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自律规则》(附公告全文)
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自律规则》(附公告全文)
为进一步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管理,规范债券交易相关行为,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组织市场成员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自律规则》(协会公告[2009]16号)进行了修订,于2013年6月27日经交易商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同意,现予公布施行。
附件: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自律规则(修订稿)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2014年4月28日
附件:
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自律规则
(2009年10月23日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2013年6月27日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管理,规范市场参与者相关交易行为,有效防范市场风险,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微博]有关规定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章程》,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债券交易(以下简称“交易”)是指交易双方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的相关交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现券交易、回购交易、债券远期和债券借贷等。
第三条本规则适用对象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
第四条本规则所称市场参与者是指从事本规则第二条所称交易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会员机构,以及自愿接受交易商协会自律管理的各类法人机构投资者及非法人机构投资者。
法人机构投资者是指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的法人机构,以及参照法人机构管理的其他机构。非法人机构投资者是指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投资者,包括但不限于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金、保险资金产品,以及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其他非法人机构投资者。
第五条本规则所称交易相关人员是指在本规则第四条所规定的机构任职,从事及管理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交易、风险控制、清算和结算等相关业务的人员。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一节法人机构投资者
第六条法人机构投资者应建立与所从事的交易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法律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和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处理系统,并配备履行上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业务处理职责所需要的具备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
第七条法人机构投资者应完善治理结构,明晰前台、中台、后台业务分工,实现交易前台、中台与后台的有效隔离,保证岗位设置符合业务需要与风险管理需要。
中台风险控制人员应切实履行对前台交易的审核职能,发现明显偏离市场公允价格及不合规情况时,及时向主管人员报告。后台清算结算人员应独立确认已达成交易的细节,及时、准确地完成清算结算。
第八条法人机构投资者应建立交易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对各级执业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问责制度。对在交易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交易相关人员,应依照规定及时惩处。
第九条法人机构投资者应根据不同交易目的,实现自营业务和客户业务的账户隔离,并进行独立的风险控制和会计核算。
客户业务是指法人机构投资者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接受客户的委托或授权,按照与客户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开展的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法人机构投资者除客户业务以外的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交易业务均属于自营业务。
第十条法人机构投资者应建立与业务相适应的交易权限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交易业务授权管理制度或审批制度。
第十一条 法人机构投资者应严格控制操作风险,明确交易操作和监控中的各项责任,包括但不限于交易文件的生成和录入、交易复核、交易确认、风险审核、清算结算、异常报告、会计处理。
第十二条 法人机构投资者应保存交易相关记录,电子版与纸质版记录至少应保留5年。
第二节非法人机构投资者
第十三条 非法人机构投资者的管理人及托管人应接受交易商协会的自律管理,并符合本章第一节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 非法人机构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规定要求,不得超出产品约定的投资范围从事交易业务,不得为规避行业监管规定或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从事交易业务。
第十五条 管理人的自营账户与所管理的非法人机构投资账户之间,以及同一管理人管理的不同非法人机构投资账户之间,均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要求进行交易管理,严禁利益输送。
第十六条 非法人机构投资者应具有专门的投资管理人员,投资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业务能力和任职资格。
第十七条 管理人及投资管理人员应主动避免可能的利益冲突,对于与所管理的非法人机构投资账户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应进行说明,并报送交易商协会。
本条所称利益冲突是指管理人及其投资管理人员与所管理非法人机构投资账户的利益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对抗,进而有可能导致非法人产品的投资者利益受损的情形。
第三章行为规范
第十八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应本着诚实守信、规范经营的原则从事银行间债券市场各类交易,自觉维护市场秩序,遵守执业道德,不得损害客户及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正当权益,不得干预或影响市场交易。
第十九条 市场参与者应建立交易相关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配备具有任职资格的交易相关人员。交易相关人员须按规定参加有关职业道德、市场纪律及市场相关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并达到培训要求。
第二十条 市场参与者应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从事交易,恪守商业道德,杜绝恶性竞争行为。
第二十一条 市场参与者发布的报价和进行的交易须以本机构真实交易需求或客户真实需求为基础,不得规避内部合规、外部监管要求而开展交易,不得误导或欺诈他人,不得进行虚假交易。
第二十二条 市场参与者任何一方不应在达成交易后单方面更改或者撤销交易约定,对于交易单方违约而给交易对手造成的损失应由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 市场参与者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应遵循商业原则,交易价格应不偏离市场公允价格。本条所指关联方的含义与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中关联方的含义相同。
第二十四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不得进行内幕交易。内幕交易是指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或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的相关交易。
第二十五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不得通过开展交易进行利益输送,利益输送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一)以自身实际控制的账户为交易对手,通过交易价差实现利润转移;
(二)通过第三方交易实现利益输送;
(三)其他利益输送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不得通过价格操纵、交易量操纵等方式影响相关资产的价格水平,妨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获取不正当利益。市场操纵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一)与他人串通,利用资金优势、持券优势进行连续虚假交易,以影响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
(二)以自身实际控制的账户为交易对手进行对倒交易,以影响交易价格或者交易量;
(三)其他市场操纵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不得通过以下欺诈性的行为,获取不正当利益:
(一)发布明显不合理或虚假的报价;
(二)刻意编造、传播可能影响交易价格和交易对手判断的虚假和错误信息;
(三)向客户或其他非专业性机构故意隐瞒相关风险;
(四)其他误导和欺诈其他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第四章诚信档案
第二十八条 交易商协会建立交易相关人员诚信信息档案数据库(以下简称“诚信档案”),对相关诚信信息进行日常管理。
第二十九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的诚信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一)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出生地、国籍、身份证或护照编号、居住地址及联系电话、从业机构、职务或工作岗位、工作地址及联系电话、执业注册记录、教育经历、工作经历、交易从业经历、相关职业培训及所获资格证书;
(二)奖励信息:
受到所在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和组织表彰、奖励的情况,包括表彰单位、表彰内容、荣誉称号或奖励等级、表彰时间;
(三)警示信息:
受到行政主管部门和交易商协会的警示或提醒、受到有权调查机构的检查或调查、被投诉或举报,以及通过内部自查发现的违规情况;
(四)处罚处分信息:
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自律规定所受的刑事、民事、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包括做出处罚处分决定的机构、处罚处分原因、处罚处分类别、期限、生效时间。除刑事、民事处罚外,行政处罚和纪律处分主要包括:
1、受到行政主管部门或执法部门的处罚;
2、受到交易商协会的处罚,包括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警告、严重警告、公开谴责、责令改正、责令致歉、暂停相关业务、暂停会员权利、认定不适当人选及取消会员资格等;
3、受到市场中介平台机构的处罚或处理。
第三十条 市场参与者应指定专门部门专人负责,及时将本机构及交易相关人员的诚信信息向交易商协会报备,相关人员变动应及时告知交易商协会。
其中,基本信息部分,机构高管人员及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员的基本信息由所在机构进行报备,其余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由相关市场中介平台机构提。
第三十一条 交易商协会将根据以下信息更新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的诚信信息,并告知信息主体:
(一)机构主动报备的有关信息;
(二)行政主管部门核实、通报的有关信息;
(三)交易商协会公告、通知等公开信息;
(四)交易商协会与市场中介平台机构的共享信息;
(五)其他公开信息。
第三十二条 诚信档案中的信息将用于:
(一)相关司法机关执法的参考;
(二)监管部门行政许可、业务试点等评价考核的参考;
(三)协会对机构或人员业务督导、自律处理、市场化评价,聘任有关专家,以及向市场提示风险等的依据;
(四)市场参与者选择专业服务机构、交易对手的参考;
(五)相关机构招聘从业人员的参考。
第三十三条 交易商协会提供诚信信息查询服务,并对诚信信息的查询情况予以记录。
第三十四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认为诚信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交易商协会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第三十五条 对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需要保密的信息,交易商协会工作人员和其他知情者有保密义务,并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
第五章自律规范
第三十六条 交易商协会可对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的交易进行常规调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电话访谈、书面调查、问卷调查、现场调查。调查对象应积极配合,及时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材料。
第三十七条 交易商协会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相关行为进行日常监测监督,监测监督内容包括交易价格异常、交易量异常、关联方交易以及其他给市场带来较大影响的交易情况。
第三十八条 市场参与者进行交易时,若出现交易价格、交易量等要素明显偏离市场合理范围,或交易对手集中度过高等情况,应加强主动管理。
(一)市场参与者应建立异常交易的内部甄别机制,明确交易要素偏离度超出正常范围的内部标准,及时识别异常情况,并书面说明理由,存入档案;
(二)相关市场中介平台机构应按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及时将发现的相关异常情况传输至交易商协会。
第三十九条 市场参与者应互相监督,发现违反法律法规、交易商协会自律规定及本规则的行为时,应及时向交易商协会举报,并提供有效的证据材料。
第四十条 市场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自身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向交易商协会投诉,并提供有效的证据材料。
第四十一条 交易商协会在收到举报(投诉)相关材料后,按照本规则和相关自律规定进行调查取证、核实认定。
第四十二条 交易商协会可根据以下情况及需要启动可疑调查:
(一)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移交的事项;
(二)协会常规调查、交易监测发现的情况;
(三)市场参与者举报(投诉)有关情况;
(四)其他需要调查的情况。
可疑调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电话询问、书面调查、约见谈话及现场调查。调查对象及相关市场中介平台机构在符合相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应积极配合,及时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材料。
第四十三条 交易商协会将根据市场参与者的业务开展情况及交易相关人员的执业行为,实施市场化评价工作,并公布评价结果。
第六章自律处分
第四十四条 交易商协会通过调查,未发现调查对象有违反本规则规定的,不给予自律处分,并告知调查对象;发现确有违反本规则相关规定且情节较轻的,由交易商协会秘书处专题办公会决定;情节严重的,提交自律处分会议议定;处分决定中涉及取消会员资格的,经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交易商协会将移交有关部门。
第四十五条 市场参与者未按本规则第十七条、第三十条的规定向交易商协会报备相关信息的,经调查核实后,交易商协会视情节轻重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警告处分,可并处责令改正。
第四十六条 市场参与者未按本规则第六条至第十六条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未按本规则第十九条的规定建立和执行交易相关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或未按本规则第三十八条的规定进行异常交易甄别管理的,经调查核实后,交易商协会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可并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公开谴责处分。
第四十七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有违反本规则第十八条、第二十条至二十三条规定的行为,或未按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二条的规定配合调查的,经调查核实后,交易商协会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可并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公开谴责处分,可并处责令致歉、暂停相关业务或认定不适当人选。
第四十八条 市场参与者及交易相关人员有违反本规则第二十四至二十七条规定的行为,或存在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的,经调查核实后,交易商协会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公开谴责处分,可并处责令改正、责令致歉;情节严重的,给予暂停相关业务、暂停会员权利、取消会员资格或认定不适当人选处分,同时建议给予有关责任人员市场永久禁入处分。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处理。
第四十九条 对市场交易的自律处分相关程序比照《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自律处分规则》执行,未尽事宜另行规定。
第五十条 受到交易商协会自律处分的交易相关人员,应重新参加交易商协会组织的诫勉培训,全面学习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相关职业道德、市场纪律及业务规则等方面的知识,并达到培训要求。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规则由交易商协会秘书处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附件:
1、《交易商协会交易相关情况举报(投诉)表》
2、《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相关人员信息报备表》
(来源:交易商协会网站)【G135】9月13-14日上海“非标金融的非诉法律服务创新与金融类律师业务转型拓展实务培训”
一、金控机构资深法务人士主讲:资产管理业务交易结构以及前沿法律问题解析
二、信托公司资深法务人士主讲:金融信托创新与非标业务的法律实务热点问题
三、金融机构资深法务人士主讲:私募债和债券投资金融创新热点法律问题探讨
四、财税领域资深法务人士主讲:金融行业投融资税务规划与税务风险管理实务 详询:010-64336037
第二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行为,防范交易风险,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以下称债券交易)是指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的机构投资者之间以询价方式进行的债券交易行为。
第三条债券交易品种包括回购和现券买卖两种。
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
现券买卖是指交易双方以约定的价格转让债券所有权的交易行为。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债券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用于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和金融债券等记账式债券。
第五条债券交易应遵循公平、诚信、自律的原则。
第六条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为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办理债券的登记、托管与结算机构。
第七条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对辖内金融机构的债券交易活动进行日常监督。
第二章参与者与中介服务机构
第八条下列机构可成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从事债券交易业务:
(一)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支机构;
(二)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三)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
第九条上述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应签署债券回购主协议。
第十条金融机构可直接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也可委托结算代理人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非金融机构应委托结算代理人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
第十一条结算代理人系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代理其他参与者办理债券交易、结算等业务的金融机构。其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双边报价商系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在进行债券交易时同时连续报出现券买、卖双边价格,承担维持市场流动性等有关义务的金融机构,双边报价商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简称同业中心)为参与者的报价、交易提供中介及信息服务,中央结算公司为参与者提供托管、结算和信息服务。
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可披露市场有关信息。
第十四条债券交易的资金清算银行为参与者提供资金清算服务。
第三章债券交易
第十五条债券交易以询价方式进行,自主谈判,逐笔成交。
第十六条进行债券交易,应订立书面形式的合同。合同应对交易日期、交易方向、债券品种、债券数量、交易价格或利率、账户与结算方式、交割金额和交割时间等要素作出明确的约定,其书面形式包括同业中心交易系统生成的成交单、电报、电传、传真、合同书和信件等。
债券回购主协议和上述书面形式的回购合同构成回购交易的完整合同。
第十七条以债券为质押进行回购交易,应办理登记;回购合同在办理质押登记后生效。
第十八条合同一经成立,交易双方应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第十九条债券交易现券买卖价格或回购利率由交易双方自行确定。
第二十条参与者进行债券交易不得在合同约定的价款或利息之外收取未经批准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一条回购期间,交易双方不得动用质押的债券。
第二十二条回购期限最长为365天。回购到期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额返还回购项下的资金,并解除质押关系,不得以任何方式展期。
第二十三条参与者不得从事借券、租券等融券业务。
第二十四条金融机构应每季定期以书面形式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报告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活动情况。
第二十五条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应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债券交易、交割有关情况。
第四章托管与结算
第二十六条参与者应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债券托管账户,并将持有的债券托管于其账户。
第二十七条债券托管账户按功能实行分类管理,其管理规定另行制定。
第二十八条债券交易的债券结算通过中央结算公司的中央债券簿记系统进行。
第二十九条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以转账方式进行。
商业银行应通过其准备金存款账户和人民银行资金划拨清算系统进行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商业银行与其他参与者、其他参与者之间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途径由双方自行商定。
第三十条债券交易结算方式包括券款对付、见款付券、见券付款和纯券过户四种。具体方式由交易双方协商选择。
第三十一条交易双方应按合同约定及时发送债券和资金的交割指令,在约定交割日有用于交割的足额债券和资金,不得买空或卖空。
第三十二条中央结算公司应按照交易双方发送的诸要素相匹配的指令按时办理债券交割。
资金清算银行应及时为参与者办理债券交易的资金划拨和转账。
第三十三条中央结算公司应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债券托管、结算有关情况,及时为参与者提供债券托管、债券结算、本息兑付和账务查询等服务;应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对债券账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并为账户所有人保密。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四条参与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并可处三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可暂停或取消其债券交易业务资格;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纪律处分;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的,按其规定处理。
(一)擅自从事借券、租券等融券业务;
(二)擅自交易未经批准上市债券;
(三)制造并提供虚假资料和交易信息;
(四)恶意操纵债券交易价格,或制造债券虚假价格;
(五)不遵守有关规则或协议并造成严重后果;
(六)违规操作对交易系统和债券簿记系统造成破坏;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结算代理人和双边报价商违反规定的,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并可处三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纪律处分。
(一)工作失职,给参与者造成严重损失;
(二)发布虚假信息或泄露非公开信息;
(三)欺诈或误导参与者,并造成损失;
(四)为参与者恶意操纵市场和融券等违规行为提供便利;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债券交易的资金清算银行不及时为参与者划拨资金和转账,给参与者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应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业务规则和实施细则,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或备案,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施行前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条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 [2000]第2号
为推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规范债券交易行为,防范市场风险,保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现予发布施行。
行长 戴相龙
二000年四月三十日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行为,防范交易风险,维护交易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以下称债券交易)是指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的机构投资者之间以询价方式进行的债券交易行为。
第三条 债券交易品种包括回购和现券买卖两种。
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1-
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
现券买卖是指交易双方以约定的价格转让债券所有权的交易行为。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债券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用于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和金融债券等记帐式债券。
第五条 债券交易应遵循公平、诚信、自律的原则。
第六条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为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办理债券的登记、托管与结算机构。
第七条 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对辖内金融机构的债券交易活动进行日常监督。
第二章 参与者与中介服务机构
第八条 下列机构可成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从事债券交易业务:
(一)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支机构;
(二)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三)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
第九条 上述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应签署债券回购主协议。
第十条 金融机构可直接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也可委托结算代理人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非金融机构应委托结算代理人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
第十一条 结算代理人系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代理其他参与者办
理债券交易、结算等业务的金融机构。其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双边报价商系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在进行债券交易时同时连续报出现券买、卖双边价格,承担维持市场流动性等有关义务的金融机构。双边报价商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简称同业中心)为参与者的报价、交易提供中介及信息服务,中央结算公司为参与者提供托管、结算和信息服务。
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可披露市场有关信息。
第十四条 债券交易的资金清算银行为参与者提供资金清算服务。
第三章 债券交易
第十五条 债券交易以询价方式进行,自主谈判,逐笔成交。第十六条 进行债券交易,应订立书面形式的合同。合同应对交易日期、交易方向、债券品种、债券数量、交易价格或利率、帐户与结算方式、交割金额和交割时间等要素作出明确的约定,其书面形式包括同业中心交易系统生成的成交单、电报、电传、传真、合同书和信件等。债券回购主协议和上述书面形式的回购合同构成回购交易的完整合同。
第十七条 以债券为质押进行回购交易,应办理登记;回购合同在办理质押登记后生效。
第十八条 合同一经成立,交易双方应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
第十九条 债券交易现券买卖价格或回购利率由交易双方自行确定。
第二十条 参与者进行债券交易不得在合同约定的价款或利息之外收取未经批准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一条 回购期间,交易双方不得动用质押的债券。
第二十二条 回购期限最长为365天。回购到期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额返还回购项下的资金,并解除质押关系,不得以任何方式展期。第二十三条 参与者不得从事借券、租券等融券业务。
第二十四条 金融机构应每季定期以书面形式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报告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活动情况。
第二十五条 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应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债券交易、交割有关情况。
第四章 托管与结算
第二十六条 参与者应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债券托管帐户,并将持有的债券托管于其帐户。
第二十七条 债券托管帐户按功能实行分类管理,其管理规定另行制定。
第二十八条 债券交易的债券结算通过中央结算公司的中央债券簿记系统进行。
第二十九条 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以转帐方式进行。
商业银行应通过其准备金存款帐户和人民银行资金划拨清算系统进行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商业银行与其他参与者、其他参与者之间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途径由双方自行商定。
第三十条 债券交易结算方式包括券款对付、见款付券、见券付款和纯券过户四种。具体方式由交易双方协商选择。
第三十一条 交易双方应按合同约定及时发送债券和资金的交割指令,在约定交割日有用于交割的足额债券和资金,不得买空或卖空。第三十二条 中央结算公司应按照交易双方发送的诸要素相匹配的指令按时办理债券交割。
资金清算银行应及时为参与者办理债券交易的资金划拨和转帐。第三十三条 中央结算公司应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债券托管、结算有关情况,及时为参与者提供债券托管、债券结算、本息兑付和帐务查询等服务;应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对债券帐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并为帐户所有人保密。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四条 参与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并可处三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可暂停或取消其债券交易业务资格;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纪律处分;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的,按其规定处理。
(一)擅自从事借券、租券等融券业务;
(二)擅自交易未经批准上市债券;
(三)制造并提供虚假资料和交易信息;
(四)恶意操纵债券交易价格,或制造债券虚假价格;
(五)不遵守有关规则或协议并造成严重后果;
(六)违规操作对交易系统和债券簿记系统造成破坏;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结算代理人和双边报价商违反规定的,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 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并可处三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纪律处分。
(一)工作失职,给参与者造成严重损失;
(二)发布虚假信息或泄露非公开信息;
(三)欺诈或误导参与者,并造成损失;
(四)为参与者恶意操纵市场和融券等违规行为提供便利;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 债券交易的资金清算银行不及时为参与者划拨资金和转帐,给参与者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应依据本办法制订相应的业务规则和实施细则,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或备案,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施行前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
([2011]7号)
为进一步规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发行注册,提高发行注册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交易商协会对《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工作规程》进行了修订,并经2011年4月26日召开的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施行。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工作规程
(2009年2月24日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4月26日第二届常
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工作,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8]第1号)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简称协会)相关自律规则,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下简称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实行注册会议制度,由注册会议决定是否接受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注册。
第三条 注册会议根据相关自律规则,对发行企业(简称企业)及中介机构注册文件拟披露信息的完备性进行评议,并督促其完善信息披露。
注册会议不对债务融资工具的投资价值及风险作实质性判断。
第四条 协会秘书处设注册办公室,负责接收注册文件、对注册文件拟披露信息的完备性进行初步评议(简称初评)和安排注册会议。
第五条 注册工作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第二章 注册办公室
第六条 注册办公室工作人员由协会专职人员和会员选派人员组成。第七条 注册办公室工作人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坚持原则,公正廉洁,责任心强;
(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三)具有符合注册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水平;
(四)有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五)协会秘书处要求的其它条件。
第八条 注册办公室根据相关自律规则指引接收注册文件,要件齐备的,注册办公室应办理接收手续;要件不齐备的,予以退回。
第九条 注册办公室在初评工作中可建议企业或中介机构补充、修改注册文件;可调阅中介机构的尽职调查报告或其他有关资料;可要求因未能尽职而导致注册文件拟披露信息不完备的中介机构重新开展工作。
第十条 注册文件初评工作实行初评人和复核人双人负责制,主要流程包括:
(一)初评人根据相关自律规则指引对注册文件拟披露信息情况进行初评。如有必要,初评人于20个工作日内向企业及中介机构出具关于建议XX企业补充信息的函(简称建议函)。初评人认为拟披露文件符合相关规则、指引的,向注册办公室提交工作报告。
(二)复核人对初评人工作进行复核,复核人可根据需要向企业及中介机构出具建议函。
(三)初评人、复核人均认为拟披露文件符合相关规则、指引的,撰写初评报告,并将注册文件和初评报告提交注册会议。
第十一条 企业或相关中介机构在收到建议函10个工作日内,未向注册办公室提交补充材料的,应出具书面说明材料,否则注册办公室停止受理并退回注册文件。
第三章 注册会议
第十二条 注册会议由5名经济金融理论知识丰富、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从业经验丰富、职业声誉较高的金融市场专家(简称注册专家)参加。
第十三条 注册专家由协会会员推荐,报协会常务理事会审定。协会会员推荐注册专家,应向协会秘书处提交推荐函和被推荐人简历。被推荐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坚持原则,公正廉洁,责任心强;
(二)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三)精通经济金融专业知识,有较高职业声誉;
(四)有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五)协会要求的其它条件。
协会秘书处根据协会会员推荐或变更申请,以及注册专家尽职履责情况,拟定注册专家名单,提交常务理事会审议。
第十四条 注册会议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由注册办公室从注册专家名单中随机抽取5名注册专家参加,并设1名召集人主持会议。
第十五条 注册专家有下列任一情形的,注册办公室应按随机抽选结果,顺位选择下一名注册专家参加注册会议:
(一)担任相关企业及其关联方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
(二)个人或者所属单位为拟评议项目提供主承销、评级、审计、法律等服务的;
(三)所属单位已有顺序在本人之前的注册专家参加本次注册会议的;
(四)参加过前三次注册会议的;
(五)因故不能参会的;
(六)无法及时取得联系的;
(七)注册办公室认为可能影响公正履职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注册办公室应至少提前2个工作日,将经过初评的拟披露注册文件送达参加注册会议的注册专家。
第十七条 参会注册专家确认参会后又因故不能到会的,经商注册办公室同意后,可委托他人将经本人签字的书面意见提交会议,被委托人不能具有第十五条所列任一情形。第十八条 注册专家以个人身份参加注册会议,听取注册办公室初评报告并进行讨论,通过填写《注册意见表》对会议所评项目独立发表意见。
第十九条 注册专家意见分为“接受注册”、“有条件接受注册”、“推迟接受注册”三种:
(一)认为拟披露文件符合相关自律规则、指引要求的,发表“接受注册”意见;
(二)认为拟披露文件通过补充具体材料可以达到相关自律规则、指引要求的,发表“有条件接受注册”意见,并书面说明需要补充的具体材料内容;
(三)认为拟披露文件无法通过补充具体材料达到相关自律规则、指引要求的,发表“推迟接受注册”意见,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 注册办公室负责汇总注册专家意见,撰写会议纪要,并办理注册会议相关后续工作。
(一)5名注册专家均发表“接受注册”意见的,协会接受发行注册,向企业发送《接受注册通知书》。
(二)2名(含)以上注册专家发表“推迟接受注册”意见的,协会推迟接受发行注册,注册办公室3个工作日内将注册专家意见汇总后反馈给企业,退回注册文件;但不得透露任一参会注册专家的任何个人意见。
(三)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的,协会有条件接受发行注册,注册办公室3个工作日内将注册专家意见汇总后反馈给企业。企业或相关中介机构10个工作日内提交补充材料,经提出意见的注册专家书面同意的,向企业发送《接受注册通知书》;10个工作日内未提交补充材料的,除非有书面说明材料,停止受理并退回注册文件。
第二十一条 债务融资工具注册过程中,企业发生重大突发事项的,应修改有关注册材料并及时通报注册办公室。
第二十二条 注册会议决定后至《接受注册通知书》发出前,企业发生重大事项需要补充披露相关信息的,注册办公室应及时将企业修改完毕的注册文件函告原参会注册专家,注册专家决定是否需要重新提交注册会议评议。
第二十三条 《接受注册通知书》发出后至债务融资工具债权债务关系确立前,企业发生重大事项的,应暂停发行并及时通报注册办公室。需要提交注册会议的,注册办公室应将企业修改完毕的注册文件重新提交注册会议评议。企业已公告发行文件的,应及时向市场披露有关信息。第二十四条 注册有效期内,企业未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对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的,剩余注册额度自动失效。协会将根据相关规定对有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处理。
第二十五条 注册办公室应及时整理并妥善保管注册会议档案,具体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初评报告、注册专家随机抽取表、《注册意见表》、注册会议纪要、复评报告等。以上材料的保存期至该债务融资工具最后一期本息兑付结束后的三年止。
第二十六条 注册办公室应定期撰写有关注册文件评议、注册会议情况的工作报告。
第四章 纪律与责任
第二十七条 注册专家应遵守下列工作纪律:
(一)坚持原则、公正廉洁、勤勉尽责;
(二)保守企业及相关机构的商业秘密;
(三)不得泄露注册会议的任何信息;
(四)不得利用工作便利,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五)在行使相关职责期间(指自确认参加注册会议始,至相关企业注册文件有最终结论止),不得与相关企业、机构或个人接触;
(六)正确行使职权,独立发表注册意见,不得干扰其他注册专家发表相关意见。
第二十八条 出席注册会议的注册专家应认真审阅注册文件,切实履行职责。第二十九条 注册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注册会议其他列席人员应遵守下列工作纪律:
(一)坚持原则、公正廉洁、勤勉尽责;
(二)保守企业及相关机构的商业秘密;
(三)不得泄露注册办公室初评工作和注册会议信息;
(四)不得利用工作便利,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五)与企业等相关机构或个人存在利害关系的,应回避;
(六)服从协会秘书处管理,遵守协会各项规章制度和秘书处注册工作内部纪律。
第三十条 注册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实行定期轮岗制度。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协会秘书处设后督中心,对注册工作实行全流程监督。有关工作规程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 本规程由交易商协会秘书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2011年04月29日 实施日期:2009年03月05日
(中央法规)
第五篇: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有关管理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调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有关管理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9号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015-05-26 17:24:59 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11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审批。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加强事中事后管理,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2号)、《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9〕第1号)等规定,现就调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有关管理政策公告如下:
一、依法发行的各类债券,完成债权债务关系确立并登记完毕后,即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
二、本公告所称各类债券,包括但不限于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
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同业拆借中心)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同意的其他交易场所为债券交易流通提供服务。同时,同业拆借中心承担交易数据库职责,负责集中保存交易数据电子记录。
四、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应在债券登记当日以电子化方式向同业拆借中心传输债券交易流通要素信息。
债券交易流通要素信息主要包括:证券名称、证券简称、证券代码、发行总额、证券期限、票面年利率、面值、计息方式、付息频率、发行日、起息日、债权债务登记日、交易流通终止日、兑付日、发行价格、债项评级、主体评级、评级机构、含权信息、提前还本信息、浮息债信息以及其他必须的信息。
五、发行人或主承销商应在债券登记当日向同业拆借中心提供债券的初始持有人名单及持有量。采用非公开定向发行方式的,发行人或主承销商还应向同业拆借中心提供非公开定向发行投资者范围。
六、同业拆借中心收到完整的债券交易流通要素信息后,应在一个工作日内按照本公告要求办理债券交易流通手续。
七、债券交易流通期间,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收到发行人或主承销商提交的债券交易流通信息变更报告后,应及时告知同业拆借中心。
八、债券交易流通期间,发行人应按照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九、对于影响债券按期偿付的重大事件,发行人应在第一时间通过同业拆借中心、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向市场参与者公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
(一)发生重大债务或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的违约情况;
(二)发生重大亏损或遭受重大损失;
(三)发行人减资、合并、分立、解散、托管、停业、申请破产的;
(四)涉及发行人的重大诉讼;
(五)涉及担保人主体发生变更或经营、财务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如属担保发行);
(六)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十、债券交易流通期间,发行人不得以自己发行的债券为标的资产进行现券交易,但发行人根据有关规定或合同进行提前赎回的除外。
十一、债券交易流通期间,单个投资者持有量超过该期债券发行量的30%时,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应及时告知同业拆借中心并进行信息披露。
十二、债券交易流通期间发生以下情形的,投资者应及时通过同业拆借中心进行信息披露:
(一)以自己发行的债券为标的资产进行债券回购交易;
(二)与其母公司或同一母公司下的其他子公司(分支机构)进行债券交易;
(三)资产管理人的自营账户与其资产管理账户进行债券交易;
(四)同一资产管理人管理的不同账户之间进行债券交易;
(五)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情形。
十三、债券交易流通期间,投资者不得通过以自己发行的债券进行债券回购交易等各类行为操纵债券价格。
十四、投资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行为还应遵守其监管部门关于关联交易的规定。
十五、发生以下情形的,债券交易流通终止:
(一)发行人提前全额赎回债券;
(二)发行人依法解散、被责令关闭或者被宣布破产;
(三)债券到期日前一个工作日;
(四)其他导致债权债务关系灭失的情形。
十六、债券交易流通期间,同业拆借中心和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应做好投资者债券交易、清算、托管、结算的一线监测工作。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同时抄送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应加强对投资者的自律管理。
十七、同业拆借中心和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应按照本公告要求制定相应的业务规则,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十八、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审核规则》(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4〕第19号)、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等事项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5号)、公司债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有关事项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30号)、债券交易流通审核政策调整事项公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1号)同时废止。
中国人民银行 201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