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总结会纪录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总结会纪录
活动时间: 2015年5月21日下午教研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学校领导及全体数学教师
议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总结会 内容:
一、主持人介绍参加开题会的领导。学校领导及课题组成员。
二、课题负责人向家富总结两年来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进展情况。本课题于2013年9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制定申报、立项工作;2013年10月至2013年11月课题组成员对相关文献理论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科研计划、实施方案。完成了第二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全面进入课题实验,各教师按照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实验,积累数据和案例的阶段;2015年6月份分析整理资料,数据,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阶段。
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我校力求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对典型的课堂教学的实例的探讨,来研究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具体策略,让教师在课堂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更加会学、善学、乐学,学得有效。我校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具体研究确定各学科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优化策略。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很多的,它应当包括:①教师对所任学科是否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②教师能否熟练地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去组织课堂教学;③教师是否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一心一意地投入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探索之中,把新教育理论、新技学方法积极地运用于课堂教学;④学校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条件,如校舍条件、教学设备(包括电教设备、实验仪器等)、图书资料等;⑤学校教育管理的水平是否高。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提高学校人、财、物的综合利用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只有从多角度去研究问题,才能收到实效。坚持大胆创新的原则,将优化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寓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把提高教和学的效率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来解决。开展本课题意在提高各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动研究。坚持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最终通过实践验证而形成优化本校课堂教学实效的具体策略。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时,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的影响,对我校教师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对课题研究现状的了解情况。课程改革以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有集体形式的、有个人行为的,也有以课题组出现的。还出现了课堂教学环节方面的论文和著作。例如:关于情境创设、课堂提问、学生活动、课堂练习、课堂评价等等。我校的课题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包括教师、学生、教育教学的软硬件、以及学区内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的。符合学生、教师、学校地发展需要。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行为有效性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教师的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理解在加深,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改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校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在教育科学有效性研究中立项。通过课题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学习,通过各种研讨课,以及组织教学设计比赛等,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的提高。
在课题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主动学习的意识只在个别同学身上有所显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过多地进行了知识性的传授,对于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的程度不够。教师没有很好落实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欠缺、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很不适应。
改进措施:对《实验课程标准》开展再学习活动,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解读《标准》,以便其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要使每位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使他们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让他们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切实处理好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之间的关系,课堂上不搞“一刀切”。将分层教学、分层训练与课程改革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今后要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好实验教材,将教材内容与本地条件,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相结合。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得到解决,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学校领导讲话
杨治红:改变过去的教课本情况,要适应现在的用好课本、挖掘学生潜力教学的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到设置问题有针对性。重视教学过程的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仅要用语言讲解,还要习惯使用点头、微笑、重复等辅助动作,不惜鼓励性的话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回答问题存在缺陷的学生,要学会认真倾听,给予适当的鼓励。在课堂中注重师生互动、创设社会、生活中的情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让学生由被动思维变成主动思维,让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
陈先梅:促进课堂氛围的和谐。因为,一般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早习惯了教师的一言堂,但是这不适应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所以,在教学中要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即进行充分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驾御课堂,这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才能将课程准备中的内容,能够完整地体现在教学中。
四、课题组成员发言
徐永红:注意创设一个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中善于利用各种表达形式进行教学。学会微笑、点头、重复、点头等方式作为教学的辅助动作,来加强师生间默契,借此能够消除隔阂,更进一步加强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对正确的答案进行一下强调阐述,以此来强化教学的效果。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缺陷,要善意的倾听,不能随意打断。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细节中感受被尊重,就会更加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
熊德淑:胜任教学,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品质。不仅只会一些所谓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更要注重培养被学生接受的独特教学风格,这些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同时,新时代教师还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既严肃又活泼,既幽默又能够具备引导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素质。将新思想、新理念融会到教师教学行为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潜能。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开题论证会纪录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开题论证会记录
活动时间: 2013年11月7日下午教研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学校领导及全体数学教师
议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 内容:
1、主持人介绍参加开题会的领导。学校领导及课题组成员。
2、教导主任陈先梅同志宣读课题立项通知。
3、课题负责人向家富同志作课题开题报告。内容主要是研究与实施方案的陈述,重点从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课题研究分工和预期研究目标及课题研究保障条件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
4、课题领导小组的同志对课题进行论证指导。
5、课题组成员就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研究计划安排、组织协调等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
6、学校校长杨治红同志对课题研究的实施表态发言。
杨治红:现在的学生自学能力差,老师讲什么,他学什么。从来没有自己去看书学习的习惯。然而,到了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我们这些过来人都知道想要学到真正的知识,光靠老师教是远远不够的,自己积累的知识更多的是靠自学得到的。因此我们从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从“情境创设、课堂提问、活动、课中练习”四方面进行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重点研究提问、活动、练习。
经过研究让我们能真切地看到学生的进步,也能感受到了自身的课题研究能力的进步。每一次的活动都给我们带来一份新的收获。
王彩霞:学生要掌握了一整套的课堂研究方法。由于我们确定的课堂策略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系列方法上的,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且在实验过程中也是按照这一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对学生加以训练的,这就能使学生的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成正比例增长。最终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课堂习惯,而且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从而使我们的实验达到了目的。
徐永红:完成课堂四步活动,那么学生明确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堂四步研究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围绕目标开展学习。课堂而皇之自学的过程是学生自己根据教师布置的课堂小研究,通过自己努力去回顾旧知识,自学书本新知识去完成课堂小研究的题目,从而自主的去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布置的课堂小研究中的题目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在经过多次有目的的自学研究以后,就逐渐掌握了对新知识的一些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是“有章可循”了。课堂研究是学生独立地接触新知识,它要伴随着各种不同的思考,只要长期坚持预习就会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学能力就会有显著提高。
熊德淑:学生经过课堂自学完成课堂小研究再上课,本身他自己已经自学了一遍,上课时再学了一遍,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会更明确,学习积极性也会有很大提高。学生经过课堂自学,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那么对新课学习的目的性就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就更有益于新知识的掌握。
吴玉玲:大多数人都渴望被别人所认可,学生的这种心理更强烈。经过完成课堂小研究,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为了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听得就会格外认真,回答问题也会非常积极。经过认证以后,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答案的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牢固;不太准确的会自觉去修正反思,对新知识的印象就会加深。
陈双梅:无论那种情况都会促进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对新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快更深。有了教师情境创设为前提,有效的提问、课堂研究、有针对性的练习。加上学生高昂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将大大提高。
茅坪场镇中心小学《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课题组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课堂,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的课堂教学背后,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下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谈谈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数学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数学课堂中良好的情景创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1、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2、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3、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并为这种交往、交流提供条件。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4、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
“生成”是课程改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追求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强调课堂生成并不等于教师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问题在于,当“意外的通道”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否敏锐地意识到,并且能否经由这“通道”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图景”?教学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
(1)准确不能模糊。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2)生动还要丰富。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如沐春雨,促进思维发展。
(3)严谨不失幽默。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4)中听更要中用。《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光对学生说:“你说得真好”、“你说得真棒”之类的评价语,更要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
(5)独特不乏创新。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天真烂漫的学生,评价的语言也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果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在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亮点的同时,也看到了课堂教学中的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我校课题实验小组作了一些具 工作,现将本的情况进行简单报告。
一、以教研组为单位,在集体备课中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3年11月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我们实验教师以学校为单位分别确定了各自的任务,如情境创设策略研究、有效提问策略研究、活动策略的有效性指导研究、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课堂评价等。
学校每周四的下午课后为集体备课时间,各年级组实验教师围绕课题在教研组内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对课堂进行精心的预设;在实验教师研讨课后,学校领导进行点评,实验教师反思课堂教学,针对课堂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新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二、以网络为平台,在交流对话中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年4月份,学校组织了“有效教学网研”活动,各实验教师热情参与,或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或反思低效课堂教学的失败教训,或介绍他人有效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断,内容涉及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等等,在网上交流和讨论中,进一步领会、理解、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途径策略。
三、以“课内比教学”比武为阵地,在观摩比武中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月,学校举行“课内比教学”课堂教学比武,以“实效、提升”为活动宗旨,让所有实验教师在比武活动中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展示、交流和研究。
比武分为有效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研究案例等环节进行。通过对教师教育行为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进一步改善教师自身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茅坪场镇中心小学《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课题组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有效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教师的有效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过程。有效的教学评价及有效的教学反思等一列直接影响课堂效果的要素。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逐渐由被动学、想学、爱学、学会转变为会学,具备一定的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教与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有效性 数学课堂 积极性 学习效率 能力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师只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各种组合和发展方法的可能性,我们就会发现课堂教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许这正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如何能让教师更好地驾驭教材,利用好教材提供的信息资源,并把它不失适宜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自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由被动学、想学、爱学、学会转变为会学,具备一定的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教与学双面的有效性便成为如今我们值得深究的问题。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优化课前准备
数学是一门具有思维的抽象性且与生产生活具有密切联系的课程,而对于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想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就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师课前准备工作的复杂性和辛苦程度。教师做好有效的课前准备,就能够保证教师在课堂中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流程更加了然于心,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一)精心备课 备课是课前准备的最重要环节,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教师必须在深入学习教材及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平时大量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备课手册、板书设计以及报章杂志上刊登的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积累多种现成的教学经验,并进行分析学习,研究适合的教学设计。其次,备好课是进行教学的依据,使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并合理地分配课堂的时间。有的教师却不以为然,他们或者是把别人的教学教案“移植”到自己的备课本上;或是干脆拿着买来的备课手册走上讲台;或者是“一本通书读到老”,一本教案年年用、次次用。这些应付式的偷工做法极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数学教学工作本身是创造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每一堂成功的课例都体现了教师新颖的设计创新的结果。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育对象不同、班级基础不同、要求不同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走出现成教案的圈子。精心设计教法,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编写出切合本班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静心想课
所谓优化课前准备,不仅指简单地写好教案就能够上好课,教学设计毕竟是在课前的预设,具有很多不定性的因素,而想课是备课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想课,就是在写好教案之后,静下心在脑海里回忆教案的整个过程,像电影重现一般,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及教学过程等可能出现的问题通盘思考一遍,然后及时地进行修整、补充和完善。可以说想课是备课的再加工,这样教师就能更加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更加突出,结构更加紧凑,条理更加清晰,上课也就更加主动、自如、连贯,也就避免了纸上谈兵的问题。
二、优化课堂过程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我想这也是我们教师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数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过程,要想课堂高效,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整合,变单一的师生双边活动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反映教学活动的本质,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
(一)课前导入
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更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例如:我在《比例的意义》中的导入设计,将自己的照片放在课件首页,通过照片大小、形状的变化,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再巧妙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再如:在学习《运算定律》这节课时,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一扇门,里面是老师的新家装修,而要想进入家门参观,必须经过闯关环节,即作答5道四则运算题,方能参观。巧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虽然在一节课中,它仅占几分钟,甚至只是一句话,然而作用却很大,导入得法,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营造了一个浓郁的学习探知氛围,促进了有效教学。
(二)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需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创造,学会合作,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过去上课我总是习惯讲解例题,归纳概念、总结解题方法时都一手包办了,后来发现这样做,养成许多学生不爱动脑筋,不爱总结方法的坏习惯,他们总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课堂参与积极性很低,往往一个问题问下来,举手的人寥寥无几,或者站起来语言也表达不清楚,没有逻辑性。后来,我改变了教学模式,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互助合作。尝试着“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疑难问题及时点播指导。例如:在学习《百分数二——利息》这一课,在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回家帮助妈妈存取一次钱,或者向父母咨询关于存钱方面的知识,了解利息、本金、存期及利率间的关系; 接着在上课时让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自学收获,然后课件出示相关问题里,提出要求,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自主回答,我及时针对其回答作出纠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
(三)提升能力
如今,判定学生学习是否优秀不仅仅只局限于学习成绩,而更多的则是注重学生的个人能力,所以在平时上课我就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首先,培养学生的准确读题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看道题后,先认真读题并且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特别注意问题问的是什么,再去题中找和问题有关的语句。其次,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读题和提取信息之后,找到和问题有关的语句之间的关系,在草稿纸上写出相关的等量关系式,有时题较复杂是,具有多重关系,学生需要运用“寻根法”,一层一层找出相应的关系式。最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学生完成前两个学习过程后,再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组织一下语言,从开始读题到怎样分析的过程,以及整个过程所需要注意的易错点都说完整,最好能够运用关联词或者顺序词,学生上台展示后,我会及时先给与学生鼓励,然后针对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修改方案,让学生重说一遍,感受纠正后的变化,全班集体评价,这样既让学生有所收获,又活跃了课堂气氛,长期下去,学生也提高了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例如:讲到六年级《百分数——税率》这一节时,导入后,我便在课件上出示问题:
“ 妈妈买了一瓶售价为100元的化妆品,其中消费税大约占25%,妈妈为此支付消费税大约多少元?
问题:1.读题后,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 2.你是怎么分析的?需要注意什么? 3.小组讨论此类型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按照我的要求自行解决,我及时给与鼓励和评价。最后,要求学生小组讨论此类问题所需注意的地方,并总结解题方法,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我根据各个小组代表的发言,给学生提示,全班共同总结方法。一学期下来,明显感觉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较为轻松,能够自如地按照预想的流程进行下去,学生也更加爱上数学课,课堂气氛也比原来活跃很多,学生整体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提升。
三、重视课后反思
教学活动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所以这里的课后反思不仅仅指教师的教学反思,还包括学生的课后反思总结。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反思指的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等环节进行课后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的活动。上完一节课后,必须要把不懂的不顺的不对的教学任务进行很好的反思与总结,然后慢慢总结归纳,久而久之养成一种习惯后,会让自己上课的水平以及上课的顺畅度越来越提高,从而更加完善课堂,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后反思其实是与教师教学反思是类似的环节,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一堂课结束后,往往立马投入课间活动的欢愉时光,便把课上的的内容抛之脑后了,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在课上设置了一个小环节,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学生自己反思本节课内容,有哪些不明白之处或者有疑惑的部分,并总结本节课知识概况,形成知识网络,或总结此类型题的解决方法,然后集体交流,以此巩固提升。一学年下来,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总之,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我们必须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设计新颖的导入环节,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与诱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掌握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促使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地、富有活力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经过自己不断的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