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集征稿通知
《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集》征文通知
(第一号通知.征集论文)
“第六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会”以来,我国岩土工程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推出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岩土工程项目。为了更好地交流总结岩土工程技术和经验,宣传岩土工程行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和提升行业的影响力,推动我国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勘察与岩土分会、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和国防机械工业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计划于2015年5月(暂定)举办“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于2015年5月前编辑出版《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集》。为此,特向全国业界征集岩土工程实录,欢迎岩土工程界人士积极投稿,并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1 组织委员会
主
任:孟
云
副主任委员:化建新
严金森
徐
前
林忠伟
委
员:李耀刚
杨俊峰
郭中泽
王长科
唐祥达
李卫民
李连营
崔永圣
金
淮
燕建龙
李哲生
赵在立
葛民辉
卢玉南 康景文
刘云祯 学术委员会
顾
问:张苏民
项
勃
顾宝和
萧汉英
张旷成张文龙
莫群欢
卞昭庆
翁鹿年
王志智 主
任:沈小克
副主任委员:宁俊东
张
炜
顾国荣
戴一鸣
梁金国
徐张建
许在良
委
员:武
威
王笃礼
闫德刚
周宏磊
郑建国
许丽萍
孙宏伟
李振明
刘成田
温国炫
刘景言
陈追田
徐四一
吴永红
陈冬贵
丘建金
杨书涛
王中平
张海东
董忠级
杨国兴
高文新
刁日明
冯永能 3 征文主题与内容
(1)反映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治理、监测与检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含成功或失败)的岩土工程实录。
(2)实录基本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岩土工程条件简介、岩土工程条件的分析评价、方案的分析论证、方案的实施、工程成果与效益、工程经验或教训等。
(3)凡是在国内外书刊上未正式发表的岩土工程实录均可投稿。
《岩土工程实录集》出版后,将举办岩土工程实录交流会。会议将邀请业内的知名专家学者作大会报告及专题报告,安排与会代表在会议上交流发言。4时间安排
征文时间:即日起至2014年10月15日止
甄选录用:2014年10月16日至2014年10月30日 编辑出版时间: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 实录交流会时间:2015年5月(暂定)。5征文要求
(1)采用MS Word软件编排,以电子邮件附件的方式发至《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集》编委会收稿邮箱: 2504689309@qq.com,文稿上方标明“《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集》征文”。文件名格式为“第一作者姓名(内容分类).doc(docx)”。(其中内容分类为①岩土工程勘察(工业与民用建筑);②岩土工程勘察(除①以外的岩土工程勘察);③地基处理;④基坑及边坡;
⑤桩基;⑥地质灾害勘查、评估、设计、施工;⑦岩土工程检测、监测;⑧其他。)
(2)字数一般控制在8000字以内,获国家奖的优秀岩土工程实录可扩至10000字,原则上不超10个版面。
(3)署名作者和顺序由作者自定,征文文责由第一作者自负。(4)题名下列出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省、市)、邮编。
(5)插图以10幅为限,应有图序、图题,插图随文编排放在文中第一次提及的文字段之后。函数图的标目由“量名称(或符号)/量单位”组成,标目居中排在坐标轴的外侧。
(6)论文版面为A4单栏排版,文章题名采用二号宋体,作者姓名采用四号楷体,作者工作单位、地址(省、市)及邮编采用小五号宋体,正文采用五号宋体。行间距均采用单倍行间距。
(7)表格上方应有表的序号、表题,表格栏目中应列出“量名称(或符号)/量单位”。(8)征文中数学式、化学式,采用阿拉伯数字全文统一编排。
(9)征文中量符号采用斜体表示,除用量符号和代表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字母作下标采用斜体外,其余下标均为正体。
(10)列入的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具中国标准书号或中国标准刊号),参考文献排在正文后,采用顺序编码,以[1]、[2]、[3]……顺序表示,并在文中引用处标注序号,与之一一对应。非正式发表的参考资料,应在引用页地脚处列出,并在文中引用处以序号①、②……标注。
(11)征文第一作者请提供详细电子邮箱、联系电话、通信地址和邮编。
(12)入选的论文接到入选通知后,需缴纳100元 /页的版面费,最高不超过1000元/篇,最低不少于600元/篇。入选《岩土工程实录集》的所有论文将以正式出版物全文公开出版。6 主办单位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勘察与岩土分会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
国防机械工业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 征文组织机构
《第七届全国岩土工程实录集》编委会
通信地址:北京573信箱《岩土工程技术》编辑部,邮编100053
联系人:林忠伟
张素兰
电
话:(010)83117704 /(010)83117601-875
收稿邮箱:2504689309@qq.com
收稿人:陈智良
王书亚
电
话:(010)83117072 /(010)83117601-876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中国建筑学会 国防机械工业工程 工程勘察与岩土分会
工程勘察分会
勘察科技情报网
2014年06月08日
第二篇:2014交通工程年会征稿通知
2014交通工程年会征稿通知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
交学字〔2014〕06号
关于召开2014年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年会与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大会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各位会员:
2014年10月下旬,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与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将于北京联合举办“2014年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年会与北京交通工程年会暨学术交流大会”。本次大会将围绕城市交通热点问题展开学术交流,同时,召开2014年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和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年会。希望广大理事和从事交通工程行业工作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生产企业人员等踊跃参加,并积极撰写论文。现将论坛会征集论文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快速城镇化和机动化形势下的城市交通
二、征文范围:
交通工程;交通基础设施;交通管理;交通规划;智能交通;公共交通;交通控制;交通安全;交通节能减排;交通政策;交通经济;城市轨道交通;区域一体化交通等。
三、学术委员会成员:
主任:
刘小明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司长;
周伟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桂生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长,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副主任:
王国锋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仁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委员; 马林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住建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云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学院院长;
王武宏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
王笑京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 工程师; 尹宝才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
关昌余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李作敏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
李明华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梅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原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处长;
杨文银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书记; 邹平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信通处处长;
陈艳艳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院长;
邵春福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研究所所长;
周里捷北京公交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北京市公共交通研究所所长;
周荣贵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任; 赵之忠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主任;
柳浩北京市政路桥控股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贾利民北京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智能系统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殷广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专业研究院院长;
郭继孚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黄建玲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和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主任;
彭锐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秘书长,中咨泰克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四、组织委员会:
主席
周伟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桂生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长,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长
彭锐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秘书长,中咨泰克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荣建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教授
五、论文评审与出版:
评审:学会将组织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提交论文进行评审,择优录取并推荐其第一作者参加本届学术年会。学会对入选论文颁发入选证书,对优秀论文颁发“优秀论文奖”。
交流:在入选论文中择优选取部分论文,由论文完成人作大会发言,并邀请专家点评。会议期间,组织参会人员与专家进行自由交流。
出版:经作者本人同意,年会将选取优秀入选论文刊登在学会会刊《道路交通与安全》杂志。
六、联系方式: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办公室:北京市朝阳区宏久大厦312(100000)
联 系 人:姜旭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jiangxu0008@sina.com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29号海泰大厦8层812(100083)
联 系 人:吴晓玲 高秋波
联系电话:*** 010-51726478;
传真:51726476
电子邮件:70812133@qq.com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道路交通与安全》编辑部: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综合楼506(100124)
联 系 人:唐晓文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btes_edit@163.com
附件:论文格式及注意事项:
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
2014年7月08日
附件:论文格式及注意事项:
一、论文要求:
1.来稿必须为原创作品,未公开发表过,且不涉及泄密问题。
2.文稿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文笔简洁、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数据准确可靠、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逻辑性。
3.来稿请注明所有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名称(中、英文)及邮政编码,并注明第一作者的性别、最高学历、职务及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和电子邮箱)。
4.论文书写顺序:题目(一般不超过20字),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应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要素),关键词(3~8个),中图法分类号,英文题目,英文作者姓名(国内作者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与中文相对应),论文正文(必须包括结论),参考文献。
文稿包括图、表在内,需要在5000~7000字,并要标注图、表的中、英文名称; 论文中量的单位及符号须符合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的规定,外文字符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向量、张量和矩阵需用黑斜体,上下角位置要区别明显。科技术语及名词应采用国家标准名称。英文简称、缩写等首次出现应给出中文及英文全称。
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一个项目只标一个编号)及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主要研究方向,E-mail)。
文中表格请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表号(按表
1、表2的顺序)和表题(中英文)居中放在表的上方。表中参数应注明量和单位(用符号),表注写在底线下左侧。
5.参考文献在文后按顺序编码制列出,并在文内引文处用方括号予以标明。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为: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文章起止页码
专著(或译著)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论文集作者.题名[A].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技术标准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
技术报告作者.题名[R].报告代码及编号,地名:责任单位,年份 报纸文章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在线文献作者.题名[EB/OL].[引用日期].http://„
光盘文献(数据库)作者.题名[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其他文献作者.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6.来稿不得一稿多投,如有关侵权事宜由作者自负。
二、论文截止时间:
2014年 10月10日为论文提交的最后截止时间。
三、论文出版:经作者本人同意,年会将选取优秀入选论文刊登在学会会刊《道路交通与安全》杂志。
2014年07月08日
第三篇: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博士生论坛征稿通知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博士生论坛征稿通知
2006年以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分别与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南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成功举办了六届博士生论坛。历届博士生论坛主题分别为“国际关系理论 :前沿与热点”、“评价国际关系理论:积累与进步”、“国际合作理论及争鸣”、“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前五届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已经分别集结成册,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论坛在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举办博士生论坛的目的有三:
第一,搭建博士生学术交流的平台,在交流中砥砺学问,激活思想,启迪智慧,推动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
第二,开拓校际师生交流的渠道,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与点评,促进师生平等交流,撞击思想火花,催生学术灵感,提高学术水平。
第三,促进国际关系学科的学理和方法论研究,拓展学术视野,探索学术前沿,激励学术创新。
为了继续推动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促进青年学子与国际关系界专家的交流互动,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拟于2012年8月中下旬在北京举行第七届博士生论坛。刚刚授予国家级国际关系重点学科的国际关系研究所将作为主要筹办方承办这届论坛。
欢迎全国各地在校博士生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现将论坛征文相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论坛主题:开放主题
二、时间:2012年8月中下旬 地点:外交学院
三、对象: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在读博士生(不含2012年即将毕业的博士生)。
四、征文与参会要求:
1、本届论坛开放主题,提交的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原创性,字数以10000字左右为宜,论坛不接收已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论文。
2、为加强学术规范,行文请参照《外交评论》注释体例,(可从“中国国关在线”网站下载注释体例(http://www.xiexiebang.com
4、提交论文由专家进行双向匿名评审,入选论文作者将受邀到北京外交学院参加论坛活动,食宿、往返交通费(限火车硬卧)由会议主办方承担。
5、提交的学术论文在会后经修改将汇编成册;论文作者将获赠出版论文集;论文集主题将依提交的高质量论文选题而定。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 外交学院 2011年11月15日
第四篇: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征稿通知
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征稿通知
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是国家级权威性、综合性大展,每三年举办一次。旨在反映当下青年美术特性,倡导艺术创新多样化。展览本着遵循艺术规律,把握时代性、学术性、多元性、创新性原则,培养鼓励青年美术家努力创作出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履行中国美术“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职责;全国青年美术家们将满怀激情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艺术精品奉献给人民。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简称“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将于2015年12月在上海举办。
一、主办单位: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二、展览组委会
名誉主任:左中一 靳尚谊 刘大为
主 任:吴长江 刘尚军
副主任:徐 里 李培隽
秘书长:陶 勤 杜 军 丁 杰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明明 韦尔申 龙 瑞 冯远
冯建亲 许 江 许钦松 朱松华 李 翔
杨晓阳 杨飞云 何家英 吴为山 沈尧伊 范迪安 罗江华 姜 陆
施大畏 诸 迪 高荣生 黄格胜 曾成钢 薛永年 黎 明
展览办公室主任:董竟成 孙同和
展览办公室副主任:苏 鸣
三、评审委员会
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设评委会,评委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聘请专家组成。为保证本届大展的公平、公正,设立“监审委员会”。
四、展出方式和规模
1、展出时间:目前定于2015年12月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届时将隆重举行开幕式。
2、展出作品件数:
中国画 80件
油 画 80件
综合画种160件
(综合画种包括:版画40件、雕塑30件、水彩、粉画30件、漆画30件、插图、连环画30件)
3、“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将有计划安排国内巡展。
五、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参展要求:
1、凡自2011年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以后创作的作品(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入选作品除外),均可选送作品参展。
2、每位作者只可展出一件作品。
3、参加复评的作品一律在背面填写清单表格,应逐项填写清楚。表格从中国美协官方网站刊登的青年美展征稿通知及相关规定处下载。
4、对各画种送展作品的时间、规格要求见附件,请严格执行。
5、参展作者年龄须在45岁以下(1970年1月1日(含)后出生,按照身份证出生日期)。
六、作品评选
1、面向全国直接征稿,分初评、复评两个阶段。
2、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设立评选监审委员会,监督评选全过程。
七、展览费用:
1、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将向参加复评的作者收取作品参评退件费。
收费标准分别为:
雕塑、油画、漆画、每件作品200元
中国画、版画、水彩、粉画、插图、连环画作品每件100元
参加复评的作者在寄运作品同时将参评退件费汇至展览办公室。
八、宣传出版
1、宣传: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征稿通知发出后,通过各省美协对全国青年美展创作进行发动。在相关媒体进行广泛宣传。
2、出版:出版《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作品集》,每位参展作者均可获赠一本。
九、主办者和参展作者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1、主办单位对展出作品有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及宣传的权利。
2、凡涉嫌抄袭、侵权、高仿、模仿他人作品者一律取消参评、入选资格,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作者负责。
3、由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主办单位向作者颁发入选、优秀作品证书。
4、入选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的作者具备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条件之一。
十、凡有送作品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的作者,需确认并遵守本实施方案的各项规定。
本实施方案有未尽事项,由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组委会授权第五届全国青年美展办公室负责解释和协商处理。第五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组织委员会
二〇一五年
第五篇:全国工程勘察与岩土行业“诚信单位
四川准达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与岩土行业“诚信单位”。
中设协字[2008]第8号公布内容:四川省(18家单位)
1、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司(勘察专业)
2、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勘察专业)
3、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专业)
4、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勘测工程分公司
5、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
6、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勘察专业)
7、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8、中机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9、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勘察专业)
10、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水文工程大队
11、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
12、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成都勘察研究总院
13、四川准达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4、绵阳恒博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15、四川省蜀通岩土工程公司
16、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
17、四川蜀康地质勘察工程公司
18、建材成都地质工程勘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