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药店现状分析及思索
我国药店现状分析及思索
自金融危机爆发及我国新医改以来,药品零售企业特别是单体的个体经营的药店已面临生存危机。原因有:
1.中国由于医院用药仍占整个药品市场的80%,很多厂家为了中标而拼命压低供应医院的药价,而新医改“医院药品零加价” 基本药物报销比例很高一系列政策的实行更无疑是雪上加霜,都使得长期依靠价格优势生存的药店在基层医疗机构面前愈发不是对手。零售药店将无法与医院进行公平竞争!房租、人员工资、税收、水电和卫生管理费等各项开支将从何而出?
2.由于竞争激烈,很多药店现在都处在微利、保本甚至亏本状态,不少药店的药师还不能满足国家十二五计划(2015年前必须要有执业药师驻店指导用药,这是国家规范药品零售的一次洗牌),而执业药师价格不菲,又增加药店的开支,没有药师,药店如何提供药学服务?这还将直接影响数百万药店从业人员的就业和药店的生存。
3.随着医疗医药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未来医药与医疗将分为三个等级,以治疗性医院、康复性医院、保健性医院三个等级,这样可能更加弱化药店对外的需求,药店本身靠卖药为赢利的手段需要提升了,以需求来讲,药店肯定做不过医院,无论是社区医院、或者各种门诊,都有一种利益导向,零售药店依靠产品利润远远跟不上医疗利润。
4.政策严实:三级医疗体系的建设完善,对药店的功能划分也产生影响,吃药多元化竞争,药店原有开发的一些辅助生意也将取消,这样药店的作用在削弱,院外用药牢固的阵地会逐渐被规范,如果没有客流,零售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如何走出困局?在“自留地”上有自己的作为,作为事业的一个基石,药店需要理性深思!然找到突围的途径并不是很多,比如药店引进百货,药店引进化妆品、药店做器械,办会员制等等,都不足以解决核心的客流问题。平价药店,价格竞争,那样既砸了同行的饭碗同时自己也蒙受巨大损失,就如倚天屠龙记里谢逊七伤拳“伤人七成必自损三分!”。也或者请专家健康讲座,定期为群众免费体检,建立片区健康档案等等也都是收效甚微。
需要突围,药店本身要有属于自己的定位!
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可能每位店主都经年累月地苦死冥想!是什么?那就是与众不同!每位店主们在日常的经营中为什么热衷于当地市场上少见的品牌或者说是厂家直接代理的那种药品?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与众不同没有竞争,有较大的利润空间,本人多年以来从一个纯粹医生的角度认为:“药品乃特殊的商品,他和别的商品不同,药学服务人员所提供给患者(或者顾客)的不仅仅是药品还有我们多年沉淀的专业学识!”所以古语说的好“黄金有价而药无价!”一件衣服买错了穿着不合适可以退换,但一种药品买错了用到人身体内可不是退换那么简单的了!所以我们要说药品经营不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微利时代!......现在我们www.xiexiebang.com就将和您一起,让您的药店找到自己的定位,得到属于你应得的回报!首先要有一个时间段目标,比如三年;再者不能全面开花,而是在皮肤病这一领域聚焦再聚焦!拥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和疗效!
第二篇:我国零售连锁药店发展现状分析
本文作者(梁小丽),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
我国零售连锁药店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目的 对近年来我国连锁药店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我国连锁药店的现状进行分析。方法 对大量相关数据进行调配统计和整理,对我国现在医药行业情况和影响药店经营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连锁药店已经成为我国药品零售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保持着旺盛的成长势头,同时连锁药店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结论 如何提高连锁药店的运营效率,如何借鉴快速消费品行业成功的经验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关键词】 连锁药店;现状;发展
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连锁药店应运而生,并且蓬勃发展起来。众多医药大企业和上市公司通过兼并收购等方法,占领中心城市和农村市场,从而扩大经营规模,提高自身竞争力。在人均收入增加、消费升级、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农村消费增加、城市医保支出增加等需求长期向好因素的作用下,我国药品连锁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时期。据有关专家统计,未来2~3年之后,将会有70%以上的药房纳入药品连锁企业的轨道。那么我国药品医药连锁企业该如何克服不良因素,把握时机,迎接挑战,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发展战略就成为当前迫切的任务[1]。现在从以下几方面就我国连锁药店的现状加以描述。连锁企业发展状况:扩容迅速,集中度提高
我国零售药房的基本模式为:一是零售单体,二是零售连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连锁药店从规模和品质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药店的集中度显著增强。据统计,2004年连锁经营企业前10名的门店总数为8573个,2007年达到19508个,增幅为127.55%。2004年连锁直营企业前10位的连锁药店门店总数为3779个,2007年达到7035个,增幅为86.16%。其中排名前30名的连锁企业拥有直营门店11307家,占前10位的60.72%[2]。
可见,在短短的几年内,我国连锁药店数量呈几何递增,目前我国连锁药品零售网点共有超过23万家门店,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约有1700家,拥有65000余家门店平均门店数约38家,占总数的28.26%。同时从销售额方面来看,2004年我国零售门店全年总销售额为600亿元,其中连锁药店实现232亿元,约占总数的1/3。前十名的门店达到97亿元,占总零售额的1/6左右。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四家,占前10 名的2.58%。2006年我国零售门店全年总销售额为916亿元,2007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其中2006年连锁药店前100名实现450亿元,约占总数的49.12%;前十名的门店达到131.28亿元,占总零售额的14.3%左右。年销售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12家,占前10名的28.66%。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药品市场的销售将达3600亿元,若以零售药店的份额占30%左右来计算的话,药店的药品零售额将超过1500亿元。加上多元化的销售,3000亿人民币的药店市场是如此地诱人,零售药店的高速成长性不容置疑[3]。目前药品连锁企业核心竟争力分析
2.1 规模经济形成的价格优势 在当今的药品消费市场上,价格因素依旧是影响消费行为的最敏感因素。由于大型连锁药店具有区域性的销售优势,也就具备了足够的与厂方谈判的筹码,凭借规模优势在采购时对生产企业也有更多的选择,也就使得自己的终端价格更具竞争力。与单体药店相比,连锁药店更具规模效应;与医院药房相比,连锁药店供应链更短,更具成本优势。因而这种集团采购从根本上把连锁药店从单体药店的起跑线上提高了一大截,以低价进入市场,进而占领市场,挤垮单体药店,挤垮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医疗机构,是连锁药店成功的核心因素。连锁药店相较单体药店在价格方面的韧劲、实力和优势已经呈现得非常明显。
2.2 行业标准快速形成,行业壁垒不断提高 药品零售业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日益健全,提高了进入这个行业的许可条件,没有过硬的素质是进不来的。国家将GSP认证提高到准入资格的高度,迫使很多单体或不合标准的药店退出竞争或关店转业,或成为更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吞并整合的对象。根据 GSP的要求,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必须有与其销售规模相适应的配送中心,必须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一个符合GSP标准的配送中心耗资巨大,按年销售额4个亿计算,即硬件部分投入即需要上千万,再加上信息配套软件、符合标准的人员成本,零售连锁企业仅在配送中心一块即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也就形成了一种资本性的壁垒。同时这也意味着,进入连锁药店行业的企业在资金上都具有一定的实力,意味着业内的竞争升级后仅仅通过资金比拼就会非常激烈。中国零售药店发展到了一个发展性的历史阶段,而这个阶段也是零售连锁药店需要持续发展和壮大的瓶颈阶段。
2.3 专业化服务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保证人体的用药安全,在零售药房必须开展“药学服务”。随着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以及国家对药店专业服务的相关规定陆续出台,药学服务已经成为药店之间争取消费者的重要手段。
“药学服务”就是指药师以患者或消费者为中心,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面对面的、直接的、负责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与信息,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从而实现提高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药学服务”对于提升零售药店在医疗保健体系中的作用和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提高药品零售企业在市场中的竟争力,促进我国药品流通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把“药学服务”落到实处,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倡导了“优良药房工作规范”(GPP),这就要求药师从后台走向前台,直接面对消费者。药店正在逐渐由以药品为中心实现向以消费者服务为中心的转移,把药店的便利、医生的专业、护士的爱心集于一体,药师和消费者的关系也应由过去的买卖关系转为信任、合作关系,同时对药店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 信息系统建设与供应链管理 连锁零售企业的日常经营运作,不是在一个真空环境下进行的,受到上至制造商,经销商,供应商,下至门店收货,顾客送货服务等一系列外部环境的支持和协助管理。供应链管理(SCM)是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整合在一起,优化配置人、财、物等诸多因素,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送达到有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手中。为了满足消费者千变万化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合理地调整资源、处理好商业企业与代理商、供应商等贸易伙伴的关系,众多的商业企业正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连锁药店的物流建设要求有相对先进并且符合GSP标准的配送中心,面向所辖门店进行配货率为10%的物流服务,这对于减少中间环节造成的供应链管理困难有极大帮助。另外,实现全面连锁,尤其是对经营网络广泛的连锁企业来说,信息系统建设上要达到一定水平,目前国内的大型连锁企业均已引入或者自行开发适合本企业情况和发展的信息系统,建设网站,将物流与门店经营联系起来。市场趋势
3.1 医药分业 虽然进展缓慢,但呼声强烈,这是大趋势。2008年新一轮的医药改革方案出台,为药品行业带来更大的发挥空间。一旦医药分业的全面推行与实施,零售药品销量会迅速增长,据有有专家预测,将来可能会有50%以上的药品将通过零售渠道售出,零售渠道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3.2 老龄社会 按国际通行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7%时,即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2005年65岁以上人口己达7.13%,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人口老龄化,老年疾病增加,势必对药品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时对药品零售终端的便利程度、价格敏感程度都将提高。
3.3 农村市场 2007年随着医改方案出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正在各地推广,农村市场医药消费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渐显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3.59%,需要大量供应方便、质量保证的零售药店。随着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加大、“新农合”的推进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药品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但是农村药品消费市场要求品类构成属性更简单、更集中,这对品类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3.4 自我药疗 由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医药知识的大力普及人们自我保健、自我药疗观念的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人把到药店购药作为首选。过去90%的药品在医院流通,如今已有30%~50%的药品通过零售渠道到达消费者手中,这说明:药店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药店能为顾客提供方便,并获得信任。也就是说药品零售终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大大提高,某一产品的市场发展也更受到终端实现程度的控制[4]。
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65%的患者会先采用自我药疗的方式处理疾病;23%的普通药品消费者和29%的经常性购买者认为症状比较严重时才会上医院就诊。大多数消费者对“小毛病”会尝试自我药疗,如感冒、皮肤疾病、胃肠道不适等症状较轻微的常见病,一般都到药店买药,对照自己的病症,在药店药师的指导下,吃点药就解决问题了,其比例均超过75%。由于现代卫生保健的概念在我国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由过去单纯依赖国家转变为“是个人的权利与责任”,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参与,自我药疗己成为人们医疗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结
中国连锁药店从区域上经历了从东南兴起,到华东、华南、西南、华北、东北、西北的快速扩张。从发展阶段看,经历了从初创期、快速成长期、跨区域连锁发展期、集中度提高期,以后将进入全国性连锁药店发展期,连锁药店已经成为我国药品零售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连锁药店有四种类型存在,即:平价连锁药店、全国性连锁药店、跨区域连锁药店和地市连锁药店并存的格局[5]。药店盈利水平提升问题一直贯穿药店发展的始终,医药零售行业内部竞争压力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左右和影响着零售药店的发展。突破零售药店盈利水平困境和扩大零售企业的经营规模将成为零售药店发展非常明显的趋势。但由于零售连锁的规模和赢利水平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完成,接下来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才刚刚开始。一方面,药品零售企业竞争会更加激烈,企业必须在规模和赢利水平上有所突破,因此最终的生死决战一触即发;另一方面,药店真正意义上的连锁以及规模壮大与横向联系、合作、联盟的策略日趋明显,连锁药店只有把规模和网络做大才可以争取到更大的发言权,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价格优惠和更多的服务支持,而这也是今后连锁药店谋求盈利的必然战略选择。
参 考 文 献
[1] 曹荣桂,张滨.2007年中国连锁药店发展概况.中国药店,2007,(7):150-190.[2] 刘杰.2004-2007年连锁药店数量增长情况.中国医药导报,2007,(11):55-90.[3] 朱长洁.连锁企业发展一般状况.中国医药经济技术研究网,2008,3.[4] 张明.药品零售发展的驱动力及影响.中国投资资讯网,2007,12.[5] 刘牧樵.医药零售行业的相应调整.产经视点杂志,2008,5(3):30-55.
第三篇: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及发展
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分析及发展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一、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
1)、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我们很早就开始发展风险投资,但至今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行业,也没有形成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融资渠道。其现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投资公司的“能量级别”低(规模小、数量少、资金弱),达不到产业规模,因而难以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一些风险投资公司只有上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资本,只能支持一些投资少、风险低的短平快项目。受“块头”、实力限制,无法通过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缺乏抗风险能力,资金难以快速地滚动发展。风险资本不足是风险投资事业不能尽快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
(2)风险投资的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流量单
一、有限,导致了科技风险基金的风险投资职能很弱,风险投资行为也不规范。国外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富有家庭及个人、养老基金、捐赠基金、银行持股公司、投资银行、外国投资者等。我国目前风险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来源主要是银行的科技开发贷款。虽然在发展初期由政府资助扶持风险企业发展是完全必要的,但随着风险企业向纵深发展,开辟多渠道的融资体制更具有长远意义。因为在政府财力有限的前提下,风险资金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同时由政府行为来代替市场的风险投资行为,往往也是低效的。
(3)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及资金市场化程度的脆弱,使我国风险企业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剧。一方面,我国国内的高技术市场大部分被国外产品占领,这使得我国的风险投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资金相对比较短缺,市场化程度不高,投机者可以利用经济转型期出现的漏洞,不必冒很高的风险便可获得很高的收益。加之,我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覆盖面比较狭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损害了一些进行高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的利益,使他们的高投资不能获得很高的收益。
(4)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畅,使一些潜在的投资者因惧怕“投进去,收不回”,而对风险投资望而却步。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投资,其投资对象是处于创业期的未上市的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要求有相当高的回报来补偿其承担的高风险。若只是为了获得红利,那么即便是高成长企业的很高的利润和红利也无法充分补偿这种投资的高风险,因此只能走退出渠道:高价出售、上市或回购。
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退出机制。就风险投资的三种退出方式而言,首先是我国股票市场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但还没有适宜高科技企业上市的第二板市场,因此风险投资公司很难将成功的风险企业辅助上市;其次,不少高科技公司、企业脱胎于高校、研究机构,它们与原单位的产权关系模糊,加上我国产权评估机构和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使得我国高科技企业很难自由的转换产权,这又阻碍了转让股份的道路;再次,风险企业一般是在缺少资金时才会有融资需求,其创立者无法通过回购来满足这一要求,因此第三条路也行不通。这种状况造成风险投资公司进入容易退出难,无论风险企业发展好坏都不得不继续提供管理和融资,因而非常不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
(5)风险投资的政策资源和人力资源尚缺乏,这是我国风险投资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家对风险投资的关注尚停留在试点阶段,其发展处于自发状态,缺乏风险投资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对风险投资的发展规划、政策及法律法规建设还是空白,不具有像美、日等发达国家那样充足的扶持性政策。另外,风险投资家应是具有较强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有金融投资实践和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实践的“通才”,我国目前不仅缺乏这类精通风险运作的人才,而且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也不适合这种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2)、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存在问题
风险投资业在我国发展成绩显著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由于我国风险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相关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这些问题也是阻碍我国风险投资更快发展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在风险投资资本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民间资本来源不足,制约了风险投资规模的形成;吸引境内外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政策和措施方面吸引力不足;我国相关的法规制度滞后,阻碍风险投资的形成发展;资本市场建设不完善,风险投资的“出口”问题尚未解决;缺乏具有高度专业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
二、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充分发挥政府示范和引导作用:明确政府直接出资介入风险投资的功能定位,建立投资阶段的相对前移机制及功成身退的退出机制。
政府要制定完善的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扶持机制,吸引境内外资本。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依法监管体系。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政府在风险投资运作中迫切应当完善的法律法规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公司法、知识产权保护法、金融法规。
努力加大政府采购力度,积极创造市场需求。合理利用政府采购协议条款,在政府采购法规中明确提出扶持风险投资企业,积极帮助国内风险投资企业参与国际交易市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积极推出创业板,为促进风险投资发展创造重要的市场条件,建立规范化的收购兼并市场,让风险投资企业通过股份转让退出市场。
加强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培养广大的人才群体,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高级人才从事风险投资事业。
另外,从微观方面来说,除了需要国家法律及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外,风险投资企业本身来说也需要不断的自我创新,以达到规避风险,顺利退出的目的。如:理性谨慎选择投资项目;严格控制风险;实行精益化管理以提高退出的可能性,增加获利率;认清企业自己的位置,选择合适的退出时机。
第四篇: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建议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涉及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消费者的生存权和健康消费权受到极大危害,食品安全已成为民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是食品安全工作的新起点,但仅有食品安全的立法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隐患及危害的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 现状 建议 监管工作
食品质量安全, 即食品安全, 是指一个单位范畴(国家、地区或家庭)从生产或提供的食品中获得营养充足、卫生安全的食品消费以满足其正常生理需要。食品质量安全状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品中各种危害物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程度。它是以确保食品卫生、营养结构合理为特征。食品安全监管,即国家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具体是负责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实施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查处生产、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
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
1、食品原料方面
(1)、农产品违规使用农药。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大部分农作物都要使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农药。虽然我国已对农作物施用何种农药做了明文规定, 允许使用的农药大都是高效低毒农药, 降解快, 对人畜危害性小。但一部分人为了降低成本, 为了获得更好的杀虫效果, 他们仍在违反规定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如甲胺磷、氧化乐果等。我国居民在日常膳食中的各类农药摄入量, 往往数十倍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仅农药六六六的摄入量标准, 中国就是美国的84 倍、日本的15 倍。据统计, 有38%的农产品有害物残留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部分地区蔬菜农药超标比例高达80%。
(2)、农产品过量使用化肥。许多人对农作物的种植缺乏科学知识, 盲目施用过量的化肥, 既造成土壤板结、土质变坏, 还造成农作物中硝酸盐过多。过量的硝酸盐在人体内易转化成亚硝酸盐, 进而合成强致癌物质亚硝酸胺。
(3)、滥用植物激素一些农户为了提高作物产量, 改进其外观品质, 滥用植物激素, 如胀大剂、催红剂、增甜剂等, 使作物中激素和稀土元素残留量大, 食用后可造成儿童早熟, 成人内分泌紊乱等。
(4)、兽药、复合饲料的滥用,造成抗生素、激素及其他有害物质在禽、畜的体内及乳制品、水产品中残留。
(5)、重金属在农禽产品中超标、超量残留。化学性中毒已占我国重大中毒性事件的40%以上,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毒鼠强中毒、瘦肉精中毒等。
2、加工制造方面
(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食品加工用的添加剂品种及其用量和在产品中的残留限量, 超量使用即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 曾有在面粉中超限量5 倍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酞”; 在腌菜中超标准20 多倍的苯甲酸; 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等。
(2)、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 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使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如: 熏蒸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 使大米、饼干增亮用矿物油; 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 延长保质期;
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等。
(3)、食品制造使用差、劣的原料。食品加工用原料质量差、劣, 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如: 用已霉变(含黄曲霉毒素)的大米加工米制品:使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 早餐摊点使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等。更有甚者是生产假冒伪劣的食品造成众多消费者身亡。
(4)、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食品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生长。我国发生的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业中的食物中毒, 大多由微生物引起。在我国, 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 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每年都有发生, 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易发生此类中毒事件。
3、市场和流通方面
许多个体食品加工、制作点不经许可, 不受监督,随意布设, 给居民日常生活的饮食安全带来隐患。如:遍布城市的饮食摊点、农贸市场内的现场制作豆制品和熟食制品摊点等。这些摊点的经营者缺乏食品生产经营必须的职业素质, 缺少食品卫生知识, 不具备完善的生产手段和卫生保障, 生产的产品很难达到食品卫生要求。这些摊点的流动性强, 难于监管和控制, 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和食物危害的主要根源之一。此外, 还有腐败变质的食品上市流通, 食用这些食品必然导致对人体的危害。比如, 变质的鲜奶、酸奶、鲜肉, 超过保质期的糕点、果汁饮料等。
4、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状况方面
在我国,转基因食品早已摆上了人们的餐桌,但从国内外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来看,转基因食品可能损害人类的免疫系统、产生过敏综合症或产生毒性,对人类和人体存在着未知的危害。
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1监管体制尚有待完善
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一直为公众所诟病。多头执法,职责不清,管理出现真空地带,尤其是“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引起整个社会的深刻反思。食品安全法确立了分工负责与统一协调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但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管体制改革尚未到位。省级机构改革正在进行,监管职能调整没有完成,大多数市、县级体制改革还未启动,给法律执行造成一定困难。餐饮服务环节划归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理后,各地的监管队伍整合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采取了“委托执法”等临时性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综合协调机制不健全。目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的工作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尚未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机制。
(3)各监管部门的职责有待细化。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业态复杂,形式多样,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难以对各监管环节的具体事务作出详细规定,实际上依然存在监管边界不够清晰问题。例如,有的地方反映,在豆芽生产、生猪收购运输、超市现做现卖、餐具集中消毒、食品仓储和运输等问题上,存在管理部门不明确或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
(4)监管技术能力不足和检验资源重复配置、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同时存在。
2、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性
我国虽然相继颁发了《食品卫生法》、《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但很不健全,主要表现为执法依据不充足、执法主体不明确,甚至出现法律监管的空白点。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时间不长,目前配套法规滞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能满足监管工作的迫切需求。
3、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尚未统一
(1)、我国的食品标准,横向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等级,但是各标准之间存在着许多交叉、矛盾之处,常常令人困惑不解,令企业无所适从,给不良企业可乘之机,增加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成本。比如,食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农业部门制定的标准与质监部门制定的标准就不同。同是黄花菜,根据不同标准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卫生部门说它不属于“干菜”,不得有二氧化硫残留,而根据质检、农业部门的规定,黄花菜又属于“干菜”,且明确了其二氧化硫残留标准。
(2)、一些标准过于陈旧,与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需求相脱节。以奶粉标准为例,奶粉品质是按氮的含量高低来评价的,目前奶牛每天的产奶量从过去的几十斤提高到100多斤,牛吃的还是草,产奶量提高这么多,奶的营养成分怎能达到原来的标准?难怪可以提高奶粉中氮含量的“三聚氰胺”能够大行其道了。
(3)、标准的缺失也使食品安全隐藏着风险。曾引起消费者恐慌的奶粉“苯甲酸”**即是标准缺失之祸,由于没有“苯甲酸”在乳制品中的含量标准规定,相关部门对奶粉检测中一直没有“苯甲酸”这一项。当发现这一物质会对人体,特别是婴幼儿产生危害时,随即引发消费者恐慌。
4、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与预警基础有待加强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基础薄弱,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的风险监测与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与食品安全法确定的实施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还有较大差距。
5、企业“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政府的“站位”问题需要明确
一些食品生产经营及相关企业还没有按照法律的要求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生产规范,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产品召回、索证索票方面的制度,企业“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意识还不强。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实现所谓政绩,对有些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了问题,能捂住就捂住,甚至动用权力对媒体进行干预,事情败露,象征性地处罚,草草收场。这不仅是对不良企业的纵容,也是对法律的践踏,对这股隐形的力量必须通过严格追究领导责任等方式加以遏制,否则,实现食品安全只是一句空话。
三、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建议
1、建立科学完整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
包括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检验监测体系、质量认证体系、科学技术体系、市场信息体系、配套服务体系、流通销售体系和法律法规监督体系。根据食品安全供应链原理,应建立起“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体系,即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存储、运输、销售和销费每个环节的监控。特别要加大对食品源头的监管和控制,加大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力度。
2、制定和严格执行科学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尽快建立由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研究机构等组成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预警和指导作用。针对我国农业、食品业特点,建立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一方面有计划进行数据收集,收集我国食品卫生国家标准和相关数据,收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TE)、国际乳业联合会(IDF)等国际性组织的食品卫生标准和相关数据,以及收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卫生标准和相关数据。另一方面,建立农药、兽药、化肥和有关化工原料等使用登记备案制,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有关食品卫生数据的网络记录制,同时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食源性疾病报告体系以及动植物检疫防疫体系等,实现数据共享。执法部门才能够依法加大检验、检测的力度和市场监管的力度,确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对有条件的企业,应加大HACCP(危险分析及关键控制点)
认证的推广应用,提高食品企业的加工质量。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一些“三无”(无卫生许可证、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企业,要坚决给予关停和取缔。
3、建立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
食品安全信息不畅、缺乏共享是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与有关单位如卫生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建立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和联动机制,建立警情体系,加强监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分析,提高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及时向公众布食品质量安全的有关情况和信息,通过预报“安全指数”,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安全状况,通过提供建议,指导消费者选择和食用健康安全的食品。
4、充分发挥食品质量安全的社会监督作用。
社会监督,包括消费者监督、社会团体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形式是目前我国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的重要措施。应充分发挥全社会参与,提高食品全过程中每个环节成员的负责意识,加强对危险因素的信息交流和安全知识的宣传。特别是要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增长公共卫生和营养知识水平,提高鉴别能力,更好地发挥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督的作用。
5、从市场经济入手,探索食品安全的新途径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行业协会制定行规行约,引导企业加强自律和履行社会责任。应当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大家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而且关系到生产企业的命运和老百姓的就业,也关系到我国食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监督意识,媒体应在这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目前阻碍优质安全食品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因素是生产优质安全食品的成本大于收益,生产劣质产品的收益大于风险。从而使优质产品的生产者缺乏源动力,长期下去便会出现“以劣斥良”的现象。因此,一要在提高全社会诚信度的基础上,通过点对点的连锁配送进入超市,逐步建立质量信誉。二要提高质量认证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建立食品标签制,提高优质产品知名度。三要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经济处罚力度,增加不法商人的违法成本,遏制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确保食品的安全。
参考文献: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年第09期
《农产品加工》2008年07期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年01期
中国食品安全法治网
第一食品网
第五篇:连锁药店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连锁药店经营管理现状分析以及
框架构建思路
摘要:加入WTO 之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医药流通领域,中国巨大的市场必将吸引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国内的医药流通企业也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连锁药店在现今中国药品零售行业中是一个最重要的组成形式,也必然成为医药流通的主要方式。本文综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连锁药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连锁药店发展的框架构建思路。
关键词:连锁药店;经营管理;现状分析;框架构建;
Abstract:After gaining membership of the WTO, China has gradually lifted the control over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 field, and the huge potential market in China will certainly attract large influx of foreign capital.The medicine circulation enterprises in China will also be faced with huge challenges.Chain drug store,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Chinese drug retail industry nowadays, will also certainly be the main way of pharmaceutical circulation.The text summarized the academia's research achievement,analyzed our national chain drug store's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and proposes framework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ain drugstore.Key words: chain drugstore;operating management;status analysis;framework
根据中国加入 WTO 协议的有关条款,中国将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外资的进入,这对中国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将会是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外资进入的冲击,我国医药流通企业都在探索合适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以组织结构扁平化、流通速度快、节约成本的连锁经营就成了众多医药企业的选择。连锁药店是现今中国药品零售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形式。连锁药店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对高品质生活的享受,同时它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以及人们对传统药店的认知。[1]1.连锁经营的优势 1.1连锁经营的制度优势
在流通领域,连锁经营将分散理财的零售网点组织起来,形成具有足够规模的企业。科学的制度安排,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能使连锁企业与上游企业及下游顾客形成长期的信任合作关系,有利于连锁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
1.2连锁经营的效益优势
连锁经营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零售业,实现了商业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统一化。这也构成了连锁经营产生规模效益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先进的营销技术可以在众多的店铺大规模推广,从而获得技术共享效益;另一方面,投资的成本和风险又可以在众多的店铺得到均摊,从而可以降低商品的成本。除此之外,连锁经营网点多、辐射范围广、市场占有率高,能够迅速大规模地集中资金,实现投资的灵活转移,取得市场机会效益等,这些都是连锁经营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
1.3连锁经营的竞争优势
连锁经营解决了大批量销售与消费者分散需求之间的矛盾,是零褒组织的重大变革,被称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连锁经营通过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原则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规模效益,有着其他零售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
随着药店经营能力的不断增强,开展连锁经营是必然趋势,连锁药店已成为当今药品零售业发展的主流。问题。[2] 但是,纵观我国医药连锁经营市场,既有许多优势条件,也存在许多2我国医药连锁业现状
自1995年连锁药店在我国出现,包括国家政策在内的多方面有利条件,为连锁药店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连锁药店通过兼并、控股、加盟等方式,发展迅速。据统计,2001 年我国排名前50位连锁药店的门店数约为6600个,2002年上升到8500个,2003年近11000个,2004年激增至17000余个,截止2005年8月已增至23500多个,年均增幅达23.57%。
[3]
从我国药品销售渠道构成来看,目前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医院药房,二是药店。但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全面改革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的实施,百姓用药消费将出现新的趋势。[4]
从近几年医药零售业的发展来看,医药零售连锁业异军突起已打破传统药店面积狭小、杂乱无序、品种不全、价格混乱的局面。
[4]
从发展阶段看,我国药品零售业经历了初创期、快速成长期、跨区域连锁发展期、集中度提高期,以后将进入全国性连锁药店发展期。
[6]
从多元的业态上来看,不管是便利店的“ 李代桃僵”,还是药妆店的“星火燎原”,都说明行业在进行着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便利店曾是药店最初的业态模式,它可以因为发展的需要暂时舍弃,也可以因为发展的需要重新拾起。对于才刚刚起步的药品零售行业而言,没有最先进的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而药妆店时代的提前到来,可能不会使二线三线城市的药店受益,但行业的发展雏形却因之而更加明朗。
[5]
从“越整越靓”的门店改造上看,行业已经把客户的“体验式”消费放在了经营活动中前所未有的高度,用很直接的方式告诉你不仅可以在这里买到生理需要的药品,而且还可以获得心理的最佳体验。
从“整合营销”的角度看,行业正在进行着由 “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5] [5]
从“注重培训”的角度看,行业已将人才质量和团队精神作为一张“有助于在硝烟弥散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王牌来打。
[5]
目前,药品零售企业的发展方向分为两类:一是主张专业化经营发展方向,二是主张多元化经营发展方向。现如今很多企业正在分别尝试运用这两种经营战略,以求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7] 存在问题分析
由于过度竞争,中国连锁药店的盈利模式也快速发生着变化转移,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赢利模式和核心竞争力。就拿目前大家都在实施的高毛利主推来说吧,一窝蜂实施的结果是,有些连锁药店还没有摸索出主推高毛利产品的规律,就已经被消费者唾弃,被供应商诟病,被新医改冲击,从而不得不面临转型。此外,我国连锁药店的经营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3.1 地区封锁制约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跨地域发展地区封锁一直是制约我国药品零售连锁跨区域发展的问题之一,尽管国家已取消对跨省市开办连锁药店的限制,且国家为了大力鼓励药品零售企业跨省、跨区连锁经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连锁药店在跨地区开设分店时还是会碰到地方有关部门的干扰,各地依然重点扶持本地企业而限制外地企业,特别在不发达、不开放地区问题尤为突出。沿海、发达地区优秀的连锁经营企业向内陆输入先进的连锁经营理念、改进连锁经营管理质量的计划也严重受阻,地区间的竞争实力也相差悬殊,地方保护主义也激化药品零售行业竞争不公平的矛盾,这些都不利于我国药店连锁经营整体实力的增强。
[8-9]
3.2 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基础建设尚需完善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目前的规模相对较小,销售额和门店数量均不算大,一些基础性设施尚不完善,其中最薄弱的就是物流配送系统。统一采购和物流配送是连锁业的核心,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是支撑连锁药店的基础,也是零售连锁药店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快发展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是实现药品跨地区连锁经营、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
[8]
3.3规范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落后。目前,绝大部分医药连锁企业仍然为实现标准化经营,未能实现管理上的集权化和一致性。企业只注重规模的扩张和数量的增加,许多连锁店只是挂上了总部的牌子,其原来的单体店经营模式改进很少甚至照搬,根本没有达到连锁店在进货、广告、物流、形象设计等方面的独特要求和内在规律的统一,而且内部管理分工不明确、协调缺乏科学性,导致管理成本上升,不能发挥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优势和价格优势。
3.4 多元化经营定位的困惑和失误目前,一部分连锁药店把多元化经营单纯定位为一种模式,似乎认为形成了这种模式就能取得多元化经营的效果。其实不然,我们首先要明确定位多元化经营在连锁药店经营中的地位,才可能得到所希望的结果。试想,大家一窝蜂地追逐“多元化经营”,定位上千篇一律,药店里除药品外的商品选择和组合与一般超市无异,但又不具备大型超市那样的采购能力和价格优势,更没有超市的人气,效益不明显是必然的。经营定位错误与紊乱正成为阻碍我国连锁药店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10]
3.5 药店从业人员药学知识水平低 药学服务质量差事实上,专业化是药店的看家本领,是多元化的基础。专业化方面的最根本难题是缺少一批医药类高素质人才队伍,特别是药师队伍。[11] 目前全国零售药店普遍存在药品促销员及药店营业员不具备相关药学专业背景,药学知识欠缺,不能合理指导消费者购药、用药,患者因此误购、误服药品的事件时有发生。[ 此外,执业药师在药店也形同虚设,为患者用药埋下安全隐患。12]
[13]
目前,我国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服务范围狭窄,缺乏深度和广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用药的安全和效果,提高。[13]
[14]
药店的药学服务水平和意识都有待于进一步
3.6 竞争手段粗劣为了更快速地抢占市场,不少药店打出平价销售的旗号。很多药店都比着降价,一夜之间,平价风暴席卷全国,但没过多久,各地纷纷传来平价药店关门的消息。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使很多的药店到了举步艰难的地步。
[15]
4.我国医药连锁经营的框架构建思路:
4.1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
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先取得进入市场的通行证,然后通过优化整合,逐步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经营模式。同时应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也可以考虑加盟店,待时机成熟进行收购转化为直营店。
(2)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有着丰富的医药连锁经营的管理经验,且在医药流通中有品牌效应,应该采取特许连锁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加盟店的质量,防止假连锁和不规范连锁。
(3)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4.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如今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有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4.3整合现有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为迎接外资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连锁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取得规模效益,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一定的分店数量才能充分发挥连锁总部的物流配送优势,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中国目前有 200多家医药连锁经营企业,规模都比较小,面对即将来临的外资冲击,迅速改变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现状,运用整合甚至是医药联盟的方式提高竞争力是当务之急。
4.4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地域限制,为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国家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出台针对医药连锁企业的法律法规,使医药连锁经营在我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国家药品监督局应该加大放开的力度,特别是取消地区所有制和部门所有制的限制,清除地方保护主义,为医药连锁经营的地区、跨省经营扩张扫除障碍,同时加强对医药连锁经营审批的管理,使医药连锁企业的扩张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
4.5实现保持统一和有效激励的充分结合。保持店面、广告、物流等方面的统一,是连锁经营的重要表现形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是连锁经营的价值所在。在总部和分部之间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只注重统一而忽视了对分部的管理,否则不能达到整体的有机结合。
4.6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薄利多销,让利于消费者。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逐步放开,特别是 OTC非处方药的放开,医药连锁形式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资本大量流入使竞争趋于激烈,药品的价格下降已经是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应该尽快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消费者。只有将最终顾客作为上帝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
4.7连锁分店的设置应该以便民为原则。医药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它的销售也应该满足人民群众的方便、快捷的需要。医药连锁企业药店店址应尽量选择在居民区、商业区中,使人们方便购买。在这方面医药连锁企业可以借鉴日常商品连锁店和超市的网点设置,而且可以考虑与它们平行设置。
4.8提高医药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传统观念认为,药店只是销售药品的场所。但是,随着 OTC 药品的普及,老百姓已经将药店当作了小医院,常常会提出一些与药品疗效有关的问题。医药连锁企业必须重视,提高销售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医药连锁经营在中国出现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笔者相信,只要充分利用发展机会,遵循科学的医药连锁经营框架构建思路,在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之后,中国的连锁经营企业还是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
4.9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IT)一般情况下,经济规模越大,管理成本越高,尤其是跨省连锁药店更是如此。在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IT 管理模式。美国连锁药店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IT),实现流程化、标准化管理,包括电子数据管理、卫星通讯、配送盘货控制,销售分析,以及员工的绩效考核等。这些经验都非常值得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借鉴参考。结 语
企业走上规模化、品牌化的道路,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医药零售业也不例外。规模经营才能有规模效益,才能改变零售药店长期以来规模小、效益差的现状;做大才能做强,放大目标,放远目光,才能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对于中国连锁药店来说,道路还很漫长。[16] 参考文献
[1] 郭莹,张宗杰.我国连锁药店的盈利状况分析[ J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8,2(10):25-30.[2] 吴向.连锁药店现状和信息化建设思考[ J ].健康大视野,2007(8):56-59.[3] 王波,魏端,朱昌蕙.我国连锁药店差异化经营探索[ J ].中国药房,2006,17(8):639-640.[4] 叶堂林,陈伟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连锁药店的发展趋势探讨[ J ].中国药房,2006,17(12):958-960.[5] 王献波.连锁药店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J ].中国药店,2008,(7):10.[6] 刘桂春.2007年中国医药零售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J ].中国现代中药,2008,10(9):39-41.[7] 贺梅,刘燕,易珊,等.药品零售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现状分析 [ J ].中国医药指南,2010(4):148-150.[8] 郭冬梅.零售连锁药店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 J ].中国药业,2005,14(6):2.[9]上官江洪.药店连锁经营趋势及对门诊药房改革的影响[ J ].中国商贸,2009(15):230-231.[10] 冯国忠,张有朋.连锁药店要审慎进行多元化经营[ J ].中国药房,2006,17(13):1037-1039.[11] 郭海英,李宏伟.更加多元 更加专业[ J ].中国药店,2009(7):96-97.[12] 勒婷,高军.药店营业人员药学水平低、在药店设立药品促销员为百姓用药埋下安全隐患[ J ].首都医药,2006,13(13): 8-11.[13] 钟焕桦.我国连锁药店经营策略探讨[ 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56-58.[14] 赵娟.广泛开展药学服务势在必行[ J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2005,6(8):722-723 [15] 康俊,牛海鹏.药店管理手册[ 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7.[16] 何丹.导向新思维:做强势品牌——打造中国连锁药店的零售航母[ J ].中国药店,2007(9):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