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无处不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随笔(林秀红)(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4 10:3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无处不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随笔(林秀红)(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无处不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随笔(林秀红)(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美”无处不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随笔(林秀红)(写写帮推荐)

“美”无处不在——《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随笔

作者:林秀红

联系电话:***

单位: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美”无处不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随笔

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林秀红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第十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的经典名篇。课文通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现了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喜读爱读想读。这么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教师应如何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体现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呢?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对课改的理解。

一、激情导入,走近“美”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氛围,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教师要会抓住学生的“心”。写景的文章在教学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因此,我在教学时,特别注重前五分钟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接触文本的内容,走近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一开始,我通过投影片,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美,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小兴安岭的美,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直奔主题,问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品词品句,抓住“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好词佳句特别多,也特别重要,就像人身上流动的血液,贯穿全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要把这些新鲜的血液输送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感悟时,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1)在阅读中理解。在教学“夏季”这一段时,我问学生:“你为什么喜欢小兴安岭夏天的树木?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行吗?”学生读完后,我又问学生:“你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大家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怎么样?”学生说:“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很茂盛。”我问:“从哪些词语中告诉了你?”学生说:“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挡、遮中感受到的。”我紧接着说:“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好吗?”于是,学生娓娓读来,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熟记了这些词语,更加深了对这些语词的理解,感受到了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的与众不同的美。

(2)在理解中比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长出的意思。”我马上说:“那能不能用长出换成抽出呢?为什么?”有学生说:“抽出要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3)在比较中寻求最佳。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描写小兴安岭草坪上盛开的野花时,我问学生:“草坪上开了许多花,有哪些颜色?”当学生说完有红、白、黄、紫时,我就问:“你能不能用一个语词来表达这么多的颜色呢?”于是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五颜六色。”有的说:“五彩缤纷。”……我就对学生说:“你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其中一个语词放进这个句子中,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更感人呢?”有的学生说:“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彩缤纷,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有的学生说:“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芳香扑鼻,太美了。”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要补充,我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些花朵。”学生就是这样在品词品句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着小兴安岭的美。

三、读悟结合,感悟“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要达到这一点,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教师必须创设美的情景,美的课堂。在教学中,我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时,课堂环节是这样的:

(1)读中找景,用“○”圈出你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让学生又比较直观、形象地初步感知美。

(2)读中找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鹿的这个句子,因为这句话把小鹿写得太美了,太可爱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溪的句子,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流水声。”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句子,加上动作读读句子,加上流水声读读句子,使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3)读评结合,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入体会小兴安岭的勃勃生机。学生可以抓重点词句读,可以全段读,可以用多种形式的方法读,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读中感爱小兴安岭的美,在读中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感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这种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我想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之一。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说过,终身爱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于言而动之情,这种油然而生的对自然美、语言美的感悟,是学生终身爱益的。

四、自主学习,创造“美”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今天的“教”,就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光有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是违背现代教育的精神。因此,我突破了传统的认知性单一的教学目标,把能力目标提高到了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加强自主、协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自己分析、感悟文章的能力。《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写法相似,我先带领学生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按“读中找景、读中寻景、读中感悟”的方法一起学习、一起探究,然后让学生按照这种学法分组进行学习第三自然段,再独立自学四、五自然段。在反馈中,显示了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不仅欣赏、领悟了小兴安岭的美,更重要的是创造了美。有一位同学学了第四自然段,这样说:“小兴安岭的秋天太美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还有一位同学说:“小兴安岭的宝贝太多了,有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馋得我直流口水。”有的干脆做起了推销员,有的急着想去小兴安岭看一看。学生真情的语言,感情的自然流露,不就是教师千方百计想要达成的愿望吗,不就是学生对美的一种理解,一种欣赏,一种创造吗?

“美”是文章的“魂”,“美”是教学的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努力做到更深层次的“读悟结合。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美,是一种美的孕育,是一种美的享受!

第二篇:张秀芳美丽的小兴安岭

1.《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延津县史良小学

张秀芳

【教学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丰富特产。

㈡能力训练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掌握一种新的读书方法。

㈢情感渗透点: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策略和手段】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东北有一个绿色的宝库,那就是著名的小兴安岭,它是红松、白桦的故乡,是动物们的乐园。林中还有许许多多珍贵的药材和美味可口的山菜野果。它几乎不加任何修饰,就是一个美丽的天然大公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宝库,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视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说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件出示:)

2、学习第一自然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以小组朗读、讨论,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都有些什么?)

3、精读春夏自然段。

A.、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张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课件出示:)全班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1)“抽出”能换个词吗?(长出)怎样的长出才叫抽出呢?同学们想想树木蓄积了一个冬天的力量、一个冬天的精神,一到冬天怎样地长出来啊?(奋力、兴致勃勃、使劲、生机勃勃„„)

(2)是啊,作者用词多准确,一个“抽”字把春天的活力、春天的气息全都写出来了。让我们做春天的树枝,生机勃勃地长出来吧——生读。更有精神地长出来吧——生读。

(3)再自由读句子,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丁丁冬冬、小溪在唱歌的声音、潺潺、小溪在弹奏乐曲的声音、小溪的欢笑声„„)这么多美妙的声音都融合在一个词里——淙淙。

(4)谁能给我们带来这美妙的声音?指名读,多美的“淙淙”声啊,齐读。B、句一: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出示课件:)

听师读句子,你觉得夏天的树木怎么样?(茂盛、郁郁葱葱、苍翠)用书上的一个词就叫——葱葱茏茏。

句二: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出示课件:)

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出示课件欣赏。(朦胧、人间仙境、隐隐约约、像蒙上了一层薄纱„„)

句三: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

(1)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美?出示课件感悟。(绚丽多彩、金光灿烂、光彩夺目„„)(2)指导朗读。

句四: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出示课件:)

看图体会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4、自学秋冬,议疑解疑(用学习春夏的方法)

出示课件配合,给学生提供资料。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三、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四、总结全文,读中感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小兴安岭为什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板书设计】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

夏:树木 浓雾 阳光 野花 花园

秋:树木 落叶 野果 药材 宝库

冬:树木 积雪 西北风 动物

【作业设计】

一、设计一张宣传海报,让更多的人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

二、我的家乡也很美。我要写写家乡的一处景物。

第三篇:美丽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地方法 3.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重点词句概括段落大意。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2、新课引言

小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在咱们黑龙江省的北部,它不但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还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个美丽的花坛。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1、2自然段,你了解到小兴安岭的 什么情况?播放幻灯片(1)。

2、完成幻灯片(1)的思考题。(板书:美丽

诱人)

3、小兴安岭美丽诱人,抓住了那些特点来写的呢?(板书:春 夏 秋

冬)

4、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指名读3自然段,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播放幻灯片(2)

5、播放幻灯片(3)学生读思考题并回答。

6、春天的景色令人陶醉,夏天的景色又如何呢?指名读4、5自然段。播放幻灯片(4)(5)。完成思考题。

太阳出来了,驱散了浓雾,阳光射进了树林,使人们清晰地看见了草地上五颜六色的野花。这是小兴安岭的夏天更加迷人。这就点明了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那秋天的小兴安岭又是怎样的呢、7、默读第6自然段,小组内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播放幻灯片(6)(7)

秋天的景色虽然不如春夏那样美丽,但它给人们送来了丰富的物产,让人们享受球的收获,使人们更加眷恋小兴安岭的秋天。

8、冬天的小兴安岭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7自然段,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看谁的问题提得好。播放幻灯片(8)(9)

9、通过秋冬的描写说明小兴安岭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齐读结尾一段。播放幻灯片(8)学生回答问题。(板书:大花园

宝库)

三、总结拓展:

1、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只用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那里景色诱人,你能用四个字的词语分别来概括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吗?

2、齐读课文的总结句,想一想,作者通过赞美小兴安岭的美丽,实质是赞美我们的……。全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呢?(板书:总→分→总)

3、全文通过对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物描写,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因此,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四、展示朗读、欣赏图片

1、听录音,欣赏图片。

2、展示自己的朗读风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阅读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五板书设计•树海春生机勃勃夏花木繁茂秋物产丰富冬白雪茫茫总大花园宝库总分总美丽的小兴安岭美丽诱人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美无处不在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美无处不在 作者英子指导教师王彩凤

[摘 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领会数学之美,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美的知识和进行数学审美教学是很必要的。

美的基本要素特征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新颖性和功利性,这些基本特征融入数学的内容之 中,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科学的数学美的基本特征,即直观性、简洁性、统一性和奇异性;因直观而显的亲近愿学;因简洁而简单对称和谐,因统一而和谐抽象,不独立;因奇异而有趣味、有收获;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美的体验,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机制。

[关键词]数学之美;数学教学;美的体验

“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之一是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1)因此,新数学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既要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数学中的美学属性,使学生在了解和感受数学美的同时,培养起对数学的良好情感和提高对数学的直觉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 数学之美

数学中没有明显地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不能和数学完全分离。因为美的主要形式就是秩序性、均衡性、确定性,这些恰好就是数学所要研究的范畴。所以数学和美不是没有关系的。数学中的美如美酒,如甘泉,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古希腊的学者认为球形是最完美的形体;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他为直角三角形具有这种简明、和谐的美而赞叹;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美是数的和谐”;中世纪的伟大学者、艺术家达·芬奇从另一方面感受到了数学美,他认为“黄金分割是美的原则”。爱因斯坦12 岁时,得到了一本欧几里德几何教科书,它的严谨、明澈和确定,给爱因斯坦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罗素在学习欧几里德几何时,感到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像初恋一样地入了迷,没有想到世界上还会有这样有趣的东西。数学美比比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或艺术美。正如英国数理哲学家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是一种冷而严格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样华丽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仍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可见数学美是一种完全和谐的美,抽象形式的美。经历过数学美的体验的数学家们认识到了数学美的价值,对它的存在性以及价值作了深入的探讨,如欧拉、庞加莱等都对数学中美的存在作过论述。数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自然美在数学中的反映。美感,这是人们的一种愉悦感,是心灵上需要的某种适应性。而数学家对美的感受则着眼于数学的方法和理论,正入数学家庞加莱所说:“数学家们非常重视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优美,这并非华而不实的作风。”数学方法与理论中的美,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与对称,恰到好处的平衡,一句话,那就是井然有序,统一协调,从而使我们对整体以及细节都能清楚地认识和理解。而无论是和谐、平衡,还是统一、协调,都是直觉的结论,因此,“数学美可以说是带有一定主观感情色彩的精致直觉。”数学美主要表现在其直观性、简洁性、统一性和奇异性。一般美的形象性、情感性、新颖性和功利性都融于数学之中。

1、直观性

事实上,数学美不是抽象得难以捉摸的东西,其中的数学图形、符号、公式、结构关系等美学形体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直接感知。同时,数学之美重在过程之美。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美,乃探究之美,对于每个学过数学的人来说,都是深有感触的,一道数学题目的解决,一个定理的发现,一个猜想的证明,是多么令人激动与陶醉啊!于枯燥之中见新奇,于迷茫之中得豁朗,这就是数学美的直观魅力所在。”【2】比如,“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智力拼图游戏,被西方称为“东方魔板”。它是由七块几何图形组成的,这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用它以各种不同的巧妙方法可以拼成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如较复杂的几何图形、建筑物、风景、人物,汉字等。儿童玩七巧板的过程,既是益智活动过程,又是数学对象的审美过程和美的创造过程,且很容易在此游戏过程中获得数学美感。【3】正是由于数学过程美的这种直观性,所以连小孩都愿意亲近乐学。

2、简洁性

简洁而简单、对称、和谐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之一,透过简洁的表达形式纵观全体,看清复杂的内在关系,从而掌握这个体系,这无疑能够激起情感的美的享受,并建立学习、研究的信心。首先,数学的结果是简单的。如:点(x0 , y0)到直线αx + by + c = 0的距离是d =│αx0 + by0 + c│α+ b 形式是如此的简洁。千古绝唱的勾股定理α+ b = c,这一简单而整齐的形式却表达了一切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而且它与面积公式的结合是一种和谐的完美的结合。设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三角形的半周长为p,即p=1/2(a+b+c),△ABC的面积为s,则由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s=p(p-c)=(p-a)(p-b)该公式的结构和谐优美,简单易记,与海伦公式相比较体现了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在解直角三角形有关问题时,运用该公式,别具一格,富有情趣。【4】其次,由对称而简单。当人们认识、理解与研究对象时,其结构对称而可以简单地把握。形体的对称性,在自然界中处处可见。如树叶以其主叶脉为对称轴;花瓣的分布各向均匀;蜂巢、蛛网呈正多边形;人体也是左右对称的,反映到数学上就是中心对称、轴对称、镜面对称等,对称是数学的基本结构之一。几何图形中对称性比比皆是,如圆、矩形、正多边形等;解析几何中, 方程ρ = αsin3θ,ρ =αcos3θ,ρ =αsin2θ,ρ =αsin2θ所表示的曲线也是对称的,被人们分别冠以三叶玫瑰、四叶玫瑰的美称。对称不仅表现在几何图形上,在数学表达式中也处处存在着。如二项式展开的系数具有对称性;三角形中的恒等式、不等式也具有对称性。对称性还表现为某种相应性。例如,加与减、乘与除、正弦与余弦、指数与对数、有限与无限、微积与积分等等都是如此。再如,在一定条件下,有一个关于极大值的命题,就相应地有一个关于极小值的命题。“如果三角形的周长一定,则当这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时面积最大”与“如果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则当这个三角形是正三角形时周长最小”就是相应的命题。数学解题中,对称性的体现常常关系到解题过程的繁简。如,美国数学家波利亚讲述了一个由对称性引出的巧妙解题方法:问题:过八面体外的一条直线作一平面,把正八面体分为体积相等的两部分,应如何作这个平面?正八面体是中心对称体,考虑典型的中心对称体———球,设想过球外的任一直线作平面把球截为等体积的两部分,很显然所作平面就过球心,因为过对称中心体的任何平面都会把其截为等体积的两部分。类比于此题,便得到解法。数学家们常常把数学成果或方法的简洁美作为追求的目标,为之不遗余力地工作,这样也就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例如,自欧氏几何《原本》问世后的两千年间,各国数学家都对他的第五公理的叙述方法繁琐、与其他公理相比总有些不自然而感到不满,在两千年内一直在寻找用更为简洁自明的命题来代替它。而多次的失败,把人们引向了另一个方面,创造出了非欧几何。可以说非欧几何的创立是从追求第五公设简洁自明开始的,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由对称的相应性所引导的(有交点,就应该有无交点的状况)。事实上,近现代的数学理论的公理化建构,也都遵循了简洁性原则。

3、统一性

数学美的统一性,是指数学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一致。数与形体是数学研究的两个独立的对象,对它们的研究,分别构成了代数与几何。然而通过坐标系的建立,使点与数建立了对应,从而把代数研究的对象与几何研究的对象用方程与曲线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统一。从数学发展的规律来看,数学的发展将日益证明数学的统一性。为使庞大的数学体系变得简单而精确,数学家们经常依据数学各领域的共性,提出统一数学各部分的新观点、新理论。算子理论、群论、拓扑理论等都是相应的许多具体数学内容统一的结果。公理化方法、机构理想也是从统一性目标出发而提出的建立数学体系的方法。由和谐协调而得统一。对象的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都按一定的规律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这就是和谐。和谐必然导致统一,这种和谐的统一在人们的心灵上会产生适应性及愉悦感。比如,对于计算梯形数学公式s=1/2(a+b)h0,2 2 2 22 来说,数学家和数学素养很好的人都认为它是美的。因为他们从美学角度结合数学经验审视该公式,发现有简洁美和统一美的特征。但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未必能领会到它蕰涵的美。只有学生们分别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后,并在比较、思考和应用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三角形、正方形、矩形面积公式是上面公式的特例,才会体验到上面公式的美妙之处,即它于简单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表面

相异的数学对象又可以联系为一个统一体。再如,为什么人们会关注黄金分割呢?那是因为人们认为这个分割点是分割线段时最优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同时这个比(即0.618)被视为人类美的密码【5】它表现出的协调美,是和谐统一美的典范,倍受人们关注,正五边形的任意一边和对角线的比为黄金分割比。在正十边形、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中,都可以找到黄金分割比。建于古希腊时期的巴台神农庙,是古希腊建筑的辉煌杰作,人们发现它也是按黄金分割比设计的。、奇异性

奇异是相对于常识或平凡而言的,是对传统的突破。表现为结论的奇异性是指结论的新颖奇巧、出乎意料,往往引起思想上的震动。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十这个数目是一个完美的数目”。这时所认识的数是正整数、有理数,认为有了这些数就足以表达一切量,除此以外就再无需别的数了。从而认为“数”是“和谐的”,是万物的“始基”。勾股定理导致无理数的发现,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奇异的结果,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恐慌,后人称之为“第一次数学危机”。在欧几里德几何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非欧几何的思想是奇异而“荒诞”的思想。1826年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终于第一个公开地提出了非欧几何的理论。奇异所造成的并不总是消极的影响。恰好相反,在它们中间常常孕育着新的巨大发展的可能性。英国数学家哈密尔顿发现四元数。在四元数问世之前,从自然数发展到复数,都必须服从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率,但哈密尔顿突破了这一限制,大胆地设想出一种新数,这种新数由四个分量组成,并且不一定遵守传统的运算规则,这就是四元数:A =α + bi + cj + dk,其中i2 = j2 = k2 =ji =k j =ik =-1。四元数的发现对物理学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一大创举。数学美的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讲,简洁性有时又可以认为是统一性的客观标准。另外,奇异性与统一性在一定意义上是相互对立、相互补充的。因为奇异性意味着出乎于平凡(或常识),是对原先所达到的统一性的破坏,并去追求更大的统一。因此说,新的发现,往往是追求更高层次统一的产品.数学美的特性本身就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是紧密相连的、和谐统一的。

二、数学教学与数学美

在学校进行美德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乐于自觉感受客观现实中存在的自然美和创造美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技巧,以及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数学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一般美的教育,又要重视数学所特有的数学美的教育。、数学美的教育价值

(1)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由于它的抽象与严谨,常使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甚至敬而远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应遵循的数学原则之一,就是美的体验原则,也就是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即寓教于美,在美的享受中使其心灵得到亲切感,产生求知热情,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2)对数学美的追求,能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

数学学科的严谨与缜密和数学的和谐统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追求数学的和谐统一美,对培养学生的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及正确地应用数学方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3)追求数学美能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数学家、物理学家魏尔曾说过:“我的工作总是努力把美和真联系起来,而当我必须做出选择时,我则通常选择美。”魏尔的话表明了数学活动中应以美的感受去激励人们产生创造灵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发现中体验美的感觉,可以激发学生去作进一步的发现,从而自然延伸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与灵感。

(4)追求数学美能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应另把美学归入思维科学。不论归入与否,美与思维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特别是数学美与思维之间的密切的关系。数学的优美感之一,体现于问题之解答就是适合于我们的心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正因为这个适应性,这个解答就可能成为我们的一种工具。在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之中,数学思维与方法的作用之一就是经历美的体验。因此说,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数学美的追求,能够引导学生去寻求最佳的思维方式与认知结构,从而相应地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2、教学中体现数学美

把数学美的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孜求于美,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修养。

(1)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一方面要恰当地把数学美因展示出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美之所在,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数学美的实践,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美感和提高他们的数学审美能力,学生只有经过不断的“审美-立美”活动的锻炼,才能在感受到数学美的愉悦的同时,提高数学的直觉能力和创造发明能力。

(2)教学中应揭示教材里潜在的美的因素,使学生自觉地认识到数学的美。对于潜在于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美,教师应当采用发现法教学,从审美的角度提出问题,创造思维情景,使学生沉浸在渴望求得具有美学特征的新知识情感之中,通过必需而且精炼的实践去获得感知,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愉快而又顺其自然地再发现具有美感的新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直觉能力必然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2)教学中提供创造数学美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若能经常发掘教材中的数学美,就能大大提高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逐步使学生达到运用数学中的美学方法去进行美的创造的初步能力。把创造数学美的活动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工作结合起来的教学必然会收到极好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数学美因”进行数学审美设计,通过“数学美因”丰富的内涵,不仅能使学生灵活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技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提供一种自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又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进行数学美的体验和数学美的创造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数学中的数学美。

参考文献:

[1 ] 郑毓信.应当培养对于数学美的鉴赏能力.中学数学,1985 ,(1).[2 ] 张雄.数学美与数学教育.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997 ,(9).[3 ] 胡启迪.日本的一堂开放性的问题解决课[J ].数学教学,1994 ,(1).[4 ] 周奕生 勾股定理与面积公式的完美结合数学学习,2006(3)

[5 ]李其明趣谈生活中美的密码0.618,2006(4).

第五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大庙小学

于国莉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充满了热情。

我在教学本课时,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

创设情境感受“美”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情感朗读品味“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创设了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的朗读,在读中品味小兴安岭的美。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抓住词句体味“美”:“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这是文章的中心句,又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句中即包含了,四季景色的相同美,又暗示了四季景色的各异美,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学习。先从小兴安岭最突出的树木的描写入手,让学生先从树木四季的特点初步理解四季景色的既有独特美,同时又有相同美。我将孩子们引入优美得情景之中,孩子们感受着美,随着老师的点拨,很直观,很轻松,很投入的理解了“封”“浸”等难解的词义,并有层次的感知了课文,真切的感受到夏天的草木茂盛。课文在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有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在这一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总结,教给学生的审美方法。然后用此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秋冬两个季节,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交流,为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

知识延伸创造“美”: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和孩子们进行了总结,小兴安岭的每个季节的景色都有不同的特点,你喜欢吗?。让他们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季节或段落,然后延伸,小兴安岭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我们要保护它,爱护它。我们的家乡也很美呀,也是祖国的一部分,你来写写自己美丽的家乡的一处景物吧。这一设计是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也有不尽人意和不足之处,在总结了学习方法之后学生自主欣赏秋冬美景时,时间还是受了限制,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是不充足。在活动的两个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给学生

背诵和写作的时间,只能留做了课下作业。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要做到充分准备,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尽量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能静下心来,要美好新品味语言文字的美。我也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积累,调动学生自觉积累的主动性,主动背诵,主动摘抄,主动积累,扩大阅读量.每上完一节课,我都感受到了要上好一堂课不仅仅是老师能很好的的理解文本,了解学生,同时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停的积累教学经验,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去丰富学生。

下载“美”无处不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随笔(林秀红)(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无处不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随笔(林秀红)(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梧州市民主路小学 冯译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 “积雪融化、淙淙流水、涨满春水、嫩绿枝条”等17个词语。 2、学写左右结构中左右......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模板大全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在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教学目......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导学案 实验小学西区赵莉敏 学习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西沙群岛和小兴安岭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热......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1、6小节,感知本文的结构特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壮阔。 2、自学生字新词,认识本课生字词。 3、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威海市锦华小学 朱丽芳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鲁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第三篇课文。文章思路清晰......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嫩绿、融化、汇成”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隆德一小 雍小燕 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叶占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读懂词语,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