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今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思索
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思索
马路乡中心完小任洪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并呈现多元化趋势。尽管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艰苦朴素等优良品德仍受到赞同与发扬,但那些脱离社会现实,高尚而空洞的价值观教育却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1、学生的道德观日趋现实,并且不少以个人为中心。在高年级学生中,有大多数的学生赞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说法,而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赞同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赞同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说法。例如在对待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时,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不诚实,是道德问题,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作弊是出于无奈,并不一定是道德问题,有的学生认为最好不作弊,但偶尔有
一、两次也无妨,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人人都可能作弊,因此没有什么大错。
2、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学生信息来源的多元化,社会上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化倾向对学生产生着不小的错误导向。在讲究人与人的对等关系时,有些学生则更多地认为是等价交换,是相互利用。有的学生认为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说法总是有道理的。有的学生还认为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是渣子;而多讲奉献,少讲索取,则是傻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面前,学校德育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力不从心。学校德育陷入困境,也就不足为怪了。学校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德育以成人的观念、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小学生,使德育要求不切实际,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他们自己的成长需求,既空且虚。在学校德育中,学生一直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什么,怎样学,甚至为什么学都是由大人、社会和老师来决定,学生只是等待加工的产品。这种把学生视为目中无人的教育虽然近些年来遭到越来越强烈的抨击,虽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第一,这些批评和呼声还主要只是停留于教育理论界和舆论宣传界,并没有成为广大小学的普遍行为。第二,人们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只是局限于智育,而不包括学生道德发展的主体性。许多人一方面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德育领域中,却仍然以听话、规矩作为好学生根本条件。甚至认为,在社会性、道德性的发展方面,学生就是要按照社会和大人设计的路线前进。我们稍微浏览一下形形色色的关于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就会发现充斥其中的大多数内容都是从社会的立场出发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这些要求没有经过学生的讨论,似乎也不必经过他们的讨论,就连班级的规章制度也是如此。这种作法的潜在逻辑就是学生需要成人的道德。
1、有许多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这方面包括目前道德标准高深的理论远离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青少年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道德教育与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塑造处在分离状态。
2、有许多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脱离青少年的主
体。包括传统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青少年出发,而是把青少年作为被塑造的客体,这样造成与目前青少年主体的核心价值相背离,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
3、有许多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目前学校主要是以灌输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忽视德育过程中青少年之间、青少年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青少年低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现象。
4、有许多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目前道德价值标准存在虚化的现象,学生的道德行为已完全社会化,使学生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那么做,但在道德行为上却做不到。
2011年1月5日
第二篇: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研报告
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研报告
现在的中小学生都在想些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即便是与孩子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家长也未必能回答得出。在社会发生巨变的今天,这些“花朵”在生活、学习、交际、心理方面是否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2005年4月15日至4月28日,在全校范围内集中开展了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调查内容: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调研员罗兆夫说,这次调查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全省上网参与调查的中小学生达到66310人次,共获得346.84万条信息。其中小学生26328人次,占39.7%,中学生39982人次,占60.3%。问卷内容与中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分为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学业、娱乐、家庭、德育几大类,中小学生分别制卷。其调查组织的严密性、数据的权威性,决定了调查结果对当今家长、学校、社会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意义。
★崇拜偶像:平凡、伟大人物胜过影星歌星调查共列了7种人,小学生最崇拜的人依次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39.31%)、科学家(20.51%)、父母(14.45%)、影星歌星(9.22%)、老师(8.90%)、体育明星(5.42%)、有权的人(2.19%)。
首选平凡、伟大,说明大多数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父母位居第3说明家长对小学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至于老师的影响力不及明星,个别选择权势,这是值得注意的。
★八成小学生公交车上会主动让座,对待考试作弊,坚决反对的,小学生占85.45%,对此抱着事不关己、听之任之态度的,小学生占11.55%,认为诚实者吃亏,只要不被发现,也想作弊的,小学生占3%。
说谎话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小学生选择从不说的占28.11%,偶尔说过的占69.39%,经常说的占2.50%。对说谎现象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面引导。对经常说谎的学生要引起注意,可做一下心理咨询。
社会公德方面,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弱、残、孕乘客,89.95%的小学生选择主动让座。对随意拨打110、120、119之类公共紧急电话的现象,小学生中有3.06%和2.35%觉得好玩或没什么大不了的。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不仅违法,也违反社会公德。可见大多数学生都是遵守社会公德的,个别同学的不良行为需要引导。
★在“公共场所看到打架斗殴或其他违法行为,你会怎么办”选项中,选择“报警”的占62.30%,选择“挺身而出”的占18.31%,选择“走远点”的占12.88%,选择“看热闹”的占6.51%。大多数学生选择“报警”无疑是正确的,“挺身而出”值得称赞,但一般情况下,首先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见义勇为、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积极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报告,这是学生行为规范的要义。
★近八成小学生渴望得到老师关注调查表明,78.92%的小学生希望老师关注自己,78.33%的小学生愿意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值得注意的是,还有5%左右的小学生希望逃离老师的视线,不愿主动与老师交流,有15%左右的学生对老师关注与否、对老师的课堂提问表示“无所谓”或“随便”,处于一种比较消极的心理状态。
★九成对于公布同学的学习成绩和名次,小学生同意公布的占63.77%,认为侵犯了学生的个人隐私、不同意的占23.92%,说不清的占12.31%。
“当发现大人偷看了自己的日记或信件时”,表示要告诉大人要尊重别人隐私的小学生占71.21%,感到特别生气、会把日记或信件撕掉的占8.56%。
由此看来,小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认为学生有“隐私”,因此,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尊重学生心理、尊重学生人格刻不容缓。
★人际交往:小学生在学校与同学在一起心里感觉快乐的占91.31%,对家里来的陌生客
人尽量回避的占24.04%,主动搭话的40.69%,看客人的态度再说的35.27%。
★小学生喜欢参加课外辅导班。小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依次是:书面作业、读书、手工制作、社区实践、收集资料。大多数同学在一个小时以内可以完成书面作业,两小时以上的不足10%,说明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得到了有效控制。
辅导班选择居前四位的依次是英语班、奥数班、作文班、艺术班。
★小学生喜欢上学的占88.75%,学习感到不困难的占46.60%,感到困难的占8.93%,感到一般的占44.47%。
上网兴趣和目的,小学生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查资料、学习知识、听音乐。进一步分析,小学生运用网络进行学习或获取信息的43%,用于娱乐或聊天的小学生占57%。由此可见,网络的娱乐、交流功能逐渐在小学生中加强,学习功能在逐渐减弱。
★父母因素决定小学生成长小学生认为对其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依次是:父母、社会、老师、同学、媒体、学校。把父母放在第一位,说明小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还是非常大的,符合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也说明家庭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选学校的累计列末位,不及家庭和社会,值得反思。
调查结论: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调研员罗兆夫说,结果出炉后,参与此项调查组织工作的相关人员对其进行了很好的总结。调查显示,我省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体来说是健康向上的,但受社会现实的影响,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我省中小学生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大多数明礼诚信,遵守社会公德、环境道德。比较起来,小学生更单纯、更规范些。中学阶段,升学压力加大,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考试诚信缺失日益突出,道德敏感性下降。中学生对目前社会道德水准评价不高。
在心理状况和品质方面,我省中小学生基本健康、良好。有10%左右的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或师生、同学关系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反映在个性心理品质方面,存在着诸如嫉妒、胸襟狭窄、抗挫折能力差等问题。青春期的中学生对异性普遍产生好奇和爱慕心理,有与异性交往的愿望,部分中学生出现早恋现象,多数学生希望对“早恋”持宽容态度。
调查表明,网络已成为中小学生获取信息、辅助学习、游戏娱乐、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随着年龄增长,上网地点有从家中转向网吧的趋势,同时网络的娱乐功能更加受学生的欢迎。虽经整治,社会上还有不少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多数中小学生注重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普遍喜欢网上音乐和网络游戏。有一小部分中学生有意无意浏览过黄色网站。不少中学生对虚拟的人际交往充满好奇,但缺乏警惕。
动画片、科幻片、武打片是中小学生喜爱的影视娱乐题材。小学生最喜欢动画片,中学生最喜欢科幻片。随着年龄增长,喜欢偶像片和言情片的逐渐增多。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但多数中小学生不感兴趣。
这份调查报告还表明,当代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自我意识萌发较早,多数尊敬长辈、关心父母,但也有小部分比较任性,不爱劳动,关心他人不够,极个别比较自私。中学生主体意识进一步成长,关心家庭建设,希望成为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对家庭不关心,劳动观念进一步弱化,不爱劳动的比例增加。有一小部分家庭关系紧张。一些家庭教育失当,对孩子过于溺爱。
在学校人与人的关系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大。建立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学风,加强团组织、学生会作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非常重要。班主任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教育岗位,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科任老师应该强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在所教课程中自觉渗透德育内容,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力。学生对教师爱岗敬业的评价还是好的。中学的德育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加强和改进。平伟图
第三篇: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浅析
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浅析
共青团茄子河区委员会巩固
2010年12月10日
努力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要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时代性、凸显时效性。
据相关资料和笔者的调研,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很多积极因素:一是扩大对外开放、成功申奥、举办世博会以及综合国力的增强等因素,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青少年的荣誉感和爱国情操,同时也为青少年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条件;二是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与社会相适应的的新思想、新观点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三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创建了良好环境,支持了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为农村青年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平台”,丰富了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五是互联网、手-1-
机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青少年的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六是党和国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把强化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落到了实处。因此,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整体情况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青少年普遍有着较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民族团结意识。比如512汶川地震我市青少年踊跃捐款等;二是非常关注社会。青少年对自己和家庭密切相关的大事非常关注,并且对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也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比如对家庭收入、高校招生、社会治安、就业等问题十分关注;三是大部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健康向上的,很多青少年重视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认为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国家做贡献和使自己有所作为;四是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明显增强;五是对新知识的渴望十分强烈。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积极因素就有消极影响。在健康的主体背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扩大开放在引进先进事物的同时,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必然渗透并侵蚀青少年的头脑;二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譬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以权谋私等容易滋长;三是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化加快,出现了大量不好管理教育的流动生、流失生和留守生;四是农业现代化和土地集约化,增加了闲散劳动力,一些无一技之长的青年农民变相失业,成为不安定因素;五是新兴媒体也不可避免会
传播腐朽落后文化、“灰色文化”和有害信息,严重腐蚀青少年的心灵;六是党和国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落实还有薄弱环节,甚至是死角,比如:有的学校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排斥和厌恶学习差、有欠缺的学生,致使学生破罐子破摔;有的家长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忽略教育子女如何做人,教育孩子非打即骂、简单粗暴,逼迫孩子离家出走;特别是不健全家庭的明显增多,导致孩子辍学失学,四处流浪,有的走上歧途;学校、家庭、社区(村屯)教育脱节,不能占领课外思想文化阵地;一些特殊群体、弱势群体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就业和生产中的困难没有及时得到救助,甚至无人问津,等等。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社会、家庭、学校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放松了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高尚的人格品格、顽强的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也是主要原因。因此,笔者建议:
一、要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育部门要把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做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中之重。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应清楚,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以加强和改进
青少年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要把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和素质教育的“灵魂”。实践也证实:假如真正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就会把思想教育中形成的理想和信念,转化为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刻苦学习、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的动力,对学生识别真善美假恶丑都具有极大影响。要把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作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前提。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要害在教师”。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良好思想品德素质去带动、引导、激励和感召广大青少年,使自己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富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面对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的青少年,共青团组织只有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路子,不断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改进方法,才能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青少年的不同需求,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施教。在思想教育方法上,要潜下心去真正了解青少年,贴近青少年,努力做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在思想教育的形式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争取正面灌输与经常性渗透相结合;在思想教育的手段
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教育手段,加快信息传递,拓宽思想教育的渠道。当前,要着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要通过价值观教育、主体意识教育、生活态度教育、群体观念教育,帮助学生熟悉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要结合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典型事例,深入普法教育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严格校纪校规,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努力引导他们成为“四有”新人。要积极组织青少年踊跃参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建设。一是通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来吸引青少年,使他们从小受到健康思想的熏陶;二是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形成读书热点;三是积极开展和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在潜移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同时,要大力加强和规范各级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青少年宫、青少年科技书屋等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阵地的基础作用,同时,要积极创办“青少年健康网站”、“青少年热线”、“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等新型工作阵地,为青少年思想教育提供坚实依托。
三、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全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学校教育是要害,社会教育是根本保证,三者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同时,要将学校、家庭的德育教育纳
入到社会的“大德育”治理当中。宣传文化部门要多生产一些优秀的文化产品,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工商、文化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市场和网吧的监管,尽快扫除一切假恶丑以及腐败等现象;公安、司法机关要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以法打击危害青少年的违法范罪,以法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都来关心和支持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大环境,保障年轻一代健康、茁壮成长。
第四篇: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在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当代大学生是将来祖国的栋梁。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中各种文化在有意无意间进入大学生的大脑,其中不乏糟粕,从而导致某些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也就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进行调查。
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具有高涨的爱国热情,关心国内外大事,尤其关注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以及民族感情的重大事件。学生对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 努力成才、成功的愿望和自觉性更加强烈。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主流取向健康积极、务实进取。在价值判断方面 , 绝大多数学生同意“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这表明 , 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正确看待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还有某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还存在问题。从几年前的马加爵,到去年的药家鑫。都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扭曲的事实。放眼至整个社会,道德沦丧的事件层出不穷。2006年的彭宇案让路人变得更加冷漠,直至今日的小悦悦事件,几年间类似的案件不计其数。前不久网络上还有就此类事件而创作出“撑腰体”。此举貌似是网友对遇难不救事件的愤慨,但如果人人都有公德心,没有此类事件,也就没有“撑腰体”的出现,社会就没有这么多的不和谐!
第五篇:食药监管现状的思索
乡镇食药监管现状的几点思索
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肖家庄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8公里。面积59.4平方公里,人口3.8万,汾平公路过境下辖16个村委会,是典型的农业镇。在担任站长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和同志们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努力确保辖区内人民的饮食用药安全,取得了一些成效,监管过程中也对乡镇食药监管现状有一些个人的思考,接下来,我主要从监管对象、监管力量和监管环境三个方面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监管对象方面:
1.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低,质量安全意识薄弱
农村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多为当地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没有经过系统的知识技术培训,缺乏基本的食品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食品安全意识薄弱,没有经过必要的专业食品安全培训、实际卫生知识培训率约为20%,无证上岗多有发生,健康体检率普遍低于80%,少数地区仅为60%。
此外,相对于农村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而言,农村药品从业人员整体状况较好,但其专业、学历结构也不能满足保证药品安全的需求,特别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少。未配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分别占总数的49%、82%、75%。2.无证经营现象还普遍存在 农村食品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硬件设施差。在日常检查中,我们尽量做到一次性告知,及时发放宣传单据,但经过一年多的监管,仍有部分经营单位经监管人员多次督促办证后以各种理由拖延或决绝办证。农村小型餐饮布局分散,相当一部分在路边简易棚或自家住房内开办,采用家庭作坊式运作,卫生条件差,缺乏必要的卫生防疫、消毒设施设备。索证索票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执行不好,没有专人负责,没有具体的执行措施,食品可追溯性不强。尤其是某些些公路旁小餐馆小因无法提供场所合法用地证明、饭店结构布局、餐厨比例、消毒设施、防污染设施达不到基本要求,存在无法给予许可的情况。
3.小卖部经营不规范
农村地区小超市、小卖部经营规模小、营业额少、从业人员年龄参差不齐,食品进货台账记录制度和索票索证制度落实不到位,库存不能及时清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处罚难度较大。4.农村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不容乐观
学校食堂是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多发、易发环节。农村学校食堂存在更多安全隐患。调研发现,农村学校食堂硬件设施极其简陋,饭菜制作和学生就餐环境脏乱差,管理制度基本是空白,不具备向学生提供餐饮服务的基本条件。有个别学校食堂还在使用一次性非食品用塑料袋给学生盛装热饭热菜。一半以上的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没有认真落实原料采购查验、进货台账、饭菜留样等重要食品安全保障制度,学校对食堂疏于管理,食物中毒防范意识淡薄,防范措施不严。5.农村群体性聚餐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提高,群体性聚餐日益增多。在群体性聚餐中,红白喜事安全隐患最为突出。农村各种群体性聚餐多在家庭举行,多数有上百人甚至数百人。聚餐场所多数为露天或临时搭棚,离污染源较近,甚至就在粪堆、垃圾堆上;加工条件简陋,生熟不分、荤素不分、餐具不经消毒;食品容易发生交叉污染。而且,农村地区相对偏僻,大多一次购买大量食材,但基本不具备大量食材存储条件,食材容易腐败变质,常常导致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同时,农村聚餐大多自行或由餐饮服务“一条龙”组织承办,相关人员基本没有经过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不具备举办大型宴席的资格和条件,有的厨师自身就是病菌携带者,带来了极大的就餐风险和隐患。目前农村家宴申报备案制度实施率很低。
二、监管力量方面:
相对农村地区地域较广、村落分散、监管对象点多面广的特点,目前的监管力量远远不能满足监管工作的需要。
1.监管人员及素质
基层站所配备的人员数多为3-6人,且人员来源杂,多数人专业知识缺乏,在行政程序执法,立案调查方面多有不便,普遍存在监管不到位、无力度的情况。另外,基层站所法律文件往往缺乏,各种培训往往不够不到位,遇到案件时常感觉不够用。
2.执法装备、执法车辆亟待改善
未配备执法车,导致监管人员监管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往往停留在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上。作为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特别是基层的执法人员,先进的执法装备和必要的执法车辆是日常监督检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监管与被监管本就是对立的关系,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执法办案人员,拥有先进的录音、录像等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采集第一手资料,锁定证据,固定证人证言,而具有执法标示的车辆对于基层执法人员来说更是如虎添翼,毫不夸张的说日常的执法检查过程中一台执法车辆的震慑力丝毫不亚于二名工作人员。
3.经费制约了监管工作的开展
由于经费不足,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协管员、信息员培训制度不能很好落实,造成协管员、信息员对药品监管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不能及时发现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举报和协查作用没有很好发挥。更有一些地区缺乏维持监管网正常运行的通讯和交通经费,基层药品监督网建设未形成长效机制。
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技术机构亟待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存在检验检测设备严重落后、技术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检验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农村药品监管工作需要等诸多问题。
三、监管环境方面:
1.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严重不足
农民群众受文化水平和信息渠道的限制,对假劣食品药品的辨识能力和经验严重不足,基本不能及时发现和避免使用过期药品和假劣药品。同时,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农民群众在寻医问药的过程中,更注重经济问题而忽略药品安全。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全国药品安全公众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显示,60%的农村被访者在购药时会优先考虑药品价格。假劣药品正是利用这一机会,以低廉的价格蒙蔽消费者,获取生存空间。这就使得农村地区存在极高的药害风险。农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眼不见为净“和“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等落后的饮食文化根深蒂固。在收到伤害时也往往不知道拿起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2.食品药品监管涉及部门多,存在交叉监管
食品药品安全现行的监管仍涉及多个部门,但平时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协调不够,需要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做好食品药品的监管工作。
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政策,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舆论环境,披露典型违法案例,有效震慑违法分子,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增强全社会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开展“全国安全用药月”、“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坛”、“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培训大会”等活动,采取户内户外集中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倡导健康消费、理性消费理念,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大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整顿成果。积极开展12331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扩大12331社会知晓率和使用率.有效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推动形成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二)培训及自学相结合,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定期邀请法学专家、资深人士向全体干部职工讲解各类法律知识;积极开展“一月一法一考试”活动,使全体干部职工能熟练的掌握并运用各类法律、法规以及各类文书;倡导划转过来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以及原食药监管部门的同志相互学习,分享各自监管领域的执法办案经验,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扎实、专业知识完备、精通业务、善于监管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
(三)严格行政许可,把好市场准入。
行政许可是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工作的第一道关口,把好市场准入,对于整个食品药品的市场规范,降低食品、药品安全风至关重要。一是要严格执行生产经营场所现场勘查制度,对不符合申办条件的坚决不予通过。二是要积极开展回访制度,对于辖区内的重点生产经营户要加强监督检查频率,发现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情形的,应当责令立即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理;不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许可条件的,应当依法撤销许可。认真开展行政指导工作,加强对拟开展食品、餐饮等生产经营活动业主的现场指导,积极引导申请人合法、高效的申办各类行政许可,营造良好执法氛围。
(四)健全监管机构、充实监管执法力量、落实执法经费和装备保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手段。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保障机制,在现有基础上,应适当增加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和专业检测人员,加强工作力量,保证工作的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将食品药品监管专项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增长逐年增加。配足食品药品安全执法交通工具、检验检测装备、取证工具和信息化设备,解决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的慢等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市场建设投入,改善硬件、完善设施,提升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安全、放心、满意的购物消费场所。
(五)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协作配合
一是继续强化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的职能,定期召开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重要问题。二是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各个环节的监管,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和空白。三是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形成强有力的安全监管机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监管责任追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