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塞山区闲散青少年形势调查报告(范文模版)
西塞山区闲散青少年形势调查报告 当前,西塞山区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多,其中闲散青少年犯罪占有很大比例,闲散青少年已经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闲散青少年现状,并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对于预防和遏制闲散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周以来,西塞山区团委就全区6—25周岁社会闲散青少年状况进行了广泛调研和系统分析,以探索规律,寻求对策。
一、状况:良莠不齐的弱势群体
截止2011年8月15日,区内处于失学、待业状态的社会闲散青少年共有802名,其中男性538名,女性264名;不在学青年574名;初中未毕业的125名,初中毕业未升学的253名;无职业青少年507人;从未就业209人,就业后自愿失业150人,就业后非自愿失业的148名。
经过我们与闲散青少年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发现这批闲散青少年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他们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1、冥顽不化,与社会为敌。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闲散青少年,已经成为刑事犯罪的重要隐患,他们有的多次被刑拘,有的多次被强制戒毒,有的刚被刑满释放,但毫不悔改。这一批人已经全部被家庭和社区所遗弃。
2、浑浑噩噩,不思进取。这一批青少年主要集中在14—18周岁年龄段,他们没有生活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无所事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除了睡觉就是上网玩游戏、逛街。
3、有上进心,无成材路。我们在走访中也被一些青少年在逆境中不断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令人可喜的是,这一群体在我区这批闲散青少年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虽然家庭很贫困,但是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劳动技能,并渴望通过学习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从而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但是由于他们学历很低,社会竞争压力太大,找工作中往往处处碰壁。
二、原因:家庭、学校、社会欲说还休
大批无业闲散青少年的存在,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除其自身要求不严,不求上进的因素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家庭经济的贫困和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使孩子厌学、弃学从而流向社会。家庭结构的不完整致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性。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实际上比家庭结构不完整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更大:一是对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忽视。社会闲散青少年与普通青少年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差异就是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关心不够,他们对孩子生活、学习的关注较多,不注重或不懂得如何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家庭教育能力的缺陷。调查显示,闲散青少年的父母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采取“不管不问”态度的占50%,对孩子“溺爱,言听计从”的和“打骂孩子”的各占20%。三是对孩子的监护职责履行不当。极端的做法是对孩子管教过度,从而造成对孩子权益的侵害,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在过度教育产生
不良后果后又放弃对孩子的抚养教育责任,使孩子缺少家庭的保护。
2、学校“门槛过高”、教育以分数论成败使一些学生难以继续完成学业。当前教育已陷入唯分数论成败的“怪圈”。更多的学校在重复升学考试这一单调的思维“体操”,形成千军万马涌上“独木桥”的局面。这种竞争的灰暗心理影响到整个社会心态。一些学校重处罚轻教育,动辄将有过错的青少年赶出校门,或为升学率将成绩差的编入“快”“慢”班,严重挫伤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学校临考前将成绩差的学生以“父母陪读”施加压力,迫使其为顾及自身颜面而退学。另外,学校教育不得当,在走访的闲散青少年中,大部分人学习成绩中下或根本跟不上,并表示很少或从未受过老师表扬,他们在学习的经历中感受到的只有失败和痛苦,致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最终放弃学业。
3、相关社会管理组织力不从心。一是工作的主动性不够。由于诸多原因,社区管理基层组织未能深入了解困难家庭和问题家庭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另外,这些家庭往往也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至使学生因各种原因而失学。二是学校、家庭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致使一部分问题学生或经济困难学生相关部门的及时帮扶和救助,他们在冷漠中放任自流。三是文化市场监管不力,不良网络信息的泛滥。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8000万网民,70%是青少年。互联
网上暴力、淫秽色情信息,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名符其实的“电子海洛因”。青少年一旦沉湎于网上不良信息,就会不读书、不上学,荒废青春,迷失人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办法:把好“三关”,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治理
1、把好家庭环境关。有关部门重点针对有问题家庭(如:父母一方有不良行为)签订青少年家庭教育责任状,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巩固家庭教育这个堡垒;健全对父母或监护人处罚的法律规范,加大力度惩处行使未成年人监护权不力的父母,以督促父母(监护人)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同时,可在在全区开展“家庭道德与社会公德竞赛”活动,评选“好家长”,树立好榜样,以好典型带动家庭良好教育氛围的形成;可以乡、街道、学校为单位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特别是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与帮助。
2、把好学校教育关。一是加大教育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初中升高中的失学率,使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在适龄阶段更广泛的被纳入教育系统,接受学校的教育,而不是被排斥在学校外成为社会闲散人员。二是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学校要高度重视后进生转化工作,落实后进生教育转化制度,老师要在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后进生,使后进生能够不断进步。三是学校要办好心理咨询室,结合常见多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青少年在校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矫治。四是投资建造一些特殊学校,诸如少年管教所等,对一些失足少年,家里无人管的孩子进行封闭式的教育。犯罪青少年一般不宜关押在看守所或劳动教养所,而应在特殊学校里进行封闭式教育。实践证明,青少年一旦涉嫌犯罪被关押在看守所,不仅不利于对他们扭曲的幼稚心灵校正,反而适得其反,凡是少年时在看守所关押过的,以后非常容易成为看守所的“常客”。
3、把好社会帮扶关。一是要为在校困难学生提供经济帮扶,为问题学生做好思想引导。对于因为家庭经济原因面临失学的青少年,学校和社区要及时把信息反馈到政府相关部门,确保每位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对于问题学生,学校要注重心理上的关怀,通过心理咨询等形式有效引导。二是要做好刑释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争取将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全部纳入社区矫正范围,逐人落实以社区民警为骨干、社区、单位和家庭相结合的“多位一体”帮教力量,开展法制教育,力促转化。同时,要充分发挥少管所和劳教所的职能作用,对失足青少年坚定不移地进行教育、挽救和感化,把打击犯罪同预防犯罪结合起来,惩办与教育结合起来,有效防止他们向惯犯、累犯和重刑犯发展。三是要为失业青年开辟学习、培训和就业的渠道。政府应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青少年活动场所,青年组织要多举办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把
思想道德教育融于其中。劳动部门为已过学校教育年龄的闲散青少年举办各种技能培训,为他们提供就业渠道,最大限度地为他们的生存、发展提供帮助,以使闲散青少年今后可以在社会上正常生活。四是要完善“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模式。在每一个社区建立由民警、教师、社区工作者、社区离退休老党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社区管理教育工作服务队,接对帮扶,使在每个无业闲散青少年身边,都至少有一位帮助、指导他们摆脱困境的良师益友,为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第二篇:闲散青少年定义
山东省对于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定义,请大家借鉴并完善
(一)闲散青少年:是指6—25周岁不在学、无职业的自然人。具体操作中(比如在重点青少年群体排查摸底中),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1.6—15岁的自然人只要“不在学”,即没有在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正规学校接受教育,就可以被认定为闲散青少年。16—25岁的自然人必须同时满足“不在学”和“无职业”两个条件才能被认定为闲散青少年。
2.“不在学”或“不在学”、“无职业”的状态一般要持续半年以上才能被认定为闲散青少年。
3.因为自身健康、家庭变故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导致无法上学、无法工作的青少年不应被认定为闲散青少年。比如,因残疾而导致工作能力全部或部分丧失的青少年不能被认定为闲散青少年,而应列入其他残疾或生活困难青少年群体予以帮助和服务。再如,家中有人大病,不得不中断学业或辞去工作在家照顾病人的青少年不应被认定为闲散青少年。4.有较为明确的努力方向且在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时间里为实现目标而导致“不在学”、“无职业”的青少年不应被认定为闲散青少年,比如,在家自学准备考研的大学毕业生;为找到工作而在家自学或接受某些非正规培训的青少年。(二)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是指一年以内有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第14条、34条规定之情形的6—25岁自然人。具体操作中,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1.曾经有过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但截止到排查摸底结束时一年内没有过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不应被认定为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
2.曾经在公安部门有案底记录,但截止到排查摸底结束时一年内没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不应被认定为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
3.刑满释放或解除劳教青少年,自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之日起一年内没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不应被认定为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
(三)受救助的流浪乞讨青少年:是指接受过民政部门的救助机构救助的、离家在外、无固定职业、居无定所且流浪乞讨状态持续半年以上的6—25岁自然人。
(四)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的6—17岁的自然人。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长期”是指持续半年以上。2.“农村家乡”是指户籍地或常住地。
3.“在外打工”是指在户籍地或常住地所在县、市(指县级市)、区以外工作。
(五)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正在监狱服刑或正在被劳动教养的6—17岁的自然人。
第三篇:闲散青年调查报告
重点青少年群体调查分析报告
——闲散青少年群体调查摸底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教育局的工作要求,我校安排三名教师对所附区域进行了了解、问询摸底调查,现就调查情况作出分析和说明:
一、调查的区域
碾伯镇李家村、七里店东村、七里店村
二、调查的范围
6周岁以上(含)25周岁25周岁以下(含)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
三、调查摸底情况
在调查摸底中,主要通过向当地群众了解,向村干部询问等方式,获得当地闲散青少年群体的信息。
通过调查共获得四个闲散青少年的信息:
1、牟国忠,李家村人,现年17岁,由于身体残疾未入学,无自立能力,常年在家,由父母供养。
2、裴得贵,七里店东村人,现年22岁,小学文化程度,由于身体残疾,常年在家,不能自立,由父母供养。
3、叶积凯,七里店东村人,现年23岁,小学文化程度,由于家庭管教不力,常年在家,能够自立。
4、裴生平,七里店村人,现年16岁,中学文化程度,由于家庭管教不力,提前辍学,无职业,闲散人员。
四、闲散青少年的社会表现
在四名闲散青年中,裴生平是一名很不本分的人,经常到学校向学生勒索钱财,还有偷窃的不良习惯,学校曾多次向家长反映,向派出所报过案。其他三名青年都由于自身身体上的缺陷,经常都很少外出,各项活动基本在家附近,从未发生过违法违纪事件,也没有发生对周围群众不利或对社会产生危害的事。
五、采取的措施
为了防止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希望通过家庭、学校和司法部门共同治理,家庭严加约束、学校加强教育、法制机关对重点的闲散青年要配合村委会实时督查,同时通过社会福利机构带去社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七里店学校
2013年10月24日
第四篇:闲散青少年问卷调查
福建省社区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青少年朋友:
您好!感谢您参加福建省综治委预防办组织的“社区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调查不记姓名,对您提供的信息,我们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严格保密。希望您提供对每个问题的真实想法,问题的回答无对错之分,请在符合您实际情况或想法的选项上填在“___”的地方。
感谢您对调查工作的支持!
福建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5月19日
调查地点:福建省_____三明_市____三元__区
调查时间:2011年___月___日
1.2.3.4.您的性别是___。(1)男(2)女 您的周岁年龄:___,您离开学校的年龄:___。您的户籍性质:___。(1)农业户(2)非农业户(城镇)您的文化程度是___。(1)初中及以下(2)高中(3)大专(4)本科及以上
5.您的婚姻状况是___。(1)未婚(2)已婚(3)丧偶(4)离异
6.您的政治面貌是___。(1)中共党员(2)共青团(3)群众(4)民主党派
7.您父亲的文化程度___,您母亲的文化程度___。
(1)小学或以下(2)初中(3)高中(4)中专、技校、职校(5)大专(6)
本科及以上
8.您和您父亲的关系___,您和您母亲的关系状况___。
(1)非常好(2)良好(3)一般(4)很差
9.您的父母及家庭关系属于下列哪种?
(1)完整和谐(2)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经常吵架(3)父母分居(4)单亲家庭(5)重组家庭(6)父母双亡(7)父母有残疾
10.您家庭的月收入___。
(1)2000元以下(2)2001元-4000元(3)4001元-8000元(4)8000元以上
11.您的父亲是否离家外出务工?___您的母亲是否离家外出务工?___
(1)有(2)没有
12.您父亲对您的教育方式___,您母亲对您的教育方式___。
(1)尊重我,比较民主(2)什么都管,比较专制(3)随我自己,比较放任(4)任我自然发展,从不干涉
13.您父亲对您主要采用的教育方法___,您母亲对您主要采用的教育方法___。
(1)讲道理(2)分析我的优缺点(3)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4)树立身边的榜样(5)拿我与别人比(6)数落我(7)骂我(8)打我14.您父亲对您___方面最关心,您母亲对您___方面最关心。(可多选)
(1)思想品德(2)学习工作(3)健康状况(4)交友情况(5)心理状况
(6)其它
15.您对您父母的希望___。(可多选)
(1)多与我沟通(2)尊重我(3)辅导我学习(4)满足我的物质需求(5)
减轻我的压力(6)能帮我找到好工作(7)多花点时间陪我(8)其它
16.您目前和谁生活在一起?___
(1)独立成家(2)成家后和父母住在一起(3)未成家与父母住在一起(4)
未成家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住在一起(5)未成家自己生活(6)朋友(5)其它(请写明)
17.您认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是___。(可多选)
(1)诚实(2)善良(3)心理素质好(4)综合素质高(5)身体好(6)
人缘好(7)其它(请写明)
18.生活中对您产生产生正面影响的是___。(可多选)
(1)父亲(2)母亲(3)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4)朋友(5)学校教师(6)
社会上的朋友(7)其它(请写明)
19.生活中对您产生产生最大不良影响的人是___。(可多选)
(1)父亲(2)母亲(3)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4)朋友(5)学校教师(6)
社会上的朋友(7)其它(请写明)
20.您觉得您的父母给您提供了什么?(可多选)
(1)物质条件(2)人生指引(3)亲情关爱(4)丰富的知识(5)痛苦的经历(6)其它(请写明)
21.您最愿意和___的人交朋友。(可多选)
(1)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2)品行好(3)讲义气(4)有钱的(5)大
方(6)其它(请写明)
22.您平时来往密切的人是___。(可多选)
(1)未读书也没就业的同学或同事(2)在读书的同学(3)有工作的同学
或同事(4)社会上的朋友(5)恋人(6)老乡(7)亲戚(8)没有朋友(9)其它(请写明)
23.您交往的朋友中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吗?___
(1)有(2)没有(3)不清楚
24.您平均每天在家中的时间___。
(1)4小时以下(2)4小时-8小时(3)8小时-12小时(4)12小时-16
小时(5)16小时以上
25.您在家主要做什么?___(可多选)
(1)看书(2)看电视(3)上网(4)做家务(5)睡觉(6)和朋友一起
玩扑克、麻将等(7)其它(请写明)
26.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看新闻(2)获取知识(3)玩游戏(4)聊天(5)看一般的电影、电视
(6)看黄色电影、电视(7)其它(请写明)
27.您的生活费用及零花钱的主要来源___。(可多选)
(1)父母给(2)上班(3)朋友给(4)卖游戏币、游戏装备(5)帮社会
上的朋友做事(6)盗窃、抢劫等违法所得(7)其它(请写明)
28.您每月的零花钱数额大约是___。
(1)300元以下(2)300元-600元(3)600元-1000元(4)1000元以上
29.您的零花钱用途是___。(可多选)
(1)烟酒(2)服装饰品(3)朋友给(4)请客吃饭(5)休闲娱乐(6)
继续学习的费用(7)上网费(8)网络游戏点卡(9)其它
30.您经常去的休闲场所是___。(可多选)
(1)网吧(2)图书馆(3)游戏厅(4)KTV(5)迪吧(6)溜冰场(7)
商场(6)其它
31.您没有继续上学的原因是___。
(1)经济困难,上不起学(2)学不进去(3)觉得读书没用(4)违反学
校规章制度,被学校开除或退学(5)不想念书(6)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朋友,和他们一起玩(7)父母不让上学(8)想早点打工挣钱(9)学校老师嫌弃,不想呆在学校(10)其它(请写明)
32.在校期间您是否经常旷课或逃课? ___
(1)有,偶尔(2)有,经常(3)没有
33.旷课或逃课后经常___.(可多选)
(1)回家睡觉(2)看电影、录象(3)去网吧、游戏厅或娱乐场所(4)
和社会上的朋友混(5)无所事事
34.您在校期间和同学的关系如何? ___
(1)比较好,和大部分同学关系融洽(2)一般,只和少数同学交往(3)
很差,几乎没有和同学交往
35.您所在的学校是否有开设法制课堂___,您对这种课程的看法___。
(1)有(2)没有(3)走走形式,没什么用(4)很有用,知法才能守法
(5)无所谓开不开
36.在校期间您受到老师表扬的情况___,受到老师批评的情况___。
(1)经常(2)偶尔(3)从来没有
37.您怎么评价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可多选)
(1)浪费时间(2)学到很多知识(3)给我人生指引(4)痛苦的经历(5)
愉快的校园生活
38.您觉得您现在最需要哪方面的帮助?___(可多选)
(1)经济支持(2)心理疏导(3)就业扶持(4)权益保护(5)学习辅导
(6)社会融入(7)不需要帮助(8)其它(请写明)
39.您觉得谁最能给您帮助?___(可多选)
(1)好朋友(2)父母(3)学校教师(4)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5)亲戚(6)慈善机构、法律援助等社会组织(7)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8)党政部门(9)其它
40.您觉得您的性格特点是___。(可多选)
(1)乐观(2)讲义气(3)温和(4)敢作敢为(5)偏执(6)暴躁(7)内向
41.当您受到别人挖苦和讽刺时会___。
(1)不与理睬(2)会很生气,破口大骂(3)拳打脚踢(4)觉得自己被瞧不起
42.您的情绪经常是___。
(1)快乐(2)烦躁(3)恼怒(4)无聊(5)孤独(6)抑郁(7)悲伤(8)恐惧
43.您最崇拜的人是___。
(1)明星(2)能挣大钱的人(3)见义勇为的英雄人物(4)社会老大(5)父母(6)教师(7)敢作敢当的人(8)其它
44.您觉得一个人要成功取决于___。(可多选)
(1)努力(2)运气(3)机会(4)家庭条件(5)别人的帮助(6)其它
45.您觉得最大的幸福是___。(可多选)
(1)温暖的家(2)知心朋友(3)健康的身体(4)自由自在(5)快乐(6)帮助他人做善事(7)其它
46.您最了解自己的哪些权益?___(可多选)
(1)生存健康权(2)发展权(3)受教育权(4)劳动就业权(5)受保护权(6)公共参与权(7)社会保障权(8)婚姻家庭权(9)其它
47.您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是___。(可多选)
(1)学校(2)家庭(3)社区(4)电视广播(5)网络(6)其它
48.您遭受过哪类侵害?___(可多选)
(1)没有遭遇过(2)打架斗殴造成的身体伤害(3)家庭暴力(4)肖像与名誉侵犯(5)敲诈勒索(6)限制人身自由(7)其它
49.您对现有的维权方式了解吗?___
(1)完全不了解(2)不很清楚(3)非常了解
50.当您的权益受侵害时,您寻求谁的帮助?___(可多选)
(1)学校和老师(2)家庭(3)司法机关(4)运用法律手段起诉(5)法
律援助中心找律师支持(6)武力解决(7)暂时忍着
51.您所在的社区(村或镇)关心青少年?___
(1)关心(2)一般(3)不太关心(4)不了解
52.您知道您所在的社区(村或镇)组织你们参加活动吗?___
(1)经常组织(2)偶尔组织(3)没有组织过(4)不清楚
53.您社区(村或镇)举行过哪些活动?___。您参与过哪些社区(村或镇)
活动?___(可多选)
(1)经常参加(2)偶尔参加(3)从不参加
54.您是否接受过社工的帮助?___
(1)有(2)没有,但了解社工(3)没有,而且对社工不了解
55.如果您接受过社工的帮助,您对他们的帮助满意吗?___
(1)满意,对我的成长有积极作用(2)一般,可有可无(3)不满意,起
不到实质效果
56.您觉得您处于失学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自己不努力(2)没有一个有权有势的父母(3)社会的不公平(4)朋友的影响(5)这只是暂时的,机会还没有到(6)其它(请写明)
57.您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1)满意(2)无所谓(3)不满意(4)不满意并且想改变
(以下部分为年满16周岁以上的青少年填写)
58.离开学校后您是否有找到过工作?___
(1)没有工作过(2)有过工作
59.如果没有找到过工作,您觉得原因是___。
(1)学历低(2)没有一技之长(3)没有工作经验(4)年龄太小(5)不想工作(6)不缺钱,没必要工作(7)其它
60.如果您有过工作,您辞职的原因是什么?
(1)工作太辛苦(2)工资低(3)自身能力弱应付不了(4)不是我喜欢的工作(5)其它
61.您选择职业工作的最低要求?(可多选)
(1)工作稳定(2)收入高(3)工作轻松(4)离家近(5)有地位、有权利
(6)自己爱好(7)要体面(8)学历要求低(9)工作环境好
62.选择职业工作时,最低多少的工作月薪您能接受?
(1)800元以下(2)800元-1200元(3)1200元-1600元(4)1600元-2000元(3)2000元-2500元(3)2500元-3000元(3)3000元以上
63.您觉得是否有必要进行职业培训?___
(1)很有必要,能提高就业机会(2)可有可无,工作能力还是要在工作中去学(3)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和金钱
64.您有接受过何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1)没有(2)有自费进行过职业培训(3)有接受过政府提供的免费的职业培训
65.您是否在积极寻找就业?
(1)是,正在积极寻找合适的工作(2)是,正在考虑做生意或个体(3)暂时没有,想参加培训或学习(4)暂时没有,还有些事情要处理(5)没有,不工作也很好的(以下部分为有过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填写)
1、您首次犯罪的周岁年龄:___
2、您因何罪受到处罚?___
(1)盗窃罪(2)抢劫罪(3)吸毒罪(4)贩毒罪(5)强奸罪(6)卖淫罪(7)故意伤害罪(致人轻伤)(8)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或死亡)
3、您犯罪时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1)在上小学(2)在上中学(3)上班(4)没有上学也没有工作(5)在家务农(6)帮家里经营生意(7)帮社会上的朋友做事情
4、您的犯罪行为是否是团体性犯罪?___
(1)是(2)不是
5、您是否有吸毒的经历?___
(1)有(2)没有(3)曾经有过,现在没有
6、您违法犯罪最直接的原因是___。(可多选)
(1)一时冲动(2)出于好奇(3)朋友义气(4)愤怒(5)为了钱(6)好玩、刺激(7)其它
7、您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想什么?___
(1)一时冲动,什么也没有多想(2)不知道是违法犯罪,也不知道会受惩罚
(3)知道自己做了坏事,但是控制不住
8、您受过几次警方的处分?___
(1)一次(2)二次(3)三次(4)三次以上
9、您后悔自己当初的犯罪行为吗?___
(1)后悔(2)不后悔(3)无所谓(4)说不清楚
10、您犯罪后觉得对谁最愧疚?
(1)父母(2)学校教师(3)受害者(4)自己(5)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6)其它(7)没觉得愧疚
问卷结束,谢谢您的参与!
第五篇:闲散青少年座谈汇报材料
团省委闲散青少年调研组座谈汇报
共青团池店镇委员会
为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团委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及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的要求,我镇综合运用教育、宣传、服务、监督等多种手段,着力在排查建档、法律宣传、走访谈心、爱心帮扶、结对帮教等等方面下工作,认真做好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开展排查摸底。我镇团委依托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契机,联合镇综治办、妇联、教委办、社会事务办、公安派出所等部门以及各村团支部开展全面的排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不在学、无职业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青少年、单亲家庭青少年等各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基础数据,建立档案,掌握分布状况、现实表现等情况,为做好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是为青年就业创造平台。我镇团委组织各村团支部积极宣传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政策,为无职业青年的创业提供咨询服务;联合安踏青年中心、冠达星公司团支部等非公企业单位机构定期举行专业技能培训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朋友提供一个就业技能培训的平台;同时依托池店镇企业服务中心、劳动与社会保障所,成立青年就业指导中心,定期向企业收集招工信息,并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定期对外公布,为失业、无职业的青年朋友提供一个就业的平台,减少无职业闲散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动机源头的产生。
三是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活动。我镇利用3月份综治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我镇12月志愿者服务月等时间节点,组织镇村团干、青年志愿者和学校青年志愿辅导员,进村入校赴企业,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开展“拒绝毒品”、“法律进社区进企业”等法制宣传,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
四是开展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行动。结合晋江市“百日会战”综治行动的开展,联合综治办、派出所等多个部门专项整治清理镇村黑网吧、游戏厅、迪厅、歌舞厅等容易滋生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场所,加强网吧等文娱场所规范管理的执行力度,为青少年特别是闲散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是开展家庭走访谈心活动。对排查出来的重点闲散青少年,由镇团委联合镇教委、各中小学的教师、辅导员,采取入户走访的方式,经查对重点青少年进行家访谈心、心理辅导活动。了解掌握其思想表现、困难和要求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感化和心理矫正。
六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家庭走访掌握了闲散青少年的家庭和个人现实表现等情况,结合志愿者活动月、“四海一家”主题活动的开展,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心帮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生活、就学等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乡镇一级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现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1、机构、人员和经费无法保证,导致闲散青少年管理、预防青少年犯罪等工作的落实程度大打折扣。建议建立积极地预防机制,联合镇总工会、团委、妇联、综治办、教委办、派出所、镇劳动与社会保障所等部门共同成立立起一个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一套完整的健全和完善闲散青少年犯罪的预警工作系统,一处明确的经费来源支持。密切关注乡镇的闲散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动向,积极制止和纠正不良倾向,进一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2、由于乡镇基层一级青少年受教育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并且处于性格未成熟缺思考、易冲动年龄段等特点,比大城市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发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因此建议公安、工商等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加大对诱发与滋生青少年犯罪不良娱乐场所的整顿力度,加深对某些已步入歧途的闲散青少年的监管力度,为青少年提供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3、我市我镇数量较大的外来农民工家庭与部分单亲家庭都普遍存在着家庭经济苦难、忽视子女教育、监护任务的情况,导致了儿童辍学、少年到处闲荡、文化水平低等不良行为产生,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危害闲散青少年安全、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建议当地党委、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团委、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加强联系,健全闲散青少年的管理档案,积极关注闲散青少年的动态,及时对已出现不良倾向闲散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解决困难家庭儿童失学教育问题;开展思想帮教、维权就业培训、致富讲座、企业招工动态等工作,为无业的闲散青少年提供就业、创业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