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的反思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的反思 【校本研修成果】+王凌云/泌阳县/ 泌阳中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信息技术已频频走入课堂,并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特征服务于数学教学,为数学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无可比拟的教学效益。这种技术将我们难以呈现的教学情境、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练习等,用声音或静态、动态的图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起来。我在使用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它的优势,但也发现了一些使用不当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激活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入教学氛围,深化主题。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从生活中总结归纳、引入课堂,因此,只有教师讲或是用书中的主题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认识也较为片面。如《找规律》一课,直接出示主题图,内容就显得单一,而且有为了讲课本而特意编题的嫌疑,像是把学生生拉硬拽到课堂中。而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提前把生活中各种有规律排列的图片、场景集中
起来,展现给学生,既生动又形象,学生也乐意去观察。自然会发现这一些图片和场景中存在着共同点,就是有规律。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主题内容。并且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学习兴趣也高,也使学生加深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
2.简化难点,优化数学过程。
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操作性强,光让学生听和看并不能让他们牢固掌握知识,只有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二年级下册《找规律》这节中,规律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脑中形成动态的变化影像,学生才能理解。利用教具操作是有局限性的,逐行逐列之间的变化很难连贯地展示,但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动画的形式,过程鲜明、有连续性。让学生的思维能从实物的变化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的模型,再动手操作时就不会手足无措。3.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对数学的认识。
鲁迅曾预言:“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是的,时代进步了,教学课堂也在不断改革。现代化教学手段,正以形象性、生动性、情趣性、直观性、快速性代替教师的讲和写的教学手段。如《找规律》这节课因为有生动、真实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从开课就对这节课很有兴趣。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从观察中发现规律、思考规律并操作发现的规律,从而创造新的规律。正是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声音、动态的影像等多种媒体相结合构建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变得生活化、趣味化。学生才能始终保持兴奋、愉悦,对知识保持高度渴求的状态,在无意识间吸收了大量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变听课为主人,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产生了优化的效果。
4、拓展时空,发展能力
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余地。善加利用,一定会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例如在学习角的种类后,有学生提出,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是什么角?学生通过上网搜索不仅知道了这个角的名称,还了解了有关角更多的知识。例如学习了圆周长后,上网搜索祖冲之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同学们兴趣盎然,方知世界之大、之绚丽多彩,受到了美的熏陶的同时,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网站上储存的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等内容,每一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有目的的选择学习。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实践思考
计算机速度快、容量大,有独特的动画特技,能全过程地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问题的解决过程。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是人,机器的演示过程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计算机技术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从而不再局限于教师所讲,不再拘泥于课堂。但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利弊,要合理取舍,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要保留传统,传承“做”的直观教学 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手段。小学生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都靠自实践操作实现,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成为蜻蜓点水,表象无法在大脑中建立。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就需要学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体的重量,要让学生通过实物的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种操作活动来学习。又如《圆的周长》的教学,没有学生亲手对大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圆周率概念的理解就成问题,这都需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增强他们的体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为教学服务。
计算机也是与黑板一样是一种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只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用来炫耀的新事物,所以,它的运用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必须前提,若一味贪图它的热闹就会走弯路。它向学生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刺激,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或不能科学地利用多媒体,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华而不实的课件不但不能优化课堂教学,还会令学生分散注意力,如有教师在一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课件上设置了很多口算题,每题都有精美的图案背景,点击它还会出现声音及以动画形式展示答案,这样的训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视觉干扰,引发视觉疲劳,达不到训练目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的,主要用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教学的唯一方式,漂亮课件不是好的课件,而要看这个课件是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有助于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总之,多媒体课件如果运用得当,与数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学习因鼠标而轻松,生活因网络而精彩。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注入旺盛的活力,随着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改变,必将推动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专题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
商州区陈塬构峪口小学 房培莉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信息技术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优势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尊受。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同样的一节课,使用不同设计风格的多媒体课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合理的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是我们在教学之前应该深思的问题。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才能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的任务。关键词:
数学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
正
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对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信息技术已频频走入课堂,并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特征服务于数学教学,为数学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无可比拟的教学效益。这种技术将我们难以呈现的教学情境、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练习等,用声音或静态、动态的图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起来。我在使用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它的优势,但也发现了一些使用不当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激活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入教学氛围,深化主题。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从生活中总结归纳、引入课堂,因此,只有教师讲或是用书中的主题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认识也较为片面。如《找规律》一课,直接出示主题图,内容就显得单一,而且有为了讲课本而特意编题的嫌疑,像是把学生生拉硬拽到课堂中。而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提前把生活中各种有规律排列的图片、场景集中起来,展现给学生,既生动又形象,学生也乐意去观察。自然会发现这一些图片和场景中存在着共同点,就是有规律。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主题内容。并且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学习兴趣也高,也使学生加深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
2.简化难点,优化数学过程。
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操作性强,光让学生听和看并不能让他们牢固掌握知识,只有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二年级下册《找规律》这节中,规律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脑中形成动态的变化影像,学生才能理解。利用教具操作是有局限性的,逐行逐列之间的变化很难连贯地展示,但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动画的形式,过程鲜明、有连续性。让学生的思维能从实物的变化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的模型,再动手操作时就不会手足无措。
3.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对数学的认识。
鲁迅曾预言:“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是的,时代进步了,教学课堂也在不断改革。现代化教学手段,正以形象性、生动性、情趣性、直观性、快速性代替教师的讲和写的教学手段。如《找规律》这节课因为有生动、真实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从开课就对这节课很有兴趣。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从观察中发现规律、思考规律并操作发现的规律,从而创造新的规律。正是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声音、动态的影像等多种媒体相结合构建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变得生活化、趣味化。学生才能始终保持兴奋、愉悦,对知识保持高度渴求的状态,在无意识间吸收了大量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变听课为主人,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产生了优化的效果。
4、拓展时空,发展能力
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空间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余地。善加利用,一定会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例如在学习角的种类后,有学生提出,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是什么角?学生通过上网搜索不仅知道了这个角的名称,还了解了有关角更多的知识。例如学习了圆周长后,上网搜索祖冲之及圆周率有关知识,同学们兴趣盎然,方知世界之大、之绚丽多彩,受到了美的熏陶的同时,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网站上储存的大量的学习信息、习题讲解、疑难解答等内容,每一位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有目的的选择学习。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运用中的实践思考
计算机速度快、容量大,有独特的动画特技,能全过程地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问题的解决过程。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是人,机器的演示过程不能取代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计算机技术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从而不再局限于教师所讲,不再拘泥于课堂。但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利弊,要合理取舍,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要保留传统,传承“做”的直观教学 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手段。小学生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都靠亲自实践操作实现,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成为蜻蜓点水,表象无法在大脑中建立。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就需要学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体的重量,要让学生通过实物的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种操作活动来学习。又如《圆的周长》的教学,没有学生亲手对大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圆周率概念的理解就成问题,这都需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增强他们的体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为教学服务。
计算机也是与黑板一样是一种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只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用来炫耀的新事物,所以,它的运用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必须前提,若一味贪图它的热闹就会走弯路。它向学生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刺激,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或不能科学地利用多媒体,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华而不实的课件不但不能优化课堂教学,还会令学生分散注意力,如有教师在一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课件上设置了很多口算题,每题都有精美的图案背景,点击它还会出现声音及以动画形式展示答案,这样的训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视觉干扰,引发视觉疲劳,达不到训练目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的,主要用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教学的唯一方式,漂亮课件不是好的课件,而要看这个课件是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有助于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总之,多媒体课件如果运用得当,与数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学习因鼠标而轻松,生活因网络而精彩。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注入旺盛的活力,随着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模式必将改变,必将推动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
第三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仅有数式的变换,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变换。利用多媒体技术,flash软件,展示几何模型,进行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情趣。例如教学《什么是周长》,教材只借助一片树叶和趴在树叶边缘的一只小蚂蚁和数学书封面让学生观察周长,这样让学生对周长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再通过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周长,让学生观察周长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只小蚂蚁在一片树叶边缘的一点出发,沿着树叶边缘跑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周长是怎样形成的。再出示树叶让学生动手描线,再演示课件描线过程,一目了然,让学生认识到周长是一个封闭图形才有。然后再通过课件演示量周长。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的概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一、新教育、新环境、新时代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要求教育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的全球化、教育的信息化。其中,教育的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现代化。把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优势,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符合时代精神,是当今社会所必需的。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我深刻意识到信息技术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学难点是如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由长方形的长通过平移转化成平四边形的底,由长方形的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高。学生很容易的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通过多媒体将静态变成动态,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难点不攻自破。
三、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进入小学数学课堂的优势。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核心,开展素质教育,合理运用新课程理念。教学动画的设计也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事物的感知。使得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更加密切,以便于学生日后将知识更好的运用于实践。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这也符合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显示了它明显的优势。它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于一体,图形清晰、动态感强、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传输质量高、交互性强。教师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等,使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发挥到极致。
四、不断反思、不断成长、终身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大多数教师都会尝试采用自制课件或网上下载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虽然我们在应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
1、有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到位,他们片面的认为,只要我用多媒体上课,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就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因此,在课堂中,堂堂都用多媒体,甚至都认为用了课件就是方便自己不到黑板上板书,其实不是这样的,再好的多媒体课件,也不能省掉板书。如:计算题的答案,笔算除法的计算法则,课本上很简单的练习都用课件操作,这样也不够好,这样直接减少学生思考的空间,抑制了他们的思考欲望。
2、由于我们处在农村小学,大部分的老师对课件制作,多媒体操作水平不高,导致经常请人代劳。因此,课堂上常出现中断问题,这样不仅没有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反而干扰了我们正常的教学时间,影响了老师上课,学生学习的情绪。如何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发好我们的数学资源,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真正地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迅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的应用。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坚信只要合理正确地使用这一技术,就能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第五篇: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
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
课程改革以来,信息技术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优势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尊受。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同样的一节课,使用不同设计风格的多媒体课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合理的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是我们在教学之前应该深思的问题。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才能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的要求。我们正在经历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我们的教育要先于时代的发展社会才能进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信息技术已频频走入课堂,并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等特征服务与数学教学,为数学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无可比拟的教学效益。这种技术将我们难以呈现的教学情境、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练习等,用声音或静态、动态的图像任意地结合在一起,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跃了起来。我在使用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它的优势,但也发现了一些使用不当的问题。下面我就以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激活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入教学氛围,深化主题。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从生活中总结归纳、引入课堂,因此,只有教师讲或是用书中的主题图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认识也较为片面。如《全等三角形》一课,直接出示主题图,内容就显得单一,而且有为了讲课本而特意编题的嫌疑,像把学生生拉硬拽到课堂中。而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提前把生活中各种有规律排列的图片、场景集中起来,展现给学生,既生动又形象,学生也乐意去观察。自然会发现这一些图片和场景中存在着共同点,就是有规律。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主题内容。并且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学习兴趣也高,也使学生加深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
2.简化难点,优化数学过程。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操作性强,光让学生听和看并不能让他们牢固掌握知识,只有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在《全等三角形》这节中,对全等概念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只有在脑中形成动态的变化影像,学生才能理解。利用教具操作是有局限性的,逐行逐列之间的变化很难连贯地展示,但有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动画的形式,过程鲜明、有连续性。让学生的思维能从实物的变化中抽象出变化规律的模型,再动手操作时就不会手足无措。
3.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对数学的认识。鲁迅曾预言:“用活动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是的,时代进步了,教学课堂也在不断改革。现代化教学手段,正以形象性、生动性、情趣性、直观性、快速性代替教师的讲和写的教学手段。如《全等三角形》这节课因为有生动、真实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从开课就对这节课很有兴趣。集中注意力去观察,从观察中发现全等三角形的特征。正是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声音、动态的影像等多种媒体相结合构建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变得生活化、趣味化。学生才能始终保持兴奋、愉悦,对知识保持高度渴求的状态,在无意识间吸收了大量知识。让学生学得轻松,变听课为主人,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产生了优化的效果。
多媒体课件如果运用得当,与数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就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但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也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一支笔、一块黑板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都只是一个辅助工具而已。所以,它的运用必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必须前提,若一味贪图它的热闹就会走弯路。