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01:1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研究》。

第一篇: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研究

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研究

内容摘要

近年来,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课题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走访少管所在押犯、类型分析、数据核对、情况归纳等方式,就青浦区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原因、特点开展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闲散青少年 违法犯罪 预防 对策建议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据青浦区有关部门2003年11月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区目前16-25周岁闲散青少年约有9500人(泛指不做工、不种田、以及中学未毕业辍学生)。25周岁以下本地青少年刑事案件1998年101起;1999年135起,同比上升33.7%;2000年165起,同比上升22.2%。

从我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来看,一是团伙抢劫案增多,具有暴力倾向;二是违法犯罪手法从原来的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发展到智能型、流窜型、技术型作案;三是重大恶性案件(如有预谋的故意伤人)时有发生;四是违法犯罪对象趋向低龄化;五是涉及毒品及卖淫嫖娼案件明显增多。

(二)概念界定

农村的闲散青少年,相对城市而言,较难界定。本文将闲散青少年界定为:一年中有三分之二以上时间不上课、不做工、不种田,总是闲逛在社会上的农村青少年,以及城镇的待业、下岗青年。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1、家庭环境恶劣

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人最可以依靠的人生港湾。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情绪和社会行为。譬如对“16-18周岁”年龄段的闲散青少年来讲,家庭监护条件的好坏以及教育方法的是否得当,对他们的心理、品德、爱好、理想和行为举动都有极大的影响。而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大多是家庭结构遭到破坏,或父母离异,或父母中一个已亡,或父母有残疾和重病在身,使其无人管教,放任自流。例如,××镇胡××,父亲残疾,母亲重病在身,他从小缺乏管教,12岁就会抽烟喝酒,并教唆比他更小的学生逃学、逃夜,被学校老师称为“害群之马”。一到16周岁,该生便作为大龄生退学,从此更肆无忌惮,成为偷窃、打群架和敲诈小学生钱财的“恶少”。又如,××镇李×,成家后由于嗜赌成性,妻子弃他而去,离婚后的他更不务正业,整天闲逛,经常小偷小摸,而成为当地一个不安定因素。

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只拼命挣钱,对子女放任不管或管教不严,有的向子女灌输不良意识,经常在子女面前谈论道德口味低下的故事,有的家长则对子女娇纵溺爱过度。

2、社会交往不良

闲散青少年往往受到家属、邻居、亲朋和社会上其他人有意无意的歧视,感到缺乏温暖和理解,从而容易产生到外边去寻找朋友的欲望,一旦被社会上不良分子拉拢、腐蚀,就必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镇钱××、陈××经常和有犯罪前科的张×厮混,一次在张×的教唆下,竟然结伙盗窃某五金厂的铜制品及原料而成为阶下囚。

3、学校教育存在缺陷

学校是教育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阵地,但由于相当一部分学校尚未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所以一部分学习上有困难、成绩低下的学生得不到热情关怀和及时帮助,逐渐成为“双差生”,即行为习惯上也产生了不良倾向,并进一步妨碍了学业,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例如,××中学陶××,小学时成绩尚可,但升入初中后,一时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再加上父亲生病和家离学校较远等原因,成绩明显下降,并开始出现旷课。由于班主任比较年轻,又缺少爱心,对该生不但不热情帮助,反而时有讽刺挖苦的言行,使陶×产生对立情绪,最后初中尚未毕业便退学回家,闲荡在社会上。

4、公共娱乐场所的负面影响

目前,青浦城区及各农村集镇舞厅、茶庄、卡拉OK厅、电子游戏机房、电脑网吧比比皆是。这些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大多不到位,而对闲散青少年又有较大吸引力,故不少青少年在这些地方学会抽烟、喝酒、打架、交女朋友……并由此衍生盗窃、流氓斗殴、抢劫,甚至吸毒、贩毒等各种犯罪行为,其中有的是被流氓团伙教唆、胁迫、引诱造成的。

5、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

面对“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重”、“家庭结构突变”、“价值观念异化”等现实问题,一部分青少年产生种种不适应,从而引发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这恰恰是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镇一位20周岁女青年由于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从而产生严重的自闭心理,继而得了忧郁症。她一方面不愿同亲戚、邻居交往,一方面又结交了一个品行不良的男朋友,并染上了毒瘾。

6、社会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在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闲散青少年中,相当一部分是有犯罪前科的。对刑满释放或劳教释放的青少年,由于社会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因此对于他们回归社会而必须“配套”解决的就业、就学、住房、婚姻等问题,往往会遇到障碍。而对于这一群体的帮教工作,虽然社会各方面已越来越关注了,但总体上流于形式的多。

(二)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闲散青少年的特点

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闲散青少年,由于较长时间的学业不良、工作不良、交往不良和行为习惯不良,大多数处于学校不能管、社会不想管、家长管不了的状态。所以他们不同于普通的青少年,也不同于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一般闲散青少年,他们在个性心理、行为方式上具有自己的特点。

1、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优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甚至学校环境,从而造成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闲散青少年都有其特殊的不正常的生活经历,再加上眼前的机遇又很“糟糕”,所以他们不但缺乏一般青年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负责态度,而且往往对家庭、对社会具有成见,甚至“报复”心理。长此以往,这类青少年在知觉的选择性上明显地产生片面倾向,感知事物过程中往往歪曲知觉对象的整体性质,舍本求末,把局面的现象理解为整体属性;在接受外界信息中把消极落后的东西视为新鲜,并积极模仿、追求;他们在智力活动中,缺乏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和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注意力分散,不易集中,不能掌握和支配自己的观察力,更不会在观察中分析、比较对象的异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概念;在思维活动中,明显缺乏积极性、组织性和连贯性。这就决定了这类青少年行为方式带有盲目性、冒险性和投机性。

2、个性倾向出现了偏差

个性倾向是人的需要、兴趣、理想、信念等。这是人们对现实的态度,也是人们行为的动力,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闲散青少年在自己的特有活动中,形成了利已、利禄的价值定向观念。他们的低级需要占支配地位,兴趣爱好偏离了正常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生活追求的目标,他们的行为准则是以不吃亏、占便宜作为行动的归宿点;有时为了达到自己的要求,可以不顾一切铤而走险。

3、性格往往具有双重和矛盾的特性

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闲散青少年的自尊心很强,但又往往以扭曲变态的形式出现。自尊和自卑互相交织,互相结合。他们在看待他人时,以自己的认识标准来衡量,对集体缺乏热情,喜欢自由活动游离于集体之外。但是,这类青少年具有较强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他们在周围寻找自己的伙伴,建立起松散的小集体,以摆脱心理上的孤独和不安全感,在精神和意志方面,又显露出强硬和脆弱的矛盾。这类闲散青少年情感易外露,容易产生激情,重感情,讲义气,情绪极不稳定,变化多端,在意志、品质上自责性较差,喜欢模仿,易受暗示,自控能力差,经不起外界的引诱。

4、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定型化

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闲散青少年长时期重复不良行为,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说话、走路、行动等,都带有某种特殊的动作或腔调。主要表现在:迷恋吃、喝、玩、乐生活方式,经常有家不归;沾有抽烟习气,把抽烟视为老成的标志;生活没规律,喜欢夜间活动;游离正规化集体,喜欢单独或小群体活动;好讲假话、粗话,会说社会上的违法犯罪劣迹青少年的隐语、暗号;打架逞能,态度蛮横,寻找靠山,欺侮弱小;爱异常穿着,常议论男女问题,好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有较早的性行为等。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预防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或者说要解决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必须标本兼治,多管齐下。江泽民同志曾经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指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因此,预防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要强调政府行为,切实依托社区。

(一)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一是有关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教育青少年的主力军作用,当青少年出现倾向性问题时,要及时采取对策措施。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治安问题的能力。公安部门要把整顿学校周边的治安秩序,扫除社会丑恶现象,清除毒害青少年思想污染源,作为保护青少年的重要措施来抓。坚决清除学校周边“恶少”,加大打击违法犯罪力度,使“恶少”形不成群体,发现一起查办一起。二是切实开展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严格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三是共青团组织要与劳动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本地区闲散青少年劳动技能培训、法制宣传等教育管理工作。四是本着“谁留宿谁用工、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外来流动人口中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综治、公安、劳动和共青团等部门要加强经常性的指导和检查,使这方面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综合治理,必须加强政府行为,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使学校入学率和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使社区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质量普遍优化,当积极学习、认真工作、奋发向上的人多了,并普遍了,那么整个社会环境和氛围就好了,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也可望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整顿文化市场,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是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举报监督制度,置文化市场经营行为于全社会监督之下,最大限度地挤压非法经营活动生存空间。二是严格贯彻《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对娱乐场所的重新审核从严把握,对有色情陪侍或变相色情陪侍活动的,坚决予以停业整顿或取缔。三是对于违法接纳未成年人娱乐场所和在法定节假日外接纳未成年人的电子游戏场所,依照有关规定严格查处。四是加强音像市场的管理力度,对赌注、色情、暴力音像制品的,逐步限制直到最终取消“刀光剑影”放映场所。五是充分发挥文化馆(站)、青少年教育基地的优势,丰富文化生活,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依托社区,建立“帮教、转化”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镇、村(居)委会的领导要了解和掌握本地区闲散青少年的情况(包括其家庭情况)及其走向,要关心和帮助闲散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工作。社区内要创造条件,开展一些适应青少年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对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要落实帮教工作,并做到帮教对象、帮教目标、帮教措施“三明确”。要将社会帮教纳入法制轨道,以增强社会帮教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过去那种只凭群众性、自愿性,老帮小的格局,很难保证社会帮教组织措施落实和责任落实。社会帮教要有专门的机构,这一机构要有一定的数量的专业工作者和广泛的业余工作者参加,实行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对从事社会帮教的专职和兼职人员,要有相应的政治、业务素质,目前,我区的社工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为专业开展社会帮教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专业队伍。

(四)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职业培训和纪律法制教育

采取各种措施帮助闲散青少年学会谋生的一技之长和确立做一个合格公民的自觉性,让他们尽早成为有用之人,并及时被社会所吸纳。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真正落实和切实到位,应筹建区青少年法律学校,学员主要是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闲散青少年,课程内容为纪律法制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心理指导及矫治。

(五)重视“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工作

为了实现我区家庭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实效化,让尽可能多的青少年拥有一个和睦温馨、健康向上的家。要进一步办好各个层次和多种类型的家长学校,如“监护人学校”、“单亲家长学校”和“爷爷奶奶学校”等。切实强化广大家长“为国教子”的意识和“科学育儿”的能力,使“学习型家庭”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另外,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譬如利用社会力量),为那些失去监护条件或监护条件极差,从而基本上流浪在社会上(但又不是孤儿)的未成年人建立未成年人委托监护中心(或特殊少儿寄养所),使预防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前沿”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

(六)对闲散青少年要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对其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要给予及时的疏导和矫治

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闲散青少年主要存在以下心理矛盾:(1)自尊心和自卑心的矛盾,他们既不允许别人嘲笑、侮辱,又看不起自己。(2)好胜心和不敢取胜的矛盾,像其他青少年一样,他们也有一定的好胜心,但由于素质较差,只能处于落后地位。(3)上进心和意志薄弱的矛盾,他们有时也想积极改正自身缺点,遵守行为规范,但由于意志薄弱,这种动机只能停留在思想上。(4)合理需要与得不到满足的矛盾。他们也向往变好,但往往不能为其他人信任,因而不能同优秀青少年交往。(5)独立自主的需要和家属、领导或其他长辈严加管教的矛盾。

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很多,但从主观上讲,违法犯罪的主体往往存在着心理上的病灶。因此,培养心理医生、设立心理门诊、编发心理自疗书籍并进行阅读指导,这对青少年特别是闲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来说,实在是一件非常紧迫的事情。

第二篇:闲散青少年定义

山东省对于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定义,请大家借鉴并完善

(一)闲散青少年:是指6—25周岁不在学、无职业的自然人。具体操作中(比如在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中),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1.6—15岁的自然人只要“不在学”,即没有在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正规学校接受教育,就可以被认定为闲散青少年。16—25岁的自然人必须同时满足“不在学”和“无职业”两个条件才能被认定为闲散青少年。

2.“不在学”或“不在学”、“无职业”的状态一般要持续半年以上才能被认定为闲散青少年。

3.因为自身健康、家庭变故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导致无法上学、无法工作的青少年不应被认定为闲散青少年。比如,因残疾而导致工作能力全部或部分丧失的青少年不能被认定为闲散青少年,而应列入其他残疾或生活困难青少年群体予以帮助和服务。再如,家中有人大病,不得不中断学业或辞去工作在家照顾病人的青少年不应被认定为闲散青少年。4.有较为明确的努力方向且在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时间里为实现目标而导致“不在学”、“无职业”的青少年不应被认定为闲散青少年,比如,在家自学准备考研的大学毕业生;为找到工作而在家自学或接受某些非正规培训的青少年。(二)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是指一年以内有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第14条、34条规定之情形的6—25岁自然人。具体操作中,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1.曾经有过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但截止到排查摸底结束时一年内没有过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不应被认定为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

2.曾经在公安部门有案底记录,但截止到排查摸底结束时一年内没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不应被认定为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

3.刑满释放或解除劳教青少年,自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之日起一年内没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不应被认定为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

(三)受救助的流浪乞讨青少年:是指接受过民政部门的救助机构救助的、离家在外、无固定职业、居无定所且流浪乞讨状态持续半年以上的6—25岁自然人。

(四)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的6—17岁的自然人。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长期”是指持续半年以上。2.“农村家乡”是指户籍地或常住地。

3.“在外打工”是指在户籍地或常住地所在县、市(指县级市)、区以外工作。

(五)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正在监狱服刑或正在被劳动教养的6—17岁的自然人。

第三篇: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景德镇陶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应用物理丘贵玲)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的逐步普及,我们迈进了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快速传递,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思潮蜂拥而至,作为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受到误导的未成年人该如何增强自己的辨别力以及社会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深入探讨和研究的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课题。

关键词: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

正文 :

一、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伟大变革时期,但是这个变革是思想政治、文化等条件准备尚不足的情况下,在国内外形势的压力和催迫下突然到来的,这一特点所造成的最大变化,无多余价值结构的断裂和突变。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一些有害的东西随之滋生绵延,侵蚀着我们的社会肌体,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使他们好坏不分,善恶不辨,是非颠倒,在不知不觉中沾染恶习,由小到大,最后走上违法犯罪之道路。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数量之多,发展之快,危害之大,性质之严重,非常让人震惊,群众称之为“社会公害”,他们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破坏作用,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我们从建国以来青少年犯罪在全部犯罪中所占的的比例情况统计,可以清楚地了解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50年代末为30%,1965年为60%,1976年为71%,1978年为76%,1980年为80%,1990年为86%。进入2000年以来青少年犯罪比例更大,可见增长速度之快、犯罪面之广、后果之严重,大案要案多数是他们所为。据调查13—15岁是初犯高峰期,15—18岁为犯罪的高峰期,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国外许多研究调查表明也有上述类似的现象,从世界范围来看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和犯罪类型多样化及恶性化、团伙化。笔者曾对某区法院进行过调查统计,该法院2003年全年未成年犯罪17件27人,分别犯有盗窃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销赃罪、抢夺罪、强奸罪、抢劫罪、寻衅滋事罪。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我们要想把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很好的加以解决,是防治工作卓有成效,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必须看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速胜论”的思想是要不得的,也是极不现实的。一是从这个问题的现实情况来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虽然逐步得到解决,但他依然是一个比较突出、尖锐、严重的社会问题;二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和条件,而且,这种滋生病菌的温床不会在短期消失;三是矫正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和该找他们的思想有

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完成这个改造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凑效。教育、挽救、改造违法犯罪青少年,把青少年的犯罪率降到最低限度,既是艰巨的战斗任务又是崇高的历史使命。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有群胆、无孤胆,以团伙犯罪为主。他们认为结伙作案人多势众,人多点子多,可以发挥“集体优势”,容易达到犯罪目的,且可以互相壮胆,被抓后又能分担罪责。据测算,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案件占到的比重要接近90%。

(二)违法犯罪低龄化、暴力化、辐射化,对社会危害越来越大。未成年人中的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中以14至18岁居多,年龄小,手段残忍,打群架时使用菜刀、钢管等暴力性犯罪占多数。只要有一个人带头,就会群起而哄,疯狂作案,不计后果,以此来体现所谓自我存在的“价值”和“能力”,特别是那些意志薄弱、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违法犯罪的手段成人化、智能化。如:伪装现场、销毁证据、蒙面偷袭、网络犯罪等。

(四)犯罪组织严密、形式多样、阶段性强。每年的春夏季,即初

三、高三学生临近毕业前,是各类学生伤害事故高发期,在校生与社会不良青年相互勾结,并以其作后台,气焰嚣张,在校园附近寻衅滋事,直至自成一派,另立山头。

(五)女学生犯罪呈增长趋势。在家长和老师的眼里,女孩子老实听话,与违法犯罪无缘。而近年来,青少年学生中的女学生犯罪却呈现增长的趋势,且易诱发各种类型的伤害事故发生。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在校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趋严重,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因素一:家庭教育的失当及不良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一个人性格、品德、情操、思想的初步形成,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有关,家庭中潜移默化的因素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的父母缺乏责任感,忙于上班或经商,使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将子女长期放在祖父或外祖父家中,忽视对子女的直接教育,不过问孩子的学业情况,也不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有的家长沉迷于麻将、舞厅、酒场,甚至带孩子进舞厅、教孩子打麻将、赌博、喝酒等,最终导致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因素二:学校教育的误区。学校不只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的人,更主要的是把学生教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有用人才。但在当前经济转轨时期,全社会都面临着高考、就业的强大压力,学校教育和管理上的误区容易让一些后进生产生厌学情绪。厌学、逃学、辍学的青少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正在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90%以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受不住微不足道的批评打击;有的学生学习不佳、不能承受学习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产生厌学、逃学,甚至发展到辍学,辍学后游荡社会极易结伙作案,走向犯罪。此外,学校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存在不平

衡状态也会导致部分学生辍学流向社会。

因素三:自身潜意识的影响和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识别能力弱,自我约束能力弱,抵御外界侵蚀能力差。但是,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迅速,个人意识增强,崇尚金钱,攀比消费,在金钱和物欲得不到满足时,就有可能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同时,大多数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容易导致犯罪。

因素四:社会不良因素是滋生犯罪的催化剂。毋庸置疑,目前青少年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处于较为严重的“后天失调”的环境中,社会上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思想的泛滥,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不良影视作品也会导致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发生。社会上无政府主义、江湖主义等歪风,容易使青少年发展成流氓帮派和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现在中小学生每年有170多个假日,过多的作业课程减少以后,校外的闲暇时间增多,健康的、有组织的、能充分发挥青少年智力的活动场所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青少年就业机会不足,特别是18至25岁闲散青年管理工作的薄弱。虽然很多部门的工作均涉及此领域,但是由于缺乏硬性的明确规定,使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工作难以落实;那些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离开学校但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青年,实际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四、如何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使青少年的教育融入社会,形成社会共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一)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培养合格学生

学校是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场所,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提出“教好每一个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教育成才的观念”。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德、智、体”的合格学生。通过学、讲、记、考,抓好学生的规范条文,行为养成。教育中要区别对象,分明层次,做到有的放矢。坚持从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入手,养成自尊自爱、真诚友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谦虚的优秀学生;养成举止文明、遵纪守法、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秩序的良好习惯。坚持以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抓手,抓好典型,树好榜样。开展适应青少年“比学赶超”活动,提高学生的趣味性、积极性,培养青少年的综合智能;加强体育锻炼,开展有益的文娱活动,增强体质,使他们茁壮成长。坚持从学生的点滴抓起,爱护公物,参加劳动,保护环境,开展勤劳俭朴、不铺张浪费的教育活动。

(二)以社会教育为主格局,净化成长空间

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形成社会教育主框架和体系,发动和依靠各界对青少年的成长进行关心。开展报告会:一是对现行政策和社会发展史进行教育,二是向为革命而奋斗牺牲的英雄学习,组织青少年去烈士墓缅怀先烈,去革命历史展览馆

参观学习。三是进行警民共建、军民共建、建立法制副校长制度。四是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教育。组织青少年学生去劳教所参观,请监狱警察和少年犯来学校为学生讲犯罪的经历,告知学生、提醒学生要守纪守法。通过少年犯现身说法,使学生从小处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邀请老红军、老干部、老战士和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积极分子给学生讲解做人、做事、做合格学生的教育。五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注重加强社会环境特别是学校周边的整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经常组织教育、公安、司法、文化、城建、工商等部门协同行动,集中对学校附近的文化娱乐场所和学校门前的书报摊点进行全面治理,取缔学校门前200米内开设的游戏室、网吧、歌舞厅和录像厅,文化部门不定期开展扫黄打非活动,有效地净化学校和社会环境。

(三)以法制教育为主内容,严把预防关

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为此,做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开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设立普法橱窗、法制展板、普法宣传牌;开播“法制天地”、“法制园地”、“法制长廊”、“法制漫画”、“法治现场”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多类型、多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同时针对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活泼的特点、爱好、兴趣,开展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开展创建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组织普法讲师团为学生举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讲座,指导各学校制定严禁体罚学生等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保障制度。帮助青少年,时刻提醒青少年树立正气、改掉恶习、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在直观现实的法制娱乐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

(四)以家庭教育为主渠道,养成良好习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是影响其子女是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当今的独生子女时代,孩子娇生惯养,容易进入误区,走上邪道。因此,青少年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一是父母要潜移默化地做好孩子的表率,事事做出样子,处处做好楷模;二是要从点滴养成孩子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三是家长要引导孩子,关心孩子,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多贴近,使孩子有一个健康、安全、和谐、幸福的环境;四是建立“家长学校”,使家长能走到一起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向家长宣传教育孩子的正确途径,教育家长做一个合格的监护人,营造氛围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紧密配合的良好局面。

(五)以创新形式为主突破,形成新亮点

面对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地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要不断地创新机制,改进教育方法。

一是推进新颖性。青少年思想活跃,善于求新。各项教育活动必须顺应形势发展,以满足青少年特点的需求,把各项活动开展为具有时代特征、具有成长空间、具有生活特色,以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青少年浓厚的兴趣。

二是开展直观性。在青少年中要不断开展不仅能听到、看到更能直接亲身参与

其中的形象直观生动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参加法制小记者,参加法院少年庭审旁听,到少管所听少年犯现身说“法”、举办法制夏令营,随公安110出警和新闻110采访,辨别是非,分清真假,了解真理、情理、法理。同时开展“模拟法庭”教育,让青少年自己扮演“法官和当事人”,在法制实践中提高青少年素养。

三是面对现实性。提高青少年参加法制教育的兴趣,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现实思想,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深入浅出,以案说法,以法治理,以德育人,把法与德、纪讲到青少年的心里去,使青少年产生共鸣。通过开展做合格青少年为主题班会,“美与丑”辩论会和“立志成才”演讲会以及举行成人宣誓仪式、知识竞赛、图片展览、法制讲座活动,力争最大限度地提高青少年的辨别能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快速成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相信通过强力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工作新机制,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工作就一定能实现新突破、得到新发展。

总之,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是一个社会化难题,我们要把它列到社会化系统工程中加以解决。实行综合治理是我们国家进行治安管理的一个首创,并且多年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对防止和减少社会犯罪,对加强青少年的教育,统筹解决青少年的各种实际问题,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目前,我国在加强法制建设方面力度不断加大。现行各种成文的法律法规多达几千部。但单单靠法律强制手段是非常被动的,我们应该呼吁全社会,动员一切力量,使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工程,对青少年进行广泛的权益保护、思想教育、违法惩罚相结合。加大立法保护,加大人财力的倾斜,以教育诱导为本,以惩罚为辅,让黄、赌、毒及一切社会丑恶现象远离他们,给青少年一个纯净的生活学习空间,去开创我国社会治安新局面。

参考文献资料:

1、(苏)达尔戈娃 《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问题》 群众出版社1985年版

2、李淑琴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使用问题及相关法律》 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1年版

3、周路 《青少年犯罪综合治理对策学》 群众出版社 1986年版

4、徐建 《青少年犯罪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6年版

5、卡涅斯基 《未成年人犯罪的侦察和预防》 群众出版社 1986年版

6、各类报刊资料,《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司法》、《公民与法》等

第四篇: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当今社会极为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就是对于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与预防的研究。

关键词: 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特点原因预防

青少年一代肩负着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责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后备军,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状况和自身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和建青少年一代肩负着促进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社会进步的责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但近几年来,由于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工作的安定。因此,对于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一 青少年犯罪概念

所谓“青少年犯罪”,在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青少年犯罪不仅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某些违法行为,不良行为,狭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是指触犯刑法而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我国《刑法》是我们确定狭义要领的主要依据。

我国刑法第一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某故意伤害炙热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上面这些规定说明了我国刑法关于责任年龄的规定是采取了4分法,即

(一)已满16周岁的人犯任何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这在法律上叫做“完 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二)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 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在 法律上叫作“减轻刑事责任年龄”

(四)因不满十四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这在法律上叫作“绝对无刑事责任年

龄”。①

我国《刑法》将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四段是完全符合我国少年智力、所受教育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实际情况的,它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原则,既不会扩大打击面,又不会放纵一些严重的犯罪。

二 青少年犯罪现状与特点

对于青少年犯罪这一特殊的犯罪群体,了解它的犯罪特点及现状有利于预防研

究工作的展开与深入。对于青少年犯罪,首先一个特点就是犯罪低龄化。低龄化不是年龄越小越犯罪,而是与以往相比,青少年犯罪的初犯年龄,高峰年龄,平均奶奶领呈明显的提前趋势。目前青少年犯罪的初犯年龄为14-15周岁,高峰年龄为16-17周岁,平均年龄为18-19周岁,据有关统计,青少年犯罪中,年龄最小的仅有9周岁,所占比例最大的是17周岁。比60,70年代分别提前2-3周岁,②这表明青少年犯罪整体向低龄化发展。在青少年犯罪案例中,侵财性,暴力性犯罪突出。抢劫,抢夺,盗窃侵犯财产的违法犯罪案例占总数的51%,位居榜首,其次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强奸等侵犯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占38%,③从这两个数据不难看出青少年违法犯罪中侵财性和暴力性犯罪占很大的比例。除此之外,作案手法的成人化也是其特点之一。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成人化倾向,不仅预谋性强,作案手法成熟,而且十分残忍,危害之大令人触目惊心。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犯罪年龄却呈现不断低龄化。无论是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处在发展中国家,大都面临着青少年犯罪迅速增多,犯罪率日益攀升的严重状况。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违法犯罪已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④

三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

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㈠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剧变,心理结构的不成熟,不稳定和社会阅历浅,对问题认识直观片面是自身心智不成熟的原因。这时候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如孤独感和强烈的交往需要的矛盾,精力过剩和能力低的矛盾,兴奋性高和自我控制力低的矛盾。⑤现在,未成年人的生理成熟年龄普遍提前,生理上的突飞猛进,尤其是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是他们的性意识。性冲动,性体验等接踵而至,这给他们带来可各种困惑和疑虑,产生各种神秘不安的复杂心理,又不愿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因而产生孤独,这种心理上几感到孤独,又渴望被人理解希望与人交流的状态使得青少年容易上当,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㈡ 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如果没有遵循未成年人心理,生理特征和成长规律,是很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的残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催化剂,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家庭残缺结构不完整,都有可能影响青少年的情感交流失衡,人际关系冷漠,从而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无论是溺爱,简单粗暴或者放任自流的教养方式都是不正当的。溺爱容易是青少年养成自私任性,骄横霸道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当他们的个人利益和需要不能再正常范围内满足是,就很有可能不顾社会道德法律规范从而发生违法犯罪行为。⑥“棍棒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容易使青少年性格偏激,极端,处事暴力,残忍。此外,父

母与子女间缺少沟通,再加上未成年人心理上的闭锁性,若子女心理上的迷惘得不到父母的及时指点,进而形成抑郁,多疑,易怒的人格缺陷,很容易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下,走向违法犯罪的的道路。

㈢ 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缺陷

由于现行应试教育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使得一些学校一些老师对差生关心不够,缺乏耐心,有些采取歧视,冷漠的态度,对差生视而不见,放任不管,更有甚者竟然态度粗暴,采取训斥,辱骂体罚等做法,这些往往深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是他们对学校对老师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与逆反心理。这使得一些学生过早的步入社会,混迹于不良小群体,与不良人员交往过程中,可能被同化,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此外,一些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或者根本忽视了,导致一些青少年不能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而成为法盲。

㈣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党的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经不住权利,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以权谋私,吃喝玩乐,奢侈腐化,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给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一些家境贫穷的青少年心理严重不平衡,最后可能通过犯罪途径来获取金钱上的满足。此外,由于文化市场的管理失范,致使一些质量低劣,内容庸俗,以色情暴力为主的精神产品充斥着文化市场,这对缺乏辨识能力的青少年的毒害是相当大的。⑦精神垃圾的腐蚀,毒害也是是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的原因之一。

四 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意义与措施

为什么我们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号召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进人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江泽民同志也反复强调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胡景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二人才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人才。未来我国的人才大军,必然要以现在的未成年人为主体。”⑧由此可见,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是否兴旺发达。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需要从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为了进一步实施和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应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争取从根本减少青少年犯罪,做到治标治本,防范于未然。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要从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开始。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良好的习惯,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

事抓起,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小做起才能做到预防青少年犯罪。提升家长的责任。⑨让家长明确了解家庭成员及家庭氛围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中作用,意识到其重要性。要教育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当代青少年,家长就必须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同时,积极主动的与孩子交流思想情感,多了解孩子内心世界,以便能及时排解孩子内心的疑虑与不安,帮助青少年形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此外,在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火墙时,家庭与学校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开展家庭教育研讨,增强学校与家庭间的互动,建立双方互动联系。学校加强对家长的法制教育哈警示教育,提高家长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继而通过家长把这些法律知识灌输给子女,从根本上构建起家庭教育防线。

学校除对家长进行法律知识普及外,更重要的是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学校应开设法制课,定期举办法制主题班会,把课堂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社会环境清除青少年犯罪的土壤和条件。净化网络等媒体,加大查处力度,尽可能的遏制“黄赌毒”的滋生蔓延。⑩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迫在眉睫。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资料:

[1]《刑法》第一十四条

[2]王瑞,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与对策,西安财经学院报,2003;

[3]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报告,2010

[4](日)森武夫,《犯罪心理学》(M),知识出版社,北京,1982

[5]周国平,《犯罪学新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厦门,2004

[6]杨燮蛟,跨世纪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心态的分析[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0(2).[7]罗大华,犯罪心理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8]陆志谦 胡家福著:《当代中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9]岳凤英,曹凤才;谈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J];华北工学院学报

[10]杨焕宁,《犯罪发生机理研究》(M),法律出版社,北京,2001年

第五篇:闲散青少年问卷调查

福建省社区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青少年朋友:

您好!感谢您参加福建省综治委预防办组织的“社区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调查不记姓名,对您提供的信息,我们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严格保密。希望您提供对每个问题的真实想法,问题的回答无对错之分,请在符合您实际情况或想法的选项上填在“___”的地方。

感谢您对调查工作的支持!

福建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19日

调查地点:福建省_____三明_市____三元__区

调查时间:2011年___月___日

1.2.3.4.您的性别是___。(1)男(2)女 您的周岁年龄:___,您离开学校的年龄:___。您的户籍性质:___。(1)农业户(2)非农业户(城镇)您的文化程度是___。(1)初中及以下(2)高中(3)大专(4)本科及以上

5.您的婚姻状况是___。(1)未婚(2)已婚(3)丧偶(4)离异

6.您的政治面貌是___。(1)中共党员(2)共青团(3)群众(4)民主党派

7.您父亲的文化程度___,您母亲的文化程度___。

(1)小学或以下(2)初中(3)高中(4)中专、技校、职校(5)大专(6)

本科及以上

8.您和您父亲的关系___,您和您母亲的关系状况___。

(1)非常好(2)良好(3)一般(4)很差

9.您的父母及家庭关系属于下列哪种?

(1)完整和谐(2)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经常吵架(3)父母分居(4)单亲家庭(5)重组家庭(6)父母双亡(7)父母有残疾

10.您家庭的月收入___。

(1)2000元以下(2)2001元-4000元(3)4001元-8000元(4)8000元以上

11.您的父亲是否离家外出务工?___您的母亲是否离家外出务工?___

(1)有(2)没有

12.您父亲对您的教育方式___,您母亲对您的教育方式___。

(1)尊重我,比较民主(2)什么都管,比较专制(3)随我自己,比较放任(4)任我自然发展,从不干涉

13.您父亲对您主要采用的教育方法___,您母亲对您主要采用的教育方法___。

(1)讲道理(2)分析我的优缺点(3)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4)树立身边的榜样(5)拿我与别人比(6)数落我(7)骂我(8)打我14.您父亲对您___方面最关心,您母亲对您___方面最关心。(可多选)

(1)思想品德(2)学习工作(3)健康状况(4)交友情况(5)心理状况

(6)其它

15.您对您父母的希望___。(可多选)

(1)多与我沟通(2)尊重我(3)辅导我学习(4)满足我的物质需求(5)

减轻我的压力(6)能帮我找到好工作(7)多花点时间陪我(8)其它

16.您目前和谁生活在一起?___

(1)独立成家(2)成家后和父母住在一起(3)未成家与父母住在一起(4)

未成家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5)未成家自己生活(6)朋友(5)其它(请写明)

17.您认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是___。(可多选)

(1)诚实(2)善良(3)心理素质好(4)综合素质高(5)身体好(6)

人缘好(7)其它(请写明)

18.生活中对您产生产生正面影响的是___。(可多选)

(1)父亲(2)母亲(3)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4)朋友(5)学校教师(6)

社会上的朋友(7)其它(请写明)

19.生活中对您产生产生最大不良影响的人是___。(可多选)

(1)父亲(2)母亲(3)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4)朋友(5)学校教师(6)

社会上的朋友(7)其它(请写明)

20.您觉得您的父母给您提供了什么?(可多选)

(1)物质条件(2)人生指引(3)亲情关爱(4)丰富的知识(5)痛苦的经历(6)其它(请写明)

21.您最愿意和___的人交朋友。(可多选)

(1)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2)品行好(3)讲义气(4)有钱的(5)大

方(6)其它(请写明)

22.您平时来往密切的人是___。(可多选)

(1)未读书也没就业的同学或同事(2)在读书的同学(3)有工作的同学

或同事(4)社会上的朋友(5)恋人(6)老乡(7)亲戚(8)没有朋友(9)其它(请写明)

23.您交往的朋友中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吗?___

(1)有(2)没有(3)不清楚

24.您平均每天在家中的时间___。

(1)4小时以下(2)4小时-8小时(3)8小时-12小时(4)12小时-16

小时(5)16小时以上

25.您在家主要做什么?___(可多选)

(1)看书(2)看电视(3)上网(4)做家务(5)睡觉(6)和朋友一起

玩扑克、麻将等(7)其它(请写明)

26.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看新闻(2)获取知识(3)玩游戏(4)聊天(5)看一般的电影、电视

(6)看黄色电影、电视(7)其它(请写明)

27.您的生活费用及零花钱的主要来源___。(可多选)

(1)父母给(2)上班(3)朋友给(4)卖游戏币、游戏装备(5)帮社会

上的朋友做事(6)盗窃、抢劫等违法所得(7)其它(请写明)

28.您每月的零花钱数额大约是___。

(1)300元以下(2)300元-600元(3)600元-1000元(4)1000元以上

29.您的零花钱用途是___。(可多选)

(1)烟酒(2)服装饰品(3)朋友给(4)请客吃饭(5)休闲娱乐(6)

继续学习的费用(7)上网费(8)网络游戏点卡(9)其它

30.您经常去的休闲场所是___。(可多选)

(1)网吧(2)图书馆(3)游戏厅(4)KTV(5)迪吧(6)溜冰场(7)

商场(6)其它

31.您没有继续上学的原因是___。

(1)经济困难,上不起学(2)学不进去(3)觉得读书没用(4)违反学

校规章制度,被学校开除或退学(5)不想念书(6)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朋友,和他们一起玩(7)父母不让上学(8)想早点打工挣钱(9)学校老师嫌弃,不想呆在学校(10)其它(请写明)

32.在校期间您是否经常旷课或逃课? ___

(1)有,偶尔(2)有,经常(3)没有

33.旷课或逃课后经常___.(可多选)

(1)回家睡觉(2)看电影、录象(3)去网吧、游戏厅或娱乐场所(4)

和社会上的朋友混(5)无所事事

34.您在校期间和同学的关系如何? ___

(1)比较好,和大部分同学关系融洽(2)一般,只和少数同学交往(3)

很差,几乎没有和同学交往

35.您所在的学校是否有开设法制课堂___,您对这种课程的看法___。

(1)有(2)没有(3)走走形式,没什么用(4)很有用,知法才能守法

(5)无所谓开不开

36.在校期间您受到老师表扬的情况___,受到老师批评的情况___。

(1)经常(2)偶尔(3)从来没有

37.您怎么评价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可多选)

(1)浪费时间(2)学到很多知识(3)给我人生指引(4)痛苦的经历(5)

愉快的校园生活

38.您觉得您现在最需要哪方面的帮助?___(可多选)

(1)经济支持(2)心理疏导(3)就业扶持(4)权益保护(5)学习辅导

(6)社会融入(7)不需要帮助(8)其它(请写明)

39.您觉得谁最能给您帮助?___(可多选)

(1)好朋友(2)父母(3)学校教师(4)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5)亲戚(6)慈善机构、法律援助等社会组织(7)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8)党政部门(9)其它

40.您觉得您的性格特点是___。(可多选)

(1)乐观(2)讲义气(3)温和(4)敢作敢为(5)偏执(6)暴躁(7)内向

41.当您受到别人挖苦和讽刺时会___。

(1)不与理睬(2)会很生气,破口大骂(3)拳打脚踢(4)觉得自己被瞧不起

42.您的情绪经常是___。

(1)快乐(2)烦躁(3)恼怒(4)无聊(5)孤独(6)抑郁(7)悲伤(8)恐惧

43.您最崇拜的人是___。

(1)明星(2)能挣大钱的人(3)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4)社会老大(5)父母(6)教师(7)敢作敢当的人(8)其它

44.您觉得一个人要成功取决于___。(可多选)

(1)努力(2)运气(3)机会(4)家庭条件(5)别人的帮助(6)其它

45.您觉得最大的幸福是___。(可多选)

(1)温暖的家(2)知心朋友(3)健康的身体(4)自由自在(5)快乐(6)帮助他人做善事(7)其它

46.您最了解自己的哪些权益?___(可多选)

(1)生存健康权(2)发展权(3)受教育权(4)劳动就业权(5)受保护权(6)公共参与权(7)社会保障权(8)婚姻家庭权(9)其它

47.您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是___。(可多选)

(1)学校(2)家庭(3)社区(4)电视广播(5)网络(6)其它

48.您遭受过哪类侵害?___(可多选)

(1)没有遭遇过(2)打架斗殴造成的身体伤害(3)家庭暴力(4)肖像与名誉侵犯(5)敲诈勒索(6)限制人身自由(7)其它

49.您对现有的维权方式了解吗?___

(1)完全不了解(2)不很清楚(3)非常了解

50.当您的权益受侵害时,您寻求谁的帮助?___(可多选)

(1)学校和老师(2)家庭(3)司法机关(4)运用法律手段起诉(5)法

律援助中心找律师支持(6)武力解决(7)暂时忍着

51.您所在的社区(村或镇)关心青少年?___

(1)关心(2)一般(3)不太关心(4)不了解

52.您知道您所在的社区(村或镇)组织你们参加活动吗?___

(1)经常组织(2)偶尔组织(3)没有组织过(4)不清楚

53.您社区(村或镇)举行过哪些活动?___。您参与过哪些社区(村或镇)

活动?___(可多选)

(1)经常参加(2)偶尔参加(3)从不参加

54.您是否接受过社工的帮助?___

(1)有(2)没有,但了解社工(3)没有,而且对社工不了解

55.如果您接受过社工的帮助,您对他们的帮助满意吗?___

(1)满意,对我的成长有积极作用(2)一般,可有可无(3)不满意,起

不到实质效果

56.您觉得您处于失学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自己不努力(2)没有一个有权有势的父母(3)社会的不公平(4)朋友的影响(5)这只是暂时的,机会还没有到(6)其它(请写明)

57.您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1)满意(2)无所谓(3)不满意(4)不满意并且想改变

(以下部分为年满16周岁以上的青少年填写)

58.离开学校后您是否有找到过工作?___

(1)没有工作过(2)有过工作

59.如果没有找到过工作,您觉得原因是___。

(1)学历低(2)没有一技之长(3)没有工作经验(4)年龄太小(5)不想工作(6)不缺钱,没必要工作(7)其它

60.如果您有过工作,您辞职的原因是什么?

(1)工作太辛苦(2)工资低(3)自身能力弱应付不了(4)不是我喜欢的工作(5)其它

61.您选择职业工作的最低要求?(可多选)

(1)工作稳定(2)收入高(3)工作轻松(4)离家近(5)有地位、有权利

(6)自己爱好(7)要体面(8)学历要求低(9)工作环境好

62.选择职业工作时,最低多少的工作月薪您能接受?

(1)800元以下(2)800元-1200元(3)1200元-1600元(4)1600元-2000元(3)2000元-2500元(3)2500元-3000元(3)3000元以上

63.您觉得是否有必要进行职业培训?___

(1)很有必要,能提高就业机会(2)可有可无,工作能力还是要在工作中去学(3)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金钱

64.您有接受过何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1)没有(2)有自费进行过职业培训(3)有接受过政府提供的免费的职业培训

65.您是否在积极寻找就业?

(1)是,正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工作(2)是,正在考虑做生意或个体(3)暂时没有,想参加培训或学习(4)暂时没有,还有些事情要处理(5)没有,不工作也很好的(以下部分为有过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填写)

1、您首次犯罪的周岁年龄:___

2、您因何罪受到处罚?___

(1)盗窃罪(2)抢劫罪(3)吸毒罪(4)贩毒罪(5)强奸罪(6)卖淫罪(7)故意伤害罪(致人轻伤)(8)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或死亡)

3、您犯罪时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1)在上小学(2)在上中学(3)上班(4)没有上学也没有工作(5)在家务农(6)帮家里经营生意(7)帮社会上的朋友做事情

4、您的犯罪行为是否是团体性犯罪?___

(1)是(2)不是

5、您是否有吸毒的经历?___

(1)有(2)没有(3)曾经有过,现在没有

6、您违法犯罪最直接的原因是___。(可多选)

(1)一时冲动(2)出于好奇(3)朋友义气(4)愤怒(5)为了钱(6)好玩、刺激(7)其它

7、您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想什么?___

(1)一时冲动,什么也没有多想(2)不知道是违法犯罪,也不知道会受惩罚

(3)知道自己做了坏事,但是控制不住

8、您受过几次警方的处分?___

(1)一次(2)二次(3)三次(4)三次以上

9、您后悔自己当初的犯罪行为吗?___

(1)后悔(2)不后悔(3)无所谓(4)说不清楚

10、您犯罪后觉得对谁最愧疚?

(1)父母(2)学校教师(3)受害者(4)自己(5)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6)其它(7)没觉得愧疚

问卷结束,谢谢您的参与!

下载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闲散青少年座谈汇报材料

    团省委闲散青少年调研组座谈汇报 共青团池店镇委员会 为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团委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及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的要求,我镇综合运用教育、宣传、服......

    大田县闲散青少年工作总结

    大田县闲散青少年工作总结 一、基本概况 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温如校任组长,切实加强对预防工作的领导。县财政拔5000......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研究 根据现今社会来看,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象与日俱增,怎样才可以做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犯罪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这些失足少年的背景,当我们了解......

    社区闲散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的研究

    社区闲散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的研究内容摘要 本课题研究通过对上海市社区青少年整体状况的全面普查,在对全市社区青少年群体的形成原因、总体规模、分布状况、生存环境、活动......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材料

    团县委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汇报材料2012年,共青团会宁县委以“维护和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为中心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

    青少年违法犯罪演讲稿

    青少年违法犯罪演讲稿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明显增多,而且出现了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作案团伙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了有效预防......

    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报告

    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报告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和感化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国家相继颁布了《未成年......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得体会[合集]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章第六条之规定——“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