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时间:2019-05-14 01:5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第一篇: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2006年中山市一模(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朝初年统治者实行井田制的主要意图是

A、实行土地国有制B、与分封制相配套实施C、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D、分封功臣、贵族和王室人员2.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有矛盾的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惘D、知之为知之 3.唐朝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这一现象说明唐朝科举制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B、成为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C、士族势力已经走向衰亡D、严格控制参加考试的人数 4.北宋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相比,其特点是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制度B、摆脱了封建统治危机C、对封建统治政策作了内部调整D、内容广泛的全面改革

5.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中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是

A.美洲的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B.传统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中采用“计日受值”D.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6.能说明19世纪60年代后的30年是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史实是A.新学堂和新教育体制开始出现B.洋务运动全面掀起C.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D.早期维新思想出现 7.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否定封建传统道德B、铲除封建统治的根基C、利用孔子的权威服务于变法 D、为变法提供理论基础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人民共同的爱国要求是①“抵制外货” ②“发展实业” ③“实业救国” 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大革命时期中共积极推动国民革命发展是基于

A、通过革命建立自己军队的需要B、扩大党的组织基础的需要C、实现人民反帝反封建要求的需要D、改造国民党为革命联盟的需要 10.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色政权实行战略转移主要由于

A、中国是半殖地半封建地社会B、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在农村D、中共党内“左”倾错误严重 11.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的地区位于A、豫皖苏地区B、豫陕边地区C、鄂豫皖三省交界D、湘鄂赣三省交界

12.新中国成立后直接起到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作用的措施是A、发动“银元之战”“米棉之战”B、发动抗美援朝运动

C、开展“三反”“五反”运动D、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13.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开始时的主要特点是

A.合理调整工商业B.没收官僚资本C.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D.优先发展重工业

14.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在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得到改变,这说明

A.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能推进发展B.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富国大计C.实现民族独立是推动近代化的前提D.实现近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5.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历史地位在于

A、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B、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

C、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D、全面总结客观评价了建国以来重大历史问题 16.在天文学研究上引入了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的是A.托勒密B.哥白尼C.布鲁诺D.培根 17.拉丁美洲出现的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美国B、海地C、古巴D、墨西哥

18.1857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扩展到资本主义世界,这一现象表明A、各国的经济联系开始出现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已存在C、资本主义制度已渐趋衰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9.大资产阶级当政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就基本完成,其主要表现是A、确立起资本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B、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C、通过了《人权宣言》D、部分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20.19世纪末美国和德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同原因不包括

A、两国均有较高程度的垄断组织B、两国均完成了国内市场的统一C、两国均具有了较为丰富的资源D、两国均有优越的地理环境

21.决定“亚洲的觉醒”走上与“亚洲革命风暴”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主要是A、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来B、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力量C、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D、列强加紧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占优势地位的小农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在工业中占统治地位的垄断组织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3.罗斯福新政被成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复兴)、relief(救济)、reform(改革),其中反映relief方面的内容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政策D、兴办公共工程 24.二战期间的战时同盟战后很快破裂主要由于

① 意识形态的矛盾②国家利益的矛盾③美苏争夺殖民地的矛盾④美苏争霸局面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

2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A、制定经济发展计划B、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C、石油工业迅速发展D、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计3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衡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言 材料二余谓正德(明皇帝)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以六、七分去农。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13 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雍正)实录》 回答:

概括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的统治者的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读《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谓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援引今古,洒洒万言。„„长素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之耶?即如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近观日本,立宪之始,虽徒以口舌成之,而攘夷倒幕之师在其前矣。使前日无此血战,则后之立宪亦不能成,故知流血成河,死人如麻,立宪所无可幸免者。„„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材料三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回答:上述三则材料对待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认识均借鉴了东西列强的做法。指出其中的异同之处,(8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摘自希特勒《我的奋斗》

材料二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企图向现状挑战的惟一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对日本的占领不能再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打算分割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回答:(l)据材料一、二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指出一战后德国及日本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出现变化原因的异同点。(6分)

(2)材料三反映出二战后美国在惩处德国日本法西斯时态度的差异。指出差异的主要表现及美国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6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4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3分,共计39分。

29、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历史巨变时期,这一时期的变革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结合史实指出这三个方面分别出现的新变化,据此分析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14分)

30、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和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重大探索。指出这两届中央委员会所作探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两次探索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12分)

3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兴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历程。(13分)

2006年中山市一模参考答案:

1、C2、B3、B4、D5、C6、B7、D8、A9、C10、D11、C12、A13、C14、C15、D16、C17、B18、B19、A20、D21、A22、C23、D24、B25、B26、历史现象:明朝时期农业经济和商品交换发展较快;封建社会中一直重视农业的发展,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或答成重农抑商);但明中后期从事商业发展的人明显增多。(6分)

主要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重农政策对稳定社会经济基础有积极作用,(3分)在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明末清初,重农抑商严重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形成和发展。(3分)

27、异:康有为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章太炎认为列强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强国目标的,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孙中山通过列强革命后的弊端认为必须要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进行。(6分)同:学习东西强国,实现国家富强。(2分)

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集中体现在三民主义中,政治革命的根本是建立民国,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愿望,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4分)

28、(l)变化:力图打破“一战”后帝国主义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限制。不同:日本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所得到利益与其愿望有较大差距,而德国是战败国,战后德国经济实力与它在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中的地位不相称。相同:都受到英美势力的压制,急于找到摆脱危机的出路。(6分)(2)对德国:分区占领,铲除法西斯势力,改造德国社会。对日本:单独占领,保留天皇制。原因:美国遏制苏联,维护其远东利益,称霸世界。(6分)

29、政治:①各国先后变法:强化君权,建立君主专制;用法律的形式确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农耕。②各学派从各自立场和政治主张出发形成“百家争鸣”局面。(4分)

经济: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使生产力有了重大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原市场形成和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起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4分)军事: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发展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越来越残酷,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军事专著。(4分)总体趋势:统一的进程加快。(4分)

30、主要内容:前者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明确经济建设方针,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后者开始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推动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逐步推动对外开放的进程。(6分)

原因:前者未能坚持正确的理论成果,修改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政治上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经济建设上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不足,片面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后者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6分)

31、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诞生;(3分)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和第一国际;(3分)社会主义实践由理想到现实: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2分)社会主义运动由一国到多国: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3分)社会主义模式由单一到多元: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发展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2006年韶关市一模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A 6.B 7.A 8.C 9.C 10.B 11.A 12.D 13.B 14.A 15.D 16.D 17.C 18.B 19.C 20.D 21.B 22.C 23.D 24.B 25.A

26.(1)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3分)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的根源,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总揽大权。(3分)

(2)同: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2分)异: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3分)

27.(1)特点:在联合国中制造两个中国。(2分)原因:第三世界的兴起使联合国结构发生变化,接纳中国成为必然。(2分)

(2)一致性:不愿放弃在台利益。(2分)变化:材料三放弃了两个中国的立场(2分)(3)特点:坚持一个中国。(2分)认识:它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美国不愿放弃在台利益,所以台湾问题仍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2分)

28.(1)地位变化:罗斯福新政前,国家不干预和指导私人的经济活动,国家也没有能力干预和指导私人的经济活动。罗斯福新政后,国家由不干预资本家事务变为国家主动地对经济加以干预,参与资本主义的分配、生产、流通等经济过程。(6分)

(2)原因:罗斯福新政前,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自由放任时期,国家不干涉资本家的事情,不承担经济职能。但随着垄断组织的建立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深化,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的自由放任的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局面,因而必须进行国家干预。(7分)说明:学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均可同等给分。

29.(1)说明:统一性:秦朝统一文字(“书同文”),重法抑儒;汉朝独尊儒术,进一步统一思想文化。(4分)

多样性:各民族文化蓬勃发展,风格多样;中外文化共融,佛、道、儒、法并存。(4分)原因:秦汉是大一统的、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封建国家;(3分)对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接纳吸取了外来文化的长处。(3分)说明:学生的答案只要符合参考答案的意思,即可得分。

30.不同理解:民主对康有为而言就是君主立宪;孙中山认为民主就是民主共和;毛泽东认为民主就是人民民主专政。(6分)

形成原因:康有为接受俄国、日本的君主立宪思想;孙中山接受美国的民主共和思想;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6分)说明:学生若答出救亡图存、西方民主思想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内容都可以酌情给分,教师评卷应灵活把握。

31.不同表现及解决途径:立国之初:表现为北方和南方政治集团在国会和政府中的权力分配上的矛盾。(3分)说明:学生可以答南北之间的经济矛盾,但最多能给2分。

解决途径主要是通过立法(制定宪法)来协调南北的权力分配。(2分)19世纪60年代:表现为工业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经济形式(或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废奴问题。说明:必须突出由于工业化而矛盾加剧和废奴问题。(4分)解决方法主要是通过战争手段打败南方,实现南北统一,废除奴隶制度。(4分)

第二篇:2011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0—2011学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及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

C.重用待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郡国并行制

2.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争。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是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4.1871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眼中的广州,“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仓库、商铺……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广州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有()

①清代闭关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对外贸赘劭?BR> ②洋务派在广州兴办一些企业

③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广州产生

④广州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5.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1895年 1913年 增 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产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华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中华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C.中国对外出口显著增加

D.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6.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的是()

A.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B.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 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D.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

7.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8.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9.2008年,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翕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是在重庆,下列关于国共重庆谈判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C.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重庆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1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11.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2.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该片从建筑艺术、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这反映出电视艺术()

①对艺采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艺术品走下圣殿

②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

③普通大众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

④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陶片放逐法(Ostracism)”,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若干古希腊城邦所实施的一项独特

的政治法律制度。每年雅典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12月),常务委员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下面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B.把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

C.是一种绝对民主的政治制度,在《十二铜表法》里可得到印证 D.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政治措施

14.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执政官权力最高 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 D.法律就是执政官

15.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1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B.实现三权分立 C.保证司法的独立性 D.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17.西方有经;齐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18.英国人麦考利在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19.下列情景在1919年可能出现的是()

A.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在英国举行 B.《一个国家的诞生》在美国上演 C.汤姆终于可以看电视节目 D.美国观众往往被电影主人公的名言所激励

20.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21.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

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22.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23.“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D.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24.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人们思维最大的影响是()A.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告诉人们要与时俱进 D.使人们有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25.中国入关(WTO)之路艰难曲折,用龙永图的话来说是“黑头发都谈成白头发了”。以下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B.它通过多边贸易促进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 C.它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成员国提供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D.它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必做题(26题11分;27题15分,28题9分,共35分)

26.(11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2分)(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

27.(15分)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城市的发展,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2分)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3分)

(4)材料三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28.(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恩格斯

材料二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也。——列宁 材料三 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 ——土海《翻译世界》

材料四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3分)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据材料三、四,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和观点,并说明其原因。(3分)

三、(15分)选做题(任意选做一题,全做按的第一题给分。请在未选中的试题答题卡上画

上“//”)

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进行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 食货志》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四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规定或“建言”的目的。(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4分)

(3)材料三、四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斯宾诺莎

材料二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了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撤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宾诺落所说的目标是什么?“一切无用的东西”又指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除了上述立法权外,还有

什么权力?(5分)

(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实质是什么?(4分)

(4)以上材料反映了近代民主思想中三位杰出的思想家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2分)

第三篇:中考历史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

学习资 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开创了许多的制度,右图人物开创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2007年12月21日,沉睡南中国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成功出水。假如有一天,你去参观 “南海一号”文物展览,你一定不会发现哪一个文物()

3.北京大学红楼北面的广场多次成为北京学生进行革命运动的集合地点。结合右图判断下列哪一革命运动从这里出发()

A.辛亥革命

B.红军长征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4.胡锦涛主席在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七大作报告时指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

5.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结合右图判断指的是哪件事情?()

A.召开十三大 B.召开十四大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C.南方视察 D.召开十五大

6.历史上有很多的概念由于误解往往名不符实,下列名称不属于这一类的是()

A.三角贸易 B.印第安人 C.阿拉伯数字 D.文艺复兴

7.2007年6月27日,英国女王正式任命布朗为首相,并授权他组建新内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虽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她却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这种政治制度源于英国历史上哪一部法律文件?()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人民宪章》

8.右图是夏威夷珍珠港事件纪念馆参观,参观这一纪念馆利于我们了解哪一战场的爆发()

A.苏德战场

B.太平洋战场

C.欧洲第二战场

D.北非战场

9.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式看,欧洲再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不存在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B.国际联盟成立

C.联合国的成立 D.欧洲联盟建立

10.“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这几个片段组合在一起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的历史()

A.俄国 B.苏联 C.美国 D.中国

11.2007年11月27日上午,为期一天的中东问题安纳波利斯会议开幕,重新启动中东和平谈判,解决中东问题的关键是解决()

A.印巴冲突 B.巴以冲突 C.伊朗核危机 D.黎以冲突

12.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这一趋势的表现是()

A.中东问题国际会议

B.美国波音飞机的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C.目前全世界跨国公司约有六万多家

D.中国海尔集团北美总部在美国纽约启

二、阅读判断

13.材料一: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促成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出阳关(今甘肃敦煌西南)西行,经新疆,逾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地中海的大秦。这条横贯欧亚的大路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因此被称为“丝绸之路”。

材料二: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作新航路。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当时最富有的王室,此后,更多的欧洲国家加入到殖民掠夺中来,亚、非、拉美等国从此相继进入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

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材料是从上述材料中的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如果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划上“×”。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3)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在新航路的开辟过程中,欧洲人发现了美洲大陆。()

(5)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最早的殖民国家。()

(6)新航路开辟为欧洲殖民者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三、读图与解答

14.货币是社会流通领域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读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请回答:(1)结合历史背景概括指出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图二所示的中国古代纸币最早产生于何时、何地?它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3)图三是哪一组织的通用货币?该组织对欧洲的发展有什么重大作用?

15.读图并回答:

罗斯福 邓小平

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戈尔巴乔夫

(1)使国家摆脱民族危机的实现民族独立的改革家 ;使封建农奴主渡过统治危机的改革家 ;使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绕的改革家。

(2)“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那两位改革家的改革证实了这一结论。

(3)以上改革家的改革能否说明“改革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4)通过上述改革,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四、材料分析题

16.材料一:2007年4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了16家日本新闻媒体驻京记者的联合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

温家宝: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这种交往规模之大,领域之广,影响之深,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但是,在近代,中日之间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就是要吸取历史的教训;面向未来,就是要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

材料二:2006年10月安倍首相的“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也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4月温家宝总理的“融冰之旅”实现了两国领导人互访,使中日关系有了新的良好开端,增强了人们对中日关系未来的信心。岁末日本福田康夫访华,12月30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福田康夫挥毫写下“温故创新”四个汉字,为他岁末为期四天访华“迎春之旅”画下圆满句号。

材料三: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标志和标语(见图)。其标志是中国、日本的英文打头字母“C”和“J”组成的心形标识,标语是“心的期待,新的未来”。

请回答:

(1)唐朝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请举两例中日友好往来的事例。

(2)日本善于向东、西方学习,并进行改革和创新。请以古代和近代两个历史事例分别加以说明。

(3)“在近代,中日之间也有过50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你知道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三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吗?并试举一例其在中国犯下的罪行。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4)你认为近年来中日之间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5)结合三则材料,请你以“心的期待,新的未来”为主题,为中日学生友好交流提一个活动建议。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右图,2004年欧盟成员国。

材料二:2007年1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两国加入欧洲联盟,欧盟经历六次扩大,成为一个涵盖27个国家,总人口超过4.8亿,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

材料三:2007年3月25日是《罗马条约》签署()周年纪念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齐聚柏林,庆祝欧盟成立()周年。右图是欧盟为庆祝生日设计的图标。

材料四: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承认,欧盟这一航母的设计,迄今为止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成功的。多少个世纪以来,欧洲大陆上演的勾心斗角。残酷征伐,在欧盟框架的设计下烟消云散,法、德这对明争暗斗数个世纪的夙敌,居然能够一笑泯恩仇,成为欧洲强大和快速发展的双引擎。

请回答:

(1)欧盟有何组织发展而来?根据材料三的图标判断,这是欧盟为自己多少岁生日而设计?

(2)举例说明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人民的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两例)

(3)材料一、三表明越来越多国家加入欧盟的,你知道其原因吗?

(4)材料四中“法德是明争暗斗数个世纪的夙敌”,请举一事实证明之。

(5)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反映了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

(6)欧洲联盟的成立给我们哪些启示?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五、活动与探究题

18.2008年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中国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为了探究中外民主法制建设的历程,九年级三班组织了一次主题:感受“中外民主与法制”的活动。请你参与:

★步骤一:回顾国外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1)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什么?西方民主制度的源泉与古希腊的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2)近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代替人治的渐进过程。请你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法律文件和作用加以说明。

(3)法制建设对资本主义国家度过经济难关,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举一典型事例说明?

★步骤二:反思我国民主与法制的探索历程

(4)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哪个事件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上的民主化?

(5)什么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

(6)民主法制建设是不断巩固、完善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在哪一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请举出这一时期制定的一部重要法律加以说明。

★步骤三:感悟中外民主法制的真谛

(7)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C4.C5.C6.A7.B8.B9.D10.B11.B12.A

二、阅读判断

13.(1)×(2)√(3)×(4)×(5)√(6)√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三、读图与解答

14.(1)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货币形状各异、重量不一;秦朝统一全国以后,以秦国圆形方孔的铜钱作为统一货币。(2)产生于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利于商业的发展。(3)欧盟;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5.(1)图四明治天皇,图三亚历山大二世,图一罗斯福。(2)图二邓小平的改革,图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3)能。以上实例说明,改革既有积极的一面,它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改革不当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导致不良后果。(4)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警惕和坚决抵制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等。(言之有理即可)

四、材料分析题

16.(1)遣唐使,鉴真东渡。(2)古代向东方(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近代向西方(欧美)学习进行明治维新。(3)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4)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5)如:组织团队参观学习互访、开展各种联谊活动等等。(中日书法交流,摄影大赛、日本插花、茶道、柔道、摔跤表演、学生联谊活动、日本电影周、中日围棋大赛)言之有理即可。

17.(1)欧洲共同体,50(2)变化: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3)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安全防务;有利于国际地位的提高。(4)普法战争;一战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一战;二战(5)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6)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五、活动与探究题

18.(1)汉谟拉比法典,伯利克里(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起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颁布《独立宣言》,国家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了《人权宣言》,宣扬了民主个自由;拿破仑帝国时代,制定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专政。(3)《国家工业复兴法》(4)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5)辛亥革命(6)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7)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保障,经济建设反过来也会促进了民主法制的建设。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第四篇: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中考历史模拟题(襄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他是一代明君,是襄阳枣阳人,历史上称他的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他是()A、刘彻 B、刘备 C、刘秀 D、刘邦

2、“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充分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历史事件是()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游 ④郑和下西洋 ⑤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3、迁都是一个国家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A、盘庚迁殷 B、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 C、周平王迁都到洛邑 D、苏维埃俄国首都迁到莫斯科

4、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错失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原子弹爆炸 B.蒸汽机 C.蒸汽机车 D.螺旋桨飞机

5、如果将“义和团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归结为一个学习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A、社会主义运动 B、资产阶级革命 C、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D、改革与革命

6、长征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转危为安的战斗,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力量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是()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渡过金沙江 D、挺进大别山

7、下列有关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B、都是正面战场的典型战役

C、都是九一八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D、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抗战

8、推动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旧势力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相对论思想 D、马克思主义

9、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美国 B、德国 C、欧盟 D、日本

10、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趋势表现的是()A、1995年1月1日世贸成立

B、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百万多家

C、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消失,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D、中国海尔公司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和销售本地化

二、非选择题(40分)

11、【巩固封建统治】(5分)

(1)请列举秦朝、西汉、明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分别是什么?(2分)

(2)清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做了很多努力,请从平定叛乱、反抗外来侵略、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三个方面各列举一例。(3分)

12、【捍卫国家主权】(6分)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2000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中日两国长达2000多年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 1 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2012年9月,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购岛”闹剧,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愤怒。本就脆弱的中日关系一下子降到了冰点。作为中学生,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声中,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探索。

(1)请举一例唐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史实。(1分)

(2)元末明初,日本倭寇在我东南沿海烧杀掳掠,明政府派往浙东沿海抗倭的年轻将领是谁?(1分)

(3)日本发动和参与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至少写出两场战争2分)

(4)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1分)

(5)“2000年友好,50年对立”的中日关系,证明了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作为两国政府,应该领先而不称霸,强盛而不扩张;领先不忘睦邻,强盛更要友邦。作为中学生,我们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壮语声中应怎么做?(1分)

13、【加强执政党建设】(7分)

2012年11月8日~l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中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制定了重大的方针和政策,引领了中国发展的方向,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一大是什么地点召开的?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2分)

(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召开的具转折性的会议分别是哪两次?(2分)

(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和正确的建设道路,分别是什么?(2分)

(4)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你有何感想?(1分)

14、【改革促进发展】(5分)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图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以来最杰出的改革家。

排时把图变小点,三幅图隔点距离。

图一:列宁 图二:罗斯福 图三:邓小平

(1)图一中的政治家最先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政策名称是什么?(1分)(2)图二中的人物进行了什么改革?其改革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最大的创新是什么?(3分)

(3)图三中的人物在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其中在农村的改革采取了什么形式?(1分)

15、【革命赢得独立】(4分)

读图,回答问题

(1)美国国旗中13道条纹代表最初北美13块殖民地,请问当时在这13块殖民地上的殖民者是哪个国家?(1分)

(2)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她一手高举火炬,一手紧握一本书。这本书是哪部文献?它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分)

(3)你认为美国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否遵循了这部文献的基本思想?试举一例说明。(1分)

16、【战争带来灾难】(6分)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1分)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1分)这次战役被为称“绞肉机”说明了什么?(2分)

(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2分)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1分)

17、【共筑中国梦】(7分)

(一)近代中国——百年坎坷寻梦

材料:鸦片战争一声炮响,改变了古老中国的历史命运,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面对苦难的中国,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实业救国”、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接着,又请来德、赛两位先生,挥动科学、民主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请回答:

(1)“面对苦难的中国,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先贤们为“师夷长技”发起了什么运动?(1分)

(2)提出了“实业救国”口号的状元实业家是谁?(1分)

(3)“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指什么?(1分)

(4)材料中提到的“请来德、赛两位先生,挥动科学、民主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是指哪一历史事件?(1分)

(二)现代中国——梦想照进现实

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梦,中华民族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征途。此后,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始了工业化的起步,标志着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6)自中国实现独立梦之后,我们接连实现了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等,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分)

中考历史模拟题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BAC 6—10:DDBCC

二、非选择题

11、(5分)

(1)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清:八股取士、文字狱

(2)平定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反抗外来侵略:两次雅克萨之战

对西藏:中央政府册封**和**;设置驻藏大臣

12、(6分)

(1)日本派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答对一项即可得1分)

(2)戚继光(1分,写错字不得分)

(3)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答对两个战争即可得2分)

(4)抗日战争(1分)

(5)①牢记历史、勿忘国耻;②努力学习、振兴中华;③呼吁日本右翼势力正视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的泥潭。(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13、(7分)

(1)上海(1分)领导工人运动(1分)

(2)遵义会议(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顺序颠倒不得分)

(3)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等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积极向上符合题意即可得1分)

14、(5分)

(1)新经济政策(1分)

(2)罗斯福新政(1分)对工业的调整(1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15、(4分)

(1)英国(1分)

(2)《独立宣言》(1分)自由、平等(1分)

(3)没有遵循。如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空袭南联盟等(1分)

16、(6分)

(1)沙拉热窝事件(1分)

(2)凡尔登战役(1分)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1分)

(3)三国同盟(或同盟国)、三国协约(或协约国)(2分)

(4)如: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1分)17(7分)

(1)洋务运动(1分)

(2)张謇(1分,写错字不得分)(3)中华民国(1分)(4)新文化运动(1分)(5)第一个五年计划(1分)

(6)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得2分)

第五篇: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太原市36中九年级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分值:7

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C.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D.实现了工农群众的联合斗争

8.下列叙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香港、澳门回归,标志着我们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经济特区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9.外交成就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晴雨表。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经风雨,其中符合1971〜1979

年外交的主题词应该是

A.屈辱外交B.渐趋成熟C.外交发展D.走向世界

10.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同的区域曾经诞生过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下列诞生于海

洋地区域的文化是

A.中国儒家文化B.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C.印度文化D.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11.改革(变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现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改革(变法)具

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内涵,下列有关对改革(变法)的认识正确的是①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②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③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④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2.巴黎这座城市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富有革命传统。无论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还是无

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这里都曾经是斗争的中心。下列符合以上叙述的史实有

①巴黎和会的召开 ②拿破仑颁布《法典》 ③巴黎公社革命 ④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3.有史学家认为,一战爆发的重要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

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其中“一战”前对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国和美国B.德国和法国C.美国和德国D.英国和德国

14.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出现以下变化的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D.赫鲁晓夫改革

15.西方国家流行这样的谚语:“一等企业卖理念,二等企业卖技术,三等企业卖服务,四

等企业卖产品。”中国是世界印染、造纸等制造业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应该

A.进行自主创新,积极发展科学技术,尽快使我们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B.走自己的路,继续保持我们的优势,强化制造业

C.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购买国货,抵制洋货D.保持心灵的自由与和谐,不接受西方理念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共8分)

1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下面空白处填写正确答案。(4分)

(1)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美誉的史学巨著是《》。

(2)再现公元二、三世纪各统治集团间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场景的长篇历史小说是

《》。

(3)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一部系统论述农业生产的专门著作是《》。

(4)我国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为世界医药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17.下面一组图片都与美国有关,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图一 签署《独立宣言》图二 美国入侵日本的“黑船”事件

图三 遭到袭击的珍珠港图四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1)《独立宣言》的签署有什么重大意义?图二事件发生后,日本是如何应对的?(2分)

(2)图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如何?(1分)

(3)图四情景出现后的影响怎样?(1分)

三.材料题(共10分)

18.材料一当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时,中国加紧民族工业的发展,南京政府特别对江浙两省的民族企业进行扶植,特别是纺织,制造等行业有了极大发展。„„中国的发展崛起引起日本的不安,因大萧条所产生的影响也波及日本。为了转嫁影响,压制中国发展,日本借机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材料二18世纪30年代,英国首先爆发了产业革命,这次工业化是从英国的纺织工业部门开始的。„„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示范。

——《英国工业化的几个特点》

材料三1925年,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道路建设问题多次发生争论,抵御工业化问题,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必须高速度。„„1944年,毛泽东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负我们的落后,因此消灭这种落后,是我们全民族的任务。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材料中“全民族的任务”指什么?(3分)

(2)结合材料一、二,对比英国工业化与苏联工业化的最大不同点。(2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与苏联在走工业化道路的相似之处。(3分)

(4)无论东西方的工业化都需要遵循什么原则?(2分)

四.材料解析题(共12分)

19.材料一“1949~1978年,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由此开始„„多年以后,这段沉重的历史依然令人感叹,为了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年轻的共和国经历过如此艰难的历程。” “1978年到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此时的中国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中国以全新的姿态阔步走向世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中华民族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昂首前进。

(1)说出发生在1949年和1978年的两件开启了中国历史新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意义?(2分)

(2)简述20世纪50~70年代,年轻的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成就与出现失误的历程。(6分)

(3)1978年后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请举例说明。(两例即可)(2分)

(4)“为了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2分)

五.探究题(15分)

20.20世纪以来,时代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与革命”逐步向20世纪后半期的“和平与发展”转变。下面是小红同学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任务一梳理知识(7分)

(1)请你帮助小红在表中序号的空白处把有关内容补充完整。(6分)

(2)小红同学采取了什么方法学习历史知识?(1分)

任务二解决问题(6分)

(3)小红在探究的过程中,从人类历史的进步角度出发,得出下面结论。请你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证。

观点:战争是发展的障碍,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任务三思考感悟(2分)

(4)通过以上探究,总结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的原因。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6.(1)史记。(1分)(2)三国演义。(1分)(3)齐民要术。(1分)(4)本草纲目。(1分)

17.(1)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1分)面对美国的入侵,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1分)

(2)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进一步扩大。(1分)

(3)中美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出现世界各国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促使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等。

评分说明:影响答出一点即可得1分。

18.(1)经济大危机为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契机;日本加紧对华侵略步伐。(2分)全民族的任务: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分)

评分说明:影响2分,任务1分,共3分。

(2)英国以轻工业为主;苏联以重工业为主。(2分)

评分说明:答出国家及工业类型得1分,共2分。

(3)以重工业为主;片面追求高速度;(1分)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需要建立现代化国防,巩固政权;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历了曲折与调整等。

评分说明: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

(4)工业比例协调;符合本国国情;工业发展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等。

评分说明: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19.(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分)意义: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人民当家作主,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等。(1分)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意义: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分)

(2)成就:50年代初,对内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对外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53—1957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工业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等。

失误: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民主法制严重践踏等。

评分说明:成就和失误各答出两点史实得2分,加以说明得1分,共6分。

(3)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上升;外交成就突出;香港、澳门回归;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4)经济建设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改革开放,从国情出发,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健全民主与发展建设;重视科技教育,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等。

评分说明:答出言之有理的一点得1分,共2分。

20.(1)①第一次世界大战②十月革命③第二次世界大战④新民主主义革命⑤ “一超多强”,世界向多极化发展⑥进入新经济时代。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6分。

(2)列表归纳对比的方法;主题归纳法;按时间顺序梳理知识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

(3)【示例】战争是发展的障碍。如:两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双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双方死伤人数、财产损失巨大,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不但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灾难、破坏和威胁,而且各国的主要生产设施也成为攻击的目标,使一些拥有重要能源和资源的国家经济萧条;发展中国家常常成为霸权主义战争的受害者,制约经济的发展等。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如: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步入短暂的繁荣时期;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美苏争霸相对制衡,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如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能够促进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和城市的改革,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20世纪50~7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70年代,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冲击美国霸主地位,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等。

因此,只有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宁,才能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评分说明:围绕观点答出言之有据的一点史实并加以论证得2分,共6分。

(4)世界人民反对战争,和平力量增长;第三世界国家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大多数国家注重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联合国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下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专题

    2013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B、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Ahù)zhú)chàng)(sāo) Byǎn)bīn)huī)piān) C.修葺(qì)戏谑(xuè)剽掠(piāo)鼎铛玉石(chēng) D.肯綮(qìng)渌水(lǜ)病偻(lǚ)沽......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2002年6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答......

    高三英语模拟试题

    高考模拟试题(三) 英语 参考答案 听力:1-5 CACAB6-10 BCBCC11-15 CBAAB16-20 ACCBA 单项选择:21-25 AABCD26-30 BCBBC31-35DABBD 完形填空:36-40ABBDA41-45ADCDB46-50AACAA51-55C......

    2010年天津市河北区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河北区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 史 部 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山东省威海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题历史(精选五篇)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Ⅱ卷6至9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三)

    历史中考模拟试题 (三) 作者:admin 转贴自:中国教育开发网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

    高二历史会考模拟试题

    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第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