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共进”是新时期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

时间:2019-05-14 01:1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德共进”是新时期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德共进”是新时期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

第一篇:“法德共进”是新时期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

“法德共进”是新时期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

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抓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意义深远重大。但是不容忽视的是, 青少年违法犯罪, 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全球性问题,有人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以及吸毒贩毒并列为“三大公害”。实践证明, 抓好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最为重要、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法德共进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德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法律与道德在管理社会、规范行为、维护秩序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推动全社会形成“重法厚德、法德并举”的良好氛围。青少年时期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可塑性远超于成年人,因此,青少年时期是法治观念形成的关键环节,“法德共进”这样的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的教育形式也更适合于青少年的心理活动方式,因此,要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就要真正做到“法德共进”,要结合德育形式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到青少年内心。

搞好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 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龙头作用、主阵地作用, 使之与家庭、社会教育紧密配合,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和强大的法制宣传教育合力。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将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建设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教师队伍,提升学生德育课的教

育效果。“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道德与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成败,因此,学校需要下大力度抓好教师队伍法律素养的提高工作,定期安排法制教育讲座、依法治教、依法从教交流会等工作,加大在教师中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为增进学习积极性及提高学习效率,还通过树立普法教育标兵,以及对做出贡献的教职工进行大力表彰及奖励等形式对广大教师进行学习激励。

其次,研究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青少年年龄阶段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为他们安排了德育课程,以此来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清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案例,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恰到好处地与他们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另外,教师还应该对这些远离父母求学的孩子保持宽厚的爱心,让他们的感情的抒发有宽厚的环境做支撑。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情感波动, 就无法与学生沟通, 空洞的说教反而会使学生逆心反意, 丧失对老师同学的信任, 进而丧失了对法律, 纪律的信任。进行法制教育必须从关心爱护学生入手,本着摆事实、讲道理、明是非、遵法纪等为主的教育思路开展行之有效的各种普法活动,在德育的同时推进法制教育,充分体现“法德共进”这一举措在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过程中的先进作用。

第三,努力营造德治与法治相互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细微之处见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同样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请不要随地吐痰”、“请爱护花草树木,他们也有生命”、“讲

究卫生, 减少疾病”等标语牌的设置, 事情虽小, 可此举以日常生活入手, 清楚无误地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久而久之, 便内化为学生的一种潜在的意识, 表现为一种习惯, 一种自觉的行为,一种道德素质的提升。良好道德素质必然促进青少年学生遵纪守法行为习惯的塑造,遵规守纪出力量、出品格、出真善美、出优异的成绩, 向学生昭示走向社会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是人生之路向前拓展的动力和保障。

第四,充当学生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家庭与学校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追求法制宣传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人性、人生思想的养育所, 是青少年生活时间最长, 最重要的外部环境。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 接触多, 对子女的影响也最大。在普法教育的过程中, 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环。为了保证未成年人在校期间接受的法制宣传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等同的教育效果,学校应该保持同学生父母的密切联系, 如定期如开家长座谈会, 举办家长学校等,对家长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努力与家长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保持一致。父母良言善行的熏陶, 严爱有度的教育方法, 和睦家庭氛围的滋润, 既能使孩子的人格健全向上,也可以使学生的法制观念得以增强。

改革开放新时期,“法德共进”是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伟大创新与实践。通过积极开展依德治校、依法治校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真正培养青少年正直、善良、诚实、有孝心、有爱心、有忠心的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遵

法守法意识,营造安定、宽松、有序的育人环境,有效预防并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难以在短时期内见到成效的特殊劳动,我们教育工作者必将坚持“法德共进”这一伟大创新,树立甘做人梯的精神, 默默的奉献, 不是急功近利, 而是长抓不懈, 努力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添砖加瓦。

第二篇:提高认识 大力推进社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范文]

提高认识 大力推进社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社区青少年是“五五”普法工作的重点对象,也是法制宣传教育的难点。一方面,社区青少年是国家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后继有人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社区青少年脱离了学校的监管,游离于家长的管教,处于无序状态,使得法制宣传教育很难建立工作基础,是法制宣传教育的薄弱环节。因此,思考和探索社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做法是“五五”普法中的难点和重点。

一、社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现状

近年来,法制宣传教育采取多种措施,丰富形式和内容,动员多方参与,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预防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作了诸多有益尝试。总体而言,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有所减少,社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但我们也应看到,站在时代关口,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考察社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现状时,还有一些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存在一些盲点和难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制宣传工作的实效。主要有:一是“社区青少年”法律概念的缺失。虽然目前已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涉及社区青少年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至今对“社区青少年”在法律上仍未有界定,也没有专门以“社区青少年”冠名的法律法规,不仅不利于社区青少年正确认识自身,克服自卑、避免自暴自弃,而且不利于人们摒弃对社区青少年存

有的偏见、歧视,营造平等、互帮互助的法制宣传教育环境。二是宣传普及法律条文较多,忽视了程序法等操作性法律法规的宣传,对于社区青少年法律信仰、法治精神的培养更是很少涉及。由此带来,目前社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仍是以某个新法出台、某项节点性的宣传为主流推进,缺乏系统性的长效机制来巩固宣传教育的成效。

三是权利义务观念教育失衡。义务观念宣传教育较多,轻视了权利观念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抹煞了社区青少年学法的积极性,导致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站在法律的对立面,不但不利于法制宣传工作的开展,更不利于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当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完善,而且需要各方面为之不懈的努力。毋庸讳言,法制宣传教育是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发挥着长期性的作用。因此,广大从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同志要注重把握工作的规律性、开拓思路、创新方法,在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扎实推进社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提高认识,大力推进社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将普及法律知识与培养法律信仰相结合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的前臵性手段,在向社区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更要在潜移默化中注意培养法律信仰。对法律的内在认同是树立法律信仰的首要前提,而这种认同依赖于人们对法律规则背后所隐含的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感

知。因此,对社区青少年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在以下两个方面深入探索:一是通过以案释法、以艺示法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解读法律条文,达到“知法”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法律与道德、与文化的关系,诠释法的功能,达到认同法律的道德性、认同法律价值的目的,进而信赖法律、崇尚法治。二是注重法律社会价值的诠释,使社区青少年认识到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秩序与自由、公平与效益的关系,树立起“法律至上”的理念,领会到每个公民只有自觉守法、护法,家庭才能和睦融洽、社区才能长治久安、社会才能和谐稳定,每个守法者才能最终得益于法律预定的秩序。从而消除他们既有的法律误区,唤醒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自觉、理性的守法、护法精神,最终将法律的强制性内化为对法律的信仰。惟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法制宣传教育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二)将义务观念教育与权利观念教育相结合法律是权利义务的统一体。法制宣传教育要立足于既要增强社区青少年履行义务的意识,又要增强他们维权的意识。加强义务教育就是要认识到,法律义务是任何人都必须履行的,不履行或者履行不全面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社区青少年来说,如果仅限于法律义务观念上的教育,可能会使他们被动学法,甚至排斥法律。所以,在开展宣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公法教育,增强法律权威性、威慑力的同时,也要让法律传递着一种人文关怀,即对公民权利的确认与保障。因而,加强权利观念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加强权利观念教育,要求我们把社区青少年当作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来看待,而不仅

仅把他们看作是社会问题的根源,是我们要解决矛盾的对象,是接受我们管理的被动者,而应该以他们的权利为出发点。在宣传教育的内容上,要注重对《民法》、《合同法》等私法以及法律权利条款的学习,增强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育为权利而奋斗的信心,明确权利、义务与责任的关系,实现依法维权、有序维权。

(三)将实体法教育与程序法教育相结合法律是一项操作性极强的社会规范,纸面上规定的应有权利要上升为公民的实有权利,离不开程序法的保障。从实践中看,社区青少年尽管掌握一些法律知识,但由于对基本程序法知晓不够,导致实体权利陷于“水中月、镜中花”尴尬境地的现象屡见不鲜。可见,实体法的宣传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对法治的需求。因此,法制宣传教育要在继续开展实体法教育的同时,注重程序法的教育。一方面,要充实对《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基本程序法的宣传教育,引导社区青少年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使他们体会到法律的用处,做到法为我所用,进而逐步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另一方面,要重视对诸如诉状、委托书等法律文书写作知识的讲解,切实提高他们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应用性,真正把法制宣传教育落到实处,做出实效。

(四)将守法教育与执法、司法、立法过程中的宣传教育相结合法制宣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法实施的全过程。可以说,守法教育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出发点,执法、司法过程中的法制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矫正教育,而立法过程中的教育则是一种以培养民主法制

情感为主的更高意义上的教育。从实践中看,对社区青少年开展守法教育是一种普遍做法;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相关部门对有罪错的社区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也作了有益实践,主要着眼于使他们认识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避免重新违法犯罪,帮助他们逐步养成尊重法律权威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处于生活窘态中的社区青少年,在社会的底层,很难也很少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客观上加剧了这一群体的边缘化,形成恶性循环。社区青少年不仅仅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他们也是法治建设的主体,让他们参与立法实践,本身也是普及法律的过程,也是体验法律效用的过程,更是法制宣传的最高形式。面对这一崭新课题,法制宣传工作者要着力为他们参与法制实践搭建必要的平台。总的想法是,在立法的过程中,针对涉及社区青少年的立法项目,尽可能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不理解的条文,要一一予以解释,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反馈,畅通他们的利益表达渠道,不仅能完善立法,而且在双向互动的立法中,引导他们正确全面理解立法的目的、原则、行为规范等主要内容,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为法律法规今后的实施奠定基础,起到普法的效果。

第三篇:靖远县创新工作载体全面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靖远县创新工作载体

全面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靖远县法制宣传注重围绕推进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和谐稳定等中心工作,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发挥法制宣传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为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是面向基层,贴进群众,大力拓展“七个阵地”。即拓展舆论宣传阵地,拓展法制文艺阵地,拓展信访接待阵地,拓展上门宣讲阵地,拓展人民调解阵地,拓展电话热线阵地,拓展政府网站、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阵地,采取法制讲座、专题辅导、任前法律考试、会议培训、法制报告大会、普法小分队、普法流动课堂、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有奖征文、“三下乡”、编发法制短信、编印法制年画、散发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电视台办专栏、电子显示屏滚动法制宣传标语等形式,形成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全覆盖。

二是加强司法行政对外宣传工作。近两年来,普法依法治县办公室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大力宣传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的先进典型,树立了司法行政系统的良好形象,展现了司法行政系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弘扬了主旋律。共报送信息170条,其中《中国普法网》采用20条,《中国法制网》采用30条,《中国法律援助网》采用1

条,全国《普法依法治理通迅》采用2条,《依法治省工作通讯》采用3条、《甘肃司法网》采用350多条次,《甘肃法制报》采用56条,《甘肃司法》采用13条,白银司法网采用207条次,全面反映了靖远县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动态和主要做法。靖远县司法局被市司法局评为2011司法行政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坚持把法治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创建之中,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资源优势,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假日文化、节庆文化、旅游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廉政文化和民间文化等相结合,依托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74个农家书屋、9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以及会州文化广场、鹿鸣园广场、文化大院、法制宣传长廊等场所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氛围。

第四篇:六五普法征文:新时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六五普法征文:新时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民主法制建设基础性工程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新型公民,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普法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回忆过去20多年的普法,对广大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无疑取得明显成效,但从现实和长远角度来看,还有很

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表现在确立工作思路上,“一个调”,科学性不够;在制定工作目标上,“一般高”,讲远近不够;在宣传教育对象上,“一锅煮”,分彼此不够;在宣传教育活动上,“一阵风”,抓经常不够;在宣传教育方法上,“一副样”,出生动不够;在宣传教育推进上,“一家忙”,搞合力不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现实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改进和创新的着力点。因此,仅就xx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在精心打造好普法“1234”工程上狠下功夫,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要做到“一个确立”。就是要确立理念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确立一个创新的、科学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灵魂。从1986年至今,××县普法经历了“一五”探索、“二五”实践、“三五”重在建设、“四五”依法治理、“六五”全面建设法治县五个阶段,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六五”普法初期,根据普法依法治理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县提出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拓宽渠道,活化形式;普治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条思路是科学的、可行的。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强化”。即:强化职能定位,强化工作手段。

强化职能定位。就是根据《“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抓普法工作职责用文件分别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克服过去单靠依法治县办“唱独角戏”和“小马拉大车”现象,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

强化工作手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就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一是要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是为了科学定标有的放矢,就××县共分七大类,即:中省市县直执法综合管理类、中省市县直社会服务类、县人大、政协及党群机关综合(事业)类、农村乡(镇)类、教育类、企业类和社区类。二是要科学定标。确立科学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标的确立就是按照不同类别、实现时间和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本目标可分为组织领导重视程度、基础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和超前工作五个方面,具体目标可分为若干条,近期目标就是当年可实现目标,长远目标就是五年可实现的综合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三是要严格考核。就是由县委、县政府目标考评办牵头,汇同组织、宣传、依法治理办等部门,采取平时抽查、半年检查、年终兑标相结合方式进行分类严格考核,逐项逐条兑标。四是要落实“一票否决”权。就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大目标考核体系,对未达标的落实“一票否决”权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法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就是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手段,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六是要强化激励手段。就是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要制定好方案,又要组织好每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树立、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以此来带动中间,激励后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工作浓厚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突出“三个结合”。即: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突出这“三个结合”就是打破过去就普法而普法的工作做法和工作方式,跳出固步自封的工作怪圈,拓宽渠道,活化形式,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是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围绕法律服务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开展法律服务中找准普法工作方位,才能使普法与法律服务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普法可以搞些必要形势,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我们普法工作正要搞的。法律服务也是如此,目前要着力开展关系民生与发展问题、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人民内部矛盾调解问题、公民权益保障问题和贫弱群体法律援助问题等法律服

第五篇:六五普法征文:新时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六五普法征文:新时期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作为民主法制建设基础性工程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新型公民,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普法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回忆过去20多年的普法,对广大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无疑取得明显成效,但从现实和长远角度来看,还有很

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表现在确立工作思路上,“一个调”,科学性不够;在制定工作目标上,“一般高”,讲远近不够;在宣传教育对象上,“一锅煮”,分彼此不够;在宣传教育活动上,“一阵风”,抓经常不够;在宣传教育方法上,“一副样”,出生动不够;在宣传教育推进上,“一家忙”,搞合力不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现实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改进和创新的着力点。因此,仅就xx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在精心打造好普法“1234”工程上狠下功夫,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要做到“一个确立”。就是要确立理念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确立一个创新的、科学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灵魂。从1986年至今,××县普法经历了“一五”探索、“二五”实践、“三五”重在建设、“四五”依法治理、“六五”全面建设法治县五个阶段,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六五”普法初期,根据普法依法治理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县提出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拓宽渠道,活化形式;普治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条思路是科学的、可行的。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强化”。即:强化职能定位,强化工作手段。

强化职能定位。就是根据《“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抓普法工作职责用文件分别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克服过去单靠依法治县办“唱独角戏”和“小马拉大车”现象,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

强化工作手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就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一是要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是为了科学定标有的放矢,就××县共分七大类,即:中省市县直执法综合管理类、中省市县直社会服务类、县人大、政协及党群机关综合(事业)类、农村乡(镇)类、教育类、企业类和社区类。二是要科学定标。确立科学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标的确立就是按照不同类别、实现时间和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本目标可分为组织领导重视程度、基础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和超前工作五个方面,具体目标可分为若干条,近期目标就是当年可实现目标,长远目标就是五年可实现的综合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三是要严格考核。就是由县委、县政府目标考评办牵头,汇同组织、宣传、依法治理办等部门,采取平时抽查、半年检查、年终兑标相结合方式进行分类严格考核,逐项逐条兑标。四是要落实“一票否决”权。就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大目标考核体系,对未达标的落实“一票否决”权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法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就是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手段,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六是要强化激励手段。就是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要制定好方案,又要组织好每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树立、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以此来带动中间,激励后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工作浓厚氛围。将文化阵地与普法阵地、文化图书与法制图书、文化学习与普法学习、文化活动与普法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繁荣地方文艺之机来开展法制文艺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剧团专业队和群众业余队的作用,深入乡村、深入生活、创作编排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的法制方艺作品,在城乡巡回演出,使法律条文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普法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广大农民普法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困扰普法工作的难点,因此,必须抓住广大农民对现代科技应用的积极性,结合每农村科普之冬、科普之春和科普下乡活动,将普法教育融入其中,随之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法制讲座”、编印常用法律知识宣传资科和法治文化用语集锦等,广泛宣传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法律进乡村”活动顺利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实践,提出这个“1234”工程,就是从不同方面加强思路的科学性、目标的远近性、对象的彼此性、内容的针对性、方法的灵活性、推进的整体性等要素的建设,使它们更趋完善、科学。当然,仅就普法“1234”工程的提出,它不可能包罗万象、尽善尽美。但它不是孤立静止的,可以通过它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更好服从服务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整体目标。因此,我们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的角度,以未来向度的思维,用全局全程的视野,去把握法制宣传教育的每一个方面和层次,才能在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结中,不断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下载“法德共进”是新时期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德共进”是新时期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