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南梁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修改稿
南梁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
(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09历史(2)班卫东刚)
【摘要】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值此,回顾以刘志丹、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总结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立足老区实际、发扬老区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南梁;革命;精神
南梁革命精神是指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南梁一带宣传革命真理,播撒革命火种,开展革命运动,创建革命政权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梁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一朵奇葩,其所孕育的革命精神蕴含了“求实创新、敢为人先;心系群众、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等丰富内涵。这些都是在南梁革命根据地在创建、巩固、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革命斗争精神。
一、求实创新、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
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中前期的主要内容,也是刘志丹在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刘志丹的探索,首先是从武装斗争和建立一支革命武装队伍开始的。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失败了。在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刘志丹认识到:“我们没有枪杆子,结果人家一翻脸,我们就只有滚蛋!” [1]“抓革命的枪杆子,建立革命的武装,是一条革命的真理。”[2]1928年5月,刘志丹同志与唐澍等同志领导的渭华暴动失败了,刘志丹结合陕北、陇东的实际情况,“枪杆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现成的办法是把各种民间的武装和敌人的武装变成革命的武装。”主要形式分“白、灰、红三种,白是派党团员到国民党部队中去工作,灰是做土匪工作,红是搞自己的武装力量。” [4]1929年夏秋之后的两年多时间,刘志丹以主要精力从事兵运活动,努力建立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他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我本来可以在北伐军中带一个营或一个团,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不允许,只当了一个政治处长。结果‘武汉事变’一发生,便被赶了出来。如果我那时带兵,本来是可以起义的。”[5]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刘志丹利用国民党部队的名义,要番号、抓政权,积极发展革命武装,这符合武装斗争这一中国革命的最大特点,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原则。
1930年8月,为创建红色武装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政权,刘志丹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来到陇东地区,深入虎穴,先后打入陇东军阀谭世麟部和陈珪璋部开展“兵运”斗争,为创建西北红军做军事上的准备。但不幸在“三道川事件”和“早胜事件”中失败。在屡起屡败中,刘志丹逐渐认识到“利用军阀是暂时的,搞红军单靠军阀的名义是搞不成的,准备好了条件,我们就单独去搞。”[6]刘志丹的兵运活动,像万花筒一样充满了失败、沮丧、冒险和死里逃生,也正是这传奇式的经历使他建立革命根据地有了明确而坚定的认识。习仲勋曾两次说到了这样一件事:“1932年7月间,我第一次见到刘志丹,他就说:‘几年来,陕甘地区先后举行过大大小小七十多次兵变,都失败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没有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如果我们像毛泽东同志那样,以井冈山为依托,搞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逐步发展到扩大游击区,即使严重的局面到来,我们也就有落脚的地方和回旋的余地,现在最根本的是要有根据地。”[7]“根本的是要有根据地”,毫无疑问,这是刘志丹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认识的飞跃。这 1 [3]
个认识的获得,当然有井冈山道路榜样的影响,刘志丹多次说过:“我们一定要像毛泽东、朱德那样建立根据地,搞武装割据,开展游击战争,”[8]但更主要的是自己实践经验的总结。
1931年秋季,刘志丹来到南梁一带,深入考察后得出结论:南梁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具备发展武装割据的条件,是一块理想的革命圣地。首先,这里地处陕甘两省四县交界的偏僻山区,是反动统治的间隙和薄弱环节,有利于革命力量乘机发展;其次,这里的土地大规模集中在地主手中,劳动人民深受压迫、剥削,广大农民有着强烈的土地要求和革命愿望,具备建立根据地的群众基础;第三,这里地广人稀,有粮有草,有利于屯军养马,养精蓄锐;最后,这里有几百里大梢山,山大沟深,森林蔽日,有险可依,回旋余地大,有利于机动作战,开展游击战争。
毛泽东曾经在1928年分析总结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五个方面的原因,无疑代表了当时党内认识的最高水平,而刘志丹也在探索中,努力对这个问题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从大量的回忆资料来看,他主要强调了这样几点:“我们要成功,非靠山不可。”“我们不到梢山就存在不住,建立不起根据地。”这是刘志丹最重视讲得最多的一条。其中的理由,刘志丹认为山里培养出了许多军阀力量,如陈珪璋、刘宝堂、李培霄等人都是从桥山出来的,这些人能出来,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顶不住他们吗?“在革命力量暂时还很弱小的情况下,根据地只能建在反革命力量薄弱的地方。”[8] 1931年9月,刘志丹来到合水县平定进行了倒水湾整编。这样,一支由我党领导的独立的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诞生了。1932年1月,南梁游击队与转战而来的陕北游击队在正宁县柴桥子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2月,被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揭开了陕甘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在宜君的转角镇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1933年5月,桥山山脉南段的照金根据地受到敌人的严重包围,时任红26军政委的陕西省委书记杜衡(后叛变)“左”倾思想干扰下,力主红军南下渭华一带,创立新的根据地。刘志丹坚决反对南下说:“渭华暴动失败后,那里的群众受到极大的摧残,有失败情绪。我们费尽心血,才搞起这一块根据地,哪能轻易放弃!只要我们坚持和发展陕甘边苏区,形势是会好转的!”[7]结果红26军南下渭华失败,1933年11月,陕甘特委召开包家寨会议,刘志丹明确提出:“不能只建立一个根据地,而应在临近地区建立几个根据地,以便红军主力有迂回盘旋的余地,积极协助游击队打击消灭敌人。” [9]于是,根据这一设想,建立了以陕北安定、陇东南梁、关中照金为中心的三个根据地,使陕甘边形势很快出现新的局面。到1934年初,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为了适应革命形势飞速发展的需要,2月,在红42师党委的主持下,南梁地区的贫苦农民代表在小河沟的四合台召开了陕甘边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习仲勋为主席的陕甘边区工农民主政府,史称“南梁政府”,西北大地上最早的红色革命政权——南梁政府终于诞生了。陕甘边根据地建成之后,正确实践了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不断进行土地改革,发展新文化事业,建立新社会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取得新的政治文明成果。[10]
像毛泽东一样,刘志丹的主张也受到过“ 左” 倾错误的严重指责,诸如“ 梢山主义”、“ 游击主义”、“ 逃跑路线”、“ 右倾机会主义” 等等,但事实证明:“ 志丹同志远离中央,能从革命实践中体会马列主义之精髓, 使马列主义之普遍真理具体实现于西北。” [11]于是,“ 南有瑞金, 北有照金” 的说法不言而喻,而主要的是毛泽东、刘志丹对中[6][2]
国革命道路的共同探索。张闻天曾评价刘志丹的革命路线说:“ 志丹同志的路线是我党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路线, 是我党布尔什维克的路线,是真正的中国马列主义路线。”[11]
尽管探索的水平会有高低差异,但只要符合实际都会发现那个客观存在的真理,而对于整个北方而言,只有陕甘根据地异军突起,独擎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大旗,难得可贵。
二、心系群众,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党在陕甘边界红色政权的建设实践表明,弘扬南梁革命精神,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的利益维护好。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率先垂范,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陕甘边南梁根据地,刘志丹同志是实践心系群众,艰苦奋斗的楷模。刘志丹无限热爱人民群众,经常和群众打成一片,同志们和乡亲们都一直亲切的以“咱们的老刘”称呼他。他常常坐下来和大家谈心,或者讲故事,说笑话,战士们听得津津有味,满室大笑。[12]每到一地,刘志丹同志就立即深入群众,了解当地的敌情、社情。他熟悉陕甘边区的每一座山岭,每一道水沟、每一个村庄,战士们都称他为“活地图”。[13]由于刘志丹平易近人,热爱群众,他在红军和人民群众心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深受战士们、人民群众的爱戴。在南梁平定川,有个老杨村,只有几乎人家,有一户贫苦农民老婆婆和儿媳妇为了招待刘志丹,瞒着他,连夜摸黑上山拔回了尚未成熟的荞麦,揉下颗粒,用锅炒干,用擀面杖碾烂,再用细箩过,才为刘志丹做了顿他最爱吃的荞麦面条。当刘志丹得知消息后表示歉意时,那位朴实的老妈妈真诚地对刘志丹说“只要闹红成了事,把心摘下来也舍得。”[14]这件事曾经在陕甘宁边区广为流传,成为佳话。1936年2月,为适应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的迫切要求,巩固和扩大陕甘边根据地,红军出师东征,有专程跑来看望刘志丹的并慰问红军战士的,其中陕北神木县有一位70多岁双目失明的老大娘听说刘志丹来了,挪着拐杖来看望刘志丹,人们问她你双目失明怎么能看见刘志丹?她说看不见也要摸一摸,当刘志丹站到老人面前,拉着大娘的手亲切的说:“大娘,我就是刘志丹。”老人家把刘志丹从头摸到脚,又从脚摸到头,激动地流着泪说:“好哇!你带领红军打敌人,真是咋老百姓的救命人。”在场的许多人都被感动得落了泪,充分反映了他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刘志丹同志一生艰苦朴素,为了给南梁根据地干部和红军指战员作出表率,他和红军战士一样吃野菜,住草棚窑洞,身穿千补百纳的粗布衣,脚蹬自己编织的草鞋。经常自己做饭,烧菜,喂马,抬伤员。在那时,他家里只有两个土碗,两双高粱筷子。有一次,家里来了几个访问他的群众,他想招待却没有东西,最后找到了一个南瓜,煮熟后又因碗筷少只好轮换着吃[13]。他的这种简朴作风影响着陕甘边南梁根据地的每一个干部群众,他的高贵品质早已在陕甘边区传为佳话。
刘志丹同志几乎一无所有。1936年4月,攻打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时,左胸中弹,伤及心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时年33岁,其遗物仅仅衣袋里留下半截铅笔,6支香烟和2个烟头。他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遗产,却给我们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东征结束后,1936年5月1日,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将其家乡保安县更名为志丹县,以纪
念他;1941年,中共中央指示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志丹县兴建陵园;1943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近百万人,在延安为刘志丹同志举行了隆重的移灵公祭大会,朱德代表中央和人民政府致辞;同年5月2日,于志丹县举行公祭典礼,毛泽东誉其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赞其为“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称其为“红军模范”。事后,毛泽东对刘志丹同志给予了崇高的评价。1943年8月,毛泽东在一次干部大会上,讲了一段意义很深的话。他说:“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映怎样,这就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有些人高高在上,官位很大,称首长,好像老百姓都拥护他,其实这不能说明问题,要看最后的盖棺定论,要看老百姓开追悼会那天落不落眼泪。有些干部死了,我看老百姓就不见得落泪,他是自封的群众领袖。因为你做了官,老百姓不得不和你打交道,其实公事一办完,人家就掉头而去,不大理服你了。真正的群众领袖做到开追悼会那天,群众就会觉得他死了很可惜,至少不会觉得死了也好,还可以省下小米。刘志丹同志牺牲后,百姓伤心的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
[14]刘志丹同志壮烈牺牲7周年时,毛泽东又亲笔题词:“我到陕北,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个很好的共产
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民的精神,是永远留在了党与人民中间,而不会磨灭大的”
[15]
由此可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是一种无形的政治力量,凭借着这种政治力量,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彻底剔除了一些旧军队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军民之间的对立关系,保证了红色政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经历任何风险。
三、百折不挠,坚定信仰的革命精神。
在创建陕甘边红色政权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发扬百折不挠的斗志,坚定信念的意志,始终保持积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建立陕甘边南梁红色政权,开创“工农武装割据”新局面的伟大目标。
从1932年3月寺村塬游击根据地的开辟直至1934年11月陕甘边南梁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的建立,陕甘边的革命斗争曾经历了一个曲折艰辛的发展过程。每当红军因受“左”倾错误的干扰,在革命战争中受到挫折时,刘志丹同志总是以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精神来领导部队,使战士们相信,困难和挫折时暂时的,胜利一定属于红军,他给战士们讲革命早晚一定能成功的道理,还生动的讲述了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故事,增强了战士们必胜的信心。
当时执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陕西省委书记杜衡(后叛变)对刘志丹等同志从实际出发,在陕甘边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作法大为恼火,强迫红军放弃在陕甘边子午岭山区建立和扩大根据地的有利时机,东进到位于关中平原的韩城建立根据地。1932年6月,陕甘游击队向韩城进发,结果在平原地区受到强敌围攻,遭到了惨重失败,余部300人被迫退回甘肃宁县麻子掌一带休整。韩城失败使红军陕甘游击队内部滋长了悲观情绪。刘志丹等同志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终于使犯“左”倾错误的干部转变了认识,纠正了错误倾向,维护了红军的团结和统一。[16]
1932年7月下旬,陕西省委书记李艮来到寺村塬一带游击根据地,全力开展批判“机会主义”领导和“反革命阴
谋”的斗争,这场斗争的矛头主要是针对刘志丹等同志的正确主张。对正确意见的打击压制,在陕甘边游击队的内部造成了危机局面。值此,8月分国民党军乘机向红军发动大举进攻,在严重的敌情面前,陕西省委代表坚持错误方针,结果红军陕甘游击队损失惨重,不得不放弃寺村塬游击根据地。加上时值深秋,天气转冷,医药匮乏,伤病员激增,部队士气低落,红军又一次面对着严重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战胜困难,刘志丹等同志身先士卒,以自己的革命乐观主义言行,用自己的榜样影响部队,鼓舞着部队,他亲自动手为战士做饭,给战士们打麻鞋,夜间替战士站岗放哨,给战士讲解革命道理,以自己官兵一致,军政一致的模范行为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使红军度过了难关。这样,英雄的陕甘游击队终于熬过了冬天,克服了困难。1933年6月以杜衡为代表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力主红军南下,结果使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在敌重兵的围追堵截下,遭到全军覆灭的噩运,陕甘边的形式急追之下,革命处于生死攸关。刘志丹见此情景,对同志们说:“看来,一时也找不上其他同志,现在我们没吃没喝的,再继续下去恐怕都得困死在这山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每个战士都是一颗革命的种子,我们要想法分散出去,回照金重整旗鼓,再搞革命”。[17]在红26军南下失败的日日夜夜,刘志丹耐心地进行革命思想和信念教育,使战士们坚持战斗。王世泰等同志保定一个信念,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刘志丹,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刘志丹返回照金。因为党需要刘志丹!最后王世泰在终南山石头岭的后山找到了刘志丹。经过终南山一月有余的辗转作战,刘志丹同志患病在身,体质虚弱,干部战士见了都非常难过。刘志丹却鼓励大家:“月亮都有时圆有时缺呀!革命在一时一地的失败,算得了什么?失败了再来呀!咱们的道理正,穷人都站在咱们这边。”还用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安慰大家:“天不能老是阴雨,总有个放晴的时候。”他的这种将“革命者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失败了重头再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励下,同志们都打起来精神,挺起了胸膛,下定决心返回陕甘边区,恢复红26军,扩大根据地。正是在这种信念支持下,刘志丹等人化装成货郎,在地下党组织的掩护下,历经艰险于1933年10月4日返回照金苏区。
刘志丹此后总结红26军南下失败的教训时,对习仲勋同志说:“这次我们又上了机会主义的大当,又吃了一次大亏!”习仲勋汇报了陈家坡会议的情况,刘志丹兴奋地说:“这就好了!陈家坡会议总算纠正了错误路线,回到正确的路线上来了。现在需要把部队集中起来,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我们重新干起来,前途是光明的。”[15][18]1935年4月,红26军第三团和西北抗日义勇军奉刘志丹命令挥师陕北,与红27军协同作战,在第二次反“围剿”中首战告捷,歼敌一个精锐连,随后与红27军胜利会师,举行了万人联欢祝捷大会,周围几十里以外的群众都纷纷赶来想听听刘志丹的讲话。刘志丹在会上所做的讲话中,风趣地说:“现在的这些胜利仅仅是开始,就像大家常说的‘老鼠拉木锨,大头还在后面里’!” [18]一席话极大的鼓舞了红军战士和根据地群众的斗志。在陕甘边南梁根据地的革命斗争赢得伟大胜利的时候,刘志丹就以此来鼓励战士和群众的革命热情。
在整个陕甘边红军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陕甘边红军几经挫折,几起几伏。但是,广大干部始终抱定革命信心和决定,下定决心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正因为如此,陕甘边红军成为了一支打不烂、拖不夸的英用部队,从而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为党中央和全国红军保存了最后一块根据地,成为“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完成了历
史赋予她的艰巨任务。
四、结语
“山数南梁的美,水数南梁的甜,南梁的青山走千里,南梁的绿水流万年。”南梁精神,是一种革命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体现,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很强的实践性。刘志丹、习仲勋、谢子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边区军民为创建革命根据地,为祖国解放和民族独立英勇顽强,不屈不挠,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不仅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需要,而且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更重要,应该被贯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乃至将来更需要传承和发扬光大。因为激励和启迪千千万万后人接过先辈的红色旗帜,踏着他们的足迹,继续前进,永不停息。
参考文献:
[1]王子宜.记志丹同志二、三事[A].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志丹[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205
[2]黄罗斌.具有崇高品质的领袖人物[A].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志丹[C].西安:陕西人民出社, 1993.205,174
[3]马文瑞.革命楷模[A].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志丹[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98
[4]冯文江.刘志丹主持陕北特委会议[A].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志丹[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174
[5]张秀山.裹革沙场虽死犹存,纪念先烈以启后人[A].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志丹[ 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36.[6]王世泰.“九一八“前刘志丹的革命活动[A].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志丹[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312,313.[7]习仲勋.纪念刘志丹同志九十诞辰[A].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志丹[ C].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68.[8]张策.共产党人的光辉榜样[A].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志丹[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63.[9]张邦英.永远活在人民心里[A].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志丹[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97.[10]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陕甘边革命根据地[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11.[11]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刘志丹[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77,482.[12]阎红彦.陕甘早期革命军事斗争的片段回忆[J]1957,(6),34-36.[13]解放军编辑部.忠心耿耿,为党为国——怀念刘志丹[M].解放军报,1977-08-04,(4).[14]刘志丹纪念文集编纂委员会.刘志丹纪念文集[M]2003.[15]习仲勋.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N].人们日报,1979,(3),10-16.[16]关于西北红军战争历史的几个问题[J].党史通讯,1986,(8).[17]曲涛,李仲立.陇东老区红军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80.[18]张振民,张守宪.刘志丹传略[J].西北大学学报,1980,(3).
第二篇:雷锋精神及时代内涵
雷锋精神及时代内涵
一.摘要
雷锋精神秉承中华民族精神,是当今最具有活力的一种时代精神。本文立足于当今现状,诠释了雷锋精神在当代的重大意义,讨论了我们当代人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
二.关键词
雷锋精神时代意义践行
三.引言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历史发展中始终焕发着光彩。”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雷锋精神“过时论”、“超前论”、“同市场经济对立论”等观点也不绝于耳。
本文分析了雷锋精神在当代的意义,旨在讨论在当代如何发扬雷锋精神。
一.雷锋精神的时代化的意义
1.雷锋精神时代化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雷锋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对待工作和劳动,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范。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他总是把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他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处处关心同志、帮助同志;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的火热”,组织上分配干什么,他都不讲条件,不讲报酬,一心一意地去做。在他一生经历的农、工、兵三条战线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雷锋精神时代化,对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具有重
要促进作用。
2.雷锋精神时代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雷锋有句名言:“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雷锋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以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关心他人,帮助一切有困难的人,他一生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帮战友们洗床单,给战友家寄钱,这些平凡的小事感化着我们每一个人。雷锋这种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精神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需要的。实现雷锋精神时代化,用雷锋精神调节人际关系,能够使人获得友谊、支持、理解,得到内心的慰藉,提高自信和自尊;有助于弥合人们心理之间的差距,减少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与对立,淡化社会攀比意识,建立真诚待人、平等待人、宽容待人的和谐人际关系。
3.雷锋精神现代化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雷锋积极献身祖国建设的精神,成为几代人为理想奋斗、为社会奉献的旗帜和榜样。当前,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最需要雷锋式的建设者。实现雷锋精神时代化,用雷锋精神武装人们的头脑、增强人们服务社会的本领,促使人们多谋科学发展之策,多做求真务实之事,对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当代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雷锋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正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他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当代人怎样向雷锋学习。
1.郭明义同志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恪尽职守、争创一流”的敬业精神,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在鞍钢工作的29年里,郭明义先后在6 个岗位履行职务。有人说他“ 越干越基层、越干越辛苦”,但他无论做什么,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生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累计为企业献工1500多天,为企业节约增效3600 多万元,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弘扬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就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远大理想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发扬主人翁精神和“ 螺丝钉”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坚守责任、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学以致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职责的新业绩。
2.郭明义同志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知荣辱、献爱心、促和谐”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道德高地。郭明义把道德实践与幸福指数紧密联系起来,深刻体会到:“每做一件好事,都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他先后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余元,救助困难学生近200名,3次把福利分房的机会让给困难职工,无偿献血累计达6万多毫升,挽救了数十人的生命。他发起成立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发展到4.6 万多人,参与奉献活动的超过10 万次。郭明义精神是对雷锋精神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光大,是和谐社会道德高地的理念标识和行为标识。弘扬雷锋精神和郭明义精神,就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幸福观,倡导团结友善、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礼让宽容等道德品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人们道德观念的升华、文明习惯的养成;就要推出覆盖各领域各层次的道德模范群体,激励人们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培育知荣辱、献爱心、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和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第三篇:雷锋精神时代内涵
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勇前进。半个世纪过去了,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国涌现出无数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他们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集中体现为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把帮助别人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这种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重要体现。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活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需要通过为他人服务体现自身的价值。社会越是现代化,对人的这种要求就越强烈。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熏陶、感染了一代代革命者和建设者,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只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发扬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人们才能对人生的目的有更深刻的理解,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以人民利益为重;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当前,要营造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应教育引导人们自觉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把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雷锋无论在哪里都能自觉服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工作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谋生的手段和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发挥自身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我们做好工作,就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路搭桥。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为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合理流动创造了良好环境,为个人施展才华和抱负提供了广阔天地。我们应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的选择和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发挥积极作用,不负人民、不负时代。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雷锋不仅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在学习和工作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体现了一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表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技和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科技和文化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要求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应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大力推进制度,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在雷锋精神丰富的内涵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是一个重要方面。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踏踏实实艰苦奋斗,老老实实勤俭创业,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的不良风气,尤其要反对慷国家之慨、挥霍奢侈的腐败作风。(
第四篇:雷锋精神时代内涵
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集中体现为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把帮助别人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这种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重要体现。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位,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以人民利益为重;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当前,要营造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应教育引导人们自觉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把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雷锋无论在哪里都能自觉服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工作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谋生的手段和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发挥自身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我们做好工作,就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铺路搭桥。在新时期,改革开放为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合理流动创造了良好环境,为个人施展才华和抱负提供了广阔天地。我们应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的选择和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发挥积极作用,不负人民、不负时代。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雷锋不仅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在学习和工作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体现了一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表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技和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科技和文化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要求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应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大力推进制度,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在雷锋精神丰富的内涵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是一个重要方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踏踏实实艰苦奋斗,老老实实勤俭创业,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讲排场、摆阔气的不良风气,尤其要反对慷国家之慨、挥霍奢侈的腐败作风。
以学雷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开展学雷锋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雷锋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标杆。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人物的示范效应,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一,有利于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雷锋只是普通一兵,但他始终坚持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表里如
一、言行一致。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内社会意识日益多样多元多变,迫切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有利于培育人们的爱国情感。雷锋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处处以国家、民族、集体利益为重,充分表现了国家主人翁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就是要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像雷锋那样,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坚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这对于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尊、自信、自强意识,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积极意义。三,有利于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尤其需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像雷锋那样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坚持用科学理论和各种有益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努力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四,有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但也要看到,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思想道德滑坡,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滋生蔓延。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宝贵品质,让雷锋精神在新的时代发出耀眼的光芒,对于推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篇:弘扬革命精神,做时代主人
周一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弘扬革命精神,做时代主人》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革命精神,做时代主人》
岁月,上下五千年的岁月,消散了春秋战国时无数飞扬的尘土;暗淡了三国两晋时不尽的剑影刀光;模糊了五代十国时繁荣的街市;剥蚀了宋元明清殿前宏伟的琉璃。岁月已然流逝,所留下的,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正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脊梁,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我一直在深深的思考这个古老而又深刻的问题。伟大的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的支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
同学们,我们为了发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先烈百折不挠、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传承民族精神,不忘革命传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文化知识丰满羽翼,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