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静海县课堂教学改革纪实
“高效课堂”造就课后轻负
—— 天津市静海县课堂教学改革纪实
《 中国教育报 》 2014 年 6 月 18 日 4 版 天津市静海县构建“主体—和谐—高效”教学模式,分37门课制定实施举要,各中小学涌现出20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只是个框架,不见得适合每个教师或学生,我讲的每一课,具体环节的名称都在变。‛刚上完语文课的天津静海县大邱庄镇津海小学教师刘光月,告诉记者自己对教学模式的理解。
近年来,静海县教育局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了‚主体——和谐——高效‛教学模式,各中小学在此框架指导下,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而且,不只学校有模式,学科也有模式,教师更有多种方法。
优化教学过程,向45分钟课堂要效率
这是静海县实验中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堂,每个学生面前都摆着一张练习卡。45分钟的课堂,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温故知新,归纳提升——例题分析,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培养能力——综合运用,联想变通——拓广探索6环节紧凑衔接,练习卡也随堂演算完毕。
任课教师薛玉江说:‚拓广探索环节比较难,以前在课外,很多学生都解决不了,采取当堂训练后,多数学生都能跟上进度了。‛
实验中学是静海县课堂教学改革最早的试水者。从2004年率先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到全校全面推开‚导学案式教学改革‛,课堂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后,课堂效率提高了,课后作业量减少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导学案的基本功能是导学、助学,让学生不再走迷津,表面上降低了作业量,实际上属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而且帮助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实验中学校长王建龙说。
2001年,静海县教育局启动了‚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活动‛,此后历经‚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达标认定‛和‚课堂教学模式创建‛三个阶段。2010年,分37门课制定实施举要,各学校也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2011年后,各中小学逐渐形成了‚三段四环节‛、‚学探练结‛等20多种成熟的教学模式。
促进教师发展,向“教研体系”要转变
‚高质轻负‛要取得实效,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推进教学创新。怎么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呢?教育局注重发挥教研室的专业引领作用,以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我们建立起‘学校——乡镇——协作区——教研室’这一教研网络,使各种教研活动更便于组织,教研成果能够辐射到每位一线教师。‛静海县教研室主任张贺平说,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科都有专职教研员,而且还有来自各校的近200位兼职教研员,通过开展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很多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都迎刃而解。
‚过去,教师认为只要认真备课、设计教案,课就成功了。现在发现,预设和生成不一定画等号。于是,各个环节心里都有学生了,摸着学生的‘脉’走。‛张贺平说。
创设和谐氛围,向各界理念认同要合力
轻负不是简单的减量、减时、减作业,而是一场教育革新,核心是转变教育
理念。减负不仅要教育部门全力推进,更要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认可支持。
本着这一理念,教育局加大对社会舆论的引领力度,通过在静海电视台举办专题讲座、召开家长会、发放学习资料等形式,既大力宣传轻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大力宣传高质的举措和成效,较好地消除了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疑虑与困惑,‚高质轻负‛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此外,连续6年开展的‚万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也进一步密切了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形成了‚高质轻负‛的家校合力。
在大邱庄镇津海小学,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后,学校开设了艺术、体育等26项活动课,每个学生都参加了一两项活动。‚什么是教育质量?在活动中掌握的所有技能都是质量。‛大邱庄镇教育办教务主任夏志明说,改革前,活动课只是写在课表上,多数被各科教师占用补充教学了。改革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活动课时间都落实了,校园里充满了欢歌笑语。
第二篇:青铜峡市第五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纪实
——青铜峡市第五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纪实
(编者:课改与课堂教学质量矛盾吗?带着这个疑惑,我们不妨走近五中,走进五中的课堂,感受课改、再次认识课改)
新课程的实施意味着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必须面临一场艰难的变革和阵痛,而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想要变革,我们的理念要更新!课堂教学改革应该遵循三个宗旨:一是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旧模式;二是遵循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内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改革就是探究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对于教师来说,改革就是探究从来没有用过的新方法,去获得从来没有过的理想教学效果。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校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优化课堂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行官
上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上课效率高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就抓住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牛鼻子。我们的具体要求有:一是教师上课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一切围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进行,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绝大多数学生动起来。二是在课堂评价标准中明确规定每节课最少拿出10分钟学生自主活动时间,用来体验、消化和练习,当堂的作业当堂完成。不完全以教师讲得如何评价课堂的优劣,而是以学生学会应该学到的知识为评价课堂的标准。三是认真贯彻因人施教原则,坚持做到“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偏爱学困生”;实施分层次教学,坚决搞好优生辅导,对优等生抓紧抓实抓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对学困生切实做到了课堂提问、巡视辅导、板演练习、作业批改、表扬鼓励这“五个优先“。课堂效率的提高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学生,我校在各项竞赛活动中佳绩频传。仅07年一年就有58名学生在市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其中全区作文竞赛中8人获奖;全国初中生数学竞赛中4人获奖;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10人获奖;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11人获奖;全国初中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中6人获奖。
二、规范常见课型提高课堂质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奠基石
我校确定了课堂教学规范常用的新授、复习和讲评课型的基本参考模式。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摸索总结出了二十四字新授课法。比如数学学科新授课教学模式步骤如下:一是目标预习:目标预习是要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即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提高预习效率。二是问题反馈:根据学习目标分组反馈本节课的主要收获及遇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三是消化练习:根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针对性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题目的设计要小坡度、密台阶与拔高训练相结合,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练习完成后,教师要适时点评,对疑难问题,可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四是基础检测: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题目不宜太难,达到基本要求为宜,对出现的错误,订正并找出错的根源,使学生明白自己的缺漏和清楚今后学习的注意事项及方向。五是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收获与经验,提高其总结能力。六是当堂作业: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布置少量作业让学生当堂完成。
复习课的基本步骤有:本章(或本单元)基本知识的系统复习,重点与难点分析,典型题目分析,学生练习,教师讲评等。讲评分作业讲评和考试讲评,作业讲评一般所用时间较短,但每次作业批改下发后都要进行;考试讲评主要是针对单元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毕业年级复习阶段是经常用到的,其基本步骤有及格率、优秀率、平均
分等成绩统计情况,每题的错误情况统计,重点讲评错误率高的题目,类似题目及变式训练等。在重点讲评错误率高的题目时,要包括原题显示、运用的基本知识分析、学生错误原因分析、一题多变与一题多解等。每节课重点解决2至3个典型题目,不要求面面俱到。不论哪种课型都必须吃透教材和课标,不允许教师盲目增加教学内容,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论何种练习,都必须精选,严禁让学生做成套的题目、错误题目、重复题目和超范围题目。
当然,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阶段的实际教学情况,执教教师对上述参考模式也会作必要的调整。
课型的规范,提高了教师对课型的熟悉,精品课、优质课、公开课水平大大提高,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校教师刘娟、黄秀玲在全国中语会“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融合”第二届优质课大赛上,双双荣获三等奖;李培虎、陈金侠老师在全区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另有1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获区级三等奖,3位教师的公开课、观摩课获全市优秀奖。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落脚点
方法重于知识,积极在于调动。我校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作用,并积极借鉴吸纳其他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我们的教学方法,我校在参考其他学校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模式。先学后教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的两个典范。
先学后教。传统的“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教学模式已很陈旧,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条件,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讨论,不偏废任何一种方式。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试验,我校确定了先学后教的方法。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在预习目标的导引下,首先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探究的比较成熟时,再组织他们进行合作交流,教师进行校正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争。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同时,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四、改变评价方法实行多元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我校对在课堂上的学生评价方式进行了较大改革。
一是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对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和情感。教师在评价时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言表达或合作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优点加以表扬,如“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这些评语,受表扬的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老师真诚,受到鼓舞而信心百倍,更加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时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这些评价都是以表扬鼓励为主,但是对于一些问题的回答,教师也要做中肯的评价,并不是一味说好,要点出问题的实质,而并不是仅仅以你的问题很有创意,其他人还有什么观点来结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对错得失,下一步的目标更明确。
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教学教师把评价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评价,而作为同时参与学习的自己和同学的评价却被抹杀。课堂上教师应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并教会学生如何互相评价。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养成主动评价习惯,学会使用一些课堂用语,如:“我认为XX同学朗读得„„”、“我给XX小组提个意见„„”。
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只要我们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他们就会最大可能地展示自我,并逐步走向成熟。
五、作业布置分层批改方式多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保障者
我校注重对作业和练习的设计布置和批改,力求做到多样化和层次化,这也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保障。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下实功夫,要求类型和形式丰富多样,先例题,再提升,后拔高。
基于作业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层次性、灵活性的原则,要求教师将作业分成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及创新知识三部分。批改作业做到了灵活性、多样性,倡导以面批为主(特别是针对学困生)。还要求教师在学生的作业后写一些简单的鼓励性评语,以此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高教师研究考试动向、分析和命制试题的能力,学校规定教师布置的学生练习一律不允许印刷成套的原版练习题,不论何种练习,都必须精选,不允许出现错误题目、重复题目、超进度要求的题目。特别指出的是理科的课堂教学,每节课至少要有1至2个题目让学生书写规范的练习或板演过程。
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专门出台了《关于课堂作业、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的有关规定》,详细规定了不同年级的作业量、作业时间等问题,同时也强调了分层布置作业的重要性。一是针对教师布置学生做的课堂练习、作业、课外作业,教务处不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本,重点检查教师是否提前试做并精选题目,教师是否有针对性的讲评,在作业本上是否有科学合理的批语。二是检查学生是否建立作业纠错本,纠错本上是否有教师的批语及家长的签名。三是教务处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课外作业的数量、作业完成需用时间、是否独立完成作业、完成作业的质量如何、教师是否分层次布置作业等问题,形成书面材料,向学校主管领导汇报及时反馈,并制定具体解决措施。四是教务处每学期将组织一次大型的学生评教活动,在检查活动中,重点落实学生的作业量问题。五是教务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不定期的召开学生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完成课外作业的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
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丰富课堂容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助燃剂
07年以来,我校在市教研室大力倡导的“网络教研常规化”理念指导下,把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应用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走在前列,先后建立了教育资源库、资料库,率先成立了网络教研小组,并逐步建立起学校网站,开通校园网,通过网络技术培训,教师个人博客和office网校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尤其是08年10月的跨时空片区网络教研活动以及由市教研室主办我校承办的“全区网络教研现场会”的成功召开,又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制作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如今,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软硬件条件,成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学校的网络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撑,合理利用电脑资源,成立电子备课小组,在网上进行课案交流,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科知识。
网络是我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主渠道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还及时和学生交流信息。因为网络中信息量庞大,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都挖掘出来,和学生一起探讨,共同了解新的信息动向,研究问题解决的方法,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互相
交流已经成为了我校教师现在的一种日常习惯。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比较死板的授课内容形象化、生动化,将抽象的事物转变为具体的、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动态信息,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成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助燃剂。应用信息技术支撑,开展网络教研,进行多媒体教学以来,教师制作的课件、参与比赛的优质课评选、公开课展示、电教论文、教学案例的评比中,教师多人次获奖(其中2人获区一等奖,3人获区二等奖,15人获市一、二等奖),学校还获得自治区级网络教研先进单位,市级教科研先进学校。
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许多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发现不少的问题与困惑,但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思考,以新课改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切入点,以全新的理念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第三篇:浅谈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
曲沟镇一中宋俊波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卷起了一股热潮,先是四步教学法,后是133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我就谈一下在我的课堂上我是这样使用133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
首先,我会提前告诉学生根据高效课堂预习下一节课的预习导学、合作研讨,把不会不理解写在预习本上,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提出来,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讨论,讨论之后不会的,我再讲解。
其次,我会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当堂检测,然后互改,错的比较多的题,先有做对的同学讲,我补充,直至全班同学都理解,最后根据分数评出一、二、三等奖。对成绩好的同学给予赞许,对不理想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谈心。
最后,我会利用高效课堂上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以巩固。
经过一个月的课堂教学改革,我班的学生无论在学习气氛上,还是在成绩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成绩。
第四篇:执着与跨越——平邑一中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纪实
执着与跨越——平邑一中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纪实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011年3月20日,济南。
平邑一中的在“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课题实验与研究成果在这里顺利通过了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组织的教育专家组的鉴定。专家组通过查阅材料、听取汇报介绍、组织讨论论证,最后形成书面鉴定意见。专家组认为:
——该课题在该校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基础上,广泛学习借鉴全国著名的先进教学法,经过近十年的实验与研究,努力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构建了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教学策略及“自主探究,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立意明确,思路清晰,基础比较扎实,成果比较丰富。
——该课题在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创设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收到了比较明显的实际效果,在学校层面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该课题研究比较注重理论指导和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表现了实际工的理论勇气,所提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学信息反馈为依据,以师生活动为载体,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的多种能力养成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教育研究,有效地弘扬了学生的主体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具有推广价值。
——该课题组织管理比较有效,保证了研究的正常进行,并成长为起一批教育教学科研骨干。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研究与实验已达到预期目标,同意通过鉴定。建议进一步完善模式,深入研究,并更多地争取专家指导,使课题研究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
当平邑一中全校教职工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时,无不感到欢欣鼓舞。十年栉风沐雨教改的艰辛历程,五年专项课题研究倾注的心血汗水,在这一刻化成了一幕幕动人的永恒,也定格在每一位一中人的心头。
上篇:厉兵秣马,实现艰难的跨越
一个成功的教育工如同成功的商家一样,敏捷睿智的头脑极善于捕捉良机。
而成功后往往并不是在现有的收获中沾沾自喜,而是更充分地思考过去面对现状迎
接未来,同时,也更会理智地抓住机遇,迎接压力和挑战。“永不满足”应是高水
平的教育工的生活信条。
——采访手记
平邑一中是一所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老校。在近五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她以自强不息、锐意改革、校风纯朴、善育英才而著称于蒙山沂水,扬名于齐鲁大地。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各项工作迅速发展。特别是1992年以来,他们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使一个80年代仅有几十间破旧平房的简陋学校,变成了今天设施全、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好的现代化学校。鳞次栉比的24座高楼大厦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建筑群、电教楼、实验楼、图书楼与三座通连式教学楼形成五位一体的教学区域;科技活动楼、艺术楼、学术会堂和多功能体育训练场地为师生们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8座职工宿舍楼、4座学生公寓、2座学生餐厅的生活区域为师生提供了最便利的生活条件。荷塘绿叶婀娜,鱼池碧波粼粼,亭桥廊阁曲径通幽,假山喷池点缀其间,成为师生茶余饭后理想的休憩去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交映
生辉。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立起了闭路电视系统、中学生电视台、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微格教学室、微机教室等教学设施,办公室配备微机,教室内配备四机一幕,建立了校园网,并连接了国际互联网。
然而,在笔者的记忆深处,和全国大多数革命老区一样,沂蒙山区经济欠发达,教育相对滞后也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落后的经济和滞后的教育是一对孪生兄弟。一般说来,落后的教育明显的特征是思想封闭,行为迟缓,教学设备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然而,印象中相对偏僻封闭的平邑一中,耳闻目睹的一切却远远超出笔者的预料,主观的臆想与客观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科学的管理让人称叹,教学质量在全市同类学校中连续多年位居前列,而这些完全得益于他们的先进教育教学思想,有些不仅独特,而且更具有前瞻性。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平邑一中校长张大勤同志教育思想睿智超前而又严谨务实,他不计荣辱敢成霸业的雄心壮志,他不怕吃苦真抓实干的敬业精神,以及想学校所想,急师生所急的领导作风都有力地展示了其人格魅力。
一个炎热的夏季中午,他站在办公楼里静静地观看一群学生在大汗淋漓地踢足球。孩子们头顶烈日无所顾及的争抢着,那种心灵的放飞、个性的张扬和高度的投入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他。由此,他告诉大家,无论工作还是学习,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再苦也不觉得苦,再累也不觉得累,感受到的只有投入的、快乐乃至享受。从到一中的那天起,他每天准时和学生一起跑早操,晚上工作到十一、二点。每天再忙,晚上也得抽出时间读书看报。领导们分工到学科,负责到个人。卜校长则自始至终和老师们在一起,他的拼搏精神,人格力量虽然无声无形,却强烈地叩击着身边每一位为师者的心弦。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人格力量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却实实在在地是一种存在,一种无形的资产,一笔宝贵的财富,就是在他的率领下,平邑一中在短短几年间异军突起,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冲出低谷,并跻身于临沂市的先进行列。
一串闪光的数字向人们昭示了他们教学所取得的令人不可思议的骄人成绩:
2002年平邑一中高考本科进线人数仅为37人;而1993年便一跃为74人,成绩正好翻了一番;1994年为142人,几乎又是一倍。
一年一个台阶,三年一大变样。
此后,在1995年他们的本科进线人数突破200人大关,一举夺得临沂市第一名。一时在蒙山沂水间声名鹊起。
2006年考入了196人,似乎有些下降;然而到2007年却达263人,1998年为346人,1999年为463人,2000年为637人,2001年为863人,2002年1123人……
单纯的高考成绩虽不足以说明一切,但这种近几何级的跳跃式发展速度,却从一个侧面让人对他们的教学质量不能不刮目相看。
作为该县的龙头学校,这样的发展和提高,它所产生的意义本身就超出了简单的数字。凭着职业的敏感,笔者不由从简单的数字里解读出它的内涵:闪光的足迹定有不尽艰辛跋涉的心血和汗水。
是的,天上不会掉馅饼。
1992年前,平邑一中教学质量连续多年一直在低谷中徘徊不前。1992年平邑县委、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一中这个“老大难”问题。是年,县党代会、人代会做出重大决定,要把一中办成全市乃至全省最好的名校。如此,当时正在县教育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张大勤同志临危受命,带着全县人民的厚望走马上任平邑一中校长,一副沉重的担子也压在了他的肩上。
这是一盘不好下的棋。个人的荣辱成败是小事,而成千上万求知若渴的山里孩子的命运以及关乎众多家庭的幸福却是大事。
卜校长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反复思考,深刻地意识到:学校要生存要发展,首先要提
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他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教育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任何时候,学校都要理直气壮地抓教学质量。学校培育人才就是要追求高质量。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教学质量。老百姓含辛茹苦把孩子送给我们,就是要求我们把他们培养成人成才。”
连续几个夜晚的深思冥想,“教学——管理——科研”—— 一个气势恢宏目光远大的学校发展“三步”战略规划目标,逐渐在他头脑中形成并清晰起来。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棋。欲致鱼者,先通谷,欲捕鸟者,先树木。
针对长期教学质量低下,教学秩序混乱的局面,必须全力进行大刀阔斧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他多次强调课堂教学改革要“抓住机遇,超常规跳跃式发展。”要求全体教职工认清形势,重点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步伐,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处室年级级部主任都当多面手,多付重担一肩挑,既教课又管理,既指导又服务。“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老师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落实在自身的行动上。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第一阶段目标不久就顺利实现,课堂教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教学质量有了可喜的飞跃。
“拼搏奉献”使学校快速提高教学质量。然而,这还很不够。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向管理要质量”,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机制,规范的管理行为,实现学校工作全面腾飞。“管理上台阶,质量求发展”。这个时候,他们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善谋实干、敬业奉献、正己爱生、拼搏争第一”一中精神,“敬业爱岗、治学严谨、正己爱生、为人师表”的教风和“爱国、勤奋、规范、高效、争先”的学风,以此促使学校各项工作进入“快车道”。仅就高考状况而言,1995年该校高考成绩由原来的全市倒数一跃成为全市第一,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是年,平邑县委、县府召开了隆重的祝捷大会,发专文号召全县人民学习“一中精神”,并奖给一中豪华桑塔纳2000型轿车一辆,从此才结束了该校建校40余年以来无车的历史。管理使该校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
面对接踵而至的鲜花、掌声和荣誉,平邑一中学校领导一班人却表现出出人意料的沉稳和冷静,并没有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而固步自封,而是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为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创业难,守业更难。他们认为学校要更进一步发展,必须变压力位动力,变动力为希望。按照他们的话说,就是“压力与动力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
夜深人静,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校园。
行政会议上,他们在反复地探讨、论证,反思着过去,思考着未来……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学校发展必须走教科研兴教强校之路!”
发展是硬道理。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去推动全面工作。平邑一中的决策者们认为: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管理水平、业务能力要提高,就要常学习、善思考、勤总结。迅速发展的时代带给人们全新的观念、生存的危机,无论学校和个人发展是第一需要,终身学习是重要手段。不学习不进步;少学习小进步;多学习,大进步。
教科研是高层次的进修,终生学习是教科研的永恒主题,教科研是学校长足发展的唯一选择。
智者先识,勇者先达。弱者丧失机遇,庸者等待机遇,强者抓住机遇,智者创造机遇。作为智者和强者,平邑一中的领导班子在学校迅猛崛起的发展中,以他们敏锐超前的目光、果敢超群的勇气和雷厉风行的实干家的精明,再次瞄准了下一个目标。
为加强全体领导干部学习,在每周晚7:00—10:00风雨无阻召开全体行政例会成为各处室、年级部创新性的工作汇报会和教科研工作的交流研讨会。各处室、年级部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体会、新问题……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启迪、感悟。创新的火花正在不断点燃,不同的教学思想在此交汇碰撞。最终大家的共识是“常规是根基,课堂是渠道,科
研是关键。要不断用教科研的目光审视自己的工作,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在往复轮回的解决矛盾处理问题的工作中发展学校,提高自己。”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快学校发展步伐,他们不断加强开展教改的力度。该校于1997年成立了学校的教科研职能机构——教科室,挑战专业人员,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施。他们创办了《平邑一中教科研》内部期刊,开始了大规模的理论学习。为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科研型转变,实现这一高层次的跨越,平邑一中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教科研活动。为此,他们成立了由分管校长、教科室、年级部、备课组四级教科研管理网络体系,定期召开全校教科研专题研讨会,在活动中树典型、立榜样,以点带面,由普及到提高,广泛发动教师参与教科研,通过专题研讨,实施重点突破,深入开展研究,进行现场观摩,通过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目的。一次次形式上轰轰烈烈、内容上扎扎实实的活动成为每位教师入情动脑的升华与提高。
跨越的过程是艰辛的、跋涉的足迹洒满了心血和汗水,奋斗的结果却是幸福的。
几度春秋,几番拼搏,平邑一中过去那一排排低矮陈旧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四机一幕进了每一个教室;多媒体的语音室、微格教室、现代化的实验室、电教室,多功能的艺术楼,运动场,……
中篇:栉风沐雨 雄关漫道真如铁
孜孜以求 探索教改的崭新支点
高水平的教育质量来自高层次的教育目标,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又来自对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正确理解和把握。而一处学校要异军突起迅猛发展,造就令人称羡的教育景观,教育科研这源源不断的“活水”是必不可少的。——采访手记
一位哲人说:“领先一步,就意味着领先一个时代。”
平邑一中每年从紧张的教育经费中不惜挤出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大搞教科研工程,教科研在该校是地地道道的“一把手工程”。大兴教科研之风,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武装老师的头脑,感知教育教学前沿的最新信息,与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相接轨,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创造性地进行教科研活动,这是教育现代化走向高层境界的正确抉择。
“早莺争暖春,新燕啄春泥”。
平邑一中的决策着们认为,在信息化社会里,要建设高层次的学校,单凭校内有限智慧、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走名牌战略,创中华名校,师资队伍是关键。”为迅速提高全体教职工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他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实行“上挂横联下辐射”的方式,开始了大规模的“富脑工程”。上挂中央省市教科所大专院校,横联省内外先进的兄弟学校,利用校内知名教师辐射学习,成为该校行之有效的教科研学习策略。
全国几十位大专院校、教科所的专家学者到该校传经送宝。全国和谐教学研究专家王敏勤教授、目标教学研究专家武镇北先生、尝试教学创始人邱学华先生、诱思探究教学创始人张熊飞教授、“四位一体”英语教学法创始人包天仁教授、北师大教育学博士生导师陈孝彬、孙喜亭教授、中央教科所秦俊生教授、山东教育学院李甲奎教授、曲师大宋广文、李如密教授、山东省教科所王坦、张志勇研究员、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李镇西、韩军等专家学者老师都到平邑一中现身讲学,传经送宝。他们先后引进了和谐教学、创新教育、尝试教学、目标教学、合作教学、诱思探究教学、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四位一体英语教学法等先进的教法流派,承担了十四项中央、省、市教育科研实验与研究课题项目。每年寒暑假两次请专家做报告,集中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他们还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让大批一线的教师走出去。北到辽宁、吉林、北京,南到浙江、福建、上海,西到陕西、四川、重庆,东到本省的烟台、潍坊、青岛,外出人数之众,次数之多,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实属罕见。平时教干、教师三五人一伙参加研讨交流已为常事,重要的学习一次几十人已不足为奇。1998年5月到数百公里外的山东成武县学习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两名校级领导一次就带了四十余位教师前去观摩学习。每年外出人次都超过300余人次。
这些年,他们还多次承办了省市县级讲课、说课比赛。要求全体教师珍惜每一次难得的机会,认真观摩别人的教改风采,对照自己的教改做法,谈体会,找差距,创造自己的教改工作新思路。
他们如此大规模的请进来走出去,虽然不能说是哪一次具体的专家报告、理论学习或具体的外出学术活动一下子便彻底转变了教师们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念,改变了老师们的教学行为,但在一次次的耳濡目染广采博取汲取精华的学习活动中,一次次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的传播中,一股股清新的现代教育教学空气的注入,的确打破了广大教师思想中原有的陈旧观念,进行了一次实践思想大解放运动,从而使盲目的教改实践有了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有了先进的典型做榜样。老师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也为老师们树立了教改的勇气和信心,鼓舞教改的斗志和热情。
“教科研是高层次的进修”,成为他们实践的最好的佐证和有力的诠释。
——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有知识和技能发展的人,而且是具有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勇于进取的人,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人。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主要是引导发挥人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促使受教育者由自发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因此,教育的本义就是“引发”、“向导”、“启迪”。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上老师的诱导点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从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到美国杰出的教育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保加利亚卢扎诺夫的启发学,德国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美国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亨利.林格伦的讨论法,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等等,虽然他们各自的着眼点不同,但其宗旨都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的内部诱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
——国内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到现代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理论、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等等,都是主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还课堂教学以生命的活力。我们的“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正是基于这些先进教育教学的启迪而提出的。自主探究就是要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学案是媒介,导学是手段,自主探究是前提,是基础。
……
在平邑一中,与老师们交谈,我们惊讶于他们对中外教育教学思想是如此的学贯中西旁征博引为我所用,总有一种改革创新的徐徐清风扑面而来的美感。他们不仅通晓中外教育教学理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并非鹦鹉学舌机械照搬套用,而且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思考和有益的尝试探索。投身教科研,已成为他们乐此不疲的自觉追求和行为。
“素质培养素质,能力培养能力,灵魂雕塑灵魂。”只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带来先进的教学行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学生。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无形的资本和财富。厚积薄发 绽放出一朵艳丽的教改奇葩 “博观约取成一家学问,深钻细研创一家之言。”任何一种事物的成长和发展都必须经过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成功不是偶然为之的结果,而是奋发向上厚积薄发的实践历程。
——采访手记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信息交流的主渠道,自春秋时期杏坛讲学、中唐时期书院授课直至二十世纪末,亘古至今始终围绕着教材内容重复演绎着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不变式。毋庸讳
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传授能力发展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由是观之,开展一场创新性课堂教学革命,已迫在眉睫。
平邑一中的决策者们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教育学、教学论、学习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教学改革也会随之发生急剧变化。推行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必须改变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变„接受性学习‟为„创新性学习‟。”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开展了广泛的课堂教学调查研究,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统治地位,即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知识灌输,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是让学生背知识、做题目,忽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这是长期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既忽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多种需要和潜能,又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的突出表现,即使有点成绩,也是高耗低效,所以非常有必要建立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 ——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刘相盈同志如是说。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长期的教改探索,量的积累的结果是质的变化。
1996年2月,该校当时高二化学组的赵家琛、高西军等部分骨干老师在实践中以全新的视角提出了运用“学案”进行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同年纳入到山东省教研室尹鸿藻先生主持的“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课题中,成为其中的一个子课题,并就这一课题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从实验操作上提出了初步的化学科教学模式。化学组的老师们还就怎样进行较全面的测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智能素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为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反馈信息。
几乎与化学组实验研究的同时,高中历史组的马自玲等部分骨干老师也展开了对学案导学的实验与研究。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研究成果在1996年8月全市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研讨会上受到了时任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的齐健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来自省、市专家的肯定和鞭策,极大地增强了这些投身教改的老师们的信心和勇气,也为全校1997年的大面积推广实验奠定了基础。
在各地中学,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是,毕业班是教改的“雷区”,一般是不能也不敢在此进行大规模教改的——不敢拿学校的声誉和成绩去冒险的呀!但平邑一中的领导却不信邪。“成功和风险历来都是相伴的。出了问题我们负责!”学校领导的话语不多,落地却铿锵有声。
是的,中高考竞争的激烈,毕业班除了应同样具备在其它年级搞教改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外,“雷区”的教改更需要胆量和勇气。
1997年,平邑一中就“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这一课题在各年级、各学科进行了全面实验和研究。高三化学教师高西军首次提出了以“三线”为核心的“学案导学”的关键性问题,并首创出立体化教学方案:①知识线——以学习目标的形式系统归纳梳理所教学的内容,基础知识要点,使教与学和谐统一,使教学目标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②方法线——以教案中的教法设计、师生活动和学案中的学法指导为要点,重点突出“导学”的功能,构建出学科文化素质的基本框架和支柱;③能力线——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尝试学习,并把精心设计的知识点和训练题目,进行循序渐进的延伸和拓展,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性的技能。为此,高西军老师把“三线”又明确地界定为:知识线是明线,方法线和能力线是暗线。教学流程中,抓住重点、难点、考点、疑点、三易点(学生易错、易混、遗漏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使学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充满鲜活而翔实的理解掌握,进而培养自己的能力生成。
无疑,“三线”理论在当时极大地丰富了“学案”课题研究的内涵。这看似偶然,其实却是高西军老师本人日积月累学习思考的必然,同时也是厚积薄发的教改结果。
1998年,平邑一中举行了全校性的“学案导学”研讨会。这次会议主要是通过专题讨论,实施重点突破,开展深入研究,进行现场观摩。目的是通过交流,达到互相启发。这次研讨会是在群众性广泛开展“学案导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较高层次的研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在这一年,一中的高考在全市标准分比较中,化学科获四项第一(平均分第一,最高分第一,高分率第一,综合评估第一);历史、英语也同样取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也就在这一年的11月,高西军老师在泰安召开的华东五省一市高中化学教研协作区暨山东省化学素质教研研讨会上执教了公开课,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称赞。
1999年,是该校这一课题实验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各学科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基本上形成了各自的学案编写和操作模式,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绩。如1999年3月化学组建立的山东省“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研究”的子课题——以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学案导学模式,被评为省课题组的本课题实验优秀成果。
创新性“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打破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服装店教学目标,强化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用学案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交桥”。
众所周知,教师备课要写“教案”,这是上课的前提,但是教案只是教师个人用以施教的方案。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步骤、作业布置等内容环节,教师自己是清楚的,但是学生却不甚明了,他只能跟着教师走,缺少应有主动权,这样就难以落实“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问题。而平邑一中的“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读书思考题、典型例题解析、自学信息反馈、学法指导、学能尝试测试、自我矫正反馈、知识拓展等环节,由师生共同完善。一份高质量的“学案”,实际上就是进行内容的深化与延伸,它源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并可超越课本构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的网络构成体系,它体现的是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方法、规律和被优化了的过程。教案则是依据学生自学信息反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以师生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设计为主线,以训练达标为方向,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案。学案和教案要相辅相承,学案是为助导和体现为主体设计的。
平邑一中在大规模的课题实验与研究活动中,为防止把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形式化,提出“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一定要有开放的思路,宏观的视野,不断更新、完善,以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学案”编写的开放性体现在:第一,编写的主体,不只是教师个人,也有集体的智慧;不只是教师一方的精心设计,也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它是一种合力。学案的编写可由教师完成一部分(导),再由学生完成一部分(探),可以一节课一个学案(预习),也可以一个单元、一类问题、一本教材编写一个学案(规律),可以在新授前写(尝试),也可以学习完写(小结),形式灵活。第二,“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书写,它突出的是实践能力。第三,“学案”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把自由发展的时空还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得以自由和谐的、生动活泼地成长。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第四,教师在课堂上的诱思、提问、解决疑难反馈、解题思路、方法、技巧要注意超出狭隘的范围、应涵盖思维和认知加工的不同层次和水平。课堂教学不应只停留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层面上,除了让学生“知其然”外,还要让其“知其所以然”即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能够是什么”,也就是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唯一”的框框内,而是努力
去引导学生探索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培养创新性人才,教师的思想是基础,素质是关键,方法是保证。
“思想通,万事兴”。教案变学案,虽只有一字之差,却不仅是教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转变。何谓改革?辞书释曰:改革事物中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它合理完善。“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太玄.玄莹》的这句箴言与鲁迅先生的“凡有改革,最初总是觉悟的智识者的任务”的精譬之论,两者跨越时空的樊篱而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亘古至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犁铧,又在21世纪曙光初现的平邑一中,开垦出一圈崭新的年轮。
平邑一中这一课题是伴随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运而生的产物。既博采众长,又自成体系,凝聚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形成各自不同的课堂教学特色。但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思想、教学策略相对统一。而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形成技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是其突出的统一特点,在课题研究思想上,着眼于素质教育,力争寻求课题研究与素质教育高层次的结合点,并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在课题研究的操作上,教与学合一设计,师生思维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相长;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时空,把学与练分层进行,有利于目标教学、尝试教学和分类教学。
据笔者所知,在全国各地,开展学案教学或学案导学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学校并不少,但成效平平,难以引人注目。究其原因,无外乎三条关键所在:一是不深入;二是难持久;三是缺乏总结。这些学校或个人对已取得的成绩不重视、经验不总结,成果不内化、深化和升华,久而久之,自生自灭付之东流便成为必然。而平邑一中则是咬定课题研究不放松,依靠集体的智慧,不断地及时总结经验,内化成果,深化研究,提炼精华,升华课题内容。在活动中树典型、立榜样,以点带面,由普及到提高是他们的成功做法;在活动中培育人、发展人、提高人是平邑一中多年来人本思想精华的具体体现。对此,他们曾有一个明确的要求,那就是:课题研究要充分体现“每一个教学研究活动都要有收获,每一个收获都应有感受启发,每一个启发都应是学习的积累、经验的总结和个人的提高发展。”
丰富多彩不同形式的教科研活动,其突出特点在于紧紧立足于课堂教学,如推门听课、说课、评课、学案评比、论文评选、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研讨课,优秀教师的录像课等无一不是围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教科研活动。
如1999年12月,该校举行了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改革十佳教师”评选活动。活动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活动面广,规模大。首先是由各备课组、教研组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层层筛选,严格把关,推选出了能代表自己实力、展现自身整体风采的参赛教师;然后各年级、级部在此基础上挑选自己的参赛选手,参加学校的评选。学校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布置工作。主要领导自始至终地参加了活动,制定具体的比赛时间、地点、方案、要求、注意事项。全校教干、教师都动了起来,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
二是时间紧,工作量大。这是一次全方位的考;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参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出一堂优质课的操作方案,并写出教案、学案;在45分钟里当一个出色的教练和导演;要在20分钟里以满腔热忱丰富的教学语言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说出自己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独特见解;还要撰写出2000字以上的紧扣自己课题研究的教学论文一篇。且以上诸项材料必须电脑打印。显然,这些仅仅依靠个人是难以圆满完成的,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全体备课组、教研组成员齐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按时完成。
三是评比的项目全,要求严。十佳评选内容包括讲课、说课、教案学案、论文评比“四位一体”的高标准活动形式。每一项要求都特别严格。以说课为例,他们首先要求参赛教师要脱稿说课,在20分钟内主要说出以下几点:(1)说教材。说教材的安排和意图,说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说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说本节课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三易点(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德育渗透点、能力可考点及其理论依据、处理意见,说教学目标。(2)说学案。说设计及意图,说完成本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选择方法的依据,说各环节中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及其理由,说电教手段及其它手段的选用及意见。(3)说教学模式及其优点。有明确的模式(并特别强调学案导学模式优先),符合现代化教学要求,属先进的教学模式,并针对本节内容说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哪方面的习惯,训练何种技能,怎样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等。(4)说活动设计及意图:说整体思路、问题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为什么这样做,期望达到什么目的。
通过说课,在实践中做到了以说促学,以说促教,以说促研,大面积提高了参赛教师及其教研组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的业务素质,强化了老师们的科研意识,推动了大面积的教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理论层次高:参赛教师始终能把理论学习贯穿在论文、说课稿、教案、学案的设计等各个选项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谈理论说学习。讲操作及措施,说教学效果。把看似简单的教学活动做得奥妙无穷。
影响大,效果好:由于本次活动是建立在平时活动的基础上,又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十位教师在评选中脱颖而出。他们不负众望,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尽现年级风采和个人才华。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强烈的教改意识、高超的教学水平、娴熟的教学技能,赢得了评委和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十佳教师”评选活动的深入开展,是该校常规教学的大练兵,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比武,同时也是教科研活动的大验收。它有力地促进了该校教科研活动的深入、持续高效的开展,为培养典型,提高全体教师的能力,优化教师整体素质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它所产生的深远意义和影响远远超出了其活动本身。参赛教师经历的一切,成为终生难忘的永恒。付出的是心血和汗水,收获的是发展和提高。参赛获奖教师徐彬深情而又坦率地告诉笔者:“这次参赛给了我极好的锻炼机会。事实上省市级讲课比赛要求也没有这么严、标准这样高、时间这样紧、精力投入这么大!”
瀑布的壮丽正是因为有高耸伟岸的峭崖;历经严冬的寒冷方知春天的温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价任何一种教法、模式的成败优劣,应当说学生最有发言权。下面就让我们品味一组来自学生的反馈吧!
学案导学备受我们一中学子的青睐。其中的尝试练习题,使我受益匪浅。尝试练习培养了我大胆探索、克服困难的勇气。尝试中苦乐相伴,趣味无穷。我饱尝了成功的甘甜,证明了我实力,喜悦中我更加坚定了学好知识,报效祖国的信念。
——初二(11)班 王新刚
学案导学中老师为我们指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它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我们运用学案导学自学,胸中有目标,眼中有重点,学起来方向明确有的放矢。特别是学法指导对我帮助很大,为我自主学习,尝试探究提高了能力。原来满足于学会,如今变得会学。在不断总结规律、探索学法上迈进了可喜的一步。学案启发我进一步懂得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了我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将使我终生受益。
——初三(6)班 李明法
进入一中学习,实现了我的夙愿。但不久我发现,我们这些乡镇中学的佼佼者和原一中初中考上的同学相比,在自学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距。他们无论有无老师在场,只要有学案,就能全身心地投入,看课本、问老师,做起题来得心应手。我们则很长时间不适应,做题感到力不从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研究,我发现“奥秘”就在导学学案上,我们的自学能力上。
——高一(8)班 张蕾
我是一个农村来的学生,以前学习用的功夫并不比别人少,但学习效果却不明显,老师说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现在使用的学案,老师能根据学习内容编写“学法指导”,这些
方法有很强的指导性,结合学习内容容易消化、吸收,我的学习进步很快,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死记硬背。
——高一(22)班 张晓琳
学案不是将教材上的问题面面俱到地搬过来,而是通过各组组长了解,由科代表找一些同学认为感到疑难的问题,反馈给科任教师,以便编写起来有针对性。同时,它还能注意同学们的差异,将思考题设计成浅、中、难几个档次,让我们各有所得。只是担心我们“减负”了,老师却增加了负担。
——高二(5)班 李学文
导学学案最大的特点是让我们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培养了我主动学习、大胆探索的兴趣和能力。训练了我创新思维的灵活性。让我在学习中重视了预习这一重要环节,抓住重点,分散难点,课堂听课能有的放矢,惜时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课下复习、做作业得心应手。
——高二(18)班 胡明月
我们的科任老师,总是以学案为依托,在精讲点拨时相机诱导,开发智力,启迪智慧。大多数学习的知识是源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结合生活超越课本知识,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思维时空。我感到老师的知识渊博,教法新颖,我认为这很实用。
——高二(2)班 菅长龙
导学学案使我感到知识线、能力线、学法线于一体,让我掌握知识的同时,重在培养自主探索的能力、总结知识规律,探索学习方法。问题导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拓宽了我的思维空间。运用学案自学中,学习难点全力突破,学习重点认真剖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案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好助手,是提高我自学能力的金钥匙,是我求知路上的助跑器。为我综合素质的提高,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我支撑起自主学习的一片蓝天。——高三(1)班 文婕
自进入平邑一中,老师让我们利用导学学案自主学习,改变了在乡镇中学那种高耗低效的学习局面。两年多来,我充分运用学案自主探究,成绩进步显著。原来我不爱语文造成偏科。导学学案于知识性、指导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了我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它犹如我求知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我运用导学学案自学兴趣盎然,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日渐提高,我的各科成绩进步很快。往日语数外弱科,如今变成了我的强项。
——高三(12)李沂蒙
数千名莘莘学子的问卷调查结果,不能不让人为该校这一教改奇葩而感到砰然心动。转自南风轻吹的网易博客。平邑人: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教研室
2014年11月25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自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为了抓住这有利时充分发挥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全校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教学改革引领教师进步,促进我校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学校多措并举,领导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现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以它蓬勃的动力,带来学校各方面的显著变化,教师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阶段工作回顾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课改有效引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保障“课改”的各项活动有力开展。研究制定了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确定了重点实验年级、科目、教师,召开了实验年级教师座谈会,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实验教师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勇立潮头,争做课改先锋。
(二)、强化细化管理机制,提供课改坚实保障
1、制度保障机制
完善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及课改巡课制度,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专题研究。通过领导不定时对教师课改情况进行巡查,检查学生和教师的出勤情况;检查课堂教学状态和课堂纪律;检查教师是否携带导学案授课;检查课堂教学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等。发现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与科任教师和班主任交换意见,进行整改。
(三)、培训学习转变观念,确保课改良性行进
我们多次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对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进行再宣传再动员再部署。贯彻领悟“导——学——研——练”主题课堂教学框架,“五步教学模式”,并进行理论学习测试,提高教师理论业务水平。
我校利用两周时间,组织教师每天下午进行一小时的理论学习,内容包括高效课堂“双向五环”教学模式,导学案编写,小组建设等,并观看教学录像,力求“学其形、得其神、行其真”。大家积极行动,在班级内进行小组建设,改变传统课堂座位模式,学习借鉴经验。
我校还派出领导、教师外出学习,同时要求“走出去”的教师抓紧时间对其他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有效落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人、主体地位,着力打造“自主、探究、体验、发展”的高效课堂,引领教师迅速成为“课改”的施行者。
(四)、聚焦课堂参与活动,加强推进课改步伐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我校教师学课改展示汇报课。观摩后我校组织教师分三批开展同课异构课。要求教师人人上“公开课”,每位教师要对课改进行中发现的问题、困惑进行汇总积累,在教研时交流研讨。学校还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开动脑筋,研究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校长、副校长、教研主任、相关学科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现场互动研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取长补短,寻找发现课改中的亮点。并针对如何分组,如何组织有效的组内交流,如何进行课堂展示,如何搞好当堂检测和学生评价等内容进行研课活动。临帖课后的公开课观摩研讨,针对前期教学进行研讨,对学教案写,小组学习,课堂展示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逐步解决。通过一系列的“课改”活动,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我们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引领教师,促进专业化成长,加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外出学习的教师为全体教师做了汇报。做到以点带面,让教师有所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营造了一种“以生为本、提高课堂实效”的课改氛围,使教师们自觉地投入到课改实践中去。并加大了导学案的使用力度。各班创新小组建设与评价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改进。
二、课改带给我们的体验与收获(一)教师教学行为变了。
教师们从台上走到了台下,由主演变成了主导,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源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
(二)学生学习方式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多了,活动空间大了,思维变的活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
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学习的快乐,在展示交流中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
(三)课堂的氛围活了。
课堂教学改革使让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的平台。过去一直提倡的讨论,质疑等课堂活动,有了一定的内容,有了一定的时间,教师把持课堂的现象明显改变。课堂上,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
三、课改中的困惑与反思
纵观我校的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近乎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标志。的确,学生在一定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不仅扩大了课堂的参与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耐心,倾听别人观点,吸收他人思想,优化自身学习效果的能力。但是小组讨论这一颇为盛行的学习活动形式,究竟发挥了多大功效呢?可以说,小组讨论纯粹流于形式,无实效可言。在课堂上,仅有少数学生能围绕老师提的问题展开讨论,其它学生则无所事事,甚至在下面打闹,说话(低年级表现较为突出),每每讨论一会儿后,老师便暗示停下来开始汇报,交流,结果可想而知。可以说,小组讨论是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可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期待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宽容,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且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其实,学生精彩的表现与教师热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仅是过程,而精彩才是结果。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作为教师,为了追求表面的流畅,当提出的问题后,从内心深处总是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出错,不出错,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最好,当学生对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或者有困难时,作为教师显得就那么不沉稳了,甚至有些急躁,不愿意继续等待,或催促,或换人,还有的甚至自问自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哪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呢?当然也就毫无精彩可言。
四、今后工作的规划与展望
(一)、继续加强对课改重要性的认识。
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但从事课改的一线老师千万不能只顾跟着家长的言论走,仅仅关注孩子一般性的学习,而要确立对孩子终身负责的理念,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适应竞争作准备;不仅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学习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有良好的智力水平,更要帮助他们的形成强健的体魄。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同等的教育,都能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今后能立足于社会、具备服务社会的本领打好基础。
(二)、大力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尊重,更需要尽最大可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同样要搬掉讲台,走进孩子,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激励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共同得到进步,逐步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场所,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成为引发师生共振的磁场。
(三)、科学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课改中,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学校要引导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的教学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却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的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更多的内容”。教师自己可以上“文山”进“题海”,决不能让学生负担过重。只有把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四)、切切实实加强课改督导检查。
学校每学期要对课改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评选出一批课改的先进个人,为全校的课改树立典型。同时也要及时地发现掌握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课改提供决策的依据。
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这是一条教育必由之路,我们惟有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行走在愉悦的追寻中,成长在课改的诗篇里。总之,我们学校会积极创新工作举措,继续齐心协力扎实推进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