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血吸虫病防治成效分析
血吸虫病防治成效分析
总结分析青白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成效和经验。方法收集青白江区1956-2010年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资料档案,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情况。结果青白江区共环境改造灭螺220余万m2,占历史钉螺面积的49.00 %;近5年来反复灭螺1347万m2;累计查病382893人次,化疗12153人次;30万人次参加了血防健康教育活动,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100%。2009年以来连续2年未查到钉螺;自2006年以来连续5年来未发现血吸虫病患者和病牛。结论青白江区通过综合治理,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关键词】血吸虫病防治;传播阻断;成效;经验
成都市青白江区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患者,经科学和系统调查证实青白江区是四川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防治血吸虫病,血防工作取得巨大的进展和成绩。1988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国家标准。2010-11通过四川省人民政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的考核评估,青白江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国家标准。现将青白江区1956-2010年的血防工作情况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查阅青白江区于血吸虫病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资料,包含国土、气象、人口、农业、水利、林业、卫生和社发等部门的资料。收集整理青白江区1956-2010年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资料档案,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和报告,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文件和方案等。收集青白江区1956-2010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情况,包含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实施的卫生、农业、水利、林业、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发展等各项工作情况。
1.2 分析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青白江区各个时期血防工作情况。结果
2.1青白江区基本情况 青白江区地处成都平原和龙泉山系地区,面积378.56km2(上标),辖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5个社区,96个行政自然村,现有人口40.68万人。东南与金堂县、龙泉驿区,西与新都区、北与广汉市相邻,东西长约25km,南北约50km,海拨最高为964m,最低为462m。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主要灌渠是东风渠,毗河和青白江贯穿全区,水系复杂,毗河以北为平原,毗河以南为浅丘。青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6.60C,年总降水1080.8mm。农业种植以大米、小麦为主情况。青白江区是成都市最早的工业区和西南地区最大的化工工业基地。
1956年,青白江区首次在大同公社一心村查见钉螺;1958年,大同公社确诊首例血吸虫病病例。经历年调查,全区共计血吸虫病流行乡镇11个,流行村96个,历史累计钉螺面积 4493849㎡,历史累计病人48784人,历史晚血病人189人,现存活36人,历史累计病牛1265头。
2.2青白江区血吸虫病防治历程 青白江区从20世纪50年代发现钉螺和血吸虫病患者以来,防治历程分为以下4个阶段。
2.2.1 调查摸底,制定规划阶段(1956-1962年)青白江区建立了血吸虫病防治专业机构,掀起了查灭螺高潮,发现和治愈了大部分血吸虫病患者和病畜,基本摸清了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2.2.2 全民动员,群防群控阶段(1963-1979年)青白江区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积极
开展查灭螺、查治病,以药物灭螺为主消灭复杂环境的钉螺。,为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3 巩固成效,传播控制达标阶段(1980-1988年)青白江区提出了“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和难点”的防治策略,全区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查灭螺、查治病工作,有效地控制了我区螺情和病情,1988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2.2.4 科学防治、传播阻断达标阶段(1989-2010年)20世纪90年代青白江区执行了世行贷款控制血吸虫病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血防管理技术和理念。2006年来围绕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1,2],强化综合措施,2010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国家标准。
2.3 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2.3.1 部门协调,综合治理 青白江区整合部门资源,2006年全区共投入资金4885.16万元开展综合治理。水务局在钉螺孳生环境整治沟渠404.42km,掏修农毛渠道99.57km,建设人饮工程11处,解决了11.405万人的饮水安全。园林局在有螺环境,植树造林220hm2。农发局建沼气池8272口,大中型沼气池63座(约9200m2),下湿田改造253.33hm2,以机代牛推广微耕机221台。区交通局结合钉螺孳生环境清理边沟885000m,清除杂草25850m2,清掏淤泥1000m3。2006年以来,青白江区以“生态立区”为首要发展战略,将血防工作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先后实施了“环保五年行动计划”、“成都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和“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建设工程”等专项行动,植树造林8500566.67hm2,生态绿地建设419hm2。青白江区是四川省重要的工业区,建立四川化工厂和成都钢铁厂等大型企业,征用大量土地133.33hm2,消灭98103m2钉螺;建立西部物流中心等征用土地173.33hm2,消灭钉螺128443m2。
通过综合治理,青白江区的有螺面积逐年减少,全区共环境改造灭螺220 hm2,占历史钉螺面积的49.00 %,有力地推动了我区血吸虫病阻断达标工作。
2.3.2 因地制宜,科学防治
2006年以来各乡镇(街道)每年反复查螺800 hm2以上,每年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泥敷、稻田浸杀等多种方法反复巩固灭螺500 hm2以上;每年监测查病6万人以上;每年畜牧部门检查全部的耕牛。近5年来累计查螺3051 hm2,解剖钉螺9381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反复灭螺1347 hm2;累计查病382893人次,血阳12153人次,粪检15674人次,未发现血吸虫病人,血清学阳性者全部规范化治疗;开展耕牛监测查病,血清学阳性全部治疗并做病原学检查;畜牧部门累计检查耕牛血清学检查4775头次,血清学阳性35头,全部粪检,未发现血吸虫病牛,扩大治疗35头。加强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建立起不明原因发热排查制度,排查2万余人。开展晚期血吸虫病人救助,共救助34人。利用广播电视等开展血防知识宣传,近30万人次参加了血防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全民参与血防工作。
从青白江区血防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血防科研工作。①开展耕牛市场的血吸虫病调查和监测,制定市场交易耕牛血吸虫防治管理策略和措施,有效控制通过耕牛交易输入血吸虫病传染源。②稻田灭螺试验:2006年以来稻田灭螺2355180m2。③血防信息管理系统研发:血防信息资料的管理是血防工作的重要组成,从血防工作的需要出发,组织血防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开发了基层血防信息管理软件,促进血防信息化工作进程,同时也在其他血防县推广应用。
2.4血吸虫病防治成效 青白江区血防与经济发展结合,钉螺面积逐年下降。2009年以来青白江区连续两年未查到钉螺;自2006年以来连续5年来未发现血吸虫病患者和病牛3,4,5];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达100%;收集和整理了历年原始资料,建立了全区11个乡镇96个行政村(社区)的血吸虫病情、螺情变化及监测巩固的完善系统资料,全部实现微机化管
理。2010年11月经过四川省人民政府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卫生、畜牧、农业、林业和水利等部门的专家对青白江区的钉螺情况、人群病情、家畜病情、血防资料和综合治理等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估,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讨论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青白江区委和区政府就把血防作为当地重要公共卫生工作。通过分析青白江区血防经验,提取出当地较有特色的经验。
3.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青白江区成立了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领导小组,下发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血防达标入目标管理。建立了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血防达标工作例会,通报问题,限期整改;建立部门定点联系乡镇制度,区级61个部门定点联系96个流行村。
3.2 健全体系,强化管理 青白江区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抓手,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以区血吸虫病防治院为指导、乡镇公共卫生所为枢纽、村公共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血吸虫病防控体系。在成都市实现3个率先:一是率先在各乡镇(街道)成立公共卫生所;二是在各公共卫生所率先建立血防专室,确定一名血防专管员和资料员专职从事血防工作;三是率先由政府在每个村聘任村公共卫生信息员从事血吸虫病防控工作。青白江区的三级血吸虫病防控体系和“三各率先”保障了血防阻断达标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血防科研与现场防治相结合耕牛是血吸虫病的重要传染源[6],青白江区唐家寺耕牛市场是西南最大的耕牛交易场所,为有效控制耕牛血吸虫病传染源的输入,开展耕牛市场的血吸虫病调查和监测,制定市场交易耕牛血吸虫防治管理策略和措施。免耕等农业耕作新技术促进农业的发展,也造成稻田钉螺增加,传播隐患加剧[7,8],青白江区开展稻田灭螺方法探索研究,通过多种方法比较试验,总结出稻田浸杀灭螺技术,该法效果好,并在全区推广。
3.3 今后的思路与展望 青白江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血防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为了巩固青白江区的血防成果,应进一步加强以下工作。
3.2.1 依法防治,长抓不懈 血吸虫病阻断达标仅仅是青白江区防控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离血吸虫病的彻底消灭还有一个艰巨而漫长的历程,要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贯彻《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继续保证血防经费,保留一只与血防任务相适应的专业队伍。
3.2.2 科学防治,广泛宣传 血吸虫病流行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并未改变,青白江区仍有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和条件,血吸虫病死灰复燃的隐患依然存在。加强流动人口和家畜交易管理,做好血吸虫病传染源监测[9,10]。相关部门继续引进项目彻底改造钉螺孳生环境。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血防治宣传,强化健康防病意识,提高社会参与意识,有效推进血防工作。
第二篇: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叫血吸虫?
答:凡是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脊椎动物指哺乳类如人类及哺乳动物(牛、羊、马、猪、犬、猫及鼠等)。血吸虫种类繁多,已为人类认识的86种,有19种与人类致病有关。其中有5种血吸虫(即日本、埃及、湄公、间插、曼氏血吸虫)致使人畜患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致病严重,分布很广,包括日本、中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根据发掘出土的西汉古尸解剖分析证实: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日本血吸虫寄生在我国人体内了。
二、血吸虫病是怎样传播的?
答:人、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尾蚴就会很快钻进人、畜体内,经过37天左右发育成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肠系膜血管里,以吸血维持生命。
雌虫在肠系膜静脉的内管里产卵。卵内含有毛蚴,每条雌虫每天产卵1000个左右,卵很小,要用显微镜才能看见。卵要放出毒素,影响健康;卵随血流到肠壁,能使肠壁破溃而进入肠腔内,随大便排除。
含有血吸虫卵的大便污染了水源,在水温大约25℃情况下,经4小时左右虫卵内毛蚴破壳而出,在水中快速游动,遇到钉螺,很快就会钻入钉螺内,在钉螺体内不断繁殖,形成大量尾蚴。含有尾蚴的钉螺遇水,尾蚴就不断逸入水中,人、畜下水接触到尾蚴而受感染,这样就得了血吸虫病。
血吸虫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生存,不断地危害着人民生命与健康。
三、血吸虫生活史
血吸虫的发育和繁殖包括成虫、虫卵、毛蚴、尾蚴和童虫五个阶段。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中,部分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后钻入螺体,发育成尾蚴。尾蚴遇人或哺乳动物,侵入其皮肤后形成童虫,再移至肠系膜静脉寄生,发育为成虫。
四、人被感染上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感染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产性感染。如在田间从事农活、育秧、栽秧、收割、放水灌田、防洪排涝、捕鱼、捉虾、割草等。二是生活性感染。如在有血吸虫的疫水中洗衣服、洗蔬菜、游泳、洗手、洗脚等。
五、什么是疫水?
答:疫水是指在血吸虫病疫区沟渠、田、塘水中有感染人畜患病的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
六、什么是钉螺?
答: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它是雌雄异体,水陆两栖的螺狮。形状呈圆锥形,长度一般不超过1cm,宽度不超过4mm,螺壳表面有纵肋,螺旋一般为6~9个,人们俗称“七转半”,主要分布在沟渠(农毛小沟渠为主)水线上下1m的范围内。稻田中钉螺主要分布在进水口和田埂附近,我市除沟田外个别旧水塘及养鱼塘也都发现有钉螺。
七、什么钉螺才会在感染血吸虫病中起作用?
答:同样的钉螺有两种情况:一是未感染的钉螺。另一种是感染钉螺,又称阳性钉螺。后一种钉螺是指血吸虫尾蚴寄生在螺体随时可能逸入水中,进入人畜体内,使人畜感染上血吸虫病。
八、血吸虫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从西汉古尸发现的血吸虫感染者来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许多人惨遭血吸虫病的危害而丧生,有的村舍也因血吸虫病而被毁灭。患了血吸虫病的病人,早期可以不出现症状,或者可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带血和乏力等症状,但是,一般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治疗,天长日久,重复感染,逐渐形成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小孩患了血吸虫病则影响生长发育,长不高,智力低下,看起来就象小老头一样;妇女患了血吸虫病则月经不调,影响生育,并缺乏生活乐趣;如果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则腹腔里就会长腹水,肝脾肿大,表现出肚大如鼓,骨瘦如柴,有的还会大呕血,真是吃得做不得,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和生活,靠劳动致富是根本不可能的。血吸虫病的危害性就是影响生命、生产、生活、生长、生育之“五生”。
九、怎样防治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防治,首先是防,其次是治。防就是想办法预防血吸虫感染,防止人和牲畜得血吸虫病;治,就是治疗已经患血吸虫病的人或畜。
1、避免与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接触。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人畜不要到有螺的河,堰,沟渠,池,塘等处洗衣物,中、小学生特别要注意不要到这些地方戏水、洗澡。如非得要到这些有螺环境去劳动生产,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穿胶靴、戴手套或在身上涂抹防蚴霜等等,避免皮肤与水接触。
2、积极消灭钉螺。消灭钉螺是预防血吸虫感染最根本的措施,没有钉螺,就不会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消灭钉螺,一是用药杀;二是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新沟,填有螺旧沟;三是人工捕捉。在具体应用时,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法。
3、积极检查治疗血吸虫病。要知道自己是否患血吸虫病,应积极接受血吸虫病检查。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检查,成人在住家所在地接受防疫人员上门检查。目前,检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皮内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环卵试验、粪便沉孵检查等。经过检查确诊有血吸虫病后,无论自己有无症状或体征,均要及时进行治疗。目前治疗用的药物叫吡喹酮,此药毒性低,疗效好,服用方便。
十、血吸虫病在我省哪些地方流行?
1924年Faust首次报告仁寿县存在血吸虫病例,其后相继查获病牛和钉螺,至1949年解放,已报告成都平原及其周围17个县流行血吸虫病。建国后,经大规模调查,证实钉螺分布于11个市(州)的 62个县(市、区),隶属岷江、沱江、涪江和安宁河流域。经40多年防治,至今,已有27个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20个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目前尚有15个县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而且,在20个传播控制县中有8个县近年来由于疫情反复,出现了本地感染的病人和急性血吸虫病。
相关信息:
小学阶段相关信息
(1)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2)血吸虫病的危害:人得了血吸虫病可引起发热、拉肚子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重者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
(3)了解血吸虫生活简史:通过标本或挂图了解血吸虫的一生,认识钉螺。(4)感染血吸虫的途径:人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洗手,就可能得血吸虫病。牛、羊、猪等家畜也能得血吸虫病。
(5)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措施:
①不在设有血防警示牌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②劝告家长不要在有钉螺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洗衣、洗菜等。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检查和治疗。中学阶段相关信息
(1)血吸虫:凡寄生在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称为血吸虫。
(2)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3)血吸虫病的危害:人得了血吸虫病可引起发热、拉肚子等,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重者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
(4)了解血吸虫生活史:通过实物标本或挂图,了解钉螺形态和血吸虫的一生。
(5)感染血吸虫病途径:人、畜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接触疫水10秒钟尾蚴即可侵入皮肤而感染。
(6)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方法和措施:
①不在有钉螺分布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②因生产生活不可避免接触疫水者,可在接触疫水前涂抹防护油膏,预防血吸虫感染。
③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早期治疗。(7)控制血吸虫病方法和措施: ①改造钉螺孳生环境,消灭钉螺。
②改水改厕,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保持饮用水卫生是控制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第三篇: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6年,全镇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中央、省、市血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执行党和国家对血防工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扎实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各项工作,巩固血防阻断达标成果。现将我镇2015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安排如下:
一、目标任务
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方针,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进一步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继续全面落实以控制传染源和阻断传播途径为主的防治策略,杜绝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的发生,巩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成果,建立综合防治长效工作机制。
二、目标任务
(一)加大疫情监测力度。巩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成果,积极建立综合防治长效机制。
(二)积极开展以控制传染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降低和控制危险因素,对血吸虫病病人开展相关治疗,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三)通过调查钉螺范围,在易感地带进行药物灭螺,减少人畜感染危险。开展适宜灭螺技术的研究推广,探索适合我镇特殊环境的灭螺方法。
(四)对晚期血吸虫病人进行治疗,改善其生活质量。
(五)加强血防能力建设。村与村之间交流血防工作经验,提高防控能力。(六)巩固血防成果,迎接国家卫计委复核。
三、具体目标任务分解
(一)镇社事中心
同卫生院一起利用逢场进行宣传,利用广播、板报、展板、宣传资料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血防宣传活动,普及血防知识,使村民血防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安排好春秋两季查灭螺工作。
(二)镇卫生院 1、2015年扩大治疗1100人,全面完成中央、省级项目目标任务,并积极开展晚血病人治疗工作。2、2015年完成查螺80万平方米。3、2015年完成灭螺8万平方米。
4、开展健康教育2万人次。
5、全面做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工作,继续开展血吸虫病监测点任务。
6、开展健康教育,对师资、村干部、临床医生、血防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全年培训不少于4次。
(三)镇畜牧站
2015年继续加大春、秋两季耕牛血吸虫病查治病力度,全面开展普查,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血吸虫病市场检疫检测工作力度,抓好家畜传染源管理工作,抓好家畜粪便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动物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作。2015年,全镇完成所有耕牛的查病,耕牛圈养率达到100%。
(四)镇农业服务中心
继续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针对钉螺在水域中的分布特点和易复发的特性,将水利血防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加大对用水渠系的清淤和防渗整治力度。2015年计划改造斗农渠5公里,加固堤防2公里,疏掏沟渠130公里(其中支渠10公里,沟渠120公里)。
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等工作,积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农业生产实用新技术推广,降低农民接触疫水机率。2015年,全镇计划完成硬化农田渠系5公里,以机代牛15台,农田灭鼠1.1万亩,桔秆还田8500亩。
继续做好我镇农户卫生厕所建设工作,各流行村(社区)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增长不低于1.5%,确保全镇总水平达到78%以上;完成市上下达的农村改厕项目工作任务。
(五)镇学校
负责配合市血防站搞好学校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在小学校开展“五个一”活动和有奖血防知识小报比赛,组织学生接受病情普查监督工作,确保儿童无新感染发生。继续推进健康教育基地学校建设,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镇小学生血防知识开课率达到100%,知晓率达到95%以上。
(六)各村(社区)
要积极配合支持镇卫生院的血吸虫病的查治病工作,负责宣传和组织人员查治病。在春、秋两季查灭螺工作中要协调好组与组,村与村边界区域的施药灭螺,解决好灭螺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
进一步提高对血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将血防工作作为一件大事、实事紧抓不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组织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强化《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宣传,坚持依法防治;强化部门联动,建立长效机制。各流行村(社区)、镇属各部门要认真研究部署2015年的血防工作,统筹规划,细化方案,量化指标,全面落实血防各项措施。
(二)加强督导检查,确保目标实现
按照《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和《德阳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落实血防工作春查秋会制度、例会制度、述职制度、通报制度、督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镇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2015年春秋两季组织相关部门对全镇血防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各流行村(社区)要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升防治意识
3—4月为血防宣传月,各流行村(社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会议、展版、宣传栏、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血吸虫病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和防治知识的普及,增强群众血防意识,提高群众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升防控意识和血防达标参与意识。
(四)加强队伍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血防专业队伍是血防工作正常开展和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各流行村(社区)、相关部门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尤其是血防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要进一步加强对血防专业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逐步建立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业精高效的血吸虫病防治专业技术队伍,建立健全血吸虫病防治长效机制,确保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第四篇: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总结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总结
今年来,在县主管局的领导下,我站始终贯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策、联防联控”的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管理,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在工作上突出重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站2018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站员学习,充分认识血吸虫病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新年伊始,我站就认真组织站员学习了《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要求站员牢记为民理念,要以对历史负责、对子孙负责的态度,高度认识血吸虫病的危害性。
二、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要求站员站好自己的岗位,切实履行一名植物检疫员的法律职责。要对一切进、出车辆所运输的苗木、花卉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确保消灭带有钉螺植物。全年共检查过往车辆452台,苗木1293棵,花卉502株,未发现一起带有钉螺苗木、花卉。
三、加强对周边区域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血防意识。鉴于我站所处的丁香镇是历史上的血吸虫病疫区,我站于2018年6月份对镇周边区域的村、组进行一次宣传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这次宣传,使群众进一步认识到血防工作的重要性,并支持我们的检疫工作。血吸虫防治工作既是一项民心工程,又是一项复杂社会系统工程。今后,我站将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为构建和谐石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一、我市血吸虫病现状
崇州市是全国血吸虫病重流行县,全市17个乡镇有不同程度流行。
血吸虫生活史
血吸虫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童虫六个阶段。成虫寄生于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内,靠吞噬红细胞为生,一对成熟虫每天可产3000个左右虫卵,大部分虫卵随血液流入肝脏等器官,损害肝脏及其他组织,少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我国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二、血吸虫病的危害
血吸虫病按照发病时间的长短和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轻重可分为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①急性血吸虫病表现为高热﹑肝脾肿大等症状,病情重,来势凶猛,若不及时治疗能危及生命。②慢性血吸虫病可无明显症状或自身没有感觉,部分伴有慢性腹泻﹑疲乏无力和消瘦等症状。③反复或重度感染血吸虫,未经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出现腹水,病人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贫血,极度衰竭﹑呕血,甚至死亡。妇女感染可引起不孕,儿童感染影响发育可成为“侏儒”等。
三、哪些活动易接触疫水,如何预防。
很多生产活动﹑生活用水﹑游泳与戏水等都易接触疫水,如插秧﹑打谷﹑排水﹑捉鱼,沟塘﹑河流洗澡﹑洗手等。个人防护应穿长统靴或擦尾蚴防护药品尽量减少接触沟渠﹑河﹑塘水,特别是暑假期间中小学生,尽量不要到沟渠内捉鱼虾﹑戏水﹑游泳等,避免造成急血感染。
四、如何防治血吸虫病
疫区群众每年应参加当地政府﹑卫生部门组织的查灭螺和普查普治血吸虫病工作,发现患有血吸虫应及时服用治疗血吸虫病特效药物吡喹酮。关键是早查﹑早治,以免形成晚期血吸虫病,危及生命。因现阶段对血吸虫病只有治疗药物,而无预防药物,且血吸虫病易反复感染,疫区群众应每年参加血吸虫病普查,发现血吸虫感染及时治疗。
五、患了血吸虫如何检查﹑治疗
到过疫区﹑接触过疫水或疫区群众发现有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症状和体征者,应及时到乡镇医疗机构检查,根据病情进行规范性的治疗。
六、全民动员,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
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发挥有关职能部门(农业﹑水电﹑畜牧﹑卫生﹑教育﹑广播等)的协同作用。做到人畜粪便沼气无害化处理﹑沟渠硬化﹑下湿田改造﹑植树造林﹑产业结构调整﹑健康教育﹑人畜同步化疗等,这样就可以达到防治血吸虫病的目的,促进国民经济向前发展。
崇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一一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