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预算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研究(范文模版)
会计集中核算是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新型模式,这一模式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肯定。在中纪委、财政部的组织下,各地试点推广的步伐正在加快。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特点剖析
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实行集中核算的模式,大多是由财政部门组建会计核算中心或记账中心,在保持各预算单位的资金管理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不再配备会计人员,只指定专(兼)职报账员,并取消各单位的银行账号,由会计核算中心愿行各单位财务收支、资金结算业务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工作。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报账员报来的原始凭证依照国家的财经政策法规以及会计制度进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
1、会计集中核算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会计委派。
在会计委派中,会计的核算机构设在各受派单位,委派会计受委派机构的委托派驻到受派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各受派单位仍然单独开立银行账户。而列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将不再设置会计机构,一律取消银行涨户,成为实质上的报账制单位。他们的各项经费支出的过程和结果都完全置于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监督之下,所以,会计集中核算比会计委派更彻底。
2.会计集中核算也不同于代理记账制度。
委托人委托代理记账机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应当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是具有商业性质的有偿服务。而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一般都由政府或财政部门组建,承担凡是由国家财政供给经费的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集中核算的对象也是由政府指令性规定的,会计核算中心一般都承担(或由政府授权承担)部分行政监督职能。
3、会计集中核算和原来的分散核算形式相比,仍然保持各预算单位的资金管理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因而会计的责任主体也没有改变。
预算单位仍然是一个独立的会计核算主体,仍然享受会计主体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变化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会计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财政对各单位的会计管理由原来间接管理方式改变为直接管理,原预算单位不再设置会计机构,不再配备会计人员,核算中心(记账中心)的会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保险等待遇与会计责任主体(预算单位)脱钩,直接由财政部门负责管理。第二、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发生分离。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替代,原有的内部理财机制仍然保持不变。核算中心有义务协助预算单位规范财务管理,完善费用报销手续,但无权干预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第三、财政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由原来的事后监督变为全过程监督。财政部门根据单位的预算指标和用款进度将资金拨付给核算中心,单位的经费支出由投账员到核算中心报账核销,补足备用金。财政可以通过核算中心这个窗口加强对部门和单位的预算资金使用进行事先和事中的监督控制。
二、各地的试点效果[!--empirenews.page--] 从各地试点的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效是明显的。一是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既强化了对预算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又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能,从而增强了单位领导自觉退守财经法律、法规的意识,促进反腐斗争深入开展。如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开支明显减少,铺张浪费、胡支乱花、挤占挪用和随意增人增支等现象得到了遏制。二是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各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被取消,有效地堵塞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原来在预算单位沉淀的大量资金可以变为财政的调度资金,从而加强了财政的调控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如嘉兴市预算会计核算中心在今年的公务员调资中,在财政资金未划拨的情况下,利用账户中各单位的资金进行调控,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补发工资发放到个人工资卡上,保证调整工资工作的顺利完成。三是精简了人员,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财力。如嘉兴市目前已有131家行政事业单位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如果按每家单位配备会计、出纳添置计算机软、硬件设备计算,需要262名会计,131套计算机设备。目前会计核算中心连同行政后勤在内也只有18名人员,18台电脑。四是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质量。会计核算中心招聘会计人员,比较注重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工作能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加上制定有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岗位职责,会计工作质量大为改观;如陕西省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在运作半年时间中,纠正各种不规范原始凭证对笔,涉及金额13633万元。山西省怀仁县会计核算中心半年中拒报不规范票据2500多张,涉及金额38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1、有关理论问题不解决将阻碍改革的深入。
会计委派刚提出,社会各界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很多单位领导对此不理解,认为这是财政的越位,会计理论界也有人提出,会计集中核算是改革的倒退,理论依据不足,会计主体不明,与会计法相修等等。思想上的混乱,认识上的不统一,给深化此项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因此,会计委派、会计集中核算的工作在全国各地开展很不平衡。笔者认为,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从试点至今已有二、三年之久,试点效果是很明显的,尽管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但符合我国财政改革的总体方向。因此,有关部门应该抓紧组织有关专家、理论界人士对各地的试点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如集中核算的理论一依据;核算中心的性质、法律地位;应担负的职能等等)从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和剖析,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予以明确,为进一步推动会计集中核算提供法律依据,更好地指导各地的实践。
2、统一单位领导的认识是集中核算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经费报销的手续改为在会计核算中心办理,如果在审核中发现原始凭证不符合“三性”,即使是经过单位负责人的签字,也要予以退回拒付。有些单位领导认为这是在削弱他们的权力,是对他们的不信任,因此在工作中有抵触情绪,给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增加难度。笔者认为,在中央肯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是改革的方向这个大前提下,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以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认识这一改革,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明确加强财政监督制约机制,并非是要削弱他们的权力,而是要他们正确行使权力,避免滥用权力,这是廉政建设的根本出发点。[!--empirenews.page--]
3、提高单位报账员的素质和加强财务管理是会计集中核算后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大部分通过单位报账员来进行,报账员是连接他们两者的桥梁和纽带。此外,会计集中核算又是在保持各预算单位的资金管理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加强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仍是各预算单位不可推卸的职责。由于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一直是各预算单位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前很多单位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在当前我国财政的其他配套改革(如政府采购制度等)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应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因此,各预算单位应该挑选各方面素质比较好、工作责任心比较强的人担任报账员。报账员除了要熟悉报账程序、认真整理、填写财务报销单据外,还要切实担负起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对会计核算中心提供的会计信息认真进行分析,及时提供给单位领导,同时还要认真做好单位资产实物账的登记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和核算中心的会计进行账实核对,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会计核算中心的尽职尽责是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保证。
会计集中核算后,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收支业务的会计处理要到会计核算中心来完成,无疑会给单位带来很多不便,再加上有些单位还或多或少存有疑虑。因此,会计核算中心必须把依法理财和热情服务结合起来,寓监督于服务之中,提供优质的服务态度、优质的服务质量来取得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一方面,要严格执法。依法理财,强化监督;另一方面,要加强与预算单位的沟通,把会计信息及时反馈给单位,满足单位财务管理上的需要,并应主动帮助预算单位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对报账员的业务培训和辅导工作。
第二篇:关于预算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研究
关于预算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研究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会计集中核算是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新型模式,这一模式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肯定。在中纪委、财政部的组织下,各地试点推广的步伐正在加快。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浅析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浅析
摘 要:本文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现实中实施的成效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构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 存在的问题 完善措施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已势在必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在“三不变”即:预算执行主体地位不变、资金使用权限和财务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是以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为目标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深层次的重大改革。
1.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
1.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现金收支事务,会计业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1.2加强会计监督,减少了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支出都必须经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不合规定票据不予受理,不合理开支不予报销;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单位在使用国家资金上的随意性,给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亮起了红灯。
1.3强化预算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和监督各单位每笔资金的活动情况,核算中心为预算的编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基础的资料,也促使单位严格执行预算,保证其支出的有序性、计划性,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等现象。
2.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2.1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弱化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保留在原单位,而会计核算工作由会计核算中心完成,这使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加上很多核算单位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同起来,导致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弱化。另外,由于核算单位内部的会计与出纳牵制机制消失,报账员实际上履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造成了财务内部监督工作的“空档”和“缺位”,影响了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2.2 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
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也相应地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中间人”——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会计责任问题出现真空,使得资料提供、具体问询、责任认定难度加大。
2.3 制度不健全,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较大差距,常常会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报销事项。
2.4控制和监督职能弱化
首先,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移至会计核算中心,而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这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导致核算单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其次,单位报账时,会计核算中心往往只注重票据是否合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而对票据内容的真实性无法判断,一些单位为了使一些不合规的支出合法化,可能采取巧立名目、弄虚作假的手法进行报销。如何控制好既坚持规章制度,以达到节约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
3.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3.1 加强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强化财会队伍建设
首先,核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要切实加强横向交流联系,建立互补、互促、互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切实解决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的问题。其次,完善核算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加强报账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加强国家各项财政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其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3.2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支出审批程序。
由于现行的资金支出标准缺乏可行性,执行起来较困难,所以建议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尽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及福利补贴制度,逐步规范单位各类分配支出标准,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同时,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一是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建账,集中核算;二是严格按账务处理流程操作;三是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主体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再对外提供;四是分单位建立会计档案并妥善保管。再次,严格凭证审核制度和实行财务会签制度。
3.3 增强责任意识,明确责任主体
会计集中核算,并没有改变核算单位的经济体制与经济地位,且会计原始资料来源未变,会计核算基础未变,资金使用权和财产所有权未变。因此,核算单位负责人理应是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如果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掺进了杂质,出现了问题,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核算中心相关责任人员也理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3.4 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
首先,强化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核算中心的职能要改变重核算,轻监督,轻管理,应向预算执行约束、支付的直接监督、承担国库委托的单一账户、对国库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核算管理等综合职能方向上转变。其次,建立健全核算中心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等监督制约机制。核算中心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成立内审部门加强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引入财政资金效绩审计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总之,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较好地预防和阻止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从源头上制止了腐败发生的可能,为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务管理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尽管在实践中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流于形式,应实事求是、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促使其健康发展。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努力为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期刊论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5).[2] 郭成林,财务集中核算之我见[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6-7)
[3] 王广东,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时代经贸 2008,10.[4] 利忠,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3期.
第四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
摘 要:本文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现实中实施的成效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构想。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 存在的问题 完善措施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已势在必行。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在“三不变”即:预算执行主体地位不变、资金使用权限和财务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是以统一核算为手段、集中资金为基础、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为目标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深层次的重大改革。
1.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
1.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单位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现金收支事务,会计业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中心选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1.2加强会计监督,减少了单位财务支出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支出都必须经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不合规定票据不予受理,不合理开支不予报销;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单位在使用国家资金上的随意性,给贪污犯罪和挥霍浪费行为亮起了红灯。
1.3强化预算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全方位,全过程掌握和监督各单位每笔资金的活动情况,核算中心为预算的编制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基础的资料,也促使单位严格执行预算,保证其支出的有序性、计划性,从根本上杜绝在预算执行中的克扣、截留、挪用等现象。
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1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弱化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保留在原单位,而会计核算工作由会计核算中心完成,这使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加上很多核算单位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同起来,导致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弱化。另外,由于核算单位内部的会计与出纳牵制机制消失,报账员实际上履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造成了财务内部监督工作的“空档”和“缺位”,影响了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健康有序进行。会计责任主体不明确
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也相应地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由于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增加了“中间人”——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就一些会计责任问题出现真空,使得资料提供、具体问询、责任认定难度加大。制度不健全,缺乏可行的、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较大差距,常常会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报销事项。
4控制和监督职能弱化
首先,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移至会计核算中心,而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这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导致核算单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其次,单位报账时,会计核算中心往往只注重票据是否合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而对票据内容的真实性无法判断,一些单位为了使一些不合规的支出合法化,可能采取巧立名目、弄虚作假的手法进行报销。如何控制好既坚持规章制度,以达到节约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3.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加强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强化财会队伍建设
首先,核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要切实加强横向交流联系,建立互补、互促、互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切实解决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的问题。其次,完善核算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加强报账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加强国家各项财政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其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支出审批程序。
由于现行的资金支出标准缺乏可行性,执行起来较困难,所以建议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尽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及福利补贴制度,逐步规范单位各类分配支出标准,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同时,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一是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建账,集中核算;二是严格按账务处理流程操作;三是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主体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再对外提供;四是分单位建立会计档案并妥善保管。再次,严格凭证审核制度和实行财务会签制度。增强责任意识,明确责任主体
会计集中核算,并没有改变核算单位的经济体制与经济地位,且会计原始资料来源未变,会计核算基础未变,资金使用权和财产所有权未变。因此,核算单位负责人理应是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如果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掺进了杂质,出现了问题,按照《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核算中心相关责任人员也理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
首先,强化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核算中心的职能要改变重核算,轻监督,轻管理,应向预算执行约束、支付的直接监督、承担国库委托的单一账户、对国库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核算管理等综合职能方向上转变。其次,建立健全核算中心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等监督制约机制。核算中心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监督与服务职能;成立内审部门加强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引入财政资金效绩审计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总之,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较好地预防和阻止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从源头上制止了腐败发生的可能,为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务管理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尽管在实践中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流于形式,应实事求是、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促使其健康发展。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努力为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期刊论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若干问题的思考-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6(5).郭成林,财务集中核算之我见[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7,(6-7)
王广东,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时代经贸 2008,10.利忠,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3期.
第五篇:会计集中核算实施办法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细则
(试行)(征求意见稿)
为了加强XXXXXXX财务资产管理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强化财务收支监督,整合财务会计人力资源,根据《等相关制度,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试行)。
一、指导思想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及有关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整合财务资源,切实加强全局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制度和财务软件功能,提升监管效能和财务服务效能,构建“科学、高效、廉洁、务实”的全局会计核算新模式。
二、总体原则
(一)、业务公开原则
在集中核算模式下,公开会计业务处理过程,各单位会计业务处理要经过经办人、证明人(业务负责人)、财务审批人和报账员、会计核算中心主办会计和核算中心主任等多个环节,对数额较大的还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分管领导审批,扩大知情范围,公开运作过程,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二)、集中核算原则
撤销各单位原会计核算岗位,会计核算业务统一由局财务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安排,原核算单位变为报账单位,原会计核算岗位和出纳岗位变为报账员岗位或资产管理员岗位。
(三)、适度分离原则
在集中核算模式下,要做到以下分离:一是经济活动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集中核算模式下会计业务从各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核算中心的集中处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与单位分离;二是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职能仍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统一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在审批责任人和实际操作人上形成分离,建立双重制约职能;三是会计核算与档案管理分离。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会计核算,各单位负责会计档案存放管理。
(四)、主体责任不变原则
在集中核算模式下,各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各项资金仍归单位支配使用;资金所有权不变,单位的预算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审批仍由原单位负责;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对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的责任不变,各单位负责人仍对本单位资产和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负责。
三、实施对象和范围
1.纳入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的对象:局机关、局属各公路段及局高速公路养护、应急抢险、试验检测、后勤服务四个中心。
2.纳入财务会计集中核算的范围:预算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收支业务,包括财政补助资金、上级拨入资金、专项资金及其他资金等全部资金。
四、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省厅、局财经规章制度,按照《政府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组织会计核算。
2.负责建立健全局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局属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及账务处理程序,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3.参与全局预算的编制,科学合理分解预算,并依据预算按进度及时核拨经费或专项经费。
4.按规定设置银行账户和会计账簿,负责财务预算的执行,并协助做好会计核算单位预算控制和监督工作。
5.负责会计核算、单位月、季和会计报表、财务报告的编制,财务决算的编报、汇总工作。
6.设置固定资产账簿,管理资产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调拨、处置等进行核算及监督。
7.负责流动资金的管理工作,做好流动资金管理及调配,合理安排,保证高效运转。
8.定期向各会计集中核算单位通报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情况。
9.上级或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岗位设置
1.局财务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局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业务由局财务科负责。
2.结合实际,局财务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岗位设置如下:
(1)主任1名,由局财务科科长兼任,全面管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及工作,协调职责内各项业务,负责预算的控制和监督执行。
(2)副主任1名,由局财务科副科长兼任,协助主任全面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负责会计核算中心日常事务性工作及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3)主管会计1名,负责养护账套的会计核算业务及一般公共预算单位各类报表的汇总上报,负责全局基本支出部门预算编制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会计核算工作。管理会计1名,负责通行账套和基本建设的会计核算业务及政府性基金预算及基本建设单位各类报表的汇总上报;负责财务相关合同、协议管理工作;做好其他应办事务。
(3)分管会计3名,分三个核算小组,其中1人负责第一核算小组()会计核算工作;1人负责第二核算小组)会计核算工作;1人负责第三核算小组()会计核算工作。
(4)出纳1名,负责各项出纳及资金结算业务,办理工资发放、公积金的缴纳,各项税费、社会保障费申报、缴纳等工作。
六、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办法
(一)、集中核算模式
1.设立财务集中核算中心。财务集中核算中心设在局机关,与局财务资产管理科合署办公。
2.统一会计核算体系。财务集中核算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办法,统一会计核算科目和体系,构建框架,稳步推进,逐步完善。
3.建立报账制度。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保留1--2名报账员,其主要职责是:报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会计信息的传递;备用金的管理;据实登记有关辅助台账;定期与财务中心核算;对单位会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行领导审批前的审核及说明;向财务核算中心报账并说明单位经济业务及票据的真实情况;下载、打印会计档案,并与原始资料整理归档等。
4.建立定期会计信息传递制度。核算中心定期向各财务集中核算单位通报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情况;各集中核算单位也可随时向核算中心查询有关本单位财务收支数据及账务状况。
(二)、报账审核程序
1.审批备查登记:各集中核算单位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有关财务支出的审批制度;审批程序和审批人员的签名笔迹和印章样式应报局集中核算中心备查。
2.基层单位报账
各基层单位依据《会计集中核算实施方案》相关规定,各单位对单据的真实、完整、合法性负责,由报账员完成对原始凭证的初审,并将初审合格的原始凭证进行整理、归类,对发生的经济业务相关单(证)进行审核签字,在基层领导审批后2个工作日内,填写《报账审批单》并上传原始凭证扫描件,提交集中核算中心进行审核报账。
3.报账审核与审批
(1)基本支出中工资、五险一金、水电费及1万元以下支出由基层单位审核,附相关会议记录,签字完备后申报支付,经核算中心分管会计审核无误返报账单位支付,支付完毕后转核算中心分管会计核算。
(2)支出金额大于等于1万元但小于等于10万元的,经基层支部会议研究附会议纪要报核算中心分管会计核算、支出;支出金额大于10万元但小于等于20万元的,经基层支部会议研究附会议纪要上报核算中心分管会计核算并经核算中心主任签字后支出报分管会计核算;支出金额大于20万元的,经基层支部会议研究后附会议纪要上报核算中心分管会计、核算中心主任、局分管领导审核后返基层单位支出后转核算中心分管会计核算。
4.款项支付办理
资金支付按照资金来源不同分别进行支付。原则上2019年由局核算中心拨付到各报账单位,由各报账单位进行支付。
付款后,报账单位报账员应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并将付款凭证上传给核算中心会计。
5.会计核算
(1)单位所有收支凭证都必须经核算中心按照支出金额大小审核或者复核,未经审核或者复核的收付凭证不得入账。
(2)经核算中心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由分管会计进行账务处理。
(3)期末,核算中心主任对所有会计资料稽核无误结账后,由分管会计编制会计报表,对会计报表审核无误后签章,报送有关部门。
6.审核要求
(1)单位是否有预算批复,是否超预算支出,是否专款专用。
(2)审核报销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要素是否齐全,使用是否规范。
(3)审核报账手续是否齐全,报账用章、签字笔迹与预留印鉴和笔迹是否相符。
(4)审核单位财务支出是否符合开支标准,是否超过规定限额。
(5)审核报账员对经费支出的归类是否正确,汇总金额与原始凭证金额是否一致。
(6)审核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采购支出是否经过政府采购。
(7)审核国有资产处置是否符合相关程序。
(8)其它需要审核的内容。
7.拒绝受理事项
(1)单位无报账资金的报账业务.(2)非法票据和填写不规范的票据。
(3)未按审批程序审批的票据。
(4)超过支出标准的支出。
(5)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而未经政府采购的业务支出。
(6)未经相关部门审批或手续不齐全的国有资产处置业务。
(7)其他不符合财经法规、制度和规定的事项。
(三)、具体业务管理
1.收入管理
(1)局财务科向纳入集中核算的基层养护单位按月拨付经费,经费的拨付以局相关部门出具的月拨款(计量)单为准,当年拨款累计数原则上不得超出预算数。
(2)经费的拨付每月统一进行,在拨款单上由相关人员签字盖章后,出纳拨款。
(3)专项资金及预算外资金的拨付依据计量或相关办法拨付进度款或经费,审批程序同经费的拨付程序。
2.支出管理
(1)单位日常小额支出可实行备用金制度。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结合单位经济业务量的大小,核定各单位的备用金额度并在业务办理完毕后及时清理收回备用金。
(2)单位经费支出审批程序:经办人员取得真实、合规、合法票据,并由证明人签字、单位负责人签批后,报账员方可到中心报帐。
(3)单位职工出差、培训、购置零星办公用品原则上不得借款,先以公务卡结算,业务办结一周内由报账员收集报账;因特殊情况确需借款的,由职工本人填写借款单,经单位领导审批,报中心审核后由报账员予以支付。借款人在业务办结后应及时予以归还或冲销。
3.国有资产管理
(1)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国有资产的会计核算,各单位负责实物管理,单位应建立国有资产台账(包括应急储备物资),并定期与会计核算中心进行核对。
(2)单位发生国有资产增减业务应按规定办理手续,并送核算中心登记入账。
(3)核算中心应督促各单位每半年对国有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实相符。
(4)各单位应对国有资产的核算资料进行整理,将原始发票、核算凭证等复印单独保存,以备使用。
4.会计档案管理
报账员将核算中心审核后的原始凭证进行整理,待中心审批确认、报账单位付款、中心会计进行账务处理后,从系统中下载相关凭证扫描件并打印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一同粘贴装订,整理成册,按照会计档案管理要求和保管年限,在各单位进行归档保管。
七、责任追究
1.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规定追究行政及法律责任:
(1)擅自设立银行账户,隐瞒、转移资金的。
(2)截留、挪用、坐支各项收入的.(3)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的。
(4)单位和个人无故对依法履行职责的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刁难、诋毁和人身伤害,影响恶劣的。
(5)不按规定程序办理,有意逃避监督行为的。
2.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1)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恶劣,且造成严重后果的。
(2)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操作中徇私舞弊,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予以受理,或者对违纪违法的收支,不向核算中心负责人或单位提出书面意见,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
(3)伪造、非法涂改会计资料,故意毁坏数据文件,账册,备份磁盘和装有会计数据的计算机程序;随意增加,删除,改动数据库文件,造成数据丢失,无法弥补的;
(4)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营私舞弊、弄虚作假、故意拖延、拒绝单位正常用款申请或故意泄露财务秘密的;
(5)相关责任人对核算中心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不予制止或制止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
本试行办法自2019年6月1日起执行,由XXXXXXX负责解释,基层单位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