毒贩毒、利他性行为衰减、赌博,将社会问题的成因与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失衡直接联系在一起,而偏差行为的出现则是个人或群体在无法通过社会所能接受的规范性途径实现其理想目标的情况下所做出的一种越轨性选择,它有悖于社会现行准则,被看作是“大逆不道”,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这些问题围绕着青少年学习过程不可避免形成极大的反差,导致青少年在价值取向过程中走向迷失。

4、心理性社会问题。这是由于社会急剧转型引起的心理负荷加重和心理震荡,或者由于个人遭受挫折、创伤、身心疾患无法调适而引发的社会问题。这类心理性疾病本来并不为人们所关注,但因为其人数众多且涉及更多的人群和家庭而被归之于社会问题。表现为社会焦虑现象弥漫、精神病患者增多、自杀率上升。多数独生子女从小就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同学,更不会和别人相处,往往比较任性,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孩子从小不让他感受一些挫折,长大了恐怕遇到一点儿挫败感就会难以承受。独生子女是很好强的,他们又是不合群的,他们希望自己的竞争对手越少越好。在独生子女社会化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社会、家庭及学校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家庭是起直接和主要作用的因素。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本来就缺少伙伴,加上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常常给孩子增加许多 “ 学习” 内容,因此,儿童被有意或无意地剥夺了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致使独生子女缺乏社交意识,社交能力更是低下。他们有热情,思进取,张扬个性,但缺乏社会责任感。任性、脾气大、与人合作能力差,是大多数独生子女心理品质上的弱点,而与人合作能力的强弱,已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飞速变化而发展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开始步入了以知识为核心动力的新的社会形态发展阶段,随着社会发展而引发的新的社会问题,运用社会创新理论去解决是卓有成效的,社会创新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其核心是打破和更新社会要素的结构,创造和升级社会要素的功能,以实现社会的总体发展。

随着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所有市场经济模式的国家一样,我国社会生活也就出现了与市场经济相伴生的各种风险与矛盾,出现了各种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和不可预测性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充满了各种风险、机遇、危机、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等,社会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许多“拐点”,都需要随时把握机遇,克服危机,化解风险,为此都需要新的方式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需要不断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方式、新手段、新程序,以增强社会能力,迅速调节社会运行机制。社会发展不确定性的增加需要注重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解决“人对人”社会领域的问题比解决“人对物”物质生产领域的问题更为艰难,那时,政府和社会组织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从事社会创新。因此,未来的社会将进入一个致力于源源不断和大规模社会创新的伟大时代。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加速发展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我国的现代化必然走上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轨道,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知识化的“双重社会转型”。我们所面对的将是一个只有集成创新才能发展的时代,尤其将是一个不断依赖社会创新才能前进并获得新动力的时代。对此,社会学者必须有超前认识,敏感地捕捉社会变迁的新形式、新动能并加以研究,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

为此,我们必须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创新教育。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我们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造成了当前青少年价值取向多元化,理想信念淡漠等问题,少数青少年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之甚少,对社会上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从整体上认知把握,而是片面理解、错误理解,发生了信仰危机,人生观、价值观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倾斜。一些青少年思想认识错位,主要表现在:片面追求自我价值;认为经济建设就是挣钱第一;把及时行乐奉为人生信条,摆阔气,高消费,不求上进,对社会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责任感。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是不会自发形成的,必须靠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引导。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强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针对当前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课教育,加强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并把蔡元培所提倡的重视服务意识的为人民服务思想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通过加强理论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工作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打下坚实的科学理论的基础,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从而增强青少年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一、必须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教育、勤俭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由于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现象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

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必然会反映到青少年道德状况中来,有的还非常突出。我们要高度重视青少年道德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教育、勤俭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作为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是动员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正是在这面旗帜的感召下,千百年来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才不断增强,虽历尽沧桑、饱受苦难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少年是祖国的栋梁和后备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针对当前独身子女增多的特点,要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把集体主义精神融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坚决抵制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侵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逐步步入到新的转型期,由此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如铺张浪费、追逐享乐、奢侈腐化等现象比较突出。而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综合国力还不强,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不少困难和新的问题,而且还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发达国家水平,必须艰苦奋斗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因此必须大力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还要在青少年中进行诚信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基本道德素质。使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美化环境,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等。

二、必须把重在实施、自我教育和美育感化作为当前加强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重在实施是蔡元培道德修养方法的立足点,他反对在德育过程中一成不变地照着前人的路去走,而是主张从实际出发,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他还主张通过“修己”、“自省”、“自制”等途径进行自我教育。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青少年所处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德育要想收到实效,必须克服教条主义,重视青少年的个别差异,密切联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在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针对青少年的不同成长阶段,循序渐进,统筹规划;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分类指导,各有侧重,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工作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青少年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德。使青少年在不同场合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中充分体验:在家庭,如何遵守家庭道德,成为一名好子女,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在学校,如何遵守学校道德规范,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尊敬师长的品质;在工作岗位上,如何遵守职业道德,成为一名优秀工作者,培养他们热爱工作、爱岗敬业的品质;在社会,如何遵守社会公德,成为一名优秀青少年,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教育和引导。家长应该与自己的孩子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他们,用积极向上的实际行动影响他们,用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锻炼他们,从小培养青少年艰苦朴素、热爱学习、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学校应采取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使道德教育潜移默化,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充分利用中国历史上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杰出人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道德教育;社会应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吸引青少年普遍参与,把共青团作为道德实践的有效载体,引导青少年践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得道德规范,勇开良好风气之先,弘扬时代正气,充分发挥他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要进一步深化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希望工程、青年文明社区等活动,不

断拓宽这些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面,努力把各行各业,社会各界的青少年吸引到这些活动中来,使他们普遍受到公民道德教育的熏陶。同时,以重大节假日、纪念日为契机,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以激励广大青少年积极向上,使他们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并广泛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和18岁成人宣誓仪式,增强青少年对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使重礼节、讲礼貌融入到青少年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从而把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青少年的内在品德,使道德教育在青少年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中完成。

自我教育是蔡元培实现德育培育目标的重要方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因此,这一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邓小平也十分重视自我批评特别是反思的教育作用。他说:“能进行反思就是一个最大的教育,比读什么书都重要。”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过程中,灌输的确是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传统的道德教育往往凭借“我讲你听”“我说你服”单方面地生硬灌输的方法,这种靠枯燥的说教来“包打天下”的做法,违背了自主学习论等教育理论,取得的效果也是甚微的。道德教育不完全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它有其自身的特点。道德要靠教化,但最终要内化。要内化,就必须把教育和实践相结合,把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相结合,把他省与自省相结合。譬如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引起青少年感情上的共鸣,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等等,目的在于激发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比较、认识、控制、调节等进行自我教育,变“他律”为“自律”,最终实现德育的根本目标。

德育强调的是以理服人,但人是有情感的,“感人心者,莫乎情”。所以,道德教育不应是干巴巴的训话,也不是冷冰冰的说教,而应是充满感情的宣传、教育和交流,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和境界。

第二篇:当今青少年存在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当今青少年存在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我是一个青少年,所以看见这个问题就很感兴趣了 其实这几个问题并不是什么当今青少年的问题吧

不能说是自古就有,但确实是世界上每个时间,每个地点都不能改变的情况 这些可以说是问题,也可以说是正常现象 或者根本就不是什么现象

这些东西发生在一类人身上,而这类人刚好就有这种性格,所以这是他性格选择的命运,性格决定的生活方式

因为中国现在的发展势头,所以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代沟,这是因为中国这几十年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可以说,我们上一辈的人和我们生活的环境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在性格,观念上会有天壤之别。但是,可以在一些上一辈人的著作或者是电视作品中发现,他们的情感其实和我们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一些人被时代压制住了,而另一些人对时代非常非常反抗,因而就更加偏激

校园暴力也许是受一些电影,小说的影响。可以这么说,但其实也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关系,因为这种思维再正常不过,那些东西的作者也都是因为这样经历过来的才创作的吧?

抽烟,其实我也听不理解的,这种东西不让碰应该真的是对身体不好,但它又是很有魅力的,又因为“大人”的关系,不说它是不是什么成熟的标志,单是味道就很吸引人吧?

早恋?其实不是什么品行和心理上的问题吧

现在一些明智的老师或者是家长,是很鼓励并且正确引导着一种纯洁的情感的。因为在他们的经验里(给我们讲过),有它支持着,是能够更加好好的学习的(除过不正常的情感)。

其实在什么年龄就应该干什么事,现在我们拥有热情,活力,纯真,还有很多别的年龄没有的情感,就应该好好的珍稀把握,不能够等失去了才后悔,我们可以通过很多人的人生观,来总结出自己。不能够被一些错误的,甚至无理的思维左右,不能够用宗教式的教育方法洗脑。因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活的时代是比较开放的。其因为其实除了早恋,还有很多不对的教导。

早熟。。。我现在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早熟,其实我生活的家庭没有教导我要“早熟”,所以我会感到在我生活的圈子里有一些应付不来。但是早熟?可以理解为对社会的应付能力吗?不是一些要求自己孩子成为强人的的家长 的努力方向吗?失去了儿童那种天真的情感?

据科学研究,孩子百分之四十的性格是遗传的,百分之六十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遗传的那部分不说,后天形成的那部分性格其实是与家长的教育和生活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而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家长的原因。

我国青少年存在哪些问题

一、学习上主动性不强,需要家长老师不停督促。

二、生活上自理能力弱,离不开家,离不开家人的照顾。

三、思想上不能积极进取,自我控制意识弱。

四、能动性范围小,没有足够的意志去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青少年问题,学校及家长有责任,欠缺仁义道德教育,如能学习宗教信仰,懂得做人的道理,减少青少年问题,早熟,单亲,是一切的原因。

如果你家的孩子正在小学初中或者高中,也面临着不爱学习、偏科、上课听不懂、问题越来越多,学习没办法,学的苦、学的累,成绩还提不高的苦恼……孩子四轮学习法,每天花5毛钱,就能够让孩子学习取得进步,改变孩子的一生,这是一笔终生的投资,何乐而不为?

第三篇: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在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同样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在农村地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成为了影响农村生活安定和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如何有针对性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全社会一个十分关键且棘手的问题。###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全镇总人口2.3万人,17岁以下少年2232人,18岁至28岁青年2043人,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配合下,全镇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减少,自2001年起,全镇青少年犯罪率为零,整个地区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下面就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结合我镇具体工作中的做法,提出一些建议。

一、青少年违法的特点和趋势

1、“留守孩”违法情况出现增多趋势,“留守孩”是近年来新生现象,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父母为生计而忙于奔波,无暇照顾子女生活和平时的活动情况。这些“留守孩”在学习、生活中往往存在某些缺失,遇到问题得不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自己又不能全面看待问题,结果造成这些孩子容易出现违法现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农村青少年受不良消费习惯的影响,或是交友不慎,而走上歧途的较多。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人情消费观悄然进入农村校园,而农村家庭大多经济状况一般,盲目攀比的消费使不少青少年失去了心理平衡,有的为之铤而走险。

2、白天作案、结伙违法的增多。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做工的人员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白天常常会出现整个村庄人员稀少的状况,部分少年根据这一情况趁村里农民外出做工,家中无人看管之机,进行违法作案。同时结伙违法的增多,青少年在作案时拉帮结伙,是因为青少年在学校容易形成‘小团体’,容易相互影响,其中一人有犯罪意识,(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就可能形成共同作案,也容易得逞。

二、青少年违法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监护者和教育责任人,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都极可能导致未成年违法犯罪。像保护过度的溺爱型、外出做工的放任型、不良影响的粗暴型等几种教育类型容易引发不良后果。轻者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重者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甚至误入人生歧途。

(二)学校因素

近几年来,学校在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上作了很多努力,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具体表现在:(1)缺乏现场氛围的法制教育,部分学校存在注重文化教育忽视德育教育。目前农村学校实行素质教育条件还有欠缺,有的学校把考试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班级、优秀教师的首要条件。教师因此把升学率作为硬任务,思想教育是软任务。因而工作中不能做到教书与育人并重。(2)有的教师育人方法单一,未能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缺少心理疏导的措施和方法。

(三)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腐朽思想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富于变化而不稳定的时期。由于受黄色音像制品和淫秽书刊等不良信息的诱惑,便常萌发尝试、模仿的念头。而农村青少年大多无经济来源,当囊中羞涩,又抵挡不住诱惑时,就有可能由内而外,进行违法举动。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的对策

(一)向农民开展法制宣传,农民家长自觉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并充分发挥村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l、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教养认知水平偏低。所以应加大农村法制宣传力度,由于农村受农业特征的影响,因而应选择农闲时节去宣传法制,宣传不要走过场,而要多宣传依法维权的手段及方法。培养农民家长的法制意识,这样若形成良性循环,可以影响农村几代人。针对农村中白天作案的情况,村民可在村委会组织下,实行由村民轮流巡班制,白天由志愿者、共青团员组成,晚间由民兵及共产党员组成,维护农村良好的社会治安,共青团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倡导好的言行。

2、家长要注重孩子的交友的情况,及时与学校的沟通。家长要从小事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矫治,但切莫采用暴力手段解决,而要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思想,如果父母的话他们听不入耳,可以设法找一些孩子能接受的亲朋好友从旁劝导。以便及早发现情况,即使有“苗头”,也可以完全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召开的不定期家长座谈会,座谈会不是成绩汇报会,而是谈心会、促进会,学校及时总结推广好家长的先进事迹,使好的经验大家共同拥有。

3、村委会要关注、关心“留守孩”。据不少违法的青少年讲:父母外出打工,他们有过被遗弃的感觉,有困难、困惑不知向谁倾诉,建议农村中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回家看望孩子,加强与子女感情的交流,共青团成员、村妇女主任、村治保主任可组织成立学生学习小组,召集村里的“留守孩”参加,相互间进行生活帮助及感情交流,必要时请班主任对“留守孩”倾注更多的关爱,尽量使其融入学校大集体。

(二)学校应采用多种方式教育陶冶青少年的德行。

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授知识的场所,无论在教育的力量上、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和教育时间上,都优越于其他场所,学校教育要加强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放在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位子。

1、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善育人方法,多奖励美德,荣誉的奖金总是用之不竭,一本万利的,而教师惩戒学生的手段也不可少(不是指体罚),但要合理而适度。教师善于以身作则,通过个人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教学上,可以模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自己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任何时侯不要超越人的“伦理底线”,要有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以此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性格。

2、学校要开设法制课程,加强对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法制培训教育。通过走出去(旁听审判、听取少年犯的反思)请进来(开法制讲座、模拟法庭)等法制学习方式,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教育学生当自己遭遇不法侵害时,要及时向家长、教师汇报,要放宽心胸,有事不要深藏在心理,要说出来,要学会去跟别人沟通,不逞一时之能。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3、调查显示:

十五、六岁,容易犯罪。在校青少年一般处于这个年龄段,这个时期是人的思维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心理困惑最大时期。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甚至误入歧途。学校要针对性的建立心理咨询室,设心理辅导教师,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矫治。

(三)采用多种措施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1、在法律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对青少年各项权利的保护力度,保障青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减少农村教育费用减轻学业负担,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力度。

2、要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有关部门严格管理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经营场所,取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黑网吧”;公安机关可在学校附近设治安值勤室或报警点,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

(四)加强和改善农村职业化、技能化教育方式,拓宽农村青少年就业渠道

针对农村青少年数量多,而职业教育又较为薄弱,农村青少年就业时都缺少一技之长的现状,建议:要创造条件,多筹建新型职教学校,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生存发展环境的青少年职业教育,并可聘请农村中的能工巧匠作为师傅,并允许农村青少年在中学阶段自由转学到

职教学校,学校不收或少收学费,学校也可举办假期职业技能培训班,充分利用假期让农村青少年学会一门谋生的技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最终改善农村整体经济结构。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把农村在校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并让他们学有所成,就业时有一技之长。

免费文档网http://wendang.freekaoyan.com

第四篇:浅论青少年犯罪的社会问题

浅论青少年犯罪的社会问题

黄淑杰 汉语101班 1005010028

摘要:在当今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犯罪已经是当今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曾是一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座右铭。这句寄望中国青少年进取、有所作为,为振兴国家而奋斗。它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青少年人数占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是我国事业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少年在大多数人眼中是祖国的“花朵”,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但现今,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我国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社会问题 犯罪原因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暴力犯罪的比例最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这不仅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还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更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在青少年犯罪屡屡出现的今天,误入歧途、自甘堕落的青少年没有去享受自己美好的年华,而是过早的背上精神的枷锁。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在犯罪学中,青少年一般是指已满十四周岁而不满二十五周岁的人。跟据我国法律规定,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而关于青少年犯罪这一概念又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青少年犯罪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而广义的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它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从广义的概念可以看出,将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和行为都做了更广的定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青少年犯罪所呈现出的最大的现状即是呈上升趋势。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会危害性很大。青少年犯罪还经常表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虽然在近年来,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控制,但大体上犯罪率任是在上升中。据中国青少年研究

中心发布的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称,“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进一步增加。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而近些年的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以下几种明显的特点:

第一,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情节恶劣。近几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更是触目惊心,我国每年大约有15万未成年人因有违法犯罪行为而遭到公安机关查处,其中3万余人被判为少年犯。此外,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性质恶化,暴力犯罪严重,攻击性特别强;犯罪类型增加,出现了新的犯罪类型。杀人、伤害、抢劫、强奸、绑架人质等重大暴力性犯罪增多,几乎已经涉及整个犯罪领域,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寻衅滋事等方面,特别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诈骗、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新型犯罪。

第二,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从青少年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来看,这一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的普遍提前,而心理的成熟程度远远落后生理的成熟程度,生理上的“相对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容易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

第三,团体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我国青少年犯罪的趋势从单

一、个人犯罪转变成有组织、有策划、有目的、有分工的团体犯罪,更有甚者向黑社会发展。有关资料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

第四,地市闲散和流动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城市犯罪新焦点。据公安部门调查,流动在大中城市的外地青少年人口的数量近年来增长较快,除了随其在该市打工的成年亲友流入外,有些是厌学、失学或受不法分子欺骗被迫滞留的。流动在大中城市的外地青少年几年来增长较快,而这些大部分青年缺少关怀和教导,具有极大可能未能接受好的教育,只能做一些报酬很低的工作,甚至可能找不到工作。而城市的生活水平又较高,贫富差距也较大,这些青少年很容易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做出危害社会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犯罪原因,广义的是指各种犯罪因素按其作用层次、力度及其作用机制所构成的能引起犯罪行为发生和犯罪现象存在与变化的罪因系统。狭义的是指处于犯罪原因系统中,具有较大致罪力量,能够相对独立地引起犯罪结果发生和犯罪现象变化的现象及过程。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比率较高,它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但“犯罪行为是一系列因素的表现,这些因素既是个别的,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交织在一起,如果孤立地看待这些因素,就一定会歪曲其性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讲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主观上讲既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主要由家庭结构环境和家庭教养环境组成。家庭结构环境即家庭自然结构、关系组成、经济结构、意识形态结构等一系列客观因素;家庭教养环境主要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养,包括父母对子女的管理、教育、约束及更深层次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家庭是青少年成长、完成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对个人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期,因此在青少暴力犯罪的诸多原因中家庭因素举足轻重。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

在家庭结构因素中,家庭自然结构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影响最大。家庭自然结构即父母的组成状况与家庭关系。不良的家庭结构包括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或者离异,或者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甚至对立。子女得不到父母的亲情和家庭的温暖,就会引发紧张的情绪状态,产生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孕育了潜在的心理危机,特别是形成以自暴自弃、烦躁不安、容易激动,有较强攻击性为特征的病态人格。这类青少年最容易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家庭教养环境在青少年暴力犯罪中的影响较为直接。其中,家庭教育态度及方式在家庭教养中占主导作用。据教育专家鲍尔特温的研究指出,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及方式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即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主要为专制型、溺爱型和放任型。司法实践中大量案例证明,溺爱型、放任型和专制型教育方式与青少年犯罪(包括暴力犯罪)关系密切。故在当前社会,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会管,出了问题,往往棍棒相加,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二是子女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性,父母管不了,因为没有从早期教育入手、管得晚了;三是父母对子女丧失信心,不愿管,顺其自然,放任自流;四是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为了自己而不顾及或无暇顾及孩子,使之浪迹社会;五是父母自身行为不端直接影响孩子,使之效仿父母,小偷小摸,打架斗殴。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文化教育,提高文化素质的必要场所,更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和形成的重要环境。因此,学校对青少年人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但现阶段的学校教育,更注重的是优秀学生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一般学生关怀。学校是系统化、正规化的发挥传递知识、技能和价值标准职能的社会组织,承担着文化传播、社会一体化、个人发展、筛选和发掘个体潜能等重要责任。但不可否认,在学校的初、中级教育环节上,失范现象是存在的。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对现行教育体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由于教师收入与升学率直接挂钩,导致学校只重视升学率而忽视向学生传授道德规范等。这极易使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青少年形成不健康的思想和生活态度,极有可能成为青少年实施暴力犯罪的内在诱因。

另一方面,学校偏向于关注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忽视了法制道德的教育。近几年来,虽然在中小学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在社会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在力度上还有欠缺,青少年自身更是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有数据就表明,大部分的青少年犯罪在犯案中有着极大的盲目性,并不明白自己行为的严重性,而是随“兄弟大流”的做法。

(三)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为其成员提供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由于人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均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因此其构成与社会本身直接相关。青少年基本行为模式的形成和定型,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环境的教育和影响。青少年走上暴力犯罪道路的大部分原因归根于其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反社会行为模式或社会暴力文化的熏染。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推断全民族的共同进步,但不好社会氛围对着青少年有着重大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这一时段极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他们走上犯罪道路主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

其一,社会信仰的危机。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大转型,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价值观念变化而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新事物出现与是非界限难以区分而引起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否定,使金钱日益成为人际活动的重要媒介。这进一步削弱了集体意识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极易使人们形成以自我需求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这种个人主义观念又反过来破坏了个人对社会的忠诚和对共同价值的信仰,从而加剧了社会生活的失范。

其二,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大众传媒是指信息传播的各种形式,如报刊、杂志、图书、电视、电影、广播、光盘、电脑软件等。它具有接受面广、接受者不特定等特点。正因为大众传媒有着这些特点,青少年作为大众传播的接受者,轻易能接收到遍布城乡各地的碟吧、流动书摊,很多都充斥着暴力、凶杀、色情等内容,致使青少年受其误导而形成以武力解决纠纷,崇尚以武力满足自己非法需求的现象大量出现,使青少年有了机会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暴力犯罪方式,从而走上暴力犯罪道路。

(四)自身因素:

青少年自身因素是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因,外因必须要通过内因起作用。青少年由于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一时期,青少年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时期,正是青春期发育的变化时期,心理学家称为“危险年龄”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生理发育迅速,身体开始趋向成熟,个人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追求欲望,表现过分固执,缺乏自控能力。一旦感情冲动,便会不顾一切,铤而走险。在这时期,青少年的独立性意识增强,但认识理解能力却相对滞后,只是青少年的思想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和表面肤浅性,认识事物有极大的直观性,缺乏自我控制力。另外,他们自尊心很强,有强烈的表现欲,争强好胜,不易受外界拘束。由于自尊心强烈,他们对别人的评价极为敏感,喜欢和别人攀比,有强烈的好胜心,做出成绩时自高自大,产生较强的虚荣心;失败时则灰心丧气,易自卑,自暴自弃。同时他们又渴望成熟,不受现实羁绊,但是由于受自身知识及社会经验匮乏的局限,他们又容易盲目蛮干,缺乏自制力。因而在外界诱惑刺激下,无力用正确的道德观法制观调控自己。

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希望,是国家崛起和发展的人才资源,因而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非常重要。必须将青少年犯罪作为重中之重的社会问题来看待,必须将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打击惩罚相结合,单靠一个部门、几个部门是难以奏效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部门要承担起青少年的保护、教育、管理的责任,关心、爱护成长,不断地向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从而避免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树华《犯罪学通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 刘邦惠《试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6.[3] 刘邦惠《试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6.[4] 郭学斌 《青少年暴力犯罪原因分析》

第五篇:浅谈当今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及教育对策

浅谈当今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及教育方法

内容摘要:种种现象表明,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令人担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改善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对策: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师德建设以及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各种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中职生 原因 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行与经济的持续增长,中职生就业形势的逐渐好转,国家对职业教育也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许多主客观因素,广大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令人堪忧。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今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总体上看,大部分中职生是好的,他们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尊敬师长,但部分中职生日常行为习惯,心理素质,意志力等较差。

(一)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法制、纪律观念等淡薄,旷课、逃学、随地吐痰,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乱扔垃圾、早恋、破坏公物、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我行我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该。

(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爱学习,不会学习。进入中职阶段后,文化基础课如数学和英语等课程普遍较差,他们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更感费力。

(三)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受“普高热”的影响,许多中职生认为只有升入普高,才是优秀生,进入中职,就是“末等公民”,为此,总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差,1

前途渺茫,看不到希望,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情感冷淡,遇到挫折就更难承受了。

(四)意志力差。现在许多中职生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无原则的溺受、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方案,只是退缩或放弃。有的中职生就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整日无所事事,游荡于社会。

二、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产生的原因

当今中职生思想道德现状究其原因,不外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

(一)从客观上看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生最早的教育场所,父母是最早的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终身的。调查表明,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家长对其溺爱、袒护或采取粗暴压制的教育方式,以及家长不自觉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家长的工作或家庭中的不幸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等的影响,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直接模仿的不良榜样,而且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合理感”、“侥幸心理”提供了方便条件。

社会环境和不良思想的影响。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制度不够健全,因此,社会文化市场缺乏监管力度,一些不健康甚至是腐朽有害的产品在市场上流行,尤其是中职生经常出入娱乐性网吧,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整天沉溺于网上游戏,网上交友聊天等活动,使之经常逃学、旷课,违纪违法行为经常发生。另外,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利主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些中职生,出现了狭义、偏见、嫉妒、暴躁、孤独、抑郁、固执、攻击等不良个性心理特征,甚至一部分中职生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诈或偷盗,经常发生违纪违法行为。

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的不当。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不是升学教育。使部分教师从思想上放松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关爱,只注重管理学生,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未能将管理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为管理和教育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技术人才。只有将管理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教育的作用,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加上教育方法上的单一,如惩罚、工作粗心或放任自流,或对待学生不公正,处理问题偏袒等,使部分中职生产生消极敌对情绪。

(二)从主观上看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是对具体的行为准则以及执行它的意义的认识。只有认识了行动的意义,才能自觉地产生相应的正确行为。根据我们对不良行为中职生的调查,往往是由于道德上的无知,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念薄弱,缺乏对道德行为的正确判断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不良诱因直接引发的。

道德意志力薄弱。一般来说,道德认识是道德行为的基础,认识和行为是一致的。但也有相矛盾的情况,这种矛盾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道德意志力薄弱。表现在他们不能坚持用正确的道德动机战胜错误的道德动机,而被一时错误动机所支配,产生不道德的行为。另外,表现在不能始终履行道德义务,因为偶然的诱因,就会使个人的欲望膨胀,感情冲动,产生不道德行为。

道德情感狭隘偏私。道德情感是一个人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衡量或评价自己行动产生的情绪体验。据调查发现,品德不良学生中缺乏正确的道德情感是一个突出的表现。他们一般是重感情,讲义气,爱报打不平,但缺乏真正的正义感。

不合理的行为习惯。不合理的行为习惯是以不合道德要求的行动方式满足个人欲望,并在多次侥幸得逞的情况下形成的,这些不合理行为习惯一经形成,常常使学生不知不觉地采取类似的行动,这种行为习惯的维持,所产生的舒适的情绪体验又加强了类似的不良行为习惯。对许多行为习惯不合理的学生的研究表明,他们的不合理行为在开始时只是偶发的,但经过多次的反复,便形成了一种习惯。甚至有些学生说:“我已经习惯了,很难改掉的。”当然,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但不合理行为习惯形成后,改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要防微杜渐,阻止不合理习惯的形成是我们最重要目的。

三、当今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第一: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有效地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家庭、社会是相对独立的实体,但彼此又有割不断的联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都各有优势,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功能。在结合中,学校是主体、是纽带,家庭是配合,社会起组织领导协调作用的力量。只有相互配合,互为补充,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我校针对学校、家庭、社会在中职生教育中的作用,一方面与政府职能部门配合,采取“关、停、转、”等手段取缔了学校附近的娱乐场所、网吧、游戏厅等,为学校教育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优化家教,实现了双向配合,充分发挥了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积极性,主要措施有:一是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换信息和意见。二是开好家教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交流家教经验,树典型,立榜样,带动其他家长。三是建立家教联系卡,记录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表现,以便双向沟通,为教育帮助学生提供依据,使之更具有连续性和科学性。四是和双差生的家长签订教育协议书,双向配合共同转化差生。五是学校建立家访制,规定班主任到学生家中访问。六是建立家长接待制,由学校领导专门接待来访的家长,听取他们对学校的建议。最后,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来抓,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同时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得到实践锻炼,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目的。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二:加强师德建设,优化师德队伍。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在教育活动中既要靠教师的说教,又要靠教师的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加强师德队伍的建设。面对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我们一是加强德育队伍的培训和学习。如:组织德育工作者参加各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德育年会、德育工做培训班,邀请校内外的德育先进工作者进行专题讲座,定期组织德育工作者到高校进行培训学习。通过种种方法使德育工作者提高了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二是加强对年轻德育工作者的在岗指导和培训,采取“传、帮、带”的方式,以老带新,以先进带后进,做到了“互学、互促、互免、互进”。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三是确立了德育目标,细化了考核机制,使德育队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第三:开展适应学生特点的各种活动,培养中职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是,由于他们生活和知识阅历浅,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差,心理和思想还很不成熟,这就需要我们加以引导。

因此,我们根据他们年龄特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军训。军训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军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军事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文明节约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精神。

推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活动,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约束教育,增强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弘扬了革命传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利用专题讲座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及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拓宽了德育教育的内容,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

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艺术等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鼓励学生创办各式各样的社团,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重新认识自己,使其受到鼓舞和激励。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健康有益的活动的开展,使德育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反复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只有我们充分认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特点,以饱满的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结合不同形势下的不同德育现状,狠抓不懈,讲求实效才能真正开辟出一条中职生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参考书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李殿斌主编,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政治学 王松 王邦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重印)

(3)邓小平理论概论 钱金荣主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4)社会学概论新修 郑航生主编.3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肖前等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

(6)西方哲学史 张志伟主编,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做最还的老师 李镇西 ,桂林:漓江出版社,2006.5

(8)毛泽东思想概论 田克勤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重印)

(9)伦理学 罗国杰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1(2005.2重印)

(10)逻辑学 姜全吉(修订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2003重印)

(11)法理学 张文显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03重印)

下载当今青少年社会问题与思想道德学科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今青少年社会问题与思想道德学科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了解并掌握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对与青少年的健康成......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一)树立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

    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浅析

    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浅析共青团茄子河区委员会巩固2010年12月10日努力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前郭县文化新闻出版和体育局关于全县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调查报告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青少年的健康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社会、学校和......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如何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材料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青少年的思想道......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班主任工作

    XX中学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班主任工作讲座 一、什么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什么是思想道德建设呢?所谓思想道德建设,包括政治思想建设和道德品质建设。政治思想建设,即对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