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精选)
2008年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衡阳市农业局(2008年7月10日)
2008年1-7月,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保障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为重点,加大耕地抛荒整治力度,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蔬菜生产,确保完成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一、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
1、粮食生产形势喜人。今年,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农业部门努力,我市粮食生产形势较好,呈现出“四增一减”的局面,即粮食播面增加、双季稻面积增加、种粮规模户增加、优质稻面积增加、抛荒面积减少。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预计为820万亩,比上年增加18.2万亩,增2.3%。其中早稻319.55万亩,比上年增加5.65万亩,增1.8%,预计中稻一季晚稻48万亩,双季晚稻350万亩。预计全市优质稻面积可达359万亩,比上年增加8.82万亩。豆类、薯类播种面积分别为27.69和30.4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
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略有增加。花生22万亩,比去年增加0.31万亩,增1.4%;棉花19万亩,与去年持平;烤烟15.56万亩,比上年增加0.84万亩,增5.7%;春播蔬菜面积为66.09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2.86万亩,增加4.5%;瓜果种植面积为23.2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23万亩,增加1.0%。
3、春茶产量减少。受今年元月份冰灾影响,茶叶受损严重,春茶产量为820吨,比上年减少800吨,减少49%,产值2550万元,比上年减少2634万元,减少50.8%。
4、农民收入增加较快。2008年上半年种植业增加值27.83亿元,同比增长2.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580元,同比增长15%,创20年来新高。
5、灾后生产恢复快。一是蔬菜保障了市场需求。四个城区共投入蔬菜生产资金100多万元,恢复大棚210多个,发展小拱棚1000多个,发展速生菜1800多亩。缩短了市场淡季,平抑了蔬菜价格,确保了市场供应,使蔬菜价格在4月份时回落到了灾前水平。二是油菜喜获丰收。虽然受冰灾影响,但由于后期管理得当和天气配合,油菜生产恢复良好,出现单产与总产同步增长的态势。2008年油菜收获面积达到212.68万亩,亩产为117.3公斤,较上年增加16.05公斤,总产24.95万吨,较上年增加6.75万吨。三是桔园重焕新机。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果农及时对冻伤或冻死枝干进行了细致的短裁修剪,及时对伤口进行药剂消毒和包扎保护,同时对树盘根际土壤进行中耕、松土和施肥。目前,95%以上的桔树已陆续发芽,逐步恢复了生机,对所有被冻死的桔树都进行了补种或改种。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1、抓好耕地抛荒整治,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把重视抓好粮食生产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臵,连续多次召开了粮食生产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也加大了粮食生产领导力度,上半年召开了三次粮食生产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了贯彻落实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我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的办法和措施。
一是广泛宣传强农惠农政策。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我局配合市农办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归纳整理成20个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采取干部进村讲解、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并代市政府起草、下发了《致全市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宣讲各项粮食生产惠农政策,公布奖惩措施,支持、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同时创办了《衡阳粮食生产工作简报》7期,推介了衡阳县三湖镇创办双季稻万亩高产示范片的经验做法和衡南县泉湖镇现代农技农机服务协会的运作典型。及时传达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粮食生产的决定措施,扬先策后,促平衡生产。二是加了粮食生产的督查力度。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农业副市长任副组长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市发改委、市农办、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市农业局。在市粮食生产领导小组领导下,我局加强了对耕地抛荒整治和粮食生产工作督查力度。5月6-7日、6月9-10日,我局配合农办、农机、统计等部门,派出7个督查组,对全市12个县市区粮食生产和耕地抛荒情况进行了督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并行动迟缓,落实粮食生产措施不力,有可能导致抛荒严重的重点乡镇进行了挂牌督办,全市基本杜绝了常年抛荒现象,季节性抛荒耕地全部完成翻耕,预计双季晚稻将达350万亩。
三是出台耕地抛荒责任追究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粮食生产的意见》等文件,我局联合市纪委、市监察局拟定会签了《关于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强化责任追究的意见》:对耕地抛荒的农户,除按抛荒的面积停发各种政策性补贴外,耕地抛荒一年的按规定收取一定的荒芜费用复耕复种;连续抛荒两年的,由原发包方终止承包合同,收回耕地重新组织流转。村辖区内连片抛荒5亩以上,或零星抛荒面积超过20亩以上,对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追究纪律责任;乡镇辖区内连片抛荒越过10亩以上,或者零星抛荒面积超过200亩以上的,对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追究纪律责任;对县(市)区内辖区内出现连片抛荒面积超过20亩以上,或者零星抛荒面积超过1000亩以上,对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追究纪律责任。
四是广泛开展粮食生产高产创建示范活动。为了贯彻落实全省粮食生产工作会议和省农业厅[2008]45号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全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方案。各县市也相应制定了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方案和技术实施方案,全市共创办双季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和高档优质稻高产示范片13处,示范面积14万余亩,举办技术培训班168期次,各级财政和农业部门已投入办点示范资金460万元,其中用于购买高产、优质种子24.5万公斤,免费发放给示范农户。
2、发展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
一是积极开展灾后蔬菜生产自救。今年元月21日大寒节气以后,我市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冰冻维持时间半个多月,给冬春作物尤其是蔬菜作物带来了毁灭性灾害。全市蔬菜普遍严重受灾,80%以上的蔬菜绝收,蔬菜大棚全部垮塌,冬季所有的早春蔬菜苗、西瓜苗全部冻死,导致春节前后蔬菜价格暴涨。为了迅速恢复蔬菜生产,确保我市蔬菜供应,我局及时下发了《衡阳市蔬菜灾后生产自救意见》,发动菜农开展生产自救,认真抓好冰冻后存园菜的管理工作,加强肥水管理,力争灾后存园菜能尽快恢复长势,作好计划,分批上市,以减轻受灾带来的损失。同时,积极组织菜农购种、育苗,抢种速生菜。据统计,四个城区共投入蔬菜生产资金100多万元,恢复大棚210多个,发展小拱棚1000多个,发展速生菜1800多亩;全市累计抢种速生菜8.8万亩,抢播早夏菜秧苗8005万株,移栽早夏菜30.3万亩。缩短了市场淡季,平抑了蔬菜价格,确保了市场供应,使蔬菜价格在4月份时回落到了灾前水平,5-7月蔬菜价格大幅回落,市场菜优价廉。
二是着重抓好新专业蔬菜基地建设工作。目前,5个县(市)已完成新专业蔬菜基地建设2070亩,四个城区已完成蔬菜基地种植任务836亩,其中珠晖区酃湖解放村260亩,石鼓区角山乡三星村286亩,蒸湘区呆鹰岭振兴村150亩南岳区南岳镇140亩。另外,岳屏兴隆村300亩蔬菜基地正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同时,我们成立蔬菜生产专家小组,在蔬菜基地建设进程中,加快城区蔬菜基地品种布局调整,形成了一批特色蔬菜基地,如湘江农场的油冠茄、东阳渡的长豆角、中心村的叶类菜、胜利村的番茄、同康村的丝瓜、金甲岭的白萝卜、五四村的兰头等特色基地。这些基地已连片种植,形成了规模和特色。另外,我局专家组已完成了四城区无公害蔬菜基地评审工作和石鼓区三星村新蔬菜基地整体规划设计工作。
3、开展农资打假,维护农民权益。
年初,市农业执法支队组织各县市区执法队长召开了全市第一次“农资打假调度会”,对全市全年的农资打假护农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从正月初九开始,全市的农资打假市场检查全面启动,并结合农时重点对全市的种子、农药、肥料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拉网地毯式检查。到目前为止,全市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共出动执法人员2700余人次,检查农资市场、门店400余个,整顿市场280余个,抽取种子样品150个,肥料样品102个、农药样品19个,立案查处37起,其中种子案件25起,农药案件4起,肥料案件5起,植物新品种保护案件3起、查封非法种子12000余公斤,没收假劣种子2000公斤,查处不合格肥料773吨,查处农药5000公斤。查获并收缴甲胺磷等违禁农药250公斤。总计涉案金达122万元,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0余万元,有力地保障了我市的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
4、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下发十大农业综合技术推广意见。年初,我局组织专家从操作简便、实用实效出发,共筛选了优质生态稻米产业开发综合配套技术、水稻轻简栽培综合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综合配套技术、超级杂交稻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品种改良工程、油菜新品种推广及综合配套技术、水果套袋高产栽培技术、植保能力提升工程等十大农业实用新技术在全市推广应用。
二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力度。我局结合“万名农技干部下乡服务”、“冰冻灾后补损重建”等活动,组织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深入山村、田间地头,以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兴村富民计划、优质稻项目示范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农业项目技术为主,采取讲课、印发技术资料、科技集市、有线广播和电视、手机短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培训农民,推广农业新技术。全市农技干部下乡8000人次,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236班次,完成农民科技培训2.1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份。
5、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市民健康消费。一是继续加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2007年,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农产品“三品”认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迈入全省先进行列。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品牌建设促企业发展、以加工业带动种植业的工作思路,继续加大“三品”认证工作力度,截至目前为止,全市已完成衡山白薯、辣椒、衡东东冲葡萄等9个无公害农产品和珠晖区礼品西瓜、衡东湘洡王米、益健大米、耒阳沁园蔬菜等30个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全面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二是继续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2007年,我局在西园农产品批发市场、香江百货、生源百货、步步高、家润多超市等重点单位开展了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一方面,我们加大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范围,将农产品市场准入推广到全市的县市区农贸市场、超市;同时,准备以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核心、在西园农产品批发市场、香江百货、白鹭湖蔬菜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对农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对检测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是大力开展迎奥运百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5月14日市政府的迎奥运百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部署会后,我局根据省、市两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衡阳市农业局“迎奥运百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市植保站深入生产一线实地监督市金雁化工厂高毒农药生产线拆除工作,并加强了对其分厂衡山湘华化工厂(保留停产线)的监管,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确保莱德高毒农药生产企业不再生产销售甲胺磷、对硫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磷胺等5种高毒农药。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加强了对快运站的检查,坚决堵住甲胺磷等高毒农药通过快运方式流入我市。并与各县市区联合开展了三次大的拉网式执法行动,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使用甲胺磷、对硫磷、久效磷、甲基对硫磷、磷胺等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的违法行为,全面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初步统计,5月以来,市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共查处甲胺磷300件,计近2000公斤。市蔬菜科及时收集蔬菜基地生产、销售情况,迅速掌握了我市外销奥运赛场、及港澳的基地情况。在核实了耒阳南京沁园蔬菜基地为外销香港市场的蔬菜生产基地后,派驻专人与当地农业部门联合加强对基地生产安全用药的技术指导工作,确保我市销往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沈阳和秦皇岛等奥运承办城市以及供应香港的蔬菜供应安全。市检验检测中心加强了对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检验检测工作。对西园农产品批发市场、生源百货、香江百货、步步高超市、家润多超市等批发市场、市区大型超市以及生产基地的检验检测工作,做到每1—2周下发一期检测简报。1-6月,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对全市各大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生产基地抽检蔬菜水果3000批次,抽检样品38000个,合格率达96.5%,其中5—6月,全市共抽检样品5000多个,抽检样品数量比往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加,印发《检验检测简报》10期650余份。由于各项工作配合好,抓得紧。我市在全省蔬菜质量安全第一次例行监测和茶叶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农药残留合格率均为100%,全省排名第一,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6、加强领导,农业污染源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06]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7]37号)文件精神,为了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污染源普查活动,成立了市农业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由市农业局局长单文周同志任组长,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设市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农业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制定了《衡阳市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对全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同时,我们从全市各级农业部门选调了736名业务过硬、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作风严谨的技术人员作为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并对所选聘人员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由普查机构发给证件,持证上岗。目前,全市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在这次农业污染源普查中,调查普查对象35311户,其中种植业入户普查12263户,畜禽养殖专业户11093户,水产养殖专业户11955户,数据录入、复录数据的表格超过13万张。对于人员设备相对薄弱的农业部门而言,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如此巨量的工作,实属不易。
第二篇:2013年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委、镇政府全面贯彻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促发展”为主线,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全镇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总体目标。
一、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
(一)夏收作物喜获丰收,面积、总产实现“双增”
2013年全镇夏粮收获面积12300亩,比去年减少60亩,减少0.5%,总产3762吨,比去年增1010吨,增长36.7%。其中,小麦收获面积8000亩,与上年持平,总产2600吨,比上年增960吨,增幅58.5 %,亩产325吨,比上年增120公斤,增幅58.5%;油菜籽收获面积5000亩,与上面持平,总产10500吨,比上年增2361吨,增幅29 %,亩产210公斤,比上年增48公斤,增幅28.8%。
增产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是气候条件及收割条件良好。今年上半年,雨量适中、气候良好、昼夜温差相对较大,风调雨顺的气候条件,为小麦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我镇在收获期间大力组织机收机打和机械联合收割,抢打抢晒,确保了颗粒归仓。
二是宣传培训,提高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普及率。在春播期间利用三解三促、科技入户、农民培训等机会,组织县乡农技人员进村到户,宣传、传授农业实用技术,以多种形式举办培训班,大
1量推广应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三是狠抓抗灾生产,加强小麦田间管理。全镇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一喷三防”:即通过药肥混喷,实现一次喷药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的效果。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壮丰胺、劲丰等新产品,增强小麦抗倒伏和抗病能力,切实提高了小麦增产能力。
(二)畜禽养殖收益逐渐减低
受国家政策、养殖环境和部分农产品价格下滑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回落,生产成本高位运行,养殖收益逐渐走低。上半年生猪存栏32510头,比上年同期增加10.2%。生猪出栏价格总体呈下行走势。据调查,六月生猪出栏价格为12.22元/公斤,比一月份16.94元/公斤下降27.98%。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镇委、镇政府坚持“农民为主、政府扶持、多方参与”的原则,积极探索并推行“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生产模式,不断延长扩粗产业链条,为全镇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经营机制,增添了新的活力。俊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依托新裕农业建立“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地方群众增收近500万元。
二、制约我镇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 我镇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虽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差,仍无法战胜气候异常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困难,低温阴雨、梅雨降水量集中以及经常性台风给粮食、果蔬生产、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损失。
(二)农业技能不足,影响农业快速发展。
一方面我镇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的生产者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科学种田知识,只能按“老办法”从事农业生产,这种“老办法”必然制约农业生产的的快速发展;二是我镇当前农业知识普及力量不足,除播种,收割知识传授外,还需要在后续秸秆等作物进行田间辅导。
(三)专合组织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
我镇有的专合组织停留在完成种养殖原材料供给、再按市场价格统一收购处理的低层次基础上,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户利益,但却没有形成基地(农户)与专合组织之间真正的产业化链接,体现不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系。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及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借“三万”活动东风,按五年建设规划,通过投“两工”、筹“一事一议”、争“以奖代补”、跑项目建设等,多措并举,拓宽投入渠道,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积极性,逐步解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
二是采取措施,稳定生猪生产。一是根据市场运行规律加强生猪市场预测,及时掌握生产量、交易量、生产成本、流通环节加价、政府储备等具体信息,正确引导养猪户合理生产,适时启动生猪收储应急机制,避免供求失调。二是积极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鼓励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打造生猪知名品牌,大力发展肉制品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三是 持续推广专合组织,努力提高农技水平。一方面打造好本镇新裕农业“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农民种植兴趣,带领群众致富。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科技兴农的步伐,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田间指导,鼓励农民进行科学种田,让科学种田的理念在农民的心里扎根,使科学种田对农民来说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长期坚持的生产活动。
第三篇: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08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为切实把握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近期我们对江南、江北、山区、库区部分村组、农户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优势板块建设,夏粮夏油产量,年初冰雪冻害,农资价格上涨对上半年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上半年总的形势特点是;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势头良好,经济总量稳中有增。
一、农业农村经济走势分析
年初虽然遭受了严重的冰雪冻害,但农业农村经济仍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经济总量、主要农产品产量、农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市种植业产值 20025 万元,农民人平现金收入预计 1152.2 元,同比分别增长 10.5% 8.7 %。从农业经济运行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走势:、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各级认真落实中央 惠农政策,财政、农业部门 按照补贴资金下拨时间,分时段及时向农民进行了兑现。据统计,上半年先后 落实兑现 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 899 万元(不含购机补贴),由于国家惠农资金的不断增加,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今年全市 春、夏播作物播种面积由上年的 32.6万亩扩大到 33.7万亩,同比增加 1.1万亩,其中粮食面积扩大 9000亩,其它经济作物 2000亩。在扩大种植面积的 同时,农民生产自主投入有所增加,据对高、中、低山 100个农户春夏播物化投入抽样调查显示,同比增加投入 3-6%的有 50户;增加 7-10%的有 11户;增加 11-20%的有 8户;与去年持平或投入减少的有 31户。如丁营镇花园村徐保安,铜家山村田志明(种、肥、药、膜)投入同比增加 8.5%和 10%。2、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著,夏粮夏油喜获丰收。立足当年受灾当年恢复,全市上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共投入恢复重建资金 1200多万元,(其中省拨 450万元),同时抢时间、抢工期,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 4 月底,水利设施、畜禽圈舍、恢复网箱、大棚修复、受冻桔园修剪、畜禽补栏等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已完成 95% 以上。特别是 “ 两夏 ” 作物恢复较快,夏粮夏油喜获丰收并实现双增,预计夏粮 4788万公斤,夏油 676万公斤 ,同比增长 8.5%和 29.8%;蔬菜、茶叶双减,预计蔬菜 6500万公斤,茶叶 8.5 万公斤,同比减5%和 15%。、农产品呈现产销两旺。粮油 产品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其销售价格全面上涨。油菜籽收购价格每公斤由上年的 3.4元增加到 4.7元,增幅 38%;小麦收购价格每公斤由上年的 1.4元增加到 1.48元,增长 5.7%;蔬菜虽然产量有所减,但价格一直较高,据调查,前 5个月菜价与同期比增幅均在 19.5%以上;畜、水产品价格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价格的上涨因素农民增收超过近千万元。、优势 板块建设 势头强劲。立足特色抓开发,提升素质建板块。柑橘板块建设,以 新建高品质示范园为抓手,截至 5月底,已在 10个乡镇、场新建高品质示范园 580亩、其中新增设施栽培面积 200亩。同时相关的设施、技术正在配套;春季柑橘新栽、补栽已完成 8200亩,定植苗木 65万株。水产板块以创建水产大县为契机,名、优、特鱼养殖、产品开发加工正在向规模化、产业化进军,日前已被列入全省水产特色大县。畜牧板块以肉鸡加工、养殖为重点,规模效益不断显现,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增强。、夏收夏种进度快质量好。截至 6月 12日全市夏收夏种全部结束,收获 粮油 24.9万亩,高质量完成夏播面积 23.3万亩。同时结合夏播抓结构调整,扩大 饲料型玉米种植面积 1.2 万 亩,调种高淀粉红薯 3 万亩;粮油主产区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今年“双夏”突出特点是: 风调雨顺天气好,进度快、质量高、种的满,夏收夏种同比提前 10天以上,农机作业面积大,配方施肥面积扩大到 15万亩,科技进村入户及组织领导等服务工作扎实到位。、农民增收的路子逐步拓宽。全市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阳光工程”培训、劳务输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措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许多帮扶、增收措施已经显现或正在显现。据全市 150个农村住户调查显示,预计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 8.7%。
二、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 冰雪冻害的潜在影响不可忽视。虽然灾后恢复重建力度很大,但不同程度仍有影响。如短期作物小麦、油菜灾后恢复的较快;而生长周期长的柑橘、茶叶恢复则需要一年以上。从影响周期看:部分在上半年,还有是在下半年。如上半年茶叶减产达到 15%,蔬菜比同期减产达 500多万公斤,减幅在 5%;而柑桔则表现在下半年,据统计严重冻害面积近2.5万亩,预计减产 1500万公斤左右。灾害虽然过去,但仍影响着全年增收目标的实现。
二是 农资价格的高位运行 仍然是影响增收的主要因素。据 1-5月 农资市场价格 调查,种子价格同比基本持平;化肥:碳氨上涨 48%,尿素上涨 15-18%,复合肥上涨 40-80% ;农药:杀虫剂上涨 25-43%,杀菌剂上涨 35-55%,除草剂上涨 30-45% ;农地膜上涨 25-40%。由于 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家优惠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
三是劳力紧缺请工成本攀升是制约全年增收的一大要因。目前农村“老人农业”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三难”,即抗灾救灾难、抢季节性收种难、科技应用难。由于农村劳力紧缺,请工种地工价持续攀升。据丁家营、白杨坪、凉水河和浪河等地 调查,在当地请工由去年的 15元 /天,今年已涨到 25-30元 /天。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生产,又增加了生产成本。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农民持续增收,呈现出一定的艰难性和脆弱性。
三、实现全年增产增收几点对策
要实现全年预期增收目标,形势不容乐观,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影响增收的灾害性气候等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对此,建议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秋季粮经作物田间管理。强化病虫测报,及时发布预报、警报,重点抓好柑橘、水稻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同时抓好柑橘高品质果园建设,力争使秋季有一个好收成。
二是扩大速生蔬菜种植面积,抓住夏、秋两个黄金季节,抢播一批速生蔬菜。一方面为平抑较高的市场菜价增大上市量,另一方面以短、快实现当年增收。
三是继续抓好生猪填槽补栏,扩大畜禽养殖量,实现养殖增收。
四是 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在增加输出量的同时,巩固提升整体素质,以较高的技能挣得较多的劳务报酬。
五是早安排,早行动,抓好以柑橘为主的农产品销售;同时大力培育中介组织,充分发挥经纪人、销售大户的优势,实现销售促增收。
第四篇:某市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某市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上半年,我市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惠农政策力度继续加大,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加。
一、上半年农村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预计:上半年农业现价产值为124.03亿元,增长4.5%。其中:种植业43.23亿
元,增长2.7%,林业4.34亿元,增长4.2%,畜牧业56.9亿元,增长6.0%,渔业17.65亿元,增长3.8%,服务业1.94亿元,增长11.5%。上半年全市农业经济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早稻面积增加。全市早稻面积212.79千公顷,增长3.6%,中稻预计35.35千公顷,增长3.8%。
二是经济作物大多增长。油料作物播种面积为111.51千公顷,比上年增7.6%;蔬菜面积达到50.08千公顷,增1.46%。棉花播种面积为33.79千公顷,增长4.42%;瓜果15.43千公顷,增长7.9%。甘蔗1.11千公顷,增长42.31%,麻类1.15千公顷,减少24.34%。
三是林业不断发展。今年林业产值为4.34亿元,增长4.2%。
四是养殖业运行态势良好。预计出栏生猪384.95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5.5%;出栏牛6.13万头,同比增长5.2%;出栏羊20.76万头,同比增长2.0%;出笼家禽1336.04万羽,同比增长3.2%;实现水产品产量18.76万吨,同比增长3.8%。
五是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预计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58元,同比增长13%;
六是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预计上半年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为21.97亿元,同比增长20%。
二、促进上半年农村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因素
1、国家惠农政策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随着国家粮食直补、油菜、能繁母猪、农机等综合政策措施的落实和补贴标准的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明显提升。近几年我市粮食面积有较快的增长。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也明显增加。其中油菜籽受近两年收购价格快速上涨和国家双优良种补贴政策的激励,农民对油菜籽的种植愿望较强
2、农产品呈现产销两旺。从1-5月份市场跟踪调查显示,农产品一直保持着产销两旺的好势头。与同期比,粮食类上涨11.4%,鲜蛋价格上涨9.9%,水产品上涨8%,蔬菜类平均上涨15%,个别品种涨幅在30%以上;春茶销售形势好于往年,价格涨幅在20%。
3、畜禽生产发展迅猛。全市新建、改扩建了不少规模生猪养殖场,生猪产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生猪养殖大户发展到21922户,比去年的21012户增长4.33%;牛羊养殖大户分别发展到2371户、3057户,较去年分别增加200户和280户;家禽养殖大户也发展到1.2万户,比去年的1.1万户增加近1000户。全市各类规模养殖小区在去年的基础上发展到460个,其养殖产量超过全市总量的48%。
4、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已进入结构优化、总量扩大、发展加速、质量提高的新阶段。具体来说:一是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已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590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37家,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361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30.2%;二是产值比持续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29.82亿元,与农林牧渔业产值之比达到1.1:1。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安排劳动力就业达到94788人,其中农民工达到72038人,占总人数的76%。全市农民人均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收入1776元,占同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比上年增长10%。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20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家,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3家,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156家。三是订单农业比重不断增大。目前全市主要经济作物订单比重在45%以上,养殖业订单比重也达到了40%以上,全市单品种集中连片种养达亩以上的板块80多个。四是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龙头企业参与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12个,社(会)员达18.7万人,带动辐射受益农户20多万户。
三、上半年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农资价格跌涨兼有。据市场调查,全市种子价格普遍上涨,其中杂交水稻同比上涨20%以上,部分品种达到50-100%以上;大宗氮、磷类肥料价格则普遍下跌,跌幅10%左右;农药、农膜价格同比分别下跌7.5%和5.5%。
2、当前我市养殖业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养殖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二是生产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能力不
第五篇:2006年全市上半年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狠抓关键环节,强化服务指导,农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全市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不变价)7.7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农业增加值9.04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全年目标的37.8%;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全年目标的53.2%,其中,来自一产的收入563元,增长4.1%。
一、上半年农业经济基本特点
1、夏粮再创历史新高,秋熟生产基础扎实。夏粮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个同步提高。夏粮实际播种面积82.34万亩,同比增加28.96万亩,其中小麦75.94万亩,同比增加29.10万亩。夏粮平均单产387公斤,其中小麦单产401公斤,同比分别增加31公斤和24公斤。夏粮总产31.86万吨,同比增加12.88万吨,增长67.9%。油菜种植面积19.9万亩,同比减少2.78万亩,单产147.7公斤,同比增加13.7公斤;春播蔬菜11万亩,总产1.67亿公斤,同比增加220万公斤。粮油蔬菜生产实现了“以夏促秋”。今年全市栽植水稻66.63万亩,上争水稻良种补贴项目30万亩,农民直接受益300万元;重点推广了宁粳1号、武香粳14和盐稻9号等优良品种,机插和抛栽占水稻总面积的80%,条纹叶枯病防治工作扎实开展。目前,水稻已进入搁田期,群体密度适宜,长势较好。
2、林业绿化机制创新,持续发展。全市新栽意杨289.9万株,完成计划的138%;成片造林面积3.4万亩(含农田林网折合1.6万亩),完成泰州考核指标的190%;新建完善农田林网62万亩,建设绿色通道260公里,建设绿色屏障310公里,新育苗木2494.8亩,森林覆盖率净增1.8个百分点。全市新栽意杨的92%由个人投资,实现了林业经济的“公退民进”。苗木成活率达85%,同比增长12%。春茧总产10万公斤,单价28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25%和27.3%。全市银杏挂果树102万株,预计今年白果产量4000吨,与去年基本持平。
3、畜禽品种改良加快,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市委、市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激励下,畜禽品种更新速度加快,规模养殖比重上升。目前,全市栏存二元母猪1.73万头,波杂山羊9.84万只,分别占养殖总量的22.6%和37.4%,波尔种公羊已超过40只。1-6月份,全市引进新扬州鹅16万羽,占饲养总量的50%以上。全市新增栏存二元母猪5头以上和肉猪20头以上养殖户670户,其中新增千头猪场4家。上半年共注射牲畜口蹄疫(五号病)浓缩苗99.2万毫升,禽流感油乳苗261.7万毫升,禽流感-新城疫二联苗12万羽份,猪链球菌苗54.5万毫升,免疫生猪105万头次,家禽585.5万羽次,抽样检测家禽血样948份,牲畜血样110份,规模养殖户防疫密度达到了100%,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
4、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三资”农业成效明显。1-6月份,列入统计考核的105家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5.64亿元,实现利润6349.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8.8%和24.9%,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3.8%和54.8%。农产品出口创汇2889.8万美元。耗用农产品70万吨,同比增长26.9%。11家列入泰州市统计考核的龙头企业新开工项目17个,总投资8993万元,新增从业人数467人,二次分配返利农户456万元。全市农业利用“三资”在建及竣工项目159个,实际完成投资2.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48.1%,其中外资项目1个,实际投资249万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7.5%,500万元以上规模项目8个,1000万元以上大项目2个。
5、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试点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共栽植各类苗木16.54万株,新建垃圾箱538只,整治河沟77条,总长94.6公里,动工土方34万方,投入295.8万元。农村“5+2”实事工程扎实推进,共完成水利建设总土方672万方,改造中低产田4.8万亩,疏浚整治干河39公里,中沟212.15公里,已竣工和开工建设桥梁41座。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1910万元。国家、省级项目示范区共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建设省级科技示范园区1万亩,完成各类土方58.8万亩,铺设道路55.4公里、硬质渠道48.9公里、中沟建筑物69座、小沟建筑物647座,新改建电站37座。新增插秧机226台、麦油高性能联合收割机64台,变型拖拉机120台,跨区作业42.6万亩,收入1784万元。上半年,共申报耕地占补平衡补充项目库项目99个,其中土地整理项目30个、开发项目8个、复垦项目61个。68个已实施项目新增耕地2422亩。农业项目上,申报省科技厅项目7项,其中高新技术项目1项,攻关项目1项,成果示范推广项目5项;申报省级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项目2项、市财政支农入库项目105项、市科技计划项目23项。
6、农村政策全面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围绕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引进,不断加大经济薄弱乡镇扶贫开发力度,上半年共发放小额贷款1230万元。认真开展村级债权债务统计核实,扎实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合格乡村创建工作。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市一事一议筹资预算总额1426.8万元,总工日207.2万个。上半年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家,向省争取扶持项目3个,至目前,全市经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56家,并在姚王镇成功开展了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1-6月份,全市共培训农村劳动力5836人,完成目标的58%;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8.6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5.5万人,省内市外就业11.7万人,省外输出就业11.3万人,境外就业1340人。上半年新增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6400人,完成计划的109%。
二、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病虫害及台风等不确定因素对水稻生产威胁大。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特大暴发,纵卷叶虫和褐飞虱预计呈中等偏重发生,防治形势较前两年更为严峻,且秋季为台风多发季节。病虫害防治效果及台风等不确定气候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今年的秋粮产量。
2、畜禽生产价格低迷,防疫体系日趋弱化。生猪及其产品价格前几年一直在高位运行,刺激了猪业发展,目前无论是母猪还是肉猪都出现了阶段性过剩,造成生猪价格一路下滑,毛猪价格从年初370元/担跌至目前的280元/担,跌幅达24%。家禽及禽蛋市场供大于求,销售不畅,加上饲料价格上涨,导致生猪和家禽养殖利润下降,总量减少。至6月底,全市生猪栏存51.4万头,同比下降5.3%,出栏肉猪42.4万头,同比下降4%;家禽栏存524万羽,出栏358.6万羽,同比下降12.6%和13.3%。此外,基层防疫体系薄弱,乡镇兽医站防疫工作经费不到位,人员工资无保障,人心不稳,工作推进难度大,急需加快实施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
3、高效规模农业比重较小。全市亩纯效益超过2000元的高效农业种植面积11.2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0.1%。全市出口创汇农产品仅集中在银杏、肠衣、斑点叉尾鮰加工等少数农产品上,高效规模外向农业对全市农业经济的贡献份额偏小,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不强。
4、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较多。国家、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有的由于操作性不强,有的由于部门不协调,使优惠政策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影响企业发展。以饲料、兽药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因畜禽养殖总量下降导致生产、销售受到一定影响。
5、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建设亟待强化。由于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没有符合技能培训要求的师资、资质和固定的培训场地,导致24个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没有通过省级认定。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1、扎实抓好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紧紧围绕农业增加值23.9亿元的全年工作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主攻重点环节,确保完成任务。种植业上,积极开展以水稻条纹叶枯病、纵卷叶虫和褐飞虱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加强水浆管理,立足抗灾减灾,努力实现秋粮丰收;加强银杏园间套复种,提高短期效益;及早谋划秋播布局,狠抓秋播种子质量,做好秋播准备。养殖业上,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和新技术推广,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设施养殖和生态养殖,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加大养殖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草食畜禽,提高市场占有率;组织夏季生猪高热病防控和秋季防疫百日会战,确保畜牧生产平安发展;加强水面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扩大特水养殖,增加农民收益。林业上,认真抓好银杏树管理,促进白果丰产增收;加强意杨病虫害防治,提高意杨管护水平;开展造林潜力调查,总结推广机制创新典型,为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做好准备。
2、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召开全市“一村一品,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工作会议,出台激励政策,突出扶大做强具有较强示范、辐射、拉动作用的重点骨干农业项目,重点扶持发展规模农业新的增量,力争今年亩纯效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规模农业面积增长3-5%,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创新投入机制,培大培强龙头企业,从列入统计考核的105家龙头企业中明确10-15家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与主导产业关联度大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从新发展的龙头企业中选择有一定发展基础、有一定科技含量、有较快发展速度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促使其成长为骨干企业。制定特殊扶持和引资政策,加快银杏产品的加工转化。
3、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总结上半年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扩大试点工作面,力争在下半年启动第二批14个试点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召开动员大会,明确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4、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通过政府推动,对24个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进行整改,力争10月份通过省第二批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评估验收。继续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围绕建筑、服装缝纫、机械制造等项目开展特色培训,打造劳务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辟电视电台专栏,完善职介信息网络,定期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技能培训和劳务转移信息,拓宽转移渠道,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5、认真落实各项农村政策。深入开展“221”帮扶工程,扎实推进“百村千户”挂扶工作,强化“关爱工程”实施,抓好小额贷款项目管理和跟踪服务。贯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探索建立直接服务“三农”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大力发展“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选择有条件的乡镇和村,扩大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试点。继续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使用情况督查。严格实施农资增支综合补贴和水稻直补项目。加强村级新增债务控制情况执法检查,组织好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镇、村创建工作考核验收,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
二〇〇六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