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打造会计实践教学新模式

时间:2019-05-14 10:5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企合作,打造会计实践教学新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企合作,打造会计实践教学新模式》。

第一篇:校企合作,打造会计实践教学新模式

校企合作,打造会计实践教学新模式

会计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应用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针对不同的层次表现出不同的需求标准,人才的竞争也因此更趋激烈。职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术人才,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的改进与强化中,应在系统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与动手能力,以适应生产、管理及服务等第一线的需要,使学生成为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及动手能力的技术型、复合型人才。故此,本人认为,职校与用人单位“联姻”,实行校企合作,打造会计实践教学新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传统会计教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教学理念落后。人们习惯于“应试教育”,从教到学一切活动均围绕“认证考试”进行,忽视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判断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

2.缺乏有综合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由于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一些经济学、金融、管理、法律和税收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拥有广博经济背景等基础知识的教师并不多。不少教师避开了现实生活中会计账务处理的介绍和讨论,就书本讲会计、就会计讲会计。目前,我国职校中从事会计教学的大多数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阅历浅,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再加上一些其他条件的制约,使会计实践性教学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教材缺少生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的会计教材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仍旧采用文字描述的方法,阐述不生动。各种业务也只能靠学生通过字面来联想、揣摩和记忆。

4.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传统的审计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依据教材采用“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在考前背复习资料应付考试。虽然近年多媒体教学方法较为普遍,但其模式实质并没有改变。

5.实验教学匮乏。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课堂实践信息量少。会计教学脱离千差万别的会计实践,学生对企业会计实务如雾里看花,实践动手能力差,参加工作后无法较快适应工作。尽管有会计模拟实训,但这些根本不足以与现实的会计工作接轨,都不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因此,一方面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却就业难。这充分说明现行的会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性。

二、校企合作的会计教学模式探讨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产学结合、定岗实践,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要。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真正把职业教育当成“企业眼中的教育”和“企业手中的教育”,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破解在职业教育中突出技能培养目标实现难题的一剂良方,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笔者认为 ,有必要加强对校企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合作内容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寻求最佳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企业配合”培养模式

企业配合培养模式是以学校为主体对人才进行培养。在合作中企业处于辅助地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只提供相应的实践教学环境,并以师带徒等方式协助学校完成部分技能培养任务。

近年来,我省很多职校利用企业资源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教学和综合性实操教学之后,来到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运行状况,以便毕业后尽快适应环境。这是职业学校多年来普遍采用的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是目前环境下比较容易操作的,因此我校的部分专业仍然保留着这种模式。

(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指企业不仅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同时还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确立了紧密型关系。在校企双方紧密型合作过程中,由于教学计划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所以学生在实习前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同时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这是目前我省很多职校采用的主要办学模式。

在校企紧密合作中,学校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多数是来自企事业单位、行业的领导和专家。委员会主要承担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教学文件审定、专业

建设研究、指导校企合作等职责。通过委员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反馈到学校,为学校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学校与这些企业加强了校企互动,企业工程师走上讲台,教师走向车间,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我校还制定了相关制度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实习不少于两个月,以避免教学内容滞后生产实际的弊病,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三)“订单式”合作模式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让学生进入学校后以企业准员工身份接受职业教育,形成了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合作新模式。在实践中我们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开展教学,又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采取了相应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1、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涉及到培养目标、学校和企业各自承担的培养和考核任务及责任等,要做到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

2、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把握企业人才需求动向,使人才培养结构基本适应劳动市场的变化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与发展能力。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组织教学,弥补了课本知识落后于现代企业发展的不足,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同步,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要求。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与决策能力。把企业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作为专业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资源。

三、校企“联姻”助推会计实践教学

(一)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在生产实践中帮助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学生在企业参加生产实际工作,不单是为了拿学分及完成实习课程,而是通过了解产品设计过程,掌握生产设备的操作,熟悉专业知识及行业背景,为将来就业做好思想上及行动上的准备。这样既能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和提高动手能力,也能使企业通过学生们在企业的表现,选定和储备人才,使这些优秀的毕业生能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可使学生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熟练地操作生产设备,在实践中积累实际经验教训,以便今后充当企业的生产骨干;同时还可避免学历越高、动手能力越差的情况,帮助学生克服浮躁心态和好高骛远的思想,甘愿在生产第一线工作,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这样才可能尽快掌握第一线的生产资料

和新技术,了解专业新动态,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走出去、请进来”锻造教师队伍。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即所谓的“人才培养,师资是关键”。会计实践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有较高师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掌握较全面的会计理论并具备较高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职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实践性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培养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或有会计师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是实践教学的先决条件。为了满足会计学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通过安排承担会计课程的进企业实习、参与审计工作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实践水平;⑵采用更科学的方法考核教师的工作业绩,不断地奖励那些在实践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⑶可以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师、审计师等到校任教或兼职,与教师交流座谈,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校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

(三)调整教学方法。

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将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师生互动,实践、讨论式”教学。会计学教师应将“知识的运用”始终视为教学的首要及终极目标,即我们常说的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务必要以“运用”为旗帜,以“实践”为手段,以理论知识为依托,不断练习,加以巩固,最终才能达到为培养出社会所需有用人才的目标。

(四)组织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实习。

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课堂,会计除了实验室模拟实验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向社会学。社会实践拓展了第一课堂的功能,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程序、载体和手段。建立相应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实习,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而且也为学生的实地参观、专业实习提供了便利条件,给学生以实践锻炼的机会,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摸式。通过实习基地这一实践教学的载体,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念识。

(五)改革考核与评价体系。

职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考核与评价体系:一种是社会的考核与评价,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考核与评价。对学生考核与评价方法的改革,应当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如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对一些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可以既进行理论考核又进行操作技能考核,两者各占有一定的比

例;对一些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则可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此外,在对学生的考核中还应重视创新能力的考核。

(六)校企优势互补,科研项目合作。

教师做科研需要环境和条件,鼓励教师承担横向课题,利用和企业接触的机会,多了解社会对会计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跟上社会需求的变化;鼓励教师承担理论研究课题,使教师把握会计理论发展前沿,使教学内容不偏离理论发展的主流。两者结合将保障会计课教学内容满足理论性和满足社会实践需求两方面兼顾的要求。教学内容的更新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是社会需求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桥梁,如果教师不清楚会计的社会需求,不了解会计理论的研究热点,那么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便是空谈。因此应鼓励教师“走出去”,比如给教师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研究条件,“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融进来”。

总之,在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指出的是,对校企合作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分如何分配的层面上,更应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这个重要环节中得到锻炼,巩固在校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把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尽早了解专业发展态势,完善理论知识向生产实践的转变,从而尽快适应市场需求,掌握生产实践的第一手资料,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第二篇:新时期校企合作有哪些新模式

新时期校企合作有哪些新模式?

2012-1-5 8:00:01来源:半月谈网

【打 印】

【关 闭】

【Email推荐】

分享到: 腾讯微博 QQ空间 开心网 人人网 豆瓣

北京吉利大学图书馆,这里正在成为汽车适用性人才“摇篮”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下,校企合作成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参考点,是高校教育发展的流行趋势,也是企业获取新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主要选择。当前的校企合作仍处于较浅层次阶段,与深层次阶段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企业角度看认识不足。目前,多数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缺乏战略的思考和实践的经验,在校企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与学校的合作仅局限于奖助学金的设立、文体活动的资助等,使校企合作陷于有“合”无“作”的状态。这种合作,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二是从学校角度看力度不够。在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有一部分校企合作是存在纸上协议的。一方面是应付各级的专业评估检查,突击签订纸上协议;另一方面是学校科研经费有限,企业学校之间的科研合作项目受到限制。

三是从学生角度看目标冲突。首先,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更倾向于利用廉价劳动力,不能真正参与校外的教学;其次,实习学生稳定性较差,企业留住他们会有一定难度,所以企业对于实习学生的投入与培训会有所保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留不住人才,学生学不到技术。

校企合作育人,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的同时为企业积蓄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学校开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合作院校和项目。创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既彰显了高校人才培养特点,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在新时期下如何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校企携手教学联动,提高学生专业基础与职业素质

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逐渐步入高速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在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一线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是课堂上难以获得的。为了使学校在校内的教学过程尽量贴近企业,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学校携手企业实现教学联动,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职业素质。

第一,校企共建企业学习班。企业学习班是由学校和企业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联合开办,是学校和企业谋求共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的全新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和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校、企业两个育人环境中学会做人、做事,增长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便于学生提前接触和了解社会,同时也进一步开拓毕业生就业渠道。企业学习班学员的选拔标准由校企双方共同设定,由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面试筛选的方式产生。该班为虚拟班级,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新型人才的先进模式。

第二,校企共搭信息交流桥。信息交流桥指的是学校定期安排相关人员走访企业,了解行业发展态势,关心学生实习及就业情况,并及时反馈信息,适度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而企业则在适当时间到学院举办讲座、论坛、宣讲会,内容涉及职业规划、就业理念、科研动态、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向学校及学生传达最新知识,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使学生对公司有了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激发了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的兴趣,及时更新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观念,扩大校企双方的合作范围与影响力度。

搭建实践交流平台,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

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和极端。一方面是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业难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则是企业找不到满意的员工,招工难现象此消彼长。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毕业生教育与企业需求存在严重脱轨现象。

第一,建立就业实践基地。就业实践基地的建设能够为企业、学校搭建起过度的桥梁,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使校企合作成为帮助学生就业的又一有利资源。这种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使实习和就业有机结合,增加社会经验,提升适应能力;由于能够从中得到稳定的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员工,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心这种合作模式。

第二,举办专业技能大赛。专业技能大赛是校企双方立足专业特色,结合行业需要,由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一种大型专业技能比赛。这种大赛以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宗旨,有利于引起学生对学用结合的高度重视。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这种大型、正规的比赛挖掘科技新人,培养人才之星。据了解,这种专业技能大赛在国内高校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因此,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值得校企双方认真探讨,大力发展。此外,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协作,定期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校企良性互动,为毕业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设立校园活动基金,力促企业与学生共赢

第一,设立企业奖、助学金。目前在全国各大高校设立的企业奖、助学金主要是针对学习成绩优异和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资助。不可否认,这种模式是对优秀学生的认可和奖励,是对贫困学生的援助和关心,能够帮助学生减轻生活负担,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但是,某种程度上,这种模式存在辐射面狭窄、资助对象单一等缺点。为此,校企双方可以进一步沟通交流,尝试一种新型的企业资助方式。即在原有资助对象的基础上,对优秀学生干部、科研技能突出、对学校和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奖励,激励他们更好的为学生、学校和社会服务。这种新型资助模式传递出企业崇高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和公共形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形成了校企双向依赖、互动共生的利益共同体。

第二,赞助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一定落差,校企文化的相互交融是启动学生大脑机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实践方式。

因此,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引导学生培养环境适应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调查显示,目前高校中企业赞助并冠名的文体活动如辩论赛、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等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合作模式以“产、学、研”结合关系为纽带,促进企业文化悄然渗透,实现校、企合作“双赢”。(文:殷子惠 赵明月 山东农业大学)

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

第三篇:校企合作 探索大学生实习新模式

校企合作 探索大学生实习新模式

(2008-03-14 12:13:12)转载▼

标签: 杂谈

摘要:由于受到就业形势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实习工作也开始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成为教学管理人员所应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在分析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实习的两种模式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校企合作的新的大学生实习的模式,以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关键词:大学生实习校企合作

大学生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随着大学的扩招,未来几年每年都将有不断增多的毕业生加入就业大军,而毕业生最大的就业劣势就是缺乏工作经验。这样大学生实习不仅是高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学生步入职场的一个必要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和生活实际,这样不仅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还能提高他们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且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他们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职业,并据此科学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虽然近几年,大学生实习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也取得许多可喜的成果。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实习工作中也引发了一些新问题,这一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困难越来越大,已成为目前教学工作中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这一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已成为社会和教育界关心的焦点之一,也成为我们教学管理人员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实习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学校不具体安排实习时间,一般给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由学生自己联系,自由选择实习单位,自主确定实习时间,最后直接上交一份盖有实习单位公章以及签有实习单位鉴定意见的表格。另一种形式则是由学校在教学计划中集中留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供学生在这一段时间突击实习。这两种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譬如第一种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专业特点和发展前途的岗位,呈现出实习岗位与就业目标一致性的特点,求的是一个磨练和积累的机会,为学生今后的正式就业添加自信的砝码。第二种模式则便于学校集中安排实习时间,把实习作为各专业学习的一部分内容,实现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完成的,这样较好地保证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内容不至于发生脱节,有利于实现学校教学计划与实习计划相吻合。但是这两种模式目前也受到普遍的诟病,主要在于这两种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流于形式,而缺乏实际的效果。经过认真的分析,并结合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从教育系统内部看,影响实习质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教学观念上许多高校还是把课堂传授知识作为首要任务,而把实习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因此,一旦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发生冲突时,往往以牺牲实践教学为代价。由于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导致许多学校教学实习的经费十几年不变甚至逐年减少,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建设相对滞后于其他教学基本建设。因此许多学校对学生的实习采取“放羊”,就是像第一种模式那样,由学生自主确定实习单位,而学校并不介入,这使得一些有门路的同学可以利用父母的人际关系,帮其搞定一切。而大多数没有门路的同学则发现顺利找到一个实习单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主要是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工作经验,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处理比较陌生,而现在的实习单位又比较看重这些,所以对于像那些第一次找实习单位的实习生大多数公司都不欢迎。最后他们为了应付学校的实习任务而随便找一个与他们本身专业并不适合的单位实习,或者利用其他手段仅是取得了工作单位的实习鉴定,而没有参加具体的实习工作。

第二,管理不严格,使教学实习效果不理想。特别是第一种情况,仅仅凭借一张并不能说明问题的表格,而缺少相应的严格的管理和质量监控,这也使得一些校外实习流于形式,甚至变成参观游览。

第三,管理模式陈旧,没有顺应社会的变化。对于第二种模式,许多高等学校的实习方式都是延续过去多年的做法,即成批量进行,每次实习的时间比较短,并且各个学校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安排实习。这与企业的工作安排产生了矛盾,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大批量的学生参加实际工作,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企业需要人时,学校却按兵不动,这自然影响企业的积极性,影响了实习的效果。

从教育系统外部看,影响大学生实习质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转制、实行岗位责任制、对工艺技术保密等因素,使许多企业对大学生的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已不如以前热情,有的甚至拒绝接受学生实习。所以会出现在第一种“放羊”模式下的,学生并没有参与真正的实习活动。即便有些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一般也不让学生接触最先进的设备和工艺,这与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形成反差,影响实习效果。

其次,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对学生的教学实习是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的企业对教学实习是作为一项业务工作来经营。学生去企业实习,学校需要向企业付一定的实习费用,再加上学生的交通、住宿补贴等,费用较高,这对高等学校来讲,负担是比较重的。所以高校在对待学生实习这方面的问题上给予的支持力度不够,不是根据情况的需要,而让学生去自找门路实习。

第三,国家缺少鼓励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支持学生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政策及法规。所以有些学校会集体选择一个集中的实习时间,而不考虑各个专业,系所对应不同行业不同的发展时效性,只是为了应付大纲规定中的任务,而不考虑实习要达到的效果。

总的来说以上两种模式还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痕迹,而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所以为了弥补以上两种模式的缺陷,我们认为应该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拓宽工作思路,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建立大学生实习新模式,走学校和企业合作,产学合作的实习模式。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实习工作是学校一方受益;而市场经济的特点是要双方均受益,这样才能长久。因此,寻找与企业共赢的契合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怎样让企业获益?怎样与企业进行主动接触、积极合作,这些都将成为今后高校实习管理工作应该考虑的重点。因此学校应采取适当的形式,建立起与企业间紧密的、稳定的联系,并想方设法发挥出“准人力资源”的作用,拓展产学合作的内容,让企业介入教学实践环节。首先,要大力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通过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及社会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使全社会都关心并支持大学生教学实习及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国家应从财政、税收、交通等方面着手研究制定一些有利于社会支持产学合作教育的政策和法规,逐步形成社会各界自觉支持教育的运行机制。

第三,建立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高等学校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大力推动各种形式的产、学合作教育,鼓励高校发挥自身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建立产学合作教育服务中心,这是侧重于提供信息服务的合作形式。她打破了传统的学校教务处与相关院系共管、计划性强而灵活性不足的实习组织方式。产学合作教育中心的工作,主要负责整个学校的学生实习的全面服务型工作。一方面是通过与产方的紧密联系,分析研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反馈给学生,按专业需要和就业意向引导和指导学生参与实习和社会实践;另一方面是积极地向企事业单位推荐学校的学生,为他们寻找到合适的人力资源;同时,跟踪合作教育的全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理论指导实践。在服务中心下根据不同的院系可在具体设立若干个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站,不同的学院对应不同的行业领域,这些工作站负责收集企业提供的技改课题,学校负责安排合适的学生进站工作,以解决企业的课题。同时,工作站又是具体实施产学合作教育的工作场所,在工作站中,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学校的教师共同组成了学生课题指导小组,对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提供帮助,同时对学生的生活、待遇等做出安排。

二、成立股份制办学实体。这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校企合作教育形式,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具体办法主要是在高校内部建立这种办学实体,成立类似于股份制办学的学院,该学院以集资入股形式创建,高校作为办学主体,以无形资产占30%的恒定股份,再在社会上寻找相应企业以资金或实物入股,共同组成董事会,共同管理该学院,利益共享、任务互担,使得企业与学校建立了以利益分配机制为基础的合作关系。学生校外实习主要在股东企业中进行。股东企业各异的生产品种和管理模式、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控制措施,不同年代、不同国别的设备以及不同的生产技术等,都将会极大地丰富实习的内容。或许由于一些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限制,有些高校还具备建立这种股份制办学实体的条件,但是可以尝试着与国内比较知名的一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共建。共建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现场教学的办法,充分发挥企业生产设备的可操作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使动脑和动手在第一时间同时完成。

三、与企业所属学校合作办学。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一般都办有自己的技术学校或职工大学,与这些企业所属的学校合作办学,对方可以方便安排实习学生的后勤管理和协助指导,同时也为这些学校教师进修、优秀学生深造开辟了一条通道。

四、发挥大学科技园中企业的教育功能。大学科技园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由于大学科技园与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资产关系、技术渊源、合作关系、原来的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校友关系,更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先进的技术样本,正是极好的实习基地。大学可以利用大学科技园的有利条件在培养科技产业管理人才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学校可以与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签订了高新科技产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在本科生中举办高科技创新创业管理强化班。强化班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企业见习和创业设计两个重要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大学科技园的特殊园区环境和氛围中迅速提高能力和素质。以商学院的学生实习为例,由学校在商学院的实习生中组建这种强化班,再采取了咨询项目式的管理方式,班内分为若干个实习小组,实习的每个小组相当于一个项目组,由学校联系科技园中的相关企业,让实习的同学先进行为期一周的企业内部调研,然后是为期一周的企业外部调研,接着是为期两周的报告写作与修改时间,最后是赴企业汇报。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强调这种项目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在实习活动要求每个小组在实习之前就制定好详细的实习计划和调研提纲,在实习结束后还要提交不少于10000字的调研报告和不少于10000字的诊断报告,每位同学还要提交不少于6000字的支撑性报告,此外每个小组还要制作不少于60张的PPT到企业汇报并接受企业方面的质询。这样在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的沟通工作比如联系访谈、分发问卷等工作全部由学生自己去做,这无疑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锻炼,而且这也是对集体协作能力的一种考验。通过对企业的不同方面的调研,学生必须发现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思考给出合理的决策化建议。实习过程中,每个小组需对自己的工作进展作中期报告,以保持调研工作的正确方向。实习结束后,企业会对报告做出相关评价,相当于项目验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咨询项目的一般流程,而且对咨询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面也有了切身的体会把学生以往被动参观式实习变为学生主动调研式实习,学生必须学会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交相应的调研报告与分析诊断报告。实习不再只是一个花架子,而是真正锻炼学生能力,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这样,通过企业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强对已有知识的理解,认识理论与现实的差距,而且可以真正给企业一些决策建议,增强高校的社会影响力。(04年文档,被发现于老旧优盘)

第四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

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校企交流,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按照平等自愿、互惠双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甲方的规章制度和工作需要,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甲方愿意作为乙方实习基地,为乙方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签约有效期限定为 年,从年 月 日至年 月 日,并就有关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作为乙方 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乙方作为甲方人力资源培训基地。

二、乙方可派实习学生到甲方顶岗实习,实习人员在上下班途中及休息时间发生的安全责任由实习学生自负。顶岗实习人员的报酬按照甲方现行实习人员管理规定执行。

三、甲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为乙方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场地和实习岗位,并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

2、负责乙方学生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评价和考核。

3、根据需要,从顶岗实习的学生中择优录用优秀毕业生。

4、负责制作、悬挂“实习实训基地”牌匾。

5、受乙方邀请,甲方可以安排本单位高层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相关专业方面的知识、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及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念等。

6、甲方须培训实习学生遵守甲方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规定,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施设备。按照劳动法有关规定为乙方输送之实习生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障,负责在甲方工作期间的劳动安全;发生工伤事故时,甲方根据劳动法并结合有关规定负责协调处理,如违反国家法规和单位安全规章制度,发生的安全责任事故有实习学生自负,甲方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分或终止实习。

7、因实习学生的原因造成甲方财务损失的,按照甲方规定给予实习学生相应处罚。(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所输送的实习生必须是本校所属的符合实习生身份的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

2、乙方需向甲方提供实习生实习推荐表,如乙方提供的实习生有关资料与事实不符或违反有关规定,甲方有权随时通知乙方退回学生;

3、在学生实习期间,乙方应定期了解学生意见、工作表现级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协助甲方做好学生的思想

工作,负责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保证让学生安心实习,并将意见及时反馈给甲方;

4、学生发生工伤事故,乙方需主动协助甲方处理;

5、乙方所输送实习生发生下列问题将由乙方负责接回,自实习协议解除之日起甲方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1)学生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的;

(2)学生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3)学生发生重大违反行为,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4)学生有各种疾病而不符合甲方上岗条件,未在录用前向甲方如实说明或隐瞒真实情况的。

四、实习基地的期限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经双方代表签字并盖章生效,双方应该共同遵守本协议,未尽事宜或发生争议可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仍无法解决的,提交乙方当地法院诉讼解决。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签署日期: 年 月 日签署日期: 年 月 日篇二:校企合作基地协议书

宿州学院校企合作协议书

甲方:宿州学院;

乙方:

为全面推进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加强我院的实践教学工作,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同时为用人单位引进人才创造条件,保证宿州学院学生在实习、就业基地正常开展活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互利自愿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就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和人才培训、技术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立宿州学院校企合作基地。

二、甲方的责任与义务

1、甲方负责制定实习、就业方案。

2、聘任乙方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人员为实习指导教师。

3、选派带队教师,教育学生在实习(转载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就业期间遵守工厂、企业的规章、纪律。

4、发挥智力与技术优势,帮助乙方进行技术改造、开展校企合作。

5、为乙方培训技术人员提供方便,为乙方推荐优秀毕业生。

6、对乙方符合“双师型”教师要求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优先聘请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

三、乙方的责任与义务

1、与甲方协商制定实习、就业方案。

2、选派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人员指导学生的实习、就业。

3、对到乙方实习、就业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及行业纪律教育,对违反有关规章

制度的学生有权终止其实习、就业;

4、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技术力量等实习、就业条件。

5、为学生提供生活方面的便利条件。

6、悬挂实习、就业基地标牌。

三、其他

1、本协议有效期 年,若有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确定。

2、本协议一式二份,甲方和乙方各执一份,自双方代表签字之日起生效。

第五篇:积极服务地方经济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积极服务地方经济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水平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地方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当地企业培养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动手能力高技能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就必须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切入点,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不断提高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本文从地方经济与校企合作之间的关系出发,在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探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

一、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概述

1.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积极与企业落实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了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实现高职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当地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是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普遍做法。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能根据学校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学生技能岗位需求,积极寻找合适的企业作为自己学校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同时,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能及时了解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不足,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整体办学实力。

2.通过校企共建生产实训中心,逐步形成“校中厂”或“厂中校”。为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现“融专业、入产业”,很多高职院校已经逐步形成了“厂中校、校中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深度校企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学校拥有了更加广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利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技能、合作生产、产品研发、发明创造、工艺改进等活动,促进多形式、多层次校企合作的开展,对学生提高技能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积极实施“2+1”顶岗实习模式,为学生就业扩宽渠道。顶岗实习是高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以“企业人”的身份参与真实的职业场景,进行实际的职业操作,实现教学与学生就业的无缝衔接,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多年来,各大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虽然也存在学生管理困难、经费紧缺、合作企业提供的岗位与学生所学专业不吻合等问题,但从总体上来说,对提高学生的技能、帮助学生就业还是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4.联手企业,积极实施专业技能竞赛工程。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成绩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各大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专业技能竞赛,通常也会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参与各类技能竞赛。通过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逐渐形成面向能力培养、面向岗位就业的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也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二、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1.“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还处于浅层次合作阶段。按照目前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还处于浅层次合作,仅限于学校根据市场调查按企业所需确定专业方向,并在相应的企业建立实习基地,聘请企业的相关专家与学校的老师共同建立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还未能形成真正能深度合作的校企利益共同体。

2.“校企合作”中校企需求不同步,企业热情不高。长期以来,开展“校企合作”都是“一头冷一头热”,学校开展合作的意愿很强烈,经常积极主动向地方企业乃至扩展到周边企业寻求合作伙伴。但是,从企业方面来说,由于参与“校企合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往往无法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动力明显不足。

3.高职院校自身科研能力较弱,无法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虽然现在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雄厚,在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大部分教师除了具备教师系列的职称外都拥有某一专业技能方面的证书。但是,大多数教师由于缺乏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所以在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以及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方面还显得力不从心。

4.校企合作缺乏互动交流信息平台。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还缺乏一个有效的、能及时相互沟通的信息平台。一般来说是学校需要落实实习基地、签订共同培养协议、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等事宜时才会与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联络,而企业只有在需要招聘员工时才会来到学校的就业部门进行洽谈。除此之外,企业与学校之间联系并不多。由于缺乏高效的互动沟通交流的校企合作平台,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就会非常困难,企业校企文化融合及优势资源互补也很难实现。

三、立足地区经济发展,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1.积极推行“校企双制”办学模式,让校企合作真正走向深入。各大高职院校应结合当地产业结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并积极寻找相关企业推行“校企双制”办学。“校企双制”是指依据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规律,依托院校和企业双方优势资源,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充分发挥院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建立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新的办学制度。目前,广东省政府为了应对该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针对出现的企业招工难、稳工难和学校招生难、培养难的问题,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创新并推行广东技工教育“校企双制”培养模式,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新的教学制度,使技工教育培养出企业满意、社会认可的技能人才。近年来,已经向企业输送了100万名技能人才,大力促进了广东省人力资源的优化提升和有效配置。

2.“工学交替”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交替学习中完成学业。工学交替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工学交替也称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指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学习与学校学习交叉交替进行。高职院校要积极牵手地方知名企业,探索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与现场实训相结合,使学生在“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中实现教学和实训、生产的互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完成生产与实训任务,掌握综合操作技能,从而在学校学习和在企业顶岗实训交替进行中完成学业。现有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广东省某职业技术学校食品类专业先后联手广州市长隆集团、广达香食品有限公司、深圳圣安娜食品有限公司、广州市绿茵阁西餐厅等30多家当地知名企业实施“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校企合作模式,即根据食品行业生产周期变化的额规律,编排教学计划,在非繁忙季节安排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校内实训,在食品生产旺季如中秋节、广交会、春节等,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践学习。

3.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服务社会能力。高职院校与地方区域产业的天然联系,使它们之间具有一种资源结构与功能设计的同质性与互补性,这种同质性与互补性也成为区域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坚实基础,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参与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其取得的成果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更贴近,实用性强,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效益,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教师开展校企科技合作提供机遇,帮助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推动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努力实现科研力量与企业的对接。如,江苏某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生集团、江苏联发集团等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中的行业创新团队或技术工程中心,联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形成我国纺织行业产业共性技术一流的研发基地,集聚和培养一批纺织科学与工程领域技术拔尖创新人才及高端技能型人才,取得一批有显示度的创新成果。

4.“订单式”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彻底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所谓“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企业根据其对未来不同规格人才需求的情况,与有关院校签订培养协议(订单),然后由学校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规格和数量要求进行培养,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学校来说可以针对用人单位需求和实际岗位需要安排、组织和实施教学计划;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毕业后就能直接进入相应的就业岗位,有效地解决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以往用人时出现的适应期长、所学非所用等弊端,极大地提高了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益。这是一种能够很好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三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当地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壮大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顺应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项目基金号:2012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高职高专院校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880101)]

(作者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下载校企合作,打造会计实践教学新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企合作,打造会计实践教学新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校企合作

    浅谈校企合作一、概述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它注重的是培养质量、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学校与企业资......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共成长 为进一步扩充公司的人才队伍,经与张家港职教中心商量,于6月份去该校招收应届毕业生,并与职教中心签订了一年的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调研报告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李文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校校企合作的现状、效果和不足,创新性构建我校的校企合作的模式。这将为我校开展校企合作提......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日期: 2011-5-4 10:43:33 浏览: 6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至未来社会,高技能人才是各行各业的重要需......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策划书 一, 方案的总体简介:„„„„„„„„„„„„„„„ 二, 策划目的:„„„„„„„„„„„„„„„„„„ 三,策划背景:„„„„„„„„„„„„„„„„„„......

    校企合作

    国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例子与方法 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它被认为是促进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推动其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纵观发达国家......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普工的培训基地何错之有? 现在的社会很流行校企合作, 尤其是在中专技校。 有一期的打卡总结这么点评它: 中专技校简直成为了普工的培训基地。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我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